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职化学教学中创设有效教学情境
化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途径与实例

化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途径与实例
化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知识和提高学习兴趣。
以下是化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途径与实例:
1. 实验室教学:在实验室里进行化学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式感受化学反应的过程,了解化学实验的操作方法。
例如,在学习酸碱中和反应时,可以让学生进行酸碱中和指示剂的实验以观察指示剂变化的过程和颜色变化的原因。
2.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合作,让学生在交流和互动中学习化学知识。
例如,在学习有机化学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有机化合物的特点和分类,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学习提高。
3. 观察实物:在课堂中展示化学实物,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来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
例如,在学习单质和化合物时,可以让学生观察金属、非金属元素和化合物的颗粒形状、颜色等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现象。
4. 视觉教学:通过多媒体设备、图片、视频等方式,让学生通过视觉方式学习化学知识,在进行视觉化的概念易于理解。
例如,在学习化学平衡时,可以通过图表、动态模拟等方式来呈现化学反应的平衡条件和影响平衡的因素。
以上是化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一些途径与实例。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科知识理解难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化学教学中情景的创设策略

化学教学中情景的创设策略在化学教学中,情景创设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情景创设策略。
1. 实验情景创设:通过实验情景创设,让学生亲身参与化学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从而加深对化学原理的理解。
可以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验项目,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并引导他们进行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结论总结。
在讲解化学平衡时,可以设置酸碱中和实验情景,让学生自行设计酸碱中和实验,并通过实验结果来理解酸碱中和的原理。
2. 建模情景创设:通过建模情景创设,让学生将抽象的化学概念转化为具体的模型或图像,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
可以通过引入学生熟悉的实际事物或现象来创设建模情景,让学生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其与化学概念联系起来。
在讲解化学反应速率时,可以创设汽车行驶情景,让学生通过分析车速和行驶距离的关系来理解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
3. 情景故事创设:通过情景故事创设,将化学知识与生活情境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情景中体验和思考化学现象和原理。
可以选择与实际生活相关的场景,通过描述情节、人物对话等手法来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在讲解氧气的性质时,可以编写一个有关登山的情景故事,让学生根据剧情推测登山者在高海拔处为何需要带氧气瓶。
4. 探究活动情景创设:通过探究活动情景创设,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主动学习能力,让他们通过实践和发现来构建化学知识。
可以设计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和实验,并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来总结规律和解决问题。
在讲解化学键时,可以设计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实验,让学生通过实践来观察和分析不同键的特性和性质。
5. 应用情景创设:通过应用情景创设,将学生学习到的化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可以选择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应用场景,让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问题。
在讲解化学能量时,可以创设一个与能量转化有关的情景,让学生分析和计算某种能量转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和效率。
化学教学中情景的创设策略

化学教学中情景的创设策略化学教学是一门需要实验性和观察性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景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情景的创设,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的概念和原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本文将探讨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情景,以及创设情景的策略和方法。
一、情景创设的重要性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化学教学中,学生可能会觉得知识点单一枯燥,缺乏实际应用价值。
通过创设情景,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2.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化学是需要动手操作和实验的学科,通过创设情景,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让他们更好地掌握化学实验的技能。
3.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创设情景可以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思考和解决问题,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二、情景创设的策略和方法1.结合生活实际在化学教学中,可以针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创设情景让学生思考和解决。
可以通过汽车尾气污染的情景,引导学生了解和分析尾气中的污染物质,以及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的方法。
2.利用实验室设备化学教学中的实验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可以通过利用实验室设备创设不同的情景,让学生在实验中体验科学知识的乐趣。
利用酸碱中和实验器材,创设不同酸碱溶液的混合情景,让学生体验不同酸碱溶液混合反应的结果。
3.运用多媒体技术现代化学教学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创设不同的情景,比如利用电子白板、幻灯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展示化学实验场景,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实验过程和结果。
4.组织实地考察化学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可以通过组织实地考察创设不同的化学情景,比如组织学生参观化工厂、水处理厂等,让他们亲身感受和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5.利用角色扮演在化学教学中,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创设不同的情景,让学生在不同角色中思考和解决问题。
创设环境污染治理的情景,让学生扮演政府官员、环境保护者等角色,思考和讨论如何治理环境污染问题。
1.注重情景创设的真实性和可操作性在创设情景时,要注重情景的真实性和可操作性,让学生能够真实地感受和操作情景,提高情景教学的效果和吸引力。
化学教学中情景的创设策略

