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曹刿论战》原文及课下注释
《左传》之《曹刿论战》原文、注释及译文

《左传》之《曹刿论战》原文、注释及译文【原文】《曹刿论战》《左传》十年②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③谋之,又何间④焉?”刿曰:“肉食者鄙⑤,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⑥?”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⑦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⑧,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⑨,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⑩。
”公与之乘(11),战于长勺(12)。
公将鼓之(13)。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14)。
公将驰之(15)。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16),登轼(17)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18),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19)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20),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21)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22),故逐之。
”【注释】①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曹刿(guì),鲁国人。
②〔十年〕鲁庄公十年(前684年)。
③〔肉食者〕指那些有权位的人。
④〔间(jiàn)〕参与。
⑤〔鄙〕鄙陋。
指眼光短浅。
⑥〔何以战〕即“以何战”。
凭什么打仗。
“以”是介词,凭借。
“何”是疑问代词。
古汉语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往往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
⑦〔专〕专有,独占。
⑧〔牺牲玉帛(bó)〕祭祀的东西。
牺牲,指祭神的牛羊和猪。
玉,宝玉。
帛,丝织品的总称。
⑨〔孚(fú)〕信任。
⑩〔请从〕请允许(我)跟您去。
(11)〔公与之乘〕鲁庄公同他(曹刿)坐一辆车。
(12)〔长勺〕春秋时鲁国地名,在今山东莱芜东北。
(13)〔鼓之〕击鼓。
击鼓是进军的信号。
“之”,语助词,没有实义。
(14)〔败绩〕大败。
(15)〔驰之〕驱车马追击敌人。
之,指齐军。
(16)〔辙(zhé)〕车辙,车轮碾出的痕迹。
此指齐国战车的轮迹。
曹刿论战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曹刿论战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曹刿论战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赏析,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曹刿论战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曹刿论战先秦:左丘明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遍同:徧)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译文: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遍同:徧)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
鲁庄公将要迎战。
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
他的同乡说:“打仗的事位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
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安身立命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身边的人。
《曹刿论战》原文、译文及注释

《曹刿论战》原文、译文及注释题记:本篇选文又题作“齐鲁长勺之战”或“长勺之战”。
《曹刿论战》记载了发生在公元前684年鲁国与齐国的一场战争。
原文:曹刿论战先秦-左丘明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对照翻译:十年春,齐师伐我。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公将战,曹刿请见。
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
其乡人曰:“他的同乡说:“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刿曰:“曹刿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乃入见。
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
问:“何以战?”您凭借什么作战?”公曰:“鲁庄公说:“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
”对曰:“曹刿回答说:“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
”公曰:“鲁庄公说:“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
”对曰:“曹刿说:“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
”公曰:“鲁庄公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人教版语文九下《曹刿论战》课文及翻译

《曹刿论战》课文及翻译《曹刿论战》──《左传》课文: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翻译: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鲁庄公将要迎战。
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
他的同乡说:“那些位高禄厚的大官们会谋划(如何迎战)这件事,你又何必去参与呢?”曹刿说:“那些位高禄厚的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进宫去见庄公。
曹刿问庄公:“您凭借什么跟齐国作战?”庄公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跟从您的。
”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帛等,我从来不敢虚报数量,一定对神诚信。
”曹刿回答说:“这只是小信用,不能得到神的充分信任,神是不会保佑您的。
”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我虽然不能一一了解清楚,也一定根据实情来处理。
”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这个条件去打仗。
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去。
”课文: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翻译:鲁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
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庄公要击鼓进军。
曹刿说:“(现在)还不可以。
”齐军三次击鼓进军后,曹刿说:“(现在)可以击鼓进军了。
”齐军大败。
庄公就要驱车追击齐军,曹刿说:“(现在)还不可以。
”他下车仔细察看了齐军战车车轮留下的痕迹,又登上车前横木眺望齐军败退的情况,(然后)说:“可以追击了。
”于是就追击齐军。
课文: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的注释

