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推荐 先秦诸子选读原文翻译大全

合集下载

先秦诸子百家(名句翻译)

先秦诸子百家(名句翻译)

先秦诸子百家第一单元《论语》选读1.天下有道,xx 不与易也【课文翻译】1.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诸位何必为孔子丧失官位担忧呢?天下没有德政已经很久了,上天将借孔子来宣传大道。

2.“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尔)谁以易之?且而(尔)与其从辟(避)人之士也,岂若从辟(避)XX? ”耰而不辍。

天下到处都是像洪水一样混乱的情形,你和谁来改变它呢?而且你与其跟从躲避与自己志趣不同的人(指孔子),怎么比得上跟从出世隐居的人呢?“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人不可以跟鸟兽同群,我不和世间众生在一起,又跟谁在一起呢?3.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啊,孔子!德行怎么这么衰弱?过去的不可挽回,未来还可以改变,罢了,罢了,如今的从政者危险啊!4.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

子路跟随孔子而落在后面,遇到一个老年男子,(他)拄着拐杖背负着农具。

不仕无义。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不出来做官,就违背了君臣之间的政教伦理原则。

长幼的礼节,不能废弃,但君臣的道义,又怎么能废弃呢?想要使自身高洁,但是使君臣的行为准则乱了。

君子做官,目的是推行道术主张。

道术不能推行,我们已经知道了。

5.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欤)?这是知道不能做到但是去做的那个人吗?2.当xx,不让xx【课文翻译】1.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

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

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这样做没有用。

孔子是不能够诋毁的。

他人的才德像是丘陵,还是可以超越的;孔子的才德像是太阳月亮,没有办法超越。

有人即使想要自行断绝和他的关系,那对日月有什么关系呢?仅仅是体现出他不知道高低轻重罢了。

2.君子一言以为知(智),一言以为不知(智)。

(完整版)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原文和翻译

(完整版)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原文和翻译

先秦诸子选读《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原文及译文1、【原文】仪封人(1)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

”从者见之(2)。

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sàng)(3)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duó)(4)。

”【注释】(1)仪封人:仪为地名,在今河南兰考县境内。

封人,系镇守边疆的官。

(2)从者见之:随行的人见了他。

(3)丧:失去,这里指失去官职。

(4)木铎:木舌的铜铃。

古代天子发布政令时摇它以召集听众。

【译文】仪这个地方的长官请求见孔子,他说:“凡是君子到这里来,我从没有见不到的。

”孔子的随从学生引他去见了孔子。

他出来后(对孔子的学生们)说:“你们几位何必为没有官位而发愁呢?天下无道已经很久了,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来号令天下。

”2、【原文】长沮、桀溺(1)耦而耕(2)。

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3)焉。

长沮曰:“夫执舆(4)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

”曰:“是鲁孔丘与(同“欤”)?”曰:“是也。

”曰:“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

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

”曰:“是孔丘之徒与?”对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5)?且而与其从辟(6)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7)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

夫子怃然(8)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注释】(1)长沮、桀溺:两位隐士,真实姓名和身世不详。

(2)耦而耕:两个人合力耕作。

(3)问津:津,渡口。

寻问渡口。

(4)执舆:即执辔。

(5)之:与。

(6)辟:同“避”。

(7)耰:用土覆盖种子。

(8)怃然:怅然,失意。

【译文】长沮、桀溺在一起耕种,孔子路过,让子路去寻问渡口在哪里。

长沮问子路:“那个拿着缰绳的是谁?”子路说:“是孔丘。

”长沮说;“是鲁国的孔丘吗?”子路说:“是的。

”长沮说:“那他是早已知道渡口的位置了。

”子路再去问桀溺。

桀溺说:“你是谁?”子路说:“我是仲由。

高中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论语》译文 学生版)

高中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论语》译文 学生版)

《先秦诸子选读》译文第一单元:《论语》选读第一课: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1.【原文】1.仪这个地方镇守边界的官员请求把自己引见(给孔子),说:“到这个地方的君子,我不曾有不得见面的。

”随行的弟子把他引见给了孔子。

这位官员出来,说:“诸位何必为孔子丧失(官位)担忧呢?天下没有德政已经很久了,上天将借夫子来宣扬大道。

”2.【原文】2.长沮、桀溺(两个在水洼地里劳动的高大魁梧的人)并力一起耕种,孔子从那儿经过,叫子路去打听渡口。

长沮说:“那个手拉缰绳驾御车马的人是谁啊?”子路道:“是孔丘。

”(长沮)说:“是鲁国的孔丘吗?”(子路)道:“是的。

”(长沮)说:“这人吗,早就知道渡口在哪儿啦!”(子路又)问桀溺。

桀溺说:“你是谁啊?”(子路)道:“是仲由。

”(桀溺)说:“你是鲁国孔丘的弟子吗?”(子路)回答说:“是。

”(桀溺)说:“天下到处都是像洪水(一样混乱的情形),你与谁改变它?况且你与其追随(孔子这样的)避人之士,怎么比得上追随(我们这些)避世之士呢?”(桀溺)用耰松土,没停下(手中的活儿)。

