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50字30篇完美版
简短的成语故事

简短的成语故事简短的成语故事(精选15篇)简短的成语故事1 1、沧海桑⽥ 桑⽥,农⽥.⼤海变成桑⽥,桑⽥变成⼤海.⽐喻世事变化很⼤. 从前仙⼈王远和⿇姑,他们相约到蔡经家去饮酒,王远⼀⾏很快就到蔡经家,但没见到⿇姑的到来,就派使者去请.⿇姑到来说她奉命去巡视蓬莱,已经三次见到东海变成桑⽥,现在海⽔⼜退了⼀半.王远说那⾥⼜要扬起尘⼟来了 2、不拘⼀格 拘:限制;格:规格,⽅式.不局限于⼀种规格或⼀个格局. 清朝思想家龚⾃珍⾯对腐败的清政府,主张改⾰,提倡禁烟,得不到朝廷重⽤.48岁毅然辞官归隐,在路过镇江时看到当地⼈在祭拜天神,他作诗⼀⾸:“九州⽣⽓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格降⼈才.” 3、了如指掌 了:明⽩;指掌:指着⼿掌.形容对事物了解得⾮常清楚,象把东西放在⼿掌⾥给⼈家看⼀样. 古代帝王都要建始祖庙,在庙⾥按始祖的等级依次排列设置灵位,每逢有⼤的⾏动、节⽇,帝王们就进庙祭祖,称为“啰”礼.很多⼈对啰礼不理解,向孔⼦请教.孔⼦认为鲁国的宗庙违背了周礼,他避⽽不谈,指着⼿掌说:“知道啰礼的⼈治国就了如指掌 4、长风破浪 ⽐喻志向远⼤,不怕困难,奋勇前进. 南朝宋国著名将领宗悫从⼩就有雄⼼壮志,喜欢舞枪弄剑,他的叔⽗宗炳问他的志向,他回答说:“愿乘长风破万⾥浪!”,后来他带兵攻打林⾢国,运⽤计谋取胜,被封为左卫将军 5、拔苗助长 ⽐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坏事. 从前宋国⼀个农夫担⼼⾃⼰⽥⾥的⽲苗长不⾼,就天天到⽥边去看.三天过去了,⽲苗没见动静.他想出⼀个办法,就急忙奔到⽥⾥,把⽲苗⼀棵棵拔⾼⼀些.回去对⼉⼦说⽲苗长⾼了⼀⼤截,⼉⼦跑到⽥⾥⼀看,⽲苗全都枯死了 6、⼀叶障⽬ 眼睛被⼀⽚树叶挡住,指看不到事物的全貌. 有个书呆⼦从古书上读到“蝉翳叶”的故事,信以为真,就四处寻找,把蝉躲藏处的树叶全部摘下,拿回家遮脸作试验,问妻⼦能不能看见他.妻⼦⽓愤说看不见.他就拿这⽚树叶去街上⾏窃,被抓后说:“我⼀叶障⽬,你们能看见吗?” 7、千呼万唤 形容再三催促. ⽩居易⽤诗歌为民请命,得罪了当时的权贵.因此被贬到江州做司马.他来到浔阳江边与即将离别的朋友送⾏,风吹着芦苇传来阵阵凄凉.他们上船喝起了酒来,江⾯上传来⼀阵琵琶声.他们驱船靠近,千呼万唤才见到那位犹抱琵琶半遮⾯的佳⼈ 8、杯⽔车薪 ⽤⼀杯⽔去救⼀车着了⽕的柴草.⽐喻⼒量太⼩,解决不了问题. 从前有⼀个樵夫在⼭上打柴,听到救⽕声就跑去救⽕.后来他的柴车也着了⽕,正好看到路边有⼀个杯⼦,就拿杯⼦跑到河边去装⽔来救⽕,但⽕势太⼤,⼀杯⽔根本就是⽆济于事,⼀整车柴全部被烧毁 9、栩栩如⽣ 栩栩:活泼⽣动的样⼦.指艺术形象⾮常逼真,如同活的⼀样. 庄⼦写出了这样⼀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梦见⾃⼰变成⼀只美丽丽的蝴蝶,⽐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 10、三顾茅庐 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喻真⼼诚意,⼀再邀请.刘备和关⽻、张飞亲⾃到卧龙冈拜见诸葛亮,前两次都没见到,第三次终于见到诸葛亮,诚⼼请诸葛亮出⼭简短的成语故事2 拔苗助长 ⽐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坏事。
20个经典成语故事50字以内

1、老马识途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
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
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2、负荆请罪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
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
3、纸上谈兵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
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
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4、三令五申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
孙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
孙武向宫女们交代了口令之后击鼓传令,宫女们一阵哄笑,队伍乱成一片。
孙武再一次下达命令,宫女们只觉得好玩,根本不听命令。
孙武说号令既然已经明白又不听令,这是头领之罪,下令将两名队长处死。
吴王急忙叫人传令不能斩杀王妃,孙武仍然杀了两个王妃。
然后,孙武重新操练宫女,这回没人敢不听号令了。
5、围魏救赵:战国时,魏军围困赵国京城邯郸。
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
