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兔同笼总结

合集下载

鸡兔同笼口诀简单易懂

鸡兔同笼口诀简单易懂

鸡兔同笼口诀简单易懂鸡兔同笼口诀简单易懂鸡兔同笼是一道基础数学题,常出现在小学教学中。

但是,对许多小学生来说,鸡兔同笼却是一道难题。

今天,我们介绍一个简单易懂的口诀,帮助小学生更好地掌握鸡兔同笼问题。

一、题目简述题目:鸡兔同笼,共有头,共有脚,请问有几只鸡,几只兔?二、思路分析我们知道,鸡和兔的区别在于:鸡有翅膀,兔子没有;鸡有爪子,兔子没有。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特征,来解决鸡兔同笼的问题。

三、口诀解法口诀一:头相加除以二,脚数减去头乘二。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假设鸡的数量为x,兔子的数量为y。

①鸡和兔的数量之和为:x + y = 头数②鸡和兔的脚数之和为:2x + 4y = 脚数根据口诀一,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式子:x + y = 头数 ÷ 22x + 4y = 脚数 - (头数 × 2)通过解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就可以得出鸡和兔的数量了。

口诀二:脚数减去头数乘二,再除以二。

这个口诀其实是口诀一的反过来,同样可以解出鸡和兔的数量。

不过,这个口诀可能对于小学生来说,稍微有些难懂。

四、例题讲解假设笼子里面有20只头,64只脚,鸡兔数量分别是多少?根据口诀一,我们可以列出如下式子:x + y = 20 ÷ 2 = 102x + 4y = 64 - (20 × 2) = 24简化一下,得到:x + 2y = 12这个方程很容易就能算出,鸡有4只,兔子有6只。

如果你掌握了上述口诀,就能轻松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了。

五、总结鸡兔同笼问题难度并不算高,但是掌握口诀会事半功倍。

希望本文介绍的口诀能帮助到大家,让大家对数学产生更多的兴趣和爱好。

“鸡兔同笼”讲解方法(13种)

“鸡兔同笼”讲解方法(13种)

“鸡兔同笼”讲解方法(13种)题目:现有一笼子,里面有鸡和兔子若干只,数一数,共有头14个,腿38条,球鸡和兔子各有多少只?(请用尽量多的方法解答)『方法一:人见人爱的列表法』如果二年级小朋友做这道题,可以用列表法!直观、易理解,还不容易出错~好啦,我们来看一下!根据上面的表格,我们可以看出,鸡为9只,兔子为5只。

我们在列表的时候不要按顺序列,否则做题的速度会很慢,比如说列完鸡为0只,兔子为14只,发现腿的数量56条,和实际38条相差较大,那么下一个你可以跳过鸡的数量为2只这种情况,直接列鸡的数量为3只,这样做速度会快一些哦!『方法二:最快乐的画图法』画图可以让数学变得形象化,而且经常画图还有助于创造力的培养!假设14只全部是鸡,先把鸡给画好。

14×2=28条,差38-28=10条,而每一只鸡补2条腿就变成兔子,需要把5只鸡每只补2条腿,所以有5只兔子,14-5=9只鸡。

『方法三:最酷的金鸡独立法』分析:让每只鸡都一只脚站立着,每只兔都用两只后脚站立着,那么地上的总脚数只是原来的一半,即19只脚。

鸡的脚数与头数相同,而兔的脚数是兔的头数的2倍,因此从19里减去头数14,剩下来的就是兔的头数19-14=5只,鸡有14-5=9只。

『方法四:最逗的吹哨法』分析:假设鸡和兔接受过特种部队训练,吹一声哨,它们抬起一只脚,还有38-14=24只腿在站着,再吹一声哨,它们又抬起一只脚,这时鸡都一屁股坐地上了,兔子还有两只脚立着。

