[草书书法欣赏]草书法字体

合集下载

草书字帖练字

草书字帖练字

草书字帖练字一、什么是草书字帖草书字帖是指练习草书书法的字帖。

草书是中国书法艺术中的一种风格,以简练、潇洒的笔画和流畅的结构著称。

草书字帖是书法爱好者学习和练习草书字体的重要工具,通过模仿字帖上的字体,并进行反复的练习,以提升自己的书法水平。

二、为什么要练习草书字体1.了解草书的特点和魅力:草书作为中国书法五种基本字体之一,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魅力。

练习草书字体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种书法艺术,增加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2.提升书法技巧:草书是一种自由奔放、潇洒豪放的字体,练习草书字体可以锻炼书法爱好者的笔法和造型能力,提升书法技巧和水平。

3.增强艺术修养:草书字体富有变化和艺术张力,练习草书字体可以培养观察力和审美能力,提高艺术修养。

4.放松心情,增加乐趣:书法是一项需要专注和耐心的艺术,通过练习草书字体,可以帮助人们放松身心,享受书法的乐趣。

三、草书字帖的选择与使用1.选择适合自己的草书字帖:草书字帖有很多种类和风格,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字帖。

初学者可以选择有基础练习内容的入门级字帖,逐渐加深练习难度。

2.注意字帖的书写顺序和笔画结构:草书的字帖上通常会标注字的书写顺序和笔画结构,学习者要注意仔细观察,按照正确的笔画顺序进行练习,这对于掌握草书的造型和特点非常重要。

3.多次熟悉字帖内容:练字不是一次完成的,要反复练习,熟悉字帖中的每一个字形,并逐渐达到自己满意的效果。

可以选择每天练习一些字,持之以恒。

4.注意书写姿势和笔画用力:在练习草书字体时,要注意正确的笔画用力和书写姿势,保持手腕、手臂的放松,并且要轻重适度地掌握笔画用力,让字体流动自然,展现出草书字体的特点。

5.反复对照字帖和自我评估:练习草书字体时,要反复对照字帖,比较自己写的字和字帖上的字形之间的差异,不断进行自我评估和改进。

四、草书字帖的练习方法1.逐字练习:选择一些常用的字体进行逐字练习,反复描摹字迹,熟悉每个字形的特点和笔画结构。

两个字草书书法字体

两个字草书书法字体

两个字草书书法字体两个字草书书法字体欣赏两个字草书书法字体1两个字草书书法字体2两个字草书书法字体3两个字草书书法字体4两个字草书书法字体5章草书法的魅力从草书发展史讲,章草大体上形成于西汉宣、元之间,兴盛于东汉、三国及西晋。

其经典之作,为西汉黄门令史游书写的《急就章》。

当时,它既是一种小学“识字”,也是一种章草标准字体。

到了东晋以后,作为今文字的新体草书,以及行书、楷书走向全面成熟,隶书及章草也随之而被取代了。

当时为区分新旧草书,人们将新体称为“今草”,鉴于旧体草书法度严谨,有章可循,就称之为“章草”。

近几年,笔者通过对章草的研习,特别是《急就章》的临摹探究,对章草这一古今文字过渡期书体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