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赵国的邯郸,孙膑主张引兵去围攻魏国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这样,不但能解除赵国的围困,还能使魏军疲劳不堪。
田忌采纳了孙膑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
魏军闻讯急忙撤回围攻邯郸的部队,星夜回军援救大梁。
走到桂陵,齐军以逸待劳迎击魏军。
魏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
6、一字千金战国时期,秦王嬴政年幼继位,由相国吕不韦辅政,为了笼络人心,增强实力,吕不韦组织人编写《吕氏春秋》,并把这一部10多万字的书挂在咸阳的门市上,宣布谁能指出书中不足,增加或删除其中一字者,赏给其千金。
简短成语故事大全【20篇】

【导语】成语故事是中国历史的⼀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中国⼏千年以来⼈民智慧的结晶。
其特点是深刻隽永,⾔简意赅。
下⾯是®⽆忧考⽹整理分享的简短成语故事⼤全,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1.简短成语故事:以貌取⼈ 孔⼦有许许多多弟⼦,其中有⼀个名叫宰予的,能说会道,利⼝善辩。
他开始给孔⼦的印象不错,但后来渐渐地露出了真相:既⽆仁德⼜⼗分懒惰;⼤⽩天不读书听讲,躺在床上睡⼤觉。
为此,孔⼦骂他是“朽⽊不可雕”。
孔⼦的另⼀个弟⼦澹台灭明,字⼦⽻,是鲁国⼈,⽐孔⼦⼩三⼗九岁,他的体态和相貌很丑陋。
孔⼦开始认为他资质低下,不会成才。
但他从师学习后,回去就致⼒于修⾝实践,处事光明正⼤,不⾛邪路。
后来,⼦⽻游历到长江,跟随他的弟⼦有三百⼈,声誉很⾼,各诸侯国都传诵他的名字。
孔⼦听说了这件事,感慨地说:“我只凭⾔辞判断⼈品质能⼒的好坏,结果对宰予的判断就错了;我只凭相貌判断⼈品质能⼒的好坏,结果对⼦⽻的判断⼜错了。
” [提⽰]只根据外貌来判断⼈品质能⼒的好坏。
2.简短成语故事:⾃相⽭盾 从前,楚国有个⼈在街上卖兵器。
他拿着⽭说:“这⽀⽭,是天下第⼀锋利的,它能击穿最坚固的盾牌。
”他⼜拿起盾说:“这个盾牌,是天下第⼀坚固的,世界上没有⼀⽀长⽭能够刺得穿它。
”有⼈问:“⽤你的⽭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回答不出来了。
[注释]⽭:长⽭。
盾:盾牌。
[提⽰]⽐喻⾃⼰的⾔⾏前后相互抵触。
3.简短成语故事:掩⽿盗铃 古时候,有个⼈想偷别⼈家⼤门上挂着的门铃,⼜怕门铃响起来。
他想出⼀个办法来。
他把⾃⼰的⽿朵掩起来,然后去把门铃偷下来。
结果被主⼈当场捉住了。
他惊奇地问主⼈:“你怎么听到了铃声?”主⼈说:“你掩住了⾃⼰的⽿朵,可是没有掩住我的⽿朵啊!” [注释]掩:遮盖,捂。
盗:偷。
[提⽰]⽐喻所做的事情不能欺骗别⼈,只能欺骗⾃⼰。
4.简短成语故事:天罗地⽹ 春秋时,楚平王听信⼤⾂费⽆忌的谗⾔,要杀害太⼦的师傅伍奢和他的⼉⼦伍⼦胥。
幼儿园必备的成语小故事(30篇)

幼儿园必备的成语小故事(30篇)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这些故事的语言生动、通俗易懂,能够帮助孩子了解历史学习知识,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幼儿园必备的成语小故事(30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1、雪中送炭【成语故事】南宋时期,着名的诗人范成大一生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深受人们的喜爱,晚年退居故乡石湖,自号石湖居士,他着作被编为《石湖居士诗集》,其中有一首《大雪送炭与芥隐》诗:“不是雪中须送炭,聊装风景要诗来。
”2、画饼充饥【成语故事】曹操的孙子曹睿当上皇帝后急于找一个“中书郎”,让大臣卢毓推荐一个真有本事的人,并告诫他推荐人才不能只看名声,名声就像画在地上的一张饼,饥饿时不能吃。
卢毓经过仔细挑选为曹睿选中中书郎。
3、囫囵吞枣【成语故事】从前一个自作聪明的人,听说人们吃梨子对牙好但伤脾,吃枣子却刚好相反。
他想了很久终于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就是吃梨只嚼不咽,吃枣只吞不嚼,这样就不会伤牙与伤脾了,人家笑他是囫囵吞枣。
4、尔虞我诈【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强大的楚国包围了弱小的宋国都城,宋国大帅华元誓死守城不降,楚军存粮不多,车夫申叔向楚庄王献计,要士兵盖房种地,装做长住的样子。
华元急了,偷偷潜入楚军统帅子反的营帐,说城里缺粮人们易子而食。
于是两军讲和。
5、草船借箭【成语故事】三国时期,曹操率大军攻打东吴,孙权刘备联合抗曹,周瑜心胸狭隘,很忌妒诸葛亮,设计让诸葛亮三天之间完成造箭十万支。
诸葛亮向鲁肃借了20只船及草人,趁夜色大雾之机,开船向曹营,曹操率军拼命向草人上射箭,圆满完成任务。
6、嫦娥奔月【成语故事】传说古代天空中有10个太阳同时出来,大地被烤成焦土,后羿为民除害射掉了9个太阳,西天的王母娘娘奖赏他长生不老的仙药。
他的妻子嫦娥趁后羿不注意时偷吃了这些药,突然她就成仙飞向天宫,王母娘娘惩罚她,让她在广寒宫里思过。
7、恃才傲物【成语故事】南朝时期,齐武帝的侄子萧子显从小聪慧过人,文思敏捷。
50字的成语故事

