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100字【六篇】

合集下载

坦腹东床成语故事六篇

坦腹东床成语故事六篇

坦腹东床成语故事六篇篇一坦腹东床成语故事出处:《世说新语·雅量》。

意思:对女婿的美称。

坦腹:露出腹部。

东床:东边的床上。

也作“东床坦腹”。

东晋时,太傅郗鉴在京口(今江苏镇江)派他的`门人弟子给丞相王导一封想在王家找女婿的信,王丞相对郗太傅的信使说:“你到东厢房任意挑选好了。

”门人回家对郗太傅说:“王家几个儿郎都很好,听说来找女婿,都显得很庄重,只有一个青年在东边的床上,解开上衣露出腹部躺着,就象没有听说一样。

”郗公说:“就是这个最好!”一查问,原来就是王羲之,于是就把女儿嫁给了他。

后称人婿为“令坦”、“东床”。

篇二坦腹东床成语故事【注音】tǎn fù dōng chuáng【出处】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或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解释】旧作女婿的美称。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女婿【结构】偏正式【近义词】东床坦腹、乘龙快婿【押韵词】凫短鹤长、慷慨激昂、家丑不外扬、斗挹箕扬、蜚短流长、对牛鼓簧、金马玉堂、扶弱抑强、高飞远翔、筋信骨强、......【年代】古代【成语故事】东晋时期,书法家王羲之年轻时很有才华,太尉郗鉴很器重他,想把女儿嫁给他,于是派人向王羲之伯父王导求亲。

王导领来人到东厢房去看,只有王羲之独自敞着衣服,露着肚子躺在东床上吃东西。

来人回去向郗鉴汇报说东床坦腹的就是【成语示例】书生愚见,忒不通变,不肯坦腹东床。

明·高明《琵琶记·金闺愁配》篇三动物成语故事汉武帝(刘彻)听说李陵带着部队深入到匈奴的国境,士气旺盛,心里很高兴。

这时,许多大臣都凑趣地祝贺皇帝英明,善于用人。

后来李陵战败投降,武帝非常生气,原来祝贺的大臣也就反过来责骂李陵无用和不忠。

这时司马迁站在旁边一声不响,武帝便问他对此事的意见,司马迁爽直地说李陵只有五千步兵,却被匈奴八万骑兵围住,但还是连打了十几天仗,杀伤了一万多敌人,实算是一位了不起的`将军了。

经典幽默成语故事精选【六篇】

经典幽默成语故事精选【六篇】

【导语】成语是语⾔中的精华,是历史的产物,是⼈类智慧的结晶。

下⾯是⽆忧考分享的经典幽默成语故事精选【六篇】。

欢迎阅读参考!【篇⼀】经典幽默成语故事精选 掩⽿盗铃 春秋时侯,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

有⼈趁机跑到范⽒家⾥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吊着⼀⼝⼤钟。

钟是⽤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

⼩偷⼼⾥⾼兴极了,想把这⼝精美的⼤钟背回⾃已家去。

可是钟⼜⼤⼜重,怎么也挪不动。

他想来想去,只有⼀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偷找来⼀把⼤⼤锤,拼命朝钟砸去,咣的⼀声巨响,把他吓了⼀⼤跳。

⼩偷着慌,⼼想这下糟了,这种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们我正在这⾥偷钟吗?他⼼⾥⼀急,⾝⼦⼀下⼦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

他越听越害怕,不同⾃由地抽回双⼿,使劲捂住⾃已的⽿朵。

咦,钟声变⼩了,听不见了!⼩偷⾼兴起来,妙极了!把⽿朵捂住不住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刻找来两个布团,把⽿朵塞住,⼼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

于是就放⼿砸起钟来,⼀下⼀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

⼈们听到钟声蜂拥⽽⾄把⼩偷捉住了。

故事出⾃《吕⽒春秋·⾃知》掩⽿盗钟被说成掩⽿盗铃,⽐喻愚蠢⾃欺的掩饰⾏为。

【篇⼆】经典幽默成语故事精选 井底之蛙 ⼀只青蛙⽣活在⼀⼝废弃的浅井⾥,它对东海来的⼀只鳖夸耀说:“我真的很快乐!想外出的时候,⼀下⼦就能跳到井栏上;累了就回到井⾥,在残破的井壁边休息。

