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草书法欣赏
盘点怀素十大草书作品

盘点怀素十大草书作品怀素(737年-799年),唐代著名书法家,被誉为“草圣”,他的草书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盘点怀素的十大草书作品,旨在展现他的艺术成就和影响力。
一、《自叙帖》《自叙帖》是怀素创作的一幅自述书法作品,以草书形式书写。
整篇作品流畅自然,笔画凌厉有力,展现出怀素独特的书法风格。
二、《梦觉题记》《梦觉题记》是怀素创作的一幅草书作品,以梦境为题材,表达了怀素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作品以疏密有致的笔画构成,形象生动,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三、《苦笋帖》《苦笋帖》是怀素创作的一幅以苦笋为题材的草书作品。
作品以极简的笔触勾勒出苦笋的形态,表现出怀素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思考。
四、《临颜真卿碑》《临颜真卿碑》是怀素临摹颜真卿碑帖的作品,以草书形式书写。
作品力度雄浑,笔势奔放,展现出怀素对颜真卿的崇敬和对书法艺术的追求。
五、《神方帖》《神方帖》是怀素创作的一幅以神方为题材的草书作品。
作品笔势狂放,气势磅礴,表现出怀素对神方的赞美和对神秘力量的探索。
六、《龙池帖》《龙池帖》是怀素创作的一幅以龙池为题材的草书作品。
作品以流畅的笔触勾勒出龙池的景象,给人以浩渺神奇之感,展现出怀素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生命的思考。
七、《朔风帖》《朔风帖》是怀素创作的一幅以朔风为题材的草书作品。
作品以狂草的笔法书写,气势磅礴,表现出怀素对朔风的赞美和对自然力量的崇敬。
八、《漫书帖》《漫书帖》是怀素创作的一幅以漫书为题材的草书作品。
作品以潇洒飘逸的笔触书写,形态各异,表现出怀素对书法自由性的追求和对艺术创新的探索。
九、《水调歌头帖》《水调歌头帖》是怀素创作的一幅以水调歌头为题材的草书作品。
作品以流畅洒脱的笔法书写,富有音乐感,表达出怀素对音乐艺术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十、《画眉帖》《画眉帖》是怀素创作的一幅以画眉为题材的草书作品。
作品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画眉的形态,表现出怀素对自然生态的关注和对生命的热爱。
怀素的草书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对后世书法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怀素狂草书《自叙帖》赏析

销 的短文 , 内容上可分 为三 部分 , 第一部分 , 怀素以 8 独草 , 0 如智永的《 草书干字文》 就是如此 。 待到唐代 中叶 , 余字的篇幅 , 自述 其生平大略 ; 第二部 分 , 节录 颜真卿 张旭作草 , 笔画简省 , 字字勾连 回绕 , 甚至 一笔一行 , 率
《 怀素上人草书歌序》二百五十余字 , , 借颜鲁公之 口, 展 意颠逸。 怀素继之笔势更为迅疾奔放 , 上下字一气贯穿 ,
示“ 开士怀素 , 中之英 ”纵 横不群 , 疾骇人 ” 草 连绵不断 。 僧 “ 迅 的“ 后世称这种书法为“ 大草” 狂草” 怀素的 或“ 。
圣” 象 ; 气 第三部分 , 怀素将张谓 、 虞象 、 朱逵 、 李舟 、 《 许王 自叙帖》 就是世所公认的狂草书法的代表作 。自叙帖》 《 皇、 戴叔伦 、 窦冀 、 钱起等八人的赠诗 , 摘其精要 , 按内容 的艺术特点 , 其实已在“ ” 叙 的原 文中 , 助时贤名公之 借
力, 可能是怀素酒 力发作 , 进入情绪激昂的高峰 , 及至最 后十行 已经是无行无 列 , 乱石铺 街 , 天女 散花 , 随心所
故多方折 ; 怀素改以师承篆籀 , 因多圆势, 尤擅长曲转缠 欲 , 信手挥洒了。狂来轻世界 ” “ 的醉僧形象跃然纸上。 把
绕 笔法 , 纵横捭阖 , 变换多方 , 松紧俱宜 , 环 矫健 。如 读者带入了如醉如狂的艺术境界。 迥 我用“ 三米字格 ” 对各
练 字。居室号’ ‘ 绿天庵” 亦曾漆一托盘 练字 , 盘底写 不面” , 将 一句 , 当是对超迈 张旭 , 前无古人的赞歌。 所谓“ 迅
穿、 秃笔成冢 , 洗笔池水尽黑。 性喜饮酒 , 不拘小节 , 兴来 疾” 是言其书写的快捷 , , 引用了四十余字, 其中“ 满座失 时, 举凡寺壁 、 幛 、 屏 衣裳 、 器具无不书之 。二十二岁时 ,
怀素“天下第一小草”和“天下第一草书”,卓绝古今!

