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音韵学的理论基础1

合集下载

第一章 第五节 普通话音节结构7000000

第一章  第五节     普通话音节结构7000000
节,再用这一个音节作为拼音的部件,去同后边的韵身 相拼。如:gu+ang=guāng
4 整体认读法 整体认读法,又叫音节直呼法,就是直接读出音节 ,这种方法要以熟悉400多个基本音节为基础。
25
(三)定调法 1 先把声母和韵母拼合在一起,依阴平、阳平、上 声、去声的次序逐个儿数,直到要读的声调。例如:bā bá -bǎ -bà 2韵毋定调法 用声母和带声调的韵母相拼,直接读出音节的声调 。例如:b-à =bà 3音节定调法 先把声母和韵母拼合在一起,在直接呼出音节时定 调。bà
第五节 普通话音节结构
学习要点:
1了解现代汉语音节结构特点、声韵配合规律。 [链接] 2 了解现代汉语音节声、韵组合规律。 [链接] 3 掌握音节的拼读知识和方法。[链接]][链接]
1
2
一 普通话音节特点3
(一)普通话音节的结构成分 传统的汉语音韵学从字音入手,把汉字字音结构分
为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 普通话的声母由一个辅音构成,元音不能作声母,
(47页)
[返回]
19
普通话声韵配合表
配合
声母 双唇音
情况
韵母
b pm
唇齿音 f
舌尖中音 d t n l
舌面音 舌根音
jqx g kh
舌尖后音 zh ch sh r 舌尖前音 z c s
零声母
开口呼16 巴 发
搭拿
嘎 渣 杂 阿
齐口呼10 合口呼9 撮口呼4
逼 布(限u)
夫(限u)








13
2 韵母i, in, ing,u, u, ue, uan, ün组成的零声母 音节,写作:yi,yin,ying,wu,yu,yue,yuan,yun,音节开 头的y、w是隔音字母,不是声母,不能当作一个音素,如 :衣(yī)、屋(wū)、淤(yū)是一个音素,因(yīn)、英 (yīng)、约(yuē)、晕(yūn)是两个音素,冤(yuān)是三 个音素。

语言学中的语音学声音的产生与分析

语言学中的语音学声音的产生与分析

语言学中的语音学声音的产生与分析语言学中的语音学是对声音的产生与分析进行研究的学科,它探讨了声音在语言中的重要性和功能。

本文将从声音的产生机制与语音的分析方法两个方面介绍语言学中的语音学。

一、声音的产生机制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空气震荡所形成的,其产生机制涉及呼吸、声门、喉腔以及口腔等多个器官的协调运动。

1. 呼吸声音的产生首先需要通过呼吸来提供气流。

人体通过鼻腔或口腔吸入空气,将空气气流送到声门处。

2. 声门声门是连接喉腔与气管的部分,当气流通过声门时,它会引起声带的振动。

3. 喉腔与喉室声带位于喉腔内,当气流通过声门时,两片声带会产生振动,进而产生声音。

喉室的空气流动也会对声音的音质产生影响。

4. 口腔与颚齿声音进入口腔后,会受到舌头、颚骨和牙齿等器官的干扰,产生不同的共振效果,从而形成语音的不同音色。

二、语音的分析方法为了研究语音的特征和规律,语音学提出了多种分析方法,下面列举其中几种较为常见的方法。

1. 谱图分析谱图分析是通过将声音信号转换为频谱图来进行分析的方法。

频谱图能够展示声音在不同频率上的能量分布,从而帮助研究者了解不同语音的频率特征。

2. 声谱图分析声谱图是谱图分析的一种扩展,它在频谱图的基础上增加了时间的维度。

声谱图展示了声音在时间上的变化,有助于研究声音的时长、强度和声音特征之间的关系。

3. 语音识别技术语音识别技术旨在通过分析声音信号,将其转换为文字或指令。

该技术利用机器学习和统计模型等方法,从声音中提取出语音特征,进而进行语音识别。

4. 形式音韵学形式音韵学是通过对声音和音韵规则的分析来研究语音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方法。

它通过对声音的发音、变体和规律进行描述和分类,揭示了语言中声音组合和变异的规律。

总结:语言学中的语音学研究了声音的产生与分析。

声音的产生涉及呼吸、声门、喉腔和口腔等多个器官的协调运动。

语音的分析方法包括谱图分析、声谱图分析、语音识别技术和形式音韵学等方法。

训诂学教案[1][1]

