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程时间速度 (1)
行程问题路程、时间、速度的关系

一 行程问题路程、时间、速度的关系1 汽车以72千米/时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到达后立即以48千米/时的速度返回甲地。
求该车的平均速度。
2 一辆汽车从甲地出发到300千米外的乙地去,前120千米的平均速度为40千米/时,要想使这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为50千米/时,剩下的路程应以什么速度行驶?3 汽车往返于A ,B 两地,去时速度为40千米/时,要想来回的平均速度为48千米/时,回来时的速度应为多少?4 有一座桥,过桥需要先上坡,再走一段平路,最后下坡,并且上坡、平路及下坡的路程相等。
某人骑自行车过桥时,上坡、走平路和下坡的速度分别为4米/秒、6米/秒和8米/秒,求他过桥的平均速度。
5 一只蚂蚁沿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由A 点开始爬行一周。
在三条边上它每分钟分别爬行50cm ,20cm ,40cm (如左下图)。
它爬行一周平均每分钟爬行多少厘米?6 老王开汽车从A 到B 为平地(见右上图),车速是30千米/时;从B 到C 为上山路,车速是22.5千米/时;从C 到D 为下山路,车速是36千米/时。
已知下山路是上山路的2倍,从A 到D 全程为72千米,老王开车从A 到D 共需要多少时间?7 某司机开车从A 城到B 城。
若按原定速度前进,则可准时到达。
当路程走了一半时,司机发现前一半行程中,实际平均速度只达到原定速度的1113。
如果司机向准时到达B 城,那么在后一半的行程中,世纪平均速度与原定速度的比应是多少?8 一个车队以4米/秒的速度缓缓通过一座长 200米的大桥,共用100秒。
已知每辆车长4米,两车间隔10米,那么这个车队共有多少辆车?9 李爽从家到学校去,骑车比步行每分快 120米,骑车所用时间比步行时间少35。
李爽每分钟步行多少米?10 小亮从家到学校,步行需要40分,骑自行车需要 15分。
当他骑车走了9分后自行车发生故障,只好步行到学校,那么,他从家到学校共用了多少时间?11 小燕上学时骑车,回家时步行,路上共用50分。
坑班四年级第8讲行程问题一带例题答案

四年级第二学期讲义第八讲行程问题(一)一、知识要点1、路程、时间和速度这三者的关系:常用公式: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常用比例关系:1)速度相同,时间比等于路程比;2)时间相同,速度比等于路程比;3)路程相同,速度比等于时间的反比.2、掌握相向相遇及同向追及问题的常规解法:相遇问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相遇距离=速度和×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3、反向相离问题:两个运动物体由于反向运动而相离,就是相离问题。
解答相离问题的关键是求出两个运动物体共同趋势的距离(速度和)。
基本公式:两地距离=速度和×相离时间相离时间=两地距离÷速度和速度和=两地距离÷相离时间4、环形路程内的相遇和追及问题两次相遇时两者所走的路程之和(差)=跑道一圈的路程5、火车过桥问题路程=桥长+车长车速=(桥长+车长)÷通过时间通过时间=(桥长+车长)÷车速桥长=车速×通过时间-车长车长=车速×通过时间-桥长二、典型例题:例1、已知甲的步行的速度是乙的1.4倍。
甲、乙两人分别由A,B两地同时出发。
如果相向而行,0.5小时后相遇;如果他们同向而行,那么甲追上乙需要多少小时?解析:设乙的速度为x,则甲的速度为1.4x;甲乙两地相距(x+1.4x)×0.5=1.2x;若通向而行,他们相距1.2x;甲追上乙的时间为:1.2x÷(1.4x-x)=3;即甲追上乙要3小时例2、甲、乙、丙三人从同一地点A地前往B地,甲、乙二人早上8点一起从A地出发,甲每小时走6千米,乙每小时走4千米,丙上午11点才从A地出发。
晚上8点,甲、丙同时到达B地。
求:丙在几点钟追上了乙?解析:甲早上8点从A地出发,晚上8点到B地,一共走了12小时,每小时走6千米,则AB见距离=6×12=72(千米);丙上午11点从A地出发,也是晚上8点到B地,一共走了9小时,则丙的速度=72÷9=8(千米/小时);丙出发时,乙已经走了3小时,走的距离为4×3=12(千米);丙追上乙所需时间=12÷(8-4)=3(小时);所以,丙在下午2点(11+3=14)追上乙。
路程、速度、时间应用题一

路程、速度、时间应用题一展开全文1、甲乙两镇的距离是15千米,如果步行的速度是3千米/小时,走多长时间可以从甲镇走到乙镇?2、声音传播的速度是340米/秒,3秒钟传播多少米?3、蝴蝶飞行的速度是500米/分钟,它飞行5分钟一共飞行多少米?4、小红爸爸从家里开车到单位,20分钟到达。
他的速度是600米/分钟,小红家离爸爸单位有多远?5、客车从A城开往B城,客车的速度是50千米/小时,货车从B 城出发往A城,它的速度是60千米/小时,经过2小时两车相遇,AB 两城相距多少千米?1、爸爸开车奶奶家,去时用了3小时,回来时用了2小时。
如果去时的速度是44千米/时,回来的速度是多少?2、小明从家出发,到购书中心时一共走了5分钟,后来坐车坐了10分钟到达体育学院。