这时还有24-14=10只腿在站着,而这10只腿全部是兔子的,所以兔子有10÷2=5只,鸡有14-5=9只。

(惊现跑男中包贝尔的抬脚法有木有!)『方法五:最常用的假设法』分析:假设全部是鸡,则有14×2=28条腿,比实际少38-28=10只,一只鸡变成一只兔子腿增加2条,10÷2=5只,所以需要5只鸡变成兔子,即兔子为5只,鸡为14-5=9只。

『方法六:最常用的假设法』分析:假设全部是兔子,则有14×4=56条腿,比实际多56-38=18只,一只兔子变成一只鸡腿减少2条,18÷2=9只,所以需要9只兔子变成鸡,即鸡为9只,兔子为14 - 9=5只。

鸡兔同笼题型解法总结

鸡兔同笼题型解法总结

鸡兔同笼题型解法总结“鸡兔同笼”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趣题之一,也是小学数学中常见的一类应用题。

它的题型虽然变化多样,但只要掌握了正确的解题方法,就能轻松应对。

下面,我将为大家详细总结鸡兔同笼题型的常见解法。

一、假设法假设法是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我们可以先假设笼子里全是鸡或者全是兔,然后根据实际的脚数与假设情况下的脚数之差,求出鸡和兔的数量。

假设全是鸡:如果笼子里全是鸡,那么每只鸡有 2 只脚,总脚数就会比实际的脚数少。

少的脚数就是因为把兔当成鸡来计算造成的,每把一只兔当成鸡,就会少算 2 只脚。

所以,兔的数量=(实际脚数假设全是鸡的脚数)÷(每只兔的脚数每只鸡的脚数)。

假设全是兔:同理,如果笼子里全是兔,那么每只兔有 4 只脚,总脚数就会比实际的脚数多。

多的脚数就是因为把鸡当成兔来计算造成的,每把一只鸡当成兔,就会多算 2 只脚。

所以,鸡的数量=(假设全是兔的脚数实际脚数)÷(每只兔的脚数每只鸡的脚数)。

例如: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 35 个头,从下面数有94 只脚。

问鸡和兔各有多少只?假设全是鸡,那么脚的总数为 35×2 = 70 只,比实际的 94 只脚少了 94 70 = 24 只。

因为每只兔比每只鸡多 2 只脚,所以兔的数量为24÷2 = 12 只,鸡的数量为 35 12 = 23 只。

假设全是兔,那么脚的总数为 35×4 = 140 只,比实际的 94 只脚多了 140 94 = 46 只。

因为每只鸡比每只兔少 2 只脚,所以鸡的数量为46÷2 = 23 只,兔的数量为 35 23 = 12 只。

二、方程法方程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通用方法,对于鸡兔同笼问题也同样适用。

设鸡的数量为 x 只,兔的数量为 y 只。

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可以列出两个方程:方程一:x + y =总头数方程二:2x + 4y =总脚数然后通过解方程组,求出 x 和 y 的值,即鸡和兔的数量。

数学四年级下册鸡兔同笼知识点总结(推荐15篇)

数学四年级下册鸡兔同笼知识点总结(推荐15篇)

数学四年级下册鸡兔同笼知识点总结(推荐15篇)篇1:数学四年级下册鸡兔同笼知识点总结数学四年级下册鸡兔同笼知识点总结(1)已知总头数和总脚数,求鸡、兔各多少:(总脚数-每只鸡的脚数_总头数)÷(每只兔的脚数-每只鸡的脚数)=兔数;总头数-兔数=鸡数。

或者是(每只兔脚数_总头数-总脚数)÷(每只兔脚数-每只鸡脚数)=鸡数;总头数-鸡数=兔数。

例如,“有鸡、兔共36只,它们共有脚100只,鸡、兔各是多少只?”解一(100-2_36)÷(4-2)=14(只)………兔;36-14=22(只)……………………………鸡。

解二(4_36-100)÷(4-2)=22(只)………鸡;36-22=14(只)…………………………兔。

(答略)(2)已知总头数和鸡兔脚数的差数,当鸡的总脚数比兔的总脚数多时,可用公式(每只鸡脚数_总头数-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兔的脚数)=兔数;总头数-兔数=鸡数或(每只兔脚数_总头数+鸡兔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免的脚数)=鸡数;总头数-鸡数=兔数。

