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集宁一中2014_2015学年高中生物5.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合集下载

高一生物《生物中的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案

高一生物《生物中的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案

高一生物《生物中的基因突变和基因突变》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概念及意义。

2.掌握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类型、特点及发生的时期。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物进化中的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概念、类型及意义。

难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生物进化过程中的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现象,引导学生关注这两种生物现象。

2.基因突变讲解基因突变的概念: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在结构上的改变,包括点突变、插入突变和缺失突变等。

分析基因突变的类型:点突变、插入突变和缺失突变。

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意义:如sicklecellanemia(镰状细胞贫血)。

3.基因重组讲解基因重组的概念:基因重组是指基因在染色体上的重新排列组合,包括同源重组和非同源重组。

分析基因重组的类型:同源重组和非同源重组。

举例说明基因重组的意义:如植物杂交育种。

4.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分析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基因突变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为生物进化提供新的遗传变异。

分析基因重组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基因重组使基因组合更加多样化,为生物进化提供更多的遗传变异。

5.课堂实例分析抗生素抗药性植物杂交育种人类遗传病6.课堂小结7.作业布置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形象的讲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概念、类型及意义。

在课堂实例分析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了课堂氛围。

作业布置旨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教学拓展介绍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在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研究中的应用。

探讨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在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如基因治疗、基因改良等。

六、教学评价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和正确率。

课后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兴趣。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案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案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概念、原因、特点;2.举例说出基因重组;3.说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数据处理,类比推理等科学方法;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发散思维及综合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1.在基因突变的学习中懂得生物界在丰富多彩的本质,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教育;2.在基因突变的学习中懂得如何确立健康的生活方式;3.引导学生从生物学角度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作科学的了解,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二、教材分析《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5章第1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和原因,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1).基因突变的概念及特点;(2).基因突变的原因。

2、难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比较。

四、学情分析生物的变异现象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通过初中生物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到生物的变异与遗传物质和环境有关。

本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遗传物质究竟是如何引起生物的变异的。

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程序设计依据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按“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原则,以探究式教学方法为主线,利用学案导学,开展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在讨论、探究、交流中相互启迪,获得新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同时,教师充分利用现代声像技术及多媒体工具,借助多媒体动画,把基因突变的原因及类型和基因重组的原理直观地展示给学生,有利于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教师适时进行点拨,以帮助学生建构正确的知识结构,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七、教学过程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欲望(5分钟)1、多媒体课件展示水毛茛和果蝇的图片,设疑:1、水毛茛裸露在空气中的叶和浸在水中的叶为什么表现出两种不同的形态?这种变异能遗传吗?2、果蝇的白眼性状能遗传给后代吗?2、导出生物体变异的类型(不可遗传变异和可遗传变异),并指出本节课学习的内容为可遗传变异中的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5.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教案

5.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教案

5.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案【教学目标】1.说明基因突变是由于DNA分子中发生碱基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

2.分析基因突变的原因,阐明基因突变的意义。

3.分析细胞癌变的原因,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远离致癌因子。

4.阐明基因重组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基因突变的概念、原因及特点。

(2)细胞癌变的原因及癌细胞的特点(3)基因重组2、教学难点(1)细胞癌变的原因(2)基因重组的类型【新课导入】“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这种个体的差异,主要是什么原因产生的?其实生物变异不只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基因重组也会造成生物变异。

那么基因重组造成的生物变异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呢?有什么特点?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基因重组。

【新课讲解】基因突变的实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基因突变的概念,教材不是从概念到概念,而是从实例入手,从现象开始,追溯根源。

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积累,大胆联想、推理、讨论甚至辩论,让学生猜测基因突变的类型和结果。

材料1:1910年,一位美国黑人青年由于发烧和肌肉疼痛到医院看病,医生检查发现,他患的是当时人们尚未认识的一种特殊的贫血病——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我们知道,正常人的红细胞是圆饼状的,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红细胞却是弯曲镰刀状的。

这样的红细胞容易破裂,使人患溶血性贫血,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这种病是怎样形成的呢?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观看图5-1,也可以用幻灯的形式展示正常红细胞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红细胞图片。

