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开学第一课:“家风,呼唤传统回归”班会教案-文档资料

合集下载

家风班会教案

家风班会教案

家风班会教案教案标题:家风班会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家风的概念,并认识到家风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提升他们的品德素养。

3. 促进家庭和学校的互动与合作,增强家庭教育的有效性。

教学准备:1. 学生笔记本、铅笔和纸张。

2. PowerPoint演示文稿。

3. 家庭教育相关的图片、视频或文章素材。

4. 游戏/小组讨论题目,以激发学生参与。

教学流程:引入(5分钟):1. 使用一张家庭照片或温馨的家庭场景图片,与学生分享对于家庭的思考和感受。

2. 引发学生对家庭教育的关注和思考,鼓励他们主动分享自己的经历或故事。

知识讲解(15分钟):1. 使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向学生介绍家风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分享一些家庭教育成功案例或经验,并强调家庭教育对于形成正面家风的重要性。

3. 向学生解释家风对于个人发展的影响,如品德修养、性格塑造和人际关系的形成。

活动设计(20分钟):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讨论并整理出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家庭和家风。

2. 小组展示:请各小组选派代表,向全班分享他们的理念和创意,并进行互动交流。

3. 游戏环节:设计一些与家庭教育相关的游戏,如谜题、角色扮演或情景模拟等,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趣味性。

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教师总结:对本节课进行简要总结,强调学生对于家庭教育和家风的认识和体会。

2. 学生反思:鼓励学生各自回想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并写下自己的反思和计划。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设计一份自己理想中的家庭教育宣传海报,并在下次班会上展示。

课后延伸:鼓励学生与家长共同探讨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方法,并鼓励他们在家庭中积极实践所学内容。

教学评估:1. 学生的小组讨论和展示表现。

2. 学生对于家庭教育的认识和思考的书面反思。

3. 学生设计的家庭教育宣传海报的创意和质量。

注:以上教案仅供参考,可以根据具体教学环境和学生特点进行适当调整和改进。

家风家训主题班会教案范文

家风家训主题班会教案范文

家风家训主题班会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了解家风家训的概念和重要性。

2.学习并传承家族优良传统文化。

3.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家族情感。

二、教学内容1.家风家训的概念和重要性介绍。

2.家庭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3.阅读名人家训并展开讨论。

4.小组活动:撰写个人家训。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家风家训的介绍通过多媒体工具展示家风家训的定义和重要性。

让学生了解家风家训可以对家庭和社会产生积极影响。

第二步:家庭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启发学生了解家族历史、家族传统、家族制度和家族信仰等家庭文化方面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并发掘家族的特点和优势。

第三步:阅读名人家训并展开讨论通过阅读名人家训,让学生了解名人的人生态度和家庭观念,并展开讨论,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和价值。

第四步:小组活动:撰写个人家训分组开展小组活动,让学生结合自身家庭特点和家族优良传统,撰写个人家训,既可以展现家庭文化,也可以让学生通过思考学习家训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估1.针对家庭文化传承方面的知识点编制检测题目进行测试。

2.针对小组活动结果进行评分,评选出最佳家训。

五、教学扩展学生可以选择一位民间文化专家或老家长,邀请他们讲述家族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和家风家训的重要性,让学生在深入了解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智慧。

六、教学素材1.家风家训的定义和重要性。

2.家族历史、家族传统、家族制度和家族信仰等家庭文化方面内容。

3.名人家训。

4.评价标准。

5.教学工具。

特殊应用场合场合一:学校家风家训教育周活动增加条款•增加组织学生家训展示和交流的环节。

•增加家族文化展览的安排。

详细说明在学校家风家训教育周活动中,可以组织学生展示撰写的家训,让学生彼此交流分享并互相学习。

另外,可以邀请学生家长或亲属提供关于家族文化的物件、图片等,进行家族文化展览,从而增强学生对家族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尊重。

相关问题及解决办法问题:可能会出现家训内容雷同,缺乏创新性。

解决办法:在家训撰写过程中,老师可以指导学生注重个性化和创新,鼓励学生结合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进行创作,避免雷同现象的发生。