它守隶开草,追篆融楷,纳众美于一身,形成了自身的独特的艺术魅力。

形扁字独,波磔突出的隶之美,章草是隶书的草写。

知道隶书是由篆书脱变而来,隶变是以“简省笔划、划圆为方、划转为折”为其特征的。

在隶变过程中,形体由长而方,又由方而略扁。

章草继承了隶书的形体扁平、字字独立的特点。

同时,在笔画上章草又强化了波磔,突出了隶书最显着的特点“蚕头雁尾”。

所谓蚕头雁尾,是对隶书主笔(带捺脚的横画)最形象化的比喻。

起笔时,入笔藏锋逆转,造成一种蚕头之形,腰部稍细;收笔时,顿笔下按,向右上方翘起,形如雁尾。

其笔画上平下曲,最具有隶书的特征,也是写好隶书的关键一笔。

所谓波磔,实际上就是指后来楷书中的撇和捺。

在永字八法中,“捺”也称作“磔”。

之所以称为磔,是说其书写要有“一波三折”之势,运笔要铺毫缓进,出锋处收紧且要沉着含蓄。

“波”,是指其左行笔画,要势如曲波,八法中称“撇”。

波磔美,体现在其左右开张,笔势飞动,犹如鸟之双翼,姿态优美,是隶书美重要的表现形式。

章草在最大程度上保留了隶法隶意。

诸如,从用笔看,“藏锋逆入”,运笔的“迟送涩进”。

从笔画的变化上看,要“雁不双飞、蚕不二设”等等。

从结体上看,由于草化增速需要而须改变行笔顺序或部件移位,但大体上还是保留着隶书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包围结构等结体方式。

《历代书法论文选》索靖《草书势》(附代表作品)

《历代书法论文选》索靖《草书势》(附代表作品)