子路走去把(事情)告诉(老师)。

夫子怅然若失地说:“人不可以跟鸟兽同群,我不跟世间众生(在一起),又跟谁(在一起)呢?(如果)天下政治清明,(我)孔丘(就)不会参与到变革中了。

”3.【原文】3.楚国狂人接舆唱着歌走过孔子(的车子),说:“凤啊凤啊!你的德行怎么这么衰微呀?过去的不能挽回,将来的还可以赶得上。

(劝你)算了吧,算了吧!现在参与政治事务的人危险啊!”孔子下(车),想要跟他说点什么。

(接舆)快步走着躲避孔子,(孔子)没法同他说活。

4.【原文】4.子路跟随(孔子)而落在后面,遇到一位老年男子,用拐杖背着除草的农具。

子路问道:“您见到我老师了吗?”老人说:“四肢不劳动,五谷分不清,谁是老师?”把他的拐杖插在田头,开始锄草。

子路两手在胸前相合(恭敬地)站着。

(老人)留子路住下来,杀了鸡做了黍米饭来给他吃,把他的两个儿子引见给子路。

先秦诸子文言文翻译

先秦诸子文言文翻译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夫仁者,国之宝也;仁者无敌于天下。

王何必曰利?”孟子见齐宣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王如好货,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王如好色,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孟子见梁襄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且王者不惠不仁,不宝无义。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王者何为而仁?仁者无敌。

王何为而敬?敬者无怨。

王如仁,则国治;王如敬,则国治。

”孟子见滕文公,公曰:“子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且王者不患贫,不忧乱。

王如好勇,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王如好乐,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孟子·离娄上》文言文翻译:孟子去见梁惠王,王说:“老先生不辞劳苦,远道而来,是不是有什么对我国家有利的东西要教我呢?”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一定要说‘利’呢?只要有仁义就足够了。

大王问如何使国家有利,大夫问如何使家族有利,士人和百姓问如何使个人有利,上下都追求私利,国家就会陷入危机。

仁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仁者无敌于天下。

大王何必一定要说‘利’呢?”孟子去见齐宣王,王说:“老先生不辞劳苦,远道而来,是不是有什么对我国家有利的东西要教我呢?”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一定要说‘利’呢?只要有仁义就足够了。

大王如果喜欢货物,和百姓一样;如果喜欢美色,和百姓一样,对大王来说又有什么区别呢?”孟子去见梁襄王,王说:“老先生不辞劳苦,远道而来,是不是有什么对我国家有利的东西要教我呢?”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一定要说‘利’呢?只要有仁义就足够了。

而且王者不担忧不仁,不珍视无义。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1-7单元ppt (24)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1-7单元ppt (24)

•【译文】子贡说:“贫穷却不阿谀奉承,富 贵却不狂妄自大,怎样?”孔子说:“可以。 不如穷得有志气,富得有涵养的人。”子贡说: “修养的完善,如同玉器的加工:切了再磋, 琢了再磨,对吧?”孔子说:“子贡啊,现在 可以与你谈诗了。说到过去,你就知道未来。”
循序渐进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 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 选文10 “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 “启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评析】
• 画画,要先有白底子,然后才能画花纹。礼 乐也是要先打底子的。要先仁义而后礼乐。 或者说“仁先礼后”。 •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这 句话的本意就变了,不再是“以本色为美”, 而是“以本色为底”。 • 曲解诗意的,不是课本,倒是孔夫子。 • 他是故意曲解,也就是要借古人的话,说自 己的事。目的都不在诗之中,而在诗之外。 诗的本意,也就并不重要。
【课后第2则译文】孔子向师襄子学习弹琴,学了 十天仍止步不进。师襄子说:“可以增加学习内容 了。”孔子说:“我已经熟习曲子,但还没有掌握演 奏的技巧。”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已经熟习 演奏的技巧,可以继续往下学了。”孔子说:“我还 没有领会其中的志趣啊。”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 “已经熟习其中的志趣,可以继续往下学了。”孔子 说:“我还不知道乐曲的作者啊。”过了一段时间, 孔子默然沉思,心旷神怡,高瞻远望而意志升华。说: “我知道乐曲的作者了,那人皮肤深黑,体形颀长, 眼睛深邃远望,如同统治着四方诸侯,不是周文王还 有谁能撰作这首乐曲呢!”师襄子离开坐席连行两次 拜礼,说:“老师说的这乐曲叫做《文王操》啊。”
•【译文】 孔子说:“中上 等天赋的人,可以同他研究 高深的学问;中下等天赋的 人,不可以同他讨论高深的 学问。”