然后提问:(1)从图片中我们看到正常红细胞是什么形状?有什么功能?提示:圆饼形状,运输氧气功能。

(2)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红细胞呈镰刀状,对功能的完成有没有影响?提示:有,运氧气能力降低,易破裂溶血造成贫血,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讲述:那么又是什么原因使正常红细胞变成镰刀型红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材料2:1928年,人们发现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能将这种病遗传给下一代,并且发现该病是一种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

高中生物 5_1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21

高中生物 5_1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21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材分析】本节是人教版普通高中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的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的第一节内容。

通过前面各章的学习,学生对“基因是什么”、“基因在哪里”和“基因如何起作用”等问题已有了基本的认识。

本章内容既是对前四章内容合乎逻辑的延续,又是学习第六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重要基础。

本节教材内容的呈现上,从实例入手,通过对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分析,引入基因突变的概念,然后详细阐述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

在讲述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时,先大致归纳了引起基因突变的三类原因,然后紧扣原因分析特点。

在阐述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很低时,教材用实例说明在一个足够大的群体中,即使基因突变频率很低,突变个体仍然会占有一定的数量。

这个实例体现了生物在进化教程中“变”与“不变”的平衡,有助于学生理解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

在基因重组部分,教材设置了“思考与讨论”的栏目,旨在让学生利用数学方法,通过计算,体会基因重组机制提供的极其多样的基因组合方式。

【学生分析】生物的变异现象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

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到生物的性状不仅由基因控制而且受环境影响。

本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遗传物质究竟是如何引起生物的变异的,这些变异的特点和对生物个体和进化的意义。

学生经过近一学年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备了一定通过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因此本节可完全可以通过问题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基因突变的概念和特点,基因重组的类型和意义。

学生对与生活联系密切的实际问题有着浓厚兴趣,本节课可以通过对生活实际中问题分析,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三维目标】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点和原因2.举例说明基因重组类型3.能够说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能力目标:1.通过对课本中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逻辑推理能力。

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教案

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教案

都听说过蜘蛛侠,绿灯侠等等一系列电影中的大侠,这些侠最初都是普通人,之后遭到一些变故变得有了特异功能。

电影固然夸张,但也并不无科学道理,这科学道理是什么?一起来进入今天的学习!我们已经学习了生物的遗传,了解了性状为什么能够遗传以及性状遗传时遵循的规律。

知道生物的性状是由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性状的表现除了与遗传物质有关外,还与外界条件有关。

当性状由亲代传递到子代时,不会一成不变,或多或少都会存在差异。

这是因为生物体不仅具有遗传还具有变异。

变异是指亲代与子代、子代与子代之间在形态、结构和生理上表现有差异的现象。

那么生物的变异又是如何产生的呢?生物的变异又有什么特点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变异的两种形式——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二)讲授新课学习内容:1、基因突变的概念:(重点)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内部结构的改变,叫基因突变。

2、基因突变的原因(P81)(1)物理因素如紫外线、X射线及其他辐射(2)化学因素如硝酸、碱基类似物等(3)生物因素如病毒此外,在没有这些外来因素时,碱基突变也会由于DNA分子复制偶尔发生错误、DNA的碱基组成发生改变等原因自发产生。

3、基因突变的种类:自发突变和人工诱变4、基因突变的意义:由于基因突变产生的新性状是生物从未有过的性状,因此它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也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

5、基因突变的特点:(重点)(1)基因突变在自然界中是普遍存在的植物、动物和人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这也说明基因突变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

无论是低等生物,还是高等动植物以及人,都可以发生基因突变。

这种突变在自然条件下发生的叫自然突变,在人为条件下诱发产生的叫诱发突变。

(2)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和生物体的任何细胞。

我们以植物个体发育过程为例。

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经过分裂形成胚,种子萌发长成一个新个体,其间任何时期任何细胞都可能发生突变。

人教版教学教案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案

人教版教学教案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案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案1教学目的1.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和原因。

