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定义中国玉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之玉器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之玉器文化中国玉器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
从上古时代起,中国人就将玉视为珍贵而神圣的石头,将其用于制作器物、礼品和装饰品。
玉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极高的价值和美学意义。
下面我们将探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玉器文化。
首先,中国古代人民将玉视为美好、吉祥与长寿的象征。
自古以来,玉器和玉石被人们奉为吉祥之物,被赋予了神秘和神圣的象征意义。
人们相信,佩戴玉石能够驱邪避凶、增加人的福气和福寿。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古代帝王、贵族和文人都喜欢佩戴玉石的原因。
玉器以其精湛的工艺和高贵的材质,成为权力与地位的象征。
其次,玉器在中国文化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中国古代人民相信“玉为贵物,贵物者所思慕”。
玉器被用来制作各种各样的器物和工艺品,如饰品、玉佩、玉册、玉杯等。
这些玉器不仅体现了古人对玉石的崇拜和热爱,更展示了中国古代的审美观念和智慧。
古人注重玉器的精致和细腻,追求自然与生活的和谐,让玉器成为一种艺术品。
此外,玉器还承载了中国人民的情感和文化传统。
玉器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礼品,用于表示友谊、爱情和亲情。
在中国古代,人们常常选择玉器作为礼物,送给亲友和亲密之人,以表达对他们的祝福和关怀。
送玉器的同时,也将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传统文化的积淀传递给后代。
此外,玉器的制作工艺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的玉器制作工艺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其制作技法独特而精湛。
玉石的雕刻、镶嵌和打磨等工艺,经过几千年的传承与发展,形成了独特的中国风格。
如玉的纹理、质地、颜色和透明度的巧妙运用,在玉器制作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玉器中的图案和雕刻也承载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内涵,如神兽、神仙、花鸟等形象广泛出现于玉器之上。
这些精湛的工艺和文化内涵使得中国的玉器成为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玉器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美学追求。
它不仅是一种文化的象征,更是一种历史的见证和传统的延续。
浅谈中国玉文化的历史与现状

浅谈中国玉文化的历史与现状中国玉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有着悠久的历史。
玉是一种珍贵而神秘的矿石,在中国被赋予了神圣的象征意义,被视为吉祥、美好、祥瑞的象征。
它不仅是一种材料,更是一种精神,代表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价值观。
中国玉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就已经有了玉器的使用和制作。
从考古学的发现可以看出,距今已有7000多年历史的中国玉器制作技术非常先进。
玉器在古代中国文明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人们把玉器作为礼物赠予亲友,也作为墓葬的陪葬品。
在古代社会,只有尊贵的人才能拥有玉器,因此玉被视为一种奢侈品。
中国玉文化在周朝时期达到了极盛,玉制品的种类和数量都非常丰富。
周王朝的统治者视玉为象征君主权威和正统地位的标志,因此使得玉器成为朝廷礼器的一部分。
这个时期玉器制作技术更加精湛,青白玉、和田玉等玉料的使用也更加广泛。
随着中国古代文明的不断发展,玉文化逐渐融入了中国人的生活。
中国的传统美德非常注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玉被视为这些美德的象征。
对于中国人来说,玉代表着美好、纯洁、忠诚和永恒,因此玉制品成为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象征。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中国玉文化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由于环境污染和资源开发,玉矿资源日益稀少,造成了玉料价格的不断上涨。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对玉制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玉器的传统审美价值正在被商业化和流行文化冲淡。
中国玉文化的影响力仍然很大。
在中国的许多传统节日和重要场合,人们仍然会佩戴玉饰品,尤其是和田玉等高档玉石制品,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祈福。
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方面,中国政府也非常注重保护和弘扬玉文化。
中国建设了许多玉文化博物馆,举办了各种玉器艺术展览和研讨会,以促进玉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中国玉文化有着长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它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价值观的重要体现。
