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师期望的有效传递

合集下载

幼儿园成长秘籍:教师对大班期望话语的有效传达

幼儿园成长秘籍:教师对大班期望话语的有效传达

幼儿园成长秘籍:教师对大班期望话语的有效传达文章标题:幼儿园成长秘籍:教师对大班期望话语的有效传达在幼儿园教育中,大班阶段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教师的期望话语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何有效传达教师对大班期望话语,是每个幼儿园教师都需要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在本文中,我将从不同角度探讨这一话题,并共享我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1. 期望话语的定义与重要性1.1 期望话语的含义期望话语是指教师对幼儿在特定学习和行为方面期望达到的标准和要求所使用的语言。

1.2 期望话语的重要性期望话语能激励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有效传达期望话语的方法2.1 建立积极的教育氛围通过创建积极的教育氛围,营造鼓励、支持和尊重的氛围,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2.2 设置个别目标针对不同幼儿的不同特点和学习水平,设置个别目标,通过个别指导和鼓励,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2.3 以身作则教师要以身作则,注重自己的言传身教,成为幼儿的良好榜样,激发幼儿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2.4 激发积极情绪通过肯定、赞赏和鼓励,激发幼儿的积极情绪,提高他们对期望话语的理解和接受度。

3. 回顾与总结3.1 教师对大班期望话语的有效传达,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3.2 通过建立积极的教育氛围、设置个别目标、以身作则和激发积极情绪等方法,可以有效传达期望话语。

3.3 教师应该认真对待期望话语的传达,注重每个幼儿的个性化需求,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教师对大班期望话语的有效传达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通过恰当的期望话语,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

教师应该注重每个幼儿的个性化需求,采取不同的方法和策略,有效传达期望话语,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总结: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对大班期望话语的有效传达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通过建立积极的教育氛围、设置个别目标、以身作则和激发积极情绪等方法,可以有效传达期望话语,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论教师期望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论教师期望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论教师期望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作者:李丽来源:《内蒙古教育·理论研究版》2009年第10期关于教师期望效应的研究一直是教育学家与心理学家所关注的问题,很多教师为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将期望效应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但在应用中有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将探讨一些有关教师期望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问题。

一、教师期望的产生与体现教师期望是指教师在对学生的直觉感受的基础上产生的对学生的行为结果的某种预测性认知,而由教师的期望引起的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的影响就是期望效应。

教师期望是老师对学生未来的行为或学业成绩的推演,是建立在教师对学生现状的了解的基础上的。

此外,教师自身的特点也会影响到对学生期望的产生,例如教师的性格、文化背景及其经历等,都会因其不同而对学生产生不同的教师期望。

教师在与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的接触中会体现出自身对学生的期望值,有一些传达期望的方式是明显的,有些则不是很明显。

教师期望通过不同的方式得以体现:教师的提问对象:教师总是倾向于提问学习稍好的或自己比较喜欢的学生,一些班级活动也会交给学习和能力都不错的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显然多了很多相处的机会;而对于学习不好或者不喜欢的学生,则很少提问也很少有生活中的接触,没有师生间的相互作用也不会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期望,因此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作用量就是教师向学生传达期望的一种方式。

教师的激励和暗示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激励与暗示也会渗透出他对学生的期望,例如教师会在启发学生思考的时候说到“我相信大家都在积极地思考问题,而且有的同学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这样的激励会使每一个同学参与到思考中来,感觉自己是被注意的。

有的时候教师也会说到大家应该向某某同学学习刻苦的精神等,这些都是教师通过激励与暗示在向学生传达自己的期望,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赞赏和支持的发言量:教师的支持与肯定同样也会体现出对学生的期望,在课堂中当学生回答完问题时,教师会给予一些回复,例如:“好”“不错”“有进步”,类似于这样的回复都能表现教师对学生的某些肯定与赞扬,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与潜力。

