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检验技师考试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讲义第四章单克隆抗体与基因工程抗体的制备
临床医学检验技师初级(师)临床免疫学及检验(单克隆抗体与基因工程抗体制备技术)-试卷1

临床医学检验技师初级(师)临床免疫学及检验(单克隆抗体与基因工程抗体制备技术)-试卷1(总分:6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1型题(总题数:17,分数:34.00)1.下列关于杂交瘤细胞特点的错误描述是(分数:2.00)A.具备了双亲细胞的特点B.分泌人源性单克隆抗体√C.分泌鼠源性单克隆抗体D.体外繁殖快速E.能分泌抗体解析:解析:杂交瘤细胞是两个不同特性的细胞融合成一个异型核细胞,这两种细胞分别是小鼠脾细胞和小鼠骨髓瘤细胞,分泌鼠源性单克隆抗体。
2.杂交瘤技术中最常用的骨髓瘤细胞株是(分数:2.00)A.NS-1和SP2/0细胞株√B.NS-2株C.SP5株D.HPG-2E.HAILA解析:解析:杂交瘤技术中最常用的骨髓瘤细胞株是NS一1和SP2/0细胞株。
3.HAT培养基中三种关键成分为(分数:2.00)A.次黄嘌岭、氨基蝶呤、胸腺嘧啶核苷√B.黄嘌呤、氨基蝶呤、胸腺嘧啶核苷C.氨基嘌岭、氨基蝶呤、胸腺嘧啶核苷D.腺嘌呤、氨基蝶呤、胸腺嘧啶核苷E.鸟嘌呤、氨基蝶呤、胸腺嘧啶核苷解析:解析:HAT系次黄嘌呤(hypoxantin)、氨基蝶呤 (aminopterin)和胸腺嘧啶脱氧核苷(thymidin)三种物质各英文首字之缀列,HAT培养基也就是指含有这三种物质的细胞培养基。
4.阳性杂交瘤细胞的克隆化培养方法不包括(分数:2.00)A.有限稀释法B.无限稀释法√C.显微操作法D.荧光激活细胞分选仪E.软琼脂平板法解析:解析:阳性杂交瘤细胞的克隆化(单个细胞培养)方法包括有限稀释法、显微操作法、荧光激活细胞分选仪、软琼脂平板法。
5.实验室最常用的阳性杂交瘤细胞的克隆化方法是(分数:2.00)A.无限稀释法B.有限稀释法√C.荧光激活细胞分选仪D.软琼脂平板法E.显微操作法解析:解析:阳性杂交瘤细胞的克隆化(单个细胞培养)方法包括有限稀释法、显微操作法、荧光激活细胞分选仪、软琼脂平板法。
(完整版)初级检验技师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2017年练习题)第四章单克隆抗体与基因工程抗体的制备

第四章单克隆抗体与基因工程抗体的制备一、A11、细胞克隆化的常用技术为A、加饲养细胞B、HAT培养基培养C有限稀释法D软琼脂培养法E、显微操作技术2、H AT培养基中,阻断细胞DNA合成主要途径的成分是A HB、AC TD H+AE、T+A3、能够在HAT培养基长期存活的细胞是A、脾-瘤融合细胞B、脾细胞C骨髓瘤细胞D脾-脾融合细胞E、瘤-瘤融合细胞4、制备单克隆抗体最常用的细胞融合剂为A HATB、8-AGC PEGD PHAE、BSA5、各种单克隆抗体分子都有的特性是A、分子量在10000以下B、具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抗原结合部位C H链与L链借非共价键相连D能结合补体E、能产生沉淀反应6、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是B淋巴细胞杂交瘤细胞的理想细胞,其原因不包括下列哪项A、稳定和易培养B、自身无分泌功能C改变细胞恶性变化D融合度高E、HGPR缺陷7、阳性杂交瘤细胞克隆化培养时,多少细胞数才能进行克隆化培养A、单个B、多个C双个D混合E、没有数目限制8杂交瘤细胞保存最好在A、室温B、-4CC -20CD -70CE、-196C9、B细胞杂交瘤技术中细胞融合的选择培养基是A HAT培养基B、次黄嘌呤培养基C甲氨蝶呤培养基D嘧啶核苷培养基E、胸腺嘧啶核苷培养基10、小鼠骨髓瘤细胞与下列哪种细胞融合,得到杂交瘤细胞,经培养可产生单克隆抗体A、经过免疫的B淋巴细胞B、经过免疫的T淋巴细胞C未经过免疫的B淋巴细胞D未经过免疫的T淋巴细胞E、以上均不对11、关于杂交瘤细胞特点的错误描述A、具备了双亲细胞的特点B、分泌人源性单克隆抗体C分泌鼠源性单克隆抗体D体外繁殖快速E、能分泌抗体12、杂交瘤细胞保存最好在A、室温B、-4CC -20CD -70CE、液氮13、双特异性抗体分子的应用不包括A、免疫学诊断B、肿瘤放射显像C介导药物杀伤D介导细胞杀伤E、介导补体的生物学活性14、HAT培养基中三种关键成分为A、次黄嘌岭、氨基蝶呤、胸腺嘧啶核苷B、黄嘌呤、氨基蝶呤、胸腺嘧啶核苷C氨基嘌岭、氨基蝶呤、胸腺嘧啶核苷D腺嘌呤、氨基蝶呤、胸腺嘧啶核苷E、鸟嘌呤、氨基蝶呤、胸腺嘧啶核苷15、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是制备B淋巴细胞杂交瘤细胞的理想细胞,其特点不包括A、稳定和易培养B、自身无分泌功能C改变细胞恶性变化D融合度高E、亲缘较近16、人-鼠嵌合抗体是A、人IgV区与鼠IgC区连接B、人IgC区与鼠IgV区连接C人lg与鼠Ig重组D 鼠IgV与人IgV区重组E、以上都是17、生产单克隆抗体细胞最常用的培养方法为A、液体培养B、半固体培养C固体培养D鸡胚培养E、动物接种18、双特异性抗体分子的构建是A、特异性不同的两个小分子抗体连接B、特异性相同的两个小分子抗体连接C在小分子抗体的氨基端设计半胱氨酸残基D提高抗体的特异性E、只能从Fab组建19、制备单克隆抗体,选择培养基要选择融合的A、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B、骨髓瘤细胞与淋巴瘤细胞C脾细胞与脾细胞D骨髓瘤细胞与骨髓瘤细胞E、淋巴瘤细胞与淋巴瘤细胞20、可以得到完全人源化抗体,在肿瘤的诊断与治疗中具有独特优越性的是A、嵌合抗体B、小分子抗体C双特异性抗体D单克隆抗体E、噬菌体抗体库技术二、B1、A.次黄嘌呤B. 胸腺嘧啶核苷C. HGPRTD. 甲氨蝶呤E. 叶酸<1> 、次黄嘌呤磷酸核酸核糖转化酶是A B C D E<2> 、是叶酸的拮抗药A B C D 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有限稀释法不需特殊设备,克隆出现率高,为实验室最常用的方法。
