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族神鹏文化的考察与分析

合集下载

挖掘土族文化 提升海东知名度——在青海省第16届土族安召纳顿艺术

挖掘土族文化 提升海东知名度——在青海省第16届土族安召纳顿艺术

步伐 纳顿节作 为我 省独有的本土
文化 , 是土族人 民最 隆重 、 热烈 的文 化娱乐节 日. 因活 动延续 时间长 、 参 与广泛等鲜 明特点 . 被 称为“ 世 界上 最 长的狂欢节 ” 它既展示 了土族 文
各 级 领 导 和社 会各 界人 士 表 示 衷
心 的感 谢 !向为土族 文化 、 河 湟 文
奋精 神的盛会
意 义 也是 对近 l 二年 来互 助县 委 、 县政 府在省 委 、 省政 府 , 市委、 市政
三 次 党 代 会 是 在 深 入 学 习 贯 彻 习近 平 总 书记 视 察 青 海 时 重 要 讲 话 精神 . 决胜 全 面建成 小康 社会 关
精神 . 高举 中国特色社 会 主 义伟 大
加 富裕 文 明 和谐 美丽 新 青 海 作
家 级旅 游休 『 木 】 度假名 城 ” . 坚持 “ 中
国土族一 彩 虹 全 同同步 全面 建 成 小 康社 会 、 在新 的起 点 L为建设 更
加 富 裕 文 明和 谐 美 丽 新青 海 而 奋
济发 展 、 社会 稳定 、 民族 团结 , 共 同 创造 更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相 信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和支持下 .此届
土族 安召纳顿艺术节一定能办成一 个 文化的盛会 、 展示 成果 的盛会 、 振
和土族 的对外知名度 .打造 民族 文 化精品和特色旅游 品牌 、发展繁荣
区域经济作 出新 的贡献 本次安召纳顿 _ 艺术 节 在 县 域
经济 快速发展 、 民族 文化相 映生辉 、 社会 团结 和谐的互 助县举 办 .承 载
动 民族 团结进 步先 进 区创 建 1 - 作. 在 繁荣 民族 民间 文化方 面积 极 作

土族民族传统文化与精神追求

土族民族传统文化与精神追求

土族民族传统文化与精神追求作者:王怡雯来源:《群文天地》2017年第06期文化是人类为了自身生存、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创造的精神财富。

土族民族能歌善舞,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活动中逐渐形成具有独特民族风格和浓郁地方色彩的灿烂文化,具体来说有神话、“花儿”、歌谣、叙事故事、谚语等,浩瀚博大,是中华文苑百花园中一枝别有芳馨的奇葩。

一、古老传奇的神话在土族民族文化中,神话传说是一种较古老的体裁。

它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反映出先民对各种自然、社会现象的知识驳杂,表现他们与自然进行斗争的英雄气概和乐观精神。

神话以社会生活为描写对象,从而艺术地折射出土族古代社会的发展进程,这类神话以人类起源等题材为主,口耳相传,世代不迁,层出无穷。

土族有关宇宙起源的神话比较丰富,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在民间传承的神话;一种是在史诗《土族格萨尔》中演唱的神话。

如:“盘古用了青石板,天地才出现,留下三颗种,才有人世间。

”广为流传的《混沌周末歌》有这样的描述:“周天一气生混沌,无天无地并无人;混沌无极生石卵,初分一元它实圆。

滚来流去八百年,有朝一日石卵成;内中分出盘古仙……盘古神人即出世,左手拿了开天钻,右手拿了破地斧,朝上钻来变成天,朝下劈来变成地。

开天辟地两半分,从此才有天和地……”《混沌周末歌》中的天地起源说似乎借用了汉文化“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但仍有自己的特色。

