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能力提升练
第2课《济南的冬天》训练提升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发展型学习任务群
一、课内探究 7. 文章描写了哪些状态下的济南冬天的山?请分别用 一个词语概括其特点。 阳光朗照下的山,其特点是“慈善”(或 “温暖”);薄雪覆盖下的山,其特点是“秀 气”;城外远山,其特点是“淡雅”。
发展型学习任务群
【点拨】 课文第三段描写的是阳光朗照下的山,其特点
是“慈善”(或“温暖”);第四段描写的是薄雪覆盖 下的山,其特点是“秀气”;第五段描写的是城外 远山,其特点是“淡雅”。
返回
基础型学习任务群
6. 同学们学完《济南的冬天》后,想拟两副对联来表现
文中美景,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从下面选项中选取合
适的句子填在横线上(填选项)。
对联一:_____B___,有山有水美如画。
对联二:白雪山尖白, ____C____ 。
A. 暖风暖阳恰似春
B. 无风无寒暖似春
C. 绿藻水中绿
D. 绿藻映水绿
示例:从视觉、嗅觉、听觉的角度进行了多感官描 写,写出了麦茬被焚烧后烟雾朦胧、飘荡的样子以及高 处传来的啄木鸟的敲击声,表现了麦茬地秋天的诗意, 表达了作者对这样的景色的喜爱与欣赏之情。
发展型学习任务群
【点拨】 “地正在被焚烧,青烟缭绕”是眼睛看到的,属于
视觉描写;“烟气荡过来,闻起来是干燥的香气”属于 嗅觉描写;“啄木鸟‘夺、夺、夺’的敲击声在高处回 荡”属于听觉描写。这里运用了多感官描写,表达了作 者对此景的喜爱与欣赏之情。
返回
发展型学习任务群
14. (意蕴研讨)小乐打算为本篇写景散文写一段推荐语。 请你借助写作小助手加以完成,字数80 左右。 写作小助手
作品评论: ①李娟的散文带着原生态的青春,有着青草般的 鲜美气息,充满对世界的童真。 ②她的文字世界里,世界很大,时间很长,人变 得很小,人是偶然出现的东西。写作要点:选材 特点、文本语言、主题价值。
2024年七年级上册语文重点课文专项练习(基础+提升) 济南的冬天(第一课时)

《济南的冬天》专项训练第一课时◆基础知识达标自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奇迹( ) 发髻( ) 看护( ) 贮蓄( ) 镶边( )xiá( )窄宽chǎng( ) 水zǎo( ) chéng( )清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
响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
着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慈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空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下面句子选择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_____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②山尖全白了,给蓝天_____上一道银边。
③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____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A.挂织照B.披缝映C.顶镶射D.垂添照4.作者抓住了济南冬天的特点,描绘了五幅图画,请在下面空格部分填上其中的二幅。
◆课堂探究重点难点探究:(一)典型例题探究点一:分析文章的线索例题1: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试结合文章内容加以说明。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的线索。
通读全文,理清文章主要写了那些内容,从中分析作者所融入的感情,从而确定文章的感情线索。
答案:文章一开头,就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这一特点,赞美济南是个宝地,这是贯穿全文的主线,下文描写的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都是与此联系的。
济南的冬天能力测试题

《济南的冬天》综合能力测试题一、给下面加粗字注音。
奇迹()发髻()贮()蓄水藻()二、从括号内选择正确的读音,在正确的读音上打“√”。
1.济(jǐ jì)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2.济南真得(dé děi )算个宝地。
3.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zhāo zhuó zháo)落。
4.由澄(chéng dèng)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
三、解释句中加线的词语。
1.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响晴:2.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空灵:3.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秀气:四、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字母序号填在横线上。
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________(A.沐浴着;B.对着;C.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________(A.睡着;B.躺着;C.放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________(A.吹绿;B.唤醒;C.摇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五、判断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将字母序号写在后面的括号内。
