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张口位结合比值法诊断寰枢关节失稳、半脱位的初步研究
寰枢关节半脱位诊断标准

寰枢关节半脱位诊断标准寰枢关节半脱位是一种常见的关节损伤,通常由于外伤或过度活动引起。
正确的诊断对于及时治疗和康复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寰枢关节半脱位的诊断标准,以帮助临床医生准确判断和处理这一病情。
一、临床症状。
寰枢关节半脱位的患者常常会出现颈部剧烈疼痛,伴随着头部姿势改变时的明显不适感。
在体检中,患者可能会出现颈部活动受限,颈部肌肉紧张,以及颈椎生理曲度改变等症状。
二、影像学检查。
X线片是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之一。
在取得正侧位颈部X线片时,医生需要注意寰枢关节的位置和稳定性,以判断是否存在半脱位的情况。
此外,CT扫描和MRI检查也可以提供更为清晰的影像,帮助医生做出准确判断。
三、功能检查。
通过对患者进行神经系统和肌肉功能的检查,可以发现寰枢关节半脱位的体征。
例如,颈部肌肉力量减弱、感觉异常或者颈椎受损的表现等,都可能是寰枢关节半脱位的证据。
四、骨折排除。
在诊断寰枢关节半脱位时,医生需要仔细排除颈椎骨折的可能性。
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判断颈椎是否存在骨折,以便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五、其他辅助检查。
除了上述常规检查外,医生还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其他辅助检查,如颈部功能性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等,以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为治疗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
六、临床综合分析。
在完成各项检查后,医生需要进行临床综合分析,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和功能检查结果,做出最终的诊断。
在诊断寰枢关节半脱位时,医生需要排除其他颈部损伤或疾病,以避免误诊。
七、诊断标准。
根据上述各项检查和分析,诊断寰枢关节半脱位需要满足以下标准,1)明显的颈部疼痛和不适感;2)X线片显示寰枢关节位置异常或者稳定性受损;3)功能检查发现颈部肌肉力量减弱或感觉异常;4)排除颈椎骨折等其他可能性。
综上所述,诊断寰枢关节半脱位需要综合运用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功能检查和临床分析等手段,以确保准确判断病情。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为患者的康复提供更为有效的帮助。
寰枢关节半脱位X线及螺旋CT诊断价值

寰枢关节半脱位X线及螺旋CT诊断价值摘要:目的:分析寰枢关节半脱位X线及螺旋CT诊断价值。
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84例疑似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所有患者均于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接受诊治,回顾性分析其资料,对其均行X线及螺旋CT诊断,统计两种方式的阳性率,并行统计学比较。
结果:在年龄<7岁组,螺旋CT诊断阳性率较X线高,(P<0.05),但是在年龄≥7岁组,螺旋CT诊断阳性率与X线比较,(P>0.05)。
结论:临床上对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进行诊断时,诊断人员需要按照患者的具体年龄段选择有效的诊断方式,对提高诊断效果的准确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寰枢关节半脱位;X线诊断;螺旋CT诊断;应用价值寰枢关节是人体的一个重要关节部位,寰枢关节半脱位也被称之为旋转性固定,大多患者由于头颈部侧方、后方受到外力撞击后发病,除此之外,一些外伤、变异因素以及炎症等也会导致寰横韧带松弛,及时有效的治疗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
寰枢关节半脱位在临床上比较常见,也是造成儿童斜颈的主要因素之一。
对于此种情况,尽早诊断尤其重要。
但是由于部分患者的年龄比较小,不能更好的配合临床诊断及治疗工作,导致临床诊断准确率较低,漏诊及误诊率较高[2]。
目前临床上对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的诊断主要以X线和螺旋CT为主,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接受整治的84例疑似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详细的分析了X线及螺旋CT诊断寰枢关节半脱位的价值。
