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一章单元测试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2第一章 人口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1)该城市男性()1.(2)通过人口迁移该城市农业人口收入()1.(3)该城市最应鼓励()A. 劳动参与率高于女性B. 劳动参与率低于女性C. 劳动收入率高于女性D. 劳动收入率低于女性【答案】A【解析】(1)该城市的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 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5.32 全部劳动力的性别比为108.06 略高于总人口的性别比表明男性的劳动参与率高于女性故选A【答案】C【解析】(2)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通过人口迁移近郊区和远郊区人口收入增长远快于主城区即农村人口收入增长远快于城市人口但无法看出收入的高低故选C【答案】C【解析】(3)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迁出地为近郊区和远郊区的男性劳动力迁移后的收入增长幅度大于女性迁移者在所有迁出地中相对落后地区的男性迁移效果最好故选C2.(1)海拔2000米以上人口很少主要原因是()①气温低②降水少③土壤贫瘠④光照弱2.(2)除自然因素外影响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社会因素主要有()①经济状况②家庭规模③历史文化④市场物价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答案】C【解析】(1)海拔2000米以上的地区由于地势高、气温低且土壤贫瘠不适合人类居住降水、光照与海拔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故选C【答案】A【解析】(2)物价和家庭规模对人口分布影响很小影响人口增长与分布的主要社会因素是经济状况和历史文化故选A3.2020年11月1日零时我国开始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下图为此次人口普查的内容示意图据此问答通过此次人口普查可以得出()①人口自然增长率②人口老龄化程度③人口分布特点④人口合理容量⑤城市化的水平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⑤C. ①②④⑤D. ②③④⑤【答案】B【解析】我国开始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可以得出①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老龄化程度③人口分布特点③城市化的水平的数据但是④人口合理容量跟地区开发程度、消费水平、资源等密切相关不能从此次人口普查数据得出①○③⑤正确 B正确ACD错误故选B.4.(1)2005—2010年()4.(2)图中人口数量的变化()A. 总人口增长数四川小于江西B. 贵州人口净减少C. 广东自然增长人口数大于净迁入人口数D. 天津人口增长率小于四川【答案】【解析】【答案】【解析】5.(1)促使人口向新疆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5.(2)新疆省际人口迁移的主要来源地最有可能是()5.(3)新疆环境人口容量极其有限影响其最主要的短板是()A. 工作调动B. 婚姻迁入C. 拆迁搬家D. 务工经商【答案】D【解析】(1)读表可知促使人口向新疆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务工经商故选D【答案】B【解析】(2)上海市经济发展水平高海南省距新疆遥远不会成为新疆省际人口迁移的主要来源地四川省与安徽省经济发展水平相当四川省距离新疆省更近因此四川省最有可能为新疆省际人口迁移的主要来源地故选B【答案】B【解析】(3)新疆地处内陆沙漠广布水资源贫乏因此影响新疆环境人口容量最主要的因素是淡水资源故选B6.(1)图中反映出安徽省省内人口迁移流的空间特征为()6.(2)影响图示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6.(3)与合肥相比铜陵成为一级辐合点说明对人口迁移影响较大的因素是()A. 铜陵对全省的人口都有较大的吸引力B. 合肥的辐射范围突破了省域范围C. 北部地区的人口迁移趋势强于南部D. 芜湖等城市的影响范围是局部性的【答案】D【解析】(1)图示表明与铜陵直接联系的人口迁移流只有南部城市合肥的辐射范围在图中只有省内城市未显示出与省外城市的联系北部地区只有三级辐合点人口迁移趋势弱于南部芜湖为二级辐合点人口迁移流联系的区域范围较小因此是局部性的故选D【答案】A【解析】(2)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现代社会中经济因素是促使人口自由迁移的最重要因素故选A【答案】C【解析】(3)与铜陵相比合肥为安徽的省会城市等级高产业体系完善提供的就业机会较多收入水平也相对较高基础设施也较完善但由于合肥的产业集聚度高人口密度大生活成本高阻碍了人口的迁入故选C7.(1)造成广大务工人员“人户分离”的主要原因有()①旧城的危房改造②经济的快速发展③严格的户籍管理④教育水平的区域差异7.(2)“人户分离”现象包括两种形式是指“有户(籍)无人”和“有人无户(籍)” 下列地区中“有人无户(籍)”现象相对普遍的是()7.(3)“七人普”中通过细致划分普查区域、运用大数据比对核查等方式确保普查登记真实准确、不重不漏在下列技术中为细致划分普查区域提供资料的主要技术是()A. ②③B. ①②C. ②④D. ①③【答案】A【解析】【答案】C【解析】【答案】B【解析】8.(1)“胡焕庸线”西北半壁的人口远少于东南半壁的主要原因是()8.(2)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南半壁人口迁往西北半壁的主要影响因素是()8.(3)当前为增加西北半壁的人口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A. 土地面积较小B. 生态环境脆弱C. 生育政策严格D. 