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选修3-4教案人教版讲解学习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选修3-4全套教案

高中物理选修3-4全套教案

高二物理选修3-4教案11、1简谐运动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机械振动、简谐运动2、正确理解简谐运动图象的物理含义,知道简谐运动的图象是一条正弦或余弦曲线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机械振动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科学的神奇,实验的乐趣二、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简谐运动的回复力特征及相关物理量的变化规律三、教学难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与位移的概念容易混淆;在一次全振动中速度的变化四、教学过程引入:我们学习机械运动的规律,是从简单到复杂:匀速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今天学习一种更复杂的运动——简谐运动1、机械振动振动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运动形式,请举例说明什么样的运动就是振动微风中树枝的颤动、心脏的跳动、钟摆的摆动、声带的振动……这些物体的运动都是振动。

请同学们观察几个振动的实验,注意边看边想:物体振动时有什么特征[演示实验](1)一端固定的钢板尺[见图1(a)] (2)单摆[见图1(b)](3)弹簧振子[见图1(c)(d)] (4)穿在橡皮绳上的塑料球[见图1(e)]提问:这些物体的运动各不相同:运动轨迹是直线的、曲线的;运动方向水平的、竖直的;物体各部分运动情况相同的、不同的……它们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特征归纳:物体振动时有一中心位置,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在中心位置两侧做往复运动,振动是机械振动的简称。

2、简谐运动简谐运动是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振动,我们以弹簧振子为例学习简谐运动(1)弹簧振子演示实验:气垫弹簧振子的振动讨论:a.滑块的运动是平动,可以看作质点b.弹簧的质量远远小于滑动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一个轻质弹簧联接一个质点,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就构成了一个弹簧振子c.没有气垫时,阻力太大,振子不振动;有了气垫时,阻力很小,振子振动。

我们研究在没有阻力的理想条件下弹簧振子的运动。

(2)弹簧振子为什么会振动物体做机械振动时,一定受到指向中心位置的力,这个力的作用总能使物体回到中心位置,这个力叫回复力,回复力是根据力的效果命名的,对于弹簧振子,它是弹力。

人教课标版高中物理选修3-4:《简谐运动》教案-新版

人教课标版高中物理选修3-4:《简谐运动》教案-新版

《简谐运动》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是人教版选修3-4第十一章《机械振动》第一节《简谐运动》。

机械振动是较复杂的机械运动,振动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如心电图、核磁共振仪、地震仪、钟摆等),可以使学生联系实际,扩大知识面;同时,也是以后学习波动知识的基础。

因此,学好此章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简谐运动》是《机械振动》这一章中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一节,是全章的基础。

本节课首先通过学生身边和生活中实际的例子引出振动的概念;而后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的思路,从运动学的角度认识弹簧振子,通过手机拍摄频闪照片的方法得出弹簧振子的图象;再通过分析揭示出弹簧振子的位移-时间图象是正弦式曲线,然后从其运动学特征给出了简谐运动的定义,并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简谐运动是一种较前面所学的直线运动、曲线运动更复杂的机械运动;最后回归生活和应用举例,使学生知道机械振动是一种普遍的运动形式。

【学情分析】现阶段高二的学生已具有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基本知识,对高中物理的学习要求和方法已具有一定的认识,但在大小和方向都做周期性变化的力的作用下的物体运动还是第一次遇到,对这种运动模式的运动形式没有抽象认识;很难对较为复杂的运动有清晰的认识。

为此,如何帮助他们建立合理的简谐运动情景是教学的关键。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学生的学习中调动眼、耳、口等各种感觉器官共同参与学习过程,则学习效率将得到极大的提高;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要求的学习环境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是“情景创设”、“协商会话”和“信息资源提供”。

为此在课堂教学上首先通过实验演示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创设学习的良好情景;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得出初步的简谐运动规律,然后再次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得出正确而科学的结论。

由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协同学习的能力和科学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轻松而高效,并且同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训练。

高中物理选修3-4全套教案(人教版)

高中物理选修3-4全套教案(人教版)

高二物理选修3-4教案11、1简谐运动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机械振动、简谐运动2、正确理解简谐运动图象的物理含义,知道简谐运动的图象是一条正弦或余弦曲线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机械振动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科学的神奇,实验的乐趣二、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简谐运动的回复力特征及相关物理量的变化规律三、教学难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与位移的概念容易混淆;在一次全振动中速度的变化四、教学过程引入:我们学习机械运动的规律,是从简单到复杂:匀速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今天学习一种更复杂的运动——简谐运动1、机械振动振动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运动形式,请举例说明什么样的运动就是振动微风中树枝的颤动、心脏的跳动、钟摆的摆动、声带的振动……这些物体的运动都是振动。