化学教学中情景的创设策略教学情景的创设是教学活动的核心要素之一。
在化学教学中,通过设置生动、实际的情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各种情景创设策略,为学生营造积极、有效的学习氛围。
本文将探讨一些在化学教学中常用的情景创设策略,并提供一些建议和实施方法。
一、实验情景实验是化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操作,深入理解化学原理和现象。
在实验情景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特别的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进行化学物质的反应实验时,可以让学生扮演化学研究员的角色,设计自己的实验方案,观察实验结果,推断产物的性质等。
这样的情景创设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实验情景中,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挑战性的任务,让学生合作完成。
设计一个特定的实验仪器,或者找到一个特定的实验条件,让学生动脑筋,积极思考,探索解决方法。
这样的情景创设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二、比赛情景化学知识的学习往往需要大量的记忆和理解,这对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耐心都是一个考验。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有趣、富有竞争性的比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可以组织一场化学知识问答比赛,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对抗,比拼智慧。
这样的情景创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三、角色扮演情景在化学知识的学习中,有些概念和现象很难直观理解和实践,需要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应用。
在学习化学反应原理时,可以让学生扮演原子、离子、分子等化学粒子的角色,根据实验现象和化学方程式来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化学反应的过程。
这样的情景创设可以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化学反应的原理和机制,加深他们的认识和记忆。
在角色扮演情景中,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与化学相关的案例分析任务,让学生扮演法医、环保专家、食品安全检测员等角色,根据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创设化学教学情景的教学策略

创设化学教学情景的教学策略针对化学教学情景,我将提出以下教学策略:1.基于问题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来构建化学知识体系。
例如,给学生一个实际的化学问题,鼓励他们使用已学知识、实验方法和逻辑推理来解决问题。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提高他们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实验教学:化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参与实验操作和实验设计,通过亲身实践来验证理论知识,加深对实验原理和化学现象的理解。
同时,注重实验过程中的安全、准确和规范,教导学生正确操作实验仪器和材料,并培养他们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总结能力。
3.个性化教学: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各不相同,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在教学中采用个性化教学策略是很重要的。
例如,为学习慢的学生提供额外的辅导材料和个别辅导,在课堂上设置小组活动或讨论,激发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交流,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设置多样化的学习任务和评估方式,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兴趣和潜力。
4.创造性思维培养:化学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可以在教学中引入一些拓展性的问题和思考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度。
例如,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或解释一个现象的机制,可以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
5.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结合实例和图表,将抽象的化学知识转化为直观的图像和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化学概念。
例如,使用动画、实验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可以生动地展示化学实验过程和原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同时,利用互联网资源,让学生能够在课后继续学习和巩固化学知识,扩展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综上所述,基于问题的学习、实验教学、个性化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和多媒体教学等教学策略可以有效提高化学教学的效果。
化学教学中情景的创设策略

化学教学中情景的创设策略在化学教学中,创设情境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激发学习动力的重要策略。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情景创设策略。
1. 学生生活情境:将化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创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情境。
讲解酸碱中和反应时,可以以学生的胃里的消化过程为背景,通过模拟胃液中酸碱中和的反应来帮助学生理解反应的特点和机理。
2. 工程实际情境:将学生置身于实际的工程应用中,创设工程实际情境。
讲解金属腐蚀时,可以通过模拟水管腐蚀的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腐蚀的危害和防治措施,引发学生的兴趣。
3. 实验实际情境:通过实验情境创设,帮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化学原理。
在讲解溶解过程时,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溶解实验,观察固体溶解于液体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溶解的特点和条件。
4. 问题解决情境:通过给学生提出具体问题的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在讲解化学反应速率时,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为了解决普通学生喜欢玩手机导致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学校决定在课堂上进行一次物理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请你们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这样的问题情境创设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5. 反转情境:有时可以通过反转情境的方式来创设教学情景,给学生带来新的认识和思考。
在讲解化学平衡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并分析反应物和产物的浓度变化,自主猜测并发现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会达到平衡状态。
6. 视觉情境:通过图像、表格、模型等辅助教学材料来创设视觉情境,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化学知识。
在讲解有机化学时,可以用分子结构模型或者电子结构示意图来展示化合物的结构和反应过程,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来理解概念和原理。
中职化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