50字的成语故事50字的成语故事(一)鸿鹄高飞,一举千里【注音】hóng hú gāo fēi , yī jǔ qiān lǐ【成语故事】西汉时期,刘邦当上皇帝后立吕后的儿子刘盈为太子,因为宠幸戚夫人而想改立刘如意为太子。
吕后听从张良的主意,让太子刘盈请出商山四位贤士。
刘邦看到太子有商山四贤辅佐,羽翼已成,对戚夫人唱道:“鸿鹄高飞,一举千里。
羽挧已就,横绝四海。
【典故】鸿鹄高飞,一举千里。
西汉·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释义】鸿鹄:天鹅。
天鹅高高飞翔,一飞千里。
指人有雄才大略。
【用法】作宾语、分句;指人有雄才大略50字的成语故事(二):同病相怜,同忧相救【拼音】tóng bìng 某iāng lián , tóng yōu 某iāng jiù【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楚国奸臣费无极杀害郤宛全家。
郤宛的亲戚伯暿听到消息,连夜逃到吴国,向吴王及伍子胥汇报此事。
伍子胥说:“咱们一样有冤仇,你是否听过《河上歌》?这歌真让人有同病相怜、同忧相救之感。
”【出处】子不闻河上之歌乎?同病相怜,同忧相救。
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解释】比喻因有同样的遭遇或痛苦而互相同情、援助。
【用法】作定语、宾语;用于人的处境【近义词】同病相怜50字的成语故事(三):黄狸黑狸,得鼠者雄【拼音】huáng lí hēi lí , dé shǔ zhě 某ióng【成语故事】清朝时期,徐秀才不愿为清廷服务,就改学道术为人驱鬼,一个朝廷大员请他驱鬼,好酒好菜侍侯,闭口不谈驱鬼事情。
晚上一头兽头人身的怪物来舔食剩菜剩饭。
徐秀才吓得拼命狂叫吓跑了那怪物,后来再也没发现了,人们感叹:“黄狸黑狸,得鼠者雄”。
【出处】异史氏曰:‘黄狸黑狸,得鼠者雄。
’此非空言也。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驱怪》【释义】狸:野猫,山猫;雄:威武,借喻杰出的人物或国家。
成语故事50字30篇完整版

《成语故事50字》成语故事50字(1):画饼充饥曹操在征讨张绣时军队饥渴难耐,这时曹操登上高山观望声称前边有梅林,渡过军队哗变的危机,后人称这次事情为画饼充饥成语故事50字(2):卧薪尝胆话说吴国与越国打仗,吴王夫差战败,其后他每一天睡在干柴上,每一天吃苦胆,最终以弱胜强,打败了越王勾践,这就是有名的卧薪尝胆。
成语故事50字(3):自相矛盾有个人卖矛和盾。
他说盾最牢固,又说矛最锐利。
有个人问他用矛来戳盾会如何?他答不出来,古人称其为自相矛盾。
成语故事50字(4):刻舟求剑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也可称为途经江的人),把佩戴的剑掉进了江里。
他匆忙在船沿上刻上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但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
船已经走(行驶)了很远,而剑还在本来的地方。
成语故事50字(5):成语故事50字乘风破浪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
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意思是:我必须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
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最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成语故事50字(6):成语故事50字疑邻盗斧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
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
之后,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先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
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样也不像贼了。
成语故事50字(7):成语故事50字不可救药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
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
之后,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
但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
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
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
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
