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真题语文

合集下载

2006-2022成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题集(文学常识、名著导读)

2006-2022成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题集(文学常识、名著导读)

2006-2022成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题集(文学常识、名著导读)(成都市2022年中考语文试卷)名著阅读(4分)1.在叙述中插入诗词,是《西游记》行文的一个特点。

下面是从《西游记》中摘录的有关孙悟空的诗句,请概括出相应的故事情节。

(2分)(1)渴饮溶铜捱岁月,饥餐铁弹度时光。

天灾苦困遭磨折,人事凄凉喜命长。

(1分)(2)棒架威风长,枪来野性狂。

一个是混元真大圣,一个是正果善财郎。

(1分)2.下面是《红星照耀中国》中有关三位红军领袖的评价,哪一项匹配不当?请结合阅读体验,作出判断并写出正确的评价对象。

(2分)A.朱德他是坚忍不拔精神的化身,是新旧历史间的桥梁。

B.周恩来他的自傲和热烈,虽不免有点朴野之感,可是他是十分的诚恳。

C.彭德怀他是一个活泼的、喜欢发笑的人,是一个大的滑稽家。

3. (成都市2022年中考语文试卷)鲁迅小说《故乡》中的杨二嫂最有可能是根据《朝花夕拾》中的哪位女性塑造的?理由是什么?(2分)4. (成都市2022年中考语文试卷)下面有关《伊索寓言》的评论,有一处错误,请找出并指出错在哪里。

《伊索寓言》表现了劳动人民生活的经验与智慧,如《农夫和蛇》告诫人们对恶人不能心慈手软,《驴和狼》警示大家不要相信坏人的甜言蜜语,《乌龟和老鹰》告诉我们应对困难要有充分准备。

(2分)5. (成都市2022年中考语文试卷)美国女作家赛珍珠将《水浒传》翻译成英文时,为小说取名四海之内皆兄弟。

下面三个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故事中,哪一个最能体现译者的命名意图?请作出选择,并简述理由。

(2分)A.武松醉打蒋门神B.李逵打死殷天赐C.鲁智深大闹野猪林6. (成都市2022年中考语文试卷)《格列佛游记》中,在利立浦特,格列佛表示:我不愿做人家的工具,使一个自由、勇敢的民族沦为奴隶。

正是基于这个理由,格列佛做了一件什么事?(2分)所选人物:故事情节:(2分)性格特点:(2分)(2)根据下面的情节写出人物姓名及其性格特点。

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题(附答案)

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题(附答案)

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题(附答案)A卷 (共100分)第Ⅰ卷 (选择题共18分)注意事项:1. 第Ⅰ卷共2页,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2. 第Ⅰ卷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请注意机读答题卡的横竖格式。

一、基础知识 (9 分 , 每小题 3 分 )1.根据语境,下面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A. 罗布泊干涸.(hé)后,周边生态环境马上发生变化,防沙卫士胡杨成片死亡,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浑.(hún)然一体。

B. 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rǒng)杂的观众心上,观众的心也蓦.(mù)然变成了牛皮鼓面,也是隆隆、隆隆的。

C. 他们讲究亭台轩.(xuān)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chèn),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D. 我是干瘪.(biě)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是淤.(yū)滩上的驳船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祖国啊!2.下面语句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A.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消声匿迹,到处呈现出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

B. 他伸展出他如盖的浓阴,来阴庇树下的幽花芳草,来呈现大地无尽的甜美与芳馨。

C. 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缪的画面。

D. 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之故态。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

B. 杨丽萍在她的舞蹈表演中,总是使出浑身解数....,用灵活优美的舞姿去表现和诠释中国民族舞蹈的魅力与内涵。

C. 三年的初中生活,我们班级就像一个大家庭,大家相互关心和帮助,相敬如宾....,友好相处,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

2016年中考语文 专题14 文言文阅读(课外)试题(含解析)解析

2016年中考语文 专题14 文言文阅读(课外)试题(含解析)解析

专题14 文言文阅读(课外)☞解读考点[2015年题组]一、(2015届福建漳州中考)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后面题目。

