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 绪论
01仪器分析绪论

绪论
2、选择性 选择性好。 选择性 3、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容易实现自 自 动化。 动化 4、相对误差较大。 5、需要价格比较昂贵的专用仪器。
绪论
三:仪器分析的应用
除了定性和定量分析之外,还可用于物质的 结构、价态和状态分析,表面微区和薄层分 析,化学反应有关参数的测定以及微其他学 科尤其是生命科学 生命科学提供有用的化学信息 生命科学 不仅是分析测试方法,而且是强有力的科研 手段 分析化学的发展方向(3S+2A,??) 发展方向( 发展方向 ,??)
质谱分析法 电化学分析法 仪器分析 色谱分析法 分析仪器联用技术 热分析法 光分析法
绪论
光学分析法:光谱法和非光谱法
光谱法:检测光谱的波长和强度
紫外- 原子发射法、原子吸收法、原子荧光法、紫外- 紫外 可见法、红外法、核磁共振法、X射线荧光法、分 可见法、红外法、核磁共振法 子荧光法、分子磷光法、化学发光法、激光拉曼法 等
非光谱法:测量某些光波性质的变化
折射法、干涉法、旋光法、X射线衍射法、电子衍 射法等
绪论 分子光谱 原子光谱 紫外可见法 原子吸收法 光分析法 核磁法 红外法
原子发射法 荧光法
绪论
电化学分析法
电参数不同,分为: 电导分析法、 电位分析法、 电解与库仑分析法、 伏安法和极谱法等
绪论
电化学分析方法的分类
仪器分析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三版)
绪论
主要内容 定义 特点 应用 分类 发展趋势
绪论
分析化学:测量与表征
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化学品质的科学
待测组分的化学、物理、物化、生化或生物 性质,进行定性、定量、阐明结构或进行化 学研究。 化学分析法:
经典分析化学,基于化学反应和物质的溶液理论 溶液理论, 溶液理论 主要用于物质成分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仪器分析 01仪器分析概述

0.9
1 1.5 5 0.328
1.2
1 1.5 5 0.468
1.5
1 1.5 5 0.573
5.0
1 1.5 5 0.428
混匀后放置3-5 min
定容至50mL,放置10 min后于510 nm处测定A
解:求出标准系列溶液的浓度
cFe/mgL-1 A 0.6 0.112 1.2 0.227 1.8 0.328 2.4 0.468 3.0 0.573
吸附
分配 吸附 光、电、 质谱等
分配
静电 筛分 亲和
Signal
Time
1-4 分析仪器(1)
1-4 分析仪器(2)
分析仪器的基本结构单元
分析仪器种类繁多、型号多变、计算机应用和智能化程度 相差很大,但一般都是以下四个基本部件组成:
输出 信号
信号 发生器
分析 信号
检测器
输入 信号
信号 处理器
信号 显示装置
仪器校正灵敏度与所选标准物和测定条件有关!
有些仪器方法有习惯使用的表示方式。
1-4-2 检出限(1)
检出限指仪器所能检测到的最小有效信号对应的待测组分的浓 度或质量。最小有效信号如何确定?这就需要了解一下试样及 测量信号的组成。 试样:待测组分+基体 待测液:待测组分+基体+相关试剂+溶剂 理想空白:基体+相关试剂+溶剂(不含待测组分) 试剂空白:相关试剂+溶剂(选择合适的测定条件或前处理方
能消除,但可通过仪器的改善或适当的数据处理而减小,是影
响测量精密度的原因,也是决定检出限的主要因素之一。即所 测信号过小时,就难以区分是由待测组分产生还是仪器的自身 噪音,因此最小有效信号应大于本底信号一定倍数。
现代仪器分析及材料研究方法(绪论)教材

原料(Raw Materials)与材料
由原料到材料 ※原料一般不是为获得产品,而是生产材料,往往伴随化 学变化。 ※材料的特点往往是为获得产品,一般从材料到产品的转 变过程不发生化学变化。
材料与物质(Materials and Matter)
※ 材料可由一种或多种物质组成。 ※ 同一物质由于制备方法或加工方法不同可以得到用途各异 、类型不同的材料。
现代仪器分析及材料研究方法
第一章 绪论
任祥忠 深圳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1
(一)材料的定义 (Definition)
材料 Materials Material:材料科学 (工科)
