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抗日战争故事揭秘那些当过土匪的东北抗日名将 精品
浅析抗日战争时期东北地区土匪抗日的原因

浅析抗日战争时期东北地区土匪抗日的原因摘要抗战时期,东北土匪纷纷加入抗日。
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内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从内因看,土匪主动抗日的原因根源于其出身,主要表现为农民的反抗精神、爱国精神和惯匪积匪对自身利益的保护和追求。
从外因看,由于中共在争取土匪抗日方面做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使得相当一部分土匪武装在中共的极力争取下加入到抗日队伍中来。
以及日本侵略者残酷的政策的压迫,使一些土匪不得不反抗。
关键词土匪抗日原因“九一八”事变之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在东北地区,土匪作为一股特殊的力量加入到了抗日的行列。
土匪,在东北地区被称为胡匪,是一种以打家劫舍为生游离于正常社会制度之外的武装团伙。
但是在抗日救亡的时刻,东北地区大部分土匪加入了抗日的洪流中。
本文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分析土匪武装抗日的原因。
从主观方面来讲,土匪的抗日原因与其出身和落草为寇的原因息息相关。
从客观方面看,则与日本的压迫和共产党的积极争取有关。
一、内部原因(一)农民阶级的反抗精神。
在民国的动荡之中,土匪大多出身于贫苦农民。
近代的东北地区先后沦为俄、日的殖民地,民国政府完全丧失了对东北地区的实际行政管理权。
东北民众饱受荼毒,国破家亡,于是在黑山白水之间开始了他们土匪生涯。
所以这样的土匪具有强烈的反抗压迫的精神。
他们反抗地主、反抗官僚,当民族矛盾上升,他们便加入到反抗民族侵略和压迫的行列中。
张海天又名张贺年,号“老北风”,1880年生,11岁给地主放猪。
辛亥革命爆发后,为本村地主张海兰家赶车、当炮手。
翌年,被迫为当地警察分所当杂役,由于不堪警察们的欺凌辱骂,盗出枪支投奔报号为“老头票”的大股土匪。
随后开始了十多年的土匪生涯,但是他重义气爱乡土,杀富济贫是有名的义匪。
“九一八”事变后,他召集部下说:“原来当土匪是想升官发财,这回鬼子打进来了,国没了,家也没了,还升什么官?发什么财?要不打日本,还有什么人性?还算什么好汉?”①众人一齐响应,打起“抗日自卫军”的旗号,报号“老北风”,开始了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勇斗争,走上抗日救国道路。
辽宁抗战英雄人物及事迹

辽宁是中国抗战时期的重要战场之一,有许多英勇的抗战英雄涌现出来。
以下是一些辽宁抗战英雄的代表人物和他们的事迹:
1.陈赓:辽宁籍将领,曾任东北抗日联军副总司令兼第四军军长。
他率领部队进行了多次
精彩的战斗,包括大寨战斗、新开河战斗等,对日军构成了严重威胁。
2.傅作义:辽宁籍将领,曾任东北抗日联军总指挥。
他在抗战中发挥了重要的领导作用,
组织指挥了许多重要的战斗,如章党战斗、鞍山防线战斗等。
3.张学良:辽宁籍将领,曾任国民革命军东北军总司令。
虽然他在抗战初期与共产党存在
矛盾,但后来与共产党合作,组建东北抗日联军,积极参与抗战,在军事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4.王树声:辽宁籍将领,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空军英雄。
他在抗战期间多次执行战斗任务,
以勇敢和智慧指挥部队,对日军进行了有效的打击。
5.杨靖宇:辽宁籍将领,是一位杰出的游击队领导人。
他率领游击队开展了多次打击日军
的行动,并在游击战中表现出色,成为了辽宁地区的民族英雄。
这些抗战英雄在辽宁地区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带领部队进行了艰苦卓越的抗战斗争,保卫了辽宁的安全和尊严。