请同学们观察几个振动的实验,注意边看边想:物体振动时有什么特征[演示实验](1)一端固定的钢板尺[见图1(a)] (2)单摆[见图1(b)](3)弹簧振子[见图1(c)(d)] (4)穿在橡皮绳上的塑料球[见图1(e)]提问:这些物体的运动各不相同:运动轨迹是直线的、曲线的;运动方向水平的、竖直的;物体各部分运动情况相同的、不同的……它们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特征归纳:物体振动时有一中心位置,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在中心位置两侧做往复运动,振动是机械振动的简称。

2、简谐运动简谐运动是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振动,我们以弹簧振子为例学习简谐运动(1)弹簧振子演示实验:气垫弹簧振子的振动讨论:a.滑块的运动是平动,可以看作质点b.弹簧的质量远远小于滑动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一个轻质弹簧联接一个质点,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就构成了一个弹簧振子c.没有气垫时,阻力太大,振子不振动;有了气垫时,阻力很小,振子振动。

我们研究在没有阻力的理想条件下弹簧振子的运动。

(2)弹簧振子为什么会振动物体做机械振动时,一定受到指向中心位置的力,这个力的作用总能使物体回到中心位置,这个力叫回复力,回复力是根据力的效果命名的,对于弹簧振子,它是弹力。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4 12.6 惠更斯原理 教案 Word版含答案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4 12.6 惠更斯原理 教案 Word版含答案

课时12.6惠更斯原理1.知道什么是波面和波线,了解惠更斯原理。

2.认识波的反射现象,并能用惠更斯原理进行解释。

3.认识波的折射现象,并能用惠更斯原理进行解释。

重点难点:波面、波线的概念和惠更斯原理。

以及用惠更斯原理对波的反射规律和折射规律进行解释。

教学建议:本节在已学过的光的反射、折射及回声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波的特性的理解。

要理解波面、波线等概念及惠更斯原理,并能用惠更斯原理对波的反射规律和折射规律进行解释。

由于这些概念比较抽象,应通过实验演示和日常生活经验来辅助教学。

波的反射和折射是常见的现象,从对现象的研究中概括出规律,再用来解释现象和指导实践,使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感受知识的力量。

