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将商文化
《中国文化要略》第十章典籍藏书复习要点

《中国文化要略》第十章典籍藏书一、填空1.中国古代典籍的构成主要有简册、帛书、纸写本和刻印本,甚至还包括石刻书籍。
简册也称简策,可说是中国最早的书籍。
它是用毛笔蘸墨把文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然后再一片片连接起来,成为一部书。
每根竹片叫“简”,我们习惯上称为“竹简”。
连接起来的竹片, 就称为简册。
连接竹片的材料,主要是麻绳和牛皮绳。
用牛皮绳连接的就叫“韦编”,所以成语有“韦编三绝”。
这种简册大约在商周时代已经出现。
2.古文经指汉武帝时在孔子旧宅的墙壁中发现的一批儒家经典著作。
汲冢古书指晋武帝时在今河南省卫辉市魏襄王墓中发现的数十车竹简,其中有今天所见的《竹书纪年》和《穆天子传》等。
这两次发现都是战国简册。
1972年在山东省临沂市银雀山汉墓出土的西汉竹简, 其中有《尉缭子》、《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等重要兵书。
1996年在湖南省长沙市走马楼发现了三国孙吴竹木纪年简牍数万片,对研究三国时期吴国的政治、军事、经济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是我国近几十年来在古典文书方面数量最多、最重要的考古发现。
3. 1973年在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汉墓中不但出土了一批帛书,如《老子》、《易经》、《战国策》等,而且还有绘在帛上的三幅驻军分布图, 这是迄今为止所见到的最早的地图实物。
4.我国的纸写本书籍在东汉时已经出现了,但简册和帛书同时存在,古书名。
但“坟典” 一词却成为中国古籍的代称。
2.八索九丘:也是传说中的古书。
据孔颖达解释,记载八卦的书叫“八索”,“索”是“探索”的意思;记载九州地理的书叫“九丘”, “丘”是聚集的意思,九州风气所聚,所以叫“九丘”。
但详细情况如何,没有人能说的清,因为从没有人见过。
3.四书五经:所谓“五经”,始于汉代。
汉武帝设立太学,置五经博士教授弟子,开始有五经的说法。
汉代的五经包括《周易》、《尚书》、《诗经》、《仪礼》、《春秋》,后来用《礼记》代替《仪礼》,把《左传》并入《春秋》,仍为五经。
“四书”的说法比较晚。
【毛概课程题库】第10章“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第十章“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1. ( D )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A. 文化B.交流C. 外交D. 发展2. ( D )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A. 传统B.政策C. 教育D. 创新3. 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坚持质量第一、( D )优先。
A. 利益B.速度C. 人才D.效益4. 坚持协调发展,要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 A )。
A. 整体性B. 分散性C. 高效性D. 经济性5. 坚持共享发展,就是要促进就业创业,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提高( C )待遇。
A. 教师B.公务员C.技术工人D.工程师6. 经济改革的方向是要让( D )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A. 科技、B. 创新、C. 政府、D. 市场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 B )。
A. 共同富裕B.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 现代化建设8. 经济进入新常态后,伴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下降,推动( A )成为经济生活中的主旋律。
A. 供给侧改革B. 产业结构升级C.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9. 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的第一道关是要完善( A )A. 社会保障B. 税收调节C. 公共服务均等化D. 市场经济10. 十八大进一步把( B )纳入到现代化建设布局里,形成了“五位一体”的建设布局。
A. 社会和谐B. 生态文明C. 政治D. 文化11.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是中华民族所在。
( D )A.一致愿望;根本利益B.共同愿望;本质利益C.一致愿望;本质利益D.共同愿望;根本利益12.( C )是最大的民生。
A. 卫生B. 教育C.就业D. 三农问题13 .( C )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毛概课件 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 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 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第一节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一、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 什么是文化?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成果,既
从上海世博会开幕式谈起
文化为什么是“软实力”?为什么要高度重 视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呢?
