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沁沙地草甸草场退化的原因与植物多样性变化

合集下载

草原退化原因及生态修复建议

草原退化原因及生态修复建议

L i n y e y u a n y i草原退化原因及生态修复建议李得鹏草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环境之一,更是畜牧养殖产业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抵御风沙,防止土壤沙漠化,荒漠化的最后一道绿色屏障,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

近年来,随着青海省都兰县畜牧养殖产业不断向前发展,草地过量放牧、超载放牧的问题不断凸显,草场的生产能力逐渐下降,生态功能逐渐退化,严重制约了畜牧地区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发展,给当地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产生了严重威胁。

一、草原退化原因1、超载放牧在广大牧区,很多农牧民群众一直沿袭着传统的养殖管理模式。

动物在草场当中采食牧草,获得营养物质,满足机体生长发育所需。

但在畜牧养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大背景下,放牧动物的数量已经超过了草场的生态环境承载能力。

超载放牧背景之下,使得草原生态环境逐渐恶化,草场得不到休养生息,牧草生长发育受到长时间的抑制,时间一久就会造成优质牧草的数量逐渐锐减,草原生态环境逐渐恶化。

2、蝗虫鼠害危害蝗虫鼠害危害是影响草地生态系统的常见因素,蝗虫鼠害的种类较多,危害面积较广,危害程度严重。

老鼠的繁殖周期相对较短,除了大量啃食牧草与牲畜争夺优质牧草之外,更为严重的是能够挖掘洞穴,啃食牧草的根部,造成牧草根部受到破坏,牧草死亡使得草场的覆盖度显著下降,严重的会造成寸草不生,土壤裸露,土壤沙漠化,荒漠化,使得草原完全失去放牧价值和利用价值。

草原蝗虫繁殖周期较短,每次能够产生大量的蝗虫幼虫,蝗虫主要以啃食牧草叶子为主,危害严重时所到之地寸草不生,严重威胁到草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3、盲目开荒开采盲目开采是人为影响草原生态环境的主要原因,受到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很多农牧民群众将平整,土壤肥沃、土壤层深厚、植物生长旺盛的草原开荒用于发展农业种植产业。

不合理的开荒破土,严重破坏到草原生物多样性,使得草原的自然生态系统遭受到破坏。

再加上开垦的草原多是广种薄收,粗放式管理,草原一旦被开垦,土壤当中的有机质被很快的吸收或者分解,进入冬春季节之后,外界风吹农田无法被植被覆盖,风蚀严重,表层细碎的土壤很容易被大风吹散,从而造成土壤沙漠化。

草原退化原因及治理对策

草原退化原因及治理对策

草原退化原因及治理对策摘要:广袤的高寒草原,具有特殊的生物系统和生态功能。

但在长期的草原利用过程中,由于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双重影响,高原的草原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呈现不同程度的干扰和破坏,区域环境与发展已经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对此就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掌握引起高寒草原退化的具体原因,然后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保障草原生态系统进一步恢复。

关键词:草原退化;原因;治理对策前言广阔的草原具有强大的生态维护功能,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治土地退化、保护湿地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主体作用,其生态战略地位极其重要。

是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同时草地又是全近百万牧民最重要的生产资料,草地畜牧业是牧民赖以生存的支柱产业,合理保护草原、改善草地生态环境、促进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是全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1草原退化类型及特征依据退化草原分级标准,结合草原植被盖度、优良牧草比例等指标内容,天然草原退化程度可划分为轻度退化、中度退化、重度退化3个退化等级。

其中,轻度退化草原植被盖度为71%~85%,优良牧草比例为36%~70%,植物种丰富度指数为15~25种,有毒有害植物产量比例小于32%;中度退化草原植被总盖度为41%~70%,草原植物种为8~14种,优良牧草的产量比例为9%~35%,有毒有害及不食杂类草比例为33%~67%;重度退化草原植被总盖度小于40%,草原植物种丰富度指数为7种以下,优良牧草产量比例小于8%,有毒有害植物及不食杂类草比例达68%以上。

2草原退化的原因分析2.1气候因素高寒草原地处较高的海拔,当地气候环境恶劣,土壤层稀薄,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较少,并且处于高寒地区,牧草的生长周期相对较短,冰雪融化冻土现象十分严重。

另外,高寒草原常常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随着气候逐渐恶化,极端天气不断出现,各种不利因素给天然草场的生长发育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草原退化原因分析及恢复治理措施研究