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之后收入《诗经》。
小学生必读成语故事(40篇)

小学生必读成语故事(40篇)成语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特色,成语背后都承载着祖先的智慧和人生的道理。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生必读成语故事(40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1、病入膏肓【心与膏肓膈膜之间的病,比喻事态严重,无法挽救。
例﹔这个国家的政治腐败已经到了病入膏肓的程度。
】春秋时,晋公患重病,派人到秦国请医生。
秦桓公派了一位名叫缓的名医去诊治。
在缓还未到之前,晋景公做了个梦,梦见两个小孩在谈话。
一个说﹔“来人是个医术高明的医生,恐怕要伤害我们,我们该逃往哪里﹕“另一个回答说﹔”我们躲在膏肓的下面,看他能把我们怎样﹕”缓到了之后,给晋公作了检查,然后摇摇头说﹔”你的病已发展到膏肓的下面了,用火炙的办法不行,用针剌也剌不到患处,服汤药力达不到,实在是无法医治了。
”晋景公叹了口气,说﹔”缓是一位名不虚传的医生。
”于是赏给了缓一笔厚礼,送他回国。
不久,晋景公果然病逝。
2、伯乐识马【伯乐能够识别马。
比喻善于识别和发现真正的人才。
例:这个公司的主管善于使用人才,大家都称赞他伯乐识马。
】伯乐是传说中的相马专家。
有一次,他在路上看到一匹老马拖着沉重的车子,在弯曲的山路上艰难地走着。
它的尾巴下垂着,蹄子磨破了,满身都是汗水,样子十分可怜。
伯乐却一眼就认出这是一匹千里马。
他替这匹马没有受到很好的待遇而感到难过,就扑到马身上伤心地哭了,又脱下自己的衣服,盖在老马身上。
老马也低下头来,靠在伯乐身上,仰起头大声叫唤,它知道自己遇到了了解自己的人。
3、不耻下问【不以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形容谦虚好学。
例﹔一个人只要不耻下问﹐就能从别人那里学到很多东西。
】春秋时,卫国大夫孔圉(yu3)死了,被大家称为“文”,孔子的学生子夏问孔子道﹔”孔圉天资聪明而又勤奋好学,他不认为向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请教,是件羞耻的事,所以他死后给他这个称号。
”出自《论语》4、出尔反尔【你怎样对待人家,人家也怎样对待你,现在用来比喻言行前后矛盾,反复无常。
成语故事五十字

成语故事五十字一、画蛇添足。
从前有个人画了一条蛇,觉得不够完美,就在蛇身上加上了腿。
结果这条蛇就变得奇怪而丑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做事要适可而止,过分追求完美反而会适得其反。
二、杯弓蛇影。
有一次,一个人在夜晚看到了一个弯曲的影子,以为是蛇,吓得丢了酒杯。
后来才发现原来只是一根弯曲的树枝。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我们的恐惧是来源于我们的想象,而不是真正的事实。
三、井底之蛙。
有只青蛙住在井里,以为井就是整个世界。
有一天听到了别人说大海的故事,青蛙觉得不可能,因为它只知道井。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有开阔的眼界,不要被自己的狭隘所限制。
四、守株待兔。
有个农夫在田里守着一根树,希望能等到兔子撞上来,结果却一无所获。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只是幻想,而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目标。
五、对牛弹琴。
有个人对着一头牛弹琴,牛听不懂也不在乎。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做合适的事情,找对适合的对象,不要浪费时间和精力在无用的事情上。
六、杞人忧天。
杞国有个人整天担心天会塌下来,大家都觉得他疯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为了虚无的担忧而浪费自己的生命,要学会理性对待问题。
七、卧薪尝胆。
有个人为了复仇,每天躺在燃烧的柴薪上,以此来磨练自己的意志。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有毅力和决心,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目标。
八、指鹿为马。
有个人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企图蒙骗众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明辨是非,不要被别人的欺骗所蒙蔽。
九、一叶障目。
有个人因为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就以为整个世界都变得模糊不清。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我们的问题并不是外部环境,而是自己的心态。
十、胸有成竹。
有个人心中有数,胸有成竹,所以在关键时刻能够游刃有余。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有充分的准备,才能在困难面前游刃有余。
