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癣菌
头癣的抗真菌药物治疗

3
局部外用抗真菌药物
局部外用抗真菌药物
治疗措施
可为头癣辅助用药以降低带菌率,单用不治愈头癣。 最常用咪唑类药物(如咪康唑、克霉唑、益康唑、酮康唑、联苯苄唑、卢立康唑、舍他康唑等)。 丙烯胺类药物(如特比萘芬、萘替芬、布替萘芬等)及合制剂。 选用阿莫罗芬、环吡酮胺、利拉萘酯。
LOGO
谢谢观看
系统用抗真菌药物-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灰黄霉素可见头痛、嗜睡、乏力、眩晕、共济失调、周围神经炎、恶心、腹泻、上腹不适、 过敏反应、白细胞减少、蛋白尿、中性粒细胞减少、光敏感等,禁用于肝衰竭、卟啉症者。
特比萘芬可见胃肠道反应、肝酶异常、皮疹、味觉/视觉障碍等,禁用于慢性或活动性肝病 者。 伊曲康唑可见消化道症状、头痛、肝功能异常、皮疹等,不可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有充 血性心衰病史者。
可选药物
可选用灰黄霉素、特比萘芬、伊曲康唑、氟康唑。 灰黄霉素、伊曲康唑。 特比萘芬
灰黄霉素可抑制皮肤癣菌活性,对小孢子菌的抑菌作用强于毛癣菌。 特比萘芬对毛癣菌引起的头癣疗效好。 伊曲康唑对头癣治愈较高,对毛癣菌头癣、小孢子菌头癣的疗效相当。 氟康唑对小孢子菌、毛癣菌引起的头癣疗效与灰黄霉素相当。
头癣的 抗真菌药物治疗
演讲人:
时间:
1 定义 2 系统用抗真菌药物 3 局部外用抗真菌药物
1
定义
定义
名称
定义
头癣
头癣是因皮肤癣菌感染头皮、毛发引起,致病菌以皮肤癣菌、毛 癣菌属、小孢子菌属为主,可分为炎症性头癣、非炎症性头癣。
2
系统用抗真菌药物
系统用抗真菌药物
致病菌
可选药物 小孢子菌引起的头癣 毛癣菌引起的头癣
须癣毛癣菌致成人脓癣及体癣1例.pdf

须癣毛癣菌致成人脓癣及体癣1例A C ase of Adults K erion with Tinea Corporis C aused by T richophyton Mentagrophytes周冼苡ZHOU Xian 2yi [摘 要] 患者女,41岁。
头顶部直径约6cm 大圆形斑块,由毛囊性丘疹、丘疱疹、脓疱融合而成,可挤出脓汁,其上毛发易拔除。
左前臂儿掌大环形脱屑性红斑,边缘呈堤状。
皮疹真菌直接镜检(+),真菌培养鉴定为须癣毛癣菌。
诊断为脓癣、体癣。
伊曲康唑口服配合剃除病发及外用药治疗效果好。
[关键词] 须癣毛癣菌;脓癣;体癣[中图分类号] R 756.1;R 756.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1-7089(2003)05-0338-021 临床资料患者女,41岁。
因头皮斑块伴痒痛20天、加重10天,左前臂环形红斑10天于2002年5月14日来我科门诊。
20天前患者头顶部头皮痒痛起红斑,抓后逐渐扩大,近10天来皮疹隆起流脓,左前臂出现环形红斑伴脱屑。
既往无类似病史,否认药物过敏史。
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皮肤科情况:头顶部见直径约6cm 的圆形斑块,由毛囊性丘疹、丘疱疹、脓疱融合而成,挤压有少许脓汁流出,波动感不明显,其上毛发松动,易拔除,双耳后淋巴结肿大,触之较硬。
左前臂见儿掌大环形红斑,表面脱屑,中央炎症轻,边缘由红丘疹排列成堤状(图1)。
实验室检查:Hb 77g/L ,其余指标在正常范围内;头部、左前臂皮损真菌直接镜检(+);沙堡培养基及马铃薯葡萄糖琼脂26℃菌落生长快,呈白色及黄白色粉末状,背面呈棕黄色(图2);透明胶带法[1]粘取马铃薯萄萄糖琼脂培养的菌落,显微镜下可见少量棒形、约5~7隔、壁薄而光滑的大分生孢子及较多圆形小分生孢子聚集成葡萄状,有较多的螺旋菌丝(图3);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的菌落观察30天,无色素产生。
基于以上鉴定为须癣毛癣菌。
最后诊断:脓癣、体癣。
兔须癣毛癣菌的分离与鉴定

1 . 2 . 1 真 菌分 离培 养
将 采集 到 的皮 屑 、痂 皮 和
被毛 等病 料接 种 沙 氏斜 面 培养 基 , 放入 2 7 ℃恒 温 培