具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为84例疑似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所有患者均于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接受诊治,回顾性分析其资料,本组中男/女=48/36,年龄4~16(8.56±1.27)岁。
1.2方法对其均行X线及螺旋CT诊断,(1)X线诊断。
诊断人员采用本院X线机【型号:柯达DR9000】,将其管电流设置为800mA,结合应用柯达8900打印机,诊断人员指导患者取仰卧位,保证头颅正中矢状面与台面保持在垂直状态,诊断人员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及交流,向患者讲解治疗过程中需要配合的事项以及具体的诊断流程,诊断的过程中诊断人员叮嘱患者头部稍微向上仰,口部要尽量长大,这样能够使上颌门齿咬合面与乳突间连线与台面保持垂直状态,通过两嘴角连线中点垂直射入中心线。
动态张口位结合比值法诊断寰枢关节失稳、半脱位的初步研究

的帮助 。
很 明显 患者 ,由于人 体本 身 的关 系 ,个人 的寰 枢间 隙存 在 很 大的不同 ,特别 是寰枢 关节 有 的先 天性 不等宽 ,且 临床
表 现与错 位程度没有 明显 的正相 关 ,因此 目前 环枢关 节失 稳 与环枢关节半脱位的诊断 比较难 以判断 。 有 研究发现正常人 齿状 突与侧块 间 隙两侧 完全相 等的
2 图像 分析 由两 名 有 经 验 的诊 断 医 师 阅 片 。将 两 侧 寰 齿 间 隙
动 态 张 口位 结 合 比值 法诊 断 寰枢 关 节 失 稳 、半 脱 位 的初 步 研 究
谭 毅
景洪 6 6 6 1 0 0 西双版纳州傣医医院 ,云南
【 摘
要】 目的 :探讨 动态 张 E l 位结 合 比值法 诊断环 枢关 节失 稳 、半脱位 的可行性 ,评 价其应 用价 值 。方法 :对 3 5 0例 以颈部
比值法 诊 断寰 枢关 节失 稳 及 半脱 位 的报 道 少见 。本 研究 的 目的是 探 讨 动 态 张 口位 结 合 比值 法 诊 断 环 枢 关 节 失 稳 、半 脱位 及脱 位 的可行 性 。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 1 一 般资料
根据 2 0 1 1 年 4月至 2 0 1 4年 4月问在本 院
甚至至脊髓 高 位受 压 而危 及生 命。 由于其 潜在 危 险性 大 ,
应 积极 早期治疗 ,要 早期 治疗就 必修 先 明确诊断 。明显 的 半脱位及脱位 比较 好诊 断 ,但对 于两侧 环枢 间隙相差 不是
余下效果较差 的基本 由于颅底 位置 较低 或患 者配合 欠佳 等 各种外在原 因所 致 ,因此 环枢关 节 动态位 能够 反 映寰枢关
寰枢关节半脱位法医学鉴定25例分析

寰枢关节半脱位法医学鉴定25例分析吕红;胡斌暐;黄莉娜;李棨【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尤其是现代交通工具的迅猛发展,颈部损伤有日趋增多的现像。
据报道颈椎寰枢关节损伤在成人颈椎损伤中占16%,而在儿童高达70%。
本文归纳总结了25例寰枢关节损伤案例,就其致伤机制、症状体征、影象学特征、损伤程度鉴定等方面进行讨论,有助于进一步规范此类损伤的法医学鉴定。
【期刊名称】《法医学杂志》【年(卷),期】2005(021)004【总页数】3页(P294-296)【关键词】法医学鉴定;寰枢关节半脱位;寰枢关节损伤;损伤程度鉴定;颈部损伤;颈椎损伤;影象学特征;交通工具;社会经济;归纳总结【作者】吕红;胡斌暐;黄莉娜;李棨【作者单位】上海市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上海,200083;上海市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上海,200083;上海市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上海,200083;上海市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上海,2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F795.4随着社会经济尤其是现代交通工具的迅猛发展,颈部损伤有日趋增多的现像。
据报道颈椎寰枢关节损伤在成人颈椎损伤中占16%,而在儿童高达70%。
本文归纳总结了25例寰枢关节损伤案例,就其致伤机制、症状体征、影象学特征、损伤程度鉴定等方面进行讨论,有助于进一步规范此类损伤的法医学鉴定。
1.1 一般情况本文收集了上海市公安局损伤鉴定室1998年至2002年间所受理的25例外伤后诊断为寰枢关节半脱位的案例。
所有案例均通过X线和CT检查。
经我室鉴定后,明确为半脱位的仅16例,否定9例。