怀素“天下第一小草”和“天下第一草书”,卓绝古今!草书,是书法体裁中独特的一种书体。
最早从隶书的基础上演变出来。
分为章草和今草,而今草又分为大草和小草,于唐代趋向成熟。
从汉代起流行至今,已跨越了近二千年的光辉历程。
大草又称为狂草,是草书中最放纵的一种。
笔势连绵回绕,字形变化繁多优美动人。
相传创自汉张芝,至唐张旭、怀素始有流传。
清代冯班《钝吟书要》:“虽狂如旭素,咸臻神妙。
古人醉时作狂草,细看无一失笔,平日工夫细也。
”高士奇在《藏真自序帖》跋曰:“唐怀素书,奇纵变化,超迈前古。
其自叙一卷,尤为生平狂草。
”著名的大草书法有张旭的《古诗四帖》和怀素的《自叙帖》。
而小草的经典之作则是学者黄锦祥发现的怀素纸本《小草千字文》,又名《千金帖》,被誉为“天下第一小草”,犹得书林器重。
《自叙帖》系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古称“天下第一草书”。
纸本,纵28.3厘米,横775厘米,共126行,计698字。
书于唐大历十二年(公元777年),现藏于台湾故宫博物院。
该帖首六行早损,据说为宋代“苏舜钦”补书而成,但这种说法有误。
经前后严格考证,《自叙帖》首六行文字也是怀素所书,并非苏舜钦补写而成(日后再作详解)。
怀素《自叙帖》和《千金帖》一样不受章草旧法的束缚,不拘成法,以险取胜。
通篇一气呵成,洋洋洒洒,真如龙蛇竟走,激电奔雷。
在形体上变化万千,大小穿插,以圆破方,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已达到“神韵独超,空前绝后”的境界。
自古以来,怀素《自叙帖》真相一直扑朔迷离,真赝难断。
原因是《自叙帖》有三个版本,分别是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自叙帖》、《流日残卷本》和《契兰堂本》三件。
围绕这三个版本,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其真伪问题令学界争论不休,甚至有人认为“《自叙帖》根本就是子虚乌有,随之对怀素本人及其书法成就也发出质疑。
”而这些揣测是错误的,为什么?因为他们始终未能找到有力的实物去剖析真伪,始终停留在猜想的角度。
可幸的是,在2017年3 月,学者黄锦祥首次发现了怀素《小草千字文》纸本真迹,打破了对《自叙帖》以往多方猜测的局面。
唐代书法家怀素书法欣赏

唐代书法家怀素书法欣赏怀素(737~799)中国唐代书法家。
俗姓钱,字藏真,湖南零陵郡人。
主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立于德宗贞元十五年(799)。
因他三家为僧,书史上称他“零陵僧”或”释长沙”。
怀素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书法家,他的草书称为“狂草”,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奔放流畅,一气呵成,和张旭齐名。
后世有“张颠素狂”或“颠张醉素”之称。
可以说是古典的浪漫主义艺术,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
他也能做诗,与李白、杜甫、苏涣等诗人都有交往。
好饮酒,每当饮酒兴起,不分墙壁、衣物、器皿,任意挥写,时人谓之“醉僧”。
他的草书,出于张芝、张旭。
唐吕总《读书评》中说:“怀素草书,援毫掣电,随手万变,宋朱长文《续书断》列怀素书为妙品。
评论说:“如壮士拔剑,神彩动人。
”怀素《大草千字文》怀素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忽发出家之意”,父母想阻也阻止不了。
他在《自叙帖》里开门见山他说:“怀素家长沙,幼而事佛,经禅文暇,颇喜笔翰。
”他勤学苦练的精神是十分惊人的。
因为买不起纸张,怀素就找来一块木板和圆盘,涂上白漆书写。
后来,怀素觉得漆板光滑,不易着墨,就又在寺院附近的一块荒地,种植了一万多株的芭蕉树。
芭蕉长大后,他摘下芭叶,铺在桌上,临帖挥毫。
由于怀素没日没夜的练字,老芭蕉叶剥光了,小叶又舍不得摘,于是想了个办法,干脆带了笔墨站在芭蕉树前,对着鲜叶书写,就算太阳照得他如煎似熬;刺骨的北风冻得他手肤迸裂,他还是在所不顾,继续坚持不懈地练字。
他写完一处,再写另一处,从未间断。
这就是有名的怀素芭蕉练字。
怀素《大草千字文》在长安怀素声誉青云直上,歌颂他草书的诗篇有37篇之多。