矿产资源缺乏【答案】B【解析】(1)“胡焕庸线”西侧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地形崎岖气候较干旱生态脆弱自然条件差东侧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以季风气候为主雨热同期自然条件好 B正确ACD错误故选B【答案】C【解析】(2)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南半壁人口迁往西北半壁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政策故选C【答案】D【解析】(3)“胡焕庸线”西侧气候较为干旱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生态环境脆弱因此要增加该地区人口应该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增大该地区的人口承载量故选D9.(1)该时期乡—城转移人口特征差异是()9.(2)该时期乡—城人口转移产生的影响有()A. 转入镇的人口规模更大B. 转入镇的人口更年轻C. 转入城市的人口更年轻D. 转入城市的老年人比例更高【答案】C【解析】(1)读图可知城市转入人口绝大多数是15—29岁的年轻人口因此转入城市的人口更年轻故选C【答案】A【解析】(2)由图可得转入镇的人口中30—59岁的中老年人口占比较大这将增加镇的公共服务需求故选A10.(1)近年来反向春运迁入增速最明显的省区可能是()10.(2)反向春运产生的原因主要是()10.(3)反向春运带来的社会效益有()①缓解春运压力②缓解大城市“空城”现象③优化当地人口结构④缓解家乡人地矛盾⑤缓解春节用工难问题A. 西藏B. 贵州C. 浙江D. 山西【答案】C【解析】(1)从四个选项看浙江经济最发达是人口迁入最多的地区反向春运就是和以往年轻人回家过年相反是由老人提前到子女工作地过年故浙江是反向春运迁入最明显的省份 C正确西藏、贵州、山西人口迁出为主反向春运迁入人数较少 ABD错误故选C【答案】B【解析】(2)反向春运只是改变人口迁移的方向与交通方式的改善关系不大 A错误每年春节期间大量外出务工人员返乡过年往往造成一票难求、高价买票的局面推高了返乡的成本成为反向春运产生的主要原因 B正确反向春运只是迁移的家庭成员不同家庭结构并没有改变 C错误经济水平的提高是反向春运的物质保障和前提条件(子女有房居住等)但不是反向春运产生的主要原因 D错误故选B【答案】D【解析】(3)春运期间节前的客流流向多从沿海到内地、从城市到乡村该方向交通运输紧张而“反向春运”减小了从沿海到内地、从城市到乡村的客流量缓解了交通运力紧张的局面①正确大量的农村老人和孩子到城市里过春节缓解因大量外来人口返乡带来的“空城”现象②正确反向春运的外来人员只是短暂停留然后回到家乡对当地人口结构不造成影响③错误反向春运的人员并不是长期定居短暂停留返回家乡对家乡人地矛盾没有影响④错误反向春运务工人员春节期间不返乡可以继续坚守岗位缓解单位春节期间用工难问题⑤正确故选D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11.(1)材料一、二反映出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哪些?11.(2)当前我国的国内人口流动和迁移以务工和经商为主要形式这对我国乡村有何影响?11.(3)根据材料三回答问题 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美国本土东北部老工业区的人口大量迁往西部和南部该工业区的推力体现在哪些方面?【答案】【解析】【答案】【解析】【答案】【解析】12.(1)两个省级行政区之间存在大量人口迁移判断迁移方向并说明理由12.(2)分析人口迁移对两个省级行政区的影响【答案】(1)方向由甲迁往乙理由甲以第一、二产业为主经济发展水平低于乙农村剩余劳动力多乙以第二、三产业为主经济发展水平高劳动力需求量大【解析】(1)由题干”其中甲省区以第一、二产业为主乙省区以第二、三产业为主”可知甲省以第一、二产业为主经济相对落后且由表中农村人口数据可知甲省农村人口较多剩余劳动力多乙省以第二、三产业为主经济发达劳动力需求量大所以人口会由甲省迁往乙省【答案】(2)对甲的影响大量人口迁出造成人才流失劳动力不足缓解人地矛盾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减小就业压力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加强与发达地区的经济、技术、文化交流对乙的影响大量人口迁入增加当地的人才及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区域间经济、技术、文化交流加剧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程度增加城市基础设施压力城市问题更加突出【解析】(2)人口的迁移可以加强迁出地(甲省)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文化等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出可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减轻就业压力但人口的迁出也会导致当地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从而影响迁出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口迁移对于迁入地(乙省)的影响大量人口的迁入可以为迁入地提供大量的劳动力促进迁入地商品流通和经济文化发展促进迁入地第三产业的发展但也会增加迁入地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在住房、交通、环境污染等方面产生巨大压力城市问题更加突出13.(1)图示区域单位面积环境人口承载力最大的省区是________13.(2)图中显示人口承载状况有明显地区差异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13.(3)说明广东有何优势吸引湖南、江西人口迁往广东【答案】【解析】【答案】【解析】【答案】【解析】14.(1)攀枝花成为“候鸟式”养老目的地的有利气候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此外其他地理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2)大量外来人口对攀枝花“阳光花城”兴起有哪些积极影响?