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现代生猪产业技术路线图

合集下载

广州增城区生猪养殖现代农业产业园边坡支护施工技术

广州增城区生猪养殖现代农业产业园边坡支护施工技术

广州增城区生猪养殖现代农业产业园边坡支护施工技术摘要:广州增城区生猪养殖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采用格构梁+锚杆+锚索、人字形骨架、抗滑桩+冠梁及挡土墙等边坡支护形式。

重点介绍了施工的总体部署、边坡支护施工工艺流程和支护体系施工技术。

关键词:边坡支护、施工工艺流程。

1、工程概况广州增城区生猪养殖现代农业产业园(二龙育肥基地)项目位于广州市增城区小楼镇,占地710亩,距离广州市区约70km,三面环山。

现状场地为山体,场地内拟建育肥1#、2#、3#楼及母猪楼,需要通过挖方和填方对整个场地进行整平;山底标高约39.00m,山顶较高处标高约110m。

四栋建筑物及建筑物间连接道路旁山体均有边坡支护,其中育肥1#楼边长377.6m,边坡高度0~16.50m;育肥2#楼边长377.6m,边坡高度0~44.50m;育肥3#楼边长377.6m,边坡高度0~31.500m;育肥1#、2#栋建筑物间道路总长158m,边坡高度0~16.00m,育肥2#、3#栋建筑物间道路长762.00m,边坡高度0~44.500m;共计育肥1#、2#、3#楼及其连接道路总设计长度为1969.5米。

2、边坡支护概况本项目边坡支护方式较多,对于挖方区主要采用自然放坡及面层绿化,2#楼南侧及2、3#楼连接道路山体采用底部“锚杆+格构梁”结合顶部“自然放坡+面层绿化”做法。

对于填方区采用以下做法:1)自然放坡及人字形骨架面层绿化做法2)加筋土自然放坡及面层绿化做法3)底部挡土墙结合顶部“自然放坡+面层绿化”的做法;在距离建筑物或基本农田较近的区域底部设置挡土墙。

在底部挡土墙施工完成后即可进行土方的分层回填压实。

4)抗滑桩:对于填方量较大或放坡进入基本农田或道路的区域,由于整个填方量特别大,且深度达到近20m,采用灌注桩做抗滑处理,对于底部距离基本农田较近区域,辅以挡土墙加固;底部位置足够的直接进行自然放坡。

3、边坡支护施工重难点序号工程重点、难点工程重点、难点分析应对措施4、边坡施工部署根据边坡支护图纸区域划分,支护区域分为A区、B区、C区、E区、G区、W区、X区、E区、G区、K区、L区、M区、N区、R区、Q区、P区、O区。

生猪现代产业技术体系组织结构及岗位人选

生猪现代产业技术体系组织结构及岗位人选
李建国
教授/博士
48

河北农业大学
奶牛饲料营养价值评定
张永根
教授/博士
45

东北农业大学
奶牛营养系统调控
卢德勋
教授/博士
70

内蒙畜牧科学院
奶牛高效、安全、环保饲养
王中华
教授/博士
42

山东农业大学
3、奶牛疾病控制研究
建设依托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兽医研究所
科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岗位4个
奶牛免疫
杨志强*
研究员/博士
广东西部
阳东源丰农业有限公司
广东省农业厅
孙奕南
本科/高级畜牧师
42

总经理
国家生猪内乡试验站
河南西南部
河南内乡牧原养殖有限公司
河南省农业厅
秦英林
本科/畜牧师
42

董事长
国家生猪郑州试验站
河南中部
河南省种猪育种中心
河南省农业厅
李长青
硕士/高级畜牧师
44

主任
国家生猪正阳试验站
河南东南部
河南省正阳诸美种猪育种有限公司
罗想林
本科/高级畜牧师
47

副总经理
国家生猪重庆试验站
重庆市
重庆市种畜场
重庆市农业局
张全生
本科/高级畜牧师
49

副总经理
奶牛现代产业技术体系组织结构及岗位人选
国家奶牛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首席科学家:李胜利教授
依托单位:中国农业大学
功能研究室:6个
科学家岗位:26
功能研究室名称
科学家岗位