我跳进井⽔中,⽔刚刚没过我的胳肢窝,托着我的下巴,我蹦啊跳啊,烂泥也只没过我的脚丫。

看看周围那些虾蟹啊蝌蚪啊什么的,没有谁能⽐我快乐。

⽽且这是我的地盘,我跳跳停停,逍遥⾃在。

你到了这⾥,怎么不进来看看呢?” 鳖的左脚还没有踏进浅井,右膝已经被卡住了。

于是,它慢慢地退了回去,告诉青蛙关于海的事情:“即使⽤千⾥来计算,也说不出它的⼴阔;即使⽤千丈来测量,也算不出它的深度。

⼤禹治⽔的时候,⼗年九涝,海⽔也没看出增多;商汤的时代,⼋年中倒有七年是⼲旱的,海⽔也没见减少。

经典成语故事大全【六篇】

经典成语故事大全【六篇】

经典成语故事大全【六篇】导读:本文经典成语故事大全【六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不可救药】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

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

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

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

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

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

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

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

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

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乘风破浪】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

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

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后来,人们就用“乘风破浪”来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精神。

【一衣带水】南北朝的时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陈国以长江为界。

北周的宰相杨坚,废了周静帝,自己当皇帝,建立了隋朝。

他决心要灭掉陈国,曾说:“我是全国老百姓的父母,难道能因为有一条像衣带那样窄的长江隔着,就看着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们吗?后来人们就用“一衣带水”来比喻只隔了一条狭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两地。

【专心致志】从前有一个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艺非常高超。

秋有两个学生,一起跟他学习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集中精力跟老师学习。

另一个却不这样,他认为学下棋很容易,用不着认真。

老师讲解的时候,他虽然坐在那里,眼睛也好像在看着棋子可心里却想着:“要是现在到野外射下一只鸿雁,美餐一顿该多好。

”因为他总是胡思乱想心不在焉,老师的讲解一点也没听进去。

结果,虽然两个学生同是一个名师传授,但是,一个进步很快,成了棋艺高强的名手,另一个却没学到一点本事。

【按图索骥】孙阳有个儿子,看了父亲写的《相马经》,以为相马很容易,就拿着这本书到处找好马。

六年级经典成语故事六篇

六年级经典成语故事六篇

【导语】成语(chéng yǔ,idioms)是中国汉字语⾔词汇中定型的词。

成语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七字以上。

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六年级经典成语故事⼀:从善如流 春秋时期,楚国发兵攻郑,郑国不敌赶紧求救于晋。

晋国派出⼤将栾书增兵援助,楚国不敢与之交战,⽴即撤军⽽⾛。

栾书转⽽攻打楚国的盟友蔡国,蔡国告急,楚国来不及调集⼤军,只好派公⼦申和公⼦成两⽀⼩部队前去救援。

晋军⼤将赵同与赵括向栾书请战,这时,谋⾂知庄⼦、范⽂⼦、韩献⼦上前劝阻道:“如果这次与楚军对阵,即使打赢了也不过只胜了两⼩股楚军⽽已。

如果输了,那晋国可就被⼈耻笑了。

”当时,栾书的部下主张进攻的有⼋⼈,主张收兵的只有这三位,按理说应以多数⼈意见为准,但栾书最终还是采纳了知庄⼦三⼈的意见,退兵回国。

第⼆年,栾书趁楚不备,率军攻下了蔡国,继⽽⼜发兵攻向楚国。

知庄⼦、范⽂⼦、韩献⼦三⼈分析了具体情况,再次建议暂时不要陈兵楚国⽽去攻打沈国,结果此战⼤获全胜。

当时有⼈称赞栾书说:“这个⼈能听从好的、正确的意见,就像流⽔向下那样,不仅快⽽且⾮常⾃然。

”六年级经典成语故事⼆:抛砖引⽟ 据说,唐朝有⼀位得道⾼僧从谂禅师,对徒弟们参禅的要求⾮常严格。

他要求每个徒弟都必须将注意⼒⾼度集中,静⼼打坐,不受外界的任何⼲扰,⾝⼼都要达到⼊定的美好境界。

有⼀次,徒弟们正在晚参,从谂禅师故意试探⼀下徒弟们的定⼒,说:“今天晚上答话,有闻法解悟者就站出来。

”⼤多数徒弟知道师⽗的⽤意,都聚精会神地盘腿打坐,对⽼师的话理也不理。

只有⼀个⼩和尚糊涂得很,⾛出来⽤毫⽆禅意的话来回答禅师。

虽然如此,从谂禅师也没有动怒,只是平静地看了看他,说了⼀句:“刚才抛砖引⽟,却引来⼀块连砖头都⽐不上的⼟坯!”六年级经典成语故事三:惊⼸之鸟 战国时,魏国有⼀个叫更羸的射箭能⼿。