2.举例说明基因重组。

3.说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教学重点1.基因突变的概念和特点。

2.基因重组的原因。

教学难点基因突变的概念,基因突变和重组的意义。

教学用具幻灯片,录像片。

教学方法谈话法。

教学过程引言:在前面我们学习了生物的遗传,了解了性状为什么遗传以及性状遗传时遵循的规律特点。

那么性状是由什么决定的呢?(答: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性状表现除与遗传物质有关外,还与什么有关?(答:与外界条件有关)性状由亲代传递到子代时,会不会一成不变呢?当然不会,或多或少都会存在差异,这又为什么呢?(答:这是因为生物体不仅具有遗传还具有变异。

)那么生物的变异又是如何产生的呢?又有什么特点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生物的变异)讲述:让我们先来看一个图片(投影片)。

上图是一个普通的玉米种子在萌发长成植株的过程中,水、肥、光特别充足,所结种子大而饱满,但这样的种子种下去,结出的却是普通种子;下图是太空椒(普通青椒种子邀游过太空后培育而成)与普通青椒对比,果实明显增大,种植下去,仍然是肥大果实。

提问:籽粒饱满的种子与普通种子相比,太空椒与普通青椒相比,形状有明显的差异,这是为什么?(回答:发生了变异。

)提问:把子粒饱满的种子种下去,长出的种子是不是粒大饱满?(回答:不是。

)提问:把肥大的青椒种下去,长出的是什么?(回答:肥大青椒。

)提问:这又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回答:生物的变异有的不能遗传,有的可以遗传。

)讲述:可见生物的变异有这样两种类型。

那什么情况下的变异不遗传,什么情况下的变异可遗传?我们知道生物的表现型与基因型和外界环境条件有关。

像玉米这样,子粒饱满是由于水、肥和光充足引起,也就是外界环境条件引起的,这种变异是不遗传的。

而太空椒邀游过太空,宇宙辐射改变了遗传物质,因此这个变异性状就是可遗传的。

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变异的主要类型。

它的来源主要有三方面: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高一生物复习教案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高一生物复习教案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高一生物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概念、类型及其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掌握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遗传规律及应用。

3.培养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概念、类型、遗传规律及应用。

2.难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遗传规律及应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1)回顾基因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基因在生物体中的作用。

(2)引入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2.基因突变(1)介绍基因突变的概念: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发生改变,包括点突变、插入、缺失等。

(2)讲解基因突变的类型:自发突变、诱发突变。

(3)分析基因突变对生物体的影响:有利突变、有害突变、中性突变。

(4)讨论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3.基因重组(1)介绍基因重组的概念: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发生交换,产生新的基因组合。

(2)讲解基因重组的类型:同源重组、非同源重组。

(3)分析基因重组的意义:增加生物体的遗传多样性,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4.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遗传规律(1)讲解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遗传规律:孟德尔遗传规律、连锁互换规律。

(2)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在遗传过程中的作用。

5.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应用(1)介绍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在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基因工程、基因治疗等。

(2)讨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在农业生产、医药卫生等领域的实际意义。

6.课堂小结(2)强调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在生物进化中的重要作用。

7.作业布置(1)让学生整理课堂笔记,加深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理解。

(2)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实例分析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基本概念、类型、遗传规律及应用。

2.通过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提高复习效果。

3.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高中生物《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1)(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1)(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二第五章第一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属于可遗传变异,会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

本节作为第5 章第一节课的复习课,对前四章的内容是一个提升和应用,又是学习第六章和第七章的基础。

在本节中,怎样安排教学使得学习变得容易些、愉快些、有效些就成为教学设计的关键,所以在课堂上,特意设置了相应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参与讨论,主动构建地获得知识,在整个认知过程中,注意引入赏识性评价,展示性评价,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一、知识结构
基因突变的实例基因突变的概念
基因突变的原因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
基因突变的特点
基因重组
二、教学目标
1、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点和原因。

2、举例说出基因重组。

3、说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
⑴基因突变的概念和特点。

⑵基因突变的原因。

[解决方法]
⑴从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现象开始,追根溯源,让学生理解基因突变的根本原因。