养箱 培 养 1 0 d , 观 察 菌落 生 长情 况 。同时 用 接种 针
动物 医学 进展 。 2 0 1 3, 3 4 ( 6 ): 3 9 — 4 2
Pr o gr e s s i n Ve t e r i na r y Me d i c i ne
兔 须 癣 毛癣 菌 的分 离 与 鉴 定
刘彦威 , 刘 娜, 柳焕章 , 刘建钗 , 刘利 强 , 张永英 , 王绥华
酸酚 棉蓝 , 置 于显微 镜下 观察 菌丝 及 孢子 形 态 , 并 做 记录, 用 显微镜 照 相 。
在河 北邯 郸 地 区 某兔 场 就 发 生 了 以耳
背及 肢端 出现 皮肤 脱 毛 , 继 而 出现皮 肤 破 溃 , 结痂 及
鳞 屑 的皮 肤 病 , 给当地兔业 发展造成 很大 的影响 。 为此 , 本 研究 通过 采集 该兔 场病 兔 发 病部 位皮 屑 、 结 痂 和被 毛等病 料 , 进行 病原 菌 的分 离及 鉴 定 , 以期 为
关键 词 : 兔; 须癣毛 癣 菌 ; r D NA— I T S; 鉴 定
中图 分 类 号 : ¥ 8 5 2 . 6 6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7 — 5 O 3 8 ( 2 0 1 3 ) 0 6 — 0 0 3 9 — 0 4
兔 皮 肤 真 菌病 是 一 类 传 染 性 很 强 的皮 肤 传 染
家兔 皮 肤真 菌病 在 临床诊 断 和治疗 方 面提供 参考 。
手指真菌感染引发手癣怎么办?

手指真菌感染引发手癣怎么办?手指真菌感染,一般都是因为护理不当而引起的,真菌感染也可能会导致手部患上很多疾病,比如说灰指甲、甲沟炎或者是手癣。
无论是哪一种疾病,都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手癣甚至会影响到患者的个人形象,所以需要及时进行治疗。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手癣的病因、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方法。
★一、病因手癣主要由红色毛癣菌(约占55.6%)、须癣(石膏样)、毛癣菌(约占22.7%)等感染引起。
本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染,手癣感染的重要诱因有双手长期浸水、摩擦受伤、接触洗涤剂和溶剂等,故手癣在某些行业中发病率可相当高。
患者以青年和中年妇女为多,其中许多人有戴戒指史。
★二、临床表现★1.水疱鳞屑型多为单侧起病。
先从手掌的某一部位开始,为针头大小的水疱,壁厚且发亮,内含清澈的液体。
水疱成群聚集或疏散分布,自觉瘙痒。
水疱干后脱屑并逐渐向四周蔓延扩大,形成环形或多环形损害,边缘较清楚。
病程多慢性,可持续多年,直到累及全部手掌并传播至手背和指甲,甚至对侧手掌。
有时水疱可继发感染形成脓疱。
与足癣相比,手癣较少继发严重的细菌感染。
★2.角化增厚型多由水疱鳞屑型发展而成。
患者常有多年病史,累及双手,也可为单侧。
皮损一般无明显的水疱或环形脱屑。
掌面弥漫性发红增厚,皮纹加深,皮肤粗糙,干而有脱屑。
冬季则常发生开裂,有时裂口很深伴出血,疼痛难忍,影响活动。
促使手掌角化增厚★三、治疗1.水疱鳞屑型可外用咪康唑霜、克霉唑霜、复方苯甲酸搽剂、复方雷琐辛搽剂等。
角化增厚型可用复方苯甲酸软膏、咪康唑霜或10%冰醋酸浸泡。
有皲裂者,可加用尿素脂。
皮损消退后继续搽药2周以上。
2.手部因经常水洗,所以局部搽药次数应增加,特别是洗手之后要加搽软膏或霜剂。
3.病程久或局部治疗效果差者,加口服灰黄霉素、酮康唑或氟康唑、伊曲康唑、特比萘芬等药治疗。
4.甲癣和手癣互为传染源,应予以同时治疗,包括身体其他部位的癣病。
身上起癣是什么原因呢

身上起癣是什么原因呢身上起癣的原因一发病原因以红色毛癣菌最常见,在我国还有须癣毛癣菌、断发毛癣菌、犬小孢子菌、絮状表皮癣菌和紫色毛癣菌等。
二发病机制由于病菌侵入表皮后一般只寄生于角质层,所以只在局部引起轻度的炎症反应,初起为红丘疹或小水疱,继之形成鳞屑,再向周围逐渐扩展成边界清楚的环形损害,边缘常可见丘疹、水疱,表面一般无渗液。
三病原体本病在我国主要由红色毛癣菌引起,其次为毛癣菌属、小孢子菌属和表皮癣菌属。