《幸木里斯》与《混沌周末歌》如出一辙,精妙臻熟,它是以神话了的神人之力创造天地,又以自然的生成原理只将日、月、地的生成顺序作一梳理。

“盘古才出世,观天无天,观地无地。

天连水,水连天,阴阳作乱,不分四象。

日月不明,星斗不亮。

盘古开天,日月星辰,有了天地,留下男女。

”“盘古人皇最是亲,可它仍在半虚空;日月二轮东西转,留下男女才有人。

”盘古是从“石卵”中出生,是天地第一人,他出生后开始创造人类。

他把石籽撇一把,撇到江中生莲花;莲花顶上生红云,红云结籽成灵珠;灵珠转世一男相,有了男相没女相;扎出草人三个来,每天江边授人言;草人才能讲人言,才有男女两样人……广目而布,莫其汐甚。

《青海互助土族婚礼仪式音乐调查与研究》范文

《青海互助土族婚礼仪式音乐调查与研究》范文

《青海互助土族婚礼仪式音乐调查与研究》篇一摘要:本文针对青海互助土族地区的婚礼仪式音乐进行了一次系统的调查与研究。

文章主要概述了互助土族婚礼的音乐特征、演奏形式、曲目内容以及其与当地文化的关系。

通过对该地区婚礼音乐的深入研究,揭示了其作为文化传承和民族认同的重要载体所具有的价值。

一、引言青海互助土族地区以其独特的民族文化、风土人情和音乐传统而闻名。

其中,土族婚礼仪式音乐作为该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体现了土族人民的宗教信仰、社会习俗和审美观念,更是传承和弘扬土族文化的重要方式。

本文旨在通过对互助土族婚礼仪式音乐的调查与研究,进一步了解其音乐特征和文化内涵。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成为了一个重要议题。

作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土族婚礼仪式音乐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记忆。

对其展开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土族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也为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三、研究方法与内容本研究采用实地调查、参与观察和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青海互助土族地区的婚礼仪式音乐进行了系统的调查与研究。

实地调查过程中,通过参与婚礼仪式,记录了音乐演奏的实际情况,包括演奏形式、曲目内容等;同时,通过与当地居民的交流,了解了他们对婚礼音乐的看法和认知。

此外,还查阅了相关文献资料,对土族婚礼仪式音乐的起源、发展及演变进行了梳理。

四、互助土族婚礼仪式音乐的特征1. 音乐形式:互助土族婚礼仪式音乐以民间乐器演奏为主,包括吹奏乐和弹拨乐等。

吹奏乐以唢呐为主,音色高亢激昂;弹拨乐则以三弦、琵琶等乐器为主,旋律优美动听。

2. 曲目内容:婚礼仪式音乐的曲目内容丰富多样,包括喜庆、祝福、祈愿等主题的歌曲和乐曲。

这些曲目既表达了新婚夫妇的喜悦之情,也寄托了家人和亲友对他们的美好祝愿。

3. 演奏场合:婚礼仪式音乐的演奏场合主要包括婚前准备、迎亲、婚礼仪式本身以及婚宴等环节。

唐崖土司城的土家族文化剖析

唐崖土司城的土家族文化剖析
2 0 1 4年 5月
三峡大学学 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J o u na r l o f C h i n a T h r e e G o r g e s U n i v e r s i t y ( H u m a n i t i e s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
障, 谷 壑纵 横 , 雾霭 缠绕 。唐崖 河 由北奔 腾 而 来 , 紧 环 置确 定 的 , 东 面 面 对 的是 唐 崖 河 , 西 面 是 一 个 地 势 逐
城垣而南下 , 浩浩 荡荡 , 一泻千里。唐崖土 司城风光 渐上 升 的缓坡 , 再 上 面 就 是 雄 浑 的玄 武 山 , 左 边 是 青 无限, 犹 如人 间仙 境。唐 崖土 司城 整体基 本呈 长方 龙 山 , 右边 是 白虎 山 , 是 一个 天 然 风水 宝 地 , 如果 改 为 形, 东西长 7 7 0米 , 南北宽 7 5 0米 , 面积 5 7 . 7 5万 平 方 坐北 朝南 , 则破 坏 了 风水 。这 种 说 法 有 一 定 的 道 理 , 米。街面以砂 岩条石 , 两侧顺街道走 向直铺长条 石。 因 为古代 建筑 非 常讲 究 风水 , 比如 在距 土 王墓 后 2 0 0
Ma v 2 0 1 4 Vo 1 . 3 6 No . 3
第3 6卷
第 3期
唐 崖 土 司城 的土 家 族 文化 剖 析
李军 明
( 中南 民族大学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湖北 武 汉 4 3 0 0 7 4 )

