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效应”真的存在?

合集下载

莫扎特效应的实验研究

莫扎特效应的实验研究

莫扎特效应的实验研究1. 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莫扎特效应的实验研究,即通过聆听莫扎特的音乐对个体认知能力的影响。

莫扎特效应这一概念自1993年被提出以来,便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本研究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实验,旨在验证莫扎特音乐是否能够显著提升个体在空间推理、记忆和其他认知任务上的表现。

在本研究中,我们将对一组志愿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让他们聆听莫扎特的音乐、其他古典音乐、非音乐的噪音或是保持安静,以观察不同条件下的认知表现差异。

实验将采用标准化的认知测试,如空间旋转测试和记忆回溯任务,来量化参与者的表现。

本文还将探讨莫扎特效应的可能机制,包括音乐对情绪的调节作用、大脑神经网络的活动模式以及音乐训练对认知功能的长期影响。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综合分析,我们希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莫扎特效应,并为未来的教育和认知训练提供科学依据。

最终,本研究不仅有助于揭示音乐与认知之间的复杂联系,也为音乐在提升人类认知能力方面的潜在应用提供了实证支持。

通过本文的深入研究,我们期待为音乐教育和认知科学领域带来新的启示和理解。

2. 莫扎特效应的理论基础莫扎特效应是指在聆听莫扎特的音乐后,人们在空间智力和某些认知任务上表现出暂时性的改善。

这一现象最早由心理学家Rauscher, Shaw, and Ky在1993年的实验中发现,并迅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后续研究。

从神经科学的角度来看,莫扎特的音乐可能通过激活大脑的多个区域来促进认知功能。

研究表明,聆听音乐可以增强大脑皮层的活动,特别是与空间推理和记忆相关的区域。

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可能与大脑的神经网络产生共振,从而提高神经传递效率。

心理学领域对莫扎特效应的解释侧重于音乐对情绪和动机的影响。

积极的情绪状态被认为可以提高认知资源的可用性,从而促进学习和记忆。

莫扎特的音乐通常被描述为和谐、愉悦,可能有助于减少焦虑和压力,为认知任务创造一个更有利的心理环境。

教育学研究者关注莫扎特效应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审思“莫扎特效应”及儿童音乐教育的意义

审思“莫扎特效应”及儿童音乐教育的意义

审思“莫扎特效应”及儿童音乐教育的意义作者:谷忠玉潘宇彤来源:《家教世界·现代幼教》2012年第07期“莫扎特效应”以“能使儿童更聪明”为其宣传标语问世。

商家发行多种多样的音像制品、书籍来宣传“莫扎特效应”。

美国的几个州也受到州政府拨款资助在幼儿园传播古典音乐,并将古典音乐的CD赠送给新生儿的母亲。

是什么使“莫扎特效应”如此受关注?一、“莫扎特效应”究竟是什么“莫扎特效应”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媒体对这项研究进行了夸大其词的报道。

其实,这些报道是把在1997年弗朗西斯·罗斯彻“聆听莫扎特音乐能够提高人的空间推理能力”的实验研究成果曲解为“聆听莫扎特音乐能够使人更聪明”。

几百家媒体的鼓吹所产生的力量让“莫扎特效应”一夜之间席卷全美。

学界对于“莫扎特效应”的态度相对理智。

对它的质疑主要包括:一是弗朗西斯·罗斯彻的实验是否合理、真实。

研究者重复实验,却无法得到相同的结果;二是“莫扎特效应”是否适用于儿童。

弗朗西斯·罗斯彻的实验对象都是成人,就算弗朗西斯·罗斯彻的实验是正确的,也不代表此实验同样也适用于儿童。

媒体和商家为了宣传其产品,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将“莫扎特效应”推广到儿童。

所以,对于“莫扎特效应”的可靠度还无确切结论,我们不能轻易断定“音乐会令人更聪明”。

即使音乐对于儿童智力的培养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也不代表通过音乐教育能使儿童成为天才。

“莫扎特效应”即使确实存在,其作用也只是局部的、个别的,它在科学上的可靠性和应用方法还有待随着科技的发展进行深入研究。

二、从“莫扎特效应”引发对儿童音乐教育意义的思考(一)“莫扎特效应”貌似“重美育”,实是“重智育”“莫扎特效应”问世后,商家们将胎教音乐、早教音乐、音乐玩具等投入市场,并得到了大量的追捧。