他们的事迹激励着后人,成为了抗战史上的光辉篇章。
五位抗日名将的故事各200字

1.抗日名将:吉鸿昌吉鸿昌1895年出生于河南省扶沟县,18岁时加入了冯玉祥的西北军。
他雷厉风行,骁勇善战,10余年的时间就从普通士兵层层递升,直至军长。
1930年4月,中原大战爆发,冯玉祥的西北军战败。
吉鸿昌为了保存实力,接受蒋介石改编,不久被派往河南潢川、光山一带进攻鄂豫皖苏区。
1931年9月,因为矢志抗日、拒绝打内战,吉鸿昌被蒋介石解除兵权,强令出国“考察实业”。
不久,上海“一·二八”事变爆发,满腔热血的吉鸿昌闻讯后立即赶回中国,并于当年秋天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3年5月26日,爱国将领吉鸿昌联合冯玉祥,在张家口成立了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此时,日本侵略者的铁蹄已越过长城,进逼平津,而蒋介石仍然采取“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准备与日军签订停战协定。
在中国共产党的建议和帮助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应运而生。
1933年6月起,吉鸿昌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北征,所向披靡,先后攻克康保、沽源、多伦等重镇,这是“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军队首次收复失地。
然而当年10月,在蒋介石政府和日军的双重压力之下,吉鸿昌所率同盟军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
随后,吉鸿昌返回天津组织成立了“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他在天津的住宅“红楼”也成为党组织的地下联络站。
然而,此时的吉鸿昌也被国民党特务列入了暗杀黑名单。
1934年11月9日,吉鸿昌在天津法租界被国民党军统特务逮捕,随后引渡到北平军分会。
11月24日,吉鸿昌在北平陆军监狱慷慨就义。
牺牲前,他拿起地上的树枝,在雪地上写下就义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2.抗日名将:唐淮源誓死与中条山共存亡的抗日名将唐淮源。
唐淮源字佛川,1886年出生,云南江川人。
1911年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堂,加入滇军。
先后担任排长、连长等职。
1930年任第12师副师长兼第35旅旅长。
1932年任第12师师长。
1936年10月任第3军副军长。
1937年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后,唐淮源奉命北上,在冀西一带及晋东、晋南一带与日军作战。
九一八事变中的抗日英雄人物

九一八事变中的抗日英雄人物九一八事变,是指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军队假借铁道事故为由,发动了对中国东北地区的侵略行动。
在抗击日本侵略的斗争中,涌现出了许多英勇无畏的抗日英雄人物。
本文将从不同地区的抗日英雄人物角度,介绍一些他们的事迹和贡献。
1. 东北地区的抗日英雄人物1.1 张学良张学良,字希言,辽宁省丹东市人,东北抗日英雄人物之一。
他是东北抗日联军的旗帜性人物,创办了抗日救国的政权,率领东北抗日联军进行抗日斗争。
他提出了“中国建国以后应该是劳动人民政权”的口号,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张学良与其他东北抗日英雄人物一起,组成了坚强的抗日力量,为保卫东北地区和中国的抗日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1.2 岗岭英雄在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各地仍有许多英勇的抗日斗士,他们不顾个人安危,投身到了艰苦的抗日战斗中。