要: 唐崖 土司城遗址包含着丰富 的土家文化 内涵 , 是 土家族文化 的结晶 , 透 过唐崖土 司城 遗址 , 揭示其


唐崖土 司城概貌

青海互助土族与民和土族婚礼仪式歌音乐形态的比较分析

青海互助土族与民和土族婚礼仪式歌音乐形态的比较分析

青海互助土族与民和土族婚礼仪式歌音乐形态的比较分析【摘要】本文通过比较青海互助土族与民和土族的婚礼仪式歌音乐形态,探讨了它们在音乐形态和内容方面的异同。

首先分析了青海互助土族的婚礼仪式歌音乐形态,包括其特有的音乐表现形式和内容特点;接着介绍了民和土族的婚礼仪式歌音乐形态,以及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现形式。

在比较分析部分,对两者的音乐形态、仪式歌曲内容和音乐表现形式进行了详细对比。

总结了青海互助土族与民和土族婚礼仪式歌音乐形态的异同之处,并探讨了对土族婚礼音乐形态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意义。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土族婚礼音乐的特点和传统,促进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交流。

【关键词】青海互助土族、民和土族、婚礼仪式、歌音乐形态、比较分析、仪式歌曲内容、音乐表现形式、异同、传承、发展。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青海地处中国西北边陲,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其中土族是青海省的主要少数民族之一。

土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传统的民族,其婚礼仪式更是十分庄重而隆重。

在青海省,有着许多土族聚居的地方,其中互助县和民和县是两个著名的土族聚居地。

在这两个地方,土族婚礼仪式都有着独特的歌曲和音乐形态。

土族婚礼仪式歌音乐形态在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表现,互助县土族的婚礼歌曲以悠扬明快的旋律和动听的歌词为主,民和县土族的婚礼歌曲则更注重节奏感和韵味。

两地的土族婚礼音乐形态各具特色,反映了当地土族文化的不同特点。

通过对青海互助土族和民和土族婚礼仪式歌音乐形态的比较分析,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土族婚礼音乐的传统和发展,对土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对这两地的土族婚礼音乐形态进行详细的探讨和比较,以期能更好地呈现出土族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2. 正文2.1 青海互助土族婚礼仪式歌音乐形态青海互助土族婚礼仪式歌音乐形态在土族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婚礼仪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青海互助土族的婚礼音乐形态通常由鼓、唢呐、锣等传统乐器组成,节奏明快、欢快悠扬。

江河源头话_於菟_青海同仁年都乎土族_於菟_舞考析_秦永章

江河源头话_於菟_青海同仁年都乎土族_於菟_舞考析_秦永章

第20卷第1期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Vol.20No.1 2000年1月 Jou rnal of South-Central Univ ersity for Nationalitie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J an.2000江河源头话“於菟”青海同仁年都乎土族“於菟”舞考析秦永章(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北京100081)摘 要:本文在考察巴楚古俗的基础上,对青海省同仁县年都乎土族的祭祀舞蹈“於菟”(虎)舞作了比较深入地分析,指出它与古代巴楚地区的崇虎尚巫之俗一脉相承。

明初,江南一带(包括巴楚地区)的一部分汉人,来到青海同仁地区屯边守塞,其中不少汉人与当地土著居民融合,同时也将这一习俗带到青海同仁土族地区。

关键词:青海;土族;“於菟”舞;巴楚文化;土家族中国分类号:C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439(1999)01—0052-04 我们知道,巴楚文化作为一种历史性兼地域性文化,它主要分布在渝、陕、鄂、湘、黔五个省市交界区域,以三峡地区为中心。

巴楚文化有一种特殊且较普遍的文化事象崇虎。

近年,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与巴楚故地相距甚远的江河源头、青海省同仁县年都乎土族中保留着一种原始古朴的宗教祭祀舞蹈“於菟”(虎)舞。