《历代书法论文选》索靖《草书势》(附代表作品)索靖(239年—303年),字幼安。

敦煌龙勒(今甘肃敦煌)人。

西晋将领、著名书法家,敦煌五龙之一。

为世宦家族,历任州别驾、驸马都尉、尚书郎、雁门太守等职。

晋惠帝即位后,赐封关内侯。

又任征西大将军左司马、荡寇将军,击败反叛的西羌,迁任始平内史。

赵王司马伦篡位时,索靖响应三王举义,以左卫将军身份参与讨伐孙秀有功,担任散骑常侍,又迁任后将军。

索靖善章草,传张芝之法,其书险峻坚劲。

其章草书,自名“银钩虿尾”。

时称“卫瓘得伯英之筋,索靖得伯英之骨。

”索靖章草自成一家,唐张怀瓘评道“幼安善章草,书出于韦诞,峻险过之,有若山形中裂,水势悬流,云岭孤松,冰河危石,其坚劲则古今不逮。

”著有《草书状》等。

《草书势》【原文、注释和译文】原文:圣皇御世,随时之宜,仓颉既生,书契是为。

科斗鸟篆,类物象形,睿哲变通,意巧滋生。

损之隶草,以崇简易,百官毕修,事业并丽。

注释:[1]圣皇御世:圣皇,此指黄帝。

御世,治理天下。

[2]仓颉:古代传说中汉字的创造者。

《史记》据《世本》以为是黄帝时史官。

《荀子·解蔽》:“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

”《说文解字》:“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3]书契:指文字。

《易·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契就是刻,古代文字多用刀刻,故名。

一说书指文字,刻木以纪数,纪事谓之契。

[4]科斗鸟篆:科斗,古书体名,亦称科斗文、科斗书、科斗篆。

篆字(包括古、籀)手写体的俗称。

因以笔蘸墨或漆作书,笔道起笔处粗收笔处细,状如蝌蚪,故名。

此名初见于汉末卢植上书称:“古文科斗,近于为实。

”郑康成《尚书赞》称:“书初出屋壁,皆周时象形文字,今所谓科斗书。

”鸟篆,篆体古文字。

形如鸟的爪迹、故称。

《后汉书·酷吏·阳球》:“或献赋一篇,或鸟篆楹筒。

”李贤注:“八体书有鸟篆,象形以为字也。

草书书法章法布局

草书书法章法布局
草书书法章法布局
草书书法章法布局欣赏:
草书书法章法布局1
草书书法章法布局2
草书书法章法布局3
草书章法原则:
草书:汉字的一种字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草书之章法虽难以定形,但也有其必须遵循的原则。
一、气势贯通:
蔡邕说:“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要使静止的字活起来,就必须讲“势”。势是发展的、流动的、变化的,所以蔡邕认为笔势应来去自然,不可遏止。这“势”就是“血脉”、“筋脉”,是章法气势形成的根源,也是草书章法形成的原因之—。唐张怀瓘在《书断》中说得很透彻:“字之体势—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此言用于小草是最适当的。虽有时点画不作连写而仍需气脉相贯。一字如此。一行也如此。要能上下承接,左右瞻顾,意气相聚,神不外散。字与字之间的贯气,主要靠上下字之间的欹侧斜正的变化,有揖有让,递相映带,有时靠势的露锋承上引下,有时靠急速的回锋以含其气,在静止的纸上表现出动态美。清梁同书说“气须从熟中来,有气则自有势,大小、长短、欹正,随笔所至,自然贯注成一片段。”所以气势还需从用笔的精熟中来。若用笔滞凝,神情呆板,拘谨不畅,则必无势可言,贯气更谈不上了,所以书法艺术得势才能得力,得力才能得气,得气才能得神,草书之作全在神驰情纵,得心应手之间写出精神和气质来。笔势是多变的,“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崩浪雷奔”、“百钧弩发”,这些在书法中常见的形容词都是在捉摸不定的动态中以物喻情的。正是因为草书章法无固定不变之状,所以见之可以自由想象、思游云天。
三、虚相生:
草书章法理应“虚实相生”。“实”指纸上的点画,也即有墨的黑处;“虚”指纸上点画以外的空白,也即无墨的白处。老子曰:“知白守黑”,是指哲理上的虚实,是对世间万物矛盾的一种理解和调和的方法。用在书法上,就是要调配好黑白之间的关系,太黑则墨气一团,气闷而有窒息感;太白则凋疏空旷,气懈而有松散感。草书章法中还应有“透光之美”,其作品的雅趣往往在“白”的妙用,也就是在“虚”处来体现书法艺术的韵致和高雅之情。邓石如说:“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通风,常计白当黑,奇趣乃出。”在草书章法的处理上,要“虚者实之”,“实者虚之”,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互补互生,使字与字,行与行之间能融为一体,缜密无间。所以刘熙载说:“古人草书,空白少而神远,空白多而神密。”空白多反而显其密,妙在线条的粗细强弱的交替,笔势的开合聚散的变化,字形的大小高低的错杂,构成虚实相生的章法效果。字字相插,行行相争,相争相插处互挤互拥,相让相避处又遥相呼应,磊磊落落,洋洋洒洒,体现出草书狂放、瑰奇、纵逸的艺术风格。怀素、徐渭的草书最为典型。虚与实是相互对立的矛盾体,对任何一方的失控,就会使矛盾突出。太虚则疏,太实则闷。但虚实是相对而言的,没有虚就无所谓实,反之亦然。矛盾双方都得依赖对方而存在而变化。故最终还应有所调和,使矛盾的双方违而不犯,和而不同,变而不乱,作品才会有浑然一体的和谐之美。若能在草书章法处理上使矛盾在又冲突、又调和中指挥若定,胸有成竹,使作品能险而不怪,潇洒畅达,超然入胜,毫无雕饰,变化出于自然,新奇仍能守法,斯乃谓之高手。

两个字草书书法字体_两个字草书书法字体图片欣赏

两个字草书书法字体_两个字草书书法字体图片欣赏

两个字草书书法字体_两个字草书书法字体图片欣赏草书因为是技巧与情性在瞬间的完美凝结,故于技法之外,尤其需要才情。

下面小编带给大家的是两个字草书书法字体,希望你们喜欢。

两个字草书书法字体欣赏章草书法的魅力从草书发展史讲,章草大体上形成于西汉宣、元之间,兴盛于东汉、三国及西晋。

其经典之作,为西汉黄门令史游书写的《急就章》。

当时,它既是一种小学“识字”,也是一种章草标准字体。

到了东晋以后,作为今文字的新体草书,以及行书、楷书走向全面成熟,隶书及章草也随之而被取代了。

当时为区分新旧草书,人们将新体称为“今草”,鉴于旧体草书法度严谨,有章可循,就称之为“章草”。

近几年,笔者通过对章草的研习,特别是《急就章》的临摹探究,对章草这一古今文字过渡期书体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

