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课下注释整理
人教版语文课标21篇文言文课下注释整理

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黄发垂髫: 指老人和小孩。 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 所以用来指老人。 垂髫:垂下来的头发, 用来指小孩 要:通 “邀”,邀请。
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无”“论 ”是两个词, 不同于现代汉语里的 “无论 ”。
人教语文
《论语》十则 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 说:“悦”的古字,愉快。 愠:生气,发怒。
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吾:人称代词,我。
日:每天。 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三,泛指多次。 信:真诚,诚实。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 会。
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18、染:沾染(污秽)。
19、濯清涟而不妖: 在清水里洗涤过, 而不显得妖媚 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妖, 美丽而不端庄。
20、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21、亭亭净植:笔直的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耸立 的样子,植,立。
22、亵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
23、焉:助词。
24、隐逸: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 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
殆:有害。
女:同 “汝 ”,人称代词,你。
是知也:这是聪明的。是习, 希望能和他一样 齐,相同。
弘毅:强毅。凋:凋谢。 其恕乎:大概就是 ”恕 “了。
其,大概、也许。 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木兰诗
1.唧唧(jj》:织布机的声音。
2.机杼(zhu)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杼:织布梭
(SU0)子。
3.惟:同 “唯”。只。
文言文课下注释

(二)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本文为作者贬官于永州时所作的《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
作者柳宗元_ , 字子厚,世称柳河东_, 唐代_文学__家。
篁竹:从生的竹子水尤清冽:水格外清凉尤:格外坻:水中高地嵁:高低不平的岩石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意思是(树枝藤蔓) 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披拂,随风飘拂佁然:呆呆的样子俶尔:忽然翕忽:迅速斗折:像北斗七星的排列那样曲折犬牙差互: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悄怆幽邃: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悄怆:忧伤的样子隶:跟随(三)陋室铭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 字 _梦得_ ,_唐代 _文学_ 家。
德馨:指品德高尚馨:香气鸿儒:学识渊博的学者鸿:大素琴:不加装饰的琴案牍:公文,文书(四)爱莲说作者 _周敦颐,字 _茂叔 ,号 _濂溪_ ,北宋(朝代)哲学家。
蕃:多淤泥:污泥濯:洗涤妖:美丽而不端庄亵玩:轻慢而随意的玩弄亵:轻慢隐逸:指隐居的人鲜:少宜:应当(五)三峡选自《水经注》,为我国第一部记述河道水系_的专著《水经》的注释,是我国古代_地理名著。
作者 _郦道元_ ,字善长__ ,_北魏_(朝代)_地理学_家、_散文_家。
阙:通“缺”空缺重岩叠嶂:重叠的山峰岩:高峻的山嶂:直立像屏障的山峰自非亭午夜分:若不是正午,半夜曦:日光,这里指太阳襄陵:漫上丘陵奔:这里指飞奔的马以:如此,这么湍:急流绝巘:极高的山峰巘:山峰,山顶飞漱:飞流冲刷漱:冲刷清荣峻茂:指水清、树荣、山峻、草盛属引:连续不断属:连接引:延长哀转:悲哀婉转延:引进向:原来,旧寻:随即,不久入:在里面,指国内与:通“欤”,语气词(十一)岳阳楼记范仲淹,_北宋_(朝代)_政治_家、_文学_家、_军事_家。
属:胜状:汤汤:大观:备:然则:迁客:骚人:霪雨:开:曜:樯倾楫摧:樯:楫:薄暮冥冥:薄:去国:景:岸芷汀兰:而或:长烟一空:壁:物:庙:堂:先:微:归:(十二)记承天寺夜游(十三)曹刿论战选自《》,是一部_____名著和_____名著,_____时期______所著。
九下文言文课下注释

9.鱼我所欲也1.苟得:苟且取得。
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2.恶:讨厌,憎恨。
3.患:祸患,灾难。
4. 辟:同“避”躲避。
5. 如使:如果,假使。
6. 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用呢?7.是心:这种心。
8. 丧:丧失。
9.呼尔而与之: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吃)。
尔,助词,用作后缀。
10. 蹴cù:踩踏。
11. 不屑:认为不值得。
表示轻视不肯接受思。
12.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种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
万钟,优厚的俸禄。
钟,古代的一种量器。
13.辩,同“辨”,辨别。
14. 何加:有什么益处。
15.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认识的穷困贫苦的人感激我吗?得,同“德”,感恩,感激。
与:同“欤”,语气词。
16. 乡为身死而不受:原先为了“礼仪”,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乡,同“向”,先前,从前。
17. 已:止。
18. 本心:本性。
这里指人的羞恶之心。
10.唐雎不辱使命0.辱,辱没、辜负。
《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33篇,分国编次。
1.易:交换。
2.其:表示祈使语气。
3.加惠:给予恩惠。
4.错意:在意。
错,同“措”。
5.请广于君:意思是让安陵君扩大领土。
广,增广、扩充。
6.岂直:何况只是。
7.怫然:愤怒的样子。
8.公:对人的敬称。
9.伏尸:横尸在地。
10.布衣:平民。
古代没有官职的人穿麻布衣服,所以称布衣。