否定率之高,提示法医工作者在遇到寰枢关节半脱位的鉴定时需尤为慎重。
16例寰枢关节半脱位伤者中,男性为10例,女性6例。
20岁以下3例(男性2例),21~50岁10例(男性6例),51岁以上3例(男性2例)。
徒手致伤者8例,钝器5例,炎症1例,畸形1例,交通事故1例。
经X线检查直接确诊10例,CT确诊6例。
鉴定结论为轻伤者13例,重伤1例,诱发因素1例,与外伤无关1例。
寰枢关节半脱位诊断标准

寰枢关节半脱位诊断标准
寰枢关节是人体颈椎的第一和第二椎骨之间的连接点,它是颈椎最重要的关节之一。
当寰枢关节发生异常,可能会导致关节半脱位,使得患者出现颈部疼痛,肌肉僵硬以及运
动障碍等症状。
为了更好地诊断和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制定了以下的诊断标准:
1.病史和症状有颈部创伤史或感染,以及呼吸、吞咽和平衡障碍等症状。
2.体格检查颈部活动受限,颈部肌肉僵硬和压痛。
可能存在异常的颅颈转曲试验和
寰枢关节前屈试验。
3.影像学检查颈部X线摄片显示寰枢关节行程范围的限制,寰枢关节间的间隙变窄,以及椎骨的不对称性。
CT或MRI检查显示寰枢关节半脱位,以及可能存在的其他颈椎病变。
4.功能评估应进行神经系统评估,以及颈部活动度、肌力、感觉和反射等方面的评估。
5.其他测试诊断过程中还可以进行寰枢关节的稳定性测试,例如强制旋转和牵引试
验等,以帮助确定关节的稳定性和功能状态。
总之,寰枢关节半脱位的诊断和治疗需要全面的评估和综合治疗方法。
正确的诊断标
准是确保患者获得最佳治疗效果的一个关键因素。
同时,患者也应尽早就诊并接受相关治疗,以避免疾病的恶化和并发症的发生。
寰枢椎半脱位诊断标准

寰枢椎半脱位诊断标准椎体半脱位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其诊断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寰枢椎半脱位是指寰枢椎骨折后,椎体向前滑移,但椎弓关节面并未完全脱位。
诊断寰枢椎半脱位需要全面综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对病史的详细了解。
下面将详细介绍寰枢椎半脱位的诊断标准。
一、临床症状。
寰枢椎半脱位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颈部疼痛、颈部活动受限、头颅活动受限、颈部肌肉紧张等。
患者在发病后会有明显的颈部疼痛,尤其是在头部活动时疼痛加重。
此外,患者还会出现头颅活动明显受限的症状,甚至出现颈部肌肉痉挛,进一步加重颈部疼痛。
在临床诊断时,医生需要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了解疼痛的发作规律和特点,以及其他伴随症状,如头晕、恶心、呕吐等。
二、影像学表现。
影像学检查是诊断寰枢椎半脱位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片、CT和MRI等。
在X线片上,可以观察到寰枢椎的前滑移,以及椎体的变形。
CT和MRI可以更清晰地显示寰枢椎的解剖结构,进一步确认寰枢椎半脱位的诊断。
此外,影像学检查还可以排除其他颈椎疾病,如颈椎骨折、颈椎间盘突出等,从而更准确地诊断寰枢椎半脱位。
三、实验室检查。
在诊断寰枢椎半脱位时,实验室检查并不是主要手段,但在排除其他疾病时仍然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例如,血常规和炎症指标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炎症情况,排除感染性疾病。
此外,实验室检查还可以评估患者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为手术治疗做好准备。
综上所述,诊断寰枢椎半脱位需要全面综合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结合多种手段进行综合分析,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同时,医生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诊疗方案,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牵抖类手法复位机理探讨

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牵抖类手法复位机理探讨作者:李松明孙晓天来源:《青春期健康·人口文化》2014年第08期寰枢关节指的是第一颈椎寰椎与第二颈椎枢椎之间连结的总称,主要包括三个独立的关节,其中,一个寰枢正中关节和两个寰枢外侧关节。
寰枢关节脱位是颈椎上比较常见的损伤,指的是受到各种原因给寰枢关节的解剖关系产生影响,使寰枢关节解剖关系出现异常变化,进而对相应的神经、血管以及肌肉等产生刺激或者牵引,导致患者出现头痛、呕吐、头晕、颈部疼痛、四肢麻木疼痛以及活动受限等临床症状。