它守隶开草,追篆融楷,纳众美于一身,形成了自身的独特的艺术魅力。

形扁字独,波磔突出的隶之美,章草是隶书的草写。

知道隶书是由篆书脱变而来,隶变是以“简省笔划、划圆为方、划转为折”为其特征的。

在隶变过程中,形体由长而方,又由方而略扁。

章草继承了隶书的形体扁平、字字独立的特点。

同时,在笔画上章草又强化了波磔,突出了隶书最显着的特点“蚕头雁尾”。

所谓蚕头雁尾,是对隶书主笔(带捺脚的横画)最形象化的比喻。

起笔时,入笔藏锋逆转,造成一种蚕头之形,腰部稍细;收笔时,顿笔下按,向右上方翘起,形如雁尾。

其笔画上平下曲,最具有隶书的特征,也是写好隶书的关键一笔。

所谓波磔,实际上就是指后来楷书中的撇和捺。

在永字八法中,“捺”也称作“磔”。

之所以称为磔,是说其书写要有“一波三折”之势,运笔要铺毫缓进,出锋处收紧且要沉着含蓄。

“波”,是指其左行笔画,要势如曲波,八法中称“撇”。

波磔美,体现在其左右开张,笔势飞动,犹如鸟之双翼,姿态优美,是隶书美重要的表现形式。

章草在最大程度上保留了隶法隶意。

诸如,从用笔看,“藏锋逆入”,运笔的“迟送涩进”。

从笔画的变化上看,要“雁不双飞、蚕不二设”等等。

王羲之神笔“天下第一草书”《乃当序》真迹现身!

王羲之神笔“天下第一草书”《乃当序》真迹现身!

王羲之神笔“天下第一草书”《乃当序》真迹现身!原创作者:林衡此乃东晋王羲之神笔“天下第一草书”《乃当序》真迹,(顶级神品卷) 晋代绢本设色,画心纵29.2cm,横193.8cm,林衡艺术馆藏。

打开百度App,看更多美图▲东晋王羲之天下第一草书《乃当序》真迹 (顶级神品卷) 宣斋艺术馆藏此卷题跋是清代项源所题“王羲之神笔”落印“项源字汉泉一字芝房”,项源是乾隆-道光年间安徽歙县人,明代大收藏家项子京后人,字汉泉,一字芝房,斋号小天籁阁,古书画收藏家,收藏书画以精、新、奇为主。

▲林衡本王羲之《乃当序》宋徽宗钤印和故宫杜牧《张好好诗卷》宋徽宗“内府图书之印”两钤印完全一致吻合。

▲东晋王羲之天下第一草书《乃当序》真迹 (顶级神品卷) 宣斋艺术馆藏此卷《乃当序》草书是王羲之众多书法字体之中最美的,全卷字体异常俊美,笔法刚柔并济,如瀑布般倾泻而下,笔锋娴熟而苍劲,每笔之间连接自然而就,正是笔由心生浑若天成,其书法运用了指力、腕力、臂力、心力、脑力心神合一,一挥而就,其笔法之精妙,在弹指之间便能一气呵成,此等天下第一神物,非书圣不能为之。

此卷字体上下左右排列对称错落有序,前呼后应,赏心悦目,甚是美哉。

▲东晋王羲之天下第一草书《乃当序》真迹 (顶级神品卷) 宣斋艺术馆藏全卷历代藏家有“宋徽宗”四方大印“内府图书之印”,“水绘阁”,“米父石叟”,“减斋”,“宝董堂”,“玉兰堂印”,“宫”。

