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克庄贺新郎吾少多奇节

合集下载

刘克庄《贺新郎 实之三和有忧边之语,走笔答之》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刘克庄《贺新郎 实之三和有忧边之语,走笔答之》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刘克庄《贺新郎实之三和有忧边之语,走笔答之》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贺新郎实之三和有忧边之语,走笔答之》国脉微如缕。

②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③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④试看取、当年韩五。

⑤岂有谷城公付授,也不干,曾遇骊山母。

⑥谈笑起,两河路。

⑦少时棋柝曾联句。

⑧叹而今,登楼揽镜,事机频误。

⑨闻说北风吹面急,边上冲梯屡舞。

⑩君莫道、投鞭虚语。

(11)自古一贤能制难,有金汤、便可无张许?(12)快投笔,莫题柱。

(13)【注释】①实之:见前《满江红》(怪雨盲风)注①。

三和:用原韵写的第三首和诗。

宋淳佑四年,王迈曾用《贺新郎》“缕”字起韵贺作者生日,作者依原韵和之,王迈又和,如此反复唱和各至五首。

忧边:为边境一带的情势而忧虑,据《宋史》卷四二《理宗纪》载:淳佑三年七月“壬辰,四川制司言大元兵破大安军。

”又卷四三《理宗纪》载:淳佑四年五月“戊午,大元兵围寿春府。

”可见边境情势的确紧急。

走笔:运笔。

②国脉:国家的命脉。

微:细。

缕:丝、线。

此句比喻国家的形势已到一发千钧的危险地步。

③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此用终军请缨典故。

《汉书·终军传》:“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此句是表示有意挽救国家,但没有效力机会。

④宽些尺度:放宽用人的标准,不必过于苛刻。

⑤韩五:韩世忠,排行第五,人称韩五。

他虽出身行伍而非名门望族,也成了抗金名将。

⑥谷城公:又称黄石公。

典出《史记·留侯世家》:“良夜未半往。

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

’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

后十年兴。

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

”付授:传授。

此句是说:韩五从来未曾得仙人传授秘诀。

不干:不相干。

骊山母:此用唐时将军李筌遇骊山老母之事。

《太平广记》卷六三《骊山姥》引《集仙传》载:李筌在嵩山得黄帝传下兵书《阴符经》,“抄读数千遍,竟不晓其义理。

因入秦,至骊山下,逢一老母,为说《阴符》之义。

《贺新郎·湛湛长空黑》刘克庄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贺新郎·湛湛长空黑》刘克庄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贺新郎·湛湛长空黑》刘克庄宋词注释翻译赏析词的上阕描绘了重阳节登高所见的阴沉萧瑟的景色,烘托出词人心中的悲愤之情。

“湛湛长空黑”,以深远的天空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压抑、沉重的氛围。

“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进一步描绘了风雨交加的恶劣天气,以及词人内心的纷乱如麻。

“老眼平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百尺”,词人感叹自己一生漂泊,壮志未酬,但幸好还有高楼百尺,可以让他放眼远眺,抒发心中的忧愁。

“看浩荡千崖秋色”,词人放眼望去,只见千山万壑尽在秋色中,他的胸怀也随之变得宽广起来。

然而,“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词人想到自己已是白发书生,却只能空流泪,心中的凄凉无法向牛山发泄,这种无奈和悲愤之情更加深沉。

“追往事,去无迹”,词人追怀往事,却发现一切都已消逝无踪,唯有心中的忧愁依然存在。

词的下阕主要表达了词人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少年自负凌云笔”,词人年轻时自负才华,想要有所作为,但如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只剩下满心的萧瑟和忧愁。

“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词人对当时的文人感到不满,他们只知道搬弄典故,缺乏创新精神。

“把破帽年年拈出”,词人用孟嘉落帽的故事,表达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词人担心如果对着菊花而不饮酒,菊花也会嘲笑他的孤独和寂寞。

“鸿北去,日西匿”,词人看到鸿雁北去,夕阳西沉,更加感到时光的无情和人生的无常。

刘克庄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词风豪迈奔放,充满了爱国情怀。

这首《贺新郎·湛湛长空黑》充分体现了他的词风,通过对重阳节登高的描写,表达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自己身世的感慨。