尽管面临着挑战和问题,但中国玉文化依然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它不仅是中国人热爱和追求美好生活的象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浅谈中国玉文化的历史与现状

浅谈中国玉文化的历史与现状1. 引言1.1 中国玉文化的定义中国玉文化源自中国古代,是中国独有的一种宝石文化。
中国玉文化不仅仅是单纯的饰品或工艺品,更是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内涵和人们的美好愿望的象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玉被视为吉祥、美好、吉祥的象征,有着独特的精神意义。
中国玉文化的定义不仅仅局限于玉的材质或工艺,更多的是体现了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中国玉文化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文化和心灵的理解,以及他们对生活品质和精神层面的追求。
中国玉文化也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相关,强调“玉不碰不生光,人不学不明智”的思想,倡导人们修身养性,追求内在美和精神世界的提升。
中国玉文化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和价值追求的精神内涵。
1.2 中国玉文化在世界的地位中国玉文化在世界的地位非常重要,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使用玉石的国家之一,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得中国玉文化在世界上享有极高的声誉和地位。
中国的玉器工艺在世界上被公认为独一无二的艺术珍品,其精湛的工艺和优美的造型深受世人喜爱。
中国玉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具有独特的影响力,许多外国人都对中国的玉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不少外国人甚至专门来中国学习玉文化知识和技艺。
中国玉文化通过丝绸之路等交流途径传播到世界各地,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艺术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国际舞台上,中国玉文化独具魅力,为中国赢得了良好的国际形象和声誉,加深了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理解。
中国玉文化在世界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对于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交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正文2.1 中国玉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史中国玉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距今约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在中国古代,玉被认为是吉祥、美好和神秘的象征,被王侯贵族视为珍宝,成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最早的玉器出土于中国北方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这些玉器大多为玉石雕刻的简单器具和装饰品。
浅谈中国古代玉文化

浅谈中国古代玉文化中国玉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玉是尊贵、坚贞、美好的象征,自古以来在中国人心目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内涵。
玉器的产生是社会文化发展所致。
玉的本质是石,玉器是由石器转化而来的,这个转化过程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
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渐认识了玉具有比石更多的优良品质,因此,对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认识了玉与石的差别。
距今1万多年的内蒙古赤峰敖汉旗兴隆洼细石器时代遗址、辽宁阜新查海文化遗址及距今七八千年左右的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已经出现玉制的原始工具,被学术界公认为揭开玉器史序幕的先驱。
新石器时代,随着生产力水平不断发展,出现了农耕、畜牧、制陶、编织、狩猎、捕鱼等原始生产方式,这是先民们创造的得以定居生活的物质条件。
随之,人们的精神生活日渐丰富,玉器以其特有的审美价值和象征价值被人们所崇尚与崇拜,其产生也成为必然。
玉器的成熟标志着氏族社会末期社会大变革的到来,象征着王权、神权、军权三位一体所构成的礼及礼法制度的产生,体现了玉文化的精神价值和中华文明起源的最重要和最具特色的物质文化。
后来出现在东北地区的红山文化、西北地区的齐家文化和江、浙、沪一带的良渚文化等新石器时代的玉器,像满天星斗一样在华夏大地上闪现着耀眼的文明之光。
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史前文化中,礼仪用玉一直占中国玉器的主流,玉礼器主要用于祭祀活动。
玉器是礼神的礼器,非一般人所能拥有,先民们认为它是沟通天、地、人、神的媒介。
史前时代玉器种类单调,主要为简单的工具和装饰品,制作技艺比较简陋、粗糙。
到了商周时代,玉器品类繁多,造型多样,工艺技术精致。