曹刿论战的注释《曹刿论战》出自《左传·庄公十年》。
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
文章说明了在战争中如何正确运用战略防御原则——只有“取信于民”,实行“敌疲我打”的正确方针,选择反攻和追击的有利时机,才能以小敌大,以弱胜强。
一、作品原文曹刿1论战十年2春,齐师3伐4我5。
公6将战,曹刿(guì)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7谋8之,又何间9(jiàn)焉?”刿曰:“肉食者鄙10,未能远谋。
”乃11入见。
问:“何以战12?”公曰:“衣食所安,弗(fú)敢专也13,必以分人14。
”对曰:“小惠未遍15,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16(bó),弗敢加17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18(fú),神弗福19也。
”公曰:“小大之狱20,虽不能察21,必以情22。
”对曰:“忠之属也23,可以一战24。
战则请从25。
”公与之乘26,战于长勺27。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齐师败绩28。
公将驰29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30,登轼31(shì)而望之,曰:“可矣。
”遂32逐33齐师。
既克34,公问其故。
对曰:“夫(fú)战,勇气也35。
一鼓作气36,再37而衰,三38而竭。
彼竭我盈39,故克之。
夫(fú)大国,难测40也,惧有伏41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42,故逐之。
”二、注释1.曹刿(guì):春秋时鲁国大夫。
著名的军事理论家。
2.十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3.齐师:齐国的军队。
齐,在今山东省中部。
师,军队。
4.伐:攻打。
5.我:指鲁国。
《左传》根据鲁史而写,故称鲁国为“我”。
6.公:诸侯的通称,这里指鲁庄公。
7.肉食者:吃肉的人,指当权者。
8.谋:谋议。
9.间(jiàn):参与。
曹刿论战原文及翻译注释

曹刿论战原文及翻译注释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很多人听过这个作战名句,但是却不知道它出自曹刿论战。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曹刿论战原文及翻译注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曹刿论战原文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遍同:徧)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翻译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
鲁庄公将要迎战。
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
他的同乡说:“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
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安身立命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曹刿回答说:“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鲁庄公说:“祭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按照承诺的去做。
”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
”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
”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
曹刿说:“现在不行。
”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
《曹刿论战》原文、译文及赏析

《曹刿论战》原文、译文及赏析《曹刿论战》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曹刿论战》原文、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曹刿论战先秦:左丘明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遍一作:徧)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
鲁庄公将要迎战。
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
他的同乡说:“打仗的事位高禄厚的人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位高禄厚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
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安身立命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身边的大臣。
”曹刿回答说:“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鲁庄公说:“祭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要做到诚实可信。
”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不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
”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
”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曹刿论战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曹刿论战原文及译文