导入新课:北京天坛的回音壁为圆形,直径为61.5米,周长为193.2米,是用磨砖对缝砌成的,墙面极其光滑整齐。

两个人分东、西方向贴墙而立,一个人靠墙向北说话,无论说话声音多小,也可以使另一人听得清清楚楚,而且声音悠长,堪称奇趣,给人造成一种“天人感应”的神秘气氛。

为什么声音能够传播这么远呢?1.波面和波线任何振动状态①相同的点都组成一个个圆,这些圆叫作②波面,与波面垂直的线代表了波的③传播方向,叫作④波线。

2.惠更斯原理(1)内容:介质中任一波面上的各点,都可以看作可以发射⑤子波的波源,其后任意时刻,这些⑥子波在波前进方向的⑦包络面就是新的波面。

这就是惠更斯原理。

(2)应用:如果知道某时刻一列波的某个⑧波面的位置,还知道⑨波速,利用惠更斯原理可以得到下一时刻这个⑩波面的位置,从而确定波的传播方向。

还可以利用惠更斯原理说明平面波的传播,解释波的衍射。

(3)局限性:惠更斯原理只能解释波的传播方向,不能解释波的强度,所以无法说明衍射现象与狭缝或障碍物的大小的关系。

3.波的反射和折射(1)回声是声波的反射,利用惠更斯原理可以确定反射波的传播方向。

(2)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后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叫作波的折射。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第十三章光5光的衍射教案2新人教版选修3-4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第十三章光5光的衍射教案2新人教版选修3-4
4.实验观察:在实验环节,观察学生对光的衍射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了解学生对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
八、作业评价
1.作业批改: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了解学生对光的衍射现象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
2.作业点评: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对学生的优点给予肯定,对学生的不足之处给予指导。
最后,我注意到学生在课堂讨论中参与的积极性不高,这可能是因为我没有提供足够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因此,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设计更多的问题和讨论环节,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度。
板书设计
1.光的衍射现象的定义:
-光的衍射现象定义:当光遇到障碍物时,光波会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的现象。
2.衍射现象的条件:
-衍射现象条件:孔径或障碍物尺寸小于或相当于光波的波长,或者孔径或障碍物尺寸与光波波长相近。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光的衍射教学目标和光衍射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光衍射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光衍射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光衍射学习状态。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光的基本概念和波动理论,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解答:
光的衍射现象在实际应用中非常广泛。例如,在激光技术中,激光束通过透镜或狭缝时会产生衍射现象,这被用于调整激光束的传播方向和聚焦。在光纤通信中,光的衍射被用于增加光信号的传输距离和容量。在显微镜和望远镜中,衍射现象被用于放大和观察微小物体。此外,光的衍射还被应用于光学传感器、光学成像技术以及光学显示技术等领域。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教案学案11.3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教案学案11.3

第十一章机械振动选修3-411.3简谐运动的回复力与能量【学习目标】1.掌握物体做简谐运动时回复力的特点,据此可判断物体是否做简谐运动。

2.理解回复力的含义。

3.知道简谐运动中的能量相互转化及转化的过程中机械能是守恒的。

重点:简谐运动时回复力的特点及描述简谐运动的歌物理量的变化规律难点:简谐运动的动力学分析及能量分析【自主预习】1.简谐运动的回复力(1)定义:使振动物体回到平衡位置的力(2)效果:把物体拉回到平衡位置.(3)方向:总是指向.(4)表达式:F=-kx.即回复力与物体的位移大小成,“-”表明同复力与位移方向始终,k 是一个常数,由简谐运动系统决定.(5)简谐运动的动力学定义:如果质点所受的力与它偏离平衡位置位移的大小成,并且总是指向,质点的运动就是简谐运动.2.简谐运动的能量(1)振动系统的状态与能量的关系:一般指振动系统的机械能.振动的过程就是动能和势能互相转化的过程.①在最大位移处,最大,为零;②在平衡位置处,最大,最小;③在简谐运动中,振动系统的机械能 (选填“守恒”或“减小”),因此简谐运动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2)决定能量大小的因素振动系统的机械能跟有关.越大,机械能就越大,振动越强.对于一个确定的简谐运动是 (选填“等幅”或“减幅”)振动.[关键一点] 实际的运动都有一定的能量损耗,因此实际的运动振幅逐渐减小,简谐运动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典型例题】一、对简谐运动的理解【例1】.一质量为m的小球,通过一根轻质弹簧悬挂在天花板上,如图11-3-2所示。

(1)小球在振动过程中的回复力实际上是________;(2)该小球的振动________(填“是”或“否”)为简谐运动;(3)在振子向平衡位置运动的过程中( )A.振子所受的回复力逐渐增大B.振子的位移逐渐增大C.振子的速度逐渐减小D.振子的加速度逐渐减小二、简谐运动的对称性【例2】如图11-3-5所示,弹簧下面挂一质量为m的物体,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做振幅为A的简谐运动,当物体振动到最高点时,弹簧正好为原长。

高中物理选修3-4全套教案【最新整理】

高中物理选修3-4全套教案【最新整理】

高二物理选修3-4教案11、1简谐运动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机械振动、简谐运动2、正确理解简谐运动图象的物理含义,知道简谐运动的图象是一条正弦或余弦曲线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机械振动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科学的神奇,实验的乐趣二、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简谐运动的回复力特征及相关物理量的变化规律三、教学难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与位移的概念容易混淆;在一次全振动中速度的变化四、教学过程引入:我们学习机械运动的规律,是从简单到复杂:匀速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今天学习一种更复杂的运动——简谐运动1、机械振动振动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运动形式,请举例说明什么样的运动就是振动?微风中树枝的颤动、心脏的跳动、钟摆的摆动、声带的振动……这些物体的运动都是振动。

请同学们观察几个振动的实验,注意边看边想:物体振动时有什么特征?[演示实验](1)一端固定的钢板尺[见图1(a)] (2)单摆[见图1(b)](3)弹簧振子[见图1(c)(d)] (4)穿在橡皮绳上的塑料球[见图1(e)]提问:这些物体的运动各不相同:运动轨迹是直线的、曲线的;运动方向水平的、竖直的;物体各部分运动情况相同的、不同的……它们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特征?归纳:物体振动时有一中心位置,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在中心位置两侧做往复运动,振动是机械振动的简称。