家风家训主题班会教案

家风家训主题班会教案

家风家训主题班会教案本次班会的目的有三:让学生了解家风的概念及其重要性,分享各自家庭的家风,研究古今中外的优秀家风家训故事,传承优良家风,弘扬传统文化,传递正能量。

二、活动重点:学生需要搜集相关家风的资料,并把自己的家风记录在卡片上,以精美的方式展示。

同时,要准备讲述自己家风的故事,以及分享家庭的家风。

三、活动设计:1.观看视频,写家风:播放中央电视台采访片段《你家的家风是什么?》,让学生讨论家风的概念,并列举能够表示家风的词语。

2.搜资料,共分享:学生读一读搜集到的家风资料,与同学们共享。

同时,听故事,明是非,研究古今中外的优秀家风家训故事。

3.说一说我的家风:让同学们谈谈自己家的家风家训,以及家风家训对自己的影响。

4.讲一讲古今中外家风家训故事:介绍《颜氏家训》、《名门家训》和《傅雷家书》等著作,同时讲述孔子二十世孙孔融让梨的故事、岳母刺字的精忠报国、吉鸿昌做官不许发财、曾国藩治家八字诀等故事。

5.传承优良家风弘扬传统文化,传递正能量:强调家风的重要性,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并介绍古代的家风总结为五常八德,新时代的家风则强调孝亲和忠于民族、国家、同时代人的美好事业。

6.齐宣誓、记在心:让同学们宣誓班级的家风,即自尊自信、求实创新,以此来强化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通过这次班会,同学们不仅深入了解了家风的概念和重要性,还研究了许多优秀的家风家训故事,更加明确了自己家庭的家风,并且传承了优良家风,弘扬了传统文化,传递了正能量。

通过这次主题班会,我们了解了自己家庭的价值观,认识了家风的重要性,并分享了自己对家风的理解。

同时,我们也让同学们接受了一次传统美德教育,感受到了正能量,激发了向好向善的本性。

为了做好这次班会,我们需要做一些前期准备。

首先,让同学们了解自己家庭的“家风”并写好草稿。

然后,让同学们对比自己家的家风与校规和班规的不同之处。

接着,制作ppt,并准备班会材料以及分配各个工作。

在班会上,主持人引入主题,播放ppt,并让同学们谈谈各自对家的感想和对家风的看法。

家风家训主题班会教案

家风家训主题班会教案

家风家训主题班会教案主题:家风家训班会目标:了解家风家训的定义和作用,培养良好的家风家训意识和品质。

一、自我导入(5分钟)1. 老师用问答方式调动学生对家风家训的兴趣,例如:“你们家里有什么特别的规矩吗?它是怎么形成的?”、“你们家里都是怎样传承家训的?”二、导入新知(10分钟)1. 老师介绍家风家训的定义:“家风指家庭中长期形成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家训则是对家风的规定和传承。

”2. 老师提问:“家风家训对我们的成长有什么影响?”学生回答。

三、讨论与交流(20分钟)1. 老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每小组选择一个家庭代表,分享他们家里的家风家训,并说明对他们的影响。

2. 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询问其他小组的家风家训和影响,思考自己家庭的家风家训并总结。

3. 部分小组代表分享总结结果。

四、知识点拓展(10分钟)1. 老师介绍家风家训的作用与意义,如能够规范家庭成员的行为、培养品德良好的家庭成员、传承家族的文化传统等。

2. 老师以故事或名人事例的形式,加深学生对家风家训作用与意义的理解。

五、情感与价值观培养(20分钟)1. 老师提问:“你认为自己家庭的家风家训有什么值得你学习的地方?”学生回答。

2. 老师组织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找出自己家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制定自己的家风家训。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老师总结家风家训的定义和作用,并强调培养良好的家风家训对我们的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

2. 学生回答问题:“通过今天的班会,你对家风家训有了什么新的认识?你将如何在自己家庭中传承和发扬家风家训?”七、布置作业(5分钟)1. 老师要求学生回家与家人讨论自己家庭的家风家训,并写一篇作文,介绍自己家庭的家风家训以及在自己生活中的体会。