物质科学 (理科) •Webster编著的“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1971年) ”中关于材料(Materials)的定义为:材料是指用来制造某些 有形物体(如:机械、工具、建材、织物等的整体或部分)的 基本物质(如金属、木料、塑料、纤维、陶瓷等) •材料是指具有满足指定工作条件下使用要求的形态和物理性状 的物质。
材料科学的发展趋势
1、从简单物质到复杂物质;随着对材料功能化要求的不断提高,构成材料
的基本物质也越来越倾向于从简单物质到复杂物质。
2、从简单结构到结构控制;对于同种材料,结构上的改变可以带来许多崭新
的功能,而对简单的结构加以调控,才可能使功能得到优化。
3、从粉体材料到器件材料;相对于粉体材料而言,当材料制备成器件后会具
冶炼方法——平炉、转炉、电炉、沸腾炉钢
铸铁 —
灰铸铁 可锻铸铁 球墨铸铁 蠕墨<4.5g/cm2) 铝、镁、纳、钙
• 重金属 (>4.58/cm2) 铜、镍、铅、锌
• 贵金属
金、银、铂、铑
仪器分析绪论

仪器分析四川理工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谢云涛讲师分析化学仪器分析化学分析分析化学仪器分析è分析化学是人们用来认识、解剖自然的重要手段之一;è分析化学是研究获取物质的组成、形态、结构等信息及其相关理论的科学;è分析化学是化学中的信息科学;è分析化学的发展促进了分析科学的建立;è分析化学的发展过程是人们从化学的角度认识世界、解释世界的过程;è20世纪40年代前:分析化学=化学分析;越来越多的问题化学分析不能解决:快速、实时检测方第一章绪论20世纪40年代后:仪器分析的大发展时期,确立了仪器分析的地位;原因:(1)物理学+电子技术+精密仪器制造技术的发展;(2)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发展动力,连续化大生产的迫切需要);分析化学= 化学分析+仪器分析;仪器分析:通过最佳的物理方法获取尽可能多的化学信息分析化学的分类分析化学分类及仪器分析发展过程从分析化学的发展历史来看,分析化学分为两类:化学分析(经典分析)以及仪器分析,后者比前者晚100多年!F 化学分析(经典分析)化学分离:沉淀、萃取、蒸馏等分离方法;定性方法:加入各种试剂,通过测量待测物的颜色、沸点、熔点、气味、光学性质(拆射、反射、衍射等)以及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特性等。
F仪器分析化学分离:色谱技术和毛细管电泳技术开始取代沉淀、萃取、蒸馏等分离方法;定性定量:利用物质原子、分子、离子等的特性,如电导、电位、光吸收和发射、质荷比、荧光等;经典分析方法多适于常量分析!尽管此法仍有广泛应用,但随时间的推移,尤其是随着大量的、新的仪器分析方法的出现,经典分析方法将逐渐被取代!F仪器分析的发展过程:阶段1:1940年代前16世纪,天平的出现。
分析化学具有了科学的内涵;20世纪初,依据溶液中四大反应平衡理论,形成分析化学的理论基础。
分析化学由一门操作技术变成一门科学。
-------分析化学的第一次变革!20世纪40年代前,化学分析占主导地位,仪器分析种类少且精度低;阶段2:1940年代以后一系列重大科学发现为仪器分析的建立和发展奠定基础:(1)Bloch F 和Purcell E M;建立了核磁共振测定方法;诺贝尔化学奖1952年;(2)Martin A J P 和Synge R L M建立了气相色谱分析法;诺贝尔化学奖1952年;(3)Heyrovsky J,建立极谱分析法,诺贝尔化学奖1959年------分析化学的第二次变革。
仪器分析 绪论

精品课件
2、容量因子(capacity factor) 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组分在固定相和流
动相之间分配达到平衡时的质量比,称为容量 因子,也称分配比,用k表示。
K cs cm
k c sV s c mV m
c cs、 m分别为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的浓度(g/ml);Vm为色谱
液体中观察原子图象
上图所示的是在电解液中得到的硫酸根离子吸附在铜单晶(111)表面的STM图象。 图中硫酸根离子吸附状态的一级和二级结构清晰可见。
精品课件
5. 配合扫描隧道谱(STS)可以得到 有关表面电子结构的信息,例如表面 不同层次的态密度。表面电子阱、电 荷密度波、表面势垒的变化和能隙结 构等.