在1968年,寰枢关节被Wortzman真正命名为“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和固定”。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和固定的发病率在不断提高。
对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患者诊断主要采用影像学诊断,其主要临床诊断依据为齿突与寰椎两侧块之间的距离不等、寰椎左右两侧块之间大小不对称以及左右外侧之间的关节隙影不对称等。
寰枢关节的自身结构比较复杂,解剖较为困难,人体内重要的神经、血管以及中枢系统等均通过。
椎动脉沟指的是寰椎后弓上两侧近侧块位置,通常情况下,椎动脉进入到枢椎横突孔之后,经过寰椎横突孔逐渐进入到椎动脉沟中。
另外,第一颈神经也通过椎动脉沟内。
在寰椎的左右侧块和内侧面有横韧带连接,前部的容纳为齿状突,后面的容纳为脊髓。
寰枢关节的生理功能比较重要,能够发挥出旋转头颅以及支撑的作用,在全颈椎中,旋转范围约占据40~60%;考虑到对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给予手术治疗,会导致发生较大困难、风险,因此,为保证患者的安全,临床中对患者治疗主要给予非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主要包括推拿疗法、药物疗法等,其中推拿疗法治疗效果更为明显,在临床中应用比较广泛。
中医推拿疗法主要具备安全性、无创性以及有效性的优点,能够有效保证患者的安全。
一般来说,临床治疗手法流派较多,主要将牵、旋以及扳作为手法治疗核心,在作用力、技巧形态、线、面以及着力点等方面存在较大不同。
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的解剖变化及X线诊断

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的解剖变化及X线诊断发布时间:2021-12-20T01:40:48.191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22期作者:王光伦[导读] 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在临床骨科中较为少见,但其性质较为严重,对患者健康安全威胁较大,需及时治疗。
王光伦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摘要: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在临床骨科中较为少见,但其性质较为严重,对患者健康安全威胁较大,需及时治疗。
本次研究中对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及健康群体的X线片进行了观察及比照,同时观察了寰枢椎干骨标本,对寰枢椎的解剖变化展开了分析,同时探讨了其X线诊断依据。
关键词:X线诊断;解剖变化;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一、引言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属于骨科疾病,人体共有7节颈椎,第1节颈椎为寰椎,第2节颈椎则为枢椎,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则发生于第1节颈椎与第2节颈椎之间,是指受到外界暴力间接或直接作用而引发的脱位情况,与脱位相比,半脱位的情况较轻。
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会导致患者出现多种症状,如颈部不适,表现为头枕部疼痛、颈部疼痛、颈部僵直等;脊髓受损,躯体麻木感、走路不稳、四肢无力等;若没有及时治疗而导致病情加重,则可能引发呼吸衰竭、构音障碍、吞咽困难等并发症,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
对于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患者,临床可通过牵引、复位、颈托、手术等措施进行治疗,治愈率高且预后好。
但该疾病缺少统一且规范的临床诊断标准,为此笔者以寰枢椎干骨标本、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及健康群体的X线片为观察对象,对其进行研究与分析,于下文中提出了其X线诊断依据。
二、寰枢关节的X线表现(一)旋转头颈部状态寰枢关节变化健康群体的X线表现是:寰椎两侧块大小相同,其侧块和齿突的间隙一致。
向右转动头部时,寰椎左侧块向齿突接近,间隙减小;寰椎左侧块清楚且宽度增加,右侧块模糊且宽度减小;右侧寰枢关节的间隙减小,而左侧则增加。
向左转动头部时,寰枢关节同样会发生变化,与上述变化相反[1]。
转动头部时,其旋转的角度与变化情况密切相关,角度越小,则以上变化越小,反之则越为显著,若旋转角度达到65度,则双侧关节会出现完全错位情况,齿突完全靠拢于一侧侧块,间隙完全消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态张口位结合比值法诊断寰枢关节失稳、半脱位的初步研究