猪生产学-养猪生产工艺流程

猪生产学-养猪生产工艺流程

一、养猪工艺流程的开通

万头现代规模化养猪生产线投产之前应有计划配置基 础母猪群,一般分四批配置完成,要求每一批的年龄 相差30~45天。若按四批配置基础母猪618头,每一 批年龄相差35天计算,则每35天配置同日龄的后备母 猪155头。每一批母猪开始配种时,若配种率按98﹪ 计算,将有152头母猪接受配种,而每周要配种30头。 若受胎率应按90﹪计算,每周则有27头母猪怀孕。若 分娩率按90﹪计算,每周则有24头母猪分娩。到第六 周继续给复发情的母猪配种,同时第二批母猪的配种 年龄和体重已达配种要求,要求按照相同的方式陆续 进行配种,直至四批母猪全部配完,工艺流程即全线 开通。
3.分娩舍母猪栏数和猪舍建造 数的测算


分娩舍母猪栏数﹦每周分娩母猪数×分 娩舍饲养周数÷每栏饲养头数 ﹦24×7÷1﹦168(栏) 该时段共养母猪24×6﹦144头 建造猪舍数﹦分娩舍母猪栏数÷每栋标 准舍内放置的分娩栏数 ﹦168÷31﹦5.4(栋)
4.保育舍猪栏数和猪舍建造数 的测算


保育舍猪栏数﹦每周育成的断奶仔猪数 ×保育舍饲养周数÷每栏饲养头数 ﹦216×6÷9(10)﹦144(130)(栏) 该时段共养保育仔猪216×5﹦1080头 建造猪舍数﹦保育舍猪栏数÷每栋标准 舍内放置的保育栏数 ﹦144(130)÷31﹦4.7(4.2)(栋)
5.肥育舍猪栏数和猪舍建造数 的测算
584×30﹪﹦175
596×30﹪﹦179
584÷20﹦29
596÷20﹦30
各类猪栏数量和建造猪舍数的测算




猪舍及栏位的利用强度主要决定于猪的生产节律,正确配置猪 舍和猪栏数量可以使得猪场建筑面积经济合理,便于进行流水 式作业。例:某万头猪场预计年出栏肥猪10348头,若母猪的 繁殖周期为163天,即23周。试根据表7—2和表7—3所示参数 测算各类猪栏数和建造的猪舍数,并计算出各类猪群在各时段 的存栏数量。 1.配种舍母猪栏数和猪舍建造数的测算 2.妊娠舍母猪栏数和猪舍建造数的测算 3.分娩舍母猪栏数和猪舍建造数的测算 4.保育舍猪栏数和猪舍建造数的测算 5.肥育舍猪栏数和猪舍建造数的测算 6.后备舍猪栏数和猪舍建造数的测算 7.公猪舍猪栏数和猪舍建造数的测算

2020年生猪屠宰工艺流程图

2020年生猪屠宰工艺流程图

作者:败转头
作品编号44122544:GL568877444633106633215458
时间:2020.12.13
白条产品:
1生猪验收ccp1
2 静养
3宰前冲洗
4 麻电
5放血、沥血
6洗猪污水排放点
污水排放点7浸烫脱毛猪毛去除点
8割头、蹄(头、蹄、尾)14头部检验ccp2
9 雕圈
(内脏加工)
10开膛净腔、取内脏11副产车间加工14内脏检验ccp2
污水排放点12洗胸、腹腔对异常的进行无公害化处理
13摘三腺三腺废弃物
14宰后检疫胴体检验ccp2
15 劈半
板油冷却包装17摘猪腰、撕板油
18修整、复检、加盖检验印章
19预冷库
20发货
分割产品:
1生猪验收ccp1
2 静养
3宰前冲洗
4 麻电
5放血、沥血
6洗猪污水排放点
7割头14头部检验ccp2
8剥皮、割蹄
9 雕圈
(内脏加工)
10开膛净腔、取内脏11副产车间加工14内脏检验ccp2
污水排放点12洗胸、腹腔对异常的进行无公害化处理
13摘三腺三腺废弃物
14宰后检疫胴体检验ccp2
15 劈半
板油冷却包装16摘猪腰、撕板油
17预冷
分割27发货
19块状肉
预冷速冻ccp3 25金属探测ccp4 26冷藏
22包装
21包材验收
作者:败转头
作品编号44122544:GL568877444633106633215458
时间:2020.12.13。

