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教学法
化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和方法

的摘果子 时 , 跳一跳 , 需“ 够得着 ” 只要付 出一定 努力就 ,
会 有收获 。
3 诱 发 性 原 则 .
在创设教学 情境时 , 要保 证所设 情境 和学生 的 已有 认知 发生 冲 突, 而 在学生 心理 上造成 悬念 , 从 让学 生脑 海 中出现 这 么一 个 问 号 “ 为什 么 和 我所 想 象 的 不一 样 呢? 以唤起 他 们 强烈 的求 知 欲望 , ” 引发 他 们 的 积 极思
专题 论析 HNX E J O U ^KO ZO GU I XE CN A
化 学教 学 中创 设 问题 情 境 的原 则 和 方 法 广西武呜县 高ຫໍສະໝຸດ 中学(3 10 潘建锋 50 0 )
现代 心理学的研究表 明 , 良好 的教学情 境能使 学生 产 生愉快 的学 习情 绪 , 注意力 集 中 , 提高 大脑 的活 动效 率 。情境 教学就是在教学 中充分利 用形象 , 创设具 体而 且 生动 的场 景 , 激发 学 生 的学 习兴 趣 , 而 引导学 生从 从 整体上理 解 和 运用 教 师 所 传授 知 识 的一 种教 学 方 法 。
2 接 近 性 原 则 .
奇特的化学反应现象等等给 了学 生强烈 的感观刺 激 , 增
强了学生大脑皮层 的兴奋性 、 拨动 了学生 的心弦唤起 学
在课 堂教学 中 , 教师所创设 的化学教 学情境 要符合 心理学 的“ 近发展 区” 最 理论 。创设 问题 的深 度难 度 不
生探 究知识 的强烈欲望 。学生在 第一节化 学课 中, 看到 镁 条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 , 间银 白色金属 变成 白色粉 瞬
1 用 实验 创 设 情境 .
实验是化学 的灵魂 , 化学实验 是化学 赖 以形成 和发 展 的基础 , 是展现化学魅力和激 发学生学 习兴趣 的主要 方法 , 更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 能力和创 造能力 的重要 手段 。生动鲜 明的实验现象在 带给学生惊 奇 、 不解 和矛 盾的 同时 , 更能激起学生强 烈的求知 欲和探究 欲 。因此 我们在化学课堂教学 中要不 断研究实验 的教学方 法 , 除 了加 强演示 实验 的功能 以外 , 可 以利用趣 味实验 、 还 探
中学化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方法探讨

中学化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方法探讨摘要:要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就要在课堂上通过积极的启发引导,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教学方法。
本文从生活经验、社会实践、化学实验等角度详细阐述了中学化学教学中问题情境设计的4种方法,以此作为提升化学课堂质量的有效教学模式。
关键词:问题情境创设设计方法1.问题情境创设的内涵所谓问题情境创设就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而精心设计的一定的教学的客观条件。
如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设置疑问,布下迷局,引起同学的关注;或提供一定的学习材料,把学生领进精彩的问题空间,使学生面临某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激起学生惊奇、困惑,产生一种积极探究的愿望。
创设问题情境这一教学策略的实质就是通过这一手段揭露事物的内在矛盾,从而引起学生内心的认知矛盾,打破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尽快进入思考、探索状态。
2.化学问题情境创设方法2.1利用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教师从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入手来创设情境,将学科与学生生活的结合点两相融通创设问题情境,如日常生活中一幅熟悉的场景、一次亲身的经历等,都可以让学生体验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感受化学知识学习的意义与作用,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机,激发改造自然和探索科学奥秘的情感,培养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日常生活中用的塑料袋、一次性餐盒需要上百年的时间才能分解掉等。
提出问题:如何比较和判断化学反应的快慢?怎样控制化学反应速率快慢?化学反应速率是一抽象概念,不同的学生对这些例子会有不同的理解,一般学生只认识到反应的快慢,不会深层次地再通过例子而想到怎么控制反应速率。
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全面思考,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达到问题情境创设的目的,让学生在该情境里掌握了所学化学知识。
2.2利用社会实践创设问题情境只有在真实情境中获得知识和技能,才能真正理解、掌握并应用于真实生活和工作环境中去解决实际问题。
在化学课堂问题情境教学法论文

浅谈在化学课堂中的问题情境教学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解于问。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合理地创设问题情境,营造一种现实而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处于“心欲求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不断进行探索活动,使知识更好地被学生接受、内化。
那如何来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应通过启发式教学,精心设置问题情境,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本文试图在问题情境的形成途径、问题情境法的优点和创设问题情境的注意事项作一些浅述。
一、形成问题情境的途径1、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形成问题情境。
自然界的许多变化充满神奇色彩,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但对学生而言却是一个个解不开的“谜”。
这些“谜”对学生有极大的诱惑力,激励他们去探索其中的奥秘。
例如,学习碳酸盐性质时,引导学生观察溶洞中奇特的钟乳石和石笋,学生就能提出: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 这里会发生哪些化学反应呢?2、通过演示实验和实验设计形成问题情境。
精心设计的演示实验,往往带给学生的是惊奇、不解和矛盾,促使学生迅速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结合现象进行思考。
实践证明,演示实验的素材十分丰富,极易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是设计问题的最佳情境。
例如:在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学生不小心将双氧水溶液滴到红砖上,发现也能看见产生大量的气泡?对此学生提出:是否红砖也能在过氧化氢分解中起到催化作用?那又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呢?这些意外的发现,有着特别的印象,当他们完成实验后自然就理解了催化剂的概念。
利用实验设计创设问题情境,能使学生得到启发,再让学生动手实验,台上台下焦点聚集在一起,认真观察、情绪高涨,参与实验,积极思考。
这样学生不仅能养成了严谨的科学态度,而且还能使学生问题意识得到表现,同样也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
3、利用学生错误设置问题情境。
例如,在新配制且较浓的naoh 溶液中滴入酚酞,出现了红色,但一振荡红色迅速褪去,这又是为什么?可以组织学生查阅有工业naoh生产的资料,发现了工业生产的naoh中含有一定量的过氧化钠,而过氧化钠具有漂白作用,能使变成有色物质褪色。