笔者认为,青海土族中保留着的这种舞蹈,来源于巴楚文化中的崇虎尚巫习俗,它是现在考察巴楚古风的“活化石”。

1 跳“於菟”舞是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年都乎土族祭祀山神时禳灾纳吉的一种重要仪式。

每年的农历十二月二十日是年都乎土族集体祭祀山神的日子,届时,作为必不可缺的一种仪式,一定要跳“於菟”舞(亦称驱赶於菟)。

其主要过程如下:先从本村群众中挑选7名身体健壮的成年男子,来到山神庙(庙内除供奉着山神的塑像外,还有二郎神等其他地方保护神塑像),在村内巫师“拉哇”的主持下装扮成老虎,即脱去上衣、挽起裤管,用黑墨汁或锅底黑灰在面部画上虎头像,前胸、后背及腿部均涂成虎皮斑纹(有时前胸及后背也涂成虎头像)。

土族民间信仰研究

土族民间信仰研究

土族民间信仰研究关于土族民间信仰的研究土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青海、宁夏和甘肃等地。

土族文化源远流长,其中民间信仰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在两千多年的发展中,土族自己特定的民间信仰不仅为土族的历史和文化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也给我们提供了研究少数民族文化变迁的好材料。

本文主要介绍土族民间信仰的基本特征及其相关的五个例子。

目的是探讨民间信仰对土族文化变迁的深远影响。

一、土族民间信仰的基本特征土族信仰具有民族性、地域性和历史性,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对未知和超自然力量的敬畏、祈求和感受。

土族信仰的基本特点包括:1. 多神信仰土族信仰多神,神都有各自的形象、特征、职责,包括土地神、水神、火神、山神、林神、天神等。

土地神在土族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决定土地肥沃与否的关键角色。

土地神具有手印、井盖、乾坤石、白色布等符号,在民众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2. 神话传说土族信仰与神话传说相互关联,认为一切都有神仙翁,包括起源、天地、万象、事物等等。

神话和传说不仅是土族文化的宝库,也承载着土族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

3. 祭祀仪式土族信仰有着固定的节日、祭祀仪式等等,例如:九佛节、火祭节、灶君节等等。

土族人民通过祭祀仪式来表达对神灵的崇敬、感激和祈求,称呼这些神灵为喀冬或者喀里。

4. 图腾信仰土族信仰中有着图腾信仰,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守护动物或者植物的图腾,有着神秘的力量,并会保护着其专属的族群。

这种图腾信仰在土族人之间曾经十分盛行。

5. 道教和佛教的渗透道教和佛教在土族信仰中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

早在唐朝期间,就有多位家喻户晓的道士到达青海省当地,在青海与宁夏一带的土族人之间推广道教、佛教等教义。

渐渐地,这些信仰成为了当地居民的一种宗教方式。

二、土族民间信仰的五个例子1. 土地神土族信仰中,土地神的地位十分重要。

人们认为土地神是山林的灵魂,有着自己的权力和灵性。

在土地神的眼里,土地是农民的智慧和努力的结晶,也是土地神的秘密之所在。

湖北恩施土家族民俗文化调查报告

湖北恩施土家族民俗文化调查报告

湖北恩施土家族民俗文化调查报告近年来,州城民族文化保护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三有”。

1、民族文化保护有阵地。

目前,州城民族文化保护主要有三大阵地。

一大阵地是文化馆、博物馆和非遗保护中心等文化场所。

州、市文化馆,州博物馆、施南府民俗博物馆,市非遗保护传承展演中心以及部分非遗保护传承基地等文化场所,分别以保护民族文艺、民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这种“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保护方式,既能发挥专业人才的主动性,又能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

二大阵地是以文化旅游为主题的旅游景点。

通过民族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恩施土司城、恩施女儿城、恩施柳州城等旅游景点客观上成为州城民族文化保护的重要阵地,分别以保护土司文化、民俗文化、覃氏家族文化为主题。

实践证明,二者的深度融合是切实增强旅游文化内涵的重要方式,也是有效保护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