而其受到追捧的原因并不在于对音乐的追求,而是“重智育”的结果。

很多人是因为看中音乐教育对智育的促进作用才对美育加以重视的。

关于大脑,这五个“常识”其实是谣言

关于大脑,这五个“常识”其实是谣言

关于大脑,这五个“常识”其实是谣言翻译|逸孜茅审校|紫苏本文由微信公众号“科研圈”(ID:keyanquan)授权转载。

“科研圈”关注科研生态、推荐重要前沿论文与中文摘要、发布科研照片、推送学术讲座与会议预告。

导读大脑是人身上最惊人的器官。

上百万的细胞以某种方式聚集到一起,就产生了思维、感觉和行动——而人之为人,也源于此。

所以,人们对于这个3磅(大约2.4kg)的“大肉块”的工作方式有如此多误解实在不足为奇。

以下是关于大脑的五个最大的谣言。

谣言一听莫扎特能让你更聪明古典音乐——尤其是莫扎特——能够让人更聪明的谣言在过去的20年甚嚣尘上。

1998年,佐治亚州州长甚至想要设立基金,给该州每一名新生儿一份免费的古典音乐磁带或CD。

但事实是,只有非常罕见的数据显示听莫扎特能够让你变聪明。

“莫扎特效应”首次进入公众视野是在1993 年,著名杂志《自然》刊发了一篇论文。

该研究由Frances Rauscher(现在任职于威斯康辛大学)主持,研究发现听10分钟莫扎特奏鸣曲(编号448)的大学生比听放松指令,或什么都不听的学生在空间智力测试中得到了更高的分数(8分)。

但即使在该研究中,效果也非常短暂——10到15分钟后就逐渐消失。

而且听莫扎特也仅对折纸或用铅笔解决迷宫问题之类的空间智力测试中有效。

(随后的研究发现给子宫中的小鼠听莫扎特也有类似的、让空间智力提高的效果。

)但是整体来说,某一方面的智力提高并不意味着其他方面也能如此。

所以,没有理由认为这能提高人的数学或文字推理能力。

从那时起,人们开展了数十个研究验证古典音乐的效果。

一些能够重复最初《自然》杂志所刊登研究的微小效应,但也有些失败了。

一些科学家认为相比于莫扎特的空间结构天赋,实验的结果与乐趣和情绪更相关。

并且实验显示其他音乐也有类似的效应。

在2006年一项对10岁和11岁的儿童进行的实验中,Blur 的摇滚音乐比莫扎特的效果更好。

即便如此,对特定莫扎特奏鸣曲的研究现在依然在继续,持续至今。

6.1 莫扎特效应真的存在吗?

6.1 莫扎特效应真的存在吗?

莫扎特效应真的存在吗?●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莫扎特效应(Mozart effect)风靡全球。

●许多人认为聆听莫扎特音乐能提高孩子的智商。

于是,莫扎特音乐被用于胎教。

●在我国,关于莫扎特效应的传说还在延续。

莫扎特效应的起源●1991年,法国医生托马迪斯(Alfred A. Tomatis)在发表的著作《为什么听莫扎特?》中第一次使用莫扎特效应。

●他认为,听莫扎特音乐不仅可以提高听力,还能促进大脑开发与康复。

但是,这种说法没有得到科学研究的证实。

莫扎特效应的有利证据●直到1993年,Nature杂志发表了加利福尼亚大学劳舍尔(Frances H. Rauscher)等人的一项研究。

●36名大学生被试参加该实验,完成3个任务:任务1要求被试聆听10分钟莫扎特《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K448)第一乐章任务2要求被试聆听10分钟降血压的放松指令任务3要求被试静坐10分钟,不听任何音乐●被试完成每个任务后,立即完成一个空间推理测验。

●结果显示,在空间推理测验分数上,莫扎特音乐>放松指令≈静坐●这表明,聆听莫扎特音乐能够提高大学生的空间推理能力。

●后续研究验证了莫扎特效应:莫扎特音乐可以提高小学生折纸能力(Ivanov & Geake, 2003)莫扎特音乐可以提高高中生折纸剪纸能力(Jones & Estell, 2007) 莫扎特音乐也能提高老鼠走迷宫的成绩(Rauscher et al., 1998)莫扎特效应的不利证据●另一些研究结果表明,莫扎特效应根本不存在。