十一、坐井观天。
有只青蛙坐在井口往外看,以为自己看到了整个天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被自己的局限所困扰,要有勇气去探索未知的世界。
十二、画龙点睛。
有个人画了一条龙,但觉得还不够完美,最后在龙的眼睛上点上了一点,龙就栩栩如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语故事50字》成语故事50字(1):画饼充饥曹操在征讨张绣时军队饥渴难耐,这时曹操登上高山观望声称前边有梅林,渡过军队哗变的危机,后人称这次事情为画饼充饥成语故事50字(2):卧薪尝胆话说吴国与越国打仗,吴王夫差战败,其后他每一天睡在干柴上,每一天吃苦胆,最终以弱胜强,打败了越王勾践,这就是有名的卧薪尝胆。
成语故事50字(3):自相矛盾有个人卖矛和盾。
他说盾最牢固,又说矛最锐利。
有个人问他用矛来戳盾会如何?他答不出来,古人称其为自相矛盾。
成语故事50字(4):刻舟求剑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也可称为途经江的人),把佩戴的剑掉进了江里。
他匆忙在船沿上刻上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但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
船已经走(行驶)了很远,而剑还在本来的地方。
成语故事50字(5):成语故事50字乘风破浪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
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意思是:我必须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
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最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成语故事50字(6):成语故事50字疑邻盗斧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
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
之后,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先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
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样也不像贼了。
成语故事50字(7):成语故事50字不可救药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
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
之后,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
但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
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
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
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
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之后收入《诗经》。
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成语故事50字(8):乐不思蜀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创立蜀国。
他死后,儿子刘禅继位,。
刘禅昏庸无能,在那些有才干的大臣死后,蜀国就被魏所灭。
刘禅投降后,魏王曹髦(mo)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呼,并将他迁居魏国京都许昌居住。
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存心部署演出蜀地的歌舞。
刘禅侍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十分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
他一点儿也不想念蜀国。
成语故事50字(9):成语:量力而为故事:公元前712年,郑庄公借口许庄公不听周天子的命令,联合齐、鲁两国消灭许国,在处置问题上齐历公提议让鲁国管辖,鲁隐公则提议让郑庄公管辖。
郑庄公量力而行将许国分成东西两块,东部由许庄公之弟许叔管,西边交大夫公孙获管辖。
成语故事50字(10):成语古故事五十个字凿壁借光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