广东省生猪生产发展总体规划和区域布局(2008-2020年)

广东省生猪生产发展总体规划和区域布局(2008-2020年)

广东省生猪生产发展总体规划和区域布局(2008-2020年)
东部生猪产业带:以梅州、汕尾、潮汕地区为主要发展区域,兼顾河源、惠州地区,重点发展瘦肉型猪,适度饲养本地猪和土杂猪,除满足本地市场需求外,重点面向深圳、东莞等市场及香港市场。

该区域目标规划2020年上市生猪1460万头,以发展大、中型生猪养殖场为主。

西部生猪产业带:以茂名、湛江、阳江、肇庆、云浮为主要发展区域,以瘦肉型猪为重点,适度饲养土杂猪,满足差异化市场需求,除满足本地市场需求外,重点面向佛山、珠海、中山、广州等市场。

该区域目标规划
2020年上市生猪2220万头,以发展中、小型生猪养殖场为主。

北部生猪产业带:以韶关、清远为主要发展区域,重点发展瘦肉型猪,适
度饲养本地猪和土杂猪,除满足本地市场需求外,重点面向珠三角和港澳市场。

该区域目标规划2020年上市生猪700万头,以发展中、小型生猪
养殖场为主。

中部城郊生猪产业带:以江门、广州城郊为主要发展区域,兼顾佛山、珠
海等地,重点发展瘦肉型猪,全部用于满足本地市场与港澳市场的需求。

该区域目标规划2020年上市生猪865万头,以发展大型标准化规模生猪
养殖场为主
全省各地级以上市生猪出栏规划目标。

生猪产业现状暨产业技术路线图

生猪产业现状暨产业技术路线图

生猪产业现状暨产业技术路线图生猪产业是以生猪养殖为基础的集一、二、三产业为一体的综合产业体系,包括种猪业、饲料工业、肉猪生产、养猪相关设施设备、动物保健和猪肉及副产物加工储运共6个部分。

该产业涉及的技术环节多、跨度大(从农业到工业再到商业、从生物到机械、从生产到加工再到销售),充分体现了该产业的支撑技术是一个涵盖面广、系统性强、高精尖明显的综合技术体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整个产业将通过延伸产业链、构建融合链、完善技术链、培育一体化企业,推动产业全面升级,实现高效、安全、优质、生态生产目标。

一、发展现状与前景(一)国内外发展现状分析1、全球产业稳定增长,高效、安全、优质三大目标引领技术创新(1)产业规模随着集约化规模化生产方式的转变,全球养猪业有了较大的发展。

根据美国农业部统计数据分析,近10年来全球猪肉生产保持稳定增长,到2015年全球猪肉产量达11145万吨(表1),预计2016年将小幅增长,达到11200万吨。

中国猪肉产量排名全球第一,约占全球猪肉产量的50%。

表1 2011-2015年全球猪肉产量与消费量单位:万吨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猪肉产量10202 10552 10740 11047.6 11145猪肉消费量10161 10493 10481 10995.4数据来源于美国农业部对外农业服务中心(USDA-FAS)。