⑵指导学生自学教材,总结突变的特点。

2、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解决方法]
以设问和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启发法。

六、教具准备
相关图片。

七、学生活动
1、学生阅读教材,找出需了解的知识点。

2、学生思考、讨论、总结、计算和回答相关问题。

八、教学程序
(一)明确目标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导入:1910年,一位美国黑人青年由于发烧和肌肉疼痛到医院看病,医生检查发现,他患的是当时人们尚未认识的一种特殊的贫血病——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我们知道,正常人的红细胞是圆饼状的,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红细胞却是弯曲镰刀状的。

这样的红细胞容易破裂,使人患溶血性贫血,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这种病是怎样形成的呢?
用幻灯的形式展示正常红细胞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红细胞图片。

出示供学生阅读的材料。

1928年,人们发现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能将这种病遗传给下一代,并且发现该病是一种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

1949年,美国化学家鲍林将正常人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血红蛋白,分别放在一定的溶液中电泳,发现正常人和患者的血红蛋白的电泳图谱明显不同,鲍林推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分子病。

1956年,英格拉姆等人用酶将正常的血红蛋白和镰刀型细胞的血红蛋白在相同条件下切成肽段,通过电泳对二者进行分析,发现有一个肽段的位置不同。

这段有区别的肽段的氨基酸顺序参见教科书图5—2。

问题探讨
幻灯展示“问题探讨”中的事例,并提出问题。

原句:THE CAT SAT ON THE MAT
错句:1、THE KAT SAT ON THE MAT
2、THE HAT SAT ON THE MAT
3、THE CAT ON THE MAT
问题:1、请比较3个句子与原句在字母上的变化差异,以及意义上的差别。

2、如果将原句想像成DNA分子,将错句想像成基因突变而形成的DNA分子,
请思考基因突变有哪些类型?
3、请结合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实例,尝试总结基因突变的概念。

教师总结:基因突变如果发生在配子中,将会遗传给后代,发生在体细胞中
的基因突变,一般是不能够遗传的。

癌细胞就是体细胞发生基因突变的结果,
那么,生活中有哪些因素容易引发癌症,引发基因突变呢?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有关基因突变原因的内容。

指导学生自学教材,并进行总结。

指导学生回顾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

为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可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思考:
1、“基因重组”是指基因的重新组合,哪些基因可以进行重新组合呢?
2、非等位基因为什么要重新组合呢?
3、非同源染色体在什么时期重新组合?
4、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和等位基因是怎样变化的?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基因重组的定义:是指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重新组合。

引言:基因突变是广泛存在的,在前面,我们所列举的基因突变的实例都是有害的,那么广泛存在的基因突变是不是都不利于生物生存呢?基因突变有什么样的意义呢?请思考下列问题:
1、基因突变能产生新的基因吗?
2、这些新的基因产生的新性状对生物的生存有什么意义(有利还是有害?)
3、自然环境会选择哪些个体生存下来?
4、基因突变对生物的进化有何意义?
教师总结: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与基因突变相比,基因重组又有何意义呢?
指导学生阅读“基因重组”中的“思考与讨论”,并回答问题。

从以上计算可知,基因重组可以产生多种多样的基因组合的子代,其中有一些子代会含有适应某种环境变化的基因组合。

所以说,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总结
(四)作业布置
教材P84练习。

(五)板书设计
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一、基因突变的实例
1、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⑴症状 ⑵病因(图解)
2、基因突变 ⑴概念 ⑵类型
二、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
1、基因突变的原因
物理因素:如紫外线、X 射线
⑴诱发突变
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碱基类似物
生物因素:如某些病毒
⑵自然突变 2、基因突变的特点 ⑴普遍性 ⑵随机性 ⑶不定向性 ⑷低频性 ⑸多害少利性 3、基因突变的时间 三、基因重组
1、基因重组的概念
2、基因重组的类型 四、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1、基因突变的意义 ⑴基因突变的结果 ⑵基因突变的意义
2、基因重组的意义
五、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的区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