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高中生物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7.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简介同步检测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生物必修二 第七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① 昆虫群体数量足够大 ② 全部的雌雄个体间都能自由交配并能产生后代 ③ 没有迁入与迁出 ④ AA、Aa、aa三种基因型昆虫的生存能力完全相同 (也就是说自然选择对A、a控制的翅型性状没有作用) ⑤ 没有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遗传平衡状态
计算:
子一代、子二代、子三代的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
亲代基因型 的频率 配子的比率
由简单到复杂
由水生到陆生 由低等到高等
3、生物进化理论的不断发展
中性学说:
基因突变对生物适应性的影响大多是中 性的,这些中性突变逐渐积累导致种群间遗 传物质出现较大差异而使生物进化。
根据许多物种是在短时间内迅速形成的现象,
有人得出物种形成并不都是渐变的过程,而是种 群长期稳定与迅速形成新种交替出现的过程。
第2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
(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1、种群的概念: 种群是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 个体。
卧龙自然保护区的猕 猴
(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种群的特点:
种群中的个体并不是机械地集合在一起,而是彼 此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给后代。
捕食者与被捕食者
某种兰花和专门 给它传粉的蛾
不同物种间的共同进化
地球形成时 原始大气中 是没有氧气 的,但是随 着光合细菌 的出现,使 得大气中有 了氧气。
生物和无机环境间也存在共同进化
1、共同进化
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 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的过程。
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基因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
120 = 60% A的频率= 200
____________
80 a的频率= 200 = 40%
人教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本章解说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本章解说内容提要本章知识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为知识链,以地球上生命的发展“新物种形成”为核心,主要阐述生物进化的原因、过程、趋势和结果等问题。
在介绍拉马克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之后,重点学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从对自然选择理论的评价开始,针对自然选择理论的局限性,结合实例逐一地阐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运用现代进化理论的观点解释加拉帕戈斯群岛上13种地雀的形成方式。
在分析总结的基础上说明生物的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结果。
学法指导1.本章的概念、生物进化的观点比较多,理清这些概念、观点可运用比较法,比较种群与物种、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及基因库、物种的形成与生物进化、地理隔离与生殖隔离、拉马克的进化论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等。
明确其共性与本质区别,深入理解其内涵。
2.对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一节内容的学习,可通过一些实例来比较拉马克的生物进化理论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观点、历史贡献及不足之处。
运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观点解释一些生命现象的产生。
此节内容比较抽象,因此学习时宜结合具体的事例来讲述,例如关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四个方面的内容,因四者之间存在必然的内在联系,可结合某一新物种的形成过程将四个方面有机联系,即生物之间都存在过度繁殖现象,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空间,必然进行残酷的生存斗争,而这一切取决于自然选择,选择的结果: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在斗争中具有适于环境生存方面变异的个体得以生存。
遗传与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因。
3.对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一节内容的学习,可运用比较法来理解相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对于生物进化理论的学习运用发展的观点去看待,关于生物进化理论有许多观点,目前仍有争论,生物进化理论也同其他科学一样,在不断发展完善。
关于现代进化理论,主要理解并掌握四个结论。
可用生动的实例来帮助掌握: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生物进化的实质——基因频率的改变;自然选择使生物进化,其过程中必然改变基因频率;生物进化的原材料——生物的变异(可遗传变异),是进化的前提条件;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环境决定生物变异是被淘汰还是被选择)、人工选择的区别与联系;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生殖隔离与地理隔离,联系华南虎与东北虎的地理隔离及马驴杂交等生殖隔离的实例。
高中生物 第七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7.1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简介同步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2021

山西省忻州市2016-2017年高中生物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7.1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简介同步检测新人教版必修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山西省忻州市2016-2017年高中生物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7.1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简介同步检测新人教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山西省忻州市2016-2017年高中生物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7.1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简介同步检测新人教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简介(总分:6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1。