(2)产业格局猪肉生产与贸易世界生猪生产主要集中在亚太、欧洲和北美等地(表2)。

亚太地区是世界猪肉产量最大的区域,2015 年猪肉产量约占全球猪肉产量的2/3,是欧洲猪肉产量的2倍。

欧洲生猪生产主要集中在丹麦、英国和荷兰等国,2015年猪肉产量是北美的2倍、拉丁美洲的4倍。

同年,全球猪肉产量的增长90%来自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亚洲地区的韩国、日本和越南。

中国猪肉产量增长为2.5%。

世界猪肉贸易量不断增加。

2015年,世界猪肉出口达730万吨,主要出口国家和地区包括欧盟、美国、加拿大以及巴西等,出口量占世界总出口量的94%左右。

猪生产学_养猪生产工艺流程图课件

猪生产学_养猪生产工艺流程图课件
律应向三、三、三的目标努力,即用来肥育的仔猪哺乳 30天,体重达8~10㎏,转入保育舍强化培育30天,体重 达18~20㎏,再转入生长育肥舍育肥3个月,体重达90~ 100㎏出栏。其繁殖节律和生产运行节律如图所示。
PPT学习交流
10
母猪繁殖节律图
PPT学习交流
11
生产运行节律图
(7~14+21)天 88天 (28~35+5)天 28~35天 98~112天 90﹪ 9 ~10头 8~10㎏ 18~20㎏ 90~100㎏
创造条件,满足先进工艺的要求。
• 四段饲养工艺流程示意图
PPT学习交流
7
四段饲养工艺流程示意图
PPT学习交流
8
养猪生产工艺流程的确定
• 一、繁殖节律和生产运行节律 • 二、养猪生产指标和猪群周转数量确定
PPT学习交流
9
一、繁殖节律和生产运行节律
• 规模化养猪生产全过程分配种、妊娠、分娩哺乳、生长
• 表7—1所示 现代规模化养猪生产指标
PPT学习交流
14
表7—1 现代规模化养猪生产指标
任务
指标
任务
指标
母猪年产窝数(窝) 2.1~2.3
仔猪保育天数
28~35 (天)
母猪平均窝产仔数(头) 10
保育仔猪期末体重(㎏)
18~20
母猪平均窝断奶仔数 (头)
母猪分娩率
9 90﹪
保育仔猪成活率
生长育肥猪20~90㎏饲养 天数(天)
产品达到一定的规格要求。
PPT学习交流
2
内容介绍
• 工艺流程类别 • 养猪生产工艺流程的确定 • 各类猪栏数量和建造猪舍数的测算 • 养猪工艺流程的开通和和生产周转中配种母猪

生猪产业链

生猪产业链

生猪产业链研究生猪产业链示意图一、饲料环节饲料的种类注:饲料企业应根据销售地农民对饲料的掌握程度决定经营模式。

例如,若农民的掌握程度不够则企业的全价料销路会较好。

反之,则是预混料和浓缩料销路较好。

行业情况饲料业是我国农业中工业化程度最高的产业,它处在“种植业——饲料业——养殖业”产业链条的中间环节,既受前后端的双重压力,同时又影响甚至决定它们的发展。

经过长期的市场竞争,我国饲料工业的发展已进入了成熟阶段,由单纯的企业数量扩张、快速发展,转向优化结构、稳步提高;所有制构成向多元化发展;企业组织向大型化、集中化、专业化方向发展;产品向名品化、系列化方向发展,产品结构也在调整。

这些变化趋势,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竞争的加剧而日趋明显。

国内饲料企业经过长期的市场竞争和优胜劣汰,逐步形成了以少数全国性的大型企业集团为主导,部分中型企业占据区域性市场,大批小企业为补充的市场竞争格局。

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企业在不同的区域、不同品种的细分市场中展开激励的竞争,其主要产品及经营特点如下:行业的成本与利润饲料行业上市公司(以猪料为主)饲料销售毛利率情况如下:(单位万元)从行业整体上来看,饲料的销售毛利率较低,整体毛利率差异较小。