教学设计说明:本次班会以家风家训作为主题,通过讨论、交流和思考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家风家训的定义、作用与意义,培养他们的家风家训意识和品质。

通过分享家庭的家风家训,学生可以从中汲取经验,发现自己家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思考如何在自己家庭中传承和发扬家风家训。

传承良好家风良好家训主题班队会教案

传承良好家风良好家训主题班队会教案

传承良好家风良好家训主题班队会教案1. 简介本教案旨在组织一场传承良好家风和家训的主题班队会。

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和教育内容,激发学生对家庭价值观的思考,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惯。

2. 活动目标- 了解家风和家训的概念和重要性- 探讨家庭价值观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分享和传承家庭的优秀传统和经验-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尊重他人和勇于做出正确选择的能力3. 活动内容3.1 主题演讲邀请一位擅长家庭教育的专家或家长代表发表主题演讲,分享他们对家风和家训的理解和实践经验。

3.2 家训展示请学生准备一份关于自己家庭的家训展示,可以是家训口号、家训宗旨、家训故事等形式。

通过展示,学生可以了解不同家庭的家风和家训,并从中汲取经验和启示。

3.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以下问题:- 家风和家训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哪些影响?-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是什么?- 如何根据自己的家庭价值观做出正确的选择和行动?3.4 创意活动引导学生参与一些创意活动,例如:- 设计一个家训海报,表达对家庭的热爱和感恩之情- 制作一个家庭纪念册,记录家族的历史和重要时刻- 编写一份家庭手册,记录家庭成员之间的相处原则和规定4. 活动评估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表达能力和对家风家训的理解程度来评估活动的效果。

可以进行小组讨论、作品展示或个人口头表达等形式的评估。

5. 参考资料- 家庭教育专家的相关书籍和文章- 网络资源:家风家训的介绍和案例分析以上为传承良好家风良好家训主题班队会教案的大致内容,活动的具体设计和实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希望本次班队会能够激发学生对家庭价值观的思考,并促进良好的家庭教育传统的传承。

家风主题班会教案

家风主题班会教案

家风主题班会教案教案标题:家风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家风的概念和意义;2. 掌握良好家风的要素和培养方法;3. 培养学生对家庭的责任感和家风的重视意识;4. 提高学生的家庭关系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家风的定义和意义;2. 良好家风的要素和培养方法;3. 家庭关系沟通与解决问题的技巧。

三、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名人或成功人士的家庭照片,引起学生对家庭的关注和思考,提问学生对家庭的定义和家风的理解。

2. 知识讲解(15分钟):a. 家风的定义和意义:简要解释家风是指家庭成员共同形成的一种风尚和行为准则,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b. 良好家风的要素和培养方法:- 尊重与关爱: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尊重、关心和关爱;- 和谐与包容:家庭成员之间和谐相处,包容彼此的不足;- 诚信与责任:家庭成员之间诚实守信,承担起各自的责任;- 学习与进取:家庭成员共同学习、进取,提升自身素质;- 爱心与奉献:家庭成员关心社会、乐于奉献,传递爱心。

c. 家庭关系沟通与解决问题的技巧:- 倾听与表达: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和想法,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 尊重与理解:尊重他人的观点,理解他人的感受;- 合作与妥协: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妥协达成共识;- 思考与反思:学会思考问题的根源,反思自身的行为。

3. 案例分析(15分钟):以实际案例或学生自身经历为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如何通过良好的家风和家庭关系沟通解决问题。

4. 小结(5分钟):总结家风的重要性和培养方法,强调良好家风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5. 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回家与家人一起讨论并整理出自己家庭的家风特点,并写一篇短文分享在下一次班会上。

四、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案例分析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2. 学生提交的家风特点整理和分享短文。

五、教学延伸:1. 邀请家长参与班会,分享他们对家风的理解和培养方法;2.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具有良好家风的家庭,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

家风-呼唤传统回归班会教案

家风-呼唤传统回归班会教案

“家风,呼唤传统回归”主题班会教案教育目的:1.了解“家风”定义和由来。

2.“家风”的传统意义。

3.重提“家风”的意义教育方法:典型事例举例法、提问讨论法活动前的准备:1.收集关于“家风”的警句格言2.收集生活中的典范人物事例,以备班会课辩论与发言活动过程:一、活动导入过去有一幅著名对联“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讲究耕读为本、诗礼传家。