综合国力
经济力 外交力
政治力
硬实力 经济、军事、科技等
文化力
软实力 政治制度、价值观念、文化传统、国民素质
美国等西方国家凭着信息技术优势向全球宣扬、 渗透自己的文化价值观,美国的软实力已经形 成了一种软霸权。
二
• 发展教育和科学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
三
业和文化产业
一、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重要地位
如何建设
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要着力培育文明道德风尚。 要把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 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美国的文化霸权: 表现在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两方面
一、大众文化层面:美国的电视节目和电影大约占世界市场的四分之
一 三,美国的通俗音乐同样居于统治地位。当今世界伊朗青少年听着美国流行 音乐,印尼的青少年喝可口可乐,印度的青年在看好莱坞电影,各国的球迷 在欣赏美国的篮球职业联赛,阅读《哈里。波特》系列小说。
第二节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
一
文化的根本
二 二一 一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
商业文化与素养商道系列

商业文化与素养商道系列
商业文化与商业素养是当代商业社会中必不可少的元素。
商业文化是指商业运作中所形成的一种特定的观念、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商业素养则是指在商业运作过程中的各种能力和品质,包括专业知识、沟通能力、创新能力、道德品质等。
商业文化对商业运作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商业文化能够传递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商业理念,使企业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规范。
这样,企业内部的沟通和协作就能够更加顺畅,员工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认同企业的使命和愿景,从而为实现企业目标共同努力。
其次,商业文化对外部的商业伙伴和社会公众也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有良好商业文化的企业会受到更多人的认同和信任,从而获得更多的合作和支持。
最后,商业文化对商业决策和行为的指导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有了共同的商业文化,企业的决策和行为就能够更加符合公序良俗和社会道德,更好地维护企业的声誉和品牌形象。
毛概(经典版)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七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目录 前页
后页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方针
统领指导: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二为方向: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 义服务 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继续发扬传 统优秀文化,博采各国文化之长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案例:大众文化 ‚太平盛世‛下的危机
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课间休息 目录 >> 前页 后页
退出
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五、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第三节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 文化建设 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二、发展教育和科学 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 事业和文化产业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课间处时,他,如何与自己相处?所有的教养、原则、规范, 在没人看见的地方,他怎么样? 文化其实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他人、对待自己、如何对待 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 在一个文化厚实深沉的社会里, 人懂得尊重自己 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 — 他不