莫扎特音乐不能提高小学生折纸测验分数(Črnčec et al., 2006) 莫扎特音乐不能提高大学生折纸剪纸成绩(Gilleta et al., 2003;Steele et al., 1999)老鼠无法听到实验中所播放的莫扎特音乐,因为莫扎特音乐中69%的音符超出了老鼠的听觉阈限(Steele et al., 2003)争议解决●为了解决莫扎特效应的争议,1999年,哈佛大学心理学系的查布里斯(Christopher F. Chabris)对16个公开发表的研究进行了元分析。

五年级语文励志阅读理解(第一单元)

五年级语文励志阅读理解(第一单元)

五年级阅读理解练习(第一单元)姓名: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练习一万小时成天才?作者:万维刚怎样成为某一领域的顶尖高手?现在所有人都知道一个标准答案:练习一万小时。

“一万小时”这个说法来自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Malcolm Gladwell)的《异类》(Outliers)一书。

此书的影响巨大,它告诉我们天才不是天生的,是练出来的,而且要练习一万小时。

可是,如果一个年轻人想要把自己变成顶尖高手,光知道一个“一万小时”的口号毫无意义。

各个领域需要的练习时间非常不同。

成为顶尖高手的确需要长时间的练习。

每天练3小时,完成一万小时需要十年的时间,但这只是达到世界水平的最低要求。

很多领域要求的训练时间远超过一万小时,比如对音乐家而言,需要训练15~25年才能达到世界级水平。

而在某些领域内,如果一个人很有天赋而且训练得当,他也能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就成为顶尖高手。

强调练习的同时绝对不能否定天赋的重要性。

对体育和音乐之类的项目来说,没有天赋可能再怎么练也没用。

一项2014年的最新研究发现对音乐来说天赋比练习时间重要得多。

一对基因相同的同卵双胞胎的练习时间相差两万多个小时,但是他们的音乐水平居然是一样的。

也许一个人最后的成就,不是练习加天赋,而是练习乘以天赋,一项是零最后结果就是零。

真正的关键根本就不是训练时间的长短,而是训练的方法。

练习,讲究的并不是谁练得最苦,或者谁的心最“诚”。

业余爱好者自娱自乐式的练习和专业选手的训练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外行往往只看到专业选手是全职训练的,而且练得挺苦,却忽视了训练方法的重要性。

坏消息是高水平训练的成本很高。

你需要一位掌握这个领域的先进知识的最好的教练,你需要一个有助于你提高能力的外部环境——这通常意味着加入一所好大学或者入选一个好的俱乐部,你要能忍受一点都不舒服的训练方法,而且你需要投入非常多的训练时间。

好消息是各个领域的不同训练方法也都存在着一些共同特征。

关于莫扎特效应

关于莫扎特效应

论莫扎特效应所谓“莫扎特效应”是这样的:当你听一首莫扎特的曲子之后,你的大脑活力将会增强,思维更敏捷,运动更有效,它甚至可缓解癫痫病人等患神经障碍的病人的病情。

6年前,研究者证明,在IQ测试中,听莫扎特的受试者得分比其他人更高。

1993年,科学家提出了一项惊人的发现,听莫扎特音乐可以使人变得更聪颖,但是到现在,这种说法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很多专家认为啮齿动物喜欢古典音乐,因此,科学家在三个实验室分别进行试验,证明莫扎特音乐在啮齿动物身上的确起作用。

研究发现莫扎特的音乐改变了老鼠的表现,使其行为变得混乱,随之体内产生生物化学变化。

大部分专家认为通过上述的试验,已经可以确定所谓的“莫扎特效应”拥有确凿的证据。

那么,在人的身上是否也是这样的呢?1993年,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分校的戈登·肖教授进行了一项实验。

他们让大学生在听完莫扎特的《双钢琴奏鸣曲》后马上进行空间推理的测验,结果发现大学生们的空间推理能力发生了明显的提高。

如今,研究者们发现,音乐不仅对小学生分数、百分比运算能力、空间-时间推理能力有一定促进作用,而且对阅读理解、言语记忆等心理能力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些科学家认为,音乐欣赏包含了空间知觉和空间推理能力,这是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音乐欣赏能够强化人脑中潜在的神经结构,从而提高相应的数学能力- -就像肌肉训练能够强化人的运动能力一样。