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论语翻译

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论语翻译

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论语翻译《有教无类》原文与译文1 【原文】子曰:“有教无类。

”【译文】孔子说:“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不分族类。

” 2 【原文】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译文】孔子说:“具有中等以上才智的人,可以给他讲授高深的学问,在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给他讲高深的学问。

” 3 【原文】子路问:“闻斯行诸 (1) ?”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 (2) ,故退之。

”【注释】 (1) 诸:“之乎”二字的合音。

(2) 兼人:好勇过人。

【译文】子路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有父兄在,怎么能听到就行动起来呢?”冉有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听到了就行动起来。

”公西华说:“仲由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你回答说‘有父兄健在’,冉求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你回答‘听到了就行动起来’。

我被弄糊涂了,敢再问个明白。

”孔子说:“冉求总是退缩,所以我鼓励他;仲由好勇过人,所以我约束他。

” 4 【原文】子张问曰:“令尹子文 (1) 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 (2) 之,无愠色。

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

何如?”子曰:“忠矣。

”曰:“仁矣乎?”曰:“。

焉得仁?”“崔子 (3) 弑 (4) 齐君 (5) ,陈子文 (6) 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

’违之。

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

’违之,何如?子曰:“清矣。

”曰:“仁矣乎?”曰:“,焉得仁?”【注释】 (1) 令尹子文:令尹,楚国的官名,相当于宰相。

子文是楚国的著名宰相。

(2) 三已:三,指多次。

已,罢免。

(3) 崔文:齐国大夫崔杼(音zhù)曾杀死齐庄公,在当时引起极大反应。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原文及翻译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原文及翻译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原文及翻译《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原文及译文(翻译)先秦诸子选读《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原文及译文1、仪封人(1)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

”从者见之(2)。

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sàng)(3)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duó)(4)。

”(1)仪封人:仪为地名,在今河南兰考县境内。

封人,系镇守边疆的官。

(2)从者见之:随行的人见了他。

(3)丧:失去,这里指失去官职。

(4)木铎:木舌的铜铃。

古代天子发布政令时摇它以召集听众。

仪这个地方的长官请求见孔子,他说:“凡是君子到这里来,我从没有见不到的。

”孔子的随从学生引他去见了孔子。

他出来后(对孔子的学生们)说:“你们几位何必为没有官位而发愁呢?天下无道已经很久了,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来号令天下。

”2、长沮、桀溺(1)耦而耕(2)。

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3)焉。

长沮曰:“夫执舆(4)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

”曰:“是鲁孔丘与(同“欤”)?”曰:“是也。

”曰:“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

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

”曰:“是孔丘之徒与?”对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5)?且而与其从辟(6)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7)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

夫子怃然(8)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1)长沮、桀溺:两位隐士,真实姓名和身世不详。

(2)耦而耕:两个人合力耕作。

(3)问津:津,渡口。

寻问渡口。

(4)执舆:即执辔。

(5)之:与。

(6)辟:同“避”。

(7)耰:用土覆盖种子。

(8)怃然:怅然,失意。

长沮、桀溺在一起耕种,孔子路过,让子路去寻问渡口在哪里。

长沮问子路:“那个拿着缰绳的是谁?”子路说:“是孔丘。

”长沮说;“是鲁国的孔丘吗?”子路说:“是的。

”长沮说:“那他是早已知道渡口的位置了。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原文及翻译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原文及翻译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原文及译文(翻译)先秦诸子选读《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原文及译文1、【原文】仪封人(1)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

”从者见之(2)。

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sàng)(3)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duó)(4)。

”【注释】 (1)仪封人:仪为地名,在今河南兰考县境内。

封人,系镇守边疆的官。

(2)从者见之:随行的人见了他。

(3)丧:失去,这里指失去官职。

(4)木铎:木舌的铜铃。

古代天子发布政令时摇它以召集听众。

【译文】仪这个地方的长官请求见孔子,他说:“凡是君子到这里来,我从没有见不到的。

”孔子的随从学生引他去见了孔子。

他出来后(对孔子的学生们)说:“你们几位何必为没有官位而发愁呢?天下无道已经很久了,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来号令天下。

”2、【原文】长沮、桀溺(1)耦而耕(2)。

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3)焉。

长沮曰:“夫执舆(4)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

”曰:“是鲁孔丘与(同“欤”)?”曰:“是也。

”曰:“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

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

”曰:“是孔丘之徒与?”对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5)?且而与其从辟(6)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7)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

夫子怃然(8)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注释】 (1)长沮、桀溺:两位隐士,真实姓名和身世不详。

(2)耦而耕:两个人合力耕作。

(3)问津:津,渡口。

寻问渡口。

(4)执舆:即执辔。

(5)之:与。

(6)辟:同“避”。

(7)耰:用土覆盖种子。

(8)怃然:怅然,失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