他的草书有《自叙帖》、《苦笋帖》、《食鱼帖》、《圣母帖》、《论书帖》、《大草千文》、《小草千文》《四十二章经》、《千字文》、《藏真帖》、《七帖》、《北亭草笔》等等。
其中《食鱼帖》极为瘦削,骨力强健,谨严沉着。
而《自叙帖》其书由于与书《食鱼帖》时心情不同,风韵荡漾。
白狼狂草书法长卷

白狼狂草书法长卷白狼生于河南。
原名苌群良,斋号白桦园居主。
书法家。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全国政协书画院常务理事,解放军书画艺术研究院特聘书法家。
曾在日本、韩国、美国、德国、法国、加拿大、英国、马来西亚展出,被诸多博物馆收藏,并被作为国礼馈赠国外元首。
书风大气磅礴,捭阖飘逸。
结缘艺术"站住,你们给我站住"一个身材较为矮小的小孩大声的喊道,他正追着一帮比他大的孩子,原来这些孩白子联合起来欺负他,尽管他打不过这帮小孩,但倔强的个性促使他奋力反击,这帮小孩最终为他那"拼命三郎"式的倔强所屈服,再也不敢欺负他。
六十年代河南的一个农村,一户苌氏人家老是被人欺负,苌父老实巴交,他那年幼的儿子苌群良却是一个个性十足、永不言输的调皮蛋。
苌群良发誓,这辈子不会再受人欺负,为了纪念善良老实的奶奶,他跟随奶奶姓氏,改姓白,取名白狼,以示自己将如狼一般保卫自己,保护这个善良贫弱的家庭。
那个"拼命三郎"的孩子便是白狼。
白狼硬性,这已是村里公认的秘密,他虽然放荡不拘,为人却颇为心善。
他的放荡不拘使得他的学习成绩并不理想,尤其是英语和数学更是一塌糊涂,白狼是一个很有想法的学生,他觉得自己一辈子不掌经济,学数学和珠算是没用的,不如多学点历史和语文,所以白狼文科学得很好,想象力特丰富,天生就具有文人的那种浪漫情怀。
回忆起与艺术结缘的这段往事,白狼笑着说:"我得感谢本家的一个老爷子,他是小学校长,他有一本《芥子园画谱》,我正是跟着这本画谱亦步亦趋,开始了我的艺术生涯"。
原来,有一次白狼在老爷子家玩耍时,发现了《芥子园画谱》这本书的小楷字写得好极了,且画册里的图案惟妙惟肖,在当时是很难拿到这本画册的,他如获至宝,对着那本画谱的图案一笔一划的临摹着,这样他慢慢的沉迷于艺术中。
后来县里有一个教美术的老师,送给白狼一些原料和宣纸,白狼才"正式"画画。
中国草书艺术文化简介

草书的现状与未来
草书作为中国书法艺术的瑰宝,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目前,草书在国内外都有着广泛的传播和影响,许多书法 家和爱好者致力于研究和创作草书作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草书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 战。未来,草书将更加注重个性化和创新性,同时也需要更 好地传承和保护这一文化遗产,让草书艺术在中国书法艺术 中继续发扬光大。
05
草书的学习与传承
学习草书的方法与途径
临摹经典碑帖
通过临摹古代草书大师的经典 碑帖,学习其笔法、结构和章
法。
掌握基本笔画
学习草书的基本笔画,如点、 横、竖、撇、捺等,以及各种 笔画的组合方式。
了解草书演变
了解草书的演变历史,掌握不 同时期草书的风格特点。
注重文化修养
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有助于 更好地理解草书的内涵和意境
中国草书艺术文化简介
目录
• 草书的历史与发展 • 草书的艺术特点与风格 • 草书在文化中的地位与影响 • 草书的鉴赏与收藏 • 草书的学习与传承 • 草书作品欣赏
01
草书的历史与发展
草书的起源
草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代,它是从 隶书演变而来的,最初的草书是为了 方便书写而简化的隶书,逐渐发展成 为一种独立的书体。
草书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不仅是一种书写形式,更是一 种文化精神的体现。
草书在文学、历史、哲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是传统文化研究的重要资料。
草书在文学中的运用
草书在文学中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它通过书写形式的变化,能够表达出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和意境。