化学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设计方法

化学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设计方法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诱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观察、感受为基础,强化学生学习的探究性;以发展学生的思维为中心,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以陶冶学生的情感为动因,渗透教育性;以解决问题为手段,贯穿实践性。
化学新课程创设的问题情境通常有以下一些途径:(1)运用生活中的小实验创设情境例如,在学习“燃烧的条件”时,教师可先用小实验来导入:先划一根火柴,使火柴头朝上,然后又划燃一根火柴,使火柴头朝下。
引导学生观察,前者很快熄灭,而后者能继续燃烧,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火柴头朝上熄灭;而火柴头朝下能燃烧?”学生听了,想必交头接耳,好奇心理立刻变成强烈的探究原动力;在绪言中适当补充几个有趣的实验:其一、磨棒点灯——用蘸有高锰酸钾和浓硫酸的玻璃棒去碰酒精灯就可以点燃酒精灯。
其二、弹指生烟——找一个瓷碟子,取碘和锌的粉末各1—2克放在碟子里,搅拌均匀后,堆成小堆,另外再准备一个脸盆和一块毛巾。
用脸盆打半盆水洗手,再用毛巾擦一擦(注意:用毛巾擦手时,不要把水擦干,只是做做样子。
)然后,隔一段距离对着碟子弹一下手指。
碘、锌粉末在遇水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立即反应,放出大量热,产生的热又使得一部分碘升华,随着“哧”的一声响,瓷碟中冒出了一团团紫色烟雾,升腾飘散,极为壮观。
(2)创造条件做实验创设情境例如,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教学中,教师可安排学生从家中自带小玻璃水杯、汤匙和适量蔗糖,让学生自己动手砌一杯糖水,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一杯水中能否无限地溶解蔗糖。
当学生发现加入过量蔗糖,杯底就会出现沉淀时,教师就指出他们现在所得到的上清液就是蔗糖的饱和溶液,然后指导学生为饱和溶液下一个定义。
大多数学生会认为,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在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而往往想不到饱和溶液的定义需要两个条件: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
这时教师可提出问题:如何把所得的蔗糖饱和溶液变得不饱和?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具体操作,学生会发现如果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原来的饱和溶液就会变得不饱和,于是会意识到只有在温度和溶剂的量一定时,谈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才有实际意义。
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一、引言化学是一门探索性强、实验性强的科学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
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思辨和探索的欲望,培养其科学探究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
二、问题情境的创设原则1.尊重学科发展规律。
问题情境创设应符合科学发展规律,既能体现科学的严密性和准确性,又要追求问题的现实性和实用性。
2.关注学生生活经验。
问题情境创设应以学生日常生活为背景,能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使学习内容更加贴近学生实际生活。
3.综合运用多种资源。
问题情境创设可以运用多种资源,包括实验数据、实物模型、图表等,以直观形象地呈现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理解度。
4.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问题情境创设应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科思维方式。
三、问题情境的具体创设方法1.引入新概念通过引入新概念,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去探索和认识。
例如,在学习化学键时,可以通过设计实验情境,让学生从实验现象中发现和思考,最终引入化学键的概念。
2.模拟实际问题通过模拟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需求和兴趣。
例如,在学习化学反应平衡时,可以模拟环境污染和净化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通过化学反应平衡来解决实际问题。
3.设计有争议的问题通过设计有争议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论证能力。
例如,在学习化学电池时,可以设计争议性问题,让学生从多方面角度进行论证和辩论,从而加深对化学电池的理解。
4.制定任务型问题制定任务型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例如,在学习电子结构时,可以设计任务:研究不同元素的电子排布规律,通过自主搜索和整理资料来解决问题。
5.融入跨学科内容通过融入跨学科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和学科应用能力。
例如,在学习化学反应速率时,可以结合生物学中的酶催化反应,让学生了解生物酶的催化机理,并与化学反应速率进行对比。
初中化学教学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初中化学教学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初中化学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的重要课程之一,然而在教学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影响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升。
本文将探讨初中化学教学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问题分析1. 缺乏实际情境在化学教学中,老师往往侧重于传授知识,而忽略了与学生实际生活和社会情境的结合。
很多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停留在书本上,缺乏实际应用的体验,造成了知识的孤立性和抽象性。
2. 学生参与度低由于缺乏实际情境的创设,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不高,参与度低。
在教学实践中,老师往往感到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也会觉得化学知识难以理解和应用,从而丧失了学习的动力。
3. 学习效果差由于缺乏情境创设,化学教学容易陷入纯粹的知识灌输和死记硬背的怪圈,学生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他们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无法真正理解和应用它们,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二、解决策略1. 教学情境创设为了解决缺乏实际情境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教学情境创设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探究等方式,将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和社会情境相结合,让学生深入体验知识的魅力。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工厂等化学场所,让他们亲身感受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