A.明喻 B.暗喻 C.借喻1.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3.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六、填空。
《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________,原名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代作家。
代表作有小说________________,话剧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
(一)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济南的冬天》超全练习题与答案

《济南的冬天》阅读练习语段(一)第1自然段1.用最简练的话概括本段的内容。
(不超过8个字)——济南冬天的天气。
2.“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去掉“声”好不好?为什么?——不好。
因为“没有风声”并不是没有风,只是说没有那令人战栗的呼啸的北风。
要是说“没有风”,就不符合实际情况了。
3.“响亮”一般指声音宏大,从上下文来判断是不对的,那么“响亮”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响亮”在这里是十分明亮的意思。
与声音的大小无关。
4.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与____ ______ __、____ __ ____ __、_____ ______ _的对比,写出济南冬天没有_ ______、没有_ ____、没有_ _____,以突出它的__________ ___。
——北平、伦敦、热带,风声、重雾、毒日、温情。
语段(二)第2、3自然段1、依次填入第①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D )A.迎睡吹拂那样 B.迎卧吹拂特别C.晒卧唤醒那样 D.晒睡唤醒特别2、概括这段文字描写的内容,并说说山的特点。
——答:阳光朗照下的山。
特点:小、秀气、围成圈3、文段中加粗的两个"它们"的意思是否一样,请简要说明。
————前一个指济南的山山水水,后一个指这一圈小山。
4、指出作者描绘景物的观察角度?————先俯视,后仰视5、用文中的话说说“济南为什么是个理想的境界?”?————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6、赏析下列语句。
(1)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拟人,让山水具有人一样的状态,,创设了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
(2)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
————比喻,把围着济南的一圈小山比作“小摇篮”。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练习题(含答案)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练习题(含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澄清(chéng)发髻(jì)看护(kàn)B. 着落(zháo)伦敦(dūn)镶边(xiāng)C. 贮蓄(chǔ)狭窄(zhǎi)暖和(huo)D. 害羞(xiū)水藻(zǎo)更换(gēng)2.下列各组词书写全正确的一组是( )A.贮蓄 唤醒 水藻 绿萍B.括风 地毯 薄雪 慈善C.摇蓝 响亮 境界 澄清D.奇迹 邪射 狭窄 宽敞3.依次填入下面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在中国文化中,山是仁者的象征,_____________;水是智者的代表,____________。
我对水更多一些亲近,而对山更多的是敬畏,不仅仅是因为北方的山雄伟,南方的山灵秀。
当山在漫漫雪季黑黝黝地直指苍穹时,它____________;当山在云和阳光的辉映下阴晴晦明时,它又。
A. 胸怀博大聪慧秀逸神秘莫测巍峨冷峻B. 聪慧秀逸神秘莫测胸怀博大巍峨冷峻C. 神秘莫测聪慧秀逸巍峨冷峻胸怀博大D. 胸怀博大聪慧秀逸巍峨冷峻神秘莫测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老舍纪念馆是一家在丰富胡同19号的普通的一座四合院。
B.温晴的济南,使济南人民带来了欢乐。
C.雪后的济南即使很寒冷,但绝对让人感到温馨。
D.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用上写景技巧,是能否写好景物的关键。
5.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又是一年“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随州日报》社的记者、编辑们简直忙坏了。
B.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产生了儒、释、道……等各家学说。
C. 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我曾读到一个警句,是:“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D.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6.对课文《济南的冬天》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抓住了济南冬天“温晴”这一特点,描述出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美景。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第02课济南的冬天(提升训练)(解析版)含答案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第02课济南的冬天【提升训练】一、选择题1.读下面文字,把正确的选项写在横线上。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①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