(例略)(3)已知总数与鸡兔脚数的差数,当兔的总脚数比鸡的总脚数多时,可用公式。

(每只鸡的脚数_总头数+鸡兔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兔的脚数)=兔数;总头数-兔数=鸡数。

或(每只兔的脚数_总头数-鸡兔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兔的脚数)=鸡数;总头数-鸡数=兔数。

(例略)(4)得失问题(鸡兔问题的推广题)的解法,可以用下面的公式:(1只合格品得分数_产品总数-实得总分数)÷(每只合格品得分数+每只不合格品扣分数)=不合格品数。

或者是总产品数-(每只不合格品扣分数_总产品数+实得总分数)÷(每只合格品得分数+每只不合格品扣分数)=不合格品数。

例如,“灯泡厂生产灯泡的工人,按得分的多少给工资。

每生产一个合格品记4分,每生产一个不合格品不仅不记分,还要扣除15分。

鸡兔同笼题型总结与分析

鸡兔同笼题型总结与分析

鸡兔同笼题型总结与分析鸡兔同笼问题是小学数学中一个非常经典的题型,也是让很多同学感到头疼的问题。

但其实,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和思路,鸡兔同笼问题并没有那么难。

接下来,我们就来对鸡兔同笼题型进行一个全面的总结与分析。

一、鸡兔同笼问题的基本概念鸡兔同笼问题是指在一个笼子里,有鸡和兔若干只,从上面数有头若干个,从下面数有脚若干只,求鸡和兔各有多少只的问题。

例如:一个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 35 个头,从下面数有 94 只脚,鸡和兔各有多少只?二、常见的解题方法1、假设法假设法是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我们可以先假设笼子里全部都是鸡或者全部都是兔,然后根据实际的脚的数量与假设情况下脚的数量的差异,来求出鸡和兔的数量。

假设全部都是鸡,那么脚的数量应该是 2×头的数量。

而实际脚的数量比假设情况下多,多出来的部分就是因为把兔当成鸡来计算了。

每把一只兔当成一只鸡,脚的数量就会少 4 2 = 2 只。

所以用多出来的脚的数量除以 2,就可以得到兔的数量,再用头的总数减去兔的数量,就可以得到鸡的数量。

假设全部都是兔,那么脚的数量应该是 4×头的数量。

而实际脚的数量比假设情况下少,少的部分就是因为把鸡当成兔来计算了。

每把一只鸡当成一只兔,脚的数量就会多 4 2 = 2 只。

所以用少的脚的数量除以 2,就可以得到鸡的数量,再用头的总数减去鸡的数量,就可以得到兔的数量。

以开头的例子为例,假设全部都是鸡,脚的数量应该是 2×35 = 70 只,实际有 94 只脚,多了 94 70 = 24 只脚。

每把一只兔当成一只鸡,脚就少 2 只,所以兔的数量是 24÷2 = 12 只,鸡的数量就是 35 12 =23 只。

假设全部都是兔,脚的数量应该是 4×35 = 140 只,实际有 94 只脚,少了 140 94 = 46 只脚。

每把一只鸡当成一只兔,脚就多 2 只,所以鸡的数量是 46÷2 = 23 只,兔的数量就是 35 23 = 12 只。

鸡兔同笼的课后教学反思(5篇)

鸡兔同笼的课后教学反思(5篇)

鸡兔同笼的课后教学反思(5篇)鸡兔同笼的课后教学反思1课堂上,黄老师从《孙子算经》中的古代名题导入,让同学解释意思,并猜测鸡和兔的只数。

当同学感到困难时,黄老师引出化繁为简的方法,降低题目难度后放手让同学解决教材中的例题“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

