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质量指数变化对乳腺癌复发转移的影响
肥胖对女性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影响

肥胖对女性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张晓静;杨磊;樊翠珍;严冬;安广宇【摘要】目的探讨肥胖对女性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25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病历资料,收集患者术前的身高、体重、月经状态、既往病吏等临床数据,同时采集术后组织病理分级、分期及免疫组化各指标的情况等信息.根据中国体重指数(BMI)参考标准将患者分为超重肥胖组(n=134)和非超重肥胖组(n=91),分析BMI与女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及其对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影响.结果 225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平均BMI为24.94kg/m2.超重肥胖组患者的平均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多于非超重肥胖组(P=0.047).两组患者的腋窝淋巴结平均切除数量及淋巴结转移分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超重肥胖组与超重肥胖组已绝经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29.2%、70.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重肥胖组患者的高血压、2型糖尿病发病率均较非超重肥胖组高(P<0.05);两组患者的冠心病发病率、有肿瘤家族史比例、病理分级、病理分期、肿块大小及脉管癌栓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免疫组化指标中,两组患者的ER、PR、HER2、P53及Ki-67阳性表达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非超重肥胖乳腺癌患者相比,超重肥胖患者的平均腋窝淋巴结转移数量偏多,因此超重肥胖可能影响乳腺癌的疾病进展.【期刊名称】《癌症进展》【年(卷),期】2018(016)004【总页数】5页(P522-525,528)【关键词】体重指数;肥胖;乳腺癌;腋窝淋巴结【作者】张晓静;杨磊;樊翠珍;严冬;安广宇【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肿瘤科,北京10002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基础医学研究中心,北京10002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肿瘤科,北京10002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肿瘤科,北京10002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肿瘤科,北京1000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9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乳腺癌根治术后复发患者的转化研究

乳腺癌根治术后复发患者的转化研究乳腺癌是最常见的妇女恶性肿瘤之一,根治术是目前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手段之一。
然而,仍有部分患者在根治术后发生复发,并且这些复发患者的预后通常较差。
因此,对于乳腺癌根治术后复发患者的转化研究至关重要。
一、复发与转化1. 复发是指乳腺癌患者在接受根治术后,肿瘤重新出现或扩散到其他部位。
2. 转化是指从一个病态状态向另一个病态状态的转变,包括细胞学及分子水平上的变化。
二、复发机制1. 微残留灶理论:认为肿瘤切除手术时可能会遗留下微小肿瘤灶,在适当条件下这些残余肿瘤就能够恢复生长并导致复发。
2. 微转移学说:早期就存在着少量循环肿瘤细胞(CTC)进入血液或淋巴系统,在适宜的微环境条件下侵入新器官并形成转移灶。
三、乳腺癌根治术后复发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1. 肿瘤分期:乳腺癌根治术后复发患者的肿瘤分期越晚,其生存率通常较低。
2. 分子亚型:不同分子亚型的乳腺癌有着不同的预后,其中HER2阳性和三阴性乳腺癌预后较差。
3. 淋巴结情况:淋巴结转移状态是评估乳腺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淋巴结阳性与复发风险增加相关。
4. 激素受体状态: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对内分泌治疗敏感,其复发率相对较低。
四、转化研究方法探索1. 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通过抽取患者外周血样本检测其中是否存在循环肿瘤细胞,以判断是否存在微转移现象。
2. 血清标志物检测:检测血液中特定标志物(如CA15-3、CEA等)水平变化,用于监测疾病的复发和转化情况。
3. 分子生物学研究:通过分析肿瘤组织样本中的分子变化,寻找与复发相关的基因或蛋白质标志物。
五、转化研究的应用前景1. 精准治疗策略:通过对乳腺癌根治术后复发患者进行转化研究,可以为其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2. 疾病监测和预后评估:转化研究可以提供更详细的信息,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复发风险和预后情况,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 新药开发:通过对乳腺癌根治术后复发患者进行转化研究,可以挖掘出新的药物靶点,并加速新药的开发和临床应用。