草原退化原因分析及恢复治理措施研究
与草原治理工作。
技术创新
02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的技术和方法将不断 应用于草原恢复治理领域,如基因编辑、遥感
监测等,为草原治理提供有力支持。
国际合作
04
加强与国际组织和相关国家的合作与交流,共 同研究和探索草原恢复治理的新方法、新技术
和新模式。
06
结论与建议
研究结论回顾
草原退化原因分析
通过本研究,我们了解到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包括过度放牧 、气候变化、土地开垦、采矿等人类活动,以及外来物种入 侵和自然因素等。
智能化监测与管理技术
运用遥感、GIS等先进技术,建立草原资源动态监测体系,实现草 原资源的实时、精准管理。
社会参与和合作
提高公众意识
加强草原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 公众对草原生态价值的认识和保
护意识。
鼓励企业参与
引导和支持企业参与草原治理工程 ,通过市场化手段推动草原生态恢 复和产业发展。
加强国际合作
3
青海草原鼠害防治
针对草原鼠害严重的问题,采取天敌控制、化学 防治等措施,有效控制了鼠害,促进了草原生态 恢复。
实践探索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治理措施单一
目前草原恢复治理措施相对单一 ,缺乏针对不同退化类型和程度
的综合治理方案。
技术瓶颈
在草原恢复治理过程中,一些关 键技术尚未突破,如草种选育、 土壤改良等,制约了治理效果的
土壤侵蚀与荒漠化
土壤侵蚀加剧
草原植被的破坏使土壤失去保护,容 易受到风蚀和水蚀的影响,导致土壤 流失严重。
荒漠化扩展
持续的土壤侵蚀使草原逐渐荒漠化, 地表裸露,土壤贫瘠,进一步加剧了 生态环境的恶化。
水资源短缺与水质恶化
水资源短缺

草地退化的原因与防治措施

草地退化的原因与防治措施

草地退化的原因与防治措施草地退化是指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或自然因素的影响,导致草地生态系统功能下降、物种多样性减少、土壤质量恶化等现象。

草地作为重要的生态系统组成部分,在维护生态平衡和人类福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探讨草地退化的原因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草地退化的原因1. 过度放牧和过度利用是导致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过度放牧将导致草地的植被丧失平衡,影响草地的更新和生长。

过度利用草地,如频繁的割草和采草,也会破坏草地的生态稳定性。

2. 土壤侵蚀对草地的退化起到严重影响。

水土流失是最常见的土壤侵蚀形式之一,它会剥夺土壤肥力并导致土壤质量下降。

水土流失往往与不合理的耕作方式、森林砍伐和地表覆盖变化等因素有关。

3. 入侵物种是导致草地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某些外来入侵植物,如忍冬、一年生杂草等,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快速繁殖能力,会占据草地的生境并抑制原生植物的生长。

4. 气候变化也对草地退化产生了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气温升高和降水分布不均,这对草地的生长和恢复造成了不利影响。

极端气候事件如干旱和洪涝灾害会破坏草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二、草地退化的防治措施1. 合理管理放牧和利用草地资源。

建立和实施科学的放牧制度,合理安排放牧强度,防止过度放牧。

采用轮牧和休牧,以促进草地恢复生长。

2. 实施水土保持措施。

加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包括建立梯田、植树造林、修建防护林带等,减少水土流失。

合理选择耕作方式,采用有机肥料和生物技术,保持土壤肥力。

3. 控制入侵物种的扩散。

采取物理、化学和生物控制方法,如人工清除入侵植物、喷洒除草剂、引入天敌控制等,以减少入侵物种的对草地的影响。

4. 适应气候变化,加强灾害防治。

通过建立降水收集、水资源管理和洪水排涝设施等,应对极端气候事件的影响。

开展合理的气候变化适应研究,推动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适应。

综上所述,草地退化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导致的生态问题。

为了保护草地生态系统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加强对草地退化原因的研究,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内蒙古草原退化原因及逆转措施研究

内蒙古草原退化原因及逆转措施研究

内蒙古草原退化原因及逆转措施研究内蒙古草原是我国最重要的草原生态系统之一,然而近年来,草原退化的现象日益严重,这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内蒙古草原退化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可能的逆转措施。

首先,内蒙古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过度放牧。

内蒙古是我国最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之一,人们依赖草原来养育牲畜,这导致了过度放牧和过度踩踏草原的情况。

在大范围的过度放牧下,草原的植被无法得到恢复和更新,导致土地逐渐退化。

其次,过度农牧综合开发也是导致草原退化的原因之一。

为了扩大生产规模和提高经济效益,人们不断开垦和开发草原地区。

这种开发方式会造成土地的破坏和植被的消失,从而导致土地退化和水土流失。

另外,气候变化也是造成内蒙古草原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干旱和降水不均等气候现象加剧,在这种情况下,草原的植被生长受到严重影响,草原退化的速度也大大加快。

