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课后作业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17古诗三首 课后作业

小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17古诗三首 课后作业

17.古诗三首
一、看拼音写词语。

zhōng duàn( ) chǔ guó( )
xià zhì( ) gū dú( )
yǐn shí( ) yáo yuǎn( )
nián chū( ) jìng zi( )
二、比一比,再组词。

{未( )末( ) {磨( )摩( )
{银( )根( ) {盘( )盎( )
{饮( )炊( ) {初( )叨( )
三、填空。

1.《望天门山》的作者是 朝的 ,他被称为“ ”,与杜甫齐名。

2.《饮湖上初晴后雨》一诗中用奇妙而贴切的比喻写出西湖神韵的两句诗是“ , ”。

“西子”
即 。

3.《望洞庭》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写出洞庭湖色彩之美的诗句是“ , ”。

4.《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都是描写 的诗。

四、先默写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再回答后面的问题。

饮湖上初晴后雨
,。

,。

1.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诗人。

本诗描写的
是,表达了诗人之情。

2.诗人是怎样赞美西湖的?用原句回答。

五、先默写古诗《望洞庭》,再回答后面的问题。

望洞庭
,。

,。

1.诗中采用的修辞手法,把比作,把
比作。

2.诗中描写的是景色。

3.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大意吗?。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课后作业第3课《古诗三首》(含答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课后作业第3课《古诗三首》(含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3.古诗三首课后作业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苏轼和辛弃疾都是宋朝诗人,因此他们处于相同时期。

B.孟浩然是唐朝大诗人,有“诗圣”之称。

C.苏轼是北宋著名的诗人,我们学过他的《题西林壁》。

D.辛弃疾是著名的爱国诗人,字幼安,号东坡。

2.下面诗句中加下划线的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明月别枝惊鹊(别的)B.移舟泊烟渚(把东西放在水里,用火把水烧开)C.路转溪桥忽见(同“现”)D.胜日寻芳泗水滨(胜利)3.下列诗句运用互文手法写景的一项是()A.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B.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C.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D.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4.下列加点字读音、含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路转溪桥忽见.风吹草低见.牛羊B.还.来就菊花明月何时照我还.C.明月别.枝惊鹊萋萋满别.情D.日暮客愁新.客舍青青柳色新.5.下列词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德高望重B.鹊桥C.鸣蝉D.金蚕脱壳6.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陈丹青的老师木心当年在纽约讲课________欢迎,所讲内容本属私人性质,不涉功利,没指望付梓。

若不是一帮读者爱屋及乌,央求当年听课的陈丹青掏出笔记,这些文字怕也见不了面,更不会洛阳纸贵。

老人家有耽佳句的________,又不会以辞害意,多有通透漂亮的妙论,使你醍醐灌顶;常常在了结一学术公案之后________,略近周作人笔下喝茶之意,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尘梦。

A.备受癖好谈笑风生B.倍受爱好谈笑风生C.备受癖好谈笑自若D.倍受爱好谈笑自若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①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②于是在郊游踏青时③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④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⑤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⑥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A.⑥③④①②⑤B.②⑤①④⑥③C.②④⑥③①⑤D.⑥④②⑤③①二、填空题8.查字典。

小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 古诗三首 课后作业

小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  古诗三首 课后作业

9.古诗三首一、看拼音,写词语。

1.爆竹声声,思念深深,送来一杯túsūjiǔ(),捎去一份问候。

2.他们ùtóng()遥指杏花村。

4.今后,我要jiābèi()努力,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二、给下面诗句中带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只填序号)1.春风送暖入屠苏..( )A.地名B.美酒2.千门万户曈曈..日( )A.形容太阳出来后天色渐亮的样子B.傍晚的太阳3.总把新桃.换旧符( )A.桃花B.桃符三、按古诗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

1.《元日》的作者是代诗人。

诗中描写的“元日”指,即农历。

诗中描写了过春节时、、等习俗,表达了人们虔诚的心愿和美好的期盼。

2.《清明》是代诗人写的,描写了时节的天气特征,抒发了。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身居外地,适逢 (节日)时的思想感情。

四、按要求写句子。

1.美丽的菊花在秋风中频频点头。

(仿写拟人句)2.过年了,人们把红红的对联贴在大门上。

(改为“被”字句)五、课内阅读。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王维是代著名诗人,他和孟浩然一样,是派代表诗人。