草书在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体裁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它能够为文学作品增添艺术美感,提高文学 作品的审美价值。
狂草

狂草大师怀素唐代僧人怀素,是一位狂僧,又是一个酒徒,更是一名出色的书法家。
怀素以"狂草"出名,其草书,笔法瘦劲圆转,飞动自然,而法度完备。
干百年来,有多少人称慕他惊心动魄的狂草;又有多少人羡慕于他的孤云野鹤般的云游生活。
草书形成于汉代,是为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
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
章草笔划变化有章法可循,代表作如三国《急就章》。
今草不拘章法,笔势流畅。
狂草出现于唐代,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笔势狂放不羁,成为完全脱离实用的艺术创作。
有关怀素的资料缺乏。
怀素只有两首诗传世。
还有陆羽撰写的《僧怀素传》,颜真卿撰写的《怀素上人草书歌序》,以及唐人李肇撰写的《国史补》,加上流传至今的怀素《自叙帖》、《藏真帖》等可以信以为据的传记性文字。
唐代历史的最重要的两部正史《旧唐书》、《新唐书》中,竞无片言只字来表述怀素的行迹。
就怀素事迹本身来说,也许不够立一个传记,吃肉、醉酒、云游、随意挥洒,这是怀素一生最主要的事迹。
没有显赫的政治地位,更没有什么立身的政绩,总之,没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言论与行为。
中国人一向注重功名,轻视技艺,考察历代的人物传记,他们值得称道的地方,无一不是如此。
怀素生于公元737年(唐开元25年),湖南永州(旧名零陵)人。
怀素很小的时候,在零陵书堂寺受戒出家为僧,法号是怀素。
怀素为什么年纪尚小就出家为僧,具体原因不明。
今天的人们往往以为,可能是由于家境的原因,家境贫寒,无以为生,才选择出家,实际上并非都是如此。
在唐代,出家为僧往往是出人头地的一个重要的途径。
因为,唐代的寺院往往是文化繁盛之所,其中不乏高僧大师,在文化修养上或者在某一领域有着超人的能力,投靠他们,无异于拜名师。
另外,在唐代,出家为僧也往往有一个基本的生活条件,甚至条件还十分优越。
唐代是佛教的大盛时期,佛教受到不同寻常的厚遇。
寺院有自己的土地,也有自己的僧祗户,这样的户民要向僧曹捐纳一定的谷物;因此出家为僧,起码没有衣食之忧。
【收藏】草书艺术赏析

【收藏】草书艺术赏析(一)草书特点及欣赏步骤草书艺术的欣赏,是一种高尚的艺术享受。
要想欣赏好草书艺术,先须了解草书的特点,草书艺术的美在哪里。
有人说草书艺术的美体现在两个方面:即表层的外形美和深层的蕴涵美。
也有人将草书艺术的美概以十点:曰点划飞动,曰笔情墨趣,曰结体多变,曰章法生动,曰线条优美,曰血脉连通,曰气韵天成,曰转化跌宕,曰气势磅礴,曰奇逸潇洒。
总之,草书艺术之美宛若无言而有诗篇之意蕴,无动而有舞蹈之神形,无色而有绘画的斑斓,无声而有音乐的旋律。
《全唐诗》中没有吟咏楷书之作,而竟有五十七首诗篇美赞草书。
在中国的书法史上,仅有“草圣”而无“篆圣”、“隶圣”。
在现代书法展览中,草书(或行草)作品往往有相当大的比例。
这些启示似在告诉我们草书的成熟地位和淋漓酣畅的艺术表现力。
草书艺术的审美,包含欣赏与剖析两层意思,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其区别在于欣赏以直觉感受为主,而剖析带有理性分析的过程;不过欣赏总要加以剖析,而剖析又含有欣赏的成份。
“观书如览胜”,草书艺术的妙趣未必能一目了然,历险至深者始见奇观。
草书艺术之奇伟瑰丽,不在其表而在精神,需要心领神会,方入妙境。
一般说来,我们对一幅草书(行书)艺术作品的欣赏过程是这样的:最先“宏观”,欣赏全幅的整体气势,领略总的印象;然后“中观”,推敲全幅的结构美、章法美;最后“微观”,品味全幅用笔美、点划美、意境美。
自远而近,由快渐慢,三者相辅相成,不宜或阙。
(二)草书欣赏标准欣赏草书(行书)艺术作品的标准,可以说并无定式。
对于同样一幅草书艺术作品,因为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思想,不同的生活,不同的素养,不同的际遇,不同的悟性,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标准;同样的人因早年、中年、晚年的差别,其标准也可以变异。