针对内蒙古草原退化的问题,可以采取一些逆转措施来恢复和保护草原生态系统。

首先,加强草原管理和监测是非常关键的。

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草原的保护力度,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并建立健全的监测系统,及时掌握草原退化的情况并采取应对措施。

其次,要加强对放牧和农牧综合开发行为的监管和引导。

可以通过限制放牧的数量和面积,实施合理的放牧制度,使草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恢复和休养。

同时,鼓励农牧民改变传统的农牧方式,推广可持续发展的畜牧业模式,减少对草原的压力。

此外,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也是逆转草原退化的重要手段。

通过开展研究,了解草原的生态系统功能和恢复机制,针对不同的退化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同时,需加大技术支持力度,推广先进的草原保护和管理技术,提高草原的恢复能力。

最后,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对草原保护的意识和重视程度。

通过开展宣传活动、开展草原保护教育和培训,使公众了解草原退化的危害和重要性,提高环保意识,共同保护和改善内蒙古草原的生态环境。

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

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

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草原退化是指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下降、植被结构和功能退化的现象。

它是由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的,以下是其中一些主要原因。

1.过度放牧:过度放牧是导致草原退化的主要因素之一、草原生态系统的植被能力有限,当放牧压力超出植物自我修复能力时,就会导致草原植被逐渐减少,从而使退化进程加速。

长期放牧还会导致土壤侵蚀和水源流失,进一步破坏了草原的生态平衡。

2.种植农作物:为了满足人们的粮食需求,一些草原地区被转化为农田种植农作物。

这种变化不仅破坏了原有的草原植被,还导致了水源的丧失和土壤质量的下降。

此外,农作物种植还带来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3.采矿和能源开发:草原地区的矿藏和能源资源丰富,因此经常成为开采和开发的目标。

这一过程不仅导致大片草地被破坏,还带来了土壤和水源的污染,加速了草原的退化。

同时,开采和能源开发的活动还导致了大量的土地和水资源的消耗,进一步削弱了草原的生态功能。

4.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了草原区域的降水量减少和蒸发增加,加剧了草原退化的程度。

气候变化还导致了草原植物的生长周期变化和物种分布模式的改变,使得草原生态系统不再适应原有的环境条件,进一步加速了草原的退化过程。

5.火灾:火灾是草原退化的常见原因之一、火灾可以迅速烧毁大面积的草地,破坏植物的生长和再生能力,导致草原的退化。

而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增加了火灾的频率和强度,使草原退化的速度加快。

6.土地过度利用:草原地区的土地资源有限,而人口密度和人类活动不断增加,土地过度利用成为使草原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过度的农田开发、城市扩张和基础设施建设,不仅破坏了草原的植被,还导致了草原生态系统的破碎化和生物多样性的降低。

7.污染和非法砍伐:草原地区存在一些非法采伐、乱砍滥伐和污染行为,导致大量原生植被遭到破坏,进而直接导致草原生态系统的退化。

特别是一些高附加值草原资源的非法采伐,对草原生态系统造成了重大影响。

科尔沁右翼中旗草原退化现状的再认识及其治理对策的探索

科尔沁右翼中旗草原退化现状的再认识及其治理对策的探索

科尔沁右翼中旗草原退化现状的再认识及其治理对策的探索作者:包梅荣包玉亭来源:《新农村》2017年第14期引言在大自然环境条件下形成的草原是个有地带特点的,完整的绿色生态系统。

也是有相对稳定的植物群落的周期性生产的农业自然资源。

草原的周期性生产能力是有限的,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尽的。

长期以来,由于气候干旱等不利的自然条件下,滥用草地资源,破坏了草地生态系统,导致草地植被退化、土壤迅速沙化、盐泽化,草原的防御自然灾害的功能下降,洪水、沙尘暴等灾害经常发生,甚至导致风沙掩埋草地、农田,居民被迫搬迁的局面,本文里把草原退化、土地沙化、盐渍化过程简称草原“三化”。

科尔沁右翼中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南部,科尔沁草原腹地,总土地面积为15613平方公里,天然草原面积为1001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原面积921.5万亩,占总面积的92%。

总人口 25.7万人,其中蒙古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5%,是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少数民族聚居的牧业旗县。

1 科尔沁右翼中旗草原生态现状科尔沁右翼中旗原生植被分布区属于欧亚草原植被区—亚洲中部亚区,植被地带属于暖温性草原带的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亚带过度类型。

由于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的不同,在地带性植被草原的基础上,又形成了垂直带的山地植被、平原植被、沙地植被等。