有⼀天,更羸跟魏王到郊外打猎。

⼀只⼤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

有趣的成语故事精选六篇

有趣的成语故事精选六篇

有趣的成语故事精选六篇 【篇一】有趣的成语故事精选 对牛弹琴 战国时代,有一个叫公明仪的音乐家,他能作曲也能演奏,七弦琴弹得非常好,弹的曲子优美动听,很多人都喜欢听他弹琴,人们很敬重他。 有一年的春天,他带着琴来到城郊的田野散步,与煦的春风将青草的芳香吹到他的面前,让他心情非常舒畅。他环顾四周,发现不远处有一头大公牛正在吃草。他兴致勃发,突发奇想要为这头公牛演奏一曲,因此他拨动琴弦,对着这头公牛弹奏了一首高雅的《清角之操曲》。 尽管公明仪弹奏的曲子非常悦耳动听,但是那头吃草的牛儿却根本不理会那高雅的曲调,仍然低着头继续吃草。由于公牛尽管能听到琴弦发出的声音,但是并不能懂得曲子中的美妙意境。 公明仪见美妙的琴声并不能打动这头不懂音乐的牛,非常无奈。过了一会儿,他又想出了一个办法。公明仪抚动琴弦,弹出一段段惊奇杂乱的声音,有的像嗡嗡的蚊蝇声,有 的像迷路的小牛犊发出的叫声。这时候这头大公牛才像突然明白了什么似的,摇摇尾巴,竖起耳朵,听了起来。 对牛弹琴的启示:说话不看对象是不可取的,对蠢人讲道理也是不可取的。 【篇二】有趣的成语故事精选 郑人买鞋 郑国有一个人,眼看着自己脚上的鞋子从鞋帮到鞋底都已破旧,因此准备到集市上去买一双新的。 这个人去集市之前,在家先用一根小绳量好了自己脚的长短尺寸,随手将小绳放在座位上,起身就出门了。 一路上,他紧走慢走,走了一二十里地才来到集市。集市上热闹极了,人群熙熙攘攘,各类各样的小商品摆满了柜台。这个郑国人径直走到鞋铺前,里面有各式各样的鞋子。郑国人让掌柜的拿了几双鞋,他左挑右选,最后选中了一双自己觉得满意的鞋子。他正准备掏出小绳,用事先量好的尺码来比一比新鞋的大小,突然想起小绳被搁在家里不记得带来。因此他放下鞋子赶紧回家去。他急急忙忙地返回家中,拿了小绳又急急忙忙赶往集市。尽管他快跑慢跑,还是花了 差不多两个时辰。等他到了集市,太阳快下山了。集市上的小贩都收了摊,大多数店铺已经关门。他来到鞋铺,鞋铺也打烊(yang)了。他鞋没买成,低头瞧瞧自己脚上,原先那个鞋窟窿现在更大了。他十分沮丧。 有几个人围过来,明白情况后问他:“买鞋时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穿一下,试试鞋的大小呢?”他回答说:“那可不成,量的尺码才可靠,我的脚是不可靠的。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这个人的脑瓜子真像榆木疙瘩一样死板。而那些不尊重客观实际,自以为是的人不也像这个揣着鞋尺码去替自己买鞋的人一样愚蠢可笑吗? 【篇三】有趣的成语故事精选 掩耳盗铃 春秋时候,晋国世家赵氏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与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但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 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锤子,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钟声不就等因此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 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他越听越害怕,不由自主地抽回双手,用劲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 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因此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篇四】有趣的成语故事精选 东施效颦 春秋时代,越国有一位美女名叫西施,不管举手投足,还是言谈微笑,样样都惹人喜爱。