这种状况是由我国饲料行业的竞争状况和行业特性决定的。

一方面我国饲料行业进入壁垒低,企业数量多,市场化程度高,竞争相当激烈。

另一方面,国内饲料产品同质化程度日趋提高,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为价格和品牌的竞争,尤其是价格竞争。

价格竞争直接导致行业进入微利时代,优胜劣汰成为行业发展的常态。

饲料行业的微利状态使得降低成本是其良性发展的重要手段。

首先由于饲料产品保质期短、运输成本高的特点,国内饲料企业的销售半径通常不得超过200公里。

物流上如果存在长距离运输的问题,其饲料成本必然增加,市场竞争力下降,企业最终的生存将很困难,而且在长途运输和搬运过程中,颗粒类饲料会部分粉碎成末,降低饲料的利用率,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现代生猪产业技术路线图首席专家:吴珍芳(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广东省生猪产业技术路线图的制定是以《产业技术路线图原理与制定》为指南,结合《广东省生猪生产总体规划和区域布局(2008-2020年)》,针对广东省养猪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猪的遗传育种与繁殖、营养与饲料、疾病防控、环境保护、肉品加工、养猪生产和产业经济等关键问题,建立起养猪产业服务链,为养猪产业提供包括生产技术指导、生产中相关指标的检测与评价、猪产业化生产标准制定和修订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案等在内的综合性技术与咨询服务,并通过了解和掌握现代化养猪产业全过程的安全生产控制,为政府提供技术支撑。

第一节生猪产业状况背景分析一、生猪产业技术路线图制定背景意义(一)生猪产业技术路线图制定背景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的社会经济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猪肉消费市场发生了深刻变化,推动着生猪产业由传统向现代转变。

转变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①饲养品种由脂肪型或肉脂兼用型向瘦肉型转变;②生猪生产方式由千家万户的分散养殖向集约化、规模化养殖转变;③养猪设备设施由简陋的圈舍向机械化、自动化转变;④猪饲料由糠麸糟粕向全价配合饲料转变;⑤养猪业经营由家庭副业向专业化、社会化转变。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广东省成为全国有名的养猪大省,既是全国重要的生猪主产区,又是生猪主销区,产业化程度、技术水平、育种水平位居各省前列。

但是,随着规模化养猪的兴起,广东省生猪产业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主要是:①品种质量问题。

对于引进品种,缺乏科学的选育手段和有效的育种组织,生产性能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种猪质量与国外仍然有不小的差距,良种覆盖率仍然较低且不平衡,特别是高产种猪十分缺乏;对于地方品种,缺乏有效的资源保存和创新利用手段,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猪肉消费市场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如何利用好地方品种肉质好的特性显得十分重要。

②疫病问题。

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和活畜流动的日益频繁,猪传染性疾病趋于复杂化,而相应的健康养殖技术却普遍缺乏。

③环保问题。

集约化养猪的快速发展使养猪业面临着巨大的环保压力,养殖废弃物的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问题亟待解决。

④土地问题。

规模化养猪对养殖业用地有特殊的要求并且需求很大,而广东省可用于养猪业的土地资源十分有限,建立土地节约型养猪业势在必行。

⑤食品卫生安全问题。

近年来,国内外食品卫生安全问题频发,给养猪业发展带来了不稳定因素,而且猪肉市场正在向全球化方向发展,对食品卫生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⑥劳动力问题。

随着全国经济的发展和长三角的迅速崛起,广东省原有的工资优势已不复存在,招工难的问题已经凸现出来。

而目前养猪业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仍然很低,对劳动力的依赖大。

⑦饲料资源问题。

饲料原料占养猪成本的70%~80%,因此饲料资源充足是养猪业发展的必备条件。

而广东省不是饲料原料主产地,而且与东北、华东等饲料原料作物主产区距离远,故在这方面明显处于劣势。

⑧产业转移问题。

广东省地区间的规模化养猪业发展极不平衡,生猪集约化生产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地区。

