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的历史故事设定

合集下载

历史老师教学故事

历史老师教学故事

历史老师教学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读懂历史,更好地完成历史课程的学习,教师常引用历史故事来完成教学,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历史老师教学故事。

历史老师教学故事1:井陉之战公元前206年,直极一时的秦帝国灭亡后,中国历史进入了新的阶段。

当时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分别形成了两个新的集团,双方为争夺天下。

展开了历史上有名的楚汉战争。

在这场历时近五年的战争中,汉大将韩信表现出了“运筹帷幄,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的卓越智谋和用兵韬略。

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韩信率一万余新召募的汉军越过太行山,向东挺进,攻打项羽的附属国赵国。

赵王歇和赵军统帅成安君陈余集中20万兵力于太行山区的井陉口(今河北井陉东),占据有利地形,准备与韩信决战。

井陉口是太行山八大隘口之一,在它以西,有一条长约百里的狭窄驿道。

易守难攻,不利于大部队行动。

当时,赵军先期扼守住井陉口,居高临下,以逸待劳,且兵力雄厚,处于优势和主动地位。

反现韩信,麾下只有万余之众,且系新募之卒,千里行军,人马疲惫,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

赵军谋士李左车向陈余建议:正面坚壁不战,用一部分兵力绕到敌后切断汉军粮道,使韩信“前不得斗,退不得还……野无所掠”,最后前后夹击,一战而擒韩信。

但陈余却是一名崇尚正面攻击的古典派军人,拘泥于“义兵不用诈谋奇计”的教条,且认为韩信兵少而疲,不应避而不战。

他拒绝了李左车的建议,刻板地遵从兵书上“十则围之,倍则战”的公式行事。

韩信深谋远虑,自知双方兵力相差悬殊,如采用强攻,必会受挫,于是决定在离井陉口很远地方驻扎下来,反复研究地形地势和赵军部署。

当韩信探知李左车的计策没有被采纳,赵军主帅陈余有轻敌情绪和希图速决的情况后,立即指挥部队进到离井陉口30里远地方扎下营来。

半夜时分,韩信选拔了两千轻骑,每人带一面汉军的红旗,乘天黑悄悄从山间小道迂回到赵军大营的侧后方埋伏,等翌日见赵军出动。

营垒空虚之时,攻入赵军大营,把赵军旗帜拔下,插上汉军旗帜。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阜康市二中杨静对于初中生,历史课在他们心目中是一门朦胧神秘而又存有不少误区的学科。

他们认为,历史就是过去发生的许多故事,而且侧重点在故事二字。

他们对历史的兴趣也主要是由这个“兴趣”而生。

这一直接由故事而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决定着学生今后是否喜欢历史课,进而影响到历史教学的成败。

在历史教学中,我根据初中历史科的具体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运用历史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来浅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首先,在导入新课时,设臵“悬念”的历史故事。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课堂开头不仅能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会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促使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所以,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巧设导语,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兴趣,及早进入最佳状态。

我认为,导入新课时,设臵有“悬念”的历史故事,对初中学生学习动机单纯,注重故事性、趣味性的心理特征来说很容易被感染。

著名评书艺术家单田芳说书时,每当故事情节发展到紧张激烈的高涨或矛盾冲突到剑拨弩张的关键时刻,突然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来吊你的胃口,逼着你非继续听下去不可。

这种方法在中国古典章回小说里常用,称之为“悬念”设臵。

同样,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导入新课时设臵“悬念”的历史故事,也能使初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激发起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

如在学习《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这一课时,我首先请学生上讲台讲关于造人的神话传说,学生们争先恐后地上来讲述,有的讲了女娲造人的故事,有的讲了亚当和夏娃的故事,气氛非常活跃,由此引出课题,人类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如在学习?利用初一学生好动、爱说,又喜欢表现自己的特点,把学生的这种特点通过学生自己讲述历史故事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动机,激发学习的兴趣。

这样就可以很容易一下子提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导入新课。

这样的“悬念”历史故事设臵,使学生迫切地想了解其中的奥秘,学生的兴趣、注意力就会很快在自然状态中顺利地迁移到教学中来,也很好地完成了导入新课的任务。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故事教学法研究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故事教学法研究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故事教学法研究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历史情感与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之一。

而故事教学法作为一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中。

本文将探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故事教学法在学生历史学习中的价值和应用。

一、故事教学法的价值1. 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故事教学法以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兴趣。

通过具体的故事情节,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历史事件,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 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故事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通过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学生可以深入思考历史事件的背后原因、影响以及历史人物的价值观和行为动机等。

这样的思考能力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分析思维和综合思维的有效手段。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情感与价值观通过情节鲜明生动的故事,学生能够深入感悟历史事件中的人性、情感与价值观。