1.1 草原面积及其“三化”情况2009年的草原普查报告显示,科右中旗草原总面积1001.29万亩,可利用草原面积921.5万亩。

其中,719.1万亩草原不同程度“三化”,占可利用草原面积的84.82%。

1985年不同程度“三化”,占总可利用面积的48%。

到2009年,竟占总可利用面积的84.8%。

草原“三化”严重程度明显加大。

时至今日草原生态恶化已成为不可回避的现实。

见表1所示。

1.2 “三化”草原初级生产力根据2009年草原普查数据进行分析汇总,见表2,这些“三化”草原典型样方特点是草群低矮化,草群种类减少,原生植被建群种已经减少或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大片蒺藜等劣质草。

草地退化的原因和治理

草地退化的原因和治理

草地退化的原因和治理草地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美丽的景观,还能为畜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等原因,草地退化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

本文将探讨草地退化的原因和治理方法。

原因一:过度放牧过度放牧是造成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许多地区的草原区是畜牧业的主要活动区,如果控制不当,就会对当地草地的生态环境造成重大破坏。

长期的过度放牧会导致草地草量减少,草地植被质量下降,甚至出现荒漠化现象。

对于草原地区的生态修复和保护,必须采取一系列科学措施。

治理方法一:合理控制放牧为了避免过度放牧造成的草地退化问题,必须采取合理的放牧管理措施。

即在草原区内合理控制牲畜数量和放牧方式,以确保生态环境的平衡与稳定。

同时,要制定合理的放牧计划,加强对放牧区的监管,防止过度捕捞和乱打野鸟等行为。

原因二:过度开发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许多地区的草原区域开始被工业、农业和城市化开发所占据,这也是草地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地貌外形改变等现象时常出现,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对草地植被的破坏也日益加剧。

治理方法二:生态建设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生态建设逐渐成为了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

生态建设是指对草原进行环境维护、生态修复、生态保护的一系列措施。

例如,建设草原保护区、加强草地草种培育、推行生态畜牧业,培育草地生态旅游等,从而重建草地自然的生态系统。

原因三: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近年来草地退化的另一个威胁因素。

全球变暖、不断增强的风力和降水量的不稳定性等充分说明了气候变化对草原生态环境的影响。

全球变暖让地区降水量频繁性增长,即使降水量增长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草地草量下降的问题,但是由于泥土压实等其他因素,并不能真正带来草原质量的提升。

治理方法三:适应性措施草地退化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气候变化也是不可避免的因素。

针对气候变化,可以采取一系列适应性措施,例如建设生态保护区、推行节能减排等,以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对草地环境的破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店资源来源于互联网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请下载试用者二十四小时后删除试用后请购买正版的资源
维普资讯
l ~ 2 8 6