作者:谭毅
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2014年第12期
【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张口位结合比值法诊断环枢关节失稳、半脱位的可行性,评价其应用价值。
方法:对350例以颈部疼痛、眩晕及头痛就诊,临床可疑寰枢关节失稳、半脱位或脱位患者行动态张口位检查,结合比值法对环枢关节进行评估。
结果:345例患者获得满意的图像质量,结合比值法诊断为环枢关节正常的50例,可疑失稳45例,失稳140例,半脱位85例,脱位25例。
结论:采用动态张口位结合比值法、能够比较全面而准确地对环枢关节失稳及半脱位进行早期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影像学支持。
【关键词】寰枢关节;动态张口位、比值法;失稳、半脱位
【中图分类号】R681.5+5【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23-0063-02
寰枢关节失稳及半脱位是一种常见的颈椎疾病,近年来发病率越来越高且呈年轻化趋势。
目前主要的检查分法是行颈椎张口位检查或CT及MRI检查,但CT及MRI要求患者保持不动的体位,不能做动态检查,因此对环枢关节相关疾病的诊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动态张口位即可了解环枢关节的基本情况,又可以从动态学角度来判断寰枢关节的解剖运动情况,从而为早期诊断寰枢关节失稳或半脱位提供依据。
颈椎张口位和数值法已较为广泛的应用到寰枢关节的诊断,而动态张口位结合比值法诊断寰枢关节失稳及半脱位的报道少见。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动态张口位结合比值法诊断环枢关节失稳、半脱位及脱位的可行性。
4讨论
寰枢关节失稳及半脱位是上颈椎最常见的损伤,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巨大改变,人们因各种原因在电脑及其他各项工作中在长时间低头工作或娱乐的时间越来越长,环枢关节发生问题的几率越来越多,且呈年青化趋势,若未经及时诊断及治疗,其脱位程度常进行性加重,导致脱位甚至至脊髓高位受压而危及生命。
由于其潜在危险性大,应积极早期治疗,要早期治疗就必修先明确诊断。
明显的半脱位及脱位比较好诊断,但对于两侧环枢间隙相差不是很明显患者,由于人体本身的关系,个人的寰枢间隙存在很大的不同,特别是寰枢关节有的先天性不等宽,且临床表现与错位程度没有明显的正相关,因此目前环枢关节失稳与环枢关节半脱位的诊断比较难以判断。
有研究发现正常人齿状突与侧块间隙两侧完全相等的仅占44%,不相等的占56%[1]。
说明正常人的齿状突与侧块间隙可存在差值,目前常采用的摄片方法是颈椎张口位,诊断标准是根据White和Panajbi的诊断标准[2],包括:①寰椎侧块外移之和≥7mm;②寰齿前间距
≥5mm;③单侧轴向旋转≥45°;④枢椎椎体后缘与寰椎后弓前缘的间距≥13mm:5)两侧寰齿间隙差值为≥2mm时才有诊断意义。
其间又以第5)项标准既两侧寰齿间隙差距≥2mm最常用,但在实际工作中笔者发现,传统的颈椎张口位只有一张影像资料,所反应的寰枢关节情况比较单一,不能全面的判断寰枢关节活动后的情况,采用动态张口位可更全面的了解环枢关节情况;不同的个人寰齿间隙存在很大的不同,最宽者单侧寰齿间隙达5-10mm,最窄者区区
2mm甚至更小,这样的患者用数值法就难以诊断,因此笔者摸索采用比值法来补充诊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既将两侧寰枢关节间隙5等分,计算他们之间的比值,再依据活动后间隙比值改变情况进行诊断。
这样无论患者的寰枢关节间隙情况如何,基本都能够进行诊断,(除了15列寰枢关节严重发育畸形或患者配合欠佳不能明确诊断外,其他基本满足临床需要),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准确的诊疗依据,临床上常可见轻微错位引起明显的症状,纠正错位后症状即改善或消失。
总之由于寰枢间隙因个人的发育不同而存在很大的差异,用单纯的数字法诊断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且传统的颈椎张口位只有一张影像资料,所反应的寰枢关节情况不是很全面,不能完整的判断寰枢关节的情况,采用动态张口位结合比值法可更全面的了解寰枢关节情况,对早期诊断及诊疗提供影像依据。
参考文献
[1]李晓丽,史继学.单纯性寰枢关节半脱位影像学诊断[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3,03.
[2]胡春洪,崔磊.脊柱四肢影像图解[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收稿日期:2014.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