论教师期望的有效传递

论教师期望的有效传递

望少女获得生命 , 并成为他 的伴侣。他 的诚意打
动 了爱 神 , 爱神 赋予雕像 以生命 , 雕像 变成 了一 位 美 丽 的少女 , 并 与 皮 格 马利 翁 结 为 伴 侣 。后 人 用 “ 皮格 马利 翁效应 ” 来 比喻人 际期 望效 应 。 教师期 望是 一种 特殊 的人 际期望 。美 国 哈佛
的态 度 和期 望 , 并 采取 不 同的教 育 方法 一 学 生 对 教师 的不 同态度 和行 为产 生不 同的反应 一教 师 的 期待得 到加 强和 印证一 学生 学 习成绩沿 着教 师 的
期望而提高或降低 , 最终在学年考试 中表现 出教
师期 望 的实现 。 二、 影 响教 师期 望传递 的 因素
国外研究表 明, 学生的有关背景信息 , 如学生 的测验成绩 、 作业成绩 、 班内的排名 、 身体的特征 、
6 0
期望效应一般较小 , 倾 向于保 持优等生和差生现
师 资 队伍 建 设
有的差异 , 他们对学生 的期望较轻并会根据新 的
反 馈结 果对 期望 进 行调 整 。 ( 三) 教 师期 望 和 学生 自我概 念 教 师期 望 和 学 生 自我 概 念 关 系 的研 究 始 于 D a r l e y 、 F a z i o与 R o s e n t h a l 的研 究 J , 教 师 期 望 影 响教 师 的行 为 , 这 种行 为被 学 生知 觉和 解 释 , 结 果 学 生会 改变 他们 的 自我期 望 而转 向教 师期 望 的方 向, 创 造 出一 种新 的 自我概 念 能 力 。P a r s o n s 等 人 以 5~9年 级 数学 课 堂 里 的学 生 和 教 师 为研 究 对
中 图分 类 号 : G 7 1 5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4— 7 7 4 7 ( 2 0 1 4 ) 0 5— 0 0 6 0—0 2

教师期望效应的影响因素-传递过程及启示

教师期望效应的影响因素-传递过程及启示

教师期望效应的影响因素\传递过程及启示摘要:教师期望效应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学生特征、教师特征和心理效应的影响。

教师期望效应的传递过程包括四个环节:形成、传递、感知和发挥影响。

加强对教师期望效应的研究,对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现实意义,发挥教师期望效应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作用,能使教师更加科学地育人。

关键词:教师期望效应; 影响因素; 传递过程教师期望效应(Teacher expectations effect)指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所产生的影响,1968年由心理学家罗森塔尔(R.Rosenthal)和雅各布森(L.F.Jackbson)发现并提出。

这种影响可能以两种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一是强化学生原有的某些特性,二是诱发产生某些过去所没有的行为。

加强教师期望效应及其影响因素与传递过程的研究,对于促进教育和学生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一、教师期望效应的影响因素Brophy和Good对期望效应的模式进行研究,提出了最有代表性的期望效应五环节模式:教师对有些学生寄予特定的行为和学习成绩方面的期望;从而导致教师以不同的行为对待不同的学生;并向学生透露了教师的期待从而改变了学生的自我概念、成就动机、抱负水平;这种区别对待若长期持续,学生又没有抵制或设法使之改变,寄予高期望的学生成绩会不断提高,低期望的学生成绩下降;学生的成绩和行为越来越接近和符合教师的最初期望。

①宋广文在一项影响中小学教师期望的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发现影响教师对学生产生高期望和低期望的因素基本相同,即性格、测验的结果和品德特征,而外貌、性别、家庭状况等对教师期望也产生一定作用。

②教师期望效应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特征。

目前国内外学者在研究中大多认为学生方面的因素是影响教师期望的主要因素。

如Braun认为学生的学习成绩、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性别、个体身体特征、家庭兄弟姐妹的状况等是影响教师期望的主要因素,其中学生的学习成绩最为重要。

教师期待效应培训心得体会

教师期待效应培训心得体会

教师期待效应培训心得体会在教育的领域里,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往往能产生深远的影响。

这种现象被称为“教师期待效应”,它揭示了教师的信念和态度如何塑造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成就。

近期参加的一次关于教师期待效应的培训课程,让我对这个心理现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此,我想分享一些我在这次培训中的心得体会。

我认识到教师期待效应的核心在于自我实现的预言。

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无论是积极还是消极,都会通过言语、行为和非言语交流的方式传达给学生。

这些期望成为学生内在信念的一部分,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习表现。

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意识到自己的期望如何塑造学生的潜力。

在培训中,我们通过一系列的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深入探讨了教师应如何建立和维护对学生的高期望。