春秋时期之前用玉者显示威严、高贵和美感的心态发生了变化,其中重要的一个变化是对玉料质地要求的提高和对它的特性赋予人格化的推崇。
战国时期,由于社会变革、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儒家赋予玉的种种道德文化内涵,所以王公贵族皆以佩玉为时尚。
玉的文化含义与独特价值

玉的文化含义与独特价值从古至今,玉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物质文化遗产。
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强烈的象征意义。
玉之美,不仅在于它的材质,更在于它独特的文化价值。
一、玉的文化内涵1. 玉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在中国古代,玉就是皇权与至尊权利的象征。
在商周时期,玉器已经成为了社会阶层的象征,官吏、贵族、祭祀有必要依据等级和职位佩戴玉器。
在宋代以后,玉柄官笔、吉祥如意、玉佩符、玉的降妖驱邪的功效,使得玉片段成为了高官显贵之间的一种礼品。
2. 玉是美学价值的载体玉是一种珍贵的材料,具有高贵典雅、素雅、清逸、美好等传统美学价值。
玉器的形式、造型、纹饰、雕刻、细节以及整个玉器的整体意境都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灵感。
而玉器中大多是各种动物、树叶、花卉等物象,极具生命力和生机。
这些都体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世间事物的理解、审美追求和世界观价值。
3. 玉是人文精神的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玉也被视为传承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
例如“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这句名言。
意思是说像玉一样的精神,不断的修炼,才能把它磨成美好的器物。
在中国,玉器制造艺术一直被视为一种传承人文精神的方式。
它强调人的求知、探究、艺术和品位,是一种美的理念和人性的追求。
二、玉的独特价值1. 艺术价值玉器的制作工艺需要经过复杂的手工雕刻,雕刻技艺高超的雕工,需要资深的年龄以及良好的经验。
如今,虽然科技发展了许多新工艺和新材料,但玉器制作依然是需要手工功夫的。
这也正是玉器的艺术价值的根源。
玉器的制作历程不单单是手工雕刻的制作,也需要大量的创意和设计,所以每个玉器都是艺术家的体现。
2. 学术价值许多古代文物藏品中,都有玉器的存在,而且大部分都显示出较高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
玉器作为人类古代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可以挖掘出许多重要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知识。
3. 饰品价值在文化和艺术的层面之外,玉器同样具有很高的饰品价值。
因其美丽的外观和独特的文化内涵,玉饰品成为了许多文化爱好者和收藏家的宠爱。
浅谈中国玉文化的历史与现状

浅谈中国玉文化的历史与现状中国玉文化源远流长,千百年来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玉被视为贵重的宝石,象征着纯洁、美好和吉祥。
在中国的历史中,玉文化有着深厚的积淀和广泛的影响,同时也面临着现代化的挑战。
中国玉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使用玉石制作工具、器皿和装饰品。
玉石被认为是与天地相通的神奇物质,具有神圣的意义。
在古代的文献中,玉被描述为“石之君子”,并被赋予了诸多美好的象征意义,如聪明才智、高尚品德、长寿健康等。
玉在中国古代不仅作为装饰品,还被用来制作礼品、祭品和墓葬用品。
在中国古代,玉文化及其制品经历了不同的时代和朝代的变迁。
最著名的玉文化时期要数公元前500年至公元前221年的战国时期,这个时期的玉工艺达到了顶峰。
战国时期的玉制品多种多样,包括玉钺、玉璧、玉琮等,形状和纹饰繁复精美。
在战国时期,玉制品的制作与使用不仅在王室贵族中流行,也开始普及到社会各个阶层。
这一时期对中国玉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古代,玉文化与宗教信仰和哲学思想密切相关。
玉在道教和儒家思想中被赋予了至高无上的地位,被视为是人与天地之间的媒介。
玉器在古代的祭祀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被用来进行供奉、祈福和祭祀。
玉也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在官员、贵族和王室中被广泛使用。
随着现代工业化的发展和人们对玉文化的认识不断深入,中国玉文化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玉石的稀缺性和高价值使得市场上出现了许多伪劣产品,制假售假现象屡见不鲜。
玉文化的传承受到了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许多年轻人对玉文化缺乏了解和兴趣。
现代人们的审美观念和审美需求也在改变,玉文化在当今社会失去了一部分的独特性。
中国玉文化的历史悠久,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还保留了其独特的魅力。
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保护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拾对玉文化的热爱。
玉制品的工艺和设计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吸引了更多的年轻人的关注和青睐。
一些企业和机构也通过各种方式推广中国玉文化,努力传承和发展。
浅谈中国玉文化的历史与现状

浅谈中国玉文化的历史与现状中国玉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玉是一种特殊的矿物质,具有极高的价值和丰富的象征意义。