另一些科学家则认为,音乐可能更多地和我们的右脑活动相关,如果有意识地加强音乐训练,就相应地能够促进右脑的活动,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音乐的魔力还不止于此。

医生们常常发现,患有帕金森氏综合症的患者行动和反应都很迟缓,但是在听音乐,甚至在头脑中想音乐时,也可能会奇迹般地恢复一些功能恩赐当音乐一停止又会变得寸步难行。

但是是否莫扎特的所有乐曲都可以用作胎教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因为莫扎特的创作主题丰富、风格多样,他的音乐也有很多表现激越强烈的感情,或忧伤或狂热或悲壮,这样风格的音乐就算是天才之作也不适合选作胎教音乐的。

the mozart effect雅思阅读

the mozart effect雅思阅读

the mozart effect雅思阅读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The Mozart Effect”是一个备受关注的心理学理论,指出听莫扎特的音乐可以提高智力和学习能力。

这个理论最初由加拿大心理学家Rauscher和Shaw提出,他们进行了一项实验,发现参与者在听莫扎特音乐后在空间任务上表现更好。

这个实验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和讨论,许多学者致力于探讨听音乐的影响。

研究表明,音乐可以刺激大脑活动,激发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特别是古典音乐,尤其是莫扎特的音乐,因为它的旋律和和声结构更容易激发大脑。

音乐也可以帮助人们放松心情,减轻压力。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往往感到紧张和焦虑,而听音乐可以让人们沉浸在美妙的声音中,忘记烦恼,找到内心的平静。

除了对智力和情绪的影响,音乐还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许多学生发现在听音乐的同时学习更加轻松,能够更加专注和集中精力。

特别是在做一些重复性的任务时,听音乐可以帮助人们提高效率和动力。

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音乐都能产生“莫扎特效应”。

研究表明,只有特定类型的音乐,如古典音乐或轻柔的流行音乐,才具有积极的影响。

而过于嘈杂或激烈的音乐可能会干扰大脑的正常功能。

音乐对人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可以提高智力、情绪和学习效率。

尤其是莫扎特的音乐,被认为具有特殊的力量,可以激发人们的潜能。

有必要认真研究和应用音乐的力量,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the mozart effect雅思阅读】第二篇示例:莫扎特效应指的是人们在听莫扎特音乐时可以提高智力水平的现象。

这一理论是源自于1993年加拿大研究人员谢温·卡米尔对莫扎特音乐与智力之间关系的研究。

他发现,当人们在听莫扎特的音乐时,大脑的激活程度会提高,进而可以提高个体的智力水平。

该研究结果引发了人们对莫扎特效应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莫扎特是一位享誉世界的音乐家,他的音乐作品以其华丽优美、旋律优越而著称。

人们认为莫扎特的音乐具有特殊的魔力,可以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美好情感,提高人们的情商和智商。

莫扎特的曲子不一定让人聪明

莫扎特的曲子不一定让人聪明

莫扎特的曲子不一定让人聪明
“莫扎特效应”有过生育经历的爸爸妈妈们应该对此都或多或少的有了解。

尤其是胎教阶段,选择音乐胎教的话,给孩子听的一会有莫扎特的曲子。

所谓“莫扎特效应”就是当你听完一首莫扎特曲子,你会变得思维敏捷,大脑活力迸发等等,但是有人对此并不认同。

科学家们开始讨论听古典音乐可以给人带来的某种影响已经超过15个年头。

最近,维也纳大学的研究人员对曾经发表在美国《情报》的这个所谓的“莫扎特效应”给出了相当明确的结果,这些新发现表明没有证据说明听莫扎特的音乐可以使人变得更聪明。

莫扎特效应起始于1993年,《自然》杂志刊登了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分校的心理学家弗朗西斯劳舍尔和她的同事们的一项重大发现:听莫扎特的音乐可以增强大学生三维空间分析能力。

甚至,乔治亚州州长泽尔米勒还为此在1998年拨出款项,确保每个新生儿母亲获赠一张古典音乐的CD。

人们通常认为仅仅通过收听莫扎特的K448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就可以强化学生的认知能力。