同时,词中也批判了当时文人的浮泛文风,表达了词人对创新和进步的渴望。

这首词是刘克庄的代表作之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

刘克庄《贺新郎》宋词赏析

刘克庄《贺新郎》宋词赏析

刘克庄《贺新郎》宋词赏析北望神州路,试平章、这场公事,怎生分付?记得太行山百万,曾入宗爷驾驭。

今把作握蛇骑虎。

君去京东豪杰喜,想投戈下拜真吾父。

谈笑里,定齐鲁。

两淮萧瑟惟狐兔。

问当年、祖生去后,有人来否?多少新亭挥泪客,谁梦中原块土?算事业须由人做。

应笑书生心胆怯,向车中、闭置如新妇。

空目送,塞鸿去。

赏析这首送陈子华的词,写法特别。

“北望神州路,试平章、这场公事,怎生分付?”突如其来地提出一个因北望中原而产生的问题,起势突兀,引人注目。

“记得太行山百万,曾入宗爷驾驭。

今把作握蛇骑虎。

”接着才指出问题的具体内容:即是该怎样对待沦陷区的义军。

问题从南、北宋之际说起,当时的爱国将领宗泽为抗击金军,招抚了义军首领王善、杨进等人,他敢于招抚被人视为“寇盗”的义军,有能力“驾驭”他们,依靠他们壮大抗金的力量,所以宗泽声威大震,军民都敬重他,喊他为宗爷爷。

宗泽在政治上、军事上采取正确的立场和措施,在抗敌方面收到了巨大的效果。

作者写这首词时,宗泽逝世已久,但在北方金人统治地区,仍有义军活动。

其中红袄军力量最大,首领杨安儿被杀后,余众归附南宋,可惜朝廷不信任他们,把抗金民众武装看成是手上拿的蛇和跨下骑的虎,甩掉又不是,用又不敢用。

作者送行的友人陈子华,他曾主张积极招抚中原地区的义军。

他出知真州(治今江苏仪征),在公元一二二七年(宋理宗宝庆三年)四月,当时李全还未叛降蒙古。

宋朝如果能够正确团结、运用义军的力量,抗金是大有可为的。

所以作者送陈子华赴江北前线的真州时,要他认真地考虑这个关系国家安危存亡的重大问题。

这里前二句歌颂宗泽正确对待义军,声威极大;后一句用《魏书。

彭城王勰传》的典故,批判昏聩无能的投降派。

两种不同的形象,形成鲜明、强烈的对照,笔力遒壮。

“君去京东豪杰喜,想投戈拜真吾父。

谈笑里,定齐鲁。

”希望陈子华到真州要效法宗泽,使京东路(指今山东一带)的豪杰,欢欣鼓舞,做到谈笑之间,能够收复、安定齐鲁北方失地。

刘克庄《贺新郎(张?·生日)》原文及翻译赏析

刘克庄《贺新郎(张?·生日)》原文及翻译赏析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刘克庄《贺新郎(张
贺新郎(张
辇路东风里。试回头、金闺昨梦,侵寻三纪。岁晚岿然灵光殿,仆与君侯而已。漫过眼、几番桃李。珠履金钗常满座,问谁人、得似张公子。驰骥ˍ,佩龟紫。宿云收尽簷声止。玳筵开、高台风月,后堂罗绮。恰近洛人修禊节,莫惜飞觞临水。怕则怕、追锋征起。此老一生江海客,愿风云、会从今始。宁郁郁。久居此。 诗词作品:贺新郎(张ˍ·生日) 诗词作者:【宋代】刘克庄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重点讲练 专题04 鉴赏诗歌的语言特色(解析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重点讲练 专题04 鉴赏诗歌的语言特色(解析版)

专题04 鉴赏诗歌的语言特色【知识概述】鉴赏诗歌的语言艺术,就是要了解诗歌语言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调动联想、想象、比较等多种方法,领悟诗歌语言的精妙。