它在中国早期就被视为神圣的象征,被用于制作各种艺术品和首饰,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之一。
中国的玉文化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大约距今5000多年。
在中国古代的文化中,玉被视为神圣的存在,与天地、祖先和自然界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中国古代玉器中,常常可以看到各种神话故事、神祗形象和自然界的动植物等图案,这些图案代表了人们对自然界的崇拜和对祖先的敬仰。
在中国历史上,玉一直是贵族阶层的象征之一。
玉器被视为财富和地位的象征,只有贵族和富豪才能拥有玉器。
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了现代社会。
虽然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有机会接触和拥有玉器,但真正具有收藏和研究玉文化的人仍然是少数。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文化观念的提高,中国玉文化逐渐得到了重视。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收藏和研究玉器,中国玉文化的研究也得到了学术界的关注。
除了玉器本身的价值,人们对玉文化背后的历史和象征意义也越来越感兴趣。
中国玉文化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
在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研究中国的玉文化,中国的玉器也逐渐走向世界。
越来越多的国际展览和拍卖会上都可以看到中国的玉器,中国玉文化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
中国玉文化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玉器的制作技艺面临着传承和保护的问题。
虽然现代技术的发展使得玉器的制作更加方便和快捷,但传统的制作技艺却在逐渐失传。
很多玉器工匠都是年纪大了,年轻一代对玉文化的热情和传统制作技艺的学习欠缺。
这对于中国玉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一大障碍。
市场上的假冒伪劣玉器泛滥也给中国玉文化带来了困扰。
随着玉文化的兴起,很多商家为了追求利润,不择手段地制作和销售假冒伪劣的玉器。
这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破坏了中国玉文化的声誉。
中国玉文化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价值和意义不仅体现在玉器本身,更体现在背后的历史和象征意义中。
对中国玉文化的认识

中国玉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玉在中国古代被视为吉祥、避邪之物,同时也是权力、地位的象征。
在古代,玉器被广泛用于祭祀、丧葬、装饰等方面,玉文化也因此逐渐发展壮大。
在中国玉文化中,玉的品质被赋予了深刻的文化内涵,如“温润如玉”、“玉不琢不成器”等,都是对玉品质的赞美。
同时,玉也被视为美德的象征,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表达了人们对于坚贞不屈的品质的追求。
此外,中国玉文化还包含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
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玉器风格各异,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俗、审美观念、工艺技术等方面的特点。
因此,玉文化也是一种传承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方式。
在现代社会中,虽然玉器的实用价值逐渐消失,但是玉文化依然在人们心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人们购买玉器、佩戴玉饰,不仅是为了美观,更是为了祈求吉祥、避邪避凶,同时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弘扬。
总之,中国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种装饰品和艺术品,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历史记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新定义“中国玉文化”
2010-09-08 14:16:20作者:佚名来源:广州玉器街网
“中国玉文化”源远流长,蕴涵着八千年的历史,孕育着五千年的文明,她是华夏文明的渊源。
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就是建立在“中国玉文化”基础之上,经过漫长的历史沿革,贯穿于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
在玉石界,很多专家、玉友都提出“弘扬玉文化,保护玉资源”的响亮口号。
的确,有很多人都在为之努力,但很多人只停留在口号上,切切实实付诸于行动的人少之又少。
有的人甚至误解了“中国玉文化”的真正涵义,把“玉器文化”当作“玉文化”,或把“玉文化”说成“玉器文化”。
更有甚者,把设计、生产、加工、收藏玉和玉器的过程说成是真正的“弘扬玉文化,保护玉资源”。
其实,他们做的仅仅是“弘扬玉文化,保护玉资源”中很小的一部分。
“文化”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态等。
而中国玉文化博大精深,具有传承性、包容性、创造性,我们华夏儿女应好好珍惜这笔财富,因为她是我们炎黄子孙的遗传基因。
对于那些曲解中国玉文化事业的行为,我们有责任予以引导。
这也就是我为什么要“重新定义中国玉文化”的初衷。
一、不容乐观的中国玉文化现状
中国玉文化经过漫长的八千年发展,到清王朝已达鼎盛时期。