液相色谱法 液-固色谱法 液-液色谱法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国产气相色谱仪
色谱-质谱联用仪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1. 高压钢瓶 2. 减压阀 3. 载气净化
干燥管 4. 稳流阀 5. 流量计 6. 压力表 7. 进样器 8. 色谱柱 9. 检测器 10. 色谱工作站
气相色谱仪通常由五部分组成:
Ⅰ 载气系统:气源、气体净化器、气体流速控制部件。 Ⅱ 进样系统:进样器、汽化室。 Ⅲ 分离系统:色谱柱、控温柱箱。 Ⅳ 检测系统:检测器、放大器、控温装置。 Ⅴ 记录与数据处理系统:记精录品仪课件、色谱工作站。
辐射的散射 辐射的折射 辐射的衍射 辐射偏振方向的旋转
电化学分析
主要分析方法
发射光谱分析、火焰光度分析
分子发光分析法、放射分析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波谱法 浊度法、拉曼光谱法
仪器分析绪论

只在实验室里分析已远远不够,要求进行现场、在线、实时、遥感等 分析;
只作破坏性的取样分析已远远不够, 要求作非破坏性的无损、 非浸入、 活体等分析。 科学技术的进步,新理论、新概念、新材料、新技术的发现与发明,也为 仪器分析的发 展提供"空前的可能"! 分析化学(尤其是仪器分析)的发展趋势
学科的发展:分析化学正在突破纯化学分支学科的框框,与数学、物
③ 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易于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 ④ 应用范围广,不但可以作组分及含量的分析,在状态、结构分析上也 有广泛的应用。
⑤ 多数仪器分析的相对误差比较大, 不适于作常量和高含量组分的测定。 ⑥ 仪器分析所用的仪器价格较高,有的很昂贵,仪器的工作条件要求较 高。
3
2 仪致分为四大类:
5
理学、计算机科学及生物、生命、环境、天文、空间等科学更紧密地联系起 来,构成一门多学科间的交叉边缘科学,即"分析科学";
新分析方法的建立: 不断吸取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就, 建立新的分析 方法、新的分析技术,朝向高灵敏、高准确、高选择、高速度的方向发展;
分析仪器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深入应用,使仪器更加自动化,智能 化,多机联用。如计算机-色谱-质谱、计算机-色谱-其他仪器等联用, 使仪器多功能化,提高仪器的效能;
1
⑥仪器分析的仪器设备一般比较复杂,价格比 较昂贵;而化学分析使用的 仪器一般比较简单。 分析化学的发展及仪器分析的产生 分析化学的发展已经历了三次巨大的变革 第一次变革 从 16 世纪天平的发明到 20 世纪初物理化学溶液理论(特别是四大反 应的平衡理论)的发展,分析化学引入了物理化学的理论,也形成了自身的 理论。因此,这次变革的标志是,分析化学从单纯的操作技术变成为一门学 科。 第二次变革 20 世纪中期,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一些重大的科学发现和发 展, 分析化学由化学分析发展到仪器分析, 并逐渐产生了一些现代的仪器分 析新方法、新技术,这就是第二次变革的重要标志。 第三次变革 20 世纪 70 年代末以来,以计算机广泛应用为标志的信息时代的到来, 给科学技术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力。促使分析化学进入第三次变革:计算机 处理数据的快速、准确,使分析仪器自动化、智能化,各种傅里叶变换仪器 的相继问世, 使传统的仪器更具优越性和多功能化; 计算机促进统计处理进 入分析化学, 出现了化学计量学, 它是利用数学和统计学的方法设计或选择 最优条件,并从分析测量数据中获取最大程度的化学信息。可以这样说,这 一变革使分析化学的观念发生了转变:分析化学已经成为一门信息的科学。 仪器分析定义 所谓仪器分析是指那些采用比较复杂或特殊的仪器, 通过测量表征物质 的某些物理的或物理化学的性质参数及其变化规律来确定物质的化学组成、 状态及结构的方法。 仪器分析与化学分析的联系 1. 仪器分析是在化学分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不少原理都涉及到化 学分析的基本理论;
仪器分析第一章 绪论

精品文档
23
1)精密度(Precision)使用同一方法或步骤进行多次重复 测量所得分析数据之间符合的程度。
光散射 浊度法;拉曼光谱
光折射 折光分析;干涉法
光衍射 X-射线和电子衍射光谱
光偏转 旋光分析;旋光性色散分析;圆振二向色性分析
电 位 电位分析
四种电学特性的测量
电 荷 库仑分析
电 流 电流分析法;极谱分析
电 阻 电导分析
离 色谱分析 薄层色谱;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离子色谱……..