如果他走路速度是30米/分钟,坐车的速度是250米/分钟,小明家离体育学院有多远?3、一辆摩托车的速度是40千米/时,一辆跑车的速度是摩托车的3倍,跑车的速度是多少?如果跑车开5小时,能行驶多少千米?4、张坚步行每小时行5千米,他步行1千米用的时间比骑自行车多8分钟,现在他要骑车前往相距30千米的某地,要行多少小时?5、李华每天上学先步行17分钟,再跑步3分钟到达学校,有一天他步行5分钟就跑步到学校,到达学校比平时早了6分钟,已知他步行每分钟走80米,他家离学校多少米?6、王平在甲地和乙地之间步行,往返一共要50分钟,如果去时骑车,返回时步行,要32分钟,那么他骑自行车在甲地和乙地之间往返需要多少分钟?1、甲、乙两地相距36千米,一个人从甲地往乙地如果步行要走9小时,是骑自行车用的时间的3倍。
他从甲地骑自行车出发,行了2小时放下自行车,步行走到乙地,这样,从甲地到乙地共用了多少小时?2、陈华从甲地步行去乙地,每走30分钟休息10分钟,一共用了110分钟;从乙地返回甲地,走路的速度是去时的1.2倍,每走20分钟休息10分钟。
用多少分钟回到甲地?3、陈清骑自行车每小时行12千米,行1千米用的时间比步行少10分钟,他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步行速度的几倍?4、从甲地到乙地,先骑自行车行19分钟,再骑摩托车行8分钟到达,如果骑自行车13分钟再乘摩托车行10分钟也恰好到达,如果全程都骑自行车,要行多少分钟?5、路边一行树的间距都相等,小玲和小芬同时从第1棵树出发向前走,当小玲走到第16棵树时,回头看到小芬到达与自己相差3棵树的地方。
行程问题(一)

行程问题(一)【教学目标】1、掌握行程问题的应用题的结构,掌握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2、会解答已知两地的距离和两物体的运行速度,求相遇或追及时间的实际问题。
3、掌握解行程问题的一般方法和特有方法。
重点:掌握相遇及追及问题的数量关系。
难点:用方程解决相遇问题中求相遇时间的问题。
【知识回顾】路程、时间、速度是行程问题的三个基本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路程=时间×速度,时间=路程÷速度,速度=路程÷时间。
【知识要点】1、本讲重点讲相遇问题及追及问题。
两个物体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经过一段时间,必然在途中相遇,这类题型我们把它称为相遇问题,相遇问题是研究速度、时间和路程三量之间关系的问题。
2、相遇、追及问题和一般行程问题区别:不是一个物体的运动,而是两个物体的相向或运动,所以,它研究的速度包含两个物体的速度,也就是速度和或速度差。
基本公式:路程=速度×时间基本类型:相遇问题: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追及问题:速度差×追及时间=路程差;流水问题:关键是抓住水速对追及和相遇的时间不产生影响;顺水速度=船速+水速逆水速度=船速-水速静水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也就是顺水速度、逆水速度、船速、水速4个量中只要有2个就可求另外2个)其他问题:利用相应知识解决,比如和差分倍和盈亏;复杂的行程:1、多次相遇问题;2、环形行程问题;3、运用比例、方程等解复杂的题;【典型例题】例1、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A 、B 两城出发,相向而行,在离A 城75千米处相遇,两车各自到达对方城市后,都立即以原速沿原路返回,又在离A 城33千米处相遇。
AB 两城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思路导航:甲乙第一次相遇,共行1个全程,其中甲行了75千米,甲乙第二次相遇,共行3个全程,其中甲行了2个全程减去33千米。
甲乙共行3个全程,所用时间是共行1个全程的3倍。
速度、时间、路程-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速度、时间、路程-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速度、时间、路程概念;
2.培养学生能够利用速度、时间、路程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际动手能力。
二、教学过程
1. 导入(5min)
老师出示一张路程表和一个计时器,请同学们说出表中车辆的速度、时间、路程等信息。
2. 学习速度、时间、路程的概念(10min)
1.老师引导同学们从上一步的练习中认识到速度、时间、路程的重要性;
2.通过举例子,让同学们理解速度、时间、路程的作用。
3. 操作练习(30min)
1.学生按组进行,每组分为两个人:一个作为司机,一个作为记录员;
2.司机负责驾驶模型汽车,记录员负责记录汽车行驶距离和速度;
3.每组轮流进行,每次驾驶3分钟,计时器开始计时;
4.记录员记录汽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并计算出车的速度;
5.计算每组最终的平均速度,并展示在黑板上。
4. 概括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10min)
1.让同学们自己总结概括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
2.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图,帮助同学们理解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
5. 巩固联系(20min)
老师出示几个速度、时间、路程的题目,让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并相互检查答案。