2、简谐运动简谐运动是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振动,我们以弹簧振子为例学习简谐运动(1)弹簧振子演示实验:气垫弹簧振子的振动讨论:a.滑块的运动是平动,可以看作质点b.弹簧的质量远远小于滑动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一个轻质弹簧联接一个质点,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就构成了一个弹簧振子c.没有气垫时,阻力太大,振子不振动;有了气垫时,阻力很小,振子振动。

我们研究在没有阻力的理想条件下弹簧振子的运动。

(2)弹簧振子为什么会振动?物体做机械振动时,一定受到指向中心位置的力,这个力的作用总能使物体回到中心位置,这个力叫回复力,回复力是根据力的效果命名的,对于弹簧振子,它是弹力。

高中物理选修3-4全套教案

高中物理选修3-4全套教案

课题名称:简谐运动课时安排:(1)离平衡位置的位移有直接关系。

在研究机械振动时,我们把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简称为位移。

3、简谐运动的位移图象——振动图象简谐运动的振动图象是一条什么形状的图线呢?简谐运动的位移指的是什么位移?(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演示】当弹簧振子振动时,沿垂置于振动方向匀速拉动纸带,毛笔P就在纸带上画出一条振动曲线。

说明:匀速拉动纸带时,纸带移动的距离与时间成正比,纸带拉动一定的距离对应振子振动一定的时间,因此纸带的运动方向可以代表时间轴的方向,纸带运动的距离就可以代表时间。

介绍这种记录振动方法的实际应用例子:心电图仪、地震仪。

理论和实验都证明:(1)简谐运动的振动图象都是正弦或余弦曲线。

让学生思考后回答:振动图象在什么情况下是正弦,什么情况下是余弦?(由开始计时的位置决定)巩固教学后记:课题名称:简谐运动的描述课时安排:(2)教学后记:课题名称: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课时安排:(3)教学后记:课题名称:单摆课时安排:(4)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单摆;(2)理解单摆振动的回复力来源及做简谐运动的条件;(3)知道单摆的周期和什么有关,掌握单摆振动的周期公式,并能用公式解题。

教学重点本课重点在于掌握好单摆的周期公式及其成立条件教学难点单摆回复力的分析教学方法教学用具两个单摆(摆长相同,质量不同)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前面我们学习了弹簧振子,知道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

那么:物体做简谐运动的条件是什么?答:物体做机械振动,受到的回复力大小与位移大小成正比,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反。

今天我们学习另一种机械振动——单摆的运动图2的周期和摆长l的平方根成正比,和重力加速度g的平方根成反比,周期公式:同时这个公式的提出,也是在单摆振动是简谐运动的前提下,条件:摆角θ≤10°L,g都一定,T就一定了,对应每一个单摆有一个固有周期T,例1:已知某单摆的摆长为L,振动周期为T,试表示出单摆所在地的重力加速度g.巩固例2:有两个单摆,甲摆振动了15次的同时,乙摆振动了5次,则甲乙两个摆的摆长之比为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物理选修3-4教案3-4全套教案11、1简谐运动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机械振动、简谐运动2、正确理解简谐运动图象的物理含义,知道简谐运动的图象是一条正弦或余弦曲线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机械振动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科学的神奇,实验的乐趣二、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简谐运动的回复力特征及相关物理量的变化规律三、教学难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与位移的概念容易混淆;在一次全振动中速度的变化四、教学过程引入:我们学习机械运动的规律,是从简单到复杂:匀速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今天学习一种更复杂的运动——简谐运动1、机械振动振动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运动形式,请举例说明什么样的运动就是振动?微风中树枝的颤动、心脏的跳动、钟摆的摆动、声带的振动……这些物体的运动都是振动。

请同学们观察几个振动的实验,注意边看边想:物体振动时有什么特征?[演示实验](1)一端固定的钢板尺[见图1(a)] (2)单摆[见图1(b)](3)弹簧振子[见图1(c)(d)] (4)穿在橡皮绳上的塑料球[见图1(e)]提问:这些物体的运动各不相同:运动轨迹是直线的、曲线的;运动方向水平的、竖直的;物体各部分运动情况相同的、不同的……它们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特征?归纳:物体振动时有一中心位置,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在中心位置两侧做往复运动,振动是机械振动的简称。

2、简谐运动简谐运动是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振动,我们以弹簧振子为例学习简谐运动(1)弹簧振子演示实验:气垫弹簧振子的振动讨论:a.滑块的运动是平动,可以看作质点b.弹簧的质量远远小于滑动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一个轻质弹簧联接一个质点,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就构成了一个弹簧振子c.没有气垫时,阻力太大,振子不振动;有了气垫时,阻力很小,振子振动。