LuminalA型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

LuminalA型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女性癌症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
根据分子分型的不同,乳腺癌可分为多个亚型,而LuminalA型乳腺癌是最常见的亚型之一。
LuminalA型乳腺癌的特点是表达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和/或孕激素受体)和HER2阴性,具有相对较好的预后。
即使患者接受了手术切除等治疗措施,仍有部分患者会出现术后复发和转移的情况,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
为了更好地预测和干预LuminalA型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情况,有必要深入研究影响因素,并探讨其机制和临床应用。
本研究旨在分析LuminalA型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探讨其相关研究方法和结果,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诊疗策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LuminalA型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准确的预后评估和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依据。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探讨LuminalA型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和发展规律;分析影响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因素,包括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方案、彩超及磁共振检测结果等因素;然后,比较不同影响因素对LuminalA型乳腺癌复发转移的影响程度,为临床预后评估提供有力支持;探讨可能影响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和机制,为下一步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旨在通过全面深入地分析LuminalA型乳腺癌的复发转移影响因素,为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有力支持和指导。
1.3 研究意义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LuminalA型乳腺癌是最常见的分子亚型之一。
术后复发转移是乳腺癌患者面临的重要问题,而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本研究旨在探讨LuminalA型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从而为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期提供参考。
研究的意义在于深入了解该亚型乳腺癌的复发转移规律,有助于精准预测患者的预后,指导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体重指数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相关性的研究

体重指数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相关性的研究付亚鹏;刘文涛;娄立慧;王玉君【期刊名称】《实用肿瘤学杂志》【年(卷),期】2010(024)003【摘要】目的探讨体重指数(BMI)与乳腺癌发病之间的关系,并观察不同体重指数对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4年1月-2005年1月间来哈尔滨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就诊的乳腺癌患者236例,回顾性收集其身高、体重、年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组织病理学分级等临床资料,计算体重指数,根据BMI分成低体重组、正常组、偏胖组和肥胖组,随访至2010年1月,以乳腺癌死亡为观察终点,平均随访5.4年.结果不同组别间患者的年龄、病理学分级、临床分期情况未见显著性差异,但淋巴结转移间有差别.随访到2010年1月,共有99人死于乳腺癌.低体重组、正常组、偏胖组和肥胖组的病死率分别为29.41%,28.33%,47.76%和53.33%;到随访结束,低体重组(54.6±2.18月)和正常组(52.6±1.76月)乳腺痛患者的生存时间无显著差别,但高于偏胖组(45.8±2.04月)和肥胖组(41.2±1.96月).偏胖组的乳腺癌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略高于肥胖组.结论乳腺癌患者的预后与其体重有一定的关系,保持正常的体重可能减少乳腺癌的发病,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预后.【总页数】3页(P271-273)【作者】付亚鹏;刘文涛;娄立慧;王玉君【作者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哈尔滨,15008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哈尔滨,15008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哈尔滨,15008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哈尔滨,15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9【相关文献】1.