鉴赏诗歌的语言艺术,主要有两个角度:鉴赏语言运用特点和鉴赏语言风格。

【答题思路】1、读(题干)——弄清题干问法,确定答题范畴;2、品(文本)——关注诗歌的遣词造句、修辞手法、语体色彩等,从不同角度整体感受诗歌的整体语言特色。

一、鉴赏诗歌的语言运用特点【题型分析】鉴赏诗歌的语言运用特点,一般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1)遣词造句——即具体字词的运用,主要表现为炼字如: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附:不同词性的字词常规表达效果动词:常具有精准传神地表现被描述对象某种特点的作用,使诗歌形象生动。

形容词:从形、声、色、态等方面表现被描述对象的特点,语言形象细腻。

数量词:精心选用的数量词,可以产生隽永新奇的效果;叠词:增强诗歌的节奏感,拟声叠词的使用,还能上诗歌的语言更加真实传神虚词(副词、连词):副词的精妙使用,有生动形象,化平淡为神奇的语言效果。

(2)修辞手法在古典诗词中,常常会使用各种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各有其艺术效果,在鉴赏诗歌的语言时,也可以从这个角度考虑。

古典诗歌中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双关等。

(3)语体色彩古典诗歌中涉及到语体分析,主要是口语的使用和典故的使用。

(1)口语使用例:卜算子辛弃疾 (宋)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

不信张开口了看,舌在牙先堕。

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

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2)典故使用例: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宋)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刘克庄《贺新郎·送陈子华赴真州》原文译文赏析

刘克庄《贺新郎·送陈子华赴真州》原文译文赏析

刘克庄《贺新郎·送陈子华赴真州》原文|译文|赏析《贺新郎·送陈子华赴真州》是刘克庄写这首词给他友人陈子华送行,热切地期望陈子华此去能为收复失地做出贡献,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中原的壮志。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贺新郎·送陈子华赴真州》原文宋代:刘克庄北望神州路。

试平章、这场公事,怎生分付。

记得太行山百万,曾入宗爷驾驭。

今把作、握蛇骑虎。

君去京东豪杰喜,想投戈、下拜真吾父。

谈笑里,定齐鲁。

两河萧瑟惟狐兔。

问当年、祖生去后,有人来否。

多少新亭挥泪客,谁梦中原块土。

算事业、须由人做。

应笑书生心胆怯,向车中、闭置如新妇。

空目送,塞鸿去。

译文及注释译文向北眺望通往中原的路,试着议论议论,这一场恢复中原的大事,该怎么嘱咐?记得太行山王善、杨进聚众百万,曾经接受东京留守宗泽驾驭。

现在朝廷对义兵左右为难就象握着毒蛇骑着老虎。

你到京东路去义军领袖会高兴,料想他们一定会放下武器拜你为父。

谈笑间,平定齐鲁。

黄河两岸一派萧条只见乱跑的狐兔,试问当年、祖逖离开这里后,还有人来过否?多少在建业新亭洒泪的士大夫,谁真正想到过中原那一大块国土?算起来恢复大业必须由适当的人来做。

应该笑象我等书生心里胆怯,向车中、关闭起来象新媳妇。

空空地目送,边塞的鸿雁飞去。

注释平章:议论,筹划。

公事:指对金作战的国家大事。

分付:安排,处理。

把作:当作。

握蛇骑虎:比喻危险。

真吾父:用郭子仪事。

郭子仪曾仅率数十骑入回纥大营,回纥首领马而拜,说:“真吾父也。

”两河:指河北东路、西路,当时为金统治区。

狐兔:指敌人。

祖生:祖逖。

这里指南宋初年的抗金名将宗泽、岳飞等。

新亭:用新亭对泣事。

块土:犹言国土。

赏析这首送陈子华的词,写法特别。

“北望神州路,试平章、这场公事,怎生分付?”突如其来地提出一个因北望中原而产生的问题,起势突兀,引人注目。

“记得太行山百万,曾入宗爷驾驭。

今把作握蛇骑虎。

”接着才指出问题的具体内容:即是该怎样对待沦陷区的义军。

《贺新郎·九日》刘克庄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贺新郎·九日》刘克庄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贺新郎·九日》刘克庄宋词注释翻译赏析《贺新郎·九日》刘克庄宋词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贺新郎·九日》是南宋词人刘克庄的一首重阳节登高抒怀之词。