【答案】(1)冬季气温较高, 晴天多光照充足, 交通便利, 环境优美, 旅游资源丰富【解析】(1)读图可知攀枝花市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结合表中数据可知冬季气温高晴天多光照充足适合养老其他地理原因可从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旅游资源丰富角度说明【答案】(2)促进房地产、旅游、养老服务等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带动当地的消费促进经济发展促进生态环境改善促进多元文化交流【解析】(2)注意从“积极”方面回答可考虑促进房地产、旅游、养老服务建设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带动当地消费、促进文化交流等。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2第一章 人口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2小题每题3分共计36分)1.(1)人口合理容量()1.(2)我国建国时的人口合理容量()A. 与人口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成正比B. 与资源数量、科技发展水平成反比C. 可以影响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D. 可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答案】【解析】【答案】【解析】2.(1)石家庄市实施“零门槛”落户政策的主要目的是()2.(2)人才落户优惠政策的实施对石家庄的主要影响是()2.(3)为吸引落户人员定居石家庄市需进一步采取的措施是()A. 吸纳高端科技人才B. 扩大城区建筑面积C. 减轻农村就业压力D. 增加迁入人口数量【答案】D【解析】【答案】B【解析】【答案】B【解析】3.(1)图示区域人口空间分布的特点是()3.(2)影响该区域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 分布很不平衡B. 集中分布在西南部C. 沿海多、内陆少D. 地势低平地区人口多【答案】A【解析】【答案】C【解析】4.(1)关于“瘦身”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4.(2)关于三大城市群人口流动说法正确的是()4.(3)2019年上述我国主要人口流动区出现“反向春运”反向春运与以往年轻人回家过年相反是由老人提前到子女工作地过年该现象的出现()A. 深圳、东莞、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吸引力正在降低B. 成都、佛山、郑州、杭州流出人口较少城市活力不足C. 春节前夕“瘦身”越明显城市拉力越强D. 春节前夕“瘦身”越明显城市推力越强【答案】C【解析】根据课本相关知识可知春节前夕“瘦身”越明显城市说明这些城市吸引的人越多也就是拉力越强春节才会有大量的人回家【答案】B【解析】关于三大城市群人口流动的说法结合流动人口主要来源省区京津冀城市群人口流动辐射半径大核心城市与周边区域经济差距大珠三角城市群人口流动辐射半径大区域经济增速快劳动力需求多长三角城市群人口流动辐射半径大区域强替代城市较多就业机会多三大城市群人口流动特征与交通线路密度有关【答案】C【解析】2019年上述我国主要人口流动区出现“反向春运” 反向春运与以往年轻人回家过年相反是由老人提前到子女工作地过年该现象的出现劳动力不需要返乡缓解务工地节日性劳动力紧缺状况 C对造成各方向客流比较均衡利于充分利用铁路运力 A错都是一家人团聚不会加大务工人员家庭开支 B错春节期间出游时间较多可能加重务工地节日旅游景点压力 D错5.(1)影响大学生就学迁移的主导因素是5.(2)北京大学生就学迁入率高的最主要原因是A. 自然因素B. 经济因素C. 政治因素D. 社会文化因素【答案】D【解析】【答案】B【解析】6.(1)由图判断 2017年()6.(2)随着人们“就近就业、就近居住”需求的增长未来省会城市人口增长潜力最大的省份是()6.(3)导致目前辽宁省人口增长特点的直接原因是()A. 城镇人冂总量山东多于江苏B. 迁入人口数量北京多于广东C. 环境人口容量上海高于重庆D. 常住人口总量四川少于河北【答案】A【解析】(1)城镇人口总量等于城镇化率乘常住人口数由图中数据可估算2017年江苏城镇人口约为5600万人山东城镇人口约为6000万人由图中数据可知迁入人口数量广东多于北京四川常住人口总量多于河北环境人口容量不能根据图中信息来判断故选A【答案】D【解析】(2)河南省人口规模较大在全国居前列但城镇化率并不高随着人们“就近就业、就近居住”的需求日渐强烈未来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空间较大而能够为他们提供好的就业机会主要是省会城市因此四省区中河南省郑州市人口增长潜力最大故选D【答案】B【解析】(3)目前辽宁省人口出现负增长其原因一方面是生育率低即人口自然增长少另一方面是有大量人口迁出注意题干问的是“直接原因”故选B7.(1)以谋求就业和提高经济收入为主要目的的人口迁移是()7.(2)图中反映的人口迁移现象造成美国人口机械增长率呈正增长态势说明各类人口迁移在数量上()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答案】C【解析】(1)美国经济发达国外人口迁往美国可以提高经济收入美国人口迁往东北部工业区也是为了谋求就业和提高经济收入故选C【答案】B【解析】(2)据图分析可知①表示人口迁入美国②表示人口迁出美国美国人口机械增长率呈正增长态势说明在数量上①>②故选B8.(1)引起“城归”返乡的主要因素为()8.(2)“城归”的出现有利于()A. 经济B. 文化C. 政治D. 自然【答案】A【解析】(1)由材料可知随着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使得城归返乡创业给家乡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很多现实影响因此城归返乡创业的出现与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有关故选A【答案】B【解析】(2)“城归的出现有利于”缩小城乡间经济差距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等问题但人口老龄化提高有利于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但不会超过城市故选B9.1949~1997年我国耕地总面积变化不大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了近60% 但年产粮食总量增长了3倍多这说明环境承载力()A. 与消费水平无关B. 可以无限提高C. 与科技水平相关D. 