西施稍用淡妆,身着衣服 朴素,但是不管走到哪里,都有很多人向她行“注目礼”,她实在太美了,没有人不惊叹她的美貌。 西施患有心口疼的毛病。有一天,她的病又犯了,只见她手捂胸口,双眉皱起,流露出一种娇媚柔弱的女性美。当她从乡间走过的时候,乡里人无不睁大眼睛凝视着她。 乡下有一个丑女人,动作粗俗、说话大声大气,却一天到晚做着当美女的梦。今天穿这样的衣服,明天梳那样的发式,却没有一个人说她漂亮。 这一天,她看到西施捂着胸口、皱着双眉的样子竟博得这么多人的青睐,因此回去以后,她也学着西施的样子,手捂胸口的矫揉造作使她样子更难看了,可用扭捏作态一词形容。结果,富人看见丑女的怪模样,马上把门紧紧关上;穷人看见丑女走过来,马上拉着妻子与孩子远远地躲开。人们见了这个怪模怪样,模仿西施心口疼,在村里走来走去的丑女人,简直像见了瘟神通常。 东施效颦的启示:每个人都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避短,寻找适合自己的形象,盲目模仿别人的做法是愚蠢的。 【篇五】有趣的成语故事精选 杯弓蛇影 有一天,乐广请他的朋友在家里大厅中喝酒.那个朋友在喝酒的时候,突然看见自己的酒杯里,有一条小蛇的影子在晃动,他心里很厌恶,可还是把酒喝了下去.喝了之后,心里到底不自在,放心不下.回到家中就生起病来. 隔了几天,乐广听到那个朋友生病的消息,熟悉了他得病的原因.乐广心里想:“酒杯里绝对不可能有蛇的!”因此,他就跑到那天喝酒的地方去察看.原先,在大厅墙上,挂有一把漆了彩色的弓.那把弓的影子,恰巧映落在那朋友放过酒杯的地方,乐广就跑到那个朋友那里去,把这事解释给他听.这人明白了原因以后,病就立刻好了. 后来人们就用“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篇六】有趣的成语故事精选 山鸡起舞 山鸡天山美丽,浑身都披着五颜六色的羽毛,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鲜艳夺目,叫人赞叹不已。山鸡也很为这身华羽而自豪,非常怜惜自己的美丽。它在山间散步的时候,只要来到水边,瞧见水中自己的影子,它就会翩翩起舞,一 边跳舞一边骄傲地欣赏水中倒映出的自己那绝世无双的舞姿。 魏武帝曹操当政的时候,有人从南方献给他一只山鸡。曹操十分高兴,召来了有名的乐工,为他奏起动听的曲子,好让山鸡跳舞歌唱。乐工卖力地又吹又打,但是山鸡却一点都不买账,充耳不闻,既不唱也不跳。曹操的手下人拿来美味的食物放在山鸡面前,山鸡连看都不看,无精打采地耷拉着脑袋走来走去。就这样,任凭大家想尽了办法,使尽了手段,始终都没办法逗得。 曹操非常扫兴,气恼不已,斥责手下人说:“你们这么多人,连一只山鸡都应付不了,还怎么做大事!” 曹操有一位十分钟爱的小儿子,名字叫作曹冲。曹冲自幼聪明伶俐,又博览群书、见识渊博。这时候,他动了动脑子,有了主意,因此就走上前对曹操说:“父王,儿臣听说山鸡一向为自己的羽毛感到骄傲,因此一见到水中有自己的倒影,就会跳起舞来欣赏自己的美丽。何不叫人搬一面大镜子来放在山鸡面前,这样山鸡顾影自怜,就会自动跳起舞来了。” 曹操听了拍手称妙,马上叫人将宫中的镜子抬过来,放在山鸡面前。 山鸡慢悠悠地踱到镜子跟前,一眼看到了自己无与伦比的丽影,比在水中看到的还要清晰得多。它先是拍打着翅膀冲着镜子里的自己兴奋地鸣叫了半天,然后就扭动身体、舒展步伐,翩翩起舞了。 山鸡迷人的舞姿让曹操看得呆了,连连击掌,赞叹不已,也忘了叫人把镜子抬走。 可怜的山鸡,对影自赏,不知疲倦,无休无止地在镜子前拼命地又唱又跳。最后,它终于耗尽了最后一点力气,倒在地上死去了。 山鸡的确美丽,但它的虚荣心也实在太强了,以致于受人愚弄。我们可不能让虚荣心、好胜心战胜了理智,否则就会遭到惨败。