二、家风是什么2014年新春佳节之际,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推出一个特别调查节目“家风是什么?”,这不由得让我想起2012年中秋、国庆前期央视推出的《走基层百姓心声》之“幸福是什么?”记者们分赴全国各地采访了几千名各行各业的工作者,关于“幸福是什么?”的回答有些让人感动,有些却让人无奈。

对比起“幸福”一词,“家风”在民众的印象中就没有那么清晰的概念了。

它不像“幸福”一词这么具体化,幸福是经常会使用到的,“家风”则非常抽象化。

好的“家风”需要一个家庭、一代人乃至数代人的日积月累和一定的文化沉淀才能形成。

所以当央视记者对采访者提出这样的问题时,很多普通老百姓都很难回答出“‘家风’是什么?”。

经过一番思考,播放出的大致是这些回答:“家风是我们中国的传统不能忘”“不要出去招风惹事,别出去打人”“要孝顺,父母要以身作则传递这种好的风气”“做人要诚实厚道”“讲诚信,诚信是做人最基本的东西”“要认清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本本分分做人,踏踏实实干事”等。

小品演员赵本山说人心要坦荡,要学会放下,还要有信仰,不爱国的人他看不起;相声演员郭德纲用行走江湖多年经验教子“吃亏无妨,但当防欺诈”;著名作家莫言表示“我们家最主要的就是重视学习,重视文化,就是要勤学上进,与人为善”;体坛明星姚明和作家陈忠实的家风都是“诚信第一”;事实上,关于“家风是什么”的类似问题,答案大相径庭。

有的是一句话、有的是几个字、有的贴在自家墙上、有的写进书里,有些是一代一代人的行为传承。

尽管家风的内容和形式各式各样,但让人欣慰的是它们的总基调都是向上、向善的。

家风,呼唤传统回归班会教案

家风,呼唤传统回归班会教案

家风,呼唤传统回归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风的定义和重要性。

2. 引导学生认识传统家风的美德,如孝顺、尊敬长辈、勤劳等。

3. 激发学生对家庭传统价值观的认同和传承。

4. 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归属感。

二、教学重点1. 家风的定义和重要性。

2. 传统家风的美德及其意义。

3. 家庭传统价值观的传承。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接纳传统家风。

2. 如何激发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归属感。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家风的定义、重要性以及传统家风的美德。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家庭案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传统家风的意义。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传承家庭传统价值观,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PPT课件,展示家风的定义、重要性、传统家风的美德以及家庭案例。

2. 准备纸和笔,供学生记录和讨论。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家风的定义和重要性。

2. 提问:你们对家风有什么理解和认识?二、讲解传统家风的美德(10分钟)1. 教师讲解传统家风的美德,如孝顺、尊敬长辈、勤劳等。

2. 举例说明这些美德在家庭中的具体表现。

三、分析家庭案例(10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具体的家庭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体现的家风美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案例,共同探讨家庭传统价值观的重要性。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传承家庭传统价值观。

2. 每组分享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五、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教师总结本次班会内容,强调家庭传统价值观的重要性。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和行为,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延伸:组织一次家庭传统活动,如家庭聚会、传统节日庆祝等,让学生亲身参与,感受家庭传统价值观的魅力。

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次班会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关注学生在家庭中的行为变化,鼓励他们积极传承家庭传统价值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开学第一课:“家风,呼唤传统回归”班会
教案
家风,是塑造孩子的无形力量。

家风对孩子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呢?开学第一课关于家风的主题班会告诉你。

查字典语文小编给大家带来大学开学第一课:“家风,呼唤传统回归”班会教案,通过主题班会形式,希望通过这堂特别的“开学第一课”,让踏入大学门槛的学子们明白将的优良“家风”传承下去的重要意义。