例如,通过故事中的英雄人物,学生可以感受到爱国主义精神的伟大,培养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

同时,故事中的历史悲剧也能让学生反思人性的弱点,进而塑造正确的价值观。

二、故事教学法的应用1. 选择适合的故事题材在历史教学中,故事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选择与之相匹配的故事题材。

例如,在讲解中国古代文明时,可以引用古代文人墨客的故事,通过他们的智慧与才情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

2. 合理设计故事情节故事的情节设计要有层次感和张力,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

适当增加悬念和冲突,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投入和思考的主动性。

同时,还要注意故事与历史事实的结合,确保故事情节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3. 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故事呈现多媒体技术是故事教学法的有力辅助手段。

教师可以使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使故事内容更加饱满生动。

通过多媒体手段的运用,能够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形象记忆,增强内容的可理解性和可感性。

4. 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故事教学法并非单纯的讲故事,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人 得 好 对 于思 维 比较 活 跃 的 初 巾 生 来 说 , 大 多 数 人 都 不 喜 欢 历 史 这 种 相 对 比较 沉 闷 的课 堂 。 所 以, 若 能 在 一 节 课开 始 给 学 生 讲 一 些 比较 新 颖 的 、 有趣 的 、 充满悬念性 的故事 , 那 么 除 了 能够 立 即让 喧 闹 课 堂 安 静 下 来 之 外 ,还 能 够 快 速 吸 引 更 多 学 生 的 注意 力 。 比 如在 讲 远 古 居 民文 章 时 , 历 史 教 师 可 以给 学 生 讲 女 娲 造 人 的故 事 。 故事讲完后需要将学生拉回现实 , 可 以通 过反 问 的方 式 点 出原 始 居 民 的诞 生形 式 , 激发学生兴趣。 3 . 2 在课 堂 中 的合 适 点 插 入 有 趣 的 历 史故 事 。 历史 故 事 虽 然 相 比 于 课 文 正 文 内 容 而 言 更 能 吸 引 学 生 的 注意力 。 但 是 一 节 课 只有 4 0 ~ 4 5 分钟 , 若 整 个 课 堂 都 一 直 穿 插 历史 故事 , 那 么 基 本 是 不 可 能 的 。但 为 - r 既 吸引 学 生 注 意 力 , 让 学 生 时刻 保 持 听课 状 态 , 又 能 够 确 保 课 文 内容 顺 利 讲 解 , 历 史 教 师 应 该 学 会 在课 堂 中 间适 当插 入 一 些 比较 有 趣 的 故 事 。 比如 在 讲 东 汉 历 史 时 教 师 可 以 给 学 生 讲 述 神 医华 佗 的 故 事 。 在 讲 楚 汉 之 争 时 可 以 给学 生 讲 述 著 名 的 鸿 门 宴 …。 在 讲 西 汉 时 期 的 历 史 和人 物 时 可 以讲 《 史记》 作 者 司 马 迁 受 宫 刑 后 仍 然 能 够 写 出 历史 巨作 的不 屈 精 神 , 等等。 这 种 通 过 存 课 堂 巾 间穿 插 历 史 故 事 的 方式 。 既 能 够 让 学 生 保 持 听 课状 态 , 营 造 出一 种 较好的课堂氛围 , 又 能 够 让 学 生 对 历 史 知识 有 深 刻 理 解 , 更 有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历史故事是历史知识的载体,其生动有趣的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给学生留下深刻的
印象,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提高历史学科的教学效果。

本文将从帮助学生理解
历史、提高学习兴趣和激发思考三个方面分析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帮助学生理解历史
历史故事能够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促进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
理解。

例如,通过讲解楚汉战争中的蒯聩故事,可以使学生深入理解楚汉战争中蒯聩发挥
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对蒯聩这个历史人物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提高学习兴趣
历史故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果。

历史故事生动有趣,
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历史知识。

例如,通过讲述古代名将的事迹或是鲜为
人知的历史事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历史的兴趣爱好。

激发思考
历史故事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力,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通过一些历史故事的讲解,可以让学生思考历史事件的背后的原因,了解历史人物的性格
和思想,深入探究历史事件的作用和影响。

例如,通过讲述“墨子兼爱”这个历史故事,
可以让学生思考“兼爱”这个理念对古代与现代的意义以及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结语
综上所述,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在教学中,教师应
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科特点,合理地运用历史故事,以活泼有趣的形式传递知识,
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学生也要积极参与到故事讲解中,通过思考和探究深入理解历史知识。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历史故事是一种生动有趣的教学资源,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

下面将介绍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历史故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