小于人口合理容量【答案】C【解析】人口合理容量及影响因素其中资源、科技、对外开放与环境人口容量是正相关性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是负相关性故不符合题意环境承载力不能无线提高超过了资源的承受限度是不可以的故不符合题意根据概念可知环境承载力大于人口合理容量故不符合题意科技的发展人们开发利用资源的能力上升故环境承载力变大故正确10.(1)图示外来暂住人口数量及占常住人口比重增加最快的时期是()10.(2)外来暂住人口数量增加对该市的有利影响是()10.(3)造成2008-2009年该市外来暂住人口占常驻人口比重变化的原因可能是()A. 1991--1992年B. 1997-1998年C. 2000-2001年D. 2004--2005年【答案】C【解析】外来暂住人口数量及占常住人口比重增加最快的时期应是图中折线斜率最大的时期据图可知 2000-2001年两线最陡即斜率最大说明该时期增加最快【答案】B【解析】外来人口数量增加对珠三角而言有利于获取足够的劳动力加快迁入地的建设有利于当地资源的开发拉动消费促进迁入地的经济发展增强城市经济活力故B正确【答案】D【解析】读1986-2011年我国珠三角地区某市外来暂住人口变化统计图造成2008-2009年该市外来暂住人口占常驻人口比重变化的原因可能是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数量要求下降、素质要求提高11.(1)影响这种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11.(2)下列不属于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是A. 政治原因B. 经济原因C. 城市化和国土开发D. 军事原因【答案】B【解析】【答案】D【解析】12.(1)从该城市人口变动我们可以推断()12.(2)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美国人口大量从“冷冻地带”移向“阳光地带”的原因是()①“冷冻地带”的工业衰退失业率升高②“阳光地带”建立了许多新兴的工业部门③“阳光地带”发展了旅游业④“阳光地带”阳光充足环境污染少⑤“阳光地带”离海洋近水资源丰富A. 该地经济比较落后人口大量外迁B. 该地的人口老龄化日渐严重C. 该地的经济比较发达就业岗位较多D. 该地人口数量处于负增长【答案】C【解析】【答案】A【解析】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13.(1)分析图甲从地形类型来看世界56%左右的人口主要分布在________地区13.(2)分析图乙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最小的纬度带人口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13.(3)综合分析世界人口分布具有集中于地势________地区、________纬度地区和________地区的趋向性13.(4)这些地区成为人口聚集地说明了其人口容量大试从自然环境的角度分析原因________【答案】(1)平原【解析】(1)读世界人口垂直分布图中可知 56%左右人口分布于海拔200m以下海拔200m以下为平原【答案】(2)终年酷寒自然环境恶劣【解析】(2)由世界人口纬度分布图可知南极附近高纬度地区人口比重最少是因为纬度高气候酷寒自然条件恶劣【答案】(3)低平, 中低, 沿海【解析】(3)读图分析可知世界人口分布集中的地区位于中低纬度、地势低平的沿海平原地区【答案】(4)自然条件优越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等自然资源丰富适宜于人口居住因此人口容量大【解析】(4)结合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从自然环境优越、自然资源丰富等方面分析读图分析可知世界人口聚集地自然条件优越土地平坦开阔气候温暖湿润生物种类丰富因此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等自然资源丰富适宜于人口居住因此人口容量大14.(1)两个省级行政区之间存在大量人口迁移判断迁移方向并说明理由14.(2)分析人口迁移对两个省级行政区的影响【答案】(1)方向由甲迁往乙理由甲以第一、二产业为主经济发展水平低于乙农村剩余劳动力多乙以第二、三产业为主经济发展水平高劳动力需求量大【解析】(1)由题干”其中甲省区以第一、二产业为主乙省区以第二、三产业为主”可知甲省以第一、二产业为主经济相对落后且由表中农村人口数据可知甲省农村人口较多剩余劳动力多乙省以第二、三产业为主经济发达劳动力需求量大所以人口会由甲省迁往乙省【答案】(2)对甲的影响大量人口迁出造成人才流失劳动力不足缓解人地矛盾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减小就业压力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加强与发达地区的经济、技术、文化交流对乙的影响大量人口迁入增加当地的人才及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区域间经济、技术、文化交流加剧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程度增加城市基础设施压力城市问题更加突出【解析】(2)人口的迁移可以加强迁出地(甲省)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文化等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出可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减轻就业压力但人口的迁出也会导致当地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从而影响迁出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口迁移对于迁入地(乙省)的影响大量人口的迁入可以为迁入地提供大量的劳动力促进迁入地商品流通和经济文化发展促进迁入地第三产业的发展但也会增加迁入地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在住房、交通、环境污染等方面产生巨大压力城市问题更加突出15.自然因素地区之间自然环境的⑮________ 以及自然环境的⑯________对人口迁移有重要的影响其中⑰________、土壤、⑱________和矿产资源等是最主要的⑲________有时也会促发人口迁移15.