随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瓦解,标志着以王权统治为特征的封建王朝已走到了尽头。
在中国玉文化基础之上建立的封建王朝的“典章制度”、“礼仪信仰”等也逐渐为旧民主主义革命产物——“宪法”和“法律”所替代。
在封建王朝统治下,由于人们思想愚昧,科技不发达,古代玉文化对封建社会生活的礼制、祭祀、政治、宗教、信仰等诸多方面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影响。
古代玉文化中很大一部分又被国家作为典章制度、礼仪规范记录下来并由王权统治阶级恪守执行,强化对社会大众的统治。
因而,社会大众对古代玉文化尤其玉器的认识也就较为深刻。
同时,由于孔子“玉德”思想和历朝国家机器对“中国玉文化”的扶助与支持,这才使得她能够在华夏文明历史长河中传承下来。
但从清王朝灭亡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的玉文化发展呈现了衰退的趋势。
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一)“学院派”和“企业派”形成的负面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从“人治”逐渐走向“法治”,中国玉文化所倡导的“典章制度”、“礼仪规范”的部分思想与现今的宪法和法律相背离,因而国家机器对中国玉文化发展的支持相对于封建王朝已经渐趋减弱。
解放后,虽然国家也出资设置了诸如博物馆、地质、考古、国土资源等相关“中国玉文化”的研究机构,但这种研究仅停留在学术上,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和玉器雕琢、加工工艺等实践结合起来,这就是所谓的“学院派”。
“学院派”几乎完全借助国家的资金开展研究工作,是非盈利性
行为。
而国家出资有限,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玉文化的弘扬和对玉资源的保护。
民间企业诸如玉雕厂、玉器产品经营公司以及手工小作坊等主要以加工、经销玉器为主。
他们只追求企业的经济效益,而忽略了对玉器承载的八千年玉文化的研究,更谈不上对中国古代玉文化进行时代延伸,这就是所谓的“企业派”。
“企业派”的一切活动都是建立在追求利润之上,同时由于从事玉器加工、经销的人员文化知识水平良莠不齐,他们往往忽略中国玉文化学术研究。
甚至有些人把自己为金钱而进行的相关玉器生产经营活动,美其名曰:“弘扬玉文化”。
这也就是如同“中国古人将…玉‟在理论上进行了人格化描述,赋予了她精神与思想,而在行动上只是将…玉‟进行了…物质化‟、…工艺化‟和…个性化‟的处理”,把“弘扬玉文化”当成从事“玉器”加工、经营、收藏、鉴赏等。
这一切都使中国玉文化的发展偏离了原来的轨道,对中国古代玉文化的时代延伸极为不利。
因而,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封建社会逐步走向瓦解而导致“学院派”和“企业派”两大派别的形成,从某个层面上来说这不是件乐观的事,因为他们往往是相互独立地进行活动,不能够相互渗透,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玉文化的弘扬与玉资源的保护。
(二)市场经济竞争下的负面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政府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各玉雕厂、玉器产品经营公司以及手工小作坊如雨后春笋,玉行业从业人员大幅度增加,玉器的加工、生产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
但也因此出现了玉器厂良莠不齐,从业人员素质不高、设计力量薄弱,设备陈旧而落后,市场比较混乱等等情况。
经营者没有将产品观念转化为文化观念,仅以短浅的眼光看待行业发展,盲目追求经济效益,滥采滥挖,以至玉矿资源匮乏,这一切对“弘扬玉文化保护玉资源”起着一定的阻碍作用。
综合上述两点,“王玉”向“民玉”的过渡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玉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弘扬玉文化保护玉资源”是我们这一代,甚至以后几代人都要为之努力的大事。
它关系到中国玉文化能否持续、健康地发展下去、传承下去,能否真正地走向国际。
在此,我强烈呼吁我们的炎黄子孙,为弘扬中国的玉文化做一点我们该做的事情吧!
二、“中国玉文化”的重新定义
前面笔者已经提到,有些玉友对“中国玉文化”概念理解偏颇,以致做出了曲解中国玉文化事业的行为,给中国玉文化的弘扬和发展带来误区。
如何继承和弘扬好祖先留给我们的这笔伟大财富?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应该好好反省一下过去,把握好现在和未来。
当前,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正确理解什么是真正的“中国玉文化”,她包含哪些内容?该如何划分、归类、研究、弘扬、传播等。
只有这些问题解决了,我们的目标才会明确,方向才会正确。
笔者认为,“中国玉文化”就是中国古代玉文化与中国现代玉文化的总和。
以下是关于中国玉文化重新定义后的内容的表格阐述:
综上所述,中国玉文化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她经过了对历史沉淀的深刻思考。
儒家“玉德”思想是在古人在佩戴玉器和使用礼仪玉器的过程中,对长久以来人类用玉的第一次深刻思考;而
“中国现代玉文化”的“玉和”思想可以看作是对儒家“玉德”思想的升华,是人类用玉的第二次深刻思考。
因为“和谐”是世界人类和自然共生的基础,是“玉和”思想的体现,所以“玉和”思想比“玉德”思想更进一步。
中国现代玉文化是由玉本真的自然之美而派生出的玉学理论,她不仅带给了人类物质上的美,更带给了人类精神上的美,从而有利于促进整个世界的和谐!可以说,“中国古代玉文化”是“中国玉文化”的基础,而“中国现代玉文化”则是“中国古代玉文化”的时代延伸。
因而,看待“中国玉文化”必须用系统的、全面的、现实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