2.解释下列字。

独: 。

倍: 。

3.中秋佳节之时,你不在爸爸妈妈身边,这时你可以用此诗中“”一句来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

4.本诗表达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

A.思念家乡B.重阳登高的愉快C.喜爱家乡。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后作业-《古诗三首》(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后作业-《古诗三首》(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后作业-《古诗三首》(含答案)古诗三首《古诗三首》是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后作业中的一篇重要内容。

本文将为大家带来《古诗三首》的详细解析和答案,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三首古诗。

1.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分析:《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

全诗以写景开头,描述了一个晴朗的夜晚,床前明亮的月光如同地上的霜一般冷冽。

接着,诗人抬头仰望着明亮的月亮,感叹起自己的思乡之情。

答案:a. 《静夜思》的作者是谁?答:李白。

b. 描述了什么场景?答:床前明月光,地上仿佛覆盖着一层霜。

c. 诗人抬头望什么?低头又在想什么?答:诗人抬头望着明亮的月亮,低头想着故乡。

2.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分析:《登鹳雀楼》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所作,描写了壮美的景色和坚持不懈的精神追求。

诗中以登高望远的行为为切入点,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于知识追求的强烈渴望。

答案:a. 《登鹳雀楼》的作者是谁?答:王之涣。

b. 描写了什么景色?答:白天山势尽头,黄河汇入大海。

c. 诗人有什么想法或感悟?答:欲穷尽千里目,还需再往更高层楼登上。

3.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分析:《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

全诗以写景开头,描述了一个晴朗的夜晚,床前明亮的月光如同地上的霜一般冷冽。

接着,诗人抬头仰望着明亮的月亮,感叹起自己的思乡之情。

答案:a. 《静夜思》的作者是谁?答:李白。

b. 描述了什么场景?答:床前明月光,地上仿佛覆盖着一层霜。

c. 诗人抬头望什么?低头又在想什么?答:诗人抬头望着明亮的月亮,低头想着故乡。

通过对《古诗三首》的解析和答案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三首古诗的意境和主题。

希望同学们通过阅读和学习,能够提高对古诗的欣赏和理解能力,从而对中华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小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4古诗三首 课后作业

小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4古诗三首 课后作业

4.古诗三首一、我会给下列汉字选择正确读音,打上“√”。

赠{zh èn ɡ( )z èn ɡ( )径{j ìn ɡ( )j īn ɡ( )二、读句子,看拼音,写词语。

1.秋季,hán shuāng 降临的时候,jú huā 开满山坡。

2.小明tiāo xuǎn 了最大的chéng zi 给奶奶吃。

3.林间xiǎo jìng wāi xié 地伸向远方。

三、形近字组词。

{赠( )增( ) {犹( )优( ){挑( )桃( ) {径( )经( )四、把下面有关“风”的短语补充完整。

( )风送爽 ( )风呼啸( )风细雨 ( )风刺骨( )风拂面 ( )风习习五、我能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距离大;②距离开始的时间很长;③程度高;④颜色重。

1.这件衣服颜色很深.。

( )2.这里的河水很深.。

( )3.夜深.篱落一灯明。

( )六、按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

1.《夜书所见》写的是季的景色,从“萧萧, ”这两句诗中可以看出来。

2.“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中“擎”是的意思。

3.《山行》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杜牧(季节)在山里行走时的所见所感,描绘了一幅、、、(景物)构成的山林秋景图,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之情。

七、把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再完成后面的练习。

赠刘景文已无擎雨盖,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诗人,我还知道他的作品有《》。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诗句“, ”为千古名句。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 古诗三首 课后作业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 古诗三首 课后作业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三首一、看拼音,写词语。

1.春天来了,小河里的冰逐渐róng huà()了。

2.yuān yāng( )是中国著名的一种观赏鸟类。

3.蒌蒿满地lúyá()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4.méi zi( )黄时日日晴,xiǎo xī()泛尽却山行。

二、我能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后退②推辞,拒绝③再,又④表示转折1.小溪泛尽却.山行。

( )2.朋友们再三要为我饯行,因盛情难却.,我只好接受了。

( )3.我来了,他却.走了。

( )4.在困难面前,我们决不退却.。

(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

1. 《绝句》写的是季的景色,从“, ”这两句诗中可以看出来。

2.《惠崇春江晚景》是为画的《》题写的诗,歌咏了的美好时光。

3.《三衢道中》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曾几在(季节)游三衢时写的,抒发了诗人山行时的心情。