2013年临床医学检验主管技师考试大纲-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科目:1-基本知识;2-相关专业知识;3-专业知识;4-专业实践能力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部分单元细目要点要求科目一、概论1.基本概念(1)免疫概念熟练掌握1(2)免疫功能熟练掌握1(3)免疫学检验及应用熟练掌握32.免疫应答(1)概念熟练掌握1(2)免疫应答基本过程熟练掌握1(3)体液免疫应答掌握1(4)细胞免疫应答掌握1(5)免疫应答的调节了解13.免疫组织及免疫器官(1)免疫系统概念熟练掌握(2)中枢免疫器官掌握1(3)外周免疫器官掌握14免疫细胞(1)T细胞功能及表面标志掌握1(2)B细胞功能及表面标志掌握1(3)NK细胞特点了解1(4)单核-巨噬细胞了解5.免疫球蛋白(1)概念熟练掌握1(2)免疫球蛋白化学组成及结构掌握1(3)各类免疫球蛋白特征与功能①IgG②IgM③IgA④IgE⑤IgD 熟练掌握熟练掌握熟练掌握掌握了解11111(4)免疫球蛋白血清型了解1(5)免疫球蛋白生物学活性了解16.补体(1)补体概念熟练掌握1(2)补体系统概念熟练掌握17.细胞因子(1)概念掌握1(2)细胞因子分类掌握1(3)细胞因子受体及分类了解18.免疫学检验(1)临床免疫学内涵熟练掌握2(2)免疫学检验及应用熟练掌握2二、抗原抗体反应1.概述概念熟练掌握12.抗原抗体反应原理(1)抗原抗体结合力掌握1(2)抗原抗体亲和性和亲和力掌握1(3)亲水胶体转化为疏水胶体掌握13.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1)特异性熟练掌握1(2)比例性熟练掌握1(3)可逆性熟练掌握1(4)阶段性熟练掌握14.抗原抗体反应的影响因素(1)抗原抗体的生物学因素熟练掌握1(2)电解质、酸碱度、温度、时间熟练掌握15.抗原抗体反应的类型基本类型熟练掌握3三、免疫原及抗血清制备1.免疫原制备(1)颗粒性抗原的制备掌握3(2)可溶性抗原的制备①组织和细胞粗抗原制备②超速离心分离法③选择性沉淀法④凝胶过滤⑤离子交换层析⑥亲和层析⑦免疫球蛋白片段⑧纯化抗原的鉴定了解了解了解了解了解了解了解了解3 3 3 3 3 3 3 3(3)半抗原的制备①半抗原的概念②载体的选择③半抗原与载体的连接掌握掌握掌握3 3 3(4)佐剂种类和作用了解32.抗血清制备(1)免疫动物的选择掌握3(2)免疫方法与途径掌握3(3)免疫血清的分离、鉴定和保存掌握33.抗体的纯化和鉴定(1)特异性IgG抗体的纯化了解3(2)单价特异性抗血清了解3四、单克隆抗体及基因工程抗体的制备技术1.概念(1)单克隆抗体熟练掌握3(2)多克隆抗体熟练掌握1(3)基因工程抗体掌握12.杂交瘤技术基本原理(1)基本原理掌握3(2)B细胞杂交瘤技术掌握3(3)T细胞杂交瘤技术了解3(4)阳性杂交瘤细胞的克隆化培养了解33.杂交瘤抗体的制备技术(1)单克隆抗体的产生了解3(2)单克隆抗体的纯化了解3(3)单克隆抗体的性质鉴定掌握34.基因工程抗体(1)人源化抗体了解1(2)小分子抗体了解1(3)抗体融合蛋白了解1(4)双特异性抗体了解1(5)抗体库技术及应用了解2五、凝集反应1.概述(1)凝集反应的概念熟练掌握1(2)凝集反应的特点熟练掌握12.直接凝集反应(1)玻片凝集反应及应用熟练掌握3(2)试管凝集反应及应用熟练掌握33.间接凝集反应(1)间接凝集反应、反向间接凝集、间接凝集抑制试验及用途熟练掌握4(2)胶乳凝集试验及用途熟练掌握4(3)明胶凝集试验及用途掌握4(4)抗人球蛋白试验及用途熟练掌握4(5)协同凝集试验及用途掌握4(6)自身红细胞凝集试验及用途了解4六、沉淀反应1.概念沉淀反应熟练掌握32.液相内沉淀反应(1)絮状沉淀反应熟练掌握4(2)环状沉淀反应掌握4(3)免疫浊度试验熟练掌握3.凝胶内沉淀反应(1)单向扩散试验①试管法②平板法熟练掌握熟练掌握4 4(2)双向扩散试验①试管法②平板法掌握熟练掌握4 44.免疫浊度法(1)免疫浊度法原理熟练掌握1(2)免疫透射比浊法原理及用途熟练掌握3(3)免疫速率反射比浊法原理及用途熟练掌握3(4)免疫胶乳浊度法原理及用途了解3七、免疫电泳技术1.概述(1)免疫电泳技术概念掌握1(2)免疫电泳技术基本原理掌握32.免疫电泳技术(1)对流免疫电泳掌握4(2)火箭免疫电泳了解4(3)免疫电泳熟练掌握4(4)免疫固定电泳掌握43.应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熟练掌握2八、放射免疫技术1.概述(1)放射免疫技术概念熟练掌握3(2)放射免疫技术原理熟练掌握3(3)放射免疫技术特点掌握3(4)基本类型熟练掌握2(5)常用的放射性核素掌握22.放射免疫分析(1)基本原理掌握3(2)基本方法掌握43.免疫放射分析(1)基本原理掌握3(2)基本方法掌握44.应用实际应用熟练掌握4九、荧光免疫技术1.荧光的基本知识(1)荧光现象了解1(2)荧光技术中有关的概念和参数掌握1(3)荧光物质掌握12.荧光抗体技术(1)荧光抗体的制备和鉴定掌握4(2)免疫荧光显微技术熟练掌握43.荧光免疫测定(1)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熟练掌握4(2)荧光偏振免疫测定熟练掌握4(3)流式细胞术熟练掌握4(4)临床应用掌握4十、酶免疫技术1.酶免疫技术的特点(1)酶和酶作用底物熟练掌握2(2)酶标记抗体或抗原熟练掌握2(3)固相载体熟练掌握2(4)免疫吸附剂熟练掌握22.酶免疫技术分类(1)均相酶免疫测定熟练掌握4(2)异相酶免疫测定熟练掌握43.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1)基本原理熟练掌握3(2)方法类型及反应原理熟练掌握44.膜载体的酶免疫测定(1)斑点酶免疫吸附试验掌握4(2)免疫印记法熟练掌握4(3)斑点免疫渗滤试验掌握4(4)斑点免疫层析试验掌握45.临床应用熟练掌握4十一、生物素-亲和素免疫放大技术1.生物素-亲和素系统的特点(1)灵敏度和特异性掌握1(2)稳定性和适用性掌握12.生物素的理化性质与标记(1)生物素及其活化了解1(2)生物素标记蛋白质了解23.亲和素、链霉亲和素理化性质与标记(1)亲和素及其活化了解1(2)链霉亲和素及其活化了解1(3)亲和素(或链霉亲和素)的标记了解24.生物素-亲和素系统的应用(1)生物素-亲和素系统基本类型及原理掌握3(2)生物素-亲和素系统在酶免疫测定中应用掌握4十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1.