通过讲述历史故事,教师可以将抽象的历史概念转化为具体的故事情节,使学生更容易理解。

在讲解古代中国的封建制度时,可以通过讲述《红楼梦》中贾府的故事来帮助学生理解封建制度的组织结构和人际关系。

历史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历史故事往往包含着戏剧性的冲突和精彩的情节,这些元素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更主动地参与到历史教学中来。

通过讲述历史故事,教师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魅力,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历史故事可以帮助学生记忆历史知识。

人们对于故事的记忆往往比抽象的事实更加深刻。

通过讲述历史故事,教师可以将历史知识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学生更容易记忆和理解。

在讲解二战时期的抗日战争时,可以通过讲述“八百壮士”和“刺杀鲁迅”等故事来帮助学生记忆并理解这段历史。

历史故事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通过讲述历史故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在讲解古希腊民主制度时,可以通过讲述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故事,引导学生对民主的利与弊进行思考和讨论。

历史故事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听、说、读、写历史故事,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培养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历史故事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看法。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历史故事这一资源,使历史教学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好历史。

历史教学中的历史故事设定——《种类繁多的青铜器物》一目的故事设计思路

历史教学中的历史故事设定——《种类繁多的青铜器物》一目的故事设计思路
这样既能够进一步巩 固刚学 的历史 知识 , 又具有 一定 的
有 不同用途 , 即实用性 。课 文 中配备 了两 幅 图片进行说 明, 并在小 字部分 补充两座商朝古 墓 中发 掘 的不 同种类 的青 铜器物 , 都是为 了说 明我 国青 铜器物 的种类 繁多 和
不 同的实用性 。这个 补充材料 略显单薄 , 不能让 学生对 种类 繁多和实 用性 有更 感性 的认 识 。所 以在 教学 设计
探究 想象力 。四是 故事 设定 的知 识延 伸性 。故事 设定
不能简单地对历史知识进行 整合 , 应在 寻求学 生共 鸣和 设定 合理性 的 同时增 加故 事 的思考延 伸 价值 。在 故 事 设 定 的填空 中, 前 几个 填空是 器物 的分类 , 最后一 个填 的是器物 的具 体 名称 。最 后一 个填 空 的设置 有两 个 目 的, 即一 个是 巩 固学生 的现场认 知 能力 , 另 一个是 引导 学生的分类 能力 ; 并 引 出青铜 器物 分类 中 的延伸 内容 , 即礼器 的用途和王权 的象征 。 三、 故事设定的效果——课堂使用效果 任何历史故事 的设 定效 果 必须经 过课 堂教 学 得到
课例研 究 Z H 0 N G X U E J I A O X U E C A N K A O
历 史 教 学 中的 历 史 故 事 设 定
— —
《 种 类繁 多的青铜器 物》 一 目的故事设计 思路
江 苏徐 州 市第二 十九 中,  ̄( 2 Z l O O O ) 陈大 松
教师在历史教学 中运用历 史故事 说 明历 史知识 , 可 以提高学生学 习历史 的兴趣 , 吸引学 生对历 史 问题 的探 究 。故事可 以是现成 的历史典 故 , 也 可以是利 用学 生 已 有 的历史知 识 和生活 知识 , 汇 编成 新 的历史故 事 , 把理 性 的历史知识变成感性 的历史 认识 , 降低 了学生学 习历 史 的难度 , 最 终实 现历 史教 学 的有效 性 。笔 者 以《 青 铜 工艺 的杰 出成就 》 第二 目“ 种类 繁多 的青铜 器物” 为例谈 谈 自己的做法 与思考 。 故事设定 的背景——教 材 内容及认识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原则及策略分析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原则及策略分析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原则及策略分析历史故事是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

以下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历史故事的原则及策略分析:一、原则:1. 生活化原则:历史故事应当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情境,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2. 系统性原则:历史故事应当融入教学大纲中,符合教学内容的逻辑顺序,为学生建立全面的历史知识体系。

3. 效果性原则:历史故事应当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效果,帮助他们对历史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4. 多样性原则:历史故事应当多样化,涵盖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和不同人物的故事,以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

二、策略:1. 选择合适的历史故事: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与之相关且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故事进行讲解,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利用场景或角色扮演:教师可以精心设计历史情境或分配不同角色的学生,让学生在故事中扮演相应人物,通过亲身经历来感受历史,增强学习效果。

3. 结合实物或图片资料:教师可以使用实物或图片资料辅助讲解历史故事,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历史的真实性,提高对历史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4. 引导思考和讨论:教师在讲解历史故事后,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进行讨论。

通过思考和讨论,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原因、影响以及历史人物的价值观和做法。

5. 激发学生创作能力: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历史故事进行创作,例如写一篇历史小说、制作历史漫画等。