其中一个关键点是,教师需要展现出一种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即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长和成功的潜能。

这种信念不仅能够激励学生,还能帮助他们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

培训强调了教师应该具备的一种成长心态。

这意味着教师要相信智力和能力是可以通过努力来提升的。

当我们将这种心态传递给学生时,他们更有可能接受挑战,坚持不懈地追求卓越。

这种心态的转变对于建立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至关重要。

在实践层面,培训提供了一些具体的策略来实施高期望的教学。

例如,教师应该设定高标准但可达成的目标,给予学生正面的反馈,并鼓励他们反思和总结学习过程。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如何识别和打破低期望的循环,这通常涉及到改变我们的言语模式,以及提供额外的支持和资源给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

另一个重要的收获是对差异化教学的认识。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着不同的背景、兴趣和学习风格。

因此,教师需要灵活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也能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对他们个人成长的关注和支持。

培训让我意识到,教师期待效应不仅仅是关于学术成就,它还关乎学生的自信心、社交技能和未来的职业发展。

通过传递积极的期望,我们不仅在教育学生,还在培养他们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

浅析教师的期望效应

浅析教师的期望效应

浅析教师的期望效应我们常常用一句形象的话语来形容期望效应,那便是:“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

”如此神奇的话语如果运用于教学之中,效果可想而知。

1968年,罗森塔尔和他的助手来到一所小学,他们从一至六年级中各选3个班,在学生中进行了一次煞有介事的“发展测验”。

然后,他们以赞美的口吻将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有关老师。

8个月后,他们又来到这所学校进行复试,结果名单上的学生成绩有了显著进步,而且情感、性格更为开朗,求知欲望强,敢于发表意见,与教师关系也特别融洽。

实际上,这是心理学家进行的一次期望心理实验。

他们提供的名单纯粹是随便抽取的。

他们通过“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坚定教师对名单上学生的信心,虽然教师始终把这些名单藏在内心深处,但掩饰不住的热情仍然通过眼神、笑貌、音调滋润着这些学生的心田,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因此变得更加自信,奋发向上的激流在他们的血管中荡漾,于是他们在行动上就不知不觉地更加努力学习,结果就有了飞速的进步。

这个令人赞叹不已的实验,后来被誉为“皮格马利翁效应”或“罗森塔尔效应”。

我们今天要谈的便是教师的期望效应,那什么是教师的期望效应呢?从教育对学生未来造就的可能性到怀着暗含期待的一种深沉的情感体验,在这种情感体验中,包含着热爱、理解、尊重、信赖、支持、鞭策等在内复杂的情感体验,这是教师特有一种心情,教师的这种深沉的情感触动学生的心灵,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引起学生对教师做出积极的反应,它不仅诱发和鼓舞了学生克服困难、积极向上的激情,并且对学生的智力、品德和个性的发展产生直接影响。

教师应充分重视他的期望对学生学业成就动机的这种影响,采用适当的激励方式,以激起和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动机。

那么怎样有效地运用这种期望效应呢?(一)首先教师应对学生表现出热切的期待,亲切、和蔼地鼓励学生。

要想做好这些就必须给学生以真正的爱。

爱学生就要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

如何在教学中运用教师期望 教育论文

如何在教学中运用教师期望  教育论文

论文目录1 定义2 简介3 来源4 运用5 小结如何在教学中运用教师期望作者:麦德勇[内容提要] 教师期望是教学过程中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引导学生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过程中施以“马太效应”,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一种积累优势,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

著名心理学家华生曾说过,给我几个初生的婴儿,我可以把他们培养成科学家、小偷或艺术家诈骗犯。

这种说法有点偏激,但确实是教师期望的有力论证。

结合前人总结经验,我提出以下方式论述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教师期望。

[关键词] 教师期望皮格马利翁效应马太效应教学运用1 定义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亦称“罗森塔尔效应”或“期待效应”,也有译“毕马龙效应”、“比马龙效应”。

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小学教学上予以验证提出,指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

心理学上的“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指热切的期望与赞美能够产生奇迹:期望者通过一种强烈的心理暗示,使被期望者的行为达到他的预期要求。

它又被称作“罗森塔尔效应”和“期待效应”,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一次经典的实验后共同提出的。