三大阵地是机关、学校、社区、企业、军营等公共场所。

近两年,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活动为契机,州城深入开展民族文化“六进”(进机关、进乡村、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军营)活动,全方位、多层次推动民族文化保护工作,使这些公共场所都成为民族文化保护的重要场所。

2、民族文化保护有成果。

近年来,州城民族文化保护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是恩施土司城、恩施州博物馆、施南府民俗博物馆收藏、陈列了大批民族文物,通过静态保护的方式保存了反映全州少数民族历史的珍贵实物资料。

二是以民族歌舞、民族工艺为代表的民族文化与群众文化有机结合,通过动态保护的方式将《龙船调》《黄四姐》和摆手舞、打莲湘等打造成州城具有民族特色的广场文化。

三是精心打造了《武陵绝响》《黄四姐》等民族歌舞剧目,将民族文化搬上了舞台。

四是陆续开发了西兰卡普、刺绣、雕刻、编织等民族工艺品,将民族文化融入实物。

五是组织出版了《土家族研究丛书》《恩施州民族研究丛书》《恩施州民间文化丛书》和县市《民族民间文化丛书》,将民族文化载入书籍。

六是组织拍摄了《神话恩施》《四季清江》等电视专题片,录制了《恩施州民间艺术·传统舞蹈系列》《恩施州原生态演唱民歌精选》等DVD,使民族文化录入了影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琼” 琼从宇宙 最高峰 “ 热冉” 上展翅飞下, 寻 找住在 大海里 的里瓦斯达。琼用翅膀一扇, 顿时, 海面 威远 镇 小庄村 的村 庙
宙的最高峰上, 每当太阳出来时就抬头。
大鹏鸟飞到土族的神山赤列山上休息 ,
赤列山也叫龙王山,藏语叫 “ 适格界和
森”意思是“ . 十三个山头”天长 日 大 。 久,
杰转世 到人 间
去 降伏 里 瓦斯 达。 雄纳多杰投
生到一 只 大鹏
蛋 中,他 出生
后 ,长着 牛的
角、 大鹏的嘴和
翅 膀 ,名 叫
土族 民间有许多关于大鹏鸟的传 说、 歌曲和叙事诗。 传说之一: 听说大鹏鸟“ 很大, 琼” 有
水磨房那么大, 但谁也没见过。 它住在宇
CH 八’ U S N nON 1 、 3 【
夜明珠, 叫做“ 努柔”它的身上以黄色居 。 多, 所以, 在有的村子 , 就用反光的黄纸 做成“ 的身子。“ 的神像按佛经上 琼” 琼” 的图像制作。 先用木头搭成骨架, 然后再 糊上五色纸。 此外, 还要用木条和纸给琼
作一个二层楼房。
本文在详尽考察的基础上,结合历 史学家、考古学者的研究成果及作者的
思考, 对土族大鹏鸟信仰的渊源、 历史、 演变及现状进行分析。
过一种大鹏鸟信仰。 土 族学者吕 建福认为, “ 神 鹏信仰是土 族古老的 信
仰, 来已久。 由 鹏鸟以及 摘要: 解放前 , 青海互助土族地区曾 流行一种大鹏鸟信仰,大鹏鸟的主要作 用在于确保农业的丰收。民间传说和考
2 4日)
“ 须弥宝山顶峰上,大鹏神鸟凝神望, 它
为长蛇凝神望, 花斑长蛇在哪里?”
宝珠“ 纽柔” 作聘礼 , 于是, 当大鹏鸟早上 随着太阳出来时,二郎神就把它打了下
凤凰的图案,也常见于土族的有关装饰 中。口 土族学成为热门的今天, ” 在 学者们