身上起癣的表现体癣区别牛皮癣由毛癣菌属引起,通过接触感染,潮湿,肥胖,多汗,摩擦,不注意清洁卫生,有糖尿病等及免疫力低下者易于发病。
好发生于手、足、面、颈等部位足癣脚气足癣很常见。
典型的须发毛癣菌感染起始于第3和第4趾间,然后累及足跖面。
足癣可伴有继发的细菌感染,蜂窝织炎或淋巴管炎,可能复发。
足癣可能与浸渍源于多汗症及封闭的鞋袜,接触性皮炎由于对鞋内各种物质过敏,特别是粘胶剂有关。
甲癣灰指甲这种类型的甲真菌病通常由毛癣菌属引起。
指甲的感染比趾甲少见,甲增厚,失去光泽,在游离缘下有碎屑聚集。
甲板变厚分离,甲可被破坏。
毛癣菌感染与银屑病的鉴别非常重要,因为甲癣的药物治疗是特异性的,并需要长期治疗。
头癣区别脂溢性皮炎头癣主要影响儿童。
它通过接触传染,并可造成流行。
在美国断发毛癣菌是常见的病原菌;在其他地方,毛癣菌属的其他种如紫色毛癣菌是常见的病原菌。
头皮的断发毛癣菌感染在起病时很轻微。
炎症常为轻度而持久的,损害既不是环形的,也没有明显的边界,所以很像脂溢性皮炎。
股癣股癣在男性较常见,可由各种皮肤癣菌或酵母菌念珠菌引起。
经常在夏天突然发作。
紧身衣或肥胖均有利于真菌生长。
皮肤癣菌疹或发疹型皮疹这些无真菌的皮损是在急性水泡性或炎症性的皮肤癣菌感染时,在身体的其他部位出现的各种形态的损害。
它们是由于对真菌的超敏反应所致。
身上起癣怎么办?一、局部治疗根据不同临床类型进行选择不同的抗真菌药物如联苯苄唑霜、酮康唑霜、特比奈芬霜等。
指(趾)间毛癣菌致须癣1例

指(趾)间毛癣菌致须癣1例王晓雯;李亚丽;王红;陈伟;万喆;涂平;李若瑜;王爱平【摘要】患者男,31岁,养羊史.上唇部、下颌部、颏部、颈前上部皮损4个月,逐渐加重.皮损呈红色肿胀性浸润性损害,上有结节、脓疱、结痂,有脓液外溢,压痛明显,胡须大部分脱落,亦见一些断须,易拔出.脓液真菌镜检可见透明分支分隔菌丝,真菌培养为指(趾)间毛癣菌,组织病理显示为感染肉芽肿改变.诊断须癣,给予患者口服伊曲康唑400 mg/d治疗6周,之后伊曲康唑200 mg/d联合特比萘芬250 mg/d治疗6周痊愈.【期刊名称】《中国真菌学杂志》【年(卷),期】2016(011)002【总页数】4页(P113-116)【关键词】须癣;指(趾)间毛癣菌;治疗【作者】王晓雯;李亚丽;王红;陈伟;万喆;涂平;李若瑜;王爱平【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北京大学真菌与真菌病研究中心皮肤病分子诊断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4;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北京大学真菌与真菌病研究中心皮肤病分子诊断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4;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北京大学真菌与真菌病研究中心皮肤病分子诊断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4;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北京大学真菌与真菌病研究中心皮肤病分子诊断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4;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北京大学真菌与真菌病研究中心皮肤病分子诊断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4;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北京大学真菌与真菌病研究中心皮肤病分子诊断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4;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北京大学真菌与真菌病研究中心皮肤病分子诊断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4;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北京大学真菌与真菌病研究中心皮肤病分子诊断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56.9须癣 (tinea barbae)是由皮肤癣菌引起面部胡须区和须毛的感染,常见于欧洲、美国,主要发生于成年男性,在我国少见。