训诂学教案[1][1]

训诂学教案[1][1]训诂学宋朝宋郊,与其弟宋祁,尝与一胡僧相处。

译:他们曾经和一个姓胡的僧人相识。

东汉张湛,居乡好礼,动止有则。

建武初为左冯翊,请告归平陵,望寺门而步行。

主簿进曰:“明府位尊德重,不宜自轻。

”湛曰:“礼下公门,轼路(辂)马。

……”译:遥望寺院庙门即下马步行。

告,请也。

告归谓请假归。

寺门即平陵县门也。

风俗通曰:“寺者,嗣也。

理事之吏,嗣续于其中也。

”)灭明非公不至,宜其见取于圣门也。

译:无论是一个普通平民还是身居官位,他都能做得很好理应列入圣贤之列。

莫:天色已晚。

暮阿房宫:阿:从阜,可声。

大陵也。

房:通“旁”。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爱,喜爱。

薆)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庄子·逍遥游》)晋司马彪注:“野马,天地间气,如野马之驰。

”陆宗达:“马”同“塺”,(mei阳平)尘土。

霾(mai阳平)传统语言学(小学):文字学(形)、音韵学(音)、训诂学(义)。

训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难懂的古代文献语言。

训,诂,解释古代语言公元前1044年1月9日发生牧野之战。

《诗经》:“彼尔维何?维常之花。

彼路(辂)斯何?君子之车。

”敦煌词《浣溪纱》:“五里(五两)竿头风欲平,长(张)帆举棹觉船行。

五两:五量,里之:三《触龙说赵太后》: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

揖:胥。

胥通须。

须(等待)《鸿门宴》: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注:“与之同命,和他们拼命。

同命,死在一起,拼命。

一说,‘之’指沛公,与沛公同生死,也通。

”(石按:后者优)《信陵君窃符救赵》:侯生因谓公子曰:“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嬴乃夷门抱关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嬴。

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

然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

”过:过分;“以防止水”堤坝。

“学而优则仕”宽裕——原文: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

(论语)齐师败绩。

大败。

绩,迹。

郴州:柳州。

(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行牧且荛……刺史颜证奇之)周处:字子隐。

古汉语基础(二)复习纲要

古汉语基础(二)复习纲要

古汉语基础(二)复习纲要第一章词汇部分主要内容:1.单音词和复音词(1)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2)古代汉语的复音词(3)正确区分单音词和复音词2.词的本义和引申义(1)什么是本义、引申义及其关系(2)怎样推求本义(3)词义引申的途径(4)词义引申的类型3.古今词义的异同(1)古今词汇的异同(2)古今词义的异同4.同义词(1)同义词的形成(2)同义词的辨析重点掌握:1.单纯词是指只包含一个词素的词,有时用一个汉字表示,如走;有时用两个汉字表示,必须合起来才有意义,如含糊。

2.连绵词又称连绵字,是两个音节连缀成意而不能分割的词,是由两个字构成的一个词,形成一个完整的声音组织,不可分割地表示一个意义,又叫连语,涟语。

3.叠音词是重叠两个相同的音节所组成的词,前人把它叫做重言,由于这类词多是形容事物形状、状态的,所以古人又叫它重言形况词,现在就其音节来看称为叠音词。

4.偏义复词是由两个意义相反、相对或意义相近、相关的词素组合成的、其中一个词素有意义,而另一个词素只充当陪衬音节的复音词。

5.合成词是由两个独立的单词结合而成的,凝固得只表示一个单纯的意义的复音词。

6.同义复词是由两个单音同义词作为语素构成的。

遇到同义词连用的情况,一般可以把它们当作一个同义复词来对待。

7.下列各复音词的类型是:犹豫、崎岖、相羊、浩荡、首鼠、从容、参差披靡、含糊属于连绵词溶溶、行行、盘盘、蚩蚩、融融属于叠音词有苗、阿母、喟然、有众、率尔属于附音词布衣、诸侯、天命、百姓、兴亡、借口属于合成词8.正确区分加点的词是复音词还是单音词的连用,并解释词义:(1)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