我们研究在没有阻力的理想条件下弹簧振子的运动。

(2)弹簧振子为什么会振动?物体做机械振动时,一定受到指向中心位置的力,这个力的作用总能使物体回到中心位置,这个力叫回复力,回复力是根据力的效果命名的,对于弹簧振子,它是弹力。

回复力可以是弹力,或其它的力,或几个力的合力,或某个力的分力,在O点,回复力是零,叫振动的平衡位置。

(3)简谐运动的特征弹簧振子在振动过程中,回复力的大小和方向与振子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有直接关系。

在研究机械振动时,我们把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简称为位移。

3、简谐运动的位移图象——振动图象简谐运动的振动图象是一条什么形状的图线呢?简谐运动的位移指的是什么位移?(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演示:当弹簧振子振动时,沿垂置于振动方向匀速拉动纸带,毛笔P就在纸带上画出一条振动曲线说明:匀速拉动纸带时,纸带移动的距离与时间成正比,纸带拉动一定的距离对应振子振动一定的时间,因此纸带的运动方向可以代表时间轴的方向,纸带运动的距离就可以代表时间。

介绍这种记录振动方法的实际应用例子:心电图仪、地震仪理论和实验都证明:(1)简谐运动的振动图象都是正弦或余弦曲线让学生思考后回答:振动图象在什么情况下是正弦,什么情况下是余弦?引导学生回答:由开始计时的位置决定。

五、板书设计11、1简谐运动1、机械振动物体振动时有一中心位置,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在中心位置两侧做往复运动,振动是机械振动的简称2、简谐运动简谐运动是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振动3、简谐运动的位移图象——振动图象正弦曲线六、课后作业优化方案七、教学辅助手段钢板尺、铁架台、单摆、竖直弹簧振子、皮筋球、气垫弹簧振子、微型气源八、课后反思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体会机械振动和简谐运动,从实验中感受简谐运动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运动,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图像上。

11、2 简谐运动的描述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简谐运动的振幅、周期和频率的含义2、理解周期和频率的关系3、知道振动物体的固有周期和固有频率,并正确理解与振幅无关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概括出机械振动的特征,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总结概括,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和兴趣二、教学重点振幅、周期和频率的物理意义三、教学难点理解振动物体的固有周期和固有频率与振幅无关四、教学过程引入上节课讲了简谐运动的现象和受力情况。

我们知道振子在回复力作用下,总以某一位置为中心做往复运动。

现在我们观察弹簧振子的运动。

将振子拉到平衡位置O的右侧,放手后,振子在O点的两侧做往复运动。

振子的运动是否具有周期性?在圆周运动中,物体的运动由于具有周期性,为了研究其运动规律,我们引入了角速度、周期、转速等物理量。

为了描述简谐运动,也需要引入新的物理量,即振幅、周期和频率进行新课实验演示:观察弹簧振子的运动,可知振子总在一定范围内运动,说明振子离开平衡位置的距离在一定的数值范围内,这就是我们要学的第一个概念——振幅。

1、振幅A: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

我们要注意,振幅是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而不是最大位移。

这就意味着,振幅是一个数值,指的是最大位移的绝对值。

2、振动的周期和频率(1)、振动的周期T: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完成一次全振动的时间振动的频率f:单位时间内完成全振动的次数(2)、周期的单位为秒(s)、频率的单位为赫兹(Hz)实验演示:下面我们观察两个劲度系数相差较大的弹簧振子,让这两个弹簧振子开始振动,用秒表或者脉搏计时,比较一下这两个振子的周期和频率。