人懂得尊重别人 — 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 人懂得尊重自然 — 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智 能。 品位、道德、智能,是文化积累的总和。
中华文化的未来生命,在于创新。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含义和特征
含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 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 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 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江泽民
课间休息
<<
课间休息
第十章-第一节-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案

教学导入:播放韩剧《大长今》主题曲《呼唤》〔同学们熟悉〕播放广东民乐《喜洋洋》〔同学们不熟悉〕外国电影电视同学们耳熟能详,口口传唱,对广东传统音乐、中国传统文化却知之甚少,甚至不能用母语做自我介绍,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不断发展和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面对东西方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的复杂局面,中国高等教育究竟要培养什么样文化价值取向的人才?中国该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如何建设和谐文化?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尤其是该如何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是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必须认真研究和答复的问题。
甚至是很多人深表忧虑的问题。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本章包括三节内容:第一节,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第二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第三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一、二节是重点,我们首先学习第一节。
第一节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1.文化的含义和特征文化是人类劳动创造的、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和动物区别的标志。
一部人类史就是人的文化史。
我们每个人天天都生活在文化之中,一尊精美的雕像,一篇催人泪下的散文,一首动听的歌曲等等,都是文化,文化无处不在。
正因为如此,文化是一个内涵和外延十分宽广的概念。
从广义看:文化是指人类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物质财富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成果,它表现为物质生产的进步和物质生活的改善,如摩天大楼、奔驰轿车、舒适家居等。
什么是精神财富?精神财富是人类改造主观世界的精神成果,它表现为教育、科学、文化的发展以及道德、理想、情操的升华,如科学研究成果、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等〕。
从狭义看:文化是指物质生活以外,作为观念形态的、与经济和政治并列,有关人类社会生活的思想理论、道德风气、文学艺术、教育和科学等精神方面的内容,其中,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其核心。
夏、商、西周的文化教案设计

夏、商、西周的文化教案设计第一章:夏朝的文化概述1.1 教学目标1.1.1 让学生了解夏朝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1.1.2 培养学生对夏朝文化的兴趣和认识。
1.2 教学内容1.2.1 夏朝的历史背景:夏朝的建立、夏朝的统治范围。
1.2.2 夏朝的文化特点:夏朝的文字、宗教信仰、社会制度。
1.3 教学方法1.3.1 讲述法:教师通过讲述夏朝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1.3.2 图片展示法:教师展示夏朝的文字、宗教信仰、社会制度的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1.4 教学评价1.4.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兴趣表现。