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特点(1)标本的处理掌握2(2)抗体的处理与保存掌握2(3)免疫染色掌握3(4)设立对照试验掌握2(5)免疫组化的结果判断掌握32.酶免疫组织化学技术(1)酶标记抗体免疫组化染色法掌握4(2)非标记抗体免疫酶组化染色法掌握4(3)酶标记亲和素-生物素技术掌握43.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技术(1)直接法掌握4(2)间接法掌握4(3)补体法了解4(4)双标记荧光免疫法了解44.免疫金(银)组织化学技术(1)免疫胶体金标记的原理掌握1(2)免疫胶体金标记物制备的特点掌握2(3)免疫金(银)组织化学染色法掌握45.免疫标记电镜技术(1)免疫标记电镜技术的原理熟练掌握1(2)常用(铁蛋白标记、酶标记、胶体金标记)的免疫标记电镜技术掌握46.临床应用掌握3十三、免疫细胞的分离及检测技术1.免疫细胞的分离(1)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离掌握3(2)淋巴细胞的分离熟练掌握3(3)T细胞亚群的分离掌握3(4)分离细胞的保存及活力测定掌握32.淋巴细胞表面标志的检测(1)T细胞表面标志的检测熟练掌握4(2)B细胞表面标志的检测熟练掌握4(3)NK细胞表面标志的检测熟练掌握43.淋巴细胞功能检测技术(1)T细胞功能的检测了解4(2)B细胞功能的检测了解4(3)NK细胞功能的检测了解44.免疫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掌握十四、吞噬细胞功能检测及应用1.中性粒细胞功能的检测(1)细胞运动功能的检测了解3(2)吞噬和杀菌功能的检测了解32.巨噬细胞功能的检测(1)炭粒廓清试验了解3(2)吞噬功能检测了解3(3)巨噬细胞溶酶体酶的测定了解3(4)巨噬细胞促凝血活性测定了解33.临床应用掌握4十五、细胞因子的测定技术1.细胞因子的概述(1)概念掌握1(2)共同特性掌握1(3)类型掌握22.测定方法及应用(1)生物学测定方法了解4(2)免疫学测定方法掌握4(3)分子生物学测定方法掌握4(4)临床应用掌握4十六、细胞黏附分子的测定技术1.细胞边面黏附分子的测定方法类型了解32.可溶性黏附因子的测定方法类型了解33.临床应用了解4十七、免疫球蛋白检测及应用1.免疫球蛋白(Ig)的概述(1)Ig的概念熟练掌握1(2)Ig的化学结构了解1(3)Ig的血清型掌握1(4)Ig的生物学活性掌握1(5)五种Ig的特性掌握12.Ig测定及临床意义(1)IgG、IgA、IgM的测定及临床意义掌握4(2)IgD的测定及临床意义掌握4(3)IgE测定及临床意义掌握43.M蛋白的检测及意义(1)M蛋白的概念掌握2(2)M蛋白测定方法掌握4(3)意义掌握44.冷球蛋白测定(1)冷球蛋白的特性掌握2(2)意义掌握4十八、循环免疫复合物(CIC)检测及应用1.抗原特异性CIC(1)概念了解3(2)测定方法了解(3)特异性CIC检测方法(4)双特异性CIC检测方法2.非抗原特异性CIC (1)测定方法了解3(2)应用了解4十九、补体检测及应用1.概述(1)补体的组成及命名熟练掌握1(2)补体的理化性质熟练掌握1(3)补体的生物学功能熟练掌握12.补体的活化途径(1)经典途径掌握1(2)替代途径掌握1(3)MBL途径了解1(4)补体激活的调节了解13.有关补体测定的试验(1)CH50测定熟练掌握4(2)补体结合试验掌握4(3)单个补体成分测定①免疫溶血法②免疫化学法掌握掌握3 34.补体测定的应用(1)补体测定的临床应用熟练掌握4二十、自身抗体检测及应用1.概念(1)自身免疫熟练掌握2(2)自身免疫病熟练掌握2(3)自身抗体熟练掌握22.自身抗体的特性概念熟练掌握23.常见自身抗体的检测(1)类风湿因子①概念②检测方法③临床应用熟练掌握熟练掌握熟练掌握243(2)抗核抗体①概念②检测方法③常见荧光图形及临床意义④抗双链DNA的检测熟练掌握熟练掌握熟练掌握熟练掌握2444(3)抗ENA抗体①概念②检测方法③临床应用掌握熟练掌握掌握243(4)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①概念②检测方法③临床应用了解掌握了解243(5)抗心磷脂抗体①概念②检测方法③临床应用了解掌握了解243(6)抗平滑肌抗体了解4(7)抗角蛋白抗体了解4(8)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了解4(9)抗线粒体抗体了解44.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应用(1)自身抗体检测的一般原则了解2(2)实验室方法的选择及结果的确认了解4二十一、MHC与HLA检测及应用1.MHC的一般特性(1)概念掌握1(2)MHC-I类分子了解1(3)MHC-II 类分子了解1(4)MHC-III类分子①概念②原理③技术要点④临床应用了解了解掌握了解了解122432.HLA分型(1)细胞学分型法①概念②单向MLC③双向MLC掌握掌握掌握244(2)分子生物学分型法①概念②聚合酶链反应与SSP分型法③PCR-SSO分型法④RFLP与PCR-RFLP分型法⑤PCR-SSCP分型法⑥SBT分型法了解了解了解了解了解了解2444443.HLA分型的实际应用(1)HLA与器官移植掌握3(2)HLA与自身免疫性疾病掌握3(3)HLA与输血反应掌握3(4)HLA与法医鉴定掌握3二十二、流式细胞仪分析技术及应用1.概述概念掌握22.流式细胞仪的分析及分选原理(1)工作原理掌握2(2)散射光的测定了解2(3)荧光测量了解2(4)细胞分选原理了解23.数据的显示与分析参数与数据显示方式了解24.流式细胞仪免疫分析的技术要求(1)免疫检测样品制备了解4(2)免疫分析中常用的荧光染料与标记染色了解2(3)流式细胞免疫学技术的质量控制了解25.流式细胞术在免疫学检查中的应用(1)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分析掌握1(2)淋巴细胞功能分析了解2(3)淋巴造血系统分化抗原及白血病免疫分型了解2(4)肿瘤耐药基因分析了解2(5)在AIDS病检测中的分析掌握3(6)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HLA抗原分析了解3二十三、免疫自动化仪器分析1.概述(1)免疫测定的概念熟练掌握2(2)自动化仪器的技术指标熟练掌握22.