通过创作,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历史故事,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历史知识。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原则及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

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内容,选择合适的历史故事,并结合场景、图片、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创作,使历史故事真正成为他们自己的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教学中的历史故事设定
作者:陈大松
来源:《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2013年第11期
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历史故事说明历史知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吸引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探究。

故事可以是现成的历史典故,也可以是利用学生已有的历史知识和生活知识,汇编成新的历史故事,把理性的历史知识变成感性的历史认识,降低了学生学习历史的难度,最终实现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笔者以《青铜工艺的杰出成就》第二目“种类繁多的青铜器物”为例谈谈自己的做法与思考。

一、故事设定的背景——教材内容及认识
“工匠们运用高超的青铜冶铸技术制造出各式各样的青铜器,按用途划分,有食器、酒器、乐器、车马器、兵器、工具等十多类。

每一大类又包括许多种。

”教材的这段描述包含有两个内容:一是种类繁多;二是不同种类有不同用途,即实用性。

课文中配备了两幅图片进行说明,并在小字部分补充两座商朝古墓中发掘的不同种类的青铜器物,都是为了说明我国青铜器物的种类繁多和不同的实用性。

这个补充材料略显单薄,不能让学生对种类繁多和实用性有更感性的认识。

所以在教学设计进应对教学内容进行再处理,笔者通过汇编历史小故事来充实内容。

这个历史故事是这样的:姜太公坐在渭河边钓鱼,周文王来请姜太公去辅佐他,姜太公和周文王坐着青铜铸造的车马器一起去镐京。

进了宫殿,卫兵拿着兵器护卫在殿前,殿堂上响起了乐器的动听声音,那是欢迎太公的声音,桌子上的食器放满了珍馐美味,酒器里盛满了美酒。

太公给周文王建议,要想国力强大,最好发展农业生产,接着他推荐了青铜犁铧来耕地。

文王接受了建议,大力发展生产,国力一天天强大起来。

到了武王的时候,终于打败了纣王,建立了周朝,后来周康王为了纪念这段历史,铸造了大盂鼎。

由于故事难度不大,学生根据刚刚了解的知识很快填出正确的答案。

二、关于故事设定的思考
在进行故事设计之前,我有以下思考:
首先,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中提到的“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的过程”。

学生已有知识的再现,让学生感性地认识到新旧知识的联系,再学习即为再积累的过程。

周文王邀请姜太公辅佐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歇后语中就有反映(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武王伐纣(第5课内容);成王铸鼎(第5课插图《西周淳化大鼎》)。

利用学生已知的生活知识和历史知识,可以引起共鸣,增强故事的亲和力,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历史。

其次,故事设定的合理性。

一是故事情节的合理性。

情节上的逻辑关系是否合理影响故事的真实可信度,更能增加故事的吸引力,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目的。

故事设计有三个情节:太公辅佐周王;武王伐纣;康王铸鼎纪念。

三者之间具有一定的因果关系。

二是故事设置与教学内容结合的合理性。

故事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不能过分体现故事的故事性,应在故事的悬念中凸显历史知识的内容,并以引起学生注意的方式得以体现。

本则故事在教学过程中以幻灯片的方式出现,学生对照图片填空,既有感官感受,又有知识考查,集中体现了青铜器多样性和实用性的认知和应用。

三是故事展现时机的合理性。

历史故事在课堂中的应用必然引出历史故事展现时机合理性的思考。

合理的展现时机,可以起到活跃气氛、展示历史原理、提示学生探究等作用。

这个历史故事在学生对众多种类的青铜器物进行初步了解之后出现,故事出现得不是很突兀,这样既能够进一步巩固刚学的历史知识,又具有一定的探究想象力。

四是故事设定的知识延伸性。

故事设定不能简单地对历史知识进行整合,应在寻求学生共鸣和设定合理性的同时增加故事的思考延伸价值。

在故事设定的填空中,前几个填空是器物的分类,最后一个填的是器物的具体名称。

最后一个填空的设置有两个目的,即一个是巩固学生的现场认知能力,另一个是引导学生的分类能力;并引出青铜器物分类中的延伸内容,即礼器的用途和王权的象征。

三、故事设定的效果——课堂使用效果
任何历史故事的设定效果必须经过课堂教学得到检验。

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这个故事是先让学生熟悉,然后让个别学生通过讲述的方式来展现。

在过程中基本达到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目的。

课堂中学生气氛明显活跃,只要稍加提示多数学生就能立刻总结出我国青铜器物的种类繁多的特点,有个别学生还提到实用性的特点。

实践证明,这个故事的设计是成功的。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加入新的知识,汇编成有趣的历史小故事,“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减少艰深的历史理论和概念,增加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

(责任编辑庞丹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