中职化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化学课堂是中职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如何创设一个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的化学教学情境,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增进他们的化学知识水平至关重要。
在进行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需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式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得化学知识能够在学生的大脑中生根发芽。
以下就中职化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进行详细描述。
二、教学情境创设1. 利用真实生活情境化学知识贯穿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通过利用真实的生活情境,可以使学生更加容易地理解并掌握化学知识。
在介绍化学反应速率时,可以选取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变化过程作为例子,如火柴燃烧、果酱变质等,结合实际情境讲解化学反应的速率变化规律,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亲身感受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并从中得出规律。
通过实际的观察和实验,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化学知识,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设计探究式实验探究式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中,可以设计一些充满趣味和启发性的实验,让学生参与通过实际操作来探究化学知识。
在讲解酸碱中和反应时,可以设计一系列有趣的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观察酸碱中和反应的变化过程,探究其中的规律。
通过亲身参与实验,学生不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还能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3.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进行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时,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
通过播放有趣生动的化学实验视频、呈现生动形象的化学反应动画等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视觉上更直观地接触化学知识,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介绍原子结构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原子的三维结构,让学生更加形象地理解原子的构成和性质。
通过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可以使得化学知识更加生动有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4.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中职学生的一种常见学习方式,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合作,激发彼此之间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中职化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