体重指数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相关性研究 [J], 王正东;姚汉清;姜正华;朱湘平;黄谦;徐兴祥2.孕期体重指数与母婴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J], 孙宏丽;陈蓉;刘艳庚3.体重指数与结直肠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J], 邹振玉;宁宁;刘海亮;李松岩;杜晓辉;李荣4.中医分型与术后乳腺癌患者甘油三酯及体重指数的相关性研究 [J], 杨格娟;杜业勤5.支气管扩张症患者体重指数与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J], 冯琦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乳腺癌的转移与复发

乳腺癌的转移与复发作者:崔兴来源:《家庭医学》2024年第10期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恶性肿瘤,据估计,约90%的乳腺癌相关死亡归因于转移,这表明转移是乳腺癌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
乳腺癌常见的转移部位包括骨转移、肝转移、肺转移及脑转移等。
因此,对乳腺癌患者来说,及时了解癌症转移的相关知识迫在眉睫。
乳腺癌转移的原因①肿瘤自身特性。
根据组织形态特异、生长速度的不同,不同类型的乳腺癌发生转移的概率不同,初诊为晚期、有转移的乳腺癌相对来说预后效果差一些,发生复发转移的概率更高。
②治疗不彻底。
初次发现乳腺癌后,手术可切除原发灶,再通过一系列手段辅助治疗以杀灭残余的癌细胞。
但是这些治疗对低分化的幼年癌细胞作用低下。
当人体的免疫力低下,幼年癌细胞会从休眠状态复苏,加快生长形成新的成年细胞。
部分患者术后没有进行全面并且有效的治疗,隐藏在体内的癌细胞有可能生长成肉眼和影像学都无法监测到的微小病灶,日后就会变成复发转移的始作俑者。
③免疫力低下。
当身体免疫力低下,其他的疾病更容易趁虚而入。
④心理状态差。
长期处于心理抑郁的情况下,也是在给癌细胞提供入侵的机会。
乳腺癌转移途径主要是通过直接浸润、淋巴道转移、血行转移三种途径。
直接浸润是乳腺癌最初始最直接的方式,随着乳房内的癌肿不断增大,癌细胞逐渐向周围组织侵犯,累及乳房皮肤、乳头、胸大肌及筋膜等,并与之固定;患者出现浸润部分表面凹陷,皮肤出现水肿,呈橘皮样或溃疡改变。
导管内癌沿乳腺系统蔓延,保持在导管内生长。
沿淋巴道转移是乳腺癌最主要的扩散方式,主要有两种淋巴转移途径。
①腋窝淋巴转移。
腋窝淋巴结转移是一种外侧转移方式,同时也是乳腺癌淋巴转移的主要途径之一。
腋窝淋巴结转移者原发病灶大多数位于乳头、乳晕区及乳房的外侧,比较多见。
②胸骨旁淋巴结转移。
胸骨旁淋巴结转移是一种内侧转移方式,主要是乳腺癌向胸部动脉或者乳房动脉内的淋巴结转移。
胸骨旁淋巴结转移者,原发癌灶大多数位于乳房内侧。
乳腺癌的复发与转移

乳腺癌的复发与转移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导致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尽管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不断进步,但仍然存在乳腺癌的复发和转移的风险。
本文将探讨乳腺癌复发与转移的原因、预防措施以及现有的治疗方法。
一、乳腺癌复发的原因乳腺癌复发的原因有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原发肿瘤残留和微转移的存在。
手术切除原发肿瘤后,有时仍可能留下一些癌细胞,这些残留的癌细胞可能会经过血液或淋巴系统扩散到其他部位,导致复发。
此外,乳腺癌的特性和分子亚型也会对复发率产生影响,例如激素受体阳性和HER2阳性的乳腺癌复发率相对较高。
二、乳腺癌转移的过程乳腺癌的转移是指癌细胞从原发肿瘤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迁移至其他器官或组织的过程。
乳腺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骨骼、肺部、肝脏和脑部。
这些癌细胞通过入侵血管壁或淋巴管壁进入体内循环系统,然后沉积到其他器官,并在那里生长形成转移灶。
三、预防乳腺癌复发与转移的措施预防乳腺癌的复发与转移是乳腺癌治疗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措施:1. 辅助治疗:手术切除乳腺肿瘤后,辅助治疗包括放疗、化疗和内分泌治疗。
这些治疗方法可以杀灭残留的癌细胞,并减少复发的风险。
2. 定期随访:乳腺癌患者需要定期进行乳腺彩超、乳腺X线摄影或磁共振成像等检查,以及血液生化指标的检测,以及时发现复发或转移的征兆。
3.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预防乳腺癌复发与转移至关重要。
戒烟、限制酒精摄入、均衡饮食、适量锻炼以及保持健康的体重都能帮助降低复发的风险。
四、乳腺癌复发与转移的治疗方法如果乳腺癌复发或转移已经发生,患者需要及时进行治疗。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1. 化疗:化疗是通过药物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和扩散。
化疗可以通过静脉注射、口服或者其他途径进行,以达到杀灭转移癌细胞的目的。
2. 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根据乳腺癌的特异性分子靶点设计的治疗方法。
例如,HER2阳性乳腺癌可以接受针对HER2受体的靶向药物治疗。
乳腺癌复发转移

乳腺癌复发转移概述乳腺癌是全球最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之一,主要发生在乳房组织中。
虽然现代医学技术可以提供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但仍有部分乳腺癌患者在完成初次治疗后经历复发和转移。