“皮格马利翁效应”又称为教师期望,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期望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从而使学生取得教师所期待的进步。

教师期望效应是一种情感效应,教师期望能引起“自我实现预言”效应,即教师对某个学生的认知形成一定的期望,促使该学生朝着教师是期望的方向发展,而最终是语言成为现实,主要表现为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所产生的影响。

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是指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种现象,广泛应用于社会心理学、教育、金融以及科学等众多领域。

《道德经·七十七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我国古代老子已经很透彻的将其运用到最早期的教育当中。

教师期望效应

教师期望效应

教师期望效应教师期望效应又叫“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叫“罗森塔尔效应”。

这个效应源于古希腊一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古希腊雕刻家皮格马利翁深深地爱上了自己用象牙雕刻的美丽少女,并希望少女能够变成活生生的真人。

他的真挚的爱感动了爱神阿劳芙罗狄特,爱神赋予了少女雕像以生命,最终皮格马利翁与自己钟爱的少女结为伉俪。

后来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罗森林塔尔等人为首的许多心理学家进行一系列研究,实验证明,学生的智力发展与老师对其关注程度成正比关系。

由于在教育界被教师广泛应用,所以又称为“教师期望效应”。

你期望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你得到的不是你想要的,而是你期待的。

只要充满自信的期待,只要真的相信事情会顺利进行,事情一定会顺利进行,相反的说,如果你相信事情不断地受到阻力,这些阻力就会产生,成功的人都会培养出充满自信的态度,相信好的事情会一定会发生的。

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玛利翁效应”留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从而维持这种社会支持的连续性。

1963年,罗森塔尔和福德告诉学生实验者,用来进行迷津实验的老鼠来自不同的种系:聪明鼠和笨拙鼠。

实际上,老鼠来自同一种群。

但是,实验结果却得出了聪明鼠比笨拙鼠犯的错误更少的结论,而且这种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

对学生实验者测试老鼠时的行为进行观察,并没发现欺骗或做了其他使结果歪曲的事情。

似乎可以推断,拿到聪明鼠的学生比那些拿到笨拙鼠的不幸学生更能鼓励老鼠去通过迷宫。

也许这影响了实验的结果,因为实验者对待两组老鼠的方式不同。

“罗森塔尔效应”产生于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一次有名的实验中:他和助手来到一所小学,声称要进行一个“未来发展趋势测验”,并煞有介事地以赞赏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教师,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 词 :教师期望;影响因素;有效传递
中图分类号 :A 1 C5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1 7 72(0 )0- 0- A 0 — 9 20 4 01 5 01 6 0 0