四字成语故事简短阅读【六篇】

四字成语故事简短阅读【六篇】

成语一般用四个字,这与汉语本身句法结构和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有关系。

下面是分享的四字成语故事简短阅读【六篇】。

欢迎阅读参考!【篇一】四字成语故事简短阅读锲而不舍春秋战国时期,学术领域相当活跃,名家辈出。

当时有一位哲学家、教育学家荀子,其博大的学问、深刻的见解,令后人敬佩不已。

他写有许多散文,《劝学》称得上是其中的代表之作。

荀子在《劝学》篇中,提出不懈地学习可以增长人的才干、改变人的气质。

他特别指出,学习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荀子说:“只要你不断地堆积泥土,就能最终堆成高山,风雨就会从山里产生出来;只要你不断地积聚少量的水,就一定会形成深渊,那里就会有蛟龙来潜藏;只要你做好事做多了,就一定会养成一种美德,如此,要完全具备圣贤的思想品质也就不难办到了。

“这里重要的是,绝不能看轻点滴的积累。

人若是不一步一步地走,哪能走到千里之外?不汇积小河里的水,大江大海又怎么能形成呢?一匹千里马如果只跳一下,连十步的距离都不可能超过;而最劣等的马如果连续走十天,也能走很远。

后者的成功就在于从不停止前进啊!“一个人如果懒懒散散,刻几下木头就停下来,他连朽木也刻不断;而如果他发愤图强,刻而不停的话,一定能把金石雕刻成器!总之,人要成功,就得不断地、专一地奋斗下去!”荀子的这些话成为至理名言,一直流传至今。

【篇二】四字成语故事简短阅读唇亡齿寒春秋时候,晋献公想要扩充自己的实力和地盘,就想找借口派兵去消灭虢(guó)国。

可是在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yú)国,讨伐虢国必须经过虞国。

“怎样才能顺利通过虞国呢?”晋献公问手下的大臣。

大夫荀息说:“虞国国君是个目光短浅、贪图小利的人,只要我们送他美玉和宝马,他会答应借道的。

”晋献公一听有点舍不得。

荀息看出了晋献公的心思,就说:“虞虢两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虢国灭了,虞国也难独存,您的美玉宝马不过是暂时存放在虞公那里罢了。

”晋献公听后,便采纳了荀息的计策。

虞国国君见到这两份珍贵的礼物,顿时心花怒放,听到荀息说要借道虞国时,当时就满口答应下来。

哄宝宝睡前成语故事【10篇】

哄宝宝睡前成语故事【10篇】

哄宝宝睡前成语故事【10篇】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哄宝宝睡前成语故事,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哄宝宝睡前成语故事(一)成语故事:饮鸩止渴东汉的霍諝,从小就很有胆识。

他十五岁时,他舅舅宋光由于秉公执法,得罪了一些权贵,被他们诬告篡改诏书,关進了监狱。

霍諝明白舅舅为人正直,不可能干这种事,就给大将军梁商写信,为舅舅辩白。

信中说:“宋光身为州郡的长官,一向奉公守法,以便更好地为朝廷效力。

他怎样会冒着死罪去篡改诏书呢?这不就是人为了充饥去吃附子(一种草药,有剧毒),为了解渴去饮鸩(“鸩”的羽毛泡过的毒酒)一样吗?如果这样的话,还没有進入肠胃,到了咽喉处就已经断气了。