然而,近三十多年珠江三角洲的经济飞速发展,城镇化、工业化进程日益加快,导致土地紧张、环境污染等深层次矛盾加剧,促使养猪业逐步向东西两翼及粤北山区转移。

(二)生猪产业技术路线图制定意义1.是壮大我省优势主导产业的需要广东省是我国规模化养猪的发源地,也是最重要的生猪主产区和主销区之一,其规模化程度和育种水平均排在全国前列。

2006年广东省种猪产量占到全国的15%,规模化养猪比例达到了65%。

但近年来,养猪业存在的问题也显得比较突出,发展的步伐放缓。

生猪产业技术路线图的制定将找到广东省生猪产业发展的对策,突破技术瓶颈,有利于广东省规模化养猪业的发展和壮大。

2.是服务我省“三农”工作的需要当前我省“三农”工作的方略之一是要围绕农民增收这个主题,大力发展效益农业,搞好农业内部“三化”,即实现种养良种化、生产规模化、营销市场化。

在农业中畜牧业的比较效益较好,它即是衡量一个地区农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我省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渠道之一。

因此,发展现代化的畜牧业,特别是养猪业,是服务我省“三农”工作的一个重要途径。

3.是提高我国猪肉安全水平的需要近年来,国内外食品卫生安全问题频繁发生,严重地影响了当地的社会和经济发展。

目前肉类食品卫生安全方面的问题主要是药物残留、饲料添加剂残留和人畜共患病频发,导致食品卫生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养殖业规模化和标准化程度低。

生猪产业技术路线图将从猪场设计、饲料配制、饲养方式、疾病控制、废弃物处理等多方面综合预防和控制猪肉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卫生因素,对提高我国猪肉食品质量有着重大意义。

4.是促进广东省养猪业战略转移的需要广东省早在2000年就提出要将养猪业重心逐步由珠三角向粤东、粤北和粤西地区转移,2008年出台的《广东省生猪生产总体规划和区域布局(2008-2020年)》进一步明确了产业转移的规划。

在本产业技术路线图的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了该总体规划和区域布局,并设有专题加以研究。

二、产业地位状况(一)生猪产业提供的是基本消费俗话说,“猪粮安天下”,猪肉是我国老百姓每天菜篮子里必买的食品,涉及面特别广,其影响力与大米相当,因此,猪肉的稳定供应不仅是市场经济的需要,而且是社会稳定不可或缺的因素。

2006—2007年发生的猪肉涨价“事件”充分说明了生猪产业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性。

(二)生猪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56.1%,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占11.7%(中国统计年鉴,2006),农业的基础地位将在很长的时间内不会改变。

在农业中畜牧业的比较效益较好,它即是衡量一个地区农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主渠道之一。

2006 年,我国农业总产值中畜牧业的比重占32.15%,而1978年比重仅占14.98%,这一数据的增长也间接证明了我国畜牧业正在朝现代化迈进。

畜牧业中养猪业所占的比重最大,2006年猪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64.55%,养猪业的产值占畜牧业产值的一半以上。

我国人民喜食猪肉是数千年来传承的消费习惯,绝不可能在一朝一夕改变,猪肉及其制品的消费市场必定经久不衰。

随着养猪业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和生猪产业链的逐步完善,生猪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也在不断提升。

(三)生猪产业是承接种植业和加工业的中轴产业自小农经济时代起,种植业就与养猪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种粮养猪,养猪积肥”一直是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也可以说是生猪产业链的雏形。

现代生猪产业不仅传承了种植业和生猪产业之间的这种传统联系,而且联系得越来越紧密,越来越广泛,同时,生猪产业的产品不仅用来鲜食,还用来加工成各种各样的肉制品,形成了一条“种植业一生猪养殖业一食品加工业”的现代生猪产业链,生猪养殖业处于承上启下的中轴地位(图1-1)。

现代生猪产业链还不只是局限于与种植业和食品加工业的联系,产前和产中还有医药化工产业、生物技术产业为养猪业提供饲料添加剂、兽药、疫苗等原材料,有制造、建材产业为养猪业提供设备、设施,产后还有皮革、地毡制造业为养猪业拓宽市场空间。