中职化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一、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了解化学基本概念及相关实验操作方法;1.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1.3 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2.1 化学基本概念:原子结构、物质的分类、化学键、化学方程式等;2.2 化学实验操作:测量实验、混合物的分离实验、溶液的制备实验等;2.3 相关化学知识:化学实验安全规范、废物处理、实验数据记录等。
三、教学流程3.1 前期准备:教师提前准备好实验所需要的化学试剂、仪器设备和材料准备,确保实验安全进行;3.2 实验指导:教师首先对实验进行简要讲解,让学生了解实验的目的、原理和步骤;3.3 实验操作: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进行实验操作,注意安全,严格按照实验要求进行;3.4 实验记录: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要认真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做好实验记录;3.5 实验总结:实验结束后,学生进行实验结果总结和讨论交流,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四、教学情境创设4.1 初级化学实验: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如硫酸铜溶液的制备、氢氧化钠的性质实验等,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操作的基本认识和技能;4.2 探究式实验: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探究式实验,如测定醋酸铵的溶解度、硫酸钾和氯化铵混合物的分离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4.3 进阶实验操作:进行一些较为复杂的实验操作,如氧化还原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等,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
五、教学方法5.1 组合式教学:采用讲授、实验操作、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使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接触化学知识;5.2 实验导向法:以实验为主导,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的亲身体验来掌握化学知识,增强学习兴趣;5.3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共同进行实验操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六、教学资源6.1 实验器材:教师准备好各种实验所需要的化学试剂、玻璃器皿、天平、滴定管等实验器材;6.2 实验室环境:确保实验室的通风和安全设施完善,保障实验的安全进行;6.3 参考资料:提供学生相关化学实验的参考资料,如实验操作规范、实验数据处理方法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如何在高职化学教学中创设有效教学情境
摘要:在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如何提高高职化学教学的有效性,是摆在高职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基于以上问题,作者在高职化学教学中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更好地达到课程标准要求和既定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有效教学情境教学高职化学教学化学实验
化学是在微观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同时也是与生活、生产实际联系紧密的一门学科。
因此,学好化学课程,可以使化学知识更好地为生产、生活服务,更好地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化学问题和化学现象。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许多化学知识都比较抽象,加之高职学生的学习基础比较薄弱,又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基本上没有学习兴趣,使得高职化学教学困难重重。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和接受理论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那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创设有效教学情境?
一、由学生学习实际出发创设教学情境
学习过程并不是被动接受信息、机械记忆知识的过程,而是理解知识信息之后对信息加工并主动建构新知识的过程。
由于高职学生掌握的化学知识非常有限,因此,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一定要基
于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真实的生活体验,针对某个知识点,架设好学习框架,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知识的迫切需要,使创设的教学情境有效地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
如:在电离平衡概念建立教学时,因为学生已具备了强、弱电解质和化学平衡的相关知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先从学生熟悉的强弱电解质导入新课:“醋酸是弱电解质,在水中部分电离成,即醋酸溶液中同时存在有chcooh、chcoo和h。
那么醋酸溶液中的chcoo—和h+是否会结合形成chcooh?”引起学生思考。
此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经过学生讨论后通过设计实验“取2ml 1mol/l ch3cooh溶液于试管,测其ph;再向其中加入少量醋酸铵固体,振荡后测ph”得出结论。
紧接着,教师又设置新的情境:“将1ml醋酸加入100ml水中试分析:①开始时,h、chcoo、chcooh哪种微粒的浓度大?v(电离)和v(结合)哪个大?②随着电离的进行,chcooh、chcoo、h的浓度怎样变化?v(电离)和v(结合)怎样变化?③当v(电离)和v(结合)时,可逆过程达到一种什么样的状态?”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在化学平衡基础上建构出电离平衡的概念。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电离平衡状态,教师创设了以下问题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反应,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困惑,创设适合学生接收能力的、便于新旧知识迁移的有效情境,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二、利用化学实验创设教学情境
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本特征,因此,利用化学实验创设教学情境有着优越的条件。
例如,在学习了浓硫酸的强氧化性之后,教师创设了如下教学情境:如何通过实验证明碳与浓硫酸反应的生成物中有.可供选择的试剂有:澄清石灰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品红试液、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碱石灰、无水硫酸铜、氢氧化钠溶液。
三种物质单独检验学生都已掌握,所以学生跃跃欲试,课堂气氛活跃,但是一入手就遇到问题:①提供的试剂是否都有用?②三种物质的检验是否有先后顺序?③三种物质检验过程中相互之间是否有影响?此时教室里渐渐安静下来,学生陷入思维的困境。
教师问道:“碱石灰的成分是什么?”“能否用澄清石灰水检验co和so?”学生似乎突破了思维的困境,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教室里激烈的讨论又开始了,最终学生设计出了合理的试验方案。
如下图所示:
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实验情境的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地观察、研究、分析实验,激发学生强烈求知欲望和探究热情,从而揭示化学现象的本质,探究化学规律。
三、利用化学发展史创设教学情境
化学发展史是化学科学发展的历史画卷,从历史角度,向我们展示化学方法和化学智慧的历史。
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向学生介绍一些化学史料,可以使学生从中学到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科学态度和方法。
例如,在学习化学平衡时,利用化学史创设合成氨的教学情境:1914年,德国化学家弗雷兹·哈伯(f.haber)进行实验,将氮气和氢气直接化合合成氨气。
这是一个放热反应,但当产生少量氨气后,反应就达到了平衡状态。
哈伯和他的合作者希望通过影响化学平衡移动来增加平衡时氨的产量,经过努力,他们研制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系统合成氨气,人们称之为合成氨工艺或哈伯工艺。
如今,合成氨工艺成为人工固氮最重要的途径,用该工艺制造的氮肥使全球数以亿计的人免于饥饿。
在探索合成氨工艺的过程中,哈伯力图寻找能提高氨气产量的因素。
他和合作者研究了一定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后的组分浓度,测定了相应条件下合成氨反应的平衡常数,并通过大量的实验得到不同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后氨的产量。
你认为平衡状态下氨的物质的量分数与温度、压强可能存在怎样的关系?娓娓动听的故事,使学生听得入神。
在这种情境下,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利用刚才的故事情境所提供的信息,并结合有用的知识进行意义建构,通过思考,最终结论。
让学生了解化学史,就如同使其置身于化学发现和发明的情境和创造性活动的实验过程,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
四、利用化学教学模型、多媒体资源等创设教学情境
化学是在微观层面上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变化的科学,内容抽象难懂,教材上以静态的形式将学习内容呈现给学生,增大了学生理解学习内容的难度,同时也给教师的教学增加了挑战性。
此
时,教师要研究分析学生学习内容和学生思维的特点,积极寻找二者间的结合点,利用实物、教学模型、幻灯片等直观教具,或利用视频、动画、网络等多媒体手段形象地展示微观粒子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使抽象、枯燥的知识转化为鲜活、生动的知识,便于学生接受。
例如,在学习有机物甲烷时,教师首先展示甲烷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直接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对甲烷的空间构型有个初步认识;学习了甲烷的化学性质——取代反应后,播放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的视频并使用模型模拟取代反应的过程,多方面、多角度引导学生认识问题,使学生学会由浅入深的思维方法,学生在对直观材料的感知中,将抽象的微观粒子间的反应具体化,给学生带来一定的信息刺激,便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取代反应的原理,掌握重点,培养了学生科学思维的方法。
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促进化学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将抽象难懂的化学知识设置成为感性材料,使学生易于接受,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化学课堂教学应该是一个不断启发、引导学生分析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只有有意识地创设各种符合学生实际认知水平的问题情境,将教学目标转化为一个个具体问题情境体现出来,使学生原有的知识与必须掌握的新知识间发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和认知需求,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促
进他们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展开积极、主动、紧张、活跃的思维活动,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1]李耕山.中学化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与研究[d].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11-26.
[2]刘书艳.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14.
[3]肖谷清.化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途径[j].天津教育,2003(7-8):80.
[4]唐斌,江燕玲.对开展多媒体情境教学的思考[j].重庆: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194-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