岗岭英雄即是其中之一,他们是东北长春岗岭村的青年抗日组织。
岗岭英雄在九一八事变后沦陷的东北地区展开了秘密抗日活动,进行了多次打击日本侵略军的行动。
他们通过游击战争的方式,有效地破坏了日本军队的后方,并向全国传递了抗日的精神。
2. 华北地区的抗日英雄人物2.1 孟良崮战役的英雄在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军陆续发动了多次侵华战争。
孟良崮战役是这一系列战役中的一场重要的抗日战斗。
在这场战斗中,中国军队经历了几乎与日本侵略军一较高下的战役。
孟良崮战役的英雄是指在这场战斗中英勇抵抗的中国军人,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为祖国的领土尽职尽责,守护了华北地区的安全。
2.2 义勇军在华北地区,还有一支英勇无畏的义勇军,他们以保卫家园为使命,投身到抗日战斗中。
义勇军以地方性武装组织为基础,通过游击战争的方式,不断给予日本侵略军以打击。
他们的存在和抗日行动,有效地动摇了日本侵略军的统治。
3. 华南地区的抗日英雄人物3.1 华南联勤队在九一八事变后,华南地区成为中国抗日的前线,许多英勇的抗日英雄人物在这里崭露头角。
华南联勤队是在这一地区成立的一支抗日组织,他们以游击战争的方式,对日本侵略军进行了有效的打击。
抗战战争小故事:抗日英雄赵尚志的故事

抗战战争小故事:抗日英雄赵尚志的故事赵尚志三个字,曾让侵华日军闻风丧胆,“小小的‘满洲国’,大大的赵尚志”,是倭寇发出的无奈而又钦佩的感慨。
被日伪称为最顽固的“反满抗日”分子!当年东北流传一种说法,叫“南杨北赵”。
“南杨”指的是杨靖宇,“北赵”就是赵尚志,他十七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就读黄埔军校第五期,历经艰难困苦,抗日决心毫不动摇,即使最后负伤被俘,依然宁死不屈。
一位专家说,东北很多抗日英烈因为地下工作需要,用的都不是原名,惟有赵尚志一直用原来的名字。
但很少有人知道,赵尚志也曾用过另外一个名字。
据尚志市烈士纪念馆馆长刘莉介绍,赵尚志曾担任1940年创刊的《东北红星壁报》主笔。
“向之”的主笔笔名,后来发现的手稿原迹证实,是在“尚志”两字基础上修改而来的。
据刘莉馆长介绍,赵尚志除了写过报纸上这些文章诗歌之外,还曾为《白山黑水》这首抗日歌曲写过歌词,并写下两篇关于抗日战争的论文。
印象中,赵尚志应和抗日英雄杨靖宇一样身材高大,气宇轩昂,当前发现的惟一一张赵尚志将军生前的照片,是1932年8月赵尚志担任巴彦抗日游击队政委时与游击队指挥部成员的合影,赵尚志手拿马鞭坐在中间前排,二十四岁的他明显比两边的人矮半头。
巴彦游击队失败以后,赵尚志加入抗日义勇军孙朝杨部,后率六人赴珠河创建抗日游击队。
到1934年,这支抗日武装持续壮大,达到数千人。
后来赵尚志将军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军长。
赵尚志嗓门很大,常常在大会上向战士们讲述抗日救国的道理,描绘鬼子打跑以后国家未来的模样。
1942年2月,年仅三十四岁的赵尚志在战斗中,遭到混入部队的日满特务暗算,重伤被俘后血尽而死。
随后日寇将其遗体肢解成两部分,身体沉入松花江,头颅送伪满“首都”新京(今长春)请功,而后下落不明;历经六十余载,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之际,东北抗日烈士赵尚志将军的头颅在长春找到了。
这位民族英雄的故事将要画上一个句号,但对他的事迹的寻访和传颂却不会停止。
九一八事变中的英雄传奇东北民族英雄的故事

九一八事变中的英雄传奇东北民族英雄的故事九一八事变中的英雄传奇——东北民族英雄的故事九一八事变,是指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军在中国东北发动的一场大规模侵略行动。
这场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牺牲,但也孕育了许多英雄的故事,东北民族英雄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抵抗着侵略者的铁蹄。