(16分)【甲】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鵷鵮,子知之乎?夫鵷鵮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于是鸱得腐鼠,鵷鵮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乙】平原君欲封鲁仲连,鲁仲连辞让再三,终不肯受。

平原君乃置酒。

酒酣,起前,以千金为鲁仲连寿。

鲁连笑曰:“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

即有所取者,是商贾之人也,仲连不忍为也。

”遂辞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复见。

(选自《史记》)【注释】封:封赏。

②贵:认为可贵。

即:如果。

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4分)(1)或.谓惠子曰()(2)非梧桐不止.()(3)是.商贾之人也()(4)递辞平原君而去.()6.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非练实不食.食.之不能尽其材B.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去国.怀乡C.为人排患.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D.仰而.视之曰解纷乱而.无所取也7.翻译下面句子。

(4分)(1)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2)酒酣,起前,以千金为鲁仲连寿。

8.回答下面问题。

(5分)(1)【甲】文庄子和【乙】文鲁仲连有什么相同的志趣?(2分)(2)庄子和鲁仲连各用什么方法表明自己的意趣?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回答。

(3分)【答案】5.(1)有人(2)栖息(3)这(4)离开(4分)6.B (3分)7.(1)惠子在魏国(梁国)当宰相,庄子去看望他。

(2分)(2)酒喝得畅快(的时候),(平原君)站起身上前,用千金给鲁仲连祝寿(祝福)。

(2分)8.(1)两人都无意于功名利禄(淡泊名利)。

(2分)(2)庄子运用巧妙的比喻(讲故事的方法),如把自己比作“鹓鹐”(把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绿比作“腐鼠”),生动形象地表明了自己的志趣;而鲁仲连则把帮助别人后接受封赏的行为和商人做生意进行对比,强调自己的志趣。

四川省成都市2016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成都市2016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解析)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成都市二○一六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统一招生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全卷分为第A卷和第B卷,A卷满分100分,B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地方。

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3.选择题部分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均无效。

5.保持答题卡清洁,不得折叠、污染、破损等。

A卷(共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恻.隐(cè)执拗.(niù)忧心忡忡..(chōng)B.剽.悍(piāo)黄晕.(yūn)鲜.为人知(xiān)C.挑衅.(xìn)屏.息(bǐng)如坐针毡.(zhān)D.溅.落(jiàn)憔悴.(cuì)跋.山涉水(bá)【答案】B【解析】黄晕.(yùn)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我想起马儿带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谶语,原野上怪涎的风。

B.这时候,几乎所有的旅鼠都变得焦燥不安起来,它们东跑西颠,似乎大难凌头。

C.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也划不动了,鬼子们紧紧追了上来。

D.历史,现实,在雨中溶合了——变成了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答案】C【解析】A.带着-戴着怪涎-怪诞 B.焦燥-焦躁大难凌头-大难临头 D.溶合-融合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在世界杯羽毛球女子双打决赛中,中国队的两位姑娘配合得天衣无缝....,获得冠军。

B.孩子向家长倾吐心声时,家长应洗耳恭听....,这是家庭沟通中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

C.几经周折,老人终于回到了阔别三十年的故乡,长年漂泊在外的愁绪荡然无存....了。

2016年中考语文专题汇编:病句

2016年中考语文专题汇编:病句

2016年中考真题专题汇编之病句(2016·曲靖)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A.唉!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我想静静。

B.刘慈欣创作的科幻小说《三体》获得了第73届雨果最佳长篇故事奖。

C.继两次承办中国女足热身赛后,曲靖又以唯一一个地级城市的身份加入了国足世界杯预选赛主场申办的行列。

D.今年的“两会”上,代表们就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

【答案】A【解析】句子有歧义,“静静”可理解为安静,也可理解为一个人的人名。

(2016·武汉)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武大、华科大效仿牛津、剑桥两校划船比赛的做法,在东湖举行“同城双星”龙舟赛。

B.家庭和学校对孩子安全问题的过度关注,反而会降低孩子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C.我们要想节食减肥一样,减少使用数码产品的时间,借以缓解对数码产品的心理依赖。