自动化免疫比浊分析技术(1)概念掌握3(2)散射免疫比浊分析掌握2(3)定时散射比浊分析了解2(4)速率散射比浊分析熟练掌握2(5)免疫透射比浊分析熟练掌握2(6)免疫浊度分析的注意事项掌握43.化学发光自动免疫分析(1)基本原理掌握1(2)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中的标记物质及类型掌握2(3)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类型熟练掌握3(4)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在临床免疫检测中的应用掌握44.荧光免疫自动化分析(1)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掌握3(2)荧光偏振免疫测定了解3(3)荧光酶免疫分析了解3(4)在临床免疫检测中的应用掌握4二十四、免疫学检验的质量管理1.免疫学检验的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1)免疫学检验的质量管理的基本目的熟练掌握1(2)分析前阶段的质量保证熟练掌握(3)检测方法选择原则熟练掌握3(4)标准品的正确使用熟练掌握3(5)SOP文件的建立熟练掌握3(6)室内质控熟练掌握3(7)室间质评熟练掌握3(8)实验室管理要求熟练掌握22.咨询服务(1)日常咨询服务掌握2(2)建立正常参考范围熟练掌握2(3)检验项目临床应用主要评价指标掌握2二十五、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1.概述概念熟练掌握32.I型超敏反应(1)概念熟练掌握。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免疫-单克隆抗体及基因工程抗体制备(精选试题)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免疫-单克隆抗体及基因工程抗体制备1、下列免疫不产生抗体的是()A.人血清免疫马B.马血清免疫人C.人血清免疫羊D.羊细胞免疫兔E.兔血清免疫大鼠2、阻断细胞DNA合成的主要途径的化合物是()A.次黄嘌呤B.胸腺嘧啶核苷C.叶酸D.聚乙二醇E.氨基蝶呤3、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用于阻断瘤细胞通过正常途径合成DNA的化合物是()A.次黄嘌呤B.胸腺嘧啶核苷C.叶酸D.聚乙二醇E.甲氨蝶呤4、最理想的杂交瘤细胞是()A.鼠-人B.人-人C.鼠-鼠D.鼠-兔E.以上都是5、单克隆抗体制备时作为细胞融合剂的是()A.HATB.PEGD.DNAE.ConA6、能在HAT培养基生长繁殖的细胞是()A.小鼠脾细胞B.小鼠骨髓瘤细胞C.饲养细胞D.杂交瘤细胞E.以上都可以7、T淋巴细胞杂交瘤细胞的功能不包括()A.分泌各种淋巴因子B.具有特异性杀伤功能C.具有自身反应性D.具有调节功能E.具有吞噬功能8、将融合细胞稀释,实际是每个培养孔为()A.一个细胞B.没有细胞C.没有或一至几个细胞D.几个细胞E.一至几个细胞9、用针对哪一种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可鉴定人的Ts、Tc细胞()A.CD8B.CD4C.CD3D.gh-2E.Lyt-110、培养骨髓细胞时为避免返祖,定期用于处理细胞的是()A.PEGC.8-AGD.HATE.ConA11、制备单克隆抗体常选用小鼠的哪类细胞作为饲养细胞()A.中性粒细胞B.NK细胞C.肥大细胞D.成纤维细胞E.腹腔细胞12、双价抗体分子的应用不包括()A.免疫学诊断B.肿瘤放射显像C.介导药物杀伤D.介导细胞杀伤E.介导补体的生物学活性13、免疫小鼠采血通常采用()A.心脏采血或断尾法B.颈动脉放血或断尾法C.颈静脉或摘除眼球采血D.摘除眼球或断尾法E.耳静脉采血或摘除眼球14、人源化抗体是()A.由鼠抗体的Fc与人抗体的Fab组成B.由鼠体内编码人抗体的基因指导合成的抗体C.由2个相串联的人抗体Fab段连接而成D.用鼠抗体CDR嵌如人抗体可变区而成E.完全的人体合成抗体15、制备单克隆抗体应按如下哪一种方法()A.骨髓瘤细胞+T细胞+B细胞B.B细胞+骨髓瘤细胞+中性粒细胞C.B细胞+PEG+骨髓瘤细胞+中性粒细胞D.B细胞+PEG+骨髓瘤细胞+小鼠腹腔细胞E.B细胞+PEG+骨髓瘤细胞+脾细胞16、人-鼠嵌合抗体是()A.人IgV区与鼠IgG区连接B.人IgG区与鼠IgV区连接C.人Ig与鼠Ig重组D.鼠IgV区与人IgV区重组E.以上都是17、关于单克隆抗体描述下哪项是错误的()A.生物活性专一B.纯度高C.特异性高D.可识别多个表位E.可用于诊断和治疗18、阳性杂交瘤细胞的克隆化培养时,进行克隆化培养需要的细胞数为()A.单个B.双个C.多个D.混合E.没有数目限制19、选择培养基要选择融合的是()A.脾细胞-瘤细胞B.瘤细胞-瘤细胞C.脾细胞-脾细胞D.细胞多聚体E.单倍体细胞20、双价抗体分子的构建是()A.特异性不同的两个小分子抗体连接B.特异性相同的两个小分子抗体连接C.在小分子抗体的氨基端设计半胱氨酸残基D.提高抗体的特异性E.只能从Fab组建21、克隆化培养后的杂交瘤细胞应保存在()A.4℃冰箱B.-20℃冰箱C.-40℃冰箱D.-70℃冰箱E.-196℃液氮22、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是B淋巴细胞杂交瘤细胞理想细胞,其特点不包括()A.稳定和易培养B.自身无分泌功能C.改变细胞恶性变化D.融合度高E.HGPRT缺陷23、杂交瘤细胞含有()A.两亲本细胞各一半染色体B.两亲本细胞全部染色体C.两个染色体D.融合特有基因信息E.亲代某些特性基因24、单克隆抗体的应用不包括()A.肿瘤的诊断B.肿瘤的治疗C.血清Cl-含量测定D.激素水平测定E.细胞受体测定25、动物采血应选择在()A.末次免疫后10~15dB.末次免疫后15~20dC.末次免疫后3~5dD.末次免疫后5~7dE.末次免疫后20~30d26、阳性杂交瘤细胞常用的保存方法是()A.4℃冰箱保存B.37℃保存C.-20℃保存D.-30℃保存E.液氮(-196℃)保存27、制备单克隆细胞最理想的方法是()A.在一个孔里多个细胞融合再克隆B.孔里多个细胞融合,筛选再克隆C.机体内免疫,筛选再克隆D.在一个孔一个瘤细胞和一个目的细胞融合,筛选再克隆E.