下面,我将为大家讲述其中几位英雄的故事。
一、赵一曼——最早的游击队女战士赵一曼,生于1905年,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杰出领导人之一,也是东北抗日联军的创始人之一。
在九一八事变后,她组织起一支游击队,进行抵抗战,成为东北民族英雄的代表之一。
赵一曼深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积极参与共产主义运动,追求民族独立和社会主义的理想。
她利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在游击队中充当传递情报、组织抵抗等重要角色。
她无畏地与敌人作战,并尽一切努力帮助同胞,为保卫家园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二、朱德——东北抗日战争的奠基人之一朱德,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领导人,他在东北抗日战争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九一八事变后,朱德积极参与组织起抗日游击队,带领队伍与日本侵略军进行顽强的斗争。
朱德始终奉行民族独立和民主平等的原则,鼓舞士气,组织军队,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
在东北抗日战争中,朱德战胜了巨大的困难和艰险,以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意志带领军民抗日,成为东北民族英雄的象征之一。
三、刘胡兰——抵抗者的代表刘胡兰,生于1923年,是东北抗日战争中的一位杰出女战士,也是抗日英雄的代表人物之一。
刘胡兰自幼家境贫寒,但她积极向上,渴望为国家做出贡献。
在九一八事变后,她参军投身抗日战争,成为一名坚强的抵抗者。
刘胡兰在东北抗日战争中表现出色,她勇敢无畏地与敌人作战,为保卫家园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
她以其无私奉献的精神,成为抗日英雄的典范,自那以后,人们纷纷以她为楷模,崇敬她为东北民族英雄。
四、林彪——东北抗日战争的中坚力量林彪,生于1907年,是中国共产党的杰出领导人,是东北抗日战争中的核心人物之一。
东北抗联英雄人物及事迹介绍

东北抗联英雄人物及事迹介绍东北抗联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身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931年9月18日,当时日本侵略军在沈阳发动了“九一八”事变。
东北抗联英雄人物众多,他们用自己的血与生命为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
以下是部分东北抗联英雄人物及其事迹介绍:1. 任弼时:原名王钟凯,1906年出生于辽宁省鞍山市。
他是东北抗联领袖之一,在抗日战争初期,率领东北红军与日寇进行顽强斗争。
1945年,他主持制定《共同纲领》,提出了“惩办汉奸、消灭特务、还土地给百姓、保护工商业”的口号。
1948年,他带领东北野战军进入东北大后方,协助东北人民建立了新中国的政权。
1950年,任弼时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副主席。
2. 刘胡兰:1927年出生于黑龙江省讷河市,是东北抗联的女战士,被誉为“东北铁姑娘”。
当时,她只有14岁,但已经参加了抗日斗争。
1947年12月,她被捕,并被日寇枪杀于瑞金监狱。
在刘胡兰的遗物中,发现了一首诗,诗中写道:“我死后,愿我的眼睛变成两盏明灯,照亮人民的道路。
”3. 林彪:1907年出生于湖南省永州市,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元帅之一。