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

鸡和兔各有几只?”。

由于,黄老师给足同学充分思索的时间,所以在汇报时,同学精彩纷呈。

汇报时,同学依次展现了图示法、列表法、假设法,每种解法黄老师都让同学说全说透,如说图示法时让同学用学具在黑板上操作,边摆边说,形象详细的解说赢得同学自发的掌声;说列表法时得出结论后又让同学进一步观看发觉其中的规律,并学会用规律快速解决问题;重点而具体的解说假设法,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并让多名同学反复说明每步算式的意义,尤其注意理解核心步骤,直至全体同学都理解假设法。

最终,黄老师还将练习了生活中的“鸡兔同笼”问题,培育同学的应用意识,并学会用数学的目光看待生活中的问题。

课后,老师们进行了主动的评课,确定本节课表达了“生本课堂”的理念。

而后,刘教授对本节课作了总结,讲到兴起之处,刘教授还走上讲台亲自示范教学,引起了台下的阵阵掌声。

刘教授认为: 1、本课的导入不宜使用原题来化繁为简,不是同学自己的思索而是老师强加。

2、思维是本课的重难点,应当在操作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特殊理解“假设法”时应结合图示法操作,并思索操作到哪一步就不用了,而可以推理出结论。

这样能很好的突破难点。

3、应用之后建模,进一步培育同学的模型思想。

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而后,数学组开展了“好书推举阅读沟通”,邓蓓老师向大家推举了老师必看的书籍《给老师的建议》,提倡自主阅读要融合到教学实践之中。

鸡兔同笼的课后教学反思2本节课通过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让同学投入到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去,自己探究,经受数学学习的全过程,从而体会假设的数学思想的应用与解决问题的关系。

在学习中我注意鼓舞每一个同学参加学习过程,用适合他们的方法解决问题,同时也体验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鸡兔同笼的总结

鸡兔同笼的总结

鸡兔同笼的总结嘿,朋友们!咱今天就来唠唠鸡兔同笼这个事儿。

你说这鸡兔同笼,就像是个小小的谜题世界。

笼子里的鸡和兔,那就是一对欢喜冤家,等着我们去把它们分辨清楚呢。

想想看啊,一群鸡和兔在一个笼子里,有的在踱步,有的在啄食,有的在发呆。

我们得从它们的脚的数量去猜出到底有几只鸡几只兔,这多有意思呀!这就好像是我们在和这些小家伙们玩一个捉迷藏的游戏。

要是遇到简单的题目还好,一下子就能算出来。

可有时候那数字一复杂,哎呀,还真让人有点头疼呢!不过别怕呀,咱有办法。

我们可以假设全是鸡,或者全是兔,先算出一种情况,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去调整。

这就像是走迷宫,先选一条路走,不对了再换。

这不就慢慢找到答案了嘛!比如说,有个笼子里有好多鸡和兔,告诉你一共有多少个头,多少只脚。

那我们就开始假设呀,如果全是鸡,那脚的数量肯定不够,那少的那些脚不就是兔子的嘛。

然后再根据少的数量算出兔子的只数,这多神奇呀!这鸡兔同笼问题,不就是生活中的一个小缩影吗?有时候我们遇到一些看似复杂的情况,不就像面对一个乱成一团的鸡兔同笼吗?但只要我们静下心来,慢慢分析,总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你再想想,我们平时做事不也是这样吗?可能一开始觉得困难重重,但只要我们有耐心,有条理地去思考,去尝试,总能理出头绪来。

就像解开鸡兔同笼的谜题一样,最后找到那个正确的答案。

而且呀,这鸡兔同笼还能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呢!让我们变得更聪明,更会思考问题。

以后再遇到什么难题,咱也不怕,咱就想着那笼子里的鸡和兔,告诉自己,我能行!所以啊,别小看这鸡兔同笼,它可不仅仅是一道数学题,它还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小智慧呢!它让我们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学会在困难面前不退缩。

这不就是我们成长过程中需要的吗?让我们好好对待每一个鸡兔同笼问题,就像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个挑战一样,充满信心地去迎接,去解决!这就是我对鸡兔同笼的理解,你们觉得呢?。