须癣毛癣菌的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

CHEN Bo—uiSUN , r , Yi HU a — i g, AN Xio p n W Zhe, LIRuo y —u
( eat n o e tl y P kn nvrt Fr optlB in 0 04 Dp r metfD r o g ,eigU i sy i t si ,e i 10 3 ) ma o e i sH a jg
【 关键词】 须癣 毛癣菌 ; 鉴定 ; 分子生物学 【 中图分类号 】 R 39 2 7 .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7 —87 2 1 0 -3 10 633 2 (00)6 2 - 0 6
M o p l y a oe ul i l g c li n i c to f Trc o y o e tgr ph ts r hoog nd m lc ar b o o ia de tf a i n o i h ph t n m n a o y e i
r i s w r p r r e .T e en w ie t ct nw src s f d b T n S e u n ea a s . eut ① Mo h l a o t t e ef m d h nt e ni ai a e l s e yI Sa d L U sq e c n l i R s l t n e e o h d f o i ai i ys s p o r og y a dp yi oyo 1t t ris e t hrce s c o Ti o h tnm na r h t 3 t i )a d r h p y nrb u ( n h s l f e e s a t h c aat i is f r h p yo e tg o ye 8s a s n i o h t r m 3 og 4 s d t n m e rt c p s( rn Tc o u s an ) ② IS sq e c n ls e t e e p c s f r hp yo na rp ye a dT i o h t bu u L U sq e c t is . T e u n ea a i i ni dt e i i o h t me tgo h t n r hp yo r rm b t S u n e r y sd f h s e oT c i n s c nu e a a s n e t e et e o ho i o h tnm na r h t ( 6 3 ) C n ls n Ta io a i nic t nm to s r n l i o l i ni dt l r f r hp yo e t o ye 3 / 8 . o c i s r t n ld t a o e d e ys yd f h emp i Tc g p s uo di e f i i h a s l e et e a d rl be r hp yo e t r h t o a e t a d nie sTi o h tn it d i l 3 / 8 , u tl f ci n e a l i f v i .T i o h tn m na o ye f m p t n r ie t d a r h p yo ne i t e( 8 3 ) b t c g p sr i s e i f c rga
皮肤长癣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皮肤长癣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皮肤长癣是一种常见的皮肤问题,给很多人的生活带来了困扰。
要想有效地预防和治疗皮肤癣,了解其成因至关重要。
首先,真菌感染是导致皮肤长癣的一个重要原因。