园圃:一个复音词(或偏义复词)。

种树的地方。

圃字无义。

(2)摶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扶摇:一个复音词(或连绵词)。

旋风的意思。

(摶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3)天子之地方..千里,不千里,不足以待诸侯。

地方:两个单音词。

是土地方圆的意思。

(4)齐王闻之,君臣恐惧..。

第一章-语音概说(配音与播音教程)

第一章-语音概说(配音与播音教程)

第一章 语音概说第一节 语音和语音学一、什么是语音语音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具有一定社会意义的声音。

二、什么是语音学语音学是研究语言声音体系的科学,其任务是研究说明语音的性质,内部结构和单位,语音的分类和组合,语音的产生、变化及变化的规律。

第二节 语音的性质一、语音的物理性质语音的物理性质:由气息振动发音器官产生声波,经过共鸣器官扩大和美化传入人耳。

我们要分析语音的物理属性,可以从音高、音强、音长、音色四方面考虑。

(一)音高音高,指的是声音的高低。

它取决于声波在单位时间内振动次数的多少和快慢。

我们还可以从物体的形态来区别物体发音的高低。

一般说物体的大小、粗细、厚薄、长短、松紧直接影响物体发音的高低。

一般来说,成年男子声带长厚,声音低,声波频率大约在80-200赫兹之间;成年女子声带相对短薄,声音高,声波频率可高达400赫兹左右。

(二)音强音强,指的是声音的强弱,也有人称之为“音量”。

音强取决于一定时间内发音体声波振动幅度的大小。

也就是空气质点在振动时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偏移量。

计算单位是分贝(dB)。

从发音上看,同一个人语音强弱是由发音时气流冲击声带力量的强弱来决定的。

(三)音长音长,指的是声音的长短,也有人称“音值”。

它取决于发音体振动时间持续的久暂。

振动时间长,声音就长,振动时间短,声音就短。

(四)音色音色,是指声音的本质和特色,也叫“音质”。

它反映了每个人不同的声音品质和色彩,是一种声音区别于另一种声音的基本特征。

音色的差别取决于声波振动形式的不同,或者说是声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才造成不同的音色。

形成不同音色的原因有三个方面:1.发音体不同;2.发音方法不同;3.发音时共鸣器形状不同。

二、语音的生理性质从生理上看,人类能够发音是因为呼吸器官所产生的气流在发音器官通过不同部位、不同方式的动作配合而发出的,发音器官的生理活动决定了语音又具有生理性质。

人类发音时,肺里的气流经过气管振动声带发出声音,到喉腔、咽腔、口腔、鼻腔得到扩大和美化。

训诂学:第一章 训诂与训诂学

训诂学:第一章 训诂与训诂学
• 又如从二字的组合形式的不固定,称 “诂训”、“训诂”皆可,这也可见 出二字为并列关系。
• 唐孔颖达《诗·周南·关雎》疏:
• “诂者,古也。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 。训者,道也。道物之形貌以告人也。”
• “然则诂训者,通古今之异辞,辨物之形 貌,则解释之义尽归于此。”
• “诂训传者,注解之别名。”
• 孔颖达的这段说明从训诂实践出发,很好 地解释了二字的关系和意义。训诂,主要 是解释古字古义,也解释方言或其他词语 的意义。
• 陆宗达《训诂简论》:所谓“异言” ,就是同一事物因时代不同和地域不 同而有不同的称呼。比如《尔雅·释 天》:“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 唐虞曰载。”
• 所谓“道形貌”,就是对文献语言的 具体含义,进行形象的描绘、说明。
陆宗达、王宁《训诂方法论》
• 本有之训诂与后起之训诂 • 独立之训诂与隶属之训诂 • 义训与声训 • 说字之训诂与解文之训诂
训诂内容
• 形与义之关系:说字之训诂→形训
• 音与义之关系:求源之训诂→声训
• 义与义之关系:
义训
• 对象:古典文献学(即古代书面汉语 )的词义。
• 材料:古代文献语言及用语言解释语 言的注释书,训诂专书。
• 殷孟伦:训诂,就是解释,用语言 解释语言,古代就叫作训诂。
• 王宁:训诂工作是用易懂的语言来 解释古代难知难懂的文献语言综合 性的语文工作。
• 最初的训诂还不是一门学科,只是 一种附属于古代文献而随文释义的 解释语言的具体工作。
二、訓詁學
• 训诂学是汉语语言学的一个部门, 它是用易懂的语言来解释难懂的语 言,用现代的语言解释古代的语言 ,用普通话解释方言,进而正确理 解语言、运用语言的学科。
•髯 •髭 •鬚