②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③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④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⑥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济南的冬天》教案及测试题

《济南的冬天》教案及测试题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济南的冬天》的内容。
(2)能够分析并描述文章中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3)能够理解并运用文中出现的成语和俗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2)通过观察图片,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感知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培养学生珍惜当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并背诵《济南的冬天》的内容。
(2)分析并描述文章中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3)理解并运用文中出现的成语和俗语。
2. 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中深刻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描写。
(2)运用文中出现的成语和俗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济南的夏天》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引导学生关注季节变化对自然景观的影响。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济南的冬天》,理解文章内容。
(2)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感受济南冬天的美景。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文章中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分享自己的看法。
(2)全班交流:各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全班共同交流。
4. 讲解与示范:(1)教师针对文章中的重点句子、成语和俗语进行讲解和示范。
(2)教师通过举例,指导学生如何运用成语和俗语。
5. 实践与应用:(1)学生进行朗读练习,巩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2)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运用文中出现的成语和俗语。
四、课后作业:1. 背诵《济南的冬天》。
2. 分析并描述文章中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写下自己的感受。
3. 运用文中出现的成语和俗语,写一篇小短文。
五、测试题:1. 选择题:(1)下列哪个季节的济南最美?A. 春天B. 夏天C. 秋天D. 冬天(2)下列哪个成语描述了济南冬天的美景?A. 草长莺飞B. 碧水如翠C. 瑞雪丰年D. 绿树成荫2. 填空题:(1)济南的冬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济南的冬天》教案及测试题

《济南的冬天》教案及测试题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济南的冬天》。
(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和理解课文,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惜自然资源的观念。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向善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济南的冬天》。
(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济南地理环境和民俗风情的理解。
(2)对作者情感态度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济南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济南的冬天特点。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讲解。
4. 探究学习:(1)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和理解课文,提出问题。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解决问题。
5. 情感体验:(1)学生感受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家乡情怀。
四、课后作业1. 朗读并背诵《济南的冬天》。
2. 结合课文,分析济南冬天的特点。
3. 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的冬天的小作文。
五、测试题1. 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与“济南的冬天”无关的是()。