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力求学生全面发展《鸡兔同笼》案例与反思

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力求学生全面发展《鸡兔同笼》案例与反思

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力求学生全面发展《鸡兔同笼》案例与反思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至关重要的。

这不仅关乎学生的知识积累,更影响着他们的思维方式、问题解决能力以及人生观。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我们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鸡兔同笼》这一经典问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践范例。

《鸡兔同笼》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数学问题,其涉及的数学知识点包括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等。

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我们采用了以下策略:1.情境创设:通过生动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我们将学生置身于古代的场景中,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引导他们主动投入到问题解决中。

这种情境创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意识。

2.问题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构建数学模型。

同时,我们还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启发,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3.反思与总结:问题解决后,我们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总结解题过程中的得失。

这不仅有助于巩固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反思能力。

通过反思与总结,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学习状况,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力求做到以下几点:1.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更注重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思维发展以及价值观的形成。

例如,通过《鸡兔同笼》的问题解决,我们引导学生体会数学的魅力,培养他们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同时,我们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素养,将数学与文学、历史等学科相结合,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2.创新教学方式: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我们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式。

例如,采用项目式学习、翻转课堂等模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我们还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数学软件、数字化教学资源等,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鸡兔同笼解题思路总结
鸡兔同笼是中国古代着名的的数学趣题之一,大约在1500年前《孙子算经》中
就有记载,是小学奥数、华杯赛的常见题型,它的典型解法是假设法。
一、 解题方法
主要有三种:假设法、解方程法、列表法
二、 题型总结及思路分析:
1. 分为两种情况:
1) 已知总头数和总脚数,求分别的数目
(总脚数-总头数×鸡的脚数)÷(兔的脚数-鸡的脚数)=兔的只数
(总头数×兔的脚数-总脚数)÷(兔的脚数-鸡的脚数)=鸡的只数
总脚数÷2—总头数=兔的只数
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有若干只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
问笼中各有多少只鸡和兔?
解法一:(总脚数-总头数×鸡的脚数)÷(兔的脚数-鸡的脚数)=兔的只数
(94-35×2)÷2=12(兔子数)
总头数(35)-兔子数(12)=鸡数(23)
(总头数×兔的脚数-总脚数)÷(兔的脚数-鸡的脚数)=鸡的只数
(35×4-94)÷2=23(兔子数)
解法二:方程法——一元一次方程法
设兔有x只,则鸡有(35-x)只。
4x+2(35-x)=90
解得x=12
鸡:35-12=23(只)

解法三:方程法——一元二次方程法
设鸡有x只,兔有y只。
解得
解法四:抬腿法(假设法)
法一:
假如让鸡抬起1只脚,兔子抬起2只脚,还有94÷2=47(只)脚。笼子里的兔就比鸡

的脚数多1,这时脚与头的总数之差47-35=12就是兔子的只数。
法二:
假如鸡与兔子都抬起2只脚,还剩下94-35×2=24只脚,这时可看做鸡飞走了鸡,地

上只有兔子的脚,且每只兔子有两只脚在地上,所以有24÷2=12只兔子,有35-12=23只鸡
法三:假设让兔子都抬起2只脚,那么就有35×2=70只脚,脚数和原来差94-70=24只脚,这些
都是每只兔子抬起2只脚,一共抬起24只脚,用24÷2得到兔子有12只。

2) 已知脚的总数及头数互换后的脚的数目,求分别多少只

思路:先求出总只数,转化为题型一的求解方法
总只数=(两次总脚数之和)÷(每只鸡兔脚数和)
兔子数=(总脚数之和-总只数×2)÷(每只鸡兔脚数之差)
(21届小中初赛A)动物园里有鸵鸟和梅花鹿若干,共有腿122条,如果将鸵
鸟与梅花鹿的数目互换,则应有腿106条,那么鸵鸟梅花鹿分别有多少?
解:总只数=(106+122)÷(2+4)=38
假设38只全为鸵鸟,则多出的脚数即为梅花鹿多出的脚数,