第一位提出进化论观点与神创论相抗衡的是()A.达尔文 B.拉马克 C.孟德尔 D.沃森、克里克2.种群是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
种群中的个体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递给后代。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①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生物进化,但并不一定出现新的物种②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③物种的形成必须通过地理隔离达到生殖隔离才能实现,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④种群通过个体的进化而进化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①④3.现代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表现在()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②种群是进化的单位③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④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⑥隔离导致物种形成⑦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A.②④⑤⑥⑦B.②③④⑥C.①②⑤⑥D.①②③⑤⑦4.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未能解释的是()A.生物进化的原因 B.现存生物适应性的原因C.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D.遗传和变异的本质5.下列与生物进化相关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长期地理隔离一定能达到生殖隔离,如东北虎和华南虎B.进化时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C.生物能完成有性杂交就是同一个物种D.进化改变的是个体而不是群体6。
2020高中生物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学业质量标准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七章学业质量标准检测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5分)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5分,共5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各项中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是( A )A.绵羊和山羊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B.东北虎和华南虎经过生殖隔离形成两个亚种C.马和驴交配产生骡以完成物种间基因交流D.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属于同一物种[解析] 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及有关概念。
物种间的根本界限在于存在生殖隔离,因而不能通过杂交进行基因交流。
绵羊和山羊是两个物种,因此存在生殖隔离。
东北虎和华南虎虽然经过长期地理隔离,但尚未发生生殖隔离,因此是两个虎亚种。
马和驴是两个物种,存在生殖隔离,因此马和驴交配产生的骡是不育的,不能完成物种间基因交流。
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杂交产生的三倍体西瓜是高度不育的,表明两者存在生殖隔离,不属于同一物种。
2.(2019·湖北十堰市高二期末)下列不能体现生物正在进化的是( A )A.杂合高茎豌豆通过连续自交导致后代纯合子频率越来越高B.杂交育种通过不断地自交、筛选和淘汰使得纯合矮秆抗病小麦比例越来越高C.在黑褐色环境背景下,黑色桦尺蠖被保留,浅色桦尺蠖被淘汰D.青霉菌通过辐射诱变和选择保留青霉素产量很高的菌株[解析] 杂合高茎豌豆通过连续自交导致后代纯合子频率越来越高,但相关的基因频率没有改变,不能体现生物正在进化,A正确;杂交育种通过不断地自交、筛选和淘汰使得纯合矮秆抗病小麦比例越来越高、青霉菌通过辐射诱变和选择保留青霉素产量很高的菌株,在人工选择下,都会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能体现生物正在进化,B、D错误;在黑褐色环境背景下,黑色桦尺蠖被保留,浅色桦尺蠖被淘汰,这是自然选择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的结果,能体现生物正在进化,C错误。
3.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黑色与灰色桦尺蠖表现为共同进化B.超级细菌感染病例的出现,是因为抗生素的滥用促使细菌发生基因突变C.持续选择条件下,决定某不良性状的基因频率将逐渐减小D.隔离与新物种形成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解析] 黑色桦尺蠖与灰色桦尺蠖为同一物种,不能表现为共同进化;基因突变是自发的,抗生素可以选择抗药性细菌,但不会促使细菌发生基因突变;持续选择条件下,决定某不良性状的基因频率将逐渐减小;隔离与新物种形成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
高中人教版本生物必修2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测试卷含解析

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测试卷一、单选题(共20小题)1.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它们的天敌的视觉也越来越发达,结果双方都没有取得明显的优势。
说明( )A.自然选择不起作用B.生物为生存而进化C.双方在斗争中不分胜负D.双方相互选择,共同进化2.达尔文进化理论不能解释的问题是( )A.生物多样性B.生物的生存斗争C.生物遗传和变异的本质D.变异的不定向性和选择的定向性3.某昆虫种群的翅色有绿色(AA)、浅褐色(Aa)和褐色(aa)三种表现型。
抽样调查得知当年绿色、浅褐色和褐色个体各占60%、30%和10%,现假设该种群中绿色个体每年增加10%,浅褐色个体数目不变,褐色个体每年减少10%,则第二年该种群中决定翅色A基因的频率是( )A. 62.9% B. 78.6% C. 76.8% D. 77.1%4.生物的共同进化,可以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 )①同种生物之间②不同种生物之间③生物与环境之间④亲代与子代之间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5.下图表示渐进式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A.图中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了原材料B.图中B表示地理隔离,地理隔离使种群间基因交流受阻C.图中C表示生殖隔离,指两种生物不能交配D.种群基因型频率的定向改变是新物种形成的前提条件6.某植物种群中,AA个体占16%,aa个体占36%。