D.“组队读书”能改变阅读浅层化、碎片化的现状,让人们学会深度阅读和系统阅读。

答案:3、B(2016·黄石)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义务教育法》依法保障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B.这本《昆虫记》的失主竟然是我们历史老师“俾斯麦”丢失的。

C.这种网络社交工具的广泛使用,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规模。

D.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写得感人肺腑,所以这是作者的亲身经历。

答案:4.A(2016·荆州)4.(3分)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礼是由传统和习俗形成的行为规范。

B.传统文化培养了中国民众高尚文雅的气质和彬彬有礼的精神风貌。

C.重礼仪的民族,都是古代经济较为发达,衣食生活比较充足。

D.礼尚往来是中国古代社会家喻户晓的礼节,也是人们交往的准则。

答案:4、C(2016·随州)5.(2分)(2016•随州)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惟有勇立世界科技创新潮头,才能赢得发展主动权,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B.2016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强调“以绿色发展引领教育时尚”,意在解决教育的科学发展、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C.阅读不仅是夯实随州文化软实力、增强随州核心竞争力、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每一个随州人完善自我、塑造自我、提升自我的重要途径.D.不懂英文的张艺谋,用一部中美合拍、全英文对白的怪兽特效大片《长城》,证明了自己在世界上的国际价值.【答案】:A.【考点】病句辨析与修改.【分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解答】A.正确.B.语序不当,应该是“健康发展、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C.搭配不当,“夯实”和“实力”搭配不当,应该把“夯实”改为“增强”;D.前后重复,“在世界上”和“国际价值”重复,应该把“在世界上”去掉.故选:A.【点评】做好本题,要提高自己多方面的能力,特别平时要养成修改作文的好习惯.(2016·孝感)4.选出下列有语病...的一项。

2016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

2016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

四川省成都市2016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统一招生考试语文答案解析A卷第Ⅰ卷一、基础知识1.【答案】B【解析】注意区别多音字、方言错误的拼读习惯。

鲜(xiǎn)为人知。

【考点】汉字的拼读能力。

2.【答案】C【解析】A.“带”应为“戴”,“涎”应为“诞”;B.“燥”应为“躁”,“凌”应为“临”D.“溶”应为“融”,“缪”应为“谬”。

注意区别形近字、音近或音同字、习惯性易错字等的字形。

【考点】汉字认读和书写的能力。

3.【答案】B【解析】针对成语设置,答题时除了凭借语感之外,一要看意思是否符合语境,二要看感情色彩是否相符,三要看是否得体,四要看与其他词语是否搭配。

B.洗耳恭听:专心地听(请人讲话时说的客气话)。

用在这里敬谦不当。

A.天衣无缝:形容事物(多指诗文、话语等)严密,没有一点破绽。

C.荡然无存: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

D.孜孜不倦:形容勤奋努。

【考点】词语在语境中的运用。

4.【答案】A【解析】可根据语境和语法,借助常见的病句类型样本,采用排除法解答。

B.“素质”与“改善”搭配不当,可将“改善”改为“提高”;C.“大约”与“左右”语意重复,可删去其一。

D.误用否定词,造成字面意思与实际要表达的意思相反,可删去“不”。

【考点】正确、规范表达,修改病句。

二、文言文阅读5.【答案】A【解析】详:知道。

【考点】积累文言文词汇,理解文言文字词。

6.【答案】D【解析】D.“之”均为助词,可译为“的”。

人第一个“以”,介词,可译为“用”;第二个“以”,介词,可译为“因为”。

A.第一个“其”,代词,可译为“他”;第二个“其”,副词,表反问,可译为“难道”。

C.第一个“而”,连词,表顺承,可译为“就”;第二个“而”,连词,表转折,可译为“却”。

平时注意积累文言文中常见的多义词,熟记一般义项,再根据具体语境判断。

【考点】积累一词多义等文言词汇。

7.【答案】B【解析】“不求甚解”应译为“不在一字一句上过分深究”,“会”应译为“领会”,“欣然”应译为“高兴的样子”。

2019年成都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9年成都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9年成都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语文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18分)一、基础知识(9分,每小题3分)1.根据语境,下面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B.XXX(XXX)为人知的科学家XXX,为中国国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鞠躬尽瘁(cuì),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2.下面语句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C.我知道这是暴风雨来临之前常有的预兆,我感到一种不可明状的恐惧,一种同亲人隔绝、同大地分离的孤独感油不过生。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准确的一项是A.漫天大雪封住了他们的眼睛,使他们每走一步都忧心忡忡,因为一旦偏离了方向,错过了贮藏点,无异于直接走向绝路。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