A. 暖阳B. 雪景C. 春暖花开D. 寒风呼啸(2)下列句子中,表达作者对济南冬天喜爱之情的是()。
A. 济南的冬天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B. 济南的冬天,冷得让人直打哆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济南的冬天》能力提升练过基础·教材核心知识精练1.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水藻(zǎo)奇迹(jì)狭窄(xiá)B.看护(kàn)慈善(cí)矮松(ǎi)C.济南(jǐ)暖和(huo)着落(zháo)D.发髻(jī)镶嵌(xiāng)澄澈(chéng)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响睛依靠缺口B.安适伫蓄宽敞C.地毯幻想园圈D.准保空灵摇蓝3.指出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
(1)雪花挂在树枝上,远远望去,像一丛丛美丽的白珊瑚。
()(2)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
()(3)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4)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4.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项刚刚下过一夜小雪,积雪还没来得及将古镇覆盖,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①在耀眼的阳光下,古镇上到处可以看见斑斑积雪②阳光已经穿破云层抚摸大地③古老的砖石和清新的白雪参差交织,黑白分明,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④在路边,在屋脊,在树梢,在河边的石阶上,积雪反射着阳光,一片晶莹A.②①④③B.②③④①C.③②①④D.①②③④5.填空。
(1)《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_______,原名_______,字_______,北京人,作家。
代表作品有小说《_______》《_______》,话剧《_______》《_______》等。
(2)《济南的冬天》围绕济南的冬天_______的特点来写。
文章第1自然段用_______的写法,从自己的感受出发,总括了济南冬天的特点。
然后具体描绘了济南暖冬的图景:一是济南的山景,分别写了阳光朗照下的山,突出其_______的特点;_______的山,突出其秀美的特点;_______,突出其淡雅的特点。
二是济南_______,着眼于表现其澄澈、清亮的特点。
6.[2019北京海淀区期末](1)同学们学完《济南的冬天》后,想拟写两副对联来表现文中所写的美景。
下列填入对联的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A.①暖风暖阳恰似春②绿萍水中绿B.①无风无寒暖似春②绿萍映水绿C.①无风无寒暖似春②绿萍水中绿D.①暖风暖阳恰似春②绿萍映水绿(2)按照对联格式,把对联二用正楷字抄写在田字格内。
7.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作者用北平的多风和伦敦的多雾反衬出济南冬天风的柔和和天气的响晴。
B.本文主要描绘了济南的山、水,抒发了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热爱之情。
C.作者在描绘济南冬天的景色时,选取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事物:小山、小雪、绿水等。
D.作者写冬天的水色,先写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其鲜亮色彩,再以水藻之绿衬托水之清澈。
过能力·能力强化提升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12分)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段的内容。
(2分)2.文段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景物的?(2分)3.“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这句话有什么作用?雪后山景“妙”在何处?(3分)4.文段中画线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5.文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6.班级开展以“感悟冬天”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7分)(1)请将下面和冬天有关的诗句补充完整。
(5分)①日暮苍山远,______________。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②千山鸟飞绝,______________。
(柳宗元《江雪》)③墙角数枝梅,______________。
(王安石《梅花》)④终南阴岭秀,______________。
(祖咏《终南望余雪》)⑤______________,能饮一杯无?(白居易《问刘十九》)(2)请仿照横线前的句子,在下面横线处填写关于冬天的语句。
(2分)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夏天像血气方刚的青年,有着火一样的热情,他奋斗着;秋天像成熟的中年人,稳健自信,他收获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假如你是一名导游,在冬季追随老舍的足迹,带领游客来济南旅游观光,请设计一段150字左右的导游词。
(4分)过阅读·课外名篇迁移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14分)济南的秋天老舍①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
设若你的幻想中有个中古的老城,有睡着了的大城楼,有狭窄的古石路,有宽厚的石城墙,环城流着一道清溪,倒映着山影,岸上蹲着红袍绿裤的小妞儿。