11.免冠徒跣:摘下帽子,光着脚。
徒,裸露。
跣,赤脚。
12.抢:碰,撞。
13.士:这里指有胆识有才能的人。
14.仓:同“苍”,苍鹰。
15.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心里的愤怒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征兆。
休祲,吉凶的征兆。
这里偏指凶兆。
休,吉祥。
祲,不祥。
16.与臣而将四矣:加上我,将变成四个人了。
唐雎暗示秦王,自己将效法专诸、聂政、要离三人行刺。
17.缟素:白色丧服。
这里用作动词,指穿白色丧服。
缟、素,都是白色的绢。
18.挺:拔。
19.色挠:神色变得沮丧。
挠,屈服。
20.长跪而谢之:直身跪着,向唐雎道歉。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古文(文言文)及课下注释

部编本七年级下册古文课下注释4 孙权劝学《资治通鉴》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节选自《资治通鉴》卷六十六(中华书局1956年版)。
题目是编者加的。
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司马光(1019一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2【吕蒙(178-219)】字子明,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东南)人,东汉末孙权手下的将领。
3【卿(qīng)】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4【当涂】当道,当权。
5【辞】推托。
6【务】事务。
7【孤】古时王候的自称。
8【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
9【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10【邪】语气词,同“耶”。
11【但】只,只是。
12【涉猎】粗略地阅读。
13【见往事】了解历史。
见,了解。
往事,指历史。
14【及】到,等到。
15【过】经过。
16【寻阳】古县名,治所在今湖北黄梅西南。
17【今者】如今,现在。
18【才略】才干和谋略。
19【非复】不再是。
20【吴下】泛指吴地。
21【阿蒙】吕蒙的小名。
22【更】另,另外。
23【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他。
刮,擦拭。
24【大兄】对朋友辈的敬称。
25【见事】知晓事情。
8 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部编本语文八年级上全册文言文课下注释

部编本八年级上册文言文课下注释目录:一、《三峡》二、《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三、《与朱元思书》《孟子二章》五、《愚公移山》六、《周亚夫军细柳》课下注释:一、《三峡》1、节选自《水经注校证》卷三十四(中华书局2007年版)。
题目是编者加的。
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人,北魏地理学家。
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为补充发展,自成巨著。
全书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由于当时南北分裂,此书记北方河流,综合运用了文献资料与作者实地考察的成果;及南方江河,则博采他人记述,精心选择,细致加工,融汇成文。
2、【自】于。
这里是“在”的意思。
3、【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
【略无】,完全没有。
【阙】,同“缺”,空隙、缺口。
4、【自非】如果不是。
5、【亭午】正午。
【亭】,正。
6、【夜分】半夜。
7、【曦月】日月。
【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8、【襄陵】指水漫上山陵。
【襄】,升到高处。
【陵】,山陵。
9、【沿溯阻绝】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10、【白帝】古城名,故址在今重庆奉节东瞿塘峡口。
11、【江陵】古城名,在今湖北荆州。
12、【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13、【不以疾】没有这么快。
14、【素湍】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
【湍】,急流。
15、【回清】回旋的清波。
16、【绝^】极高的山峰。
17、【飞漱】飞速地往下冲荡。
18、【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荣】,茂盛。
19、【良】甚,很。
20、【晴初】天刚放睛。
21、【霜旦】下霜的早晨。
22、【肃】肃杀,凄寒。
23、【属引】接连不断。
【属】,连接。
【引】,延长。
24、【妻异】凄惨悲凉。
25、【响】回声。
初中语文人教版本文言文课下注释全

5.童趣○1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沈复,字三白,清代文学家。
○2【秋毫】鸟类的到了秋天,重新生出来的非常纤细的羽毛。
后用来比喻最细微的事物。
○3【物外】这里指超出事物本身。
○4【项】颈,脖颈。
○5【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6【素帐】未染色的帐子。
○7【徐】慢慢地。
○8【唳】鸟鸣。
○1【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
10.《论语》十则○1【《论语》】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
○2【子】先生,指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3【时习】时常地复习。
○4.【说】“悦”的古字,愉快。
○5【愠】生气,发怒。
○6【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7【曾子】即曾参,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战国间鲁国人。
孔子的学10【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三,泛生。
○8【吾】人称代词,我。
○9【日】每天。
○指多次。
○1【信】真诚,诚实。
○2【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3【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4【罔】迷惑。
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5【殆】有害。
○1.【由】指孔子的学生仲由(前542---前480),姓仲,名由,字子路。
春秋时期鲁国卞(现在山东泗水)人。
○2【女】同“汝”,人称代词,你。
○3【是知也】这是聪明的。