只有很少的科学作品可以引起公众的注意,而劳舍尔的这项发现是其中之一。

《纽约时报》报道:听莫扎特会使学生在美国大学入学SAT考试中获得高分。

更有甚者,有些评论家称莫扎特的音乐具有提高儿童的智力的魔力。

然而,世界各地的研究者们也做过类似实验,但是难以得到同样的研究结果。

他们分析并统计了以这个为主题的所有科学研究记录,并重新进行验证,结果非常明确,基于所有的研究结果和证据,都不足以撑起“莫扎特音乐可以增加空间分析能力”这个证据。

但不排除可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莫扎特效应”真的存在?
作者:郁浩
来源:《发明与创新(学生版)》2008年第08期
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分校的劳舍尔和肖等人怎么也想不到,他们于1993年10月14日在英国《自然》杂志发表的一篇《音乐和空间任务能力》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效应。

劳舍尔等人说,他们邀请大学生听音乐,然后对他们进行智商测试。

大学生在听了10分钟的莫扎特《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后,在空间推理测试中的得分有明显的提高。

比如,“与听放松指令和不听音乐时相比,听了音乐的大学生智商得分提高了8至9分。


这种现象就是后来被广泛传播的“莫扎特效应”。

脑部的音乐活动和人类大脑中其他辨认能力有一种共同的遗传性神经机制,是由高度组织化的短暂空间密码通过在大脑皮质部位传播而产生的。

作者认为,音乐和空间能力之间的关系,其实是通过训练大脑数组特定的神经元,借此累积类比的模式,完成音乐性功能思考。

这一成果经过《纽约时报》的报道,立即产生了轰动——因为这个结果也可以解读为听古典音乐的孩子要比不听的孩子智商高。

在美国,望子成龙的家长们以及教育工作者、政府官员都对此表示了极大的兴趣。

最为典型的是美国佐治亚州政府的行为。

1998年6月,当时的州长米勒先生身体力行,为该州每一名新生儿免费发放古典音乐CD和磁带。

而佛罗里达州则要求公立日托幼儿园播放古典音乐。

一时间让孩子听古典音乐成为一种时尚。

但“莫扎特效应”也受到了一些科学家的质疑。

1999年8月26日,《自然》杂志上发表的两篇文章,对16项所谓的“莫扎特效应”的研究进行了分析,而且有相应的实验。

研究人员的结论是:音乐对空间智力的总体影响可忽略不计。

第一篇文章的作者是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系的查布里斯。

他使用统合分析证明:“莫扎特效应”所说的任何认知的增强都是很小的,而且在总体上并不能反映IQ或推理能力的任何变化。

另一篇文章是由斯蒂尔和贝拉等9位作者联名发表的。

这9名作者说:“我们依照原始报告所用模型的步骤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几乎没有证据证实听音乐对推理能力的提高有直接的作用。


科学传播的典型案例
2004年12月,瑞士心理学家班格特和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希思在《英国社会心理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莫扎特效应”:追踪一个科学传奇的演变》的文章。

这篇文章显然是把“莫扎特效应”的产生、演变、发展和应用当作一个典型的科学传播案例来研究。

与此同时,他们文章的主要内容也在欧美一些媒体和网站广为传播,尤其是大学的校报和网站,如斯坦福在线、斯坦福日报等。

在班格特和希思看来,“莫扎特效应”并不可靠,但它的流行却是有原因的:在现实生活中,有那么多人相信“莫扎特效应”,并且认为这个研究是针对婴儿的,这是因为婴儿是很多人关注的中心。

父母非常担心其年幼的孩子,而“莫扎特效应”似乎是缓和这种担忧的一种方法。

这种担心是一种普及面很广的、被贴上婴儿决定论标签的陈旧观念。

这种观念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父母们认为。

孩子成长的早期是一个关键阶段,对孩子的一生有着不可逆转的影响。

相应地,在中国就是指胎儿和出生时期,所以在“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思想的鼓动下,胎教音乐、莫扎特音乐和早期教育也在中国大行其道。