多组份同时分离分析
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容易实现自
动化。
精品文档
6
仪器分析的特点(与化学分析 比较)
相对误差较大。化学分析一般可用于 常量和高含量成分分析,准确度较高, 误差小于千分之几。多数仪器分析相 对误差较大,一般为5%,不适用于常 量和高含量成分分析。 需要价格比较昂贵的专用仪器。
精品文档
7
常量分析、半微量和微量分析
(analyte, target
species)的颜色、沸熔点、气味、光学性质
(拆射、反射、衍射等)以及在不同溶剂中
精品文档
9
仪器分析 化学分离:色谱技术和毛细管电泳技术开始 取代沉淀、 萃取、蒸馏等分离方法; 定性定量方法:利用物质原子、分子、离子 等的特性, 如电导、电位、光吸收和发射、质荷比、荧 光等;
精品文档
3
分析化学—化学分析、仪器分析
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状态和结构的科学, 它包括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两大部分。 化学分析是指利用化学反应和它的计量关系来确 定被测物质的组成和含量的一类分析方法。测定 时需使用化学试剂、天平和一些玻璃器皿。
精品文档
4
仪器分析 课件 第一章:绪论

四 课程性质与目标
1. 课程性质
仪器分析:化学+物理学+电子技术+计算机 (综合性 学科) 基础课:化学专业、应用化学、生物化学、环境化 学等专业的基础课;
2. 课程目标
培养两类人才:分析仪器的熟练应用者——解决问 题;创新型人才——发现问题,开拓新领域;
(1 ) 掌握常用仪器分析方法原理、应用,熟悉仪器结构; (2 ) 使学习者具备选择适宜的分析方法的能力;
22
应该指出:仪器分析本身不是一门独立的学 科,而是多种仪器方法的组合。可是这些 仪器方法在化学学科中极其重要。它们已 不单纯地应用于分析的目的,而是广泛地 应用于研究和解决各种化学理论和实际问 题。因此,将它们称为“化学分析中的仪 器方法”更为确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3
四 仪器分析与化学分析的区别
化学分析 从原理看 根据化学反应及计 量关系 仪器分析
按试样量的大小:
常量分析 半微量分析 微量分析 超微量分析
1 0 0 10~ 100 0 .1 ~ 1 0 0 .1
1 0 1~ 10 0 .1 ~ 1 0 .0 1
30
1-5 仪器分析的发展
20世纪40~50年代兴起的材料科学, 60 ~70年代发展起来的环境科学都促进了 分析化学学科的发展。80年代以来,生命 科学的发展也促进分析化学一次巨大的发 展。仪器分析是分析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随之不断发展,不断地更新自己,为科 学技术提供更准确、更灵敏、更专一、更 快速、更简便的分析方法。
31
如生命科学研究的进展,需要对多肽、 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进行分析, 对生物药物分析,对超微量生物活性 物质,如单个细胞内神经传递物质的 分析以及对生物活体进行分析。 信息时代的到来,给仪器分析带来了 新的发展。信息科学主要是信息的采 集和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掌握常用分析仪器设备的使用
3.较好的基本操作及基本技能方面的训练 4.具有应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 从事科研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授课方式:理论与实验相结合 教学时数:90学时,其中理论课50学时 实验课40学时 考核方式:考试70%,平时成绩30%