乳腺癌的复发和转移可能对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对乳腺癌的复发和转移进行深入了解十分重要。
复发和转移的定义乳腺癌的复发指的是初次诊断和治疗后,患者的肿瘤再次出现或返回原发部位。
而转移则是指乳腺癌细胞扩散到其他部位并形成新的肿瘤。
复发和转移分别可以发生在手术切除的肿瘤区域和其他部位,如淋巴结、肺、骨骼、肝脏等。
复发和转移的原因乳腺癌的复发和转移可以有多种原因。
其中一些原因包括:- 原发肿瘤残留:手术切除时,原发肿瘤可能没有完全切除,导致肿瘤残留并最终复发。
- 微转移:术前或术后的恶性细胞可能已经进入血液或淋巴系统,形成微转移,最终导致转移肿瘤。
- 耐药性:乳腺癌细胞可能对治疗药物产生耐药性,导致治疗无效,从而促使乳腺癌的复发和转移。
- 基因突变:乳腺癌细胞中可能出现基因突变,导致肿瘤发展和转移的能力增强。
- 其他因素:例如患者的年龄、病理类型、分子分型等,也可能对乳腺癌的复发和转移产生影响。
复发和转移的症状乳腺癌的复发和转移可以引起一系列症状,具体表现根据转移部位的不同而异。
常见的症状包括: - 疼痛:复发和转移的肿瘤可以引起局部或广泛的疼痛。
- 肿块:新的肿块可能在乳房、腋窝或其他部位出现。
- 皮肤改变:皮肤可能出现红肿、硬结、皮肤脱屑等改变。
- 淋巴结肿大:转移至淋巴结的乳腺癌可能导致相关淋巴结肿大。
- 呼吸困难:如果转移至肺部,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
- 骨痛:乳腺癌转移至骨骼时,患者可能出现骨痛或骨折等症状。
- 其他:如乳头溢液、乏力、恶心、食欲减退等。
探索复发和转移的评估方法为了判断乳腺癌是否复发和转移,医生可能会采用一系列的评估方法。
常见的方法包括: - 影像学检查:例如乳房超声、乳房X线检查、乳房磁共振成像(MRI)等,可以帮助发现肿块和其他异常。
乳腺癌的复发与转移风险

乳腺癌的复发与转移风险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虽然经过手术治疗、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手段,患者的生存率得到了显著提高,但仍存在着复发与转移的风险。
本文将探讨乳腺癌复发与转移的相关因素以及预防措施。
1. 乳腺癌复发与转移的风险因素乳腺癌复发与转移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患者自身因素和肿瘤特性因素。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风险因素:- 年龄:乳腺癌的复发与转移风险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肿瘤特性:乳腺癌的类型、大小、分级以及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等特征对其复发和转移风险有重要影响;- 分子标志物:一些分子标志物,如HER2、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与乳腺癌复发和转移密切相关;- 手术治疗:手术切除乳腺瘤后,是否彻底切除肿瘤以及手术的规范性也会影响复发和转移的风险;- 化疗和放疗:药物治疗和放疗的选择、疗程和剂量等因素也会对复发和转移产生影响。
2. 预防和减少复发与转移风险的措施对于已经患有乳腺癌的患者,减少复发和转移的风险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预防和减少复发与转移风险的措施:- 定期随访:患者应定期进行乳腺癌复查,包括检查肿瘤标志物和进行影像学检查等;-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适度运动、戒烟限酒等健康生活方式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减少复发和转移的风险;- 辅助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化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等辅助治疗手段可以有效减少复发和转移的风险;- 心理支持:提供良好的心理支持和康复服务,有助于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减轻精神压力。
3. 未来的研究方向尽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乳腺癌复发与转移问题仍然十分复杂,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揭示其中的机制和寻找更加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策略。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研究方向:- 个体化治疗:了解患者的基因型和表型特征,为其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有望进一步降低复发和转移的风险;-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抗癌疗法,被广泛认为在预防和治疗乳腺癌复发和转移中具有潜力;- 早期筛查:发展更加敏感和准确的早期筛查技术,有助于尽早发现复发和转移的风险,进行及时干预和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66O 论著・临床研究 doi:10.3969/j.issn.1671—8348.2015.33.018 重庆医学2015年11月第44卷第33期
体质量指数变化对乳腺癌复发转移的影响 依力夏提・先木西丁 ,阿迪拉・吐尔洪 ,李涌涛。,吐鲁洪・沙列尔 ,朱丽萍 (1.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鸟鲁木齐830000;2.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综合内科二病区, 乌鲁木齐830000;3.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二病区,乌鲁木齐830000; 4.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一病区,乌鲁木齐830000)