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⑳________、交通和通信等是主要的因素15.社会因素政治、㉑________等社会因素对人口迁移有着特殊的影响其中㉒________、社会变革、㉓________和宗教等是重要的影响因素【答案】⑮差异, ⑯变化, ⑰气候, ⑱水, ⑲自然灾害【解析】略【答案】⑳经济发展【解析】略【答案】㉑文化, ㉒政策, ㉓战争【解析】略16.(1)广东吸引人口大量迁入的原因有哪些?16.(2)据材料二分析我国人口迁出区、人口迁入区分别是什么?16.(3)湖南成为广东最热门回家省份的原因是什么?16.(4)广东大量人口迁入带来的积极影响有哪些?【答案】(1)位于沿海经济发展水平高发展前景好公共服务水平高基础设施完善经济发达有较多的就业机会收入高能提供良好的教育、医疗条件等【解析】(1)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因素广东经济迅速发展就业机会增多生活水平高工资待遇高所以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入【答案】(2)迁出区中部地区迁入区北、上、广、深等沿海发达地区【解析】(2)主要是根据材料二分析据图可知我国人口迁出区主要是中部地区而人口迁入区主要是北、上、广、深等沿海发达地区【答案】(3)湖南距离广东较近交通便利缩小了外出务工人员的距离湖南劳动力较多经济较落后外出打工有利于提高收入【解析】(3)主要从两个省份之间的距离及经济差距等方面回答湖南距离广东较近交通便利缩小了外出务工人员的距离湖南劳动力较多经济较落后外出打工有利于提高收入【答案】(4)为广东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提高生产力水平带动经济发展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优化广东的产业结构促进了文化间的交流【解析】(4)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有利影响有有利于迁入地经济的发展、外来人口的迁入带来了不同的生产方式和生产经验、加快了生产方式的交流和发展、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等。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测试试题(含答案)

4.下列有关人口容量的叙述,符合悲观派的观点的是
A、依照目前科技的发展速度,人类能解决人口过多带来的环境问题
B、世界人口进一步增长,地球依然能承受
C、现在世界的人口太多,已经大大超过了地球的人口容量
D、人类能在短时期内实现人口与环境的良性循环
户籍(或常住)人口老龄化是指60岁及以上户籍(或常住)人口占户籍(或常住)总人口比重。读“2016年浙江省部分地级市户籍和常住人口老龄化统计图”。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下图为“我国2005~2034年各年龄段(0~15岁、16~59岁和60岁及以上)人口结构趋势图”(含预测),图中①②③曲线代表不同年龄段。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3.到2034年,我国0~15岁和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将分别达到( )
A.58% 24%B.19% 24%C.24% 19%D.19% 58%
14.2015年10月29日闭幕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可能使( )
A.人口死亡率较目前更高
B.国家养老金的支付压力增大
C.0~15岁人口比重上升
D.人口向国外进行大规模迁移
贵州省晴隆县三宝乡地处高寒山区,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落后,脱贫攻坚任务重。贵州省委、省政府通过精准调研和科学决策,提出三宝乡决胜脱贫攻坚可行路径为整乡搬迁,实行城镇化集中安置。目前,三宝乡为全国唯一正在实施整乡搬迁的彝族乡。
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18~59岁)之比。当老年(>60岁)抚养比和少儿(0~17岁)抚养比均较高时,储蓄率降低,从而削弱经济增长动力。人口抚养比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以G值衡量,G值越大,则贡献越明显。下图示意1961~2050年中国和印度每十年平均G值的变化情况(含预测)。
人教版地理必修2第一单元综合检测和答案

第一单元测试卷一、典型例题:1、关于人口再生产类型地区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达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处于“现代型” B、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均属于“传统型” C、我国各地的人口再生产类型都已进入“现代型” D、大洋洲的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再生产类型皆为“传统型”人口再生产类型由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所决定,同时还受到各国、各地区生产力水平高低的影响。
解析:,但像韩国、即使在同一历史时期,也还存在着地区差异。
从总体上讲,虽然发展中国家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传统型”,我国由于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速度新加坡、古巴、乌拉圭等到国已进入或正在进入“现代型”。
大洋洲除澳大利亚、新西兰外的其他国家或较快,目前某些地区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已属于低出生、低增长的“现代型”地区,由于生产力水平较低,经济不发达,人口再生产类型还属于“传统型”A答案:2、读下面“建国以来我国流动人口数量变动”图,回答:)万人动人口(流008000700060005000400030002000100)从图中可看出,我国人口迁移基本经历了四个阶段:(193年19881984801919701960195419年人口迁移数量增加1960;1958—①1954—1960年为时期,其中,1954—1958年人口迁移主要原因是。