(9分,每小题3分)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4.晋太元中的时间是指哪个历史时期?答:指晋朝时期。

5.文中的武陵人的职业是什么?答:捕鱼。

6.渔人为什么对桃花林感到异样?答:因为桃花林非常美丽,中间没有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桃花源记》)4)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花源记》)5)其余则取诸夏,无论大小,必称富贵。

(《〈礼记〉曲礼上》)6)士不可以不XXX,任重而道远。

(《〈论语〉卫灵公》)低碳生活处处可为面对环境的恶化,科学家鼓励人们过低碳生活。

低碳生活涉及碳足迹,即一个人或团体的碳耗费量。

碳足迹是测量某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因每日消耗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影响的一种指标。

第一碳足迹是因使用化石能源而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例如经常坐飞机的人。

第二碳足迹是因使用各种产品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例如消费一瓶瓶装水。

碳足迹越大,说明你对世界变暖所要负的责任越大,反之,碳足迹越小,说明你对环境的保护做出的贡献越大。

个人能够从自我做起,从生活中的细节做起,尽量减低碳足迹,选择低碳生活。

【中考真题】四川省成都市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 附解析

【中考真题】四川省成都市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 附解析

【中考真题】四川省成都市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3分,共12分)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挚.爱(zhì)舵.手(duò)栩.栩如生(xǔ)B.游弋.(yì)藻.饰(zǎo)姗.姗来迟(shān)C.翘.首(qiáo)棱.角(líng)前仆.后继(pū)D.豁.亮(huò)映衬.(chèn)耐.人寻味(nài)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苏州园林的角落也有图画美:阶砌旁栽着几丛书带草,墙上漫延着爬山虎。

B.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胜利横渡长江。

C.石拱桥不但形势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上。

D.飞经亚洲,特别是经过中国上空时,我就会仔细地分辩大概到了哪个地区。

3.下面语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马识途先生是名副其实....,意蕴深远;他的诗....的大师,他在艺术上有极高的造诣:他的小说别具匠心歌题材广泛,韵味十足;他的书法作品笔力遒劲,抑扬顿挫....的追....。

这份功力既来自他对艺术孜孜不倦求,也源于他对生活的深刻洞察。

A.名副其实B.别具匠心C.抑扬顿挫D.孜孜不倦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近日发射的“智慧天网一号”宽带通信卫星,将承担为多个应用领域提供更精准数据。

B.世界园艺博览会上,全球各地不同风情的园林景观,吸引广大市民前往参观的热情。

C.成都市旨在以建设世界赛事名城为目的,近年来先后举办了多项重大国际体育赛事。

D.为满足不同群体的多样化学习需求,成都市教育局大力建设全龄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真题语文A卷(共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面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恻隐(cè)执拗(niù)忧心忡忡(chōng)B.剽悍(piāo)黄晕(yūn)鲜为人知(xiān)C.挑衅(xìn)屏息(bǐng)如坐针毡(zhān)D.溅落(jiàn)憔悴(cuì)跋山涉水(bá)解析:B.黄晕(yùn),鲜(xiǎn)为人知。

答案:B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我想起马儿带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谶语,原野上怪涎的风。

B.这时候,几乎所有的旅鼠都变得焦燥不安起来,它们东跑西颠,似乎大难凌头。

C.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也划不动了,鬼子们紧紧追了上。

D.历史,现实,在雨中溶合了——变成了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解析:A:“带着”改为“戴着”;“怪涎”改为“怪诞”;“谶语”改为“谰语”B:“焦燥不安”改为“焦躁不安”;“大难凌头”改为“大难临头”。

D:“溶合”改为“融合”。

答案:C3.下列语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在世界杯羽毛球女子双打决赛中,中国队的两位姑娘配合得天衣无缝,获得冠军。