教师期望有效传递 的意义
1 .有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教师期望的有效传递之所 以有助于学生学 习成绩 的提高 主要是由于教师期望传递给学生后被学生所接受和理解 ,然后通过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和 自我 概念来 促 进或 阻碍学 生 的学业 成 绩 。E c s与 Wi e cl e l d的研 究 结 果 表 明 , 学 生学 习 的动 机 是 … 受他们每天在课堂里所得到的教师期望的影响,在此基础上 ,他们会将这种期望延伸到今后 的
性 ,因而具有调整师生关系 的功能 ,能够产生 “ 同频共振”效应 ,即当教师 的期望与学生 的 思想认识 达到同一频率时 ,师生之 问就会产生认知 、情感 、思维 等方 面的 “ 振”或 “ 共 共 鸣” 。这种 民主平等 、思维共振 、情感共鸣的师生关系,在角色互换 中逐渐形成 “ 角色互通” , 使师生之问的教学默契。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说过 :“ 只有在师生积极的相互作用 中才能产生
收 稿 日期 :2 0 0 6—0 3—1 7
基金项 目:全 国教育科学 “ 十五”规 划课题 ( B 30 2 ,主持人 郭成 D A 08 ) 作者简介 :潘 刚 (9 4一) 16 ,男。四川迭县人 ,重庆 市北碚 区教 师进修 学院讲 师 ,西 南大学教育科 学
研 究所硕士生 。
教学过程绝不单纯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过程 ,更是人与人情感交流的过程 ,是师生心灵相通 、人 格相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 中,教师和学生的情感交流与情感体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而
教师期望有效传递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师生问的情感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两 个活生生 的主体 ,维系于他们之 问的情境也是时刻变 化的。教师期望效应 富有感染性和迁移
统 ,从 而 提高学ຫໍສະໝຸດ 习成 绩 。 2 .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完善。对学生的个性成长具有教育感化作用 ,这是教师期望效应最 屁著的功能。情感教学心理学 的研究表明, _教师期望效应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总是 自觉地 、经 2 常地存在 ,它是教师情感投入 的重要标志,对学生个性成长产生巨大作用 。教师期望效应在很 大程度上就是一种情感效应 ,而教师期望效应转化为学生内在需要的过程也是一个情感活动的 过程 ,积极的教师期望效应来 自于教师积极的情感 。教师真挚 、热情 、关切的情感 ,会导致教 师对学生有着 良好的 、 积极的期望 ,这种期望又通过教师 的一言一行 、一颦一笑传递给学生 ,
维普资讯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06 20 年第2 卷第4 6 期
S UN AT E U V RS TY FORUM , Vo. 6 N . 2 0 Y S N NI E I 12 o 4 06
论教师期望 的有效传递
潘 刚 ,赵 小 云 ,魏 玲
赵小云 (9 0一) 18 ,女 ,山东莱阳人 ,西南大学教 育科 学研 究所硕 士生. . 魏 玲 (9 7一) 17 ,女 ,四川泸州人 ,西南犬学教 育科 学研 究所硕士生
维普资讯
教育感化着学生 ,从而使他们 的个性朝着健康的方面转化。 3 .有助于师生关系的融洽。教育是塑造人 的灵魂的工程 ,是帮助人获得新的生命的活动。
作为一个完整现象的教学过程。 因此 ,教师期望的有效传递有助于师生关系的融洽。 ”
二 、教师期望有效传递的影响因素——学生
1 .学生的背景信息。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是否合理 、适 当是制约教师期望有效传递 的首要 因素 。而教师期望 的产生实际上是在不确定条件下 , 师依学生已有的学习能力 、学习态度等 教 因素对其未来表现作出判断的过程。国外研究表 明, 1学生 的有关背景信息 ,如学生的测验成 ] 绩 、作业成绩 、班 内的排名 、身体的特征 、 种族 、社会地位 、性别 、性格特征和品德特征 、外 貌 、家庭状况等等对教师的期望的形成产生一定的作用。而根据这些因素所形成的期望对学生 的成就有重大的影 响。我国学者宋广文等人的研究中将影响教师高期望的因素和低期望的因素 分开来考察 ,研究结果表明, 影响教师高期望与低期望的因素基本相 同,主要有 :测验结果 ( 包括观察力 、记忆力 、思考力等 的各种 能力 和技能 、学 习成绩 等) ,性格特征 ( 包括学习态
学习中。学生一旦感知到教师对 自己给予高期望 ,他们 在困难的任 务中就会表现出坚持不懈 ,
并且他们将 比低期望的学生选择更具有挑战性 的任务。其次 ,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期望 、不同对 待会影响到学生的 自我概念。所谓 自我概念 ,就是 自己对 自己的行为 、能力或价值所持有的感 觉 、态度和评价。一个人的 自我概念主要是一种 “ 镜子” 的我 。人们 通过镜 子认识形体 的 自
我 ,而通 过别 人对 自己的行 为反 映和评 价得 知社会 与心 理 的 自我 。实 际上 ,教 师期 望效 应 的心
理学机制就是以改善学生 自 我概念为核心的。由于教师在学生心 目中的权威地位 ,他们对学生 的不同期望与对待无疑会增强与削弱学生对 自身的评价。教师积极期望 的有效传递 ,就是为学 生提供一个积极的 “ 镜中之我 ” ,通过提高学生 自我概念来激励学 习动机 ,开发 内部 动力 系
( .重庆北碚 区教师进修学院,四川 重庆 400 ; 1 070 2 .西南大学 教育科 学研究所 ,四川 重庆 40 1 ) 07 5
摘 要 :教师期望效血是一种教育心理效应,对学生的成长起着积极作用 教师期望的有效传递
则有助于这种效应的产生 。我们在分析了教师期望有效传递的意义 、传递的实现过程及其影 响因素 的基础上 ,简单地探讨 了教师期望有效传递的途径和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