2.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通过教学情境创设,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在教学中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和实验来发现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3.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4. 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化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的知识密切相关,通过教学情境创设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
可以通过设置化学与生物、物理、地理等学科的交叉点,让学生全面理解化学知识的应用范围和意义。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一、情境教学法的原理情境教学法,是一种以情境为出发点、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基础的教学方法。
它通过创设情境环境、组织启发性问题、开展实践活动和评价反思等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1、创设情境环境在初中化学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环境,形成与学生生活实际和学习需求相符的场景,可以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例如,我们可以将学习气体压强的知识与汽车内氧气不足时吸氧的情境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气体的压强和吸入氧气的原理。
2、组织启发性问题启发性问题是情境教学法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节,它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探究欲望,促进学生思考和理解问题的本质。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启发性问题,例如,为什么酸性物质对铁易产生腐蚀?学生可以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来探究问题的原因,进而加深对酸碱反应的理解。
3、开展实践活动情境教学法的核心是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例如,制作简单的电池、铜化实验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和理解化学知识。
4、评价反思情境教学法最后一个环节是评价反思,通过评价反思能够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问题所在,同时也能够为今后的教学进行调整和优化。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例如,口头评价、实验报告等,让学生在评价反思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问题,并且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情境教学法注重情境的创设和实践的开展,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让学生在学习中更主动地掌握知识。
2、促进学生的理解和应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提高学生的掌握能力和实践能力。
开展情境化教学的初中化学教学方法和技巧(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开展情境化教学的初中化学教学方法和技巧第一篇范文:开展情境化教学的初中化学教学方法和技巧摘要:情境化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从实际教学出发,探讨了开展情境化教学的初中化学教学方法和技巧,旨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情境化教学;初中化学;教学方法;教学技巧情境化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情境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教学模式。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情境化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因此,教师应积极探索情境化教学的方法和技巧,以提高教学质量。
二、情境化教学的初中化学教学方法1.生活情境教学法生活情境教学法是指将化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化学、学习化学。
生活情境教学法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实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溶液”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调查生活中常见的溶液,如盐水、糖水等,并分析其特点和作用。
2.实验情境教学法实验情境教学法是指通过化学实验,创设实验情境,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实验情境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例如,在教学“氧气的制取和性质”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氧气的制取过程和助燃性质。
3.问题情境教学法问题情境教学法是指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问题情境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化学反应”时,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有些物质会发生化学反应?”引导学生探究化学反应的原理。
三、情境化教学的初中化学教学技巧1.精心设计情境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情境。
情境设计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
例如,在教学“酸碱盐”时,可以设计一个关于酸碱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情境,让学生思考如何使用酸碱盐来改善生活。
2.注重学生参与在情境化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参与,鼓励学生主动投入到情境中,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化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教学法新课程标准下化学教学质量要提高,必须首先改革课堂教法。
问题情境教学法,以创设课堂学习情境入手,引导学生逐步探究,深入思考,通过问题的解决达到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目的。
在进行讨论式学习、探究式学习、自主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或体验探究活动的成功,以激发学习的兴趣,并能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呢?