清代康熙朝著名诗人、文学家,武英殿大学士兼工部尚书“王顼龄”钤印“王顼龄印”。

清代乾隆朝官吏“法式善”钤印“小西涯居士”。

清代乾隆-道光,明代大收藏家项子京后人“项源”钤印“项源字汉泉一字芝房”。

清代著名画家“秦文锦”钤印“褧孙”。

顶级鉴藏家“林衡”钤印有“林衡鉴赏”“林衡定鉴”“林衡珍藏”“上善若水”等历代名家钤印共29枚。

王羲之此卷草书是历代书画鉴赏家鉴评为“神笔”“诸贴第一”等鉴评。

▲东晋王羲之天下第一草书《乃当序》真迹 (顶级神品卷) 宣斋艺术馆藏王羲之《乃当序》此卷所用材质为“顶级晋代绢本设色”书写而成,绢布手感柔顺,是顶级晋绢。

毛笔书法草书字帖欣赏

毛笔书法草书字帖欣赏

毛笔书法草书字帖欣赏推荐文章王大禾草书书法个人热度:草书书法练习技巧热度:毛笔书法草书字帖_毛笔书法草书字帖欣赏热度:硬笔草书书法精选热度:硬笔草书书法赏析热度:草书是最能够抒发书写者性情的书体之一,也可以说是最难的一种书体,下面小编带给大家的是毛笔书法草书字帖,希望你们喜欢。

毛笔书法草书字帖欣赏为什么今人写不好草书1,由楷而行而草的学书过程及其所形成的法度规则,与狂草书创作颇多抵牾。

我们的书法教育,不论是正儿八经的教科书,还是言传身教的师徒授受,几乎毫无例外地都认为:学习书法,应先学楷书或行楷,再学行书、草书。

这样,从我们向书法殿堂大门蹒跚迈步起,就逐渐习惯和掌握了楷书或行楷的书写规则,由笔顺到结字到运笔,似乎都得按照“永字八法”之类的技法循规蹈矩、循序渐进。

其实,这恰恰是阻挡我们进入草书,特别是狂草书堂奥的障碍。

何以如此?关键在于草书与楷书虽然都是中国书法的有机组成部分,但这两种书体无论从演变源流看,还是从书写技法看,都分属两个不同的系统,具有不同的审美标准和书写要求,其间缺乏必然的承继关系。

从演变源流看,通常所言的楷书,或者说一直被推为典范的楷书,主要指唐楷,以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等楷书为代表,定型和兴盛于唐代。

后人学楷书,几乎毫无例外地都是学唐楷,以至蔚成风气并沿袭至今。

通常所说的草书,一般指脱胎于章草的今草,它在汉代末年就呱呱坠地并已独具自己的形态,东汉张芝《冠军帖》堪称惊艳亮相,其后经过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发展,至唐代张旭、怀素的狂草书达到高峰。

这就是说,草书早在东汉已经成型,并成为书法艺术中颇受推崇的一种书体;而被奉为规范的楷书却姗姗来迟,直到唐代才粉墨登场。

先学楷书然后再学草书,这种几成铁律的学习秩序,无疑隐含着一个大家公认的前提,即楷书是草书的基础,写好楷书才能写好草书。

这种学习程序,虽然对把握字体结构有一定的帮助和道理,却与书法的演进历程相悖谬,甚至可说颠倒了书法的历史。

草书书法对联

草书书法对联

草书书法对联草书书法对联欣赏:草书书法对联1草书书法对联2草书书法对联3草书章法原则草书:汉字的一种字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

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

草书之章法虽难以定形,但也有其必须遵循的原则。

一、气势贯通:蔡邕说:“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

”要使静止的字活起来,就必须讲“势”。

势是发展的、流动的、变化的,所以蔡邕认为笔势应来去自然,不可遏止。

这“势”就是“血脉”、“筋脉”,是章法气势形成的根源,也是草书章法形成的原因之—。

唐张怀瓘在《书断》中说得很透彻:“字之体势—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

”此言用于小草是最适当的。

虽有时点画不作连写而仍需气脉相贯。

一字如此。

一行也如此。

要能上下承接,左右瞻顾,意气相聚,神不外散。

字与字之间的贯气,主要靠上下字之间的欹侧斜正的变化,有揖有让,递相映带,有时靠势的露锋承上引下,有时靠急速的回锋以含其气,在静止的纸上表现出动态美。

清梁同书说“气须从熟中来,有气则自有势,大小、长短、欹正,随笔所至,自然贯注成一片段。

”所以气势还需从用笔的精熟中来。

若用笔滞凝,神情呆板,拘谨不畅,则必无势可言,贯气更谈不上了,所以书法艺术得势才能得力,得力才能得气,得气才能得神,草书之作全在神驰情纵,得心应手之间写出精神和气质来。