教学内容
• 绪论 • 光谱学导论 • 原子光谱法:AAS、ICP • 分子光谱法:UV-VIS、IR、MFS • 色谱分析法:GC、HPLC • 质谱分析法:MS
仪器分析(P1)
仪器分析:用精密仪器测量物质的某些物理或 物理化学性质以确定其化学组成、含量及结构的 一类分析方法,又称为物理或物理化学分析法。 仪器分析的产生为分析化学带来革命性变化。 化学分析是仪器分析的基础,仪器分析离不开必 要的化学分析步骤,二者相辅相成。
仪器分析的主要特点
1.灵敏度高,适于痕量组分的测定 2.选择性好,适于复杂组分试样的分析 3.分析迅速,适于批量试样的分析 4.适应性强,应用广泛 5.易于自动化
4. 试样制备:目的是使试样适合于选定的分析方法, 消除可能的干扰。
5.分析测定:试样的分析结果都是由“测定”来完 成。测定前必须对仪器进行校正。应同时进行空白 试验或回收试验等评估试样制备过程中可能带来的
误差。
6. 方法认证(validation):分析方法必须经过认证,
以确保分析结果符合要求。如定量方法认证包括准
医学检验中光谱法应用
• 蛋白质:双缩尿法、酚试剂法(650nm)、紫外光 谱法(280nm、254nm)、考马斯亮兰法(595nm) • 白蛋白测定:甲基橙、溴甲酚绿(BCG)法: 628nm;溴甲酚紫(BCP)法:603nm • • 纤维蛋白原:硫酸铵沉淀比色法515nm 糖类:葡萄糖、乳糖、丙酮酸
数等诸因素的影响,才能得到准确度高的数据。
一、工作曲线法(标准曲线法、外标法)
特点:直观、准确、可部分扣除偶然误差。 需要标准对照和扣空白。
注意事项:
①样品浓度应在标准曲线线性范围内;绘制工作曲线
②的条件应与测定样品的条件尽量保持一致。
作图注意事项:
①确定纵横坐标
②确定比例尺
③标数据点 ④连线 ⑤图标
3.发挥各种仪器分析方法的特长,实现不同仪器
分析方法的联用。如气-质谱联用
4.各学科互相渗透,与各学科所提出的新要求、
新任务紧密结合,促进仪器分析的发展
5.仪器分析的发展,可为新理论、新技术的研究 提供强有力的研究手段,推动其飞速发展。
小
1.仪器分析特点
结
2.仪器分析方法分类 3.仪器分析的过程和步骤 4.仪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5.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
《仪器分析》 广东医学院分析中心
2、免疫学检验:
• 固相酶免疫测定ELISA:抗原、抗体、酶反应 底物(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碱性磷酸酶AP)。 • • 荧光免疫技术: 放射免疫测定法RIA、IR-MA、SPRIA
《仪器分析》
广东医学院分析中心
3、微生物学检验:
• 光散射法:自动光散射光度计:AutobacMTS_药敏试验、革兰氏阴性杆菌鉴定及快速 过筛细菌尿。
思 考 题
⒈经典化学分析方法与仪器分析方法有何不同? ⒉仪器的主要性能指标的定义 ⒊简述三种定量分析方法的特点和应用要求
《仪 器 分 析 》
实验课安排
• 地点:实验楼 226、228 • 毎两实验交替进行
1.AAS测定水样微量元素的含量(自带水样) 2.冷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中的汞
《仪器分析》 广东医学院分析中心
3.卢丁的含量测定 4.差示法测定样品中高含量镍 5.荧光光度法测定多维片中的维生素B6 6.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牙膏中的氟 (自带牙膏) 7.气相色谱法测定药用油中薄荷醇的含量 8.HPLC测定饮料中咖啡因的含量 (自带样品)
《仪 器 分 析 》
What we can get from the instrumental analysis ?
食 品 安 全!!!