三、教学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深入理解了速度、时间、路程的概念,学会了如何利用速度、时间、路程解决问题。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提高了同学们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一) 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一)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速度的含义,掌握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能灵活运用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速度的含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行驶的路程。
2. 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
3. 应用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能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速度的含义,灵活运用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例,如赛跑、汽车行驶等,引出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速度的含义,让学生举例说明速度、时间和路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演示与实验: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发现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公式。
4. 讲解与练习:讲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公式,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7. 作业布置:布置与速度、时间和路程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了解学生对速度、时间和路程的理解程度。
2. 练习与作业:检查学生的练习与作业,评估学生对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4.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课后反馈,了解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路程、时间和速度(1)》(教案)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第六单元除法·第7课时路程、时间和速度(1)·教案班级:课时:课型:一、学情分析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具备了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能力,能独立解答求每分钟行多少米的应用题,在已有的生活实践中,经历了初步感知路程、时间、速度的生活经验,能模糊地感觉到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一定关系,这些知识、能力及经验为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建构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模型,解决相应的应用题提供了前提条件,并为以后学习较复杂的行程问题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1.认识路程、时间与速度等常见的量,理解速度的意义。
2.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索,掌握“速度=路程÷时间”的关系式。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明确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速度”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设计第一板块【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松鼠、猴子和小兔参加了竞走比赛,比赛成绩已经出来了,你们猜一猜,谁走得最快?(课件出示竞走成绩表)时间/分路程/米松鼠 4 280猴子 4 240小兔 3 240 师:松鼠和猴子,谁走得快?生:松鼠走得快。
师:为什么呢?生:一样花了4分钟,松鼠走的路程远。
师:对的,时间相同,路程多的快。
那猴子和小兔,谁走得快呢?生:小兔走得快。
师:为什么呢?生:一样走了240米,小兔花的时间少。
师:对的,路程相同,时间少的快。