词人通过对重阳景物的描述,表达了词人对国家与个人身世的深沉感慨,以及词人对英雄末路与报国无门的悲痛愤慨。

作品原文贺新郎·九日湛湛长空黑。

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

老眼平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百尺。

看浩荡千崖秋色。

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

追往事,去无迹。

少年自负凌云笔。

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

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把破帽年年拈出。

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

鸿北去,日西匿。

作品注释①贺新郎:词牌名之一。

此调始见苏轼词,原名“贺新凉”,因词中有“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句,故名。

②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③湛(zhàn)湛:深远的样子。

④空四海:望尽了五湖四海。

⑤高楼百尺:指爱国志士登临之所。

⑥白发书生:指词人自己。

⑦牛山:在山东临淄县南。

⑧凌云笔:谓笔端纵横,气势干云。

⑨南朝狂客:指孟嘉。

晋孟嘉为桓温参军,尝于重阳节共登龙山,风吹帽落而不觉。

⑩拈(niān)出:搬出来。

岑(cén)寂:高而静。

岑音此仁反。

匿(nì):隐藏。

作品译文暗沉沉的天空一片昏黑,又交织着斜风细雨。

实在令人难以忍受,我的心中纷乱如麻,千丝万缕的愁思如织。

我平生就喜欢登高临远眺望四海,幸亏现在高楼百尺。

放眼望去,千山万壑尽现于点点秋色里,我胸襟博大满怀情意。

虽然只是普通的一个白发书生,流洒下的行行热泪却总是为着神州大地,绝不会像曾经登临牛山的古人一样,为自己的生命短暂而悲哀饮泣。

追忆怀念以往的荣辱兴衰,一切都已经杳无影迹了。

少年时我风华正茂,气冲斗牛,自以为身上负有凌云健笔。

到而今才华如春花凋谢殆尽,只剩下满怀萧条寂寞的心绪。

常常怨恨世人的新意太少,只爱说南朝文人的疏狂旧事。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刘克庄《贺新郎送陈真州子华》赏析(含译文)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刘克庄《贺新郎送陈真州子华》赏析(含译文)

刘克庄《贺新郎·送陈真州子华》赏析(含译文)贺新郎·送陈真州子华刘克庄北望神州路。

试平章、这场公事,怎生分付。

记得太行山百万,曾入宗爷驾驭。

今把作、握蛇骑虎。

君去京东豪杰喜,想投戈、下拜真吾父。

谈笑里,定齐鲁。

两河萧瑟惟狐兔。

问当年、祖生去后,有人来否。

多少新亭挥泪客,谁梦中原块土。

算事业、须由人做。

应笑书生心胆怯,向车中、闭置如新妇。

空目送,塞鸿去。

【译文】向北眺望通往中原的路,试着议论议论,这一场恢复中原的大事,该怎么嘱咐?记得太行山王善、杨进聚众百万,曾经接受东京留守宗泽驾驭。

现在朝廷对义兵左右为难就象握着毒蛇骑着老虎。

你到京东路去义军领袖会高兴,料想他们一定会放下武器拜你为父。

谈笑间,平定齐鲁。

黄河两岸一派萧条只见乱跑的狐兔,试问当年、祖逖离开这里后,还有人来过否?多少在建业新亭洒泪的士大夫,谁真正想到过中原那一大块国土?算起来恢复大业必须由适当的人来做。