你的幻想中要是这么个境界,那便是济南。
设若你幻想不出——许多人是不会幻想的——请到济南来看看吧。
②请你在秋天来。
那城,那河,那古路,那山影,是终年给你预备着的。
可是,加上济南的秋色,济南由古朴的画境转入静美的诗境中了。
这个诗意的秋光秋色是济南独有的。
上天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
秋和冬是不好分开的,秋睡熟了一点便是冬,上天不愿意把它忽然唤醒,所以做个人情,连秋带冬全给了济南。
③诗的境界中必须有山有水。
那么,请看济南吧。
那颜色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山,在秋色中便越发不同了。
以颜色说吧,山腰中的松树是青黑的,加上秋阳的斜射,那片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比黑色浅的颜色,给旁边的黄草盖上一层灰中透黄的阴影。
山脚是镶着各色条子的,一层层的,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
山顶上的色儿也随着太阳的转移而不同。
山顶的颜色不同还不重要,山腰中的颜色不同才真叫人想作几句诗。
山腰中的颜色是永远在那儿变动,特别是在秋天,那阳光能够忽然清凉一会儿,忽然又温暖一会儿,这个变动并不激烈,可是山上的颜色觉得出这个变化,而立刻随着变换。
忽然黄色更真了些,忽然又暗了些,忽然像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流动,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和着彩色,轻轻地抹上层各色俱全且淡美的色道儿。
有这样的山,再配上那蓝的天,晴暖的阳光;蓝得像要由蓝变绿了,可又没完全绿了;晴暖得要发燥了,可是有点凉风,正像诗一样温柔;这便是济南的秋。
况且因为颜色的不同,那山的高低也更显然了。
高的更高了些,低的更低了些,山的棱角曲线在晴空中更真了,更分明了,更瘦硬了。
看山顶上那个塔!④再看水。
以量说,以质说,以形式说,哪儿的水能比得上济南的?有泉——到处是泉——有河,有湖,这是由形式上分。
不管是泉是河是湖,全是那么清,全是那么甜,哎呀,济南是“自然”的情人吧?大明湖夏日的莲花,城河的绿柳,自然是美好的了。
可是看水,是要看秋水的。
济南有秋山,又有秋水,这个秋才算个秋,因为秋神是在济南住家的。
先不用说别的,只说水中的绿藻吧。
那份儿绿色,恐怕是没有别的东西能比拟的。
这种鲜绿色借着水的清澄显露出来,好像美人借着镜子鉴赏自己的美。
是的,这些绿藻是自己享受那水的甜美呢,不是为谁看的。
它们知道它们那点绿的心事,它们终年在那儿吻着水波,做着绿色的香梦。
淘气的鸭子,用黄金的脚掌碰它们一两下。
浣女的影儿,吻它们一两下。
只有这些,是它们的香甜的烦恼。
羡慕死诗人呀!⑤在秋天,水和蓝天一样清凉。
天上微微有些白云,水上微微有些波皱。
天水之间,全是清明,温暖的空气,带着一点桂花的香味。
山影儿也更真了。
秋山秋水虚幻地吻着。
山不动,水微响。
中古老城,带着秋色秋声,是济南,是诗。
(有删改)1.文中写山,主要写山的_______,突出秋色_______、多彩、淡雅、柔美的特点;写济南的水,主要写水的质,突出秋水清澄、_______和蕴涵活力的特点。
文中山和水突出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
(4分)2.文章第①段为什么以幻想的形式描写济南古城?(2分)3.“上天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2分)4.第④段说:“只有这些,是它们的香甜的烦恼。
”如何理解“香甜的烦恼”?(3分)5.用一句话简要概括文章的主旨。
(3分)过基础1.A解析:B项,“看”应读“kān”。
C项,“着”应读“zhu”。
D项,“髻”应读“j ì”。
2.A解析:B项,“伫”应为“贮”。
C项,“园”应为“圆”。
D项,“蓝”应为“篮”。
3.(1)比喻(2)拟人(3)拟物(4)拟人4.A解析:通读后可知,语段写的是阳光照耀下的古镇的雪景。
由“还没来得及”可知,后面紧跟②合适。
①紧接着写了阳光照耀下古镇的积雪。
④承接①中的“到处可以看见斑斑积雪”,分别写了路边、屋脊、树梢、河边石阶上的积雪。
③以一个比喻作结,形象地写.出了阳光下古镇雪景之美。
技巧点拨:如何作答排序题.作答句子排序题除了要注意语段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加强句意理解外,还要注意句中明显的语言标志,如关联词语,起总领、总结作用的词语等。
做题过程中,要根据句意及语言标志,判断哪些句子必须相连,哪个句子是首句,哪个是尾句,这样做起题来就轻松省力了。
5.(1)老舍舒庆春舍予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龙须沟(写其他符合要求的作品亦可)(2)温晴对比暖和安适薄雪覆盖下城外远山冬天的水6.(1)C(2)【解题思路】(1)对联一,“有山有水美如画”,根据选项,“有”应对“无”,据此可排除A.D两项。
对联二,“白雪山尖白”中“山尖”是方位词,根据选项。
应对方位词“水中”,故应为“绿萍水中绿”。
据以上分析,可知应选C。
(2)书写对联时要用正楷,做到正确、工整,注意将字写在田字格中间,大小要合适。
注意上下联的位置关系。
7.D解析:作者先以水藻之绿衬托水之清澈,再写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其鲜亮色彩。
过能力-1.【答案示例】济南冬天雪后的山景。
(2分)【解题思路】通读文段可知,此段主要围绕“妙”字描绘了济南雪后的山景。
2.【答案示例】按空间顺序,从山上、山尖、山坡到山腰。
(2 分)【解题思路】找出文段中体现作者观察角度变化的内容,如“山上的矮松”“山尖全白了”“山坡上”“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等,从中可以看出是空间顺序。
3.【答案示例】统领全段。
(1分)妙在松的青黑与雪的白相映生色,妙在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妙在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妙在阳光斜射下雪微微露出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