B.孩子向家长倾吐心声时,家长应洗耳恭听,这是家庭沟通中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

C.几经周折,老人终于回到了阔别三十年的故乡,长年漂泊在外的愁绪荡然无存了。

D.杨绛先生为人谦逊低调,做学问孜孜不倦,钱钟书先生评价她: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解析:洗耳恭听:指做好准备用心地聆听别人说的话,对自己有很大的帮助。

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指专心地听。

不符合语境。

答案:B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成都市教育局的热情邀请下,诗人郑愁予远道而来,与成都教师共享文学之乐。

B.随着我市“阳光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同学们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C.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黄河流域干旱严重,专家预测小麦将减产大约30%左右。

D.为了避免受打扰的事情不再发生,金庸先生闭门谢客,低调地度过了92岁生日。

解析:B项搭配不当,“改善”改为“提高”。

C项语意重复,“大约”与“左右”删去其中一个即可。

D项滥用否定词,“不再”改为“再”。

答案:A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五柳先生传陶渊明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5.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亦不详其姓字详:详细B.造饮辄尽造:到C.曾不吝情去留去:离开D.不戚戚于贫贱戚戚:忧愁的样子解析:本题考查我们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

A项的“详”是清楚、了解的意思。

答案:A6.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因以为号焉不以物喜B.亲旧知其如此其真无马邪C.既醉而退学而不思则罔D.无怀氏之民欤予尝求古仁人之心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A项的“以”分别是:用;因为。

B项的“其”分别是:代词;难道。

C项的“而”分别是:表承接;表转折。

答案:D7.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A.(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认真理解,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交流,(他)就高兴得忘记了吃饭。

B.(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他)就高兴得忘记了吃饭。

C.(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交流,(他)就高兴得忘记了吃饭。

D.(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认真理解,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他)就新奇得忘记了吃饭。

解析:本题考查我们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注意“甚解”“会意”“欣然”等关键词的翻译。

答案:B8.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是一篇别具一格的传记,作者借为“五柳先生”作传,从思想性格、志愿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

B.五柳先生虽然贫穷,却悠闲自适。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是五柳先生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读书、饮酒、著文章是他的三大志趣。

C.本文在语言表达上的显著特点是多用否定句。

“不慕荣利”“不求甚解”“曾不吝情去留”等否定句突出了五柳先生与世俗的格格不入。

D.本文刻画人物生动形象。

“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五柳先生的安贫乐道;“环堵萧然”“晏如也”,表现出五柳先生的率真放达。

解析:此题考查我们的概括能力,本文刻画人物生动形象。

“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五柳先生的率真放达;“环堵萧然”“晏如也”,表现出五柳先生的安贫乐道。

答案:D第Ⅱ卷(其他类型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9.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6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任选其中两句)(2分)_______________,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零落成泥碾作尘,_______________。

(陆游《卜算子•咏梅》)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

(文天祥《过零丁洋》)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注意平时积累,别写错别字。

答案:温故而知新只有香如故留取丹心照汗青(2)请在刘禹锡的《秋词》和杜牧的《泊秦淮》中任选一首,默写全诗。

(4分)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注意平时积累,别写错别字。

答案: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猴年说猴①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有些人一生都未必见过真正的猴,但对猴似乎并不陌生。

在中国,猴的身影几乎无处不在。

②中国人对猴的喜爱由来已久。

位于北京平谷距今六七千年前的一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曾出土了一件小石猴雕塑,它头部如猴形,下身似蝉状,被考证为人类早期的辟邪饰物。

据史料记载,在殷商后期王室中就有了养猴、戏猴的习俗。

同时,猴在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也有一席之地,排名第九,称为“申猴”。

③猴为什么会受到人们如此的喜爱呢?一是猴有“封侯”之兆。

“猴”与“侯”音同,拜相封侯是古代中国人的传统期盼。

在民间吉祥图案上,这样的“期盼”随处可见:一只猴攀在挂有一枚封印的枫树上,表达“封侯挂印”的寄托;两只猴坐在一棵松树上,或一只大猴背着一只小猴,就有了“辈辈封侯”的寓意。