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和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的变化依次为( )A.增大,不变;不变,不变B.不变,增大;增大,不变C.不变,不变;增大,不变D.不变,不变;不变,增大7.真核生物的出现在生物进化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主要表现在( )①结构和功能更加复杂完善②出现有丝分裂,为有性生殖的产生奠定了基础③通过有性生殖实现了基因重组,推动了生物进化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8.2010年8月,一种名叫NDM-1的“超级细菌”已经蔓延全球各个大洲,对“超级细菌”的出现,医学研究人员一致认为,滥用抗生素是主要原因,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超级细菌”出现的原因是( ) A.抗生素使用剂量不断加大,抗药性基因频率逐渐增加B.抗生素对病菌进行人工选择,使病菌中抗药基因频率不断增大C.抗生素使用过程中,病菌逐渐向抗药性增强的方向变异D.抗生素诱发病菌发生变异,出现抗药性强的个体9.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遗传病,隐性纯合子(aa)的患者不到成年就会死亡,可见这种突变基因在自然选择的压力下容易被淘汰。
2019年秋高中生物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7.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温故知新
问题导引 典例剖析 归纳提升 活学活练
2.植物种群中,基因型AA的个体占16%,基因型aa的个体占36%, 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基因型AA的个体的百分比、A基因 频率和自交产生的后代中基因型AA的个体的百分比、A基因频率 的变化依次为( )
A.增大,不变;不变,不变 B.不变,增大;增大,不变 C.不变,不变;增大,不变 D.不变,不变;不变,增大 解析:根据遗传平衡定律,随机交配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都 不变。自交后,基因频率不变,但随着自交次数增加,纯合子的基因 型频率越来越大。 答案:C
一二三
2.下列有关种群和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同一种群的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并产生后代,同一物种的个体 间也能相互交配并产生后代 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物种是繁殖的基本单位 C.种群的基因频率总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物种的基因频率往往保 持不变 D.种群基因库的基因和物种基因库的基因是一样的 解析:种群不仅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 位。种群和物种的基因频率都在不断变化。种群和物种是两个不 同的概念。 答案:A
一二三
3.下列关于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共同进化表现在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上 B.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C.地球上厌氧生物比好氧生物出现得早 D.外来物种入侵不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 解析:共同进化不仅发生在不同物种之间,还发生在生物与无机 环境之间,A项错误。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 生态系统多样性,B项错误。由于最初的地球上没有氧气,根据生物 与环境的关系可以判断最早出现的生物是厌氧生物,当有氧气出现 后才有好氧生物,C项正确。外来物种入侵会严重影响与之有竞争 关系的当地物种,使某些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故能改变生物 进化的速度和方向,D项错误。 答案:C
必修二 第7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知识点总结

遗传与进化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一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种群的概念及特点(1)概念: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种群中的个体并不是机械地集合在一起,而是彼此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给后代。
(2)对种群概念的理解①种群概念中的两个要素:“同种”和“全部”。
②种群概念中的两个条件:“时间”和“空间”,即种群具有一定的时空限制,离开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的种群是不存在的。
③两个方面:从宏观方面看,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单位;从微观方面看,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一定的方向进化,即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3)特点: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中个体彼此之间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给后代。
种群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1)每个种群都有它自己的基因库(2)种群中每个个体所含有的基因,只是种群基因库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不代表种群的基因库。
(3)个体所携带的基因随着个体的死亡而从基因库中消失,随着繁殖把自身的一部分基因传给后代,通过突变使新基因进入基因库,所以基因库在代代相传过程中保持和发展。
基因频率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所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
可表示为:基因频率=某个基因的数目/控制同种性状的等位基因总数×100%(1)不同的基因在基因库中所占的比例是不同的,影响基因频率的因素有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等。
(2)自然选择通过淘汰不利变异,保留有利变异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3)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一定方向不断进化。
基因型频率某个特定基因型的个体占群体内全部个体的比率。
可表示为:基因型频率=特定基因型的个体数/总个体数×100%种群中某基因的频率计算方法(1)通过基因型个数计算基因频率例如:从某个种群中随机抽出100个个体,测知基因型为AA、Aa和aa的个体分别是30、60和10个。
100个个体基因型为30个AA、60个Aa、10个aa,就这对等位基因来说,每个个体可以看作含2个等位基因,那么100个个体共有200个基因,由此可知:A基因的数量是2×30+60=120个;a基因的数量是2×10+60=80个;A的基因频率为120÷200×100%=60%;a基因的频率为80÷200×100%=40%(2)通过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设某个具有N个个体的种群,AA、Aa、aa放入基因型频率分别用P AA、P Aa、P aa表示。