[摘要] 目的探讨BMI对乳腺癌患者规范化治疗后复发转移的影响。方法 收集1 061例诊断为乳腺癌并经规范化治疗 的患者肿瘤分期、绝经状态、年龄、民族、免疫组化结果、身高、体质量等资料。随访时间2~6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48个月。分 析BMI变化对乳腺癌患者肿瘤复发转移的影响。结果乳腺癌复发转移患者BMI变化(1.237 5±0.880 4)较未复发转移患者 (0.704 2±0.533 8)有显著差异(}=8.092,P一0.000),BMI上升趋势、平坦趋势和下降趋势之间差异显著(P一0.ooo),BMI上升 趋势的乳腺癌患者肿瘤复发转移风险大。结论BMI持续增高增加乳腺癌患者肿瘤复发转移风险,维持合理的体质量有助于乳 腺癌复发转移的防治。 [关键词] 乳腺肿瘤;体质指数;复发;肿瘤转移 [中图分类号] R739.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348(2015)33—4660—03
The influence of body mass index changing Oil breast cancer recurrence and metastasis Yilixiati・Xianmuxiding ,Adila・Tuerhong ,Li Yongtao。,Tuluhong・Shalieer ,Zhu Liping (1.Tumor Hospital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Urumqi,Xinjiang 830000,China;2.Second Department of Comprehensive Internal Medicine,Affiliated Tumor Hospital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Urumqi,Xinjiang 830000,China; 3.Second Department of Breast Surgery,Affiliated Tumor Hospital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Urumqi,Xinjiang 830000,China;4.First Department of Breast Surgery,A_厂filiated Tumor Hospital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Urumqi,Xinjiang 830000,China) EAbstrae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body mass。index(BMI)on breast cancer recurrence and metastasis after standard treatment.Methods Clinical data such as tumor stage,menopausal status,age,ethnicity,Immunohistochemical results, height,weight of 1 061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breast cancer from.July 2009 to August 2014.in hospital were collect.All patients were standard treated.The follow-up time ranged from 2 to 62 months and median。follow-up ti me was 48 months.Chi—square test and t-test analysi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BMI change・to breast cancer recurrence and metastasis.Results Changes of BMI in breast cancer recurrence and metastasis patients was(1.237 5士0.880 4),those without recurrence and metastasis in pa~ tients was(O.704 2士0.533 8),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一8.092,P一0.000),body mass index change between the rise trend,flat trend and declined trend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P—O.00o),BMI variation in the rise trend had the biggest risk of tumor recurrence and metastasis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Conclusion Sustained in BMI the risk 0{breast cancer recurrence and metastasis.Maintain a reasonable body weight:helps prevention of breast cancer recurrence and metastasis. ’ [-Key words3 breast neoplasms;body mass index;recurrence;neoplasms metastasis