演示实验表明,周期越小的弹簧振子,频率就越大(3)、周期和频率的关系。

两者的关系为:T=1/f 或f=1/T举例来说,若周期T=0.2s,即完成一次全振动需要0.2s,那么1s内完成全振动的次数,就是1/0.2=5s-1.也就是说,1s钟振动5次,即频率为5Hz.3、简谐运动的周期或频率与振幅无关实验演示(引导学生注意听):敲一下音叉,声音逐渐减弱,即振幅逐渐减小,但音调不发生变化,即频率不变振子的周期(或频率)由振动系统本身的性质决定,称为振子的固有周期或固有频率例如:一面锣,它只有一种声音,用锤敲锣,发出响亮的锣声, 锣声很快弱下去,但不会变调.摆动着的秋千,虽摆动幅度发生变化,但频率不发生变化.弹簧振子在实际的振动中, 会逐渐停下来,但频率是不变的.这些都说明所有能振动的物体,都有自己的固有周期或固有频率巩固练习:A、B两个完全一样的弹簧振子,把A振子移到A的平衡位置右边10cm,把B振子移到B 的平衡位置右边5cm,然后同时放手,那么:A、B运动的方向总是相同的A、B运动的方向总是相反的A、B运动的方向有时相同、有时相反无法判断A、B运动的方向的关系.五板书设计11、2 简谐运动的描述一、振幅A: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二、振动的周期和频率振动的周期T: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完成一次全振动的时间单位s振动的频率f:单位时间内完成全振动的次数单位Hz三、周期和频率的关系T=1/f 或f=1/T六、课后作业优化方案七、教学辅助手段弹簧振子音叉八、课后反思本节课涉及的描述简谐运动的物理量有周期、频率、振幅、位移,对于位移应重点讲解,不同于以前的所学的位移是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初始位置一定是平衡位置,学生易混淆。

11、3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简谐运动的定义,了解简谐运动的运动特征2、掌握简谐运动的动力学公式3、了解简谐运动的能量变化规律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概括简谐运动的运动特征和简谐运动的能量变化规律,培养归纳总结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旧知识进行分析,推理而掌握新知识,以培养其观察和逻辑思维能力二、教学重点1、重点是简谐运动的定义2、难点是简谐运动的动力学分析和能量分析三、教学难点简谐运动中的回复力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复习提问:1什么是机械振动?2振子做什么运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机械振动的情况:机器的振动,桥梁的振动,树枝的振动,乐器的发声,它们的振动比较复杂,但这些复杂的振动都是由简单的振动的组成的,因此,我们的研究仍从最简单、最基本的机械振动开始。

演示竖直方向的弹簧振子,演示的就是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机械振动,叫做简谐运动提问3:过去我们研究自由落体等匀变速直线运动是从哪几个角度进行研究的?今天,我们仍要从运动学(位移、速度、加速度)研究简谐运动的运动性质;从动力学(力和运动的关系)研究简谐运动的特征,再研究能量变化的情况。

(二)新课教学第二次演示竖直方向的弹簧振子提问4:大家应明确观察什么?学生:物体提问5:上述四个物理量中,哪个比较容易观察?(位移)学生:位移提问6: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受的是恒力还是变力?力的大小、方向如何变?学生:变力小结:简谐运动的受力特点:回复力的大小与位移成正比,回复力的方向指向平衡位置提问7:简谐运动是不是匀变速运动?学生:不是小结:简谐运动是变速运动,但不是匀变速运动。

加速度最大时,速度等于零;速度最大时,加速度等于零。

提问8:从简谐运动的运动特点,我们来看它在运动过程中能量如何变化?让我们再观察。

学生:动能先增加,后减小;势能先减小后增大提问9:振动前为什么必须将振子先拉离平衡位置?学生:外力对系统做功提问10:在A点,振子的动能多大?系统有势能吗?提问11:在O点,振子的动能多大?系统有势能吗?提问12:在D点,振子的动能多大?系统有势能吗?提问13:在B,C点,振子有动能吗?系统有势能吗?小结:简谐运动过程是一个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过程。

五、板书设计11、3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一、回复力:回复力的大小与位移成正比,回复力的方向指向平衡位置二、能量:简谐运动过程是一个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过程六、课后作业优化方案七、教学辅助手弹簧振子,多媒体八、课后反思本节课主要是老师根据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然后以提问的形式进行,有的物理量便于观察,有的物理量就需要力学分析,学生对力学掌握的不太扎实,力学确实也是高中物理的一个难点,教师在以后教学中要注重这方面的分析。

11、4单摆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单摆2、理解单摆振动的回复力来源及做简谐运动的条件3、知道单摆的周期和什么有关,掌握单摆振动的周期公式,并能用公式解题过程与方法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影响周期的因素,培养由实验现象得出物理结论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信心二、教学重点掌握好单摆的周期公式及其成立条件三、教学难点单摆回复力的分析四、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在前面我们学习了弹簧振子,知道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

那么:物体做简谐运动的条件是什么?答:物体做机械振动,受到的回复力大小与位移大小成正比,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反。

今天我们学习另一种机械振动——单摆的运动(二)进行新课阅读课本第13页第一二段,思考:什么是单摆?答:一根细线上端固定,下端系着一个小球,如果悬挂小球的细线的伸长和质量可以忽略,细线的长度又比小球的直径大得多,这样的装置就叫单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