• 三聚氰胺事件
• 苏丹红事件
• 瘦肉精事件
医学检验中仪器分析应用
1、生化检验:
• • 体液酶检测:LDH、r-GT、GOT、GPT、AST、ALT、 MDH、CK、AKP、ACP——自动生化分析仪 尿液指标检测:球面积分和双波长测定。白蛋 白、亚硝酸盐、pH、蛋白质、葡萄糖、酮体、 尿胆原、胆红素、隐血或红细胞——尿液自动 生化分析仪
2. 准确度(accuracy):测量值与真值
接近的程度。表示测量结果的正确性。误差
是衡量准确度高低的尺度。以回收率试验来
验证
《仪器分析》
广东医学院分析中心
准确度与精密度从不同侧面反映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好的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 精密度差,就不可能有好的准确度
精密度高,不一定能保证高的准确度
•
卟啉、胆色素:HPLC
《仪器分析》
广东医学院分析中心
§1-3 仪器分析基本过程和步骤
(补充内容)
一、过程 明确任务和制定计划、建立方法、取样、 试样制备、干扰的消除、测定、结果计算和表 达、方法认证、形成报告等。
二、步骤
1.分析任务和制定计划: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 制定初步研究计划,包括方法、准确度、精密 度的要求,需要的仪器设备、试剂等。 2.建立方法:标准方法、查询、自建方法 3.取样:为得到有意义的化学信息,试样必须要 能代表待测定的整个物质系统。
《仪器分析》 广东医学院分析中心
第一章
绪论(Introduction)
§1-1 分析化学的发展和 仪器分析的产生
关于分析化学
定 义:研究物质组成、含量、结构和形态等化学
信息的分析方法及相关理论的一门科学。 定性分析:鉴定化学组成 任 务 定量测定:测定有关成分含量
应 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资源和 能源科学等领域。
《仪器分析》
广东医学院分析中心
《仪器分析》
广东医学院分析中心
三、分离分析方法
• 常用分离方法:色谱法、电泳法
HPLC GC-MS
《仪器分析》
广东医学院分析中心
医学检验中分离技术的应用
• 血红蛋白比值:离心 2264G离心30min
•
• •
脂蛋白测定:离心法、电泳法
糖化血红蛋白:电泳法、等电聚焦法、亲和 色谱法、离子交换色谱法 氨基酸测量:HPLC(OPA显色)、氨基酸分析 仪(离子交换柱,茚三酮显色)
三、内标法
在待测样品及其系列标准溶液中,分别加入 固定量的内标物,分别测得分析物和内标物
对应的响应后,以分析物和内标物的响应比
对分析物的浓度作图。
特点:可扣除样品处理过程中的误差
内标物要求:
①内标物与待测组分的物理及化学性质相近
②在相同检测条件下,内标物与待测组分有相近的响应 ③内标物既不干扰待测组分,又不被其他杂质干扰
CT
《仪器分析》 广东医学院分析中心
二、电分析化学方法
• 基于物质在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质及其变化
•常用方法:电位分析法、电位滴定法 电导法
《仪器分析》
广东医学院分析中心
医学检验中电化学的应用
• • • 血气分析仪:pH、PCO2、PO2 活体酶检测:葡萄糖氧化酶 电阻技术:微生物鉴定
《仪器分析》
广东医学院分析中心
有所改善和提高。
由于灵敏度没有考虑到测量噪声的影响,因此,现 在推荐用检测限而不用灵敏度作为表征分析方法的最 大检出能力。
4. 检测限(检出下限,limit of detection, LOD):
在适当置信概率下试样中被分析物能够被检测到的最 低量。
检测限与灵敏度、本底噪音有关。
通常用信噪比为2:1(95%置信概率)或3:1(99.7%置信 概率)时对应待测组分的浓度或量作为仪器的检测限。
•
•
色谱技术:细菌分类、细菌鉴定
电阻技术:微生物鉴定
•
•
放射测定法:菌血症、菌尿症诊断、菌种鉴
定、分枝杆菌快速培养及抗菌素敏感试验。 生物发光法:
广东医学院分析中心
《仪器分析》
专业基础课
实践性课程 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
《仪器分析》
广东医学院分析中心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常用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应用
§1-2 仪器分析方法分类 (Classification of instrumental analysis)
质谱分析法
电化学分析法
仪器分析 色谱分析法
光学分析法
热分析法 分析仪器联用技术
《仪器分析》
广东医学院分析中心
一、光学分析法
• 基于电磁辐射作用于待测物质后产生的辐射 信号或其变化而建立的分析方法。 光谱法 非光谱法
5. 定量限
试样中被分析物能够被定量测定的最低量,其
结果应具有一定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该指标体现了分析方法是否具备灵敏的定量 检测能力。一般以信噪比为10:1时相应的浓度 或注入仪器的量来确定定量限。
6. 线性范围(linear range )
仪器的检测信号与被测物质浓度或质量成线性关
系的范围,既反应曲线呈直线的那一段所对应的物 质含量范围。线性是定量测定的基础,需要定量测 定的项目均需要验证线性。
经典分析化学(化学分析) 现代分析化学(仪器分析为主)
第三次变革(70年代末至今) :计算机的发明, 尤其微型计算机的发展,给分析化学带来全新 的革命。提供组成、结构、含量、分布、形态
等全面信息。
成为当代最富活力的学科之一
经典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P1)
化学分析 分析化学 仪器分析 化学分析(经典分析法) :是利用化学反应 及其计量关系,确定被测物的组成和含量的分 析方法。如重量分析、滴定分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