高中生物 第七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7.2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1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1.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B.种群中的全部个体的基因组成了这个种群的基因库C.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密度在一定时间内会明显变大D.种群中个体的斗争会因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而加剧2.下列对生物的个体发育及物种进化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蛙的胚胎发育早期,羊膜和羊水的形成增大了对陆地生活的适应能力B.水稻个体发育过程中因不同阶段营养供给来源不同,所以不同阶段的代谢类型不同C.基因突变对绝大多数个体是不利的,但却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D.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通过分化和隔离逐渐形成新物种3.埃及斑蚊是传播登革热病毒的媒介之一。
有一地区在密集喷酒杀虫剂后,此蚊种群量减少了99%,但是一年后,该种群又恢复到原来的数量,此时再度喷洒相同量的杀虫剂后,仅杀死了40%的斑蚊。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杀虫剂导致斑蚊基因突变产生抗药性基因B.斑蚊体内累积的杀虫剂增加了自身的抗药性C.原来的斑蚊种群中少数个体有抗药性基因D.第一年的斑蚊种群没有基因突变4.关于生物变异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B.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C.一个碱基对的缺失引起的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D.生物所发生的变异都可为进化提供原材料5.在一个含有A和a的自然种群中,AA个体很容易被淘汰,那么按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在此条件下该物种将()A.不断进化B.不断衰退C.产生新物种D.丧失基因库6.下列关于种群和物种的描述,正确的是()A.一个物种只有一个种群B.当外来物种侵入到一个新的环境时,其种群数量增长规律都是S型曲线C.当外来物种侵入到一个新的环境时,其种群数量增长规律都是J型曲线D.由于不同物种间存在生殖隔离,所以自然状态下不同物种之间基因不能交流7.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是()A.个体B.种群C.群落D.生态系统8.下列各项对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影响的是()A.随机交配 B.自然选择 C.基因突变D.染色体畸变9.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地雀原先属于同一个物种,从南美大陆迁来后,逐渐分布到不同的小岛上,形成了不同的物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简介
(总分:6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
1.第一位提出进化论观点与神创论相抗衡的是()
A.达尔文 B.拉马克 C.孟德尔 D.沃森、克里克
2.种群是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
种群中的个体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递给后代。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
①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生物进化,但并不一定出现新的物种
②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③物种的形成必须通过地理隔离达到生殖隔离才能实现,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④种群通过个体的进化而进化
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①④
3.现代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表现在()
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②种群是进化的单位③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④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⑥隔离导致物种形成⑦适
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A.②④⑤⑥⑦B.②③④⑥
C.①②⑤⑥D.①②③⑤⑦
4.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未能解释的是()
A.生物进化的原因 B.现存生物适应性的原因
C.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D.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5.下列与生物进化相关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
A.长期地理隔离一定能达到生殖隔离,如东北虎和华南虎
B.进化时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
C.生物能完成有性杂交就是同一个物种
D.进化改变的是个体而不是群体
6.如图A、B、C表示3个自然条件有差异的地区,地区间的黑粗线表示存在一定的地理隔离。
A地区的某些个体分布到B、C两地区,并逐渐形成两个新物种,③中的甲、乙、丙分别表示3个种群。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上述过程说明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B.甲、乙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存在较大的差异,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C.乙、丙两个种群存在地理隔离,但两种群的基因频率相同
D.甲、丙两个种群存在生殖隔离,两个种群基因库组成完全不同
7.右图表示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个种群中A和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
B.P点时两曲线相交,此时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
C.Q点表示环境发生了变化,A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
D.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
8.下列哪项对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影响()
A.随机交配
B.自然选择
C.基因突变
D.染色体变异
9.对生物进化的方向起决定作用的是 ( )
A.基因突变
B.染色体变异
C.获得性遗传
D.自然选择
10.某植物种群中,AA个体占16%,aa个体占36%,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 基因频率和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的变化依次为()