较大的原因是。
年为时期,人口迁移的原因是②1961—1976。
时期,人口迁移的原因是1984③1977—年为原移的阶阶段,试从改革开放角度分析这一段人口迁长口1984④年以后,我国人迁移进入迅猛增。
因。
80(2)年代以前,我国大量剩余劳动力长期束缚在农村的原因是什么?(3)以农村向城市迁移为例,说明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各有何影响?。
对迁出地的影响。
对迁入地的影响(4)展望我国人口迁移的趋向,如何使我国人口迁移适应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差别和城乡差别的需要,请发表你的见解:。
本图通过流动人口增长数量的曲线图展示我国人口迁移的四个阶段的情况。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单元测试题全套带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单元测试题全套带答案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测试题(测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下图是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某新兴城市人口增长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1题。
1.1992年至1993年,该城市的人口增长率是( )A.16.7% B.14.3%C.0.9% D.1读甲、乙两国人口变化曲线图,完成2~3题。
2.关于甲、乙两国人口增长模式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1900—1950年,两国人口增长模式皆为原始型B.1850—1950年,甲国人口增长模式为原始型C.1900—1950年,乙国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D.20世纪末甲国的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3.从图中可看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开始于( )A.出生率的下降B.死亡率的下降C.自然增长率的下降D.自然增长率的上升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人口总数约为137 053万,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 390万人,年均增长0.57%。
读我国第五次与第六次人口普查年龄结构对比统计图,完成4~5题。
4.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人口数量变化主要是由于自然环境的改善②十年间,人口出生率下降③现阶段,影响我国人口总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人口迁移④十年间,人口增长速度趋于缓慢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5.目前,我国人口问题的主要表现是( )①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②每年净增人口多③人口老龄化明显④劳动力数量急剧下降A.①② B.③④C.②③D.①④总和生育率也称总生育率,是指某国家或地区的妇女在育龄期间,每个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
读中国总和生育率变化曲线图,完成6~7题。
6.20世纪70年代以后,我国总和生育率呈下降趋势,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化的推进B.城乡人口迁移C.人口老龄化D.国家人口政策7.如果图中所示变化趋势持续下去,最可能出现的是( )A.人口素质下降B.就业压力加大C.人口老龄化D.劳动力成本下降读图,a、b、c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三种年龄结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2第一章 人口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1)影响部分山西老人前往海南、云南等地过冬的主要因素是()1.(2)影响山西省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A. 自然因素B. 经济因素C. 政策因素D. 文化因素【答案】A【解析】(1)海南、云南纬度比较低,冬季气温较山西高,比较适合老人生活,影响部分山西老人前往海南、云南等地过冬的主要因素是自然因素,A符合题意。
故选A。
【答案】A【解析】(2)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影响山西省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自然资源,A符合题意。
故选A。
2.(1)1995~2000年,引发墨西哥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2.(2)2000~2010年,墨西哥人口迁移方向变化对该国产生的影响是()A. 工程建设B. 地缘政治C. 自然灾害D. 经济水平【答案】D【解析】(1)由图可知,1995~2000年,墨西哥人口迁移的方向为由乡村向城市迁移、小城市向中等城市、大城市迁移,故判断出引发该时段墨西哥人口迁移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所导致的。
故选D。
【答案】B【解析】(2)2000~2010年,墨西哥人口迁移趋向发生了变化,出现了由都市区向大城市和中等城市迁移的现象,这有利于中等城市的发展,缩小城市经济差距,缓解都市区承载力;但乡村地区仍然为人口迁出地,所以不会加剧乡村人地矛盾。
故选B。
3.(1)有关甲、乙、丙地区当今人口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3.(2)引起上述人口迁移发生的最主要因素是()A. 属国际人口迁移B. 迁移方向主要是由城市到农村C. 人口主要由乙、丙两地迁往甲地D. 人口主要由甲地迁往乙、丙两地【答案】D【解析】(1)结合图中经纬度位置的信息,可以判断甲为四川盆地、乙为长三角地区、丙为珠三角地区。