图1-1 生猪产业链示意图(四)广东省生猪产业在全国生猪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1.广东省引领着养猪业发展的时代潮流近三十年来,广东省养猪工作者锐意改革,大胆创新,以敢为人先的勇气在国内创造了多个第一。

1981年,成立我国第一个中外合资养猪企业深圳市光明畜牧合营有限公司,引进美国三德公司整套养猪设备、技术和生产工艺,首开工厂化养猪的先河;1986年,广东温氏集团有限公司在同行业中率先以“公司+农户”模式发展养殖业,时至今日已发展成为年产商品猪250万头、在国内最大的养猪企业;1995年,广东省种猪测定中心成立,在国内率先开展中心测定站测定,有力地推动了全国的猪育种工作;1998年7月,光明猪配套系经国家畜禽品种审定委员会审核,成为我国第一个配套系,迄今为止我国已通过审定的6个配套系中广东省占了3个;2005年,国家生猪行业技术体系建立,行业技术中心设在广东省。

2.广东省是全国重要的生猪主产区和主销区从养猪数量上看,2007年年末广东省生猪存栏2275.09万头,猪出栏数3213.88万头,均占全国的4.5%,排在各省区第六位。

猪肉产量235.37万吨,占全国的3.8%。

从消费量上来看,广东省每年需要上市生猪6000万头,消费猪肉400多万吨,约有2800万头需要从外省调入,是国内生猪调入量最大的省份。

广东省毗邻香港、澳门,每年直接供港澳或外省以广东为基地供港澳生猪300多万头,占港澳市场份额的70%以上。

3.广东省在全国养猪规模化程度最高根据《中国畜牧业年鉴,2007》的统计,2006年全国年出栏5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户(场)达210.7万个,出栏生猪3.18亿头,占全国出栏生猪总数的46.8%。

广东省是我国规模化养猪最发达的地区,截至2006年,年出栏50头以上的猪场有105269家,生猪出栏2510.87万头,占全省生猪出栏量的69.1%。

规模化养猪的比例排在北京(89.5%)之后,位居全国第二。

4.广东省养猪生产单产水平居国内前列2006年全国存栏能繁母猪4702万头,其中广东省存栏160万头,占3.4%;而2006年全国出栏猪68050.36万头,其中广东省出栏3634.82万头,占5.34%,扣除每年从外省购入的800万头猪苗,仍占4.16%;按出栏量、存栏量和能繁母猪存栏量粗略估计,每头母猪年提供出栏猪数全国平均为14.5头,广东省为17.7头,高出3.2头;出栏率全国平均为137.6%,广东省为162.3%。

由此可以看出,广东省的养猪生产单产水平较高。

5.广东省种猪育种水平在国内最高2006年全国共有种猪场3415家,年末存栏485万头,存栏能繁母猪139.9万头,当年出栏种猪713.9万头。

2006年广东省共有种猪场248家,年末存栏67.6万头,存栏能繁母猪19.5万头,当年出栏种猪65.7万头,种猪产量占全国的9.2%,种猪推广到全国各地。

广东省自1995年建立种猪测定中心以来,迄今为止已开展种猪测定25期,测定种猪5个品种共3000余头,为全国种猪测定工作学习的典范。

6.广东省具备较完善、发达的产业服务体系广东省生猪产业规模化、市场化程度较高,而且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及其周边地区,交通方便,通讯便利,因此产前、产中服务体系健全,关联产业的规模也很大。

以饲料为例,据广东省饲料工作办公室初步统计,全省2007年工业饲料总产量1405万吨,占全国的11.4%;其中猪饲料产量350万吨,占全国的8.7%。

三、与国际养猪业对比分析我国是养猪大国,但还不是养猪强国,在育种水平、生产技术水平、装备水平和产业化水平上与发达国家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