1931年,他加入了红军,参加了东北抗联。
在东北抗联期间,他深入研究了战争理论,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战术和战略思想。
1945年,他率领东北野战军攻占长春,为东北解放打下了坚实基础。
4. 聂荣臻:1899年出生于四川省资阳市,是新中国著名的军事家。
他在东北抗联中担任过多个重要职务,如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东北野战军总政治部主任等。
1945年,他率领东北野战军进入东北大后方,协助东北人民建立了新中国的政权。
1949年,他担任解放军总参谋长,曾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表现突出。
除了上述人物外,还有许多其他英雄人物为东北抗联做出了杰出贡献。
他们的事迹和精神将永远铭刻在中国人民心中。
历史趣谈民国时期的东北匪患 东北半数县城附近都有土匪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民国时期的东北匪患东北半数县城附近都有土匪
导语:电视剧《少帅》第13、14集讲述了少帅张学良在军事和外交上面的一次成功对话,从小小的剿匪事件上面我们看到了张学良的头脑,也看到了张学良
电视剧《少帅》第13、14集讲述了少帅张学良在军事和外交上面的一次成功对话,从小小的剿匪事件上面我们看到了张学良的头脑,也看到了张学良和郭松龄合作的成功之处。
《少帅》电视剧14集出现长江好等匪徒出路被堵,在二当家张宝生的建议下,归顺卫队旅,张学良收编长江好余众,照承诺给出七百人编制成立山林警备队,同时日本外务省已发正式照会了,同意撤退珲春日军。
张学良成功缓解了珲春危机,张作相建议让卫队旅扩大剿匪范围,继续佳木斯、密山剿匪。
学良亲自率队剿匪,一名年轻的士兵死在自己的怀里,随后浑身是血的学良回到指挥所,却得知长江好二当家张宝声背信弃义,瞒天过海安置下十五名肉票,受到嘲讽的学良下令毙了张宝声。
当时东北的土匪流窜范围广阔,东北半数以上的县城和广大乡村山寨都有土匪盘踞,可谓遍地是匪患,仅吉林、长春、黑龙江部分地区,名号较响、人数超过百人的股匪即有300股以上。
这些匪股,少则上百人,多则几千人,而几十人、十几人的小股匪更是多如牛毛,仅从土匪的名号即可看出土匪之多。
如:长江好、青山好、君子仁、四季好、公平、老三省、江南好、包打一面、老二哥、野马、绿林好、大来好、战天时、关大法师、平日军、岳坤(人马上千)、庆丰(人马上千)、八大泉眼、镇北侯、铁甲军、九胜、得胜、青村、傻子、天虎、黑虎帮、九江好、东山、靠山红、强国军、海乐、西海军、天下走、黑彪、西边好、赵小胡子、盘石好、
生活常识分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日战争故事:揭秘那些当过土匪的东
北抗日名将
座山雕的原型是东北抗日联军第8军军长谢文东。
电影《智取威虎山》热映让这样一种说法流传,很快又被历史学者证伪。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东北的抗日将领很多出身于土匪,不过由于其自身的复杂性,他们大部分被埋没在史料中。
——马占山:就任伪满官员不忘抗日
马占山(1885—1950)是吉林省怀德县人。
1903年,马占山因弄丢地主家的一匹马,被逼落草为寇。
日俄战争结束后,清政府招抚“绿林好汉”,马占山带领手下“弟兄”下山接受清政府收编,1925年成为张作霖麾下骑兵第二军军长。
1931年11月4日,在黑龙江省嫩江桥面,马占山率部向日本侵略者奋起反击(史称“江桥抗战”),被认为打响了武装抗日斗争的第一枪。
马占山经媒介渲染成为民族英雄,瞬间红透华夏。
有人特制包销“马占山牌香烟”,有人上街募捐“马军长抗日基金”,马家军每天收到慰问品数以吨计。
人们不知道,此时马占山也面临着诸多选择——日本关东军多次与马占山接洽,劝其放弃抵抗。
没过多久,马占山出现在事关伪满洲国建国的“四巨头会议”上,并就任伪满洲国军政部总长兼黑龙江省省长,站到了中华民族的对立面。
就在人们以为马占山就此走上亲日路线时,他却来了个180度大转弯,秘密将2400万元款项、300匹战马及其它军需物资运出城外,继续抗日,并率军队一度攻至XX县城,威胁长春。