笔势是多变的,“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崩浪雷奔”、“百钧弩发”,这些在书法中常见的形容词都是在捉摸不定的动态中以物喻情的。

正是因为草书章法无固定不变之状,所以见之可以自由想象、思游云天。

二、错综变化:草书章法之错综变化难以名状,错综者指字之大小错综、疏密错综、用笔轻重错综,欹正错综等,怀素《自叙帖》、张旭《古诗四首》皆极尽错综变化之能事,其章法常以“雨夹雪”喻之。

如落叶纷披,令人眼花缭乱,然片片落叶又极规则,规则中有不规则,视觉上是动的。

细审之,每一字又静静躺在纸上,并不曾动,这就是因其错综变化所致的艺术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书书法欣赏]草书法字体
草书临摹技法
草书的基本特征可用以下二段话来说明:
一、汉崔瑗《草书势》云:“草书之法,盖先简略,应时谕旨,周于卒迫,兼功并用,爱日省力,纯俭之变,岂必古式?观其法象,俯仰有仪,方不中矩,圆不副规,抑左扬右,望之若欹,竦企鸟跬,志在飞移,狡兽暴骇,将驰未奔,或黜点染,状似连珠,绝而不离,蓄怒怫郁,放逸生奇;或凌遽而惴栗,若据槁而临危,傍点邪附,似螳螂而抱杖;绝笔收势,余纟廷虬结,若山峰施毒,看隙缘山戏,滕蛇赴穴,头没尾重,是故远而望之,氵崔焉若注岸奔涯;就而望之,即一画不可移,纤微要妙,临事从宜,略举大较,仿佛若斯。