尽管如此,前人通过长期的实践,把欣赏书法标准多有概括。
有人归纳为四条:曰气韵,曰选材,曰墨色,曰装背。
也有人归纳为六条:曰形体,曰魄力,曰意态,曰流派,曰才学,曰气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狂草书法欣赏
狂草书法欣赏:
狂草书法欣赏1
狂草书法欣赏2
狂草书法欣赏3
狂草书法欣赏4
狂草书法欣赏5
狂草学习五要素:
一、临习狂草,切忌照猫画虎,狂草与楷隶等静美书体不同,它以动态美为主要审美特征。
点画腾跃,线条飞扬,有如天空之飞鸟,草原之奔马,长江之流水,高山之飞瀑。
其贵在动处,所以要临好狂草,非得有飞箭射鸟的功夫不可。
狂草的点画和字形结构没有楷隶书那样具有相对稳定的形式,它已经摆脱了成法的约束,笔法丰富,点画“变化如鬼神”,是最具活性的书体。
其奔放之气势,起伏之节奏,往往如长江大河,连绵不断,气脉贯通。
且行笔潇洒放纵,自由活泼,因势赋形,放逸生奇,笔意畅达,精神饱满。
书写速度较快,线条变化莫测,如浪卷云翻,不可端倪。
钩锁连环的笔意,有如连珠,其串珠之线,即是狂草的生命力所在,也就是狂草的灵魂,谓之为气势。
如果临习狂草也像临写楷书那样,看一字,写一字,无异把一座大厦拆成一堆砖头。
二、不可遗神求貌,点画为形,气势为神,狂草贵在气势,
而气势需要一定的速度来完成。
这里以怀素写狂草的情景为证:“奔蛇走虺势入座,骤雨旋风声满堂”(张正言诗句);“笔下唯看激电流,字成只畏盘龙走”(朱遥诗句);“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窦冀诗句);“驰毫骤墨列奔驷,满座失声看不及”(戴叔伦诗句)。
从诗人们的赞叹中,不难看出,怀素运笔之速,成字之快,堪称一流。
所以其书气势饱满,神采飞扬。
临习狂草,倘若刻意追求字形的毫厘不差,笔画的长短相一,行笔就得放慢速度,这样气势就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
而气势正是狂草的活力所在,狂草的许多佳妙往往出现在气势的极致之处。
这样的佳妙,往往也最难以再现。
气势足而神采生,气势不畅,自然也就失了神采。
只有在节奏和气势上多下些功夫,才能临写出形虽小异而神却更胜一步的成功之作来。
要是只耽其形而舍其势,就难成大器。
三、三熟相合,方可临写,临写狂草,必须以熟练为基础。
先熟其眼,读帖是第一步,熟读字帖,要把字帖读得倒背如流,读懂并能够欣赏字帖;次熟其心,从作品内容、书写背景等多方面多角度地对作品进行反复品味,将字帖“拷贝”于心,并不断地加以“播放”,通过“播放”与古人进行反复“神交”,感知和同化思想感情;再熟其手,进行反复的摹写、临习,不断提高手上功夫,强化细部记忆,把握全篇的气脉和神韵。
三熟可以齐头并进,互相参化,三熟相合,方可临写。
狂草的书写过程是一个快速的运笔过程,要想在极快的运笔当中不流于浮滑和浅薄,而能每每见出难以再现的佳妙,非得有高度娴熟的笔墨技巧和极高的心灵感应不可。
四、要进行背临,临写作品时,必须离帖,即背临。
只有背临,才能克服因形伤意的弊病,才能写得流畅奔放。
临写狂草的最高准则是:临写者的笔底气象要由书写者胸中源源流出,而非一边看,一边依样画葫芦的浅表性模仿。
要从深层次去追求风神和气韵,把原帖的笔法、章法、气韵化成自己的东西,在下笔之前,已有成竹在胸,虽为临帖,亦是创作。
只有这样,才能在形神高度融合的情况下产生升华,从而写出既神似于原帖又宛若自运的佳作来。
五、临帖是为了创新,临习古人法帖,是学他人之长以补己之所短,是为了创新。
而创新只有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才有可能。
其实临习狂草,也和临习其他书体一样,都需要对古碑名帖进行心追手摹,临池不辍,悉心研习,融合贯通,集众善而为己用方可。
狂草的代表作有张旭的《古诗四帖》、《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怀素的《自叙帖》,黄庭坚的《李白忆旧游诗》、《廉颇蔺相如传》、《诸上座帖》等等。
除此之外,赵佶的《千字文》,王铎的《诗卷》,祝枝山的《诗翰》、《前后赤壁赋》、《曹植诗》等亦可列入狂草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