应该笑象我等书生心里胆怯,向车中、关闭起来象新媳妇。

空空地目送,边塞的鸿雁飞去。

【注释】①平章:议论,筹划。

公事:指对金作战的国家大事。

②分付:安排,处理。

③“记得”二句;指靖康之变后在河北、山西等地结集的抗金义军,其中有不少归附东京留守宗泽。

④把作:当作。

握蛇骑虎:比喻危险。

⑤真吾父:用郭子仪事。

郭子仪曾仅率数十骑入回纥大营,回纥首领马而拜,说:“真吾父也。

”⑥两河:指河北东路、西路,当时为金统治区。

狐兔:指敌人。

⑦祖生:祖逖。

这里指南宋初年的抗金名将宗泽、岳飞等。

⑧“多少”二句:谓士大夫只会痛哭流涕沽名钓誉而不去行动。

新亭,用新亭对泣事。

块土:犹言国土。

【赏析】这首送陈子华的词,写法特别。

“北望神州路,试平章、这场公事,怎生分付?”突如其来地提出一个因北望中原而产生的问题,起势突兀,引人注目。

“记得太行山百万,曾入宗爷驾驭。

今把作握蛇骑虎。

”接着才指出问题的具体内容:即是该怎样对待沦陷区的义军。

问题从南、北宋之际说起,当时的爱国将领宗泽为抗击金军,招抚了义军首领王善、杨进等人,他敢于招抚被人视为“寇盗”的义军,有能力“驾驭”他们,依靠他们壮大抗金的力量,所以宗泽声威大震,军民都敬重他,喊他为宗爷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贺新郎
刘克庄
吾少多奇节。

颇揶揄、玉关定远,壶头新息。

一剑防身行万里,选甚南溟北极。

看塞雁、衔来秋色。

不但槊棋夸妙手,管城君、亦自无勍敌。

终贾辈,恐难匹。

酒肠诗胆新来窄。

向西风、登高望远,乱山斜日。

安得良弓并快马,聊与诸公角力。

漫醉把、栏干频拍。

莫恨寒蟾离海晚,待与君、秉烛游今夕。

欢易买,健难得。

诗词注释:
1.奇节:指远大抱负
2.揶揄:嘲弄。

玉关定远:班超以平定西域功封定远侯。

壶头新息:东汉名将马援封新息侯。

晚年出征五溪,卒于壶头。

3.南溟:南海,指极南之地。

4.槊棋:握槊与弈棋,两种古代的棋艺活动。

5.管城君:笔别称管城子,管城侯。

勃敌:强敌、对手。

6.终贾辈:终军、贾谊,皆西汉政治活动家。

年少有才,抱负甚大。

7.寒蟾:冷月。

传说月中有蟾蜍,故称。

赏析:
词作开头,以“吾少多奇节”,统摄上片内容。

运用了一系列的典故,塑造了一个满腔热血,矢志报国的爱国青年形象。

即年少时颇自负,年少轻狂,抱负很大。

总是取笑定远侯班超、新息后马援,仗剑行走天涯,练就一身武艺,即便是南溟北极也不怕。

看尽大漠风沙,经历了四季的春花秋月,自觉哪怕是终军、贾谊之辈也难与己匹敌。

下片,“酒肠诗胆新来窄”与上片的“吾少多奇节”形成截然的反差,一“新”字使情感从上片的自负轻狂、踌躇满志,一下变得落寞。

”“新”字在这里可以理解为“近来”“新近”之意,“窄”可以理解为“小”之意。

近来酒肠诗胆都小了,也就是说自己近来不胜酒力,也没什么诗胆,更谈不上年少时的狂妄了。

什么原因呢?原因一,“向西风、登高望远,乱山斜日”中“西风”“斜日”既是实景也暗指人生晚景,人在他乡。

原因二,“安得良弓并快马,聊与诸公角力。

漫醉把、栏干频拍。

”这里就有了辛词的意味了,刘克庄是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慷慨激昂。

辛弃疾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有“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liǎo),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所以,从这里,不难看出年少时的抱负难以实现,即壮志难酬导致作者近来心境的落寞。

“莫恨寒蟾离海晚”中的“离海”指人在天涯之意,”海”指“涯”古人王勃有诗为证“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不要遗憾此刻凄霜冷月人在天涯,让我们暂时把酒言欢,欢聚一刻。

作者不愧是辛派此人,豪迈洒脱也就在此,结句“欢易买,健难得”
作者渴望年轻健壮,无非写出了仍然渴望仗剑行走,为国效力,实现自己的抱负,从而把慷慨豪迈之气推向高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