在一个孔里一个瘤细胞加一个正常B细胞融合,再用目的抗原致敏,筛选克隆28、鉴定抗体的纯度,常用下列哪一种方法()A.间接凝集试验B.单向免疫扩散法C.双向免疫扩散法D.免疫亲和层析法E.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29、保存杂交瘤细胞的最好条件是()A.-196℃液氮B.-70℃C.-20℃D.-4℃E.室温30、免疫治疗中,同时具有特异性结合Tc和肿瘤细胞的抗体是()A.单链抗体B.人源化抗体C.双价抗体D.嵌和抗体E.双特异性抗体31、液氮保存和复苏细胞的基本原则是()A.快冻快溶B.慢冻慢溶C.慢冻快溶D.快冻慢溶E.自然溶冻32、B细胞识别抗原决定簇的特点是()A.特异性识别隐蔽抗原决定簇B.特异性识别抗原分子表面的决定簇C.特异性识别载体与隐蔽的抗原决定簇D.特异性识别载体决定簇E.特异性识别所有的抗原决定簇33、制备单克隆抗体时为获得经过抗原免疫的B细胞通常采用()A.B细胞体外培养B.小鼠腹腔内接种抗原C.大白鼠体内接种抗原D.小鼠肌肉内接种抗原E.小鼠皮下注射B细胞34、单克隆抗体纯化法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是()A.盐析法B.凝胶过滤C.离子交换D.辛酸提取E.亲和纯化法35、生产单克隆抗体细胞的培养方法最常用()A.液体培养B.半固体培养C.鸡胚培养D.固体培养E.动物接种。
临床医学检验主管技师资格考试专业实践能力备考资料讲义31.doc

2.概述2012年主管技师基础科目四第四篇: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第七讲一、本节的主要内容(二十五)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5. IV 型超敏反应 (1)熟练掌握概念(2)掌握发病机制(3)掌握常见疾病 6.超敏反应的主要免疫学检测(1)熟练掌握概述(2) 了解过敏原皮肤试验(3)血清IgE 的检测(4)掌握抗血细胞抗体检测(5)熟练循环免疫复合物检测(6)掌握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计数(二十六)自身免疫疾病的测定(1)掌握自身免疫疾病的分类(2)掌握自身免疫疾病的共同特征(2)掌握免疫调节异常(3)掌握Fas/FasL 表达异常1. 概述 2. I 型超敏反应 (1) (1) 熟练掌握概念 (2) 掌握发病机制 3. II 型超敏反应 4. m 型超敏反应 (1) 熟练掌握概念 (2) 掌握发病机制 (3) 掌握常见疾病 (1) 熟练掌握概念3.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 (1)掌握自身抗原的出现5.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掌握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1)超敏反应: (2)超敏反应分类:(4)掌握遗传因素4.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损伤机制(1) 了解概述(2) 了解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3) 了解重症肌无力(4) 了解肺出血肾炎综合症(5)掌握系统性红斑狼疮 (6)掌握类风湿性关节炎 (7)掌握干燥综合征 6.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主要免疫学检 (1)掌握自身抗体检测及临床意义 (2)掌握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自身抗体检测 (3)掌握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检测的临床意义(4) 了解淋巳细胞检测及临床意义(6) 了解自呀免疫性疾病免疫检测的应用原则二、内容讲解:(二十五)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同学们应重点掌握:1.熟练掌握概述2.熟练掌握I 型超敏反应3.熟练掌握II 型超敏反应4.熟 练掌握m 型超敏反应5.熟练掌握IV 型超敏反应6.熟练掌握超敏反应的主要免疫学检测是指机体对某些抗原进行初次应答后,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发 生的一种以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临床检验技师-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2019)练习第四章单克隆抗体与基因工程抗体的制备1.doc

临床检验技师-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2019)练习第四章单克隆抗体与基因工程抗体的制备12019第四章单克隆抗体与基因工程抗体的制备一、A11、HAT培养基中,阻断细胞DNA合成主要途径的成分是A、HB、AC、TD、H+AE、T+A2、小鼠骨髓瘤细胞与下列哪种细胞融合,得到杂交瘤细胞,经培养可产生单克隆抗体A、经过免疫的B淋巴细胞B、经过免疫的T淋巴细胞C、未经过免疫的B淋巴细胞D、未经过免疫的T淋巴细胞E、以上均不对3、制备单克隆抗体最常用的细胞融合剂为A、HATB、8-AGC、PEGD、PHAE、BSA4、细胞克隆化的常用技术为A、加饲养细胞B、HAT培养基培养C、有限稀释法D、软琼脂培养法E、显微操作技术5、关于杂交瘤细胞特点的错误描述A、具备了双亲细胞的特点B、分泌人源性单克隆抗体C、分泌鼠源性单克隆抗体D、体外繁殖快速E、能分泌抗体6、各种单克隆抗体分子都有的特性是A、分子量在10000以下B、具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抗原结合部位C、H链与L链借非共价键相连D、能结合补体E、能产生沉淀反应7、小鼠骨髓瘤细胞与下列哪种细胞融合,得到杂交瘤细胞,经培养可产生单克隆抗体A、经过免疫的B淋巴细胞B、经过免疫的T淋巴细胞C、未经过免疫的B淋巴细胞D、未经过免疫的T淋巴细胞E、以上均不对8、阳性杂交瘤细胞克隆化培养时,多少细胞数才能进行克隆化培养A、单个B、多个C、双个D、混合E