大学开学第一课:“家风,呼唤传统回归”班会教案
1.了解“家风”定义和由来。

2.“家风”的传统意义。

3.重提“家风”的意义教育方法:典型事例举例法、提问讨论法
活动前的准备:
1.收集关于“家风”的警句格言
2.收集生活中的典范人物事例,以备班会课辩论与发言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过去有一幅著名对联“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讲究耕读为本、诗礼传家。

二、家风是什么
2018 年新春佳节之际,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推出一个
特别调查节目“家风是什么?”,这不由得让我想起 2018 年中秋、国庆前期央视推出的《走基层百姓心声》之“幸福是什么?”记者们分赴全国各地采访了几千名各行各业的工作者,关于“幸福是什么”的回答有些让人感动,有些却让人无奈。

对比起“幸福”一词,“家风”在民众的印象中就没有那么清晰的概念了。

它不像“幸福”一词这么具体化,幸福是经常会使用到的,“家风”则非常抽象化。

好的“家风”需要一个家庭、一代人乃至数代人的日积月累和一定的文化沉淀才能形成。

所以当央视记者对采访者提出这样的问题时,很多普通老百姓都很难回答出“‘家风’是什么?”。

经过一番思考,播放出的大致是这些回答:“家风是我们中国的传统不能忘”“不要出去招风惹事,别出去打人”“要孝顺,父母要以身作则传递这种好的风气”“做人要诚实厚道”“讲诚信,诚信是做人最基本的东西”“要认清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本本分分做人,踏踏实实干事”等。

小品演员赵本山说人心要坦荡,要学会放下,还要有信仰,不爱国的人他看不起; 相声演员郭德纲用行走江湖多年经验教子“吃亏无妨,但当防欺诈”; 著名作家莫言表示“我们家最主要的就是重视学习,重视文化,就是要勤学上进,与人为善”; 体坛明星姚明和作家陈忠实的家风都是“诚信第一”……
事实上,关于“家风是什么”的类似问题,答案大相径庭。

有的是一句话、有的是几个字、有的贴在自家墙上、有的写进书里,有些是一代一代人的行为传承。

尽管家风的内容和形式各式各样,但让人欣慰的是它们的总基调都是向上、向善的。

三、“家风”产生的背景“家”与“国”是同构的,儒家伦理观念认为,先有家,后有国,“家”是缩小了的“国”,。

“国”是放大了的“家” 在传统士大夫心目中,修身齐家与治国平天下之间有着逻辑的内在联系。

修身齐家是前提、基础,治国平天下是方向、是目标。

也就是说,只有做到修身齐家,从加强自身的修养做起,进而治理好家庭和家族,教育好子孙后代,然后才可能干出治国平天下的大业。

四、什么是“家风”? 家风,一般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更通俗点说,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

五、“家风”的传统意义家风对一个家族有相当的权威性。

对违法家风的行为亦有着特定的“家法”惩罚。

比如不得进祠堂祭祖,死后不得入葬祖坟等。

1.是对行为的规范。

由于世代相承,就形成了家族“习惯”。

我们知道,习惯是形成性格最有直接的因素。

而性格乃是决定一个人终身发展的基础。

2.是文化的传承。

它形成了一个家族世代因袭的文化氛围。

我们说“诗书传家”就是这个意义。

3.精神的延
续。

所谓精神就是家族的灵魂。

精神对行为有统领作用。

故事:《曾荫权传》。

其中讲述了现任的香港特首曾荫权的家风,其弟曾荫培在 2018 年退休,之前是香港警务处长,相当于中国的公安部长。

一个家庭里出了两个香港的一哥,还是一文一武。

是什么造就了这一切,家风。

曾荫权的父亲是一个警察,当时还是在英国人的统治下。

曾荫权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说,“我的能力都是父亲用藤条打出来的,小时候买到馊了的面包要挨打,带着弟弟出去玩,弟弟受了伤,我也要挨打。

”正是父亲的藤条练就了曾荫权刚毅的品质,这对曾荫权后来在事业上应对种种困难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谈到这我就想起了我的一个大伯的故事,他没上过学,连手机上的数字都经常问他的儿子,但是他却能承包工程,做工头。