邻家有灯烛,但光明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明,让光明照在书上来读。
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许多书。
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
主人以为很奇怪,问他为啥这样,他说:我但愿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
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
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成语故事50字(11):成语古故事五十个字舌战群儒东汉末年,刘表过世,刘琮投降曹操,情势对刘备与孙权极为不利。
刘备派诸葛亮随鲁肃一齐前去东吴去说服孙权联合抗曹。
诸葛亮在孙权的殿前先后把张昭,虞翻、步陟、陆绩的投降主义驳得体无完肤,孙权最后赞同联刘抗曹成语故事50字(12):一言九鼎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围住了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
平原计划领导20名门客前往完成这项任务,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
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
平原君到了楚国立刻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也无果。
这时,毛遂对楚王说:咱们今日来请你派援兵,你一言不发,可你别忘了,楚国尽管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求联合起来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刻允许发兵援赵。
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叹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于九鼎大吕。
成语故事50字(13):闻鸡起舞晋代的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以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祥,我偏不这样想,我们干脆之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怎样?刘琨欣然赞同。
于是他们每一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
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中断。
工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最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
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完成了他报效国度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足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成语故事50字(14):成语故事50字专心致志从前有一个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艺十分高超。
秋有两个学生,一齐跟他学习下棋,其中一个学生十分专心集中精力跟老师学习。
另一个却不这样,他认为学下棋很容易,用不着认真。
老师讲解的时候,他虽然坐在那里,眼睛也好像在看着棋子可心里却想着:要是此刻到野外射下一只鸿雁,美餐一顿该多好。
因为他总是胡思乱想心不在焉,老师的讲解一点也没听进去。
结果,虽然两个学生同是一个名师传授,但是,一个进步很快,成了棋艺高强的名手,另一个却没学到一点本事。
成语故事50字(15):成语故事50字一字之师指改正文章中一个十分关键的字的老师。
该语出自宋代陶岳《五代史补》。
唐朝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中一个十分繁荣的时期,文学艺术也很发达,其中以诗最具有代表性。
当时,不仅仅诗人多,创作的诗多,而且在艺术上、资料水平上都很高。
在当时众多的诗人中,有一个诗人叫齐已,某年冬天,他在大雪后的原野上,看到傲雪开放的梅花,诗兴大发,创作了一首《早梅》诗,咏诵在冬天里早开的梅花。
诗中有两句这样写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写好后,他觉得十分满意。
有一个叫郑谷的人,看到齐已写的这首诗后,认为这首诗的意味未尽。
于是,他经过反复思考推敲,将这两句诗改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因为他认为既然数枝梅花都开了,就不能算是早梅了。
郑谷的这一改动,虽然只将数字改为一字,只有一字之改,但却使《早梅》更贴切题意了,诗的意境也更完美了。