、没有数目限制9、人-鼠嵌合抗体是A、人IgV区与鼠IgC区连接B、人IgC区与鼠IgV区连接C、人Ig与鼠Ig重组D、鼠IgV与人IgV区重组E、以上都是10、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是B淋巴细胞杂交瘤细胞的理想细胞,其原因不包括下列哪项A、稳定和易培养B、自身无分泌功能C、改变细胞恶性变化D、融合度高E、HGPRT缺陷11、双特异性抗体分子的应用不包括A、免疫学诊断B、肿瘤放射显像C、介导药物杀伤D、介导细胞杀伤E、介导补体的生物学活性12、B细胞杂交瘤技术中细胞融合的选择培养基是A、HAT培养基B、次黄嘌呤培养基C、甲氨蝶呤培养基D、嘧啶核苷培养基E、胸腺嘧啶核苷培养基13、杂交瘤细胞保存最好在A、室温B、-4℃C、-20℃D、-70℃E、液氮14、能够在HAT培养基长期存活的细胞是A、脾-瘤融合细胞B、脾细胞C、骨髓瘤细胞D、脾-脾融合细胞E、瘤-瘤融合细胞15、HAT培养基中三种关键成分为A、次黄嘌岭、氨基蝶呤、胸腺嘧啶核苷B、黄嘌呤、氨基蝶呤、胸腺嘧啶核苷C、氨基嘌岭、氨基蝶呤、胸腺嘧啶核苷D、腺嘌呤、氨基蝶呤、胸腺嘧啶核苷E、鸟嘌呤、氨基蝶呤、胸腺嘧啶核苷16、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是制备B淋巴细胞杂交瘤细胞的理想细胞,其特点不包括A、稳定和易培养B、自身无分泌功能C、改变细胞恶性变化D、融合度高E、亲缘较近17、可以得到完全人源化抗体,在肿瘤的诊断与治疗中具有独特优越性的是A、嵌合抗体B、小分子抗体C、双特异性抗体D、单克隆抗体E、噬菌体抗体库技术18、生产单克隆抗体细胞最常用的培养方法为A、液体培养B、半固体培养C、固体培养D、鸡胚培养E、动物接种19、双特异性抗体分子的构建是A、特异性不同的两个小分子抗体连接B、特异性相同的两个小分子抗体连接C、在小分子抗体的氨基端设计半胱氨酸残基D、提高抗体的特异性E、只能从Fab组建20、制备单克隆抗体,选择培养基要选择融合的A、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B、骨髓瘤细胞与淋巴瘤细胞C、脾细胞与脾细胞D、骨髓瘤细胞与骨髓瘤细胞E、淋巴瘤细胞与淋巴瘤细胞二、B1、A.次黄嘌呤B.胸腺嘧啶核苷C.HGPRTD.甲氨蝶呤E.叶酸、次黄嘌呤磷酸核酸核糖转化酶是A B C D E、叶酸的拮抗药是A B C D 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杂交瘤细胞由骨髓瘤细胞和脾细胞融合形成的,其合成DNA的主要途径被氨基蝶呤(A)阻断。
单克隆抗体与基因工程抗体的制备

第四节 单克隆抗体的应用
检验医学诊断试剂 蛋白质的提纯 小分子抗体的应用 抗体融合蛋白的应用 双特异抗体的应用 抗体库技术的应用和前景
一、检验医学诊断试剂
病原微生物抗原、抗体的检测
肿瘤抗原的检测 免疫细胞及其亚群的的检测 激素测定 细胞因子的测定
病原体测定:
肝炎病毒-HAV,HBV,HCV,HDV,HEV TORCH-弓形虫,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 , 单纯疱疹病毒
四、单克隆抗体的特性 (一)单克隆抗体的特性
高度特异性 高度的均一性和可重复性 弱凝集反应和不呈现沉淀反应 对环境敏感性
(二)单克隆抗体的优点与局限性
优点 : 在体外“永久”地存活并传代
用相对不纯的抗原,获得大量高度特异的、均一的抗
体。适用于以标记抗体为特点的免疫学分析方法 可用于体内的放射免疫显像和免疫导向治疗 局限性 : 固有的亲和性和局限的生物活性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
骨髓瘤细胞、脾细胞与杂交瘤细胞
SP2/O: HGPRT- ,TK-;
长命
脾细胞: HGPRT+ ,TK+ ;短命(7天) 杂交瘤细胞:HGPRT+ ,TK+; 长命
杂交瘤细胞:
长期生长繁殖 利用淋巴细胞的HGPRT,将H合成为嘌呤 碱并最终与T一起合成DNA 从淋巴细胞获得产生某种抗体的遗传信息 从骨髓瘤细胞获得不断繁殖的能力
ELISA
ELISA
多头加样枪
免疫荧光法
。
McAb的纯化
盐析沉淀 亲和层析
离子交换层析
三、 单克隆抗体的性质鉴定
Ig类型、亚类测定:双扩法或ELISA法 特异性测定:抗原类似物的交叉反应 效价测定:用腹水或培养液的稀释度表示 表位测定:几株单抗是否为不同表位特异的,用竞 争抑制 法,相加指数法及微机集群分析 亲和性测定:测定亲和常数K 杂交瘤细胞染色体:秋水仙素裂解法,小鼠B细胞染色体 40条,SP2/0细胞68条,杂交瘤细胞一般100多条 McAb靶抗原分子量:常用western blot
单克隆抗体与基因工程抗体的制备技术

单克隆抗体与基因工程抗体的制备技术掌握:1.杂交瘤技术的基本原理2.抗体工程的基本技术一、单克隆抗体技术(Monoclonal antibody,McAb)(一)概述:克隆(clone):由单个细胞繁殖、扩增而形成性状均一的细胞集落的过程称为克隆。
多克隆抗体(polyclonal antibody,PcAb):大多数抗原分子具有多个表位,每一种表位均可刺激机体一个B细胞克隆产生一种特异性抗体。
传统制备抗体的方法是用包含多种表位的抗原物质免疫动物,从而刺激多个B细胞克隆产生针对多种抗原表位的不同抗体。
因此,所获得的免疫血清实际上是含有多种抗体的混合物,称为多克隆抗体。
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cAb):由一个仅识别一种抗原表位的B细胞克隆产生的同源抗体,称为单克隆抗体−−→单个克隆→B−)淋巴细胞化学性质单一、特异性强的抗体(单克隆抗体细胞群①哺乳动物在感染病原体后,体内会形成多种相应的B淋巴细胞(浆细胞),因而产生多种特异性抗体。
②每一个B淋巴细胞只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
多克隆抗体:劣势:均一性差、特异性低、排斥副反应强。
单克隆抗体:优势:活性专一、特异性强、纯度高、副反应弱。
(二)杂交瘤技术的基本原理1.杂交瘤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融合两种细胞后同时保持两者的主要特性。
2.细胞的选择与融合:(1)亲本1:经过抗原免疫的B细胞,通常来源于免疫动物的脾细胞。
(2)亲本2:肿瘤细胞,通常选择多发性骨髓瘤细胞(Sp2/0)。