乳腺癌目前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越来越高, 每年新发乳腺癌患者多达140万,我国乳腺癌发病率约 42.55/10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一位。乳腺癌规范化治疗 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内分泌治疗和分子靶向治 疗。近几十年来,科技发展带来乳腺癌有效治疗手段的进步, 然而每年有20 ~4O 的乳腺癌患者出现复发和转移。通过 分析乳腺癌患者BMI变化,探讨BMI变化对乳腺癌患者肿瘤 复发转移的影响,为改善乳腺癌的预后、降低复发转移风险提 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9年7月至2010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 附属肿瘤医院被诊断为乳腺癌的1 061例患者,均为女性患 者。年龄24~79岁,中位年龄47岁。纳入标准:病理诊断为 乳腺癌并接受乳腺癌规范化治疗;病历资料及随访资料完整详 细;包括未绝经和已绝经乳腺癌患者。排除标准:随访和临床 资料不完整,无法进行统计分析;确诊乳腺癌时已有远处转移 患者;妊娠或哺乳期乳腺癌及双侧乳腺癌患者;复发转移瘤非 继发于乳腺癌的患者。 1.2资料收集收集患者病理分期、绝经状态、年龄、民族、免 疫组化结果、身高、手术前体质量、手术治疗后12~13、24~ 25、36~37、48 ̄49个月体质量或最后一次随访时的体质量及 复发转移患者复发转移时的体质量等资料。计算BMI值。 1.3随访情况通过定期复查住院病历和电话进行随访,随 访至2014年8月,以月为单位。研究设定的终止事件为乳腺
作者简介:依力夏提・先木西丁(1987一),住院医师,主要从事乳腺肿瘤研究。 通讯作者,E-mail:tuerhong666@126.corn。 重庆医学2015年11月第44卷第33期 癌复发转移,包括同侧胸壁复发,对侧乳腺、锁骨区淋巴结、骨、 肺、肝、脑等继发性转移。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 资料用率表示,采用 检验,计量资料用 ±s表示,采用t检 验。检验水准a一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2.1随访结果随访时间为2~6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48 个月。1 061例患者乳腺癌中119例出现复发转移,复发转移 率为11.2 。 2.2影响乳腺癌复发转移的单因素分析乳腺癌复发转移与 未复发转移两组比较,在年龄、绝经状态、肿瘤分期、分子分型、 民族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见表1。 表1 乳腺癌复发转移组与非复发转移组临床资料比较 f临床资料 复发转移组 未复发转移组 P ( 一119) (n一942) “ 年龄(岁) ≤35 >35~50 >50 月经状态 已绝经 未绝经 肿瘤分期 I期 Ⅱ期 Ⅲ期 分子分型 Lumina A型 Lumina B型 Her一2过表达型 三阴型 民族 汉族 少数民族 53(44.53) 372(39.49)0.77 0.380 66(55.47) 570(60.51) 69(57.98) 603(64.01) 2.755 0.097 5O(42.O2) 339(35.99) 2.3 BMI变化对乳腺癌复发转移的影响 乳腺癌复发转移 患者BMI变化(1.237 5±0.880 4)较未复发转移患者(0.704 2±0.533 8)有显著差异( 一8.092,P一0.000)。 表2 两组患者BMI变化趋势的比较[ ( )] 2.4 BMI值变化分型对乳腺癌复发转移的影响 BMI上升 趋势、平坦趋势和下降趋势之间差异显著(P一0.000),BMI上 升趋势的乳腺癌患者肿瘤复发转移风险大,见表2。 4661 3讨 论 临床工作中发现大多数乳腺癌患者术后因过度补充营养, 注重卧床休息,参加家务活动及其他健身活动等减少,容易引 起体质量增加,BMI值变化明显。国内外研究表明,多种恶性 肿瘤的进展与BMI的异常相关,包括乳腺癌、肝癌、食管癌、直 肠癌、膀胱癌、肾癌、子宫内膜癌等_1]。乳腺癌的发病风险及乳 腺癌患者总死亡风险与BMI密切关联已被相关研究证实_2 ]。 肥胖日益被视为结直肠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等几种常见恶性 肿瘤的一个不良预后因素Ⅲ4 ]。2014年ASC0肥胖与癌症指 导手册中提出,肥胖引起较差的癌症结局,与较高肿瘤复发和 总体死亡率风险相关。其中肥胖与不良预后的关系最密切的 是乳腺癌、前列腺癌和大肠癌。目前BMI变化对于乳腺癌复 发转移的影响报道较少。 本研究通过119例乳腺癌复发转移患者BMI值变化与 942例乳腺癌未复发转移患者BMI值变化相比较,发现BMI 值变化对乳腺癌复发转移有影响,BMI变化值呈上升趋势的 患者乳腺癌复发转移风险增高,因此维持正常的BMI有利于 降低复发和转移风险。Kroenke等_8]研究发现,肥胖和体质量 增加与乳腺癌复发和死亡有明显的相关性。本研究结论与国 内外相关研究结果相一致。 BMI变化与乳腺癌复发转移关系的生物学机制尚不明, 据报道,乳腺癌多属激素依赖性肿瘤,可能涉及脂肪参与雌激 素的转化,由于芳香化酶的作用在外周过多脂肪可以产生一定 数量的雌酮和雌二醇将增加雌激素的储存,使游离的雌激素增 多[g],雌激素与受体(ER)结合,活化细胞内信号通路口 ,以刺 激乳腺细胞分裂及增殖,引发肿瘤的进展,而且雌激素持续升 高可影响乳腺癌雌孕激素受体表达、脂肪细胞因子和炎症因子 介质对细胞存活或凋亡迁移和增殖的调节_g],在这些因素的持 续刺激作用下引起乳房腺体的异常增殖,导致乳腺癌患者病情 进展至复发和(或)转移。此外,脂肪组织中过量的芳香化酶会 导致更高水平游离雌二醇直接或间接进一步造成DNA的损 伤、突变和遗传不稳定性口 “]。另外,雌激素与胰岛素样生长 因子相互作用抑制细胞凋亡促进肿瘤生长l_2]。最近临床生物 研究发现,白色脂肪组织的增加引起脂肪基质细胞和脂肪的内 皮细胞向肿瘤细胞聚集,从而促进肿瘤生长_1 ,脂肪基质细胞 通过产生雌激素和促肿瘤细胞因子在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中 起重要作用D3]。 综上所述,BMI值上升趋势的乳腺癌患者预后不良,容易 出现复发转移。相关研究证据表明,以低脂肪、单糖、蔬菜、麦 产品和水果为主要的饮食,以及增加合理的体力活动能降低乳 腺癌复发的风险_1 。为此指导乳腺癌患者通过适当的锻炼 来减少脂肪,合理饮食,减少高脂饮食,控制BMI来降低乳腺 癌的复发转移。从长远来看,能改善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及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