1.4.2 学生作业:检查学生对夏朝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第二章:商朝的青铜文化2.1 教学目标2.1.1 让学生了解商朝青铜文化的发展和特点。
2.1.2 培养学生对商朝青铜文化的兴趣和认识。
2.2 教学内容2.2.1 商朝青铜文化的发展:商朝青铜器的制作技术、青铜器的用途。
2.2.2 商朝青铜文化的特点:青铜器上的图案、铭文。
2.3 教学方法2.3.1 讲述法:教师通过讲述商朝青铜文化的发展和特点。
2.3.2 图片展示法:教师展示商朝青铜器的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2.4 教学评价2.4.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兴趣表现。
2.4.2 学生作业:检查学生对商朝青铜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第三章:西周的礼乐文化3.1 教学目标3.1.1 让学生了解西周礼乐文化的发展和特点。
3.1.2 培养学生对西周礼乐文化的兴趣和认识。
3.2 教学内容3.2.1 西周礼乐文化的发展:西周礼乐的制作、礼乐的用途。
3.2.2 西周礼乐文化的特点:礼乐的象征意义、礼乐的社会作用。
3.3 教学方法3.3.1 讲述法:教师通过讲述西周礼乐文化的发展和特点。
3.3.2 音乐欣赏法:教师播放西周礼乐的音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
3.4 教学评价3.4.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兴趣表现。
口语交际洽谈电子版教案

口语交际-洽谈电子版教案第一章:洽谈的基本概念与重要性1.1 洽谈的定义1.2 洽谈的特点与功能1.3 洽谈的重要性1.4 洽谈的分类与适用场景第二章:洽谈前的准备工作2.1 了解洽谈对象与背景信息2.2 明确洽谈目标与预期结果2.3 制定洽谈计划与策略2.4 准备洽谈所需资料与工具第三章:洽谈中的沟通技巧3.1 倾听与提问技巧3.2 表达与说服技巧3.3 非语言沟通技巧3.4 应对反对与异议的技巧第四章:洽谈中的策略与技巧4.2 灵活运用洽谈策略4.3 掌握洽谈节奏与主动权4.4 应对竞争与合作的技巧第五章:洽谈结束与跟进工作5.1 结束洽谈的时机与方式5.2 达成协议的确认与落实5.3 跟进洽谈结果的执行与反馈5.4 洽谈不成功的处理与反思第六章:商务洽谈的基本技巧6.1 商务洽谈的定义与特点6.2 商务洽谈的准备工作6.3 商务洽谈中的倾听与提问技巧6.4 商务洽谈中的表达与说服技巧第七章:商务洽谈中的非语言沟通7.1 非语言沟通在商务洽谈中的作用7.2 商务洽谈中的肢体语言技巧7.3 商务洽谈中的视觉沟通技巧7.4 商务洽谈中的嗅觉与音调技巧第八章:商务洽谈中的策略与心理战术8.1 商务洽谈中的策略制定8.2 商务洽谈中的心理战术分析8.3 商务洽谈中的竞争与合作策略8.4 商务洽谈中的底线与让步技巧第九章:商务洽谈中的合同与协议9.1 商务洽谈合同的基本构成9.2 商务洽谈合同的制定与审查9.3 商务洽谈中的合同谈判技巧9.4 商务洽谈合同的签订与执行第十章:商务洽谈的模拟与实践10.1 商务洽谈模拟的意义与目的10.2 商务洽谈模拟的准备与实施10.3 商务洽谈模拟的评估与反馈10.4 商务洽谈实践的机会与建议第十一章:跨文化商务洽谈11.1 跨文化沟通的重要性11.2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商务洽谈特点11.3 跨文化商务洽谈的策略与技巧11.4 跨文化商务洽谈中的文化敏感性训练第十二章:网络时代的商务洽谈12.1 网络商务洽谈的特点与趋势12.2 电子商务平台上的洽谈技巧12.3 网络商务洽谈的工具与资源12.4 网络商务洽谈的安全性与法律问题第十三章:商务洽谈中的危机管理13.1 商务洽谈中的危机类型与影响13.2 危机管理的原则与步骤13.3 商务洽谈中的危机应对策略13.4 危机处理后的洽谈与修复第十四章:商务洽谈中的礼仪与礼节14.1 商务洽谈中的基本礼仪14.2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商务礼仪差异14.3 商务洽谈中的礼节与礼貌14.4 商务洽谈中的礼品与宴请礼仪第十五章:商务洽谈的案例分析与实战演练15.1 商务洽谈案例分析的方法与技巧15.2 经典商务洽谈案例解析15.3 商务洽谈实战演练的组织与实施15.4 商务洽谈实战演练的评估与反馈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教案覆盖了商务洽谈的全过程,从基本概念到实际操作,涵盖了多个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将商文化第一节将商的形成将乐县有文字记载的商业活动是在宋代。
宋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将乐人黄伯固于县治主建利涉桥(三华桥),“覆以亭六十八”,商贾云集,游人如织。