四、我会根据诗意写诗句。

1.燕子飞来,衔着湿软的泥土忙着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2.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五、我能把诗句补充完整。

1.迟日江山丽, 。

2. ,春江水暖鸭先知。

3.梅子黄时日日晴, 。

六、课内阅读。

绝句【唐】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杜甫是代著名诗人,被后人尊称为“”。

2.解释下面的词语。

迟日:泥融:3.本诗中“ , ”两句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展现了初春时节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第1课古诗三首一、1.融化 2.鸳鸯 3.芦芽 4.梅子小溪二、1.③ 2.② 3.④ 4.①三、1.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2.苏轼惠崇《春江晚景》早春江景3.夏季愉悦欢快四、1.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2.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五、1.春风花草香 2.竹外桃花三两枝 3.小溪泛尽却山行六、1.唐诗圣 2.春日这里指泥土变湿软。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课后作业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课后作业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课后作业练习题附答案一、读拼音,写词语。

记组演讲呈奉诗篇二、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1.死去元知万事空。

(元知:全知)2.家祭无忘告乃翁。

(告:祭告)3.西湖歌舞几时休。

(休:停止)4.九州风气恃风雷。

(恃:依靠)三、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

1.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意思:人死了,就全知道了,但是遗憾的是看不到九州的变化和发展。

2.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意思:我劝告上天,要振奋精神,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

四、根据内容填空。

示儿》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XXX。

这首诗通过“XXX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两句,表达出诗人对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题临安邸》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XXX。

这首诗描写统治者只顾吃喝玩乐,忘却国耻的诗句是“何时忘却营盘旧事,心头一片月明新。

”。

己亥杂诗》的作者是清代诗人XXX。

从“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这两句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的愿望。

五、读诗歌,回答问题。

示儿1.“XXX”是指王朝的军队。

2.临终前诗人的遗憾是看不到九州的变化和发展;诗人的遗愿是祭祀家族先辈和表达对国家的忠诚。

3.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知道作者是一个爱国的人。

六、我想分享的是《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XXX写给他的好友离开京城归乡的送别之作。

虽然不是直接表达爱国情感,但是诗中所表达的对故乡的深情和对离别的悲伤,也是表现了对祖国的爱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这首诗也被后人誉为“离别诗之冠”。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古诗三首》课后作业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古诗三首》课后作业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古诗三首》课后作业练习题附答案
第一课时
一、补全诗句,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1.元,XXX:北宋时期,元代的前身,指当时的政权。

乃翁:指诗人的父亲。

2.山外,休垂钓,直至楼前。

休:停止。

直:一直。

3.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

生气:依靠。

万马齐喑:比喻人们沉默不语,不敢发表意见。

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已亥杂诗》是唐代诗人XXX的作品。

第二课时
一、写出下列诗句的意思。

1.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2.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青山无尽楼阁连绵望不见头,西湖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
3.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

二、下列诗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1.XXX北定中原日,家祭XXX告乃翁。

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统一的期望和对父亲的怀念之情。

2.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表达了诗人对杭州的喜爱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3.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发展的期望和对人才的重视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作业-《古诗三首》
一、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根据拼音写词语。

渭.(wēi wèi)水之南的华山绝壁千仞.(rěn rèn),高耸mó tiān(
),被称为xī yuè()。

华山东峰上有些景观因年代久远或天灾人祸而荒废,现仅存yí zhǐ()。

二、下列诗句,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城/遥望/玉门关
B.五千/仞/岳上摩天
C.渭城/朝雨/浥轻尘
D.劝君/更尽/一杯酒
三、按要求完成练习。

1.“劝君更尽一杯酒”中“更”读________。

2.下列诗句中,加点的“更”字与第1题
中“更”字意思相同的是()
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
B.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长
相思》)
C.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渡汉江》)
四、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1.渭城朝雨浥.轻尘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秋夜将晓
..出篱门迎凉有感将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万里河
....东入海三万里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读诗句,按要求完成练习。

1.“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这两句诗描绘了这样的画面: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尽”的意思是____________,“故人”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2)请发挥想象,写一写诗人和朋友离别时的情景(注意从外在环境以及人物神态、动作和语言方面进行描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从军行》是一首____________(选填:送别诗边塞诗),作者是____代诗人____________。