他怎样可能这样做呢?”梁商读了信,觉得说得有道理,把信拿给皇上看。

不久,宋光被无罪释放。

“饮鸩止渴”比喻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其严重的结果。

哄宝宝睡前成语故事(二)成语故事:不知所云三国时,东吴杀了关羽,占了荆州。

在与东吴作战中蜀主刘备大败,退回白帝城,又生起重病来,忙派人去成都请来诸葛亮,刘备对他说:“我的儿子如果能辅佐,你就辅佐他。

如果不能辅佐,你可以取而代之。

”说完,刘备就去世了。

这时的蜀国内忧外患,困难重重,对外,诸葛亮主动与东吴和好,对内,发展生产,训练军队。

几年后蜀国恢复了元气,粮食充足,兵强马壮。

当时蜀国南部的彝族首领孟获反叛,为了后方的安定,225年,诸葛亮亲征孟获。

他采取“攻心为上”的策略,七次俘虏了孟获,又七次放了他。

最后孟获心悦诚服地归顺蜀汉,说:“丞相天威,我再也不反了。

”解除了后顾之忧后,诸葛亮便决定出师伐魏。

他给刘禅写了道奏章,从刘备不幸早逝说起,说自己在军败的危难关头接受任命,到现在已经21年了。

他向刘禅推荐了一大批文臣武将,再三劝告刘禅要“亲贤臣,远小人”,采纳有益的建议。

最后他说:“今天我要出师远征,面对这张奏章泪流满面,不知该说些什么(不知所云)”。

经典成语故事简短【六篇】

经典成语故事简短【六篇】

经典成语故事简短【六篇】【导语】学成语的目的是为了用成语,想熟练运用成语,就要掌握成语的含义,这样才能把话说得或者写得更简洁、更准确、更生动。

下面是分享的经典成语故事简短【六篇】。

欢迎阅读参考!【篇一】经典成语故事简短闻鸡起舞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

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

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

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

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

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

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

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

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

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

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

成语“闻鸡起舞”,形容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

【篇二】经典成语故事简短唇亡齿寒春秋时期,虢国屡次侵犯晋国,晋献公便决定灭掉虢国。

大夫荀息想了一个计策:“虢国与虞国唇齿相依,我们可以先从虞国借道讨伐虢国,等灭了虢国,就能顺道灭掉虞国。

”晋献公认为虞公未必会答应借道。

荀息说:“虞公很贪婪,如果我们把垂棘的美玉和屈地的良马送给他,他必然见利忘义,痛快地答应我们的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语故事100字【六篇】
导读:
本文 成语故事100字【六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
欢迎点评和分享。
【乐不思蜀 】
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建立蜀国。他死后,儿子刘禅继位,
又称"刘阿斗"。刘禅昏庸无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后,公元263
年,蜀国就被魏所灭。刘禅投降后,魏王曹髦(máo)封他为食俸禄无
实权的“安乐公”,并让他迁居魏国京都许昌居住。
魏王自己也无实权,掌大权的是司马昭。在一次宴会上,司马
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刘禅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
故国,都非常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他一
点儿也不想念蜀国。 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乐不思蜀”这
个成语,来形容有些人安于现状,乐而忘返。还形容有些人乐而忘本。
【邯郸学步 】
邯郸是战国时期赵国的都城,据说这个地方的人走路的姿势特
别优美。燕国有位少年不辞辛苦来到邯郸要学这里的人走路。他一边
观察邯郸人的走路姿势,-边学习模仿。可没有几天,他就坚持不下来
了,越学越别扭,越走越不自然。不仅没有学会邯郸人走路,而且连
自己原来走路的动作也忘了.只好爬着回到了燕国。邯郸学步:学步:学
走路,比喻生搬硬套地模仿别人,闹出笑话。
【买椟还珠 】
战国时,有个楚国商人到郑国卖珠宝。他用上等的木料做成一
个盒子,然后用香料来熏烤,再刻上栩栩如生的玫瑰花图案,镶嵌上
翡翠、珠玉等装饰物,把这个盒子装扮得无比精致,然后才把一颗极
其珍贵的珍珠装在里面。不-会儿,一个买主来了,他看到这个盒子,
喜欢极了。于是,他买下了它。可是,这位买主却打开盒子,取出珍
珠还给商人,只拿着盒子走了。买椟还珠—椟:木匣。比喻舍本逐末,
或取舍不当。
【乐不思蜀】
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建立蜀国。他死后,儿子刘禅继位,
又称"刘阿斗"。刘禅昏庸无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后,公元263
年,蜀国就被魏所灭。刘禅投降后,魏王曹髦(máo)封他为食俸禄无
实权的“安乐公”,并让他迁居魏国京都许昌居住。
魏王自己也无实权,掌大权的是司马昭。在一次宴会上,司马
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刘禅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
故国,都非常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他一
点儿也不想念蜀国。 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乐不思蜀”这
个成语,来形容有些人安于现状,乐而忘返。还形容有些人乐而忘本。
【邯郸学步】
邯郸是战国时期赵国的都城,据说这个地方的人走路的姿势特
别优美。燕国有位少年不辞辛苦来到邯郸要学这里的人走路。他一边
观察邯郸人的走路姿势,-边学习模仿。可没有几天,他就坚持不下来
了,越学越别扭,越走越不自然。不仅没有学会邯郸人走路,而且连
自己原来走路的动作也忘了.只好爬着回到了燕国。邯郸学步:学步:学
走路,比喻生搬硬套地模仿别人,闹出笑话。
【买椟还珠 】
战国时,有个楚国商人到郑国卖珠宝。他用上等的木料做成一
个盒子,然后用香料来熏烤,再刻上栩栩如生的玫瑰花图案,镶嵌上
翡翠、珠玉等装饰物,把这个盒子装扮得无比精致,然后才把一颗极
其珍贵的珍珠装在里面。不-会儿,一个买主来了,他看到这个盒子,
喜欢极了。于是,他买下了它。可是,这位买主却打开盒子,取出珍
珠还给商人,只拿着盒子走了。买椟还珠—椟:木匣。比喻舍本逐末,
或取舍不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