”草书肇自秦末汉初,由于秦末刑峻网密,官书烦冗,战攻并作,军书交驰,羽檄纷飞,而小篆已不能赴一时之急,于是就形成一种简便的字体,即隶书。

隶书之草率即为“隶草”,此草书之滥觞,其初之意在删难省烦,务从简易,临事从宜。

至章帝始有草法,史称“章草”。

汉末,草书逐渐脱离实用功能,而具有纯艺术之特性。

这是由于一大批士大夫的倾心投入,如杜度、崔瑗、张芝等,有所谓笔法的研求,赋予其独特的审美内含,使本来“急而速”的草书变得“难而迟”了。

到东晋王羲之,今草之体基本定型,此时的草书已具备纵情快意的抒情功能。

至唐人更发展至极点——狂草。

成为书家达其情性,形其哀乐的手段。

草书的魅力到底在哪里呢?就在于书写的不确定性,需要书家“临事从宜”,虽然草书也有规定的写法,但由于点画简略,所以不确定,可变的空间仍然极大。

在这个大空间中,书家可以将自己的性情与字势进行不断地谋合,并在特定的状态下将对自然人生的感发在瞬间以笔墨的形式迹化。

这是一个适意畅怀的过程,性情与笔墨形式的相融无间,即“故远而望之,氵崔焉若注岸奔涯; vf g"ajf
就而望之,即一画不可移,纤微要妙,临事从宜。


二、晋王羲之《题卫夫人后》云:“若欲学草书,又有别法。

须缓前急后,字体形势,状如龙蛇,相钩连不断,仍需棱侧起伏。

用笔亦不得齐平、大小一等。

每作一点须有点处,且作余字总竟,然后安点,其点须空中遥掷笔作之。

其草书亦复须篆势、八分、古隶相杂。

亦不得急,令墨不入纸,若急作意思浅薄,而笔即直过。

”笔草至献之创为“一笔书”,即一行一笔完成,中间不停顿,又称“连绵体”。

特别注重点画及上下字的钩连,就如行进中的龙蛇,有时身体为云气、草木所遮挡,却有首尾连贯之意。

用笔的“棱侧起伏”指侧势运腕,点画在使转中起伏振动。

如惊蛇入草,飞鸟出林。

同时草书要有篆隶用笔之意才有古意,才能避免用笔的浮薄。

草书可以说是最能寄托书家胸臆的书体,是书法的极则。

能读懂草书,才算真正体悟到了书法的真意。

sb?hroe_ 唐孙过庭《书谱》一、用笔特点:
孙过庭草书宗法二王,《书谱》不单是一件小草巨迹,同时也是书论精典,理论与实践在这件作品中得到了完美的统一,这在书法史上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

对于草书用笔,就先让我们看看
他自己是怎么说的吧!“一画之间,变起伏于峰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

”“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

”“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贵流而畅,章务检而便。

”“变起伏于峰抄”指起始用笔,《书谱》亦如《兰亭》多露锋,露锋取势,决定于入锋的角度。

入锋又决定了之后的用笔起伏。

当然这不局限于一画,点画之间亦是如此。

注意入锋出锋的方向是极为关键的。

“殊衄挫于毫芒”的“衄”指笔既下行,又往上去的用笔,“挫”指顿后以笔略提,使笔锋转动,以离于顿处的用笔,主要指点的写法,点是见书家情性的用笔,要写得活泼生动,节奏明快。

“衄挫”是顿中有转,使运笔有振动跳跃感。

(图) 用笔入锋后,接下来的就是使转,“草贵流而畅”是在运笔有力度的情况下说的。

那么如何才能使运笔丰富而有力度呢?用羲之的话说就是用笔要“棱侧起伏”。

用虞世南的话说就是:“覆腕转蹙,悬管聚锋,柔毫外拓,左为外,右为内,起伏连卷,收揽吐纳,内转藏锋也。

”(《笔髓论》“棱侧起伏”指用笔取侧势,侧锋使转形成自然起伏之状。

如何才能使转有起伏呢?虞世南所说就更具体了,即“覆腕转蹙”、“柔毫外拓”,指运腕的翻转及运笔的向外拓张,这样的连续运动就是草书使转的精髓。

(图《书谱》“乖”字)
二、结构特点:
虽然草书有固定的写法,但因其点画简略,为形体结构的变化提供了极大的空间,正如宋姜夔《续书谱》所云:“草书之体,如人坐卧行立,揖逊忿争,乘舟跃马,歌舞擗踊,一切变态,非苟然者。

又一字之体,率有多变,有起有应,如此起者,当如此应,各有义理。

”注重字间点画的连带呼应,并合于用笔使转之理。

不然点画结构就会显得散乱无章。

笔势的连续转换就形成字势,草书特别重视字势或称体势,可以说势是草书结构的内核。

三、行气章法特点:
唐张怀瓘《书议》云:“然草与真有异,真侧字终意亦终草则行尽势未尽,或烟收雾合,或电激星流,以风骨为体,以变化为用。

有类云霞聚散,触遇成形;龙虎威神,飞动增势。

……是以天为而用,同自然之功;物类其形,得造化之理,皆不知其然也。

可以心契,不可以言宣,观之者,似入庙见神,如窥谷无底,俯猛兽之牙爪,逼利剑之锋芒。

肃然巍然,方知草之微妙也。

”字势的组合即为行气,行与行的组合即为章法。

在各体书中,草书是最重行气与章法的,因为草书结体无常形,若坐、若行、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等等之状,所以行气也往往跌宕起伏,变化莫测。

如“云霞聚散,触遇成形”,“触遇成形”生动地道出了草书行气章法的特点,不是事先约定或有规律可循的,而是随势相生,因势而变的,是有常理而无常形的,所以不可言宣,完全取决于书者的临场应变。

草书法字体欣赏:
草书法字体1
草书法字体2
草书法字体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