其具备以下特点为:①与B细胞为同一体系,可增加融合的成功率②稳定、易培养③自身不分泌Ig或CK④融合率高⑤是HGPRT缺陷株3.融合剂(fusogen)①引起融合的病毒:副粘病毒②化学制剂:聚乙二醇(PEG)③细胞电融合技术:电脉冲(三)选择培养基的应用1.细胞融合是一个随机的物理过程。
融合后可能出现以下情况:①脾细胞与瘤细胞②瘤细胞与瘤细胞③脾细胞与脾细胞④未融合的瘤细胞⑤未融合的脾细胞⑥细胞多聚体形式2.杂交瘤细胞的选择性培养基——HAT培养基细胞的DNA合成一般有两条途径:(1)主要途径:糖和氨基酸→核苷酸→DNA(2) 替代途径:1) 细胞融合的选择培养基中有三种关键成分:①次黄嘌呤(hypoxanthine,H)②甲氨蝶呤(aminopoterin,A)③胸腺嘧啶核苷(thymidine,T)2)三者取前缀缩写为HAT培养基3)原理:叶酸作为重要的辅酶参与DNA主要合成过程,氨基喋呤是叶酸的拮抗剂,能阻断该主要合成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单克隆抗体与基因工程抗体的制备将单个B细胞分离出来加以增殖形成一个克隆群落,该B细胞克隆产生出针对单一表位、结构相同、功能均一的抗体,称为单克隆抗体。
第一节杂交瘤技术的基本原理杂交瘤技术的原理是利用聚乙二醇(PEG)为细胞融合剂,使免疫的小鼠脾细胞与具有体外长期繁殖能力的小鼠骨髓瘤细胞融为一体,在HAT选择性培养基的作用下,只让融合成功的杂交瘤细胞生长,经过反复的免疫学检测、筛选和单个细胞培养(克隆化),最终获得既能产生所需单克隆抗体,又能长期繁殖的杂交瘤细胞系。
将这种杂交瘤细胞扩大培养,接种于小鼠腹腔,在小鼠腹腔积液中即可得到高效价的单克隆抗体。
杂交瘤技术是一项周期长和高度连续性的实验技术,涉及大量的细胞培养、免疫化学等方法。
具体包括两种亲本细胞的选择与制备,细胞融合,杂交瘤细胞的筛选与克隆化等。
一、杂交瘤技术(一)小鼠骨髓瘤细胞1.细胞株稳定,易于传代培养。
2.细胞株自身不会产生免疫球蛋白或细胞因子。
3.该细胞是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化酶(HGPRT)或胸腺嘧啶激酶(TK)的缺陷株。
4.目前最常用的骨髓瘤细胞是NS-1和SP2/O细胞株。
(二)免疫脾细胞免疫时选用与骨髓瘤细胞同源的BALB/c小鼠,鼠龄8~12周,体重约20g,雌雄均可,但必须分笼。
免疫用抗原尽量提高其纯度和活性,免疫途径多用腹腔内或皮内多点注射法。
如为珍贵微量抗原,可用脾脏内直接注射法进行免疫。
(三)细胞融合细胞融合是产生杂交瘤细胞的中心环节。
PEG(聚乙二醇)有助于细胞融合。
常用PEG分子量1000D、1500D或4000D。
(四)杂交瘤细胞的选择性培养将经过融合的细胞置于含有次黄嘌呤、甲氨蝶呤和胸腺嘧啶核苷的HAT培养基中。
1.脾细胞:在一般培养基中不能生长繁殖。
2.骨髓瘤细胞:采用的小鼠骨髓瘤细胞都是HGPRT或TK代谢缺陷型细胞,在HAT培养基中,不仅合成DNA的主要途径被氨基蝶呤阻断,又因缺乏HGPRT或TK而不能利用次黄嘌呤,虽有TK可利用胸腺嘧啶核苷,但终因缺乏嘌呤不能完整合成DNA,而使骨髓瘤细胞在HAT培养基中不能增殖而死亡。
3.杂交瘤细胞:骨髓瘤细胞与脾细胞融合,获得HGPRT,可以利用次黄嘌呤合成DNA,故可以存活。
二、阳性杂交瘤细胞的克隆化培养与冻存单个细胞培养又称克隆化。
细胞克隆化一般至少进行3~5次。
克隆化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有限稀释法操作简单,出现率高,为实验室最常用的方法。
(二)显微操作法直观可靠,但操作时间过长,容易增加污染机会。
(三)荧光激活细胞分选仪先进、高效、高纯度、昂贵。
(四)软琼脂平板法本法缺点是琼脂融化温度较难掌握,过高会导致细胞死亡,过低使细胞分布不均匀,操作较复杂,克隆出现率不稳定。
杂交瘤细胞应及时冻存,以保证细胞不会因污染或过多传代变异丢失染色体而丧失功能。
目前均采用液氮保存细胞。
细胞放入液氮前,需要逐步降温。
可将冻存管放置于-80℃深低温冰箱过夜后再放入液氮中,即可以长期保存。
特别注意应及时补充液氮以保证液氮量不低于总容量的1/3,以防止前功尽弃。
复苏细胞时,从液氮罐内取出冻存管,立即浸入37℃水浴,轻轻摇动,使之迅速融化,随即轻轻将细胞移入10ml培养液,使二甲亚砜稀释,低速离心10分钟,弃去上清液,加人RPMI1640培养液悬浮细胞。
第二节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经过反复克隆化获得的抗体阳性杂交瘤细胞株应立即扩大培养(除及时冻存的细胞外)。
因多次传代易引起染色体逐渐丢失而使细胞产生抗体能力逐渐减弱甚至消失,还应尽早使用获得的抗体阳性杂交瘤细胞株制备单克隆抗体。
一、单克隆抗体的产生(一)动物体内诱生法目前McAb治疗用或体外诊断用的多数尚采用这一方法制备。
小鼠腹腔接种杂交瘤细胞悬液10~14天,无菌抽取腹水,离心取上清液即可。
(二)体外培养法这是实验室制备的方法。
将杂交瘤细胞置培养瓶中培养,收集上清液,离心去掉碎片及细胞即可。
二、单克隆抗体的纯化从培养液或腹腔积液获得的单克隆抗体,不需要纯化即可应用于日常诊断或定性研究。
如果用于免疫标记测定,如放射性核素、酶、荧光素或生物素标记等,必须进一步分离和纯化。
可用半饱和、饱和硫酸铵进行沉淀,达到初步浓缩和纯化的目的。
经过适当溶解和充分稀释后,可用亲和层析法进一步纯化。
三、单克隆化抗体的性质鉴定(一)Ig类型测定(二)特异性测定(三)抗体效价测定:效价以腹腔积液或培养液的稀释度表示,稀释度越高,则抗体效价也越高。
(四)表位测定(五)亲和力测定:只有当抗原与抗体结合部位结构完全吻合时,抗体的亲和力最大。
这种结合力以抗原抗体反应平衡时,抗原与抗体浓度的乘积与抗原抗体复合物浓度之比表示。
如亲和力太低,会严重影响测定的敏感性。
(六)染色体分析四、单克隆化抗体的特性(一)单克隆抗体的特性1.高度特异性2.高度的均一性和可重复性3.弱凝集反应和不呈现沉淀反应4.对环境敏感性单克隆抗体易受环境的pH、温度和盐类浓度的影响,使其活性降低,甚至丧失。
总之,单克隆抗体越纯,对温度越敏感,而杂蛋白及其他抗体分子可使单克隆抗体的耐热性增强。
单克隆抗体受pH的影响较多克隆抗体明显,而且抗体越纯,对pH越敏感。
低浓度的NaCl对单克隆抗体可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二)单克隆抗体的优点1.杂交瘤可以在体外“永久”地存活并传代,只要不发生细胞株的基因突变,就可以不断地生产高特异性、高均一性的抗体。