是,此、这。
知,通“智”。
○4【见贤思齐焉】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
○5【弘毅】刚强,勇毅。
○6【凋】凋谢。
○7【其恕乎】大概就是“恕”了。
其,大概,也许。
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15.山市○1选自《聊斋志异》卷六。
蒲松龄,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文学家。
山市,山中蜃景,与“海市蜃楼“相似。
○4【数年恒不一见】经常是多年看不见一次。
恒,经常。
○5【青冥】青天,天空。
○6【相顾】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7【近中】近处。
○8【禅院】寺院。
语文版 8年级 文言文课下注释

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沈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曹刿论战_左丘明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7上文言文课下同步注释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课下注释《世说新语》二则《咏雪》1.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2. 儿女:子女, 这里泛指小辈, 包括侄儿侄女。
3. 文义:文章的义理。
4. 俄而:不久, 一会儿。
5. 骤:急。
6.何所似:像什么。
7. 胡儿:即谢朗, 字长度, 小名胡儿, 谢安次兄谢据的长子。
8. 差可拟:大体可以相比。
差, 大体。
拟, 相比9. 未若:不如, 不及。
10. 因风:乘风。
因, 趁、乘。
11. 公大兄无奕女:指东晋诗人谢道韫谢无奕之女聪慧有才辩。
无奕, 谢安长兄谢奕, 字无奕。
12. 王凝之:字叔平, 书法家王羲之的次子, 曾任左将军。
《陈太丘与友期行》1, 期行:相约同行。
期, 约定。
2. 日中:正午时分。
3. 舍去:丢下(他)而离开。
舍, 舍弃。
去, 离开。
4. 乃:才。
5. 尊君在不:令尊在不在? 尊君, 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不, 同“否”。
7. 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
相, 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委, 舍弃。
8.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9. 引:拉, 牵拉。
10. 顾:回头看。
《论语》十二章1. 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这里指孔子。
2 时习:按时温习。
时, 按时。
3. 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 不亦···... 乎, 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
说, 同“悦”, 愉快。
4.愠:生气, 恼怒。
5.君子:指有才德的人。
6.吾:人称代词, 我。
7.日:每天。
8.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三, 泛指多次。
一说, 实指, 即三个方面。
省, 自我检查、反省。
9. 为人谋:普人谋划事情。
10. 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11. 信:诚信。
12. 传:传授, 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13. 十有五:十五岁。
有, 同“又”, 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14. 立:立身, 指能有所成就。
15. 惑:迷惑, 疑惑。
16. 天命:上天的意旨。
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
命:命令。
17. 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 通常认为是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课下注释整理1、七年级上册《论语》十则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
说:“悦”的古字,愉快。
愠:生气,发怒。
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吾:人称代词,我。
日:每天。
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三,泛指多次。
信:真诚,诚实。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罔:迷惑。
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有害。
女:同“汝”,人称代词,你。
是知也:这是聪明的。
是,此、这。
知,通:“智”,聪明,智慧。
见贤思齐焉: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一样。
齐,相同。
弘毅:强毅。
凋:凋谢。
其恕乎:大概就是”恕“了。
其,大概、也许。
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2、八年级上册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
落英:落花。
一说,初开的花。
缤纷:繁多的样子。
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
俨然:整齐的样子。
属:类。
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阡陌:田间小路。
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小孩。
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所以用来指老人。
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要:通“邀”,邀请。
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无”“论”是两个词,不同于现代汉语里的“无论”。
具言:详细地说出。
叹惋:感叹惊讶。
惋:惊讶、惊奇。
便扶向路:就顺着旧路(回去)。
扶:沿、顺着。
向:从前的、旧的。
及郡下:到了郡城。
诣:到。
特指到尊长那里去。
寻向所志: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
遂:终于。
规:计划。
未果:没有实现。
寻:随即,不久。
问津:问路。
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
津:渡口。