1937年“七七”事变后,蒋介石任命马占山为东北挺进军总司令兼东北招抚。
他坚持同共产党人合作抗日,1938年因病到延安就医,中共中央举行盛大的欢迎会。
毛泽东致词,称赞他是始终如一、抗战到底的民族英雄。
——谢文东:抗联军长抗战后成土匪
谢文东(1887-1946)是辽宁宽甸人。
1925年,几个土匪朋友绑票牵连到谢文东被官府捉拿,他举家逃至黑龙江省XX县。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谢文东树起抗日旗帜。
1934年3月8日,他带领当地2000多农民举行暴动,打死日本关东军第十师团六十三联队联队长饭冢朝吾大佐等17人。
1934年10月,谢文东的队伍被日伪军近万人包围,经过数日苦战,人员伤亡殆尽。
1935年1月,谢文东在黑龙江XX县遇到共产党员赵尚志,与其组成东北抗日联军总指挥部。
1936年9月,谢文东升任抗联第8军军长(与抗联第1军军长杨靖宇平级),带领部队与日伪军交战20多次。
从1939年冬天开始,日本关东军出动70万日军和30万伪军对东北抗日联军进行“大讨伐”,谢文东的抗联8军由鼎盛时期的2000多人锐减至一二百人,战士们冻死、饿死的越来越多,7个师除战死的师长外,有5个师长率部下投降。
1939年3月19日,谢文东在走投无路之下,率领仅有的24名部下向日伪投降。
谢文东投降后坚持不为日满政府做事,在煤矿当了一名普通员工。
抗战结束后,他在国民党的支持下又发展起近4000人的匪帮。
1946年4月解放军剿匪,11月20日俘虏了谢文东及其儿子。
月3日,在群众的血泪控诉中,大土匪谢文东被处决。
——张海天:诈降后猛打日军
张海天(1890-1939)绰号“老北风”,是辽宁海城人,二十出头当了土匪,逐渐成为辽河一带着名的土匪头子。
日本大特务土肥原贤二长期在东北向土匪提供大批的枪支、金钱,以便关键时刻能为己所用。
过去数年中,土肥原没少在“老北风”身上下功夫,“九·一八”事变后,他派大汉奸凌印清来找“老北风”,让其率部归顺日本人。
与此同时,张学良也派人找到“老北风”,劝他擒奸抗日。
张海天对张学良派来的人说:“虽然少帅过去派兵打我,但我没话说,你是官,我是匪。
但小日本来了就不行,因为我是中国人。
”张海天决定诈降,再拿凌印清开刀。
1931年11月3日清晨,天降大雾,张海天突然率部突入凌印清盘踞的三道沟。
一枪未放,生擒凌印清及伪军200余人。
“老北风”在对日作战中打过不少胜仗,1932年被任命为东北抗日军区第二军区第三路司令长官。
以后,“老北风”数次受伤并赴北平疗伤,1939年在贫病交加中逝于北平。
像“老北风”这样英勇抗日的土匪不在少数,“九·一八”事变后活跃在东北的抗日义勇军大部分由土匪转化而来。
就是抗联部队中也有不少人是绿林出身,很多人为抗日献出生命。
抗战胜利后,东北土匪大多被国民党收编,疯狂残杀翻身农民,1946年开始,中共进行了根除性围剿。
英雄,是历史巨人,更是人民心中的丰碑……
北京xx县,有一位英雄母亲。
她的丈夫和6个孩子,全部为国捐躯。
这位伟大的母亲叫邓玉芬。
邓玉芬是个倔强的女子,她坚信只要努力,家里人丁兴旺,日子总有一天会好起来的。
婚后,她和丈夫借住在亲戚家,靠租种地主家的几亩地,含辛茹苦地拉扯大了7个儿子。
好日子还没有熬到,1933年长城抗战失败后,日本侵略者就把邓玉芬的家乡强行划入了伪满洲国。
为了糊口,她被迫搬到张家坟村东南的猪头岭山上,开荒度日。
1940年,八路军10团挺进密云西部山区。
在邓玉芬的家门口,八路军宣讲抗日道理,字字句句都说到了她的心坎上。
她知道,只有拿起刀枪打鬼子,才能挽救国家、拯救自己。
当年6月,10团组织游击队。
邓玉芬和丈夫商量:咱家有人,在打鬼子这件事情上,绝对不能含糊。
就叫儿子打鬼子去吧!于是,邓玉芬的大儿子永全、二儿子永水成为白河游击队的首批战士。
9月,邓玉芬知道游击队正缺人手,毫不犹豫地又把三儿子送去了白河游击队。
1941年底,日本侵略者实行“三光”政策,制造“无人区”。
邓玉芬响应党的号召,开展反“无人区”斗争。
她叫丈夫把在外扛活的四儿子、五儿子找回来,在环境最残酷的时候,参加了抗日自卫军模范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