二是猴能觉察、预防马疾,是马的守护神。

猴被称为“避马瘟”即由此而来。

妇孺皆知的《西游记》里,孙悟空就曾经当过“弼马温”。

直到今天,中国云贵高原上,当马帮长途贩运时,也常携带一只猴同行。

④古往今来,中国人用多种多样的艺术方式表达对猴的喜爱。

文学中有猴,影视中有猴,民间杂耍中有猴,工艺作品中也有猴,一个个鲜活生动的猴的形象满足了人们对猴的喜爱心理。

吴承恩笔下的美猴王——孙悟空,成了正义美好的化身。

《西游记》被拍成电视剧猴,成了重播率最高的影视作品。

民间盛行的猴戏,作为汉族古老的表演艺术之一,其中的猴翻筋斗、猴担水、猴走索、猴爬竿、猴开箱戴面具等节目,深得男女老少的喜爱。

在各类工艺品中,艺人们利用猴的天然属性,结合人们对猴的认识,创造了许许多多极具个性的猴的形象:西北的“护娃猴”、南阳的“猴加官”、北京的“毛猴”……⑤由此可见,在民众的意识里,猴从来就不是一只普通的动物,而是一只文化猴。

猴的形象已经根植于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国的民间文化之中了。

(选文略有删改)10.围绕“中国人对猴的喜爱”,文章介绍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3分)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答案:①中国人对猴的喜爱由来已久。

②猴受到人们喜爱的原因。

③中国人用多种多样的艺术方式表达对猴的喜爱。

11.举例子是文章主要的什么方法,第④段划线处的四个例子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4分)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答案: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有力的写出中国人用多种多样的艺术方式表达对猴的喜爱,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12.文章题目是“猴年说猴”,却没有介绍有关猴的种类、猴的生活习性等内容,如果要在本文增加这部分内容,是否恰当?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3分)解析:此题考查我们的理解能力,围绕主题回答此问题即可。

本文的主题是“猴文化”而不是具体的介绍猴。

答案:不恰当。

因为这篇说明文主要说明了猴的形象已经根植于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国的民间文化,是从文化内涵的角度来说明阐述的。

而猴的种类、猴的生活习性等内容不是人们喜欢猴的根本原因,与文章要表达的主题关系不紧密,所以不恰当。

五、作文(60分)13.进入中学,我们学习的第一篇课文是莫怀戚先生的《散步》,你是否仔细琢磨过“散步”这个寻常的词语呢?“散步”,可结伴同行,也可独自一人;“散步”,可在自然的田野,也可在精神的天地……生活中,我们需要奔跑,也需要“散步”。

请以“散步”为题,写一篇文章。

(60分)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答案:散步人的一生,都在行走。

行走,一个很宽泛的概念,或奔波,或疾驰,带着朝气勃发,风风火火;或漫步,或闲逛,带着一份悠然自得,闲适惬意的心情,走过乡间小涧,步过林阴大道。

这个世界变的太快也太迷离,置身于拥挤的街头,梦幻的霓虹灯眩目闪烁,高耸的大厦似乎迎面压下……喧闹的生活,钢筋水泥构成的世界,人们迈着匆匆的脚步擦身而过,有的只是透着紧张气息,笼罩天空。

快节奏似乎已经悄悄上演生活的主基调。

行走,步伐快的让人窒息,迷离,麻木。

慢点走吧,留一点时间看看天。

散步,我衷爱的生活状态。

脚尖轻轻地拂过大地,缓缓地迈着步子,沐浴夏日夕阳的余辉,静听属于自己一个人的世界里的春夏秋冬,喜怒哀乐。

一个人的散步,一个人的旅程,一个人的世界。

带着愉悦散步,感受到的是黄昏的美丽。

双手插进口袋,嘴上哼着小曲,陶醉在无限遐想之中。

没有了文言文,没有了方程,没有了ABC,把白天无尽的学习暂时抛在脑后,有的只是你自己简单的快乐。

漫步,一路上看看道路两旁的风土人情,细细品味时代的变迁,也许你会欣然地发现你平常未曾挖掘的惊奇;漫步,一路上迎来熟人的笑脸,报之以淡淡的微笑,用目光进行简单的交流,即便只是擦身而过,也会铭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