梅花鹿数=(122-38×2)÷(4-2)=23

2. 脚数成和差倍数关系,由浅入深也可分为三种情况:
1) 已知总头数和鸡兔脚数的倍数
思路:由脚数的倍数关系得出头数关系,由总头数分别算出
例题:已知鸡兔总数为50只,兔的总脚数是鸡的总脚数的8倍,求鸡兔分别多少只
解:总脚数兔是鸡的8倍,每只兔的脚数是每只鸡脚数的2倍
所以鸡兔数目比为1:4
因此:鸡的数目=50÷5=10只

2) 已知总头数和鸡兔脚数的和差

思路1:将多出的脚数折算为相应的只数
当兔子脚数较多时,将多出的脚数折算为兔子数,扣去该部分则鸡兔脚数相同,
得到鸡兔只数比为2:1,鸡数=(总数-差值÷4)÷3×2
当鸡脚数较多时,将多出的脚数折算为鸡数,扣去该部分则鸡兔脚数相同,得
到鸡兔只数比为2:1,兔子数=(总数-差值÷2)÷3
思路2:公式法
当鸡的总脚数比兔的总脚数多时,可用公式:
(每只鸡脚数×总头数-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兔的脚数)=兔数;
当兔的总脚数比鸡的总脚数多时:
(每只鸡的脚数×总头数+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兔的脚数)=兔数;
例题:已知鸡兔共40只,兔子的脚数比鸡的脚数多28只,问鸡兔各有多少只
解法一:用思路1
多出28只脚相当于7只兔子的脚数
40-7=33中,鸡兔的脚数相同,则鸡兔只数比为2:1
所以鸡数=33÷3×2=22(只)
兔子数=40-22=18只
解法二:套用公式法2
兔子数=(2×40+22)÷(4+2)=18

解法三:设未知数鸡有x只
4(40-x)=2x+28
x=22

3) 已知总头数及脚数的和差倍数

思路:多或少的脚数折算为相应的兔或鸡的只数,总数加上该数;脚数成倍数
关系,再折算为头的倍数关系,有公式:
(总只数+折算只数)÷(头的倍数关系+1)=总脚数较少的动物的只数
(18届小中决赛A)鸡兔同笼,共有40个头,兔脚的数目比鸡脚的数目的10倍少8只,那么兔有
多少只?

解法一:直接设未知数求解
设兔有x只,则鸡有40-x只
4x=2(40-x)10-8
解得x=33

解法二:折算法
假如再补上8只兔脚,也就是再有兔子8÷4=2(只),
兔脚的数目就是鸡脚的数目的10倍,兔子的脚是鸡的脚4÷2=2(倍),
于是兔的只数是鸡的只数的5倍。鸡的只数是(40+8÷4)÷(5+1)=7(只)

3. 可转化为鸡兔问题的题目

解题思路同上面的分析:题型一中的公式的转化利用
例题:小明用10元钱正好买了20分和50分的邮票共35张,求这两种邮票名买了多少张
解析:转化为鸡兔同笼的思想,即为一个2脚,一个5脚,头数为35,总脚数为100
假设35头全为2脚,则多出的脚数即为5脚多出的部分,
即为,5脚的个数=(100-35×2)÷(5-2)=10头
则有,2脚的个数=35-10=25头
也就是20分的有25张,50分的有10张。

三、 巩固练习:

1. 鸡兔同笼,头共35个,脚共94只,求鸡与兔各有多少个头?
2. 鸡、兔共有脚100只,若将鸡兔的数目互换后,则共有脚86只。问:鸡、兔各
有几只?
3. 有一群鸡和兔,腿的总数比头的总数的2倍多18只,兔有几只?
4. 在一个停车场上,停了汽车和摩托车一共32辆。其中汽车有4个轮子,摩托车
有3个轮子,这些车一共有108个轮子。求汽车和摩托车各有多少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