2.可以用相对不纯的抗原,获得大量高度特异的、均一的抗体。
3.由于可能得到“无限量”的均一性抗体,所以适用于以标记抗体为特点的免疫学分析方法,如IRMA 和ELISA等。
4.由于单克隆抗体的高特异性和单一生物学功能,可用于体内的放射免疫显像和免疫导向治疗。
(三)单克隆抗体的局限性1.单克隆抗体固有的亲和性和局限的生物活性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
由于单克隆抗体不能进行沉淀和凝集反应,所以很多检测方法不能用单克隆抗体完成。
2.单克隆抗体的反应强度不如多克隆抗体。
3.制备技术复杂,而且费时费工,所以单克隆抗体的价格也昂贵。
第三节基因工程抗体的制备原本的抗体多来自于异种动物,具有较强的抗原性,不能应用于人体,故利用基因重组和蛋白工程技术将其进行改型,称为基因工程抗体。
其优点包括:①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的改造,可以降低甚至消除人体对抗体的排斥反应;②基因工程抗体的分子量较小,可以部分降低抗体的鼠源性,更有利于穿透血管壁,进入病灶的核心部位;③根据治疗的需要,制备新型抗体;④生产成本低。
一、人源化抗体主要目的是减少抗体的异源性,以利于临床应用。
虽然嵌合抗体的免疫原性明显低于鼠McAb,但由于可变区仍保留鼠源性,为了进一步降低抗体的免疫原性,近年来在嵌合抗体的基础上构建了改形抗体。
(一)嵌合抗体从杂交瘤细胞中分离出功能性可变区基因,与人Ig恒定区的基因连接,构建鼠-人嵌合质粒载体,转染宿主细胞,表达鼠-人嵌合抗体。
它的特点是大大减少鼠源性单克隆抗体的免疫原性,同时又保留了亲本抗体的特异性和亲合力。
(二)改形抗体将人抗体可变区中互补决定簇(CDR)序列改换成鼠源单抗CDR序列。
重构成既具有鼠源性单抗的特异性又保持抗体亲合力的人源化抗体。
二、小分子抗体小分子抗体包括可变区(Fv)、单链可变区片段(ScFv)和单区抗体(SdAb)等。
此种抗体分子量小,可在大肠杆菌等原核细胞表达,在人体内穿透力强,有利于疾病的治疗。
三、抗体融合蛋白抗体融合蛋白是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抗体片段与其他生物活性蛋白融合所得的产物。
由于融合蛋白的不同,这种抗体融合蛋白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并且表达的重组蛋白既不影响单链抗体的抗原结合能力,也不影响与之融合的蛋白质的生物学特性。
四、双特异性抗体双特异性抗体(BsAb)又称双功能抗体(BFA),它的两个抗原结合位点具有不同的特异性,应用于结合两种不同的抗原分子,在生物医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BsAb的种类有:1.化学交联BsAb:分别分离纯化两种不同的McAb,使各抗体解离为单价抗体,再使两种不同抗原特异性的单价抗体通过化学试剂交联起来,然后分离出目的组分。
此法的缺点是容易导致抗体失去活性,产物均一性不佳。
2.细胞工程BsAb3.基因工程BsAb:采用抗体分子片段,如Fab,Fv或ScFv,经基因操作修饰后,或体外组装为BsAb,或直接表达分泌型的BsAb。
五、噬菌体抗体库技术将体外克隆的抗体基因片段插入噬菌体载体,转染工程细菌进行表达,然后用抗原筛选即可获得特异的单克隆噬菌体抗体。
利用这一技术可以得到完全人源性的抗体,在HIV等病毒感染和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面有其独特的优越性。
1.基本原理和程序噬菌体抗体库技术的原理,简言之就是用PCR技术从人免疫细胞中扩增出整套的抗体重链可变区(VH)和轻链可变区(VL)基因,克隆到噬菌体载体上并以融合蛋白的形式表达在其外壳表面。
构建噬菌体抗体库通常包括以下几个过程:①从外周血或脾、淋巴结等组织中分离B淋巴细胞,提取mRNA并反转录为cDNA;②应用抗体轻链和重链引物,根据建库的需要通过PCR技术扩增不同的Ig基因片段;③构建噬菌体载体;④表达载体转化细菌,构建全套抗体库。
2.噬菌体抗体库技术的特点①模拟天然全套抗体库②避免使用人工免疫和杂交瘤技术③可获得高亲合力的人源化抗体第四节单克隆抗体的应用一、检验医学诊断试剂单克隆抗体以其特异性强、纯度高、均一性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放射免疫分析、免疫组化和流式细胞仪等技术。
主要应用于①病原微生物抗原、抗体的检测;②肿瘤抗原的检测;③免疫细胞及其亚群的检测;④激素测定;⑤细胞因子的测定。
单克隆抗体对抗原的识别,与多克隆抗体有很大的不同。
不同试剂盒因使用的单克隆抗体不同,识别抗原的位点不同,导致检测结果有一定差异。
因此,标准化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二、蛋白质的提纯将单克隆抗体吸附在固相基质上,并制备成亲和层析柱。
当样品流经层析柱时,待分离的抗原可与固相的单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其余成分不能与之结合。
将层析柱充分洗脱后,改变洗脱液的离子强度或pH,欲分离的抗原与抗体解离,收集洗脱液便可得到欲纯化的抗原。
三、小分子抗体的应用1.肿瘤导向治疗2.放射免疫显像,协助肿瘤的诊断3.可在原核系统表达及易于基因工程操作四、抗体融合蛋白的应用1.肿瘤的体内显像诊断2.病毒的诊断和抗病毒感染3.血液疾病的诊断五、双特异性抗体的应用1.在体外免疫检测中的应用2.在体内肿瘤放射免疫显像诊断中的应用3.在体内免疫治疗中的应用六、抗体库技术的应用和前景1.在肿瘤体外诊断中的应用2.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3.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习题】保留抗原抗体结合部位的最小功能片段是A.FabB.FvC.ScFvD.VHE.Fc『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保留抗原抗体结合部位的最小功能片段是F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