地理必修二第一章单元检测(有答案)

章末检测(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读“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人口增长的不同阶段,完成1~3题。
1.2012年某市人口出生率为0.963%,死亡率为0.756%。
目前该市人口增长所处阶段是() A.ⅠB.ⅡC.ⅢD.Ⅳ2.下列事件或现象在人口增长模式第Ⅲ阶段经常出现的是() A.孩子们有多个亲兄弟姐妹B.举办金婚庆祝活动的夫妇很多C.越来越多的人迁移到大城市生活D.一个母亲的第六个孩子死于伤寒3.人口增长模式处在第Ⅳ阶段的一类国家面临的人口问题是() A.人口增长过快B.人口老龄化C.人口性别比不平衡D.严重的就业压力下图为“某高一学生绘制的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图”,读图完成4~7题。
4.③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 A.1.5% B.1% C.4% D.3%5.影响①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主要因素有()①经济发展水平较高②人口受教育水平较低③医疗卫生水平较低④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6.缓解③国人口问题的主要途径是() A.开发劳务市场B.实行计划生育C.鼓励生育和适当移民D.加大教育投入7.若上图表示某一国家人口增长转变的四个时期,其先后顺序应为()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④②③①D.①③④②下表为据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的江苏省总人口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9题。
苏北43.178.关于江苏省人口数量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A.苏北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幅度最大B.苏中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下降且人口数量减少C.苏南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苏中和苏北减少的人口数量D.江苏省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从省外迁入的人口数量9.关于江苏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叙述正确的是()①0~14岁人口比例上升,人口增长加快②15~64岁人口比例上升,就业压力增大③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上升,老龄化进程加速④人口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劳动力充足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下图为“我国西部某省人口数据统计图”。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第1-6章共6个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第一章测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意味着长达30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正式结束。
读我国15~64岁年龄段人口变化图,完成1、2题。
1.2015年后,我国人口变化的特点是()A.少儿人口数量减少B.总人口数量不断减少C.老年人口比重下降D.劳动力数量不断减少2.开始实施“二孩”政策后的十年内,我国()A.仍应积极推进养老产业发展B.劳动年龄人口的抚养压力减轻C.人口老龄化问题能得到解决D.“用工荒”问题会得到缓解答案 1.D 2.A解析从图上只能看出2015年后,我国15至64岁人口增长率呈下降趋势,表示我国劳动力数量不断减少;故第1题应选D项。
开始实施“二孩”政策后,生育率提高,但出生的“二孩”真正成为劳动者最起码在15年后,所以,开始实施“二孩”政策后的十年内,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的抚养压力没有减轻,人口老龄化问题不可能得到解决,“用工荒”问题还是会比较紧张。
国际上通常的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下图为香港老年人口5年内增加速度示意图,据此回答3、4题。
3.下列关于香港老龄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香港老龄化人口比例在减少B.香港老龄化程度在加深C.香港老年人口增加速度处于持续下降状态D.当香港老年人口增加速度趋于0时,老年人口总数量最少4.伴随着香港人口老龄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将抑制人口向香港迁移②将抑制产业结构升级③带动并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以及内部结构调整④有利于促进香港经济快速发展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答案 3.B 4.D解析由图中曲线示意图可知,香港老年人口每5年增加速度由1961~1965年的7%左右下降至2006~2010年的不足2%,整体增加速度呈下降趋势,仅在1996~2000年5年间略有上升,这表明香港老龄化程度在加深,但加深的速度趋于平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单元测试
(时间45分钟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读“甲城市人口增长率曲线图”和乙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完成1-2题
1. 甲城市人口呈现正增长的开始时期是()
A.①
B.②
C.