第1 5卷 第 3期
Vo . 5。 . I1 No 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6 20 /06
AC TA RATACUL P TURAE S NI I CA
生态研究 所 乌兰敖都 试验 站 1 8 年 调查 的数 据进行 对 比分析 。从 内蒙 古翁 牛特 旗气 象局 获 取 1 5 —1 9 91 9 7 9 9年温
收 稿 日期 #0 41—0 2 0—22 基 金项 目 国家 “ 五 ” 技 攻 关项 目“ 尔 沁沙 地 植 被 重 建 与 调 控 技术 研 究 与 示 范 ” 2 0 B 1 A0 ) 辽 宁 省 科 学 技 术 基 金 (0 3 0 3 资 助 。 十 科 科 (0 5 AS 7 8 f 2011)
摘要 : 对科尔 沁沙地典 型草甸植被主要群落的优势种群在 2 年 间的 消长 和物种多 样性的变 化进行 了研究 , 2 分析 了 造成草场退化的主要原 因。结果表 明. 科尔沁沙地草甸植被已出现了严重 退化现象 。 物种多样 性和均匀度下 降. 生 态优势度上升 。牧草产量和质量显著下 降. 良牧草数量 减少 . 口性 较差 和有 毒有 害植物 增加 。造 成草甸草场 优 适 退化的主要原因有气候的暖千化 、 生境干早化 、 土壤盐渍化和过度放牧 . 中过度放 牧是造 成草甸 植被退化的直接 其 原 因。分析 了过度放牧对群落组成 、 生物量 、 物种多样性 以及对建群种根茎 中营养物质 含量 的影 响等 关键 词 : 草甸植被 I 退化 ; 化原 因 ; 退 植物多样性 ; 尔沁沙地 科 中图分类号 :8 2 8 Q9 8 5 S 1. ; 4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45 5 (0 6 0— 0 80 10 —7 9 2 0 )30 1 —9
1 研 究地 区概况
研究地 区位于科尔沁沙地西部内蒙古翁牛特旗的乌兰敖都地 区(32 N,1。9E 。该区属温带半干旱气 4 。 193 ) 0
候型, 年均 降水量 30 5mm, 4 . 最低 值 为 16 9mm, 发 量 达 220mm 以 上 , 均 风 速 4 5m/ , 平 均 气 温 3. 蒸 0 年 . s年
科尔沁沙地地处温带半干旱草原地带, 历史上曾是湖泊众 多、 林草繁茂的森林 一草原景观 , 是传统的宜牧地
区。近百年 以来 , 由于受 干 旱 多风等 气候 和“ 三滥” 等为 主要特征 的人类生 产经 营 活动 的强烈 干扰 , 生态环 境发 生
了急剧变化 , 生植 被 已基 本被 破 坏 殆 尽 , 原 目前 植 被 表 现 出强 烈 的 次 生性 , 部 分 已 演 变 为 沙 生植 被 和 草 甸植 大 被 引。草甸植 被一 般分 布 于丘 间低 地 和连 片 甸子 地 上 , 由于土 壤 和水 分条 件 相 对 较 好 , 物 种类 较 为 丰 富 , 植 生
科 尔 沁 沙地 草 甸 草 场 退化 的 原 因 与 植 物 多 样 性 变 化
曹成 有 , 蒋德 明。 朱 丽 辉。 南寅 镐。 , ,
(.东 北 大 学 理 学 院 , 宁 沈 阳 10 0 l .中国 科 学 院沈 阳 应用 生 态 研 究 所 , 宁 沈 阳 1 0 1 , 1 辽 10 4 2 辽 10 6 3 .辽 宁 林 业 职业 技 术学 院 。 宁 沈 阳 1 0 0 辽 1 1 1)
多的是蒙古植物区系植物口 。本地区的草本植物种类多数分布在甸子地上。调查地点位于乌兰敖都地区“ ] 万
亩草场” 。该 草场 的利 用方 式 主要是 作 为基 本 打 草场 , 内 同时 也做 为冬 季 和 早 春 放 牧 场 。每 年 4 O月 围封禁 —1 牧, 打完 牧草后 1 O月一次 年 4月 进行 冬季 放牧 。草场 内土壤 类型 主要 有碱 化草 甸 土 、 土和 碱土 等 。 盐
物 量较高 , 在生 产 中常 常作 为基 本打 草 场使用 。但 随着人 口和牲 畜数 量 的迅速 膨胀 , 人们 对打 草 场的利用 强度不 断增 强 , 之受全球 气候 变化 的影响 , 地 区气 候也 出现 暖干化趋 势 , 加 该 造成 打草 场 内土壤 沙化 和盐碱 化严熏 , 产草 量 大幅度下 降 , 落组成 结 构也 发生 了较 大 的变 化 。本 研究 以科 尔 沁 沙 地典 型 草甸 草 场—— 乌 兰 敖都 “ 群 万亩 草 场” 为对 象 , 分析 和研 究 了草 场退 化 的原 因 和主 要 群 落组 成 以及 物 种 多样 性 在 近 2 O年 间 (9 1 03年 ) 18 —20 的变 化, 以期为 开展退化 草场 的恢 复 与重建 提供 依据 。
6 2 。这里 沙丘起 伏 , 甸 相间 , .℃ 坨 为广 阔的沙地 景观 , 沙丘 和甸 子 地呈 东西 排 列 。土壤 类 型 主要 有 风沙 土 、 草甸
土 和盐 碱土 。植被 区系 分布 为蒙 古植 物 区系 、 北植物 区 系和 长 白植 物 区系 的 交接 地 带 , 中分布 最广 、 华 其 种类 最
2 研 究方法
植被 调查 采用样 方法 。选择 的典 型群 落有羊 草 ( emu hnni) 落 、 草 一杂类 革 群 落 、 L y s iess群 c 羊 牛鞭 草 ( m— He ati l si ) r aatsma 一芦苇 ( ha mi s o h i P rg t mmu i) ec ns群落 、 野古 草 ( u dnl it ) Ar n iel hra 一杂 类 草群 落 、 古草 一牛鞭 a 野 草群 落 、 芦苇 一杂类 草群 落和 大油芒 ( p do o o brcs 一 杂类 草群 落 。每 个群 落调 查 5 样 方 , 方 面 S o ip g ns ii ) i u O个 样 积 10m×10m。调查 的 内容有种 类 组成 、 株 高度 、 . . 植 盖度 和地 上 生 物量 。调 查 的 数据 与 中 国科 学 院沈 阳应 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