一次偶然的机会听他讲过一个小细节、小故事,他小时候受祖母管教,祖母是一个刚毅的女强人,虽然是在农村,祖母叫他扫地,有一点扫不干净就从扫,有的时候他能扫七八边,那个时候他才七岁,跟曾荫权一样,也是从小就塑造了一种刚毅的性格。

家风包含了太多太多的东西,修养、气质、智慧、人品,从一定程度上讲,一个家庭的家风就决定了其成员的事业能走多远。

六、谈谈你家的“家风”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七、为什么要重提“家风”?
相较其他国家和民族,中国传统伦理价值观的特色是既不以个人为本位,也不以国家为本位,而是以家庭为本位,核心是重视亲情、崇尚德性、和睦关系,妙道在始于家庭但不止于家庭,而是扩展至家国天下。

《大学》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向来被中国人视为最重要的修身法则。

清代名臣曾国藩以治家严谨得体著称,其制定的家训“八为本、三致祥”,既通俗易懂,又令人警醒,如养亲以得欢心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以及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等,可谓中国传统家训和家风的缩影。

遗憾的是,近代以来,中国人的家风传统遭到严重破坏,正不断流失。

原因大体有三:“五四”以来,中国文化传统成为国家积贫积弱、挨打受欺的替罪羊,变成“西方话语”和“革命话语”的批判靶子,被弃之如敝履。

而家风传统是重灾区之一,导致中国一度出现砸烂祖先牌位、烧毁家谱族谱、漠视家训家风的恶劣现象。

传统大家族不断解体,父母与未婚子女一起生活的核心家庭,逐渐成为中国家庭的主要模式。

计划生育政策和现代人生育意愿降低,导致家庭少子化、独子化现象增多,下一代几乎无不成为“娇宝宝”和“小皇帝”,进而造成整个家庭逐渐偏离了孝敬老人、尊重传统、传承家风的方向。

从传统社会过渡到现代社会,期间必然经历人口流动尤其是乡村青壮年人口流动到城镇的过程——中国正处于这种人口流动的高峰时期。

狭小乡村范围内
“熟人社会”的伦理道德,以及与父母一起生活共同塑造和传承家风的传统,无法避免地被城镇“陌生人社会”的伦理道德,以及不受或少受父母教导规范的生活所取代。

家风传统的流失绝不是什么好事情!它不仅加重了中国当下伦理失范、道德滑坡、人情冷漠、人际疏离的程度,而且对中国人传统的“家国天下”观念造成极大冲击和破坏,以至于出现“国而不家”的现象——看见跌倒老人扶还是不扶,竟然成为当下中国的一大道德困境!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良好的家风,必然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这是民族兴旺发达、国家繁荣昌盛的必要条件。

我们中华民族有重视家风的传统,讲究道德,勤俭持家,看重亲情,严于教子。

随着社会的发展,应该在新的条件下,继承和发扬这个优良传统。

八、读读名言警句
修身而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礼记大学》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触龙说赵太后》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

——宋吕公著家弗和,防邻欺;邻弗和,防外欺。

——清范寅《越谚》以德遗后者昌,以财遗后者亡。

——宋林逋《省心录》九、总结当代社会,飞速发展,很多新的东西衍生出来,很多旧的思想渐渐淡去。

“家风”一词对现在的很多小家庭来说已经开始变得陌生,很多好的家风、家规被淡忘。

现在一家人聚在一起,又有几家人会谈论家风家规?亲朋好友聚会都
是谈论如何赚钱养家、过上更好的生活。

现在重提“家风”,是有非常积极现实的意义的。

这是一种文化的回归,是一种历史智慧的挖掘与重建。

良好的家风对社会而言,就是一种道德的力量。

家风需要大家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

如果每个家庭都能传承优良的家风、如果每个家庭成员都能拥有良好的家风意识,令人心寒的社会道德滑坡,就一定能得到有力遏制。

一个家庭的家风是积极向善的,一个家的所有家庭成员的品德是纯洁的、高尚的,那么一个社会定然是和谐的。

以上就是小编推荐的大学开学第一课:“家风,呼唤传统回归”班会教案,更多精彩关于开学第一课安全教育教案、开学第一课勤俭节约、开学第一课鼓励学生学习教案,尽在查字典语文网,欢迎您查阅欣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