师:通过刚才的两次比较,你觉得速度的快慢与什么有关?到底什么是速度?速度与路程、时间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这里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支持学生的数学思维。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体会到:时间相同时,谁走的路程多谁就快;路程相同时,谁用的时间少谁就快。
这里不仅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还将他们的着眼点引到“单位时间里如何比较快慢”这个核心问题上。
第二板块【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认识速度。
(课件出示教材P79的情境图)时间/分路程/米松鼠 4 280猴子 4 240小兔 3 240 (1)比较小兔和松鼠谁走得快。
速度时间和路程教学设计(共6篇)

速度时间和路程教学设计(共6篇)第1篇:速度、时间和路程教学设计速度、时间与路程教案设计课题:速度、时间与路程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4三位数乘两位数第五课时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课本P53-55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速度的含义,学会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并学会用统一符号来表示速度。
2、使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能用它解决问题,获得解决问题的策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让学生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在交流评价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科技事业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理解速度的含义,建构路程、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具体情境导入1、小华和小美每天都要从自己的家走路去学校,有一天,到了学校,小美说:“我用了4分钟。
”小华说:“我用了6分钟。
”孩子们,你们认为谁走得更快?说说你的理由2、看来光知道时间不能比较出快慢,还要考虑什么?(远近)是啊,要准确地比较快慢,不仅要知道时间,还要知道它们上学走了多长的路,在数学上,我们把一共行了多长的路叫路程。
(板书展示)3、那么同学们,小华和小美到底走的路程是多少?请看大屏幕(大屏幕出示小华行走了480米,小美行走了280米)活动2【讲授】(一)揭示速度的概念1、现在你能准确地比较它们的快慢了吗?在自己的练习纸上算一算,比一比2、汇报:480÷6=80(米)表示小华每分钟行走80米280÷4=70(米)表示小美每分钟行走70米谁能说说他在比什么?(每分钟行的路程)是啊,小美行的路程是多少?行走了4分钟,也就是把他们平均分成几份?其中一份就表示什么?(小美每分钟行走的路程)在数学中我们把小美每分钟行走的路程叫速度。
小华行的路程是多少?行了6分钟就是?(把它平均分成6份)其中的一份表示?(小华每分钟行的路程)小华每分钟行的路程叫什么?这里还有几个关于速度的例子,我们一起来读一读(1)火车全速行驶的每分钟高达2千米,火车每分钟行驶的路程叫速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限速60千米/时
140÷2=70(千米/时) 70>60 会超速!
你想对张叔叔说些什么?
我会总结
甲地到乙地需多少时?
我会总结
从学校到少年宫的路程是多少米?
我来说一说
甲地离乙地有240千米,一辆汽车
Hale Waihona Puke 的行驶速度为60千米/时,从甲地到乙
地行使了时。请问:
(1)60×4= (2)240÷4= (3)240÷60=
速 度
物体在1时、1分、1秒内这 样的时间内所行驶的路程叫做
速度。
你 知 道 吗 ?
蜗牛爬行的速度大约为8米/时。
人步行的速度大约为4千米/时。
你 知 道 吗 ?
声音传播的速度大约为340米/秒。
光传播的速度大约为30万千米/秒。
他会超速吗? 带有这个标志的路共长 140千米,张叔叔驾车想 花2小时开完这一路段。
表示什么? 表示什么? 表示什么?
我来算一算
客车的平均速度是80千米/小时,它行 7小时能否到上海?
你能想出几种方法来解决?
吉普车
?千米
PK
大巴车
120千米 ?千米
210千米
口 答
1、一列火车2小时行驶180千米,这 90千米/时 。 列火车的速度是_____ 2、自行车3分钟行驶了600米,这辆 自行车的速度是_____ 200米/分 。
3、一名运动员8秒跑了80米,这名运 10米/秒 动员的速度是______ 。
路 程 时 间
速 度
刘 翔
姓名 希拉梅尔
路 程
110米
时 间
13.18秒
刘
翔
110米 110米
12.91秒 13.20秒
加西亚
谁 跑 得 最 快?
王华亮
姓 名
PK
路 程
刘
翔
时 间
王华亮
刘 翔
65米
110米
12.91秒
12.91秒
谁 跑 得 快?
吉普车
我2时行驶了 120千米。
PK
大巴车
我3时行驶了 210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