班格特和希思分析说:“莫扎特效应”能成为一个科学传奇流传深远,是因为它能为社会和教育界找到教育失败的借口。

他们发现,在美国一些教育系统特别令人不满意的州,如佐治亚州和佛罗里达州,媒体和报纸宣传“莫扎特效应”的比率比教育搞得好的其他州高得多。

而且,当一个社会面临问题和麻烦时,人们就越热衷于寻找答案,即使这些答案的来源并不可靠。

另外,一些公共团体也对“莫扎特效应”作出了并不认同的解读。

美国“儿童智力开发媒体联合会”的创建人拉尼·勒维女士就认为,如果父母认为孩子听古典音乐就能变聪明的话,那结果可能会让他们失望。

音乐力量仍然强大
面对强大的质疑,在1993年发表“莫扎特效应”的劳舍尔仍不肯放弃自己的观点。

1999年11月6日,她在英国《新科学家》杂志上透露了她最新的研究成果。

主要内容是:“莫扎特效应”不仅在人身上存在,在小鼠身上也存在,而且作用更大。

她让30只小鼠每天听莫扎特《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12小时,持续了8个多星期。

结果显示:在迷宫试验中,听了音乐的小鼠比起那些未听音乐或呆在无害噪音环境的小鼠,犯错误小于37%,过迷宫的速度快了27%。

而这些结论是通过对照组获得的,所以可靠性强。

劳舍尔对此的解释是,听了莫扎特奏鸣曲的小鼠,其大脑海马区内刺激和改变脑细胞联系的几种基因的活跃水平有明显提高。

这些基因分别负责生成一种神经生长素、一种与学习和记忆有关的化学物质以及一种神经突触生长蛋白。

2004年4月28日,在旧金山举行的认知神经学研讨会上,劳舍尔重复了这些说法,并希望她的发现有助于为阿尔茨海默氏症和其他神经退化疾病的患者设计音乐疗法。

对“莫扎特效应”的争论或许还会持续下去。

无论“莫扎特效应”有无劳舍尔等人所说的那么神奇,音乐在开发大脑、抚慰心灵和进行音乐疗法上的作用都是不可忽视的,人类离不开音乐也是显而易见的事实。

2003年11月29日的《新科学家》为音乐与人、疾病的关系开辟了一个专辑,专辑的总标题就是《音乐的力量》。

文章指出,婴儿对音乐或歌声的反应要比语言更强烈。

对于6个月大的婴儿,母亲的歌声是最容易让其入眠的。

同时,音乐中最广泛的旋律恰恰反映出我们人体自身的韵律,比如,心跳和呼吸的节律。

人类用声音的大小、高低、强弱来表达我们的喜怒哀乐,同样音乐也是这样表达情绪和情感的。

这些因素无疑是进行音乐疗法的天然基础,无论是外伤还是各种疾病、紧张及不良情绪。

因为音乐本质上是一种声音,对音乐做出反应是人类天生的一种能力,很难说为什么它能以微妙的变化牢牢地吸引着人们。

对于音乐为什么有如此强大的作用,心理学家斯罗博达对此做了一个概括:第一,音乐是一种强大的个人体验的源泉;第二,音乐有一种天生的特质,能模仿这个世界的情绪信号;第三,最有趣的是,随着时间展开的音乐结构所表现出的音乐情绪效应,而我们的情绪是可以感知变化。

已有研究证明,音乐有助于人体健康。

由于人耳的前庭功能影响着身体的不同肌肉群,迷走神经连接着不同的组织、器官,因此,来自鼓膜的听觉震动与副交感神经系统可以调节人体一些组织、器官的功能。

音乐同样可以辅助人们的学习。

在人的学习过程中,重要的是能够让注意力集中到学习的内容上。

音乐有传播的作用,它的节拍和旋律可以帮助个体对学习内容进行编码;音乐也可以用不同的曲调将个体领入情绪平静或激动的状态,以帮助学习;音乐可以乐曲为个体打开进行学习加工的特定神经通路;音乐还有帮助记忆的功能,人们多年不忘的事件和知识通过背景音乐能唤起记忆就是证明。

同样,音乐疗法也在临床上开始应用(疗效还有待评估和继续研究)。

对于儿童来说,大脑发育是通过多种感官刺激而逐渐发育成熟起来的。

各种类型的音乐,不管是流行音乐,还是古典音乐,都能对大脑产生刺激。

也有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婴儿是通过多种感官的同时作用来学习的。

所以,对孩子而言,除了音乐,更好的学习机会是与他人接触,因为人与人之间的活动可以同时刺激孩子的视觉、听觉、味觉和触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