③ D.④
2.关于乙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时人口数量比③时多
B.④时人口数量比⑤时多
C.②时人口数量达最大值
D.③时人口数量达最大值
国际上通常的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下图为香港老年人口5年内增加速度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3 关于香港老龄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香港老龄化人口比例在减少 B.香港老龄化程度在加深 C.香港老年人口增加速度处于持续下降状态 D.当香港老年人口增加速度趋于0时,老年人口总数量最少
4 下图是包括中国内地在内的五个国家和地区2010-2050年老年人口预测比较,对五个国家的排列,甲、乙、丙、丁、戊分别对应国家符合图中信息的一组是()
A.日本、香港、中国内地、泰国、马来西亚
B.香港、中国内地、日本、马来西亚、泰国
C.香港、日本、泰国、马来西亚、中国内地
D.日本、中国内地、香港、泰国、马来西亚
5 伴随着香港人口老龄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将抑制人口向香港迁移;②将抑制产业结构升级;③带动并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以及内部结构调整;④有利于促进香港经济快速发展()
A.甲和乙B.乙和丁C.丙和乙D.乙和丙
8.造成乙类型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主要因素有( )
①需要多生子女帮助从事农业生产②工业化、城市化水平提高
③医疗卫生事业进步④人们受教育水平高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下图是某国从18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人口再生产转变的四个阶段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
9.按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历程,排列正确的是()
A.②③④①
B.①③②④
C.①④②③
D.④①③②
10.人口增长模式发生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A.自然环境的改变
B.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C.国家政策的改变
D.教育事业的发展
2015“两会”期间,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延迟退休方案2020年前肯定出台,这个时间表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到的2020年前改革的一大任务,“人社”部门肯定会在此期间把这个方案推出。
上图是我国某省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自然增长统计图,该图包含预测部分,能反映我国大多数地区人口增长过程的一般规律。
结合图文完成第11~12题。
11.推出该方案的现实背景是( )
A.传统生育观念导致男女性别比大 B.多子多福的思想导致我国人口迅速增长
C.近年人口老龄化越来越突出 D.我国各劳动部门都有老带新的传统12.关于统计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阶段是③ B.拐点甲的强制性比拐点乙弱C.拐点甲之后我国人口将会迅猛增多 D.拐点乙之后我国人口明显减少
13甲乙丙丁四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是()
A 甲
B 乙 C丙 D丁
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目前甲国人口老龄化表现严重 B 乙地最可能位于发达国家
C丙地就业压力大,失业率高 D 丁地的城市化水平,速度快
提出到2020年末常住人口控制在1500万以内,应该说,这“1500万”是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
据此回答小题。
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是指环境承载力
B. 该指标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
C. 该指标与资源数量、科技发展水平成反比
D. 该指标与人口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对外开放程度成正比
16. 针对人口合理容量的要求,广州应()
①超出本地区范围索取资源,发展生产
②建立公平的秩序,使多数人有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权利
③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
④加快人口的增长,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素有“欧洲粮仓”之称的乌克兰在1992-2007年期间耕地总量减少%,但人均耕地增加%。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年乌克兰耕地的变化标明这一时期该国()
A.人口数量减少
B.城市化率提高
C.土壤质量下降
D.粮食单产提高年乌克兰人均耕地增加最可能引起该国()
A.人均粮食产量增加
B.农业生产投入增加
C.粮食进口总量增加
D.亩均农业产值增加
下表是我国环境与人口信息表,读表完成19-20题
19 表中代表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数据是()
A.①B.②C.③D.④
20 表中②③④数据值的差异,说明人口合理容量()
A.只受人口消费水平影响
B.与人口消费水平呈正相关
C.与人口消费水平呈负相关
D.与人口消费水平无关
二综合题(共40分)
1、读中国和上海的人口统计图,回答问题。
(1)比较全国和上海人口增长情况的差异,并分析原因及影响。
(6分)(2)比较全国和上海人口问题的差异,简述该人口问题对上海的影响。
(4分)
(3)2009年底,上海人口比重最大的年龄段是,说明在时间段上海出现了一个生育高峰。
简述上海人口性别比的特点。
(6分)
2、读图回答问题
(1)据材料所示,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2分)
A黑龙江是我国人口迁出最多的省区
B四川是迁入淄博市人口数量最多的省区
C东北地区是迁入淄博市人口最多的地区
D经济发达地区无人口迁入淄博市
(2)结合图,试分析目前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影响。
(6分)
(2)请为解决进程务工人员无序流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5分)
3、读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示意图
材料二甲、乙两国人口数据资料
材料三 A、B两国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
(1)材料一中斜线部分表示_____________。
在C阶段,我国实现出生率下降的主要措施。
(2分)
(2)材料二中,甲国人口死亡率偏高的原因主要是。
甲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处于材料一A、B、C、D 中阶段。
(2分)
(3)简述材料三中B国存在的人口问题有哪些具体表现及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