3、陋室铭(刘禹锡)4、爱莲说(周敦颐)1、选自《全唐文》。
陋室,简陋的屋子。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2、有仙则名: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
3、有龙则灵: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
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斯:这。
惟,只。
吾,我,这里指住屋的人自己。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眼帘。
6、鸿儒:博学的人。
鸿,大。
儒,旧指读书人。
7、白丁:平民。
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8、调素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9、金经:指佛经。
10、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11、案牍:官府的公文。
12、劳形:使身体劳累。
形,形体,身体。
13、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这句话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但因为主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
14、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15、选自《周元公集》,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
16、蕃:多。
17、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18、染:沾染(污秽)。
19、濯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濯:洗涤。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20、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21、亭亭净植:笔直的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立。
22、亵玩: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23、焉:助词。
24、隐逸:指隐居的人。
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
25、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
26、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27、噫: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
28、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29、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30、宜乎众矣:人该是很多了。
宜,应当。
5、三峡1、选自《水经注疏》,作者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撰《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2、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
略无,毫无。
阙:通“缺”。
3、亭午:正午。
4、夜分:半夜。
5、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6、襄:上。
7、沿:顺流而下。
8、溯:逆流而上。
9、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10、疾:快。
11、素湍:白色的急流。
12、回清:回旋的清波。
13、绝巘:极高的山峰。
14、飞漱:急流冲荡。
15、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
16、晴初:天刚晴。
17、霜旦:下霜的早晨。
18、属引:接连不断。
属,动词,连接。
引,延长。
6、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东坡志林》,此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
2、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
念,考虑,想到。
1、相与:共同、一起。
2、中庭:院里。
3、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4、但少闲人:只是缺少清闲的人。
但,只是。
闲人,清闲的人。
7、马说祗(只是)、骈死于槽枥之间((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
骈,两马并驾。
骈死,并列而死。
槽枥,喂牲口用的槽)、不以千里称也(意思是不以千里马著称,即人们并不认识这是千里马)、一食(吃一顿)、或(有时)、食(通“饲”,喂。
下文“而食”“食之”的“食”都念)外见(表现在外面。
见,通“现”)、且(犹,尚且)、策之(鞭打马。
策,马鞭子,这里是用鞭子打的意思)、以其道(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
道,正确的方法)、尽其材(竭尽它的才能。
指喂饱马,使它日千里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
材,通“才”)、通其意(通晓它的意思)、临(面对)、呜呼(表示惊叹,相当于“唉”)、其真无马邪(真的没有(千里)马吗?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8、送东阳马生序致(取得)、假借(借)、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松读书。
弗,不。
之,指代抄书)、走(跑)、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以是()、既加冠(加冠之后,指已成年。
古时男子20岁行冠礼,戴上成人的帽子。
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男子已成年)、砚师(学问渊博的老师。
硕,大)、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叩,请教)、德隆望尊(道德声望高)、稍降辞色(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辞色,语言和脸色)、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援,引、提出。