曹刿论战文言文翻译及注释引言《战国策》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兵书,其中收录了许多战争策略的案例。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曹刿论战,这是一篇讨论战争策略的短文。
本文将提供曹刿论战的原文及译文,并在译文后加上相应的注释,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文中的内容。
曹刿论战原文及译文曹刿者,齐人也,字子民,以文德为官。
其祖曰武孟,尝为齐国右丞相。
曹刿尝与人论齐与楚之战,人皆曰楚重齐轻;曹刿曰:“不然。
齐,义之所在也;楚,利之所在也。
秦用兵之地,利於齐,韩、魏其次;楚、赵其後,此五国之兵也,一日千里,此所谓远将之势也。
而天下莫不以为楚重齐轻。
今楚之与齐战,如果使人击楚者胜,虽有过城绝地之围,楚人不足怪者。
假令齐人,与楚人相攻,则天下之贾臣皆谓齐轻楚重,而不自意於齐能胜楚者。
且楚之与齐战,齐胜,宜也;楚胜,天下皆知之。
”曹刿闻之,曰:“请问何谓天下?”或曰:“寡人之所以服天下者,以其所善服者胜,故天下之贾臣服之。
”曹刿曰:“善人者,但知所以胜人,不知所以服人也。
若夫人者,上不以其所善服天下,以天下所以善服者服之;然则己偷安而天下不服者几矣。
且亲仁者,必先已乎人;人,亦乐其亲己焉,故能服其心。
夫天下,犹一家也。
于家者,己皆知之;人之所以疑者,亦己所疑,故人不服。
故己欲教人,当以己之心度人之心。
夫人者,八尺之竿而不能逾,与人同矣。
”曹刿论战译文及注释曹刿者,齐人也,字子民,以文德为官。
其祖曰武孟,尝为齐国右丞相。
曹刿尝与人论齐与楚之战,人皆曰楚重齐轻;曹刿曰:“不然。
齐,义之所在也;楚,利之所在也。
秦用兵之地,利於齐,韩、魏其次;楚、赵其后,此五国之兵也,一日千里,此所谓远将之势也。
而天下莫不以为楚重齐轻。
今楚之与齐战,如果使人击楚者胜,虽有过城绝地之围,楚人不足怪者。
假令齐人,与楚人相攻,则天下之贾臣皆谓齐轻楚重,而不自意于齐能胜楚者。
且楚之与齐战,齐胜,宜也;楚胜,天下皆知之。
”注释:曹刿为齐国人,字子民,以文德为官。
他曾与人论辩齐国与楚国之战,众人都认为楚国实力较强,齐国较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刿论战1
十年2春,齐师伐我3。公4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5谋
之,又何间6焉?”刿曰:“肉食者鄙7,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
以战8?”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9,必以分人10。”对11曰:“小
惠未徧12,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13,弗敢加14也,必以信15。”
对曰:“小信未孚16,神弗福17也。”公曰:“小大之狱18,虽19不能察20,
必以情21。”对曰:“忠之属也22。可以一战23。战则请从24。”
公与之乘25,战于长勺。公将鼓26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齐师败绩27。公将驰28之。刿曰:“未可。”下视其
辙29,登轼30而望之,曰:“可矣。”遂逐31齐师。
既克32,公问其故33。对曰:“夫战,勇气也34。一鼓作气35,再36而
衰,三而竭。彼竭我盈37,故克之。夫大国,难测38也,惧有伏39焉。吾
视其辙乱,望其旗靡40,故逐之。”
《曹刿论战》课下注释:
1
选自《左传·庄公十年》。标题是编者加的。《左传》,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人
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本文所写的战争是齐鲁之间的一次战争,
因战场在长勺,故又称“长勺之战”。
2
十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3
我:《左传》是据鲁史写的,所以称鲁国为“我”。
4
公:指鲁庄公。
5
肉食者:这里指居高位、享厚禄的人。
6
间(jiàn):参与。
7
鄙 :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8
何以战:即“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以,凭、靠。
9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安,有“养”的意思。弗,不。
专,个人专有。
10
必以分人:就是“必以之分人”,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11
对:回答。
12
徧:通“遍”,遍及,普遍。
13
牺牲玉帛(bó):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牺牲,指猪、牛、羊等。帛,丝织品。
14
加:虚报。
15
信:实情。
16
小信未孚(fú):(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孚:为人所信服。
17
福:赐福,保佑。
18
狱:案件。
19
虽:即使。
20
察:明察。
21
情:(以)实情判断。
22
忠之属也:(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23
可以一战:可以之一战,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仗。
24
战则请从:(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25
公与之乘:鲁庄公和他坐一辆战车。之,指曹刿。
26
鼓:击鼓进军。古代作战,击鼓命令进军。下文的“三鼓”,就是三次击鼓命令军队出击。
27
败绩:大败。
28
驰:驱车(追赶)。
29
辙(zhé):车轮轧出的痕迹。
30
登轼:登上车前的横木。轼,古代车子前边的横木。
31
逐:追赶、追击。
32
既克:战胜齐军后。既,已经。
33
故:原因,缘故。
34
夫战,勇气也:作战,要靠勇气。夫,发语词,议论或说明时,用在句子开头,没有实在意
义。
35
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作,振作。
36
再:第二次。
37
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38
测:推测,估计。
39
伏:埋伏。
40
靡: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