县内出现了被“乡人目为陈万户”,带头向朝廷献策罢免榷酒法的陈广;“世以豪赀为乡闾大姓”且重信义的陈选;“好善乐施,每岁发廪济贫,随其自斛,不计其偿”的陈髦;周贫怜寡,广开莒峡,重建龙池桥,复修大施寺,盖积善堂的廖洗;既卖药又行医、乐善好施的梁明道等等。
此外,还有许多经营银、铜、铁、石灰、龙池砚碑、陶瓷、粮油等行业的商人。
元代,县治中形成十字街市,“东达攀龙门,西通万安门,南抵金溪门,北距安福门,商贾四集之所,岁时贸易不绝。
”所经营的有粮油,棉麻、丝绢加工与销售,糖、茶等土特产,“挽船”纸、陶瓷、矿治、中医中药等。
明代,商品经济蓬勃发展。
将乐县形成了8市5墟3会,“四方商贾辏集,岁时日夕,贸易如墟”,“岁时燕会,列鼎极水陆珍;挝金品箫者,迄无虚日”。
将乐所出产的毛边纸、龙池砚碑、陶瓷、粮油、木材、麻布绢丝等源源不断地通过水路销往福州、江浙、湖南湖北,甚至东南亚,不少将商也走出家门,“行货于外获利”;外地的商人也开始纷纷到将乐经商。
将乐也出现了如廖丛梓、林琛、熊应正等扶贫义举的商人。
清代,将乐“邑虽偏小,其敦庞朴茂,富庶殷繁,且不在大都以下”。
西山纸被列为“官纸”,畅销省内外甚至东南亚诸国。
“价与绢同”的麻布,精美绝伦的陶瓷、龙池砚碑,各具特色的农副产品等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地商人来将乐经商。
各地商人在运出将乐的土特产品之外,也输入民生之需的布匹、药材、食盐、海货及南北杂货等商品。
各地商人在县城和重要乡镇先后建立了同乡会和会馆,并形成了各自的经营特色。
如三山会馆,由福州10县旅将同乡人组成,主要经营粮食、木材、京果、酒糖、食盐等商品;兴化会馆,由莆田、仙游人组成,主要经营苏广(即百货)布匹等商品;汀州会馆由龙岩、长汀人组成,主要经营烟丝、土纸等商品;江西会馆,由江西人组成,主要经营中药材、土布、京果等商品;六省同乡会,由冀、鲁、豫、苏、浙、皖等6省人组成,主要经营毛边纸、香菇、杂货等商品,本地商人也在与外地商人的接触、交流和合作中不断发展壮大,仗天时地利人和,把土特产品销往外地,且获利颇丰。
民国初期,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商品经济发展缓慢。
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将乐各业工商界为了维护私营商业者自身的经营利益,联合组织成立了将乐县商会筹备会。
此后,陆续成立了京果业、绸布业、国药业、菸丝业、纸业、香菇业、盐业、木业、五金业、屠宰业、民船业等同业公会。
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正式成立了将乐县商会。
据统计,至民国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六月止,旧商会共召开93次理事会议。
年末,由于社会动荡,货币贬值,物价暴涨,市场生意萧条,许多商店歇业关闭,县城只剩坐商151户,从业人员253人。
解放后,将乐县政府对私营工商业者采取了扶持发展、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方针,使流通渠道变活,经济得到恢复发展。
至1954年,全县共有私营商业户539户,从业人员659人。
10月,县政府贯彻国家对私营商业“利用、限制、改造”方针和对资产阶级生产资料采取赎买政策,到1956年底,经过改造过渡到国营和供销社及店、组等451户、570人,资金9.3012万元。
1958年强调“一大二公”,1960年的国家经济困难,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集体、个体商业的恢复被斥为“所有制大倒退”,刚刚恢复的合作商店(组)、货郎担被当作“资本主义尾巴”割除,县城只剩下6个理发匠。
农民正常的经营活动被视为投机倒把行为给予打击。
如余坊社员杨长华开垦荒地种地瓜7000余斤上市交易,被当做弃农经商的典型来批判。
这种局面一直维持到“文化大革命”结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将乐县的个体工商业才逐渐发展起来。
1980年本县个体工商户登记发证73户,从业人员73人。
1981年发展到141户,从业人员162人,资金31900元。
1984年2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农村个体工商业的若干规定》,提出了国营、集体、个体一起上的方针,准许贩运农副产品。
县工商局对个体户采取了放宽政策简化手续的措施,扶持本县个体商业的发展,同时欢迎外地商贩来将乐做生意。
到1984年12月份,全县共发营业执照1210户,从业人员1715人。
资金达102.17万元,营业额达239.03万元,注册资金千元以上的有437户,年营业额万元以上的有323户,年收益额万元以上的有29户,从事长途贩运的有187户。
贩进的有干海产、水海产、布料、衣服、百货和苹果、梨子、香蕉等及将乐紧缺商品,贩出的有:香菇、笋干、茶叶、柑桔、纸、土产、冬笋等,市场余缺得以调剂,商品经济日益繁荣。
1985-1997年,国家对福建实行全面开放,粮食改合同制,生猪取消派购,木材开放,农民个人和合伙可以进城,也可以出县、出省经商做生意。
1987年,县内个体工商户发展到2454户,从业人员3433人,自有资金325.5万元,总产值278.9万元,营业额1843.4万元。
其中:(1)工业:364户,从业人员646人,自有资金38.2万元,总产值119.5万元,营业额99.6万元。