质,询问)、俯身倾耳以请(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表现尊敬而专心)请教)、叱咄(训斥,呵责)、至(周到)、俟(等待)、负箧曳屣(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表示鞋破))、穷冬(隆冬,深冬)、皲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舍(这里指学舍,书馆)、肢(通“肢”)、媵人(这里指服役的人)、汤(热水)、沃灌(浇洗)、衾(被子)、寓逆旅(住在旅店。
逆旅,旅店)缨(帽带)、腰(腰佩。
腰,用做动词)、容臭(香袋。
臭,气味,这里指香气)、烨然(光彩照人的样子)缊袍敝衣(yùn破旧的衣服。
缊,旧絮。
敝,破)、略无慕艳意(毫无羡慕的意思。
慕艳,羡慕)、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口体之奉,供养口和身体的,指吃的穿的)9、小石潭记篁竹:竹林。
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佩环相碰发出的声音。
佩、环,都是玉制的装饰品。
水尤清冽:水格外清凉。
尤:格外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卷石底以出: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坻,水中高地。
屿,小岛。
嵁,不平的岩石。
翠蔓:翠绿的藤蔓。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树枝藤蔓,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大约有一百来条。
大约有一百来条。
可,大约。
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
空游无所依: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照在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佁然:呆呆的样子。
俶尔远逝:忽然向远处游去。
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明灭可见: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
犬牙差互: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
凄神寒骨: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
悄怆幽邃: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悄怆:忧伤的样子。
清:凄清。
隶而从:跟着同去的。
二小生:两个年轻人。
10、岳阳楼记2、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
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
守,指做州郡的长官。
3、越明年:到了第二年。
越,及,到。
4、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
5、具:通“俱”,全,皆。
6、属:通“嘱”。
7、胜状:胜景,好景色。
8、浩浩汤汤水波浩荡的样子。
9、横无际涯:宽阔无边。
横,广远。
际涯,边。
10、朝晖夕阴: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
晖,日光。
11、大观:雄伟景象。
12、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前人之述,指上面说的“唐贤今人诗赋”。
13、然则:虽然如此,那么。
14、南极潇湘:南面直到潇水、湘水。
极,尽。
15、迁客:谪迁的人,指降职远调的人。
16、骚人:诗人。
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人也称诗人为骚人。
17、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18、若夫:用在一段话的开头以引起下文。
下文的“至若”同此。
“若夫”近似“像那”。
“至若”近似“至于”。
19、淫雨:连绵的雨。
20、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21、开:放晴。
22、排空:冲向天空。
23、日星隐耀: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
24、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体。
25、樯倾楫摧:桅杆倒下,船桨断折。
26、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
薄,迫近。
27、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
28、景:日光。
29、波澜不惊: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
惊,这里有“起”“动”的意思。
30、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
万顷,极言其广。
31、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
集,鸟停息在树上。
32、锦鳞:美丽的鱼。
33、岸芷汀兰: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
芷:香草的一种。
34、郁郁:形容草木茂盛。
35、长烟一空:大片烟雾完全消散。
一,全。
36、浮光跃金:波动的光闪着金色。
这是描写月光照耀下的水波。
37、静影沉璧: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这是写无风时水中的月影。
璧:圆形的玉。
38、何极:哪有穷尽。
39、宠辱偕忘: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
宠,荣耀。
偕,一起。
40、把酒临风:端酒当着风,就是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
把,持、执。
41、求:探求。
42、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
43、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
或,近于“或许”“也许”的意思,表委婉口气。
为,这里指心理活动(即两种心情)。
4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45、居庙堂之高:处在高高的庙堂之上,意思是在朝廷上做官。
庙,宗庙。
堂,殿堂。
庙堂,指朝廷。
下文的“进”,即指“居庙堂之高”。
46、处江湖之远:处在僻远的江湖间,意思是不在朝廷上做官。
下文的“退”,即指“处江湖之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