对土 族的各种民俗 文化事项作了 详尽的 挖掘和描述, 但却很少提及大鹏鸟, 更缺 乏详细的 报道与分析。 那么, 大鹏鸟信仰 与土族人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 如今, 它 是否还 存在呢? 带着以 上问 题, 笔者于 25 0 年的8 2 0 至l 月间,四 赴互助土族 自 治县的 东沟乡、 丹麻乡、 镇等地进 威远 行 调查。 要调查对象有: 主 胡宗显, 土 男, 族, 岁, 6 东沟乡大庄村村民, 3 曾担任过
古发现证明,这是土族先民吐谷浑从东
神鹏 的模 样及 传 说
土族 人把大 鹏神鸟叫 琼” 琼佛 作“ 、 “
爷”有时称之为“ , 凤凰”有时称之为“ , 大 ( 代’鹏雕”他们对大鹏鸟和凤凰这 音‘ ) ( 两个概念的使用很含混) 。如今, 除了极 少数村庄还供有大鹏鸟以外,大鹏鸟已 从绝大多数土族村庙中消失了。根据笔 者在东沟乡大庄村和威远镇小庄村所 见, 其形象为: 在一块木板上平面线刻有 神鹏的双角、 眼睛及两角间的宝珠, 大鹏 鸟的喙用木头另行制作 , 9 度插在这 呈 0
的娘家客人。
婚 日的第二天早上,宾主要互相敬 “ 炒酒”酒里掺了少量蛋花 , , 这时的土族 祝酒歌中唱到:大鹏鸟儿的蛋,圆呀圆 “ 又圆, 须弥宝山顶上造窝生了蛋……”
上掀起一个巨大的漩涡, 里瓦斯达急了, 钻 出来与琼打斗。 琼瞅准时机, 一下子叼 住里瓦斯达的脖子, 把它往外拉, 直拉得
传说之二: 有关大鹏鸟“ 的故事 琼” 都记载 琼汇尔 经中 在《 》 。传说二郎 神娶
媳妇 时 , 妇要 “ 头上金 光 闪闪的 他媳 琼”
巴还在海里。最后, 里瓦斯达坚 持不住, 认输投降, 并把他水晶宫里的宝珠“ 讷乐 务” 了琼, , 献给 从此 琼的两角之间就有 了那颗宝珠。 里瓦斯达也成为琼的部下, 听 从他的 调遣。琼 有五个化身, I “” 分另 】 有 白、 黄、 花五种颜 色, 红、 绿、 坐在宇宙最
岁, 丹麻乡丹 麻村农民, 著名土族说唱艺
块木板上, 大鹏鸟的身体用竹条或木条 扎成, 饰以彩色纸条, 颜色以黄、 绿为主。 据卜 万成老人说:琼”的头是黄色 “
的鸟头, 头上的毛像牛角, 两角之间有颗
I l
中圆土族・ 0・ 一 2 6矗 号 0
维普资讯
北带来的一种萨满教信仰 ,与沟通天地
的宇宙山密切相关。
关键词: 土族 大鹏鸟信仰 萨满教
圜冕
察记》 描述道: ( 中 “土族人) 神箭左边 在 供着一只大 鹏鸟的 神道, 他也同 样得到 大馍馍的供奉, 他的偶像是一块木板, 平
多年的 村干部; 何生信, 土族, 岁, 男, 7 3 大庄村一社农民; 万成, 土族, 卜 男, 8 2
把地球都转 了 三圈,里瓦斯达的半截尾
鹏鸟 把原先有十三个山头的赤列山 踏成
了四个山头,所以现在赤列山就只有四
个山峰。( 何生信,05 8月8日) 20 年
再如, 另一首土族问答歌中, 一方首
先问道:须弥宝山顶峰上,大鹏神鸟凝 “ 神望, 它为什么凝神望? ……” 对方答道 :
羽毛 ,在头上装出一根 长约二寸弧形 的木条 ,
作为神鹏的 嘴喙, 又画 着圆形的两个眼瞳, 大 鹏鸟也是 他们信仰而灵 验的神道。【 ” 哒说明, 青
海互助土族地区曾流行
红 崖村农民, 会念诵一部分有关神 鹏的 佛教经文; 刁六十七, 土族, 男, 东沟乡大 庄村一社农民。
维普资讯
CHI 八’ N S
蜜魏 嬲 窕

口文 / 辛元建 啊文汝 ■思明
面三尺高,上面贴满剪

人; 王国俊, 土族 ,9 威远镇小庄 男, 5 岁, 村庙祝 ; 解占辉 , , 岁 , , 男 3 5 土族 威远镇
碎的 纸条, 象征神鹏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