常见的真菌如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等,它们喜欢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生长。
当皮肤的抵抗力下降时,这些真菌就容易入侵并繁殖,从而引发癣症。
比如,在夏天,人们容易出汗,脚部长期处于潮湿状态,如果不注意清洁和通风,就容易患上足癣。
不注意个人卫生也是皮肤长癣的一个诱因。
如果长时间不洗澡、不更换衣物,皮肤上的污垢、皮脂和汗液等容易堆积,为真菌和细菌的滋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特别是在一些容易出汗、摩擦的部位,如腹股沟、腋窝等,更容易出现癣症。
皮肤损伤也可能引发皮肤癣。
当皮肤受到外伤,如擦伤、割伤等,真菌或细菌就可能通过伤口进入皮肤内部,导致感染和癣的形成。
免疫力低下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当身体的免疫系统功能较弱时,对真菌和细菌的抵抗能力下降,容易感染皮肤癣。
比如,长期处于疲劳状态、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人群,患皮肤癣的风险相对较高。
另外,生活环境的影响也很大。
长期处于潮湿、闷热、不通风的环境中,或者接触到被真菌污染的物品,如公共浴室的拖鞋、毛巾等,都增加了感染皮肤癣的机会。
遗传因素在某些皮肤癣的发病中也可能起到一定作用。
有些人可能天生就对某些真菌比较敏感,更容易患上特定类型的皮肤癣。
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过度熬夜等,会影响身体的正常代谢和免疫功能,从而增加皮肤长癣的可能性。
还有,某些药物的使用也可能导致皮肤癣的发生。
例如长期使用抗生素可能会破坏皮肤正常的菌群平衡,使得真菌有机会大量繁殖。
总之,皮肤长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是单一因素作用,也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影响。
了解这些原因后,我们可以通过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增强免疫力、改善生活环境等方式来预防皮肤癣的发生。
一旦发现皮肤长癣,应及时就医,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避免病情加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20-2 癣菌的培养特征
属名
肉眼菌落外观
镜检培养的真菌
性 状
颜 色
大分子孢子
小分子孢子
厚膜孢子
菌丝特殊形态
毛癣菌
绒絮状粉粒状或蜡样
灰白.淡红.红.紫.黄.橙.棕
细长棒状.壁较薄.数目少或无
丛生呈葡萄状.梨状.棒状.较常见
有时可见
螺旋状.球拍状.结节状.鹿角状
表皮癣菌
绒絮状
粉粒状
黄绿色
卵形或粗棒状壁较薄.数目多
无
数目较多
球拍状
小孢子癣菌
绒絮状粉粒状石膏样
灰白.橘红.棕黄
纺锤状.壁较厚.数目多或少不一定
卵形或棒状.不呈葡萄状.不常见
比较常见
结节状.梳状.球拍状
最常见的是水霉和绵霉。该病是由真菌寄生鱼体表引起,主要是真菌门藻状菌纲水霉目
水霉科的水霉属和绵霉属。
水霉菌广存於世界各地的淡水或半咸水水域及潮湿土壤中,於死亡的有机物上腐生,为
一种常在的霉菌,主要有水霉目(Saprolegniales)、霜霉目(peronosporales)及水节霉目
(Leptomitales)等,又以水霉菌(Saprolegnia)最为常见,于10~15℃时最适合生长,25℃以
上时各中的游孢子(zoospore)繁殖力减弱,较不易感染。
徵菌性疾病:金鱼是变温动物,体温是随着水温而改变。当冬季水温降低,鱼体抵抗力
亦随之减弱,因此受徵菌感染的情形很普遍。患病的金鱼身体会长出白色棉花状物体,可施
孔雀绿溶液治疗法,亦可直接用Sera治徵菌治生虫剂、女王鲸治徵菌剂、AZ00治徵菌剂
治疗。
每一百公升水量加两公克食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