齐已对郑谷的这一改动十分佩服,当时即称郑谷为自我的一字师。
成语故事50字(16):成语故事50字守株待兔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期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从前宋国有一个农夫在地里干活,忽然从远处跑来一只兔子,它十分慌张,一不留意就撞在树桩上死了。
农夫很高兴,捡起这只死兔子回家美美地饱餐一顿。
他想每一天都有这样的好事就好了,于是他放下农具整天守在那颗树下,一无所获成语故事50字(17):成语故事50字与虎谋皮传说周朝有人个性喜欢穿皮衣吃精美的食品,他欲为千金之裘而与狐谋其皮,狐狸就传警报逃到深山中;欲具少牢之珍而与羊谋其羞,羊呼叫同伴一齐藏到茂密的森林里去了。
结果他没有制成一件皮袍,没有办成羊肉祭祀宴会成语故事50字(18):成语故事50字破釜沉舟秦朝末年,秦王派大将章邯带20万大军进攻诸侯国赵国,赵王派人向楚王求援,楚王让宋义挂帅,项羽辅佐率军救援,宋义故意拖延时机,项羽杀了宋义并率军渡过漳水去援赵,他们把锅砸了,把船沉入江底,作生死决战,最后击败秦军成语故事50字(19):成语古故事五十个字程门立雪东汉时代,有一位名叫魏昭的人,当他还在童年求学的时,看到郭林宗,心想这是一位难得的好老师,便对人说:教念经书的老师是很简单请到的,但是要请到一位能教人成为老师的人,就不简单找到了。
因此他就拜郭林宗为老师,而且派奴婢奉养老师。
但是郭林宗体弱多病,有一次他要魏昭亲身煮粥给他吃。
当魏昭端着煮好的粥进来的时,郭林宗便呵责他煮得不好,而魏昭就再煮一次。
这样一连三次,到了第四次,当魏昭再端粥来而又没有不好的脸色时,郭林宗才笑着说:我以前只看到你的外表,今日最后看到你的真心啦!于是大喜,将一生所学的都全部教给了魏昭,而魏昭也终成大器。
成语故事50字(20):成语古故事五十个字悬梁刺骨孙敬字文宝,十分喜爱学,早晚多不休息,等到傍晚困了的时,就用绳索把头发系在梁上。
之后成为当世大儒。
成语故事50字(21):守株待兔宋国有个农夫种着几亩地,他的地头上有一棵大树。
一天,他在地里干活,突然看见一只兔子箭平常地飞驰过来,撞在棵大树上蹬蹬腿就死了。
这个农夫跑过去把兔子捡起来,高兴地说:这真是一点劲没费,白捡了个大便宜,回去能够美美地吃上一顿了。
他拎着兔子一边回家了,第二天,他到地里,也不干活,只守着那棵大树,等着兔子撞过来。
结果,等了一天啥也没等到。
他却不甘愿,从此,每一天坐在那棵大树下等着兔子来撞死。
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里的野草长得比庄稼都高了,连个兔子影也没有再见到成语故事50字(22):成语古故事五十个字自相抵触楚国有个既卖盾又卖矛的人。
(他)歌颂他自我(的盾)说:我这盾牌的牢固,没有东西能使它被刺穿。
(他)又歌颂他的矛说:我这矛的锐利,关于任何东西没有不能被它刺穿的。
有人说: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牌,会怎样?这个卖东西的人不能够回应了。
那不能被刺穿的盾牌和没有不能刺穿的矛,是不大概同时存在的。
成语故事50字(23):成语古故事五十个字郑人买履郑国有个人想去买双鞋,他先比量了一下自我的脚,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於在座位上。
他急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带那尺码。
他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尺码来了。
」又转回家去取。
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散,他终於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麼不用自我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呀?」他答复说:「我宁肯信任尺码,也不信任自我的脚!」成语故事50字(24):成语古故事五十个字叶公好龙从前有个叫叶公的人十分喜好龙。
在他的家里,墙上画着龙,柱子上雕着龙,穿的盖的上方都绣着龙。
天上的真龙听说叶公喜好龙,就来到叶公家访问他,长长的尾巴伸在堂上,把头探进窗户里观望。
叶公看到天上的真龙后,吓得魂飞胆破,脸色都变色了,匆忙躲起来。
本来,叶公喜好的不是真龙,而是那些画的、绣的、刻的假龙。
成语故事50字(25):成语故事50字完壁归赵战国时代,赵王无意间得到了一块宝玉和氏璧,秦昭襄王听说后十分想要据为己有,因此就派人到赵国,对赵王说秦国愿意以十五个城与赵国交换这块玉。
赵王心里十分舍不得,但是因为赵国国势很弱,因此不敢得罪秦王,怕秦王一不高兴,就派兵攻打赵国。
为了这件事,赵王伤透了脑筋。
大臣蔺相如明白这件事以后,就自告奋勇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他心里明白秦王虽然喜欢这块玉,事实上根本不想用十五个城来交换。
到了秦国后,蔺相如就抱着和氏璧、大声对秦王说:「如果大王您不顾信用,想要抢我手上这块宝玉,我就一头撞上皇宫里的柱子,相信宝玉必须会粉碎!」秦王听了虽然很生气,但是怕他真的撞上柱子而摔坏宝,因此一点都不敢轻举妄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