A.增大,不变;不变,不变
B.不变,增大;增大,不变
C.不变,不变;增大,不变
D.不变,不变;不变,增大
11.果蝇多是有翅的,但后来产生了残翅的类型,这些类型的个体在森林中难以生存,但在海岛上生活得很好,这说明 ( )
A.突变是有害的
B.突变是有益的
C.突变的有利和有害决定于环境条件
D.环境条件的变化对突变题都是有利的
12.现代进化理论认为,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下列哪种变异现象不属于此类突
变的范畴()
A.黄色×黄色→黄色、绿色B.红眼果蝇中出现了白眼
C.猫叫综合征D.三倍体无籽西瓜
13.农业生产中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后,害虫的抗药性增强,杀虫效果下降,原因是()
A.杀虫剂对害虫具有选择作用,使抗药性害虫的数量增加
B.杀虫剂诱发了害虫抗药性基因的产生
C.杀虫剂能诱导害虫分解药物的基因表达
D. 害虫发生了定向突变,增强了抵抗性
14.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
B.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能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越来越大但生物没有进化
C.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
15.下列不属于生殖隔离的是()
A.鸟类和青蛙 B.马和驴杂交后代不育
C.东北虎和华南虎 D.山羊和绵羊杂交后杂种不活
16.马(2N=64)和驴(2N=62)杂交形成的骡子是高度不育的,这说明马和驴之间()
A.染色体不能共存 B.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
C.存在着生殖隔离现象 D.遗传物质有本质的区别
17.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它们的天敌的视觉也越来越发达,结果双方都没有取得明显的优势。
说明()
A.自然选择不起作用B.生物为生存而进化
C.双方在斗争中不分胜负 D.双方相互选择共同进化
18. 下列叙述中,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
A.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物种
B.自然选择导致突变,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D.新物种的形成一定要经过长期地理隔离
19.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个体 B.生物多样性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C.突变和重组决定进化的方向 D.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是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20.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
种群中的个体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递给后
代。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有( )
A.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B.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生物进化
C.种群通过个体的进化而进化
D.种群通过地理隔离可能达到生殖隔离
二.非选择题
21. (4分)英国某地的桦尺蛾多为灰色,生活在长满灰色地衣的树干,但也有个别突变型为黑色
桦尺蛾。
19世纪中叶后,工业污染导致该地区的树干变黑,黑色尺蛾的数量迅速增加。
请回答下列
问题:
(1)黑色尺蛾和灰色尺蛾(是、不是)同一物种,因为他们彼此间不存在隔离。
(2)在不同环境下,两种尺蛾的数量差异是的结果。
(3)尺蛾的体色是由一对等位基因决定的,当环境逐渐受到保护,树干上的地衣恢复生长后,黑色
尺蛾的生存机会逐渐减少,这将导致控制该颜色的基因频率。
22.(7分)原产某地的某种一年生植物a,分别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种植,很多年以后移植
到原产地,开花时期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将植物a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这样原属于同一个物种的种群a、b和c之间形成________,
种群b和种群c个体之间由于花期不同,已不能正常受粉,说明已产生了_____________。
(2)在对b植物的某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和
70%(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对同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
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和64%,在这一年中,该植物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_______,理由______ _。
(3)现代达尔文主义认为:________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________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___________导致物种的形成。
23.(9分)如右图是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物种演化的模型:图中上为甲岛,下为乙岛,A、B、C、D为
四个物种及其演化关系,请看图回答问题:
(1)由A物种进化为B、C两个物种的内因是__________________,外因是__________________,进化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岛上的B物种迁到乙岛后,不与C物种发生基因交流,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迁到乙岛的B物种可能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假设种群中有一对等位基因Aa,A的基因频率为0.1,a的基因频率为0.9,那么AA、Aa、aa三种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若环境的选择作用使a的频率逐渐下降,A的频率逐渐上升,则后代中aa基因型个体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9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1-5 BBADB 6-10 BAACC 11-15 DAADC 16-20 CDBBC 21.答案:(1)过度繁殖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2)多基因遗传病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22.答案:(1)是生殖(2)自然选择(3)降低
23.答案:(1)地理隔离、生殖隔离
(2)没有、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变化
(3)种群、自然选择、隔离
24.答案:(1)种群基因频率自然选择(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