一、由实验现象创设问题情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教育最本质的特征。
化学实验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问题教学情境,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让学生惊奇、诧异和不解。
它会使学生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渴望对新知识的获得和探究。
在上化学的第一节课时,我以“魔棒点灯”、“空杯生烟”、“烧不坏的手帕”、自制“葡萄酒”等趣味实验,作为开场白,一下子让学生喜欢上了化学学科的学习。
再比如在讲《中和反应》时,让学生先做实验,在氢氧化钠溶液里滴加无色的酚酞试液,会发现酚酞变成了红色,这时学生能用上节刚刚学过的碱的知识来解释。
让他们继续滴加另一种液体(盐酸),结果溶液的颜色逐渐减退,直至变成了原来的无色。
为什么滴加盐酸后溶液的颜色由红变无,学生的思维矛盾自然而然的产生了,于是学习的兴趣立刻高涨。
二、由生活知识创设问题情境
学习的本身是为了应用,能把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与化学知识相联系,也是创设问题情境的一种方法。
例如。
在学习一氧化碳的性质时,引导学生回忆一个熟悉的怪现象:烧开的水不小心泼在煤炉的火焰上,炉火不但没有减弱,反而窜出一股火苗使得燃烧更旺,这是什么原因呢?又如,在学习溶液的某些性质时,可探讨这样一个问题:在严寒的冬季,厨房里的水结冰了,而盐水、食醋却不会结冰,这是为什么呢?例如,讲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时,教师问:“新买来的铁锅是什么颜色的?使用一段时间后的铁锅又是什么颜色的?你知道为什么吗?学完这一知识后,你会自己找到答案的……”,这种由实际应用创设的问题情境,最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会感到化学是有用的,化学就在身边,接下来学生的学习一定是兴趣盎然。
三、由趣闻轶事创设问题情境
每一种元素的发现,每一种物质的得到及推广应用,都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其中都蕴藏着丰富的生动感人的故事。
结合教材,讲述一些生动有趣的化学史,化学家轶事,引人入胜,使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思维的情境中,增强学生的理解效果和记忆效果。
介绍居里夫人与镭等,再如:讲解磷的性质时,首先给同学们讲了二战期间盟军为了炸掉德国军队一个戒备森严的军火库,在人不靠近的条件下,就无法炸掉,这时盟军就利用了在老鼠身上涂白磷的cs2溶液,让不起眼的老鼠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
学生听完故事后,兴奋,一方面为设计者的聪慧而惊叹,另一方面又急于想知道其中
的奥妙。
这时因势利导,传授相关的知识,效果特别好。
四、由多种媒体创设问题情境
形、声、色的感官刺激,不仅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易激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
从信息论角度看,利用直观教具,尤其是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更有利于信息的传播和吸收。
现代化教学手段主要包括幻灯、投影、录音、电视、电影、计算机等多媒体教学手段,这些手段和传统的教学媒体相比,具有形声性、展现性、先进性、高效性等特点,它能有效地利用图像、声音、色彩等形式来传递教学信息,使教学内容能较好地接近客观实际。
例如神州六号的成功发射是我国高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教师可搜集有关神州六号发射方面的录像和图片资料,并在初中化学复习课上进行展示,生动形象的资料必将对学生的感观产生强烈刺激。
教师可适时提出思考题。
这些题目把氢燃料的利用、空气中的粉尘污染、碱的通性、化学方程式的配平等诸多旧知识点在一个新鲜的情境中呈现在学
生面前,大多数学生经过思考都能顺利完成。
在这样生动活泼的情境中进行复习,必然能使学生对旧知识产生新鲜感,避免了简单机械的重复,大大提高了复习效率。
五、由错误再现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思考问题时,往往受原有知识和经验定势影响,对遇到的新问题新知识“想当然”的进行分析和推导,有时产生错误。
在教学中我们有意识的设计问题,让学生走进“错误”,让学生自己发
现错误,使他们感到惊讶、困惑,于是产生问题情境。
例如,讲氧气助燃而不可燃时,学生容易接受,在讲氢气可燃而不助燃时,学生觉得不对劲,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了极大的矛盾冲突,学生迫切想知道其中的缘由,但当学生眼见到一瓶氢气燃烧后,一支燃烧的蜡烛进进出出时,时灭时燃这“出乎意料”的现象时,对这一知识的认定恐怕使学生终生难忘。
这样的例子很多,如“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10毫升水和10毫升的酒精混合体积小于20毫升”等等现象,当时都让学生惊讶无比,正是如此,学生很急于知道答案,思维高度的集中。
总之,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技巧很多,不论哪一种方法,通过“情境”启发学生积极的观察、思维。
以“情境”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