其中:采掘业4户,从业人员16人,自有资金1.0万元,总产值119.5万元,营业额99.6万元。
(2)造纸业:360户,从业人员630人,自有资金37.2万元,总产值118.2万元,营业额98.5万元。
(3)建筑业:3户,从业人员7人,自有资金1.2万元,营业额38.9万元。
(4)交通运输业:226户,从业人员244人,自有资金111.3万元,总产值150.4万元,营业额183.8万元。
(5)商业:1376户,从业人员1890人,自有资金146.7万元,营业额1383.4万元。
其中:食品商业981户,从业人员1224人;百货商业318户,从业人员378人。
(6)饮食业:175户,从业人员286人,自有资金9.5万元,销售额78.6万元。
其中:饭馆、菜馆138户,从业人员223人;茶馆、冷饮1户,从业人员9人。
(7)服务业:93户,从业人员113人,自有资金4.6万元,营业额29.9万元。
其中:旅馆业31户,从业人员45人;理发30户,从业人员30人;摄影16户,从业人员18人。
(8)修理业:203户,从业人员228人,自有资金11.7万元,营业额52.4万元。
其中,生产性修理11户,从业人员13人;家用电器修理36户,从业人员44人;钟表衡器修理83户,从业人员90人;自行车修理38户,从业人员41人。
(9)其他行业:14户,从业人员19人,自有资金2.3万元,营业额6.7万元。
其中:文化艺术事业2户,从业人员2人;咨询服务业1户,从业人员1人。
在商业行业中,长途贩运262户,从业人员406人;交通运输业中有机动车辆226辆、196户、从业人员297人。
1984-1985年间,将乐县大办乡镇企业。
白莲镇小王村支部书记许玉林引进了一家做电热圈的手工作坊,生产电热圈。
小王村很多村民都学会了这项技术。
后来其他村也有些人来跟许玉林学。
此后,蔡木生、黄胜高、黄德荣等人伴随着全国兴起的家电热,到深圳和东莞的交界处办起了生产电热圈(管)的手工作坊并逐渐发展。
带动了本村、本镇和本县的农民随之外出广东打工、经商和办企业。
至1997年,我县到广东沿海地区经商办企业和打工的人数急剧增加,不仅有白莲镇的,还有南口、黄潭、万全、古镛、光明、漠源、水南、高唐等乡镇的;既有农民,也有少数“下海”干部和下岗职工。
至2000年底,已达5000余人,其中白莲镇3961名,占该镇总人口的23.72%。
将乐人在广东沿海地区逐渐形成了一个将商群体,所办的企业已从单一的机电行业扩展到机械、化工、电子、珠宝加工、家电、竹木加工、印刷、制药等多种行业;经商的门类有各种日用生活品和部份日用工业品、文化用品;还有一些人办饮食店,经营石油产品。
他们的实践说明,外出闯市场是农民致富的一条途径,是下岗职工再就业致富的新路子。
他们的收入普遍比在家乡时明显增加,用他们的话说便是:“几万元户很普遍,几十万元户一大片,几百万元户不少见,千万元户看得见。
”到2010年,将乐在广东经商办企业的人数已达1万余人,仅白莲镇就达9700余人,约占全镇人口总数的60.6%。
许多人已成为当地比较有名气的企业家和商人。
有1000余人转到江苏一带发展。
有少数人在圈内拥有多个分公司,产品遍销国内外。
与此同时,将乐北片安仁乡的朱崇胜率先到上海经商,带动了万安、安仁、大源、余坊4个乡镇的农民涌向上海的长宁、普陀、闵行、闸北、宝山、徐汇、青浦等区经商和办企业。
至2000年底,4乡镇在上海经商和办企业的有2182户5811人,分别占总户数和总人口数的20.78%和13.76%。
去得最多的乡是大源乡,有860户2100人,分别占该乡总户数和总人口数的32.87%和19.72%。
去得最多的村是安仁乡半岭村,有80户210人,分别占该村总户数和总人口数的41.027%和24.5%。
在上海的将乐人主要是经商,以从事日杂、食杂、小百货的批发与零售为主,也有少数人经营木材加工、建材五金、汽车修配、快餐饮食、甚至移动通讯、玉石珠宝和房地产等,有的投入上百万元办起了超市,有的成功地创办了木字号的企业,成为上海市有关部门的定点厂家。
到上海经商办企业的人普遍反映比在家种田好,比当村干部还强。
安仁乡从伍宿口一路进去,80%的新房都是到上海经商办企业后盖的。
2001年后,通过传帮带,到上海经商办企业的人越来越多,到2010年,已达2万多人,城关、南口、漠源等乡镇的人也纷纷到上海创业,主要从事食品贸易、加盟连锁超市、便民杂货店、汽车贸易、物流、物业管理、建材、农林产品加工、药业、餐饮、娱乐、旅游、软件开发等行业,特别是经营便民杂货店遍及上海的各区(县),为满足上海市民开门七件事的需求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将商在上海开办的上海益英汽车玻璃有限公司、上海双钢仓储有限公司、上海新辅实业有限公司、上海顺源木业有限公司、上海利联食品销售有限公司、上海荣良商贸有限公司等一大批企业已崭露头角。
2001年10月,将商在上海成立了将乐县上海商会,其中有4名加入了上海市三明商会,并被收录到复旦大学高红霞教授主编的《上海福建人》一书。
与此同时,将乐到广东经商办企业的也已达上万余人,许多人的企业越办越大、越做越强,其中有1000多人又在上海、江苏及全国一些重要城市办起总部或分公司,出现了像陈亮、黄德荣、黄日红、陈庚平、刘沣余、张瑞华等一大批著名的企业家和朝鹏运动器材有限公司、隆盛电热电器有限公司、嘉林环保水务有限公司、益泉电热挂具有限公司、基士博涂刷设备有限公司、智辉五金设备电子公司等著名企业,许多产品远销国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