2.《送元二使安西》的作者是唐代诗人________。

诗的前两句中,点明送别的地点是________,景物________和________为送别营造了伤感的氛围,一个“____”字委婉地表达了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七、对比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练习。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在横线上将诗歌补充完整。

2.两首诗的作者都是____代的________(谁)。

两首诗中都出现了“王师”一词,它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从标题来看,第一首诗写的是作者在一个秋天的深夜看到的景象和感受。

()
(2)“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中的“三万”“五千”都是准确的数字,“河”有“三万里”长,“岳”有“五千仞”高。

()
(3)“示儿”的意思是给儿子看,这首诗是作者临终前写给儿子的,由此可推断第一首诗的写作时间早于第二首诗。

()
(4)“万事空”表现了作者临死时坦然豁达的心态。

()
4.作者在两首诗中表达的感情一样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综合实践。

《中国诗词大会》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
品生活之美”为宗旨,通过演播室比赛的形式,重温经
典诗词。

节目中诗词几乎全部出自中小学课本,涵盖豪
放、婉约、田园、边塞等各个诗歌类别,聚焦忠孝、仁
义、爱国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

1.《中国诗词大会》的徽标设计很巧妙,你认为巧妙在哪里?(答出一点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马腾同学想研究一下唐代的边塞诗,他先搜集了一些边塞诗,然后写了一篇研究报告。

下面的诗歌中,( )(多选)可能是他搜集的对象,他的研究报告的名字可能叫( )(单选)。

A.崔颢《黄鹤楼》
B.汉乐府《江南》
C.王翰《凉州词》
D.王维《使至塞上》
E.《金戈铁马——唐代经典边塞诗赏析》
F.《当小学生遇见苏轼》
G.《葡萄美酒——从唐诗看古代的物种引入》
想一想我们之前学过的搜集资料的方法和研究报告的格式。

参考答案:
一、wèi rèn摩天西岳遗址
二、B
解析本题考查朗读节奏。

“五千仞岳”指的是华山,是一个词语,不能拆开,因此B项朗读停顿划分有误。

三、1.ɡènɡ
2.A
解析“劝君更尽一杯酒”的意思是“劝友人再喝一杯送别酒”,其中“更”意为“再,又”。

A项,“更”的意思为“再,又”;B项,“更”是旧时的时间单位;C项,“更”的意思为“更加”。

四、1.湿润,沾湿 2.快要天亮 3.黄河
五、1.青海湖上空乌云密布,连绵的雪山阴沉暗淡,站在孤城上远远地望着玉门关。

2.(1)饮完老朋友
(2)示例:清晨时分,刚下过小雨,旅店外面的柳叶看起来更清新了。

诗人在旅店为朋友元二饯行,他端起酒杯,说道:“喝了这杯酒吧,再往西出了阳关就没有认识的朋友了,你一路多保重!我在这里等你回来!”两人一饮而尽,随后元二骑马远去。

诗人站在柳树下,望着朋友远去的方向,满脸的不舍。

六、1.边塞诗唐王昌龄
2.王维渭城(答“客舍”也可)朝雨青柳柳
拓展古诗词中,“柳”常表示“挽留”之意。

古人离别时,有折柳枝相赠的习俗。

人们离别时折柳相送,在思念亲人、怀念故友时也会折柳寄情。

七、1.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2.宋陆游南宋朝廷的军队
3.(1)× (2)× (3)√ (4)×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

(1)“将晓”的意思是快要天亮,所以诗歌描写的不是深夜看到的景象。

(2)“三万”“五千”都是夸张的说法,“三万”形容很长,“五千”形容很高,都不是确数。

(4)作者的心态并不是坦然豁达
的,他仍忧心着国家的统一。

4.示例:作者在两首诗中表达的感情是一样的,都表达了收复失地、实现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

第一首诗从“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可以看出,第二首诗从“但悲不见九州同”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可以看出。

八、1.示例:徽标对“中”字做了变形处理,像一位古人在对月吟诗,古人的长袖化成了长长的卷轴,给人一种浓郁的诗意感。

2.CD E
解析从边塞诗的定义和所给诗歌的标题即可选出第一空的答案。

A项和B项写的都不是边疆地区。

F项中的苏轼是宋代诗人,而马腾同学想研究的是唐代边塞诗。

G项偏离研究主题。

古诗词课外拓展:诗中春
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孟浩然《春晓》)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
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王维《相思》)
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
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6.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李绅《悯农》)
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9.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10.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