反切常识

反切常识

反切常识一、反切简介所谓“反切”就是用两个汉字来为一个汉字注音。

有时单称“反”或“切”(“反”、“切”同义,都是拼合的意思)。

汉语本来的注音方式是读如某字,随着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传入,其声明学(念唱之学)为汉语引入了反切这种注音方法。

据历史学家范文澜研究,音韵学开始于东汉末年,当时某些儒生受梵文拼音字理的启示,创反切法来注字音。

孙炎作《尔雅音义》,用反切注音,一般认孙炎为反切的创始人。

(《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第三编第一章,人民出版社1965年11月版) 。

事实上,孙炎以前已有人使用反切了。

汉语中就本就有很多自然的合音现象,如“有之乎”可以写作“有诸”,“什么”可以写成“舍”。

又如《诗经》中的“墙有茨”,“茨”就是“蒺藜”的合音。

古人写信时常用“愿勉旃”,“旃”也就是“之焉”的合音。

南朝梁任昉评论别人的诗为“高厚”(两次反切),其实是在骂别人的诗是“狗号”。

而东汉服虔注《汉书》就出现了“惴,音章瑞反”。

孙炎对反切进行整理,并编成了《尔雅音义》。

睢景臣《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一面旗白胡阑套住个迎霜兔,一面旗红曲连打着个毕月乌。

”也采用了反切。

反切的产生,是为了补救读若(芨,读若急)、直音(朗,音蓢/烺;糗)注音方法的不足,是汉字注音方法的一个巨大的进步,标志着汉语语音学的开始。

隋唐的反切是研究中古汉语语音系统的基本资料,是汉语音韵学的基础之一。

反切的一大优点可以不受时空(古今南北)的限制。

用作反切的两个字,前一个字叫反切上字,简称切上字或上字,后一个字叫反切下字,简称切下字或下字。

被注音字叫被反切字,简称被切字。

反切运用的是双声叠韵的原理,即反切上字与被切字的声母相同(双声),反切下字与被切字的韵母相同(叠韵,包括声调),上下拼合就是被切字的读音。

例如,《广韵》“冬,都宗切”,就是用“都”的声母、“宗”的韵母和声调为“冬”注音。

当然这里指的相同是古时的相同,而非现代的相同。

叶蜚声《语言学纲要》学习指导书课后习题答案

叶蜚声《语言学纲要》学习指导书课后习题答案

《语言学概论》学习辅导书参考答案(导言)一、名词解释(20分,每小题4分)1.语言学:就是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研究语言的本质、语言的结构和发展规律。

2.小学:指我国传统的语文学,包括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三方面的内容。

3.专语语言学:也叫具体语言学、个别语言学,以一种(或几种有联系的)语言为研究对象,研究某一种语言的结构。

4.共时语言学:以同时的、静态分析的方法,研究语言相对静止的状态,描写分析语言在某一个时期、某一个阶段的状况,是从横向的方面研究语言。

5.历时语言学:从历时的、动态的角度研究语言发展的历史,观察一种语言的各个结构要素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历史演变,是从纵向的方面研究语言的历史。

二、填空题(20分,每空1分)1.中国印度古希腊-罗马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是语言的三大发源地。

2.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

3.研究语言的结构,主要是研究语音词汇和语义语法三个部分。

4.运用语言传递信息的过程,可分为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五个过程5.专语语言学可以从纵向和横向研究语言,由于研究角度不同,所以又分为历时语言学和共时语言学6.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建立,标志着语言学开始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7.布隆菲尔德的代表著作《语言论》,是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奠基性著作。

8.索绪尔被称为现代语言之父,其代表作有《普通语言学教程》三、问答题(60分,每小题10分)1.古代的语言研究和今天的语言研究有哪些不同?①研究对象不同:古代的语言学主要以书面语为主要研究材料,不重视口头语言的研究,而今天的语言学则十分重视口语研究,如制定语言规范,确立共同语的各方面标准等,都要依据口语的研究成果;②研究目的不同:古代语言学研究语言,主要是给政治、哲学、宗教、历史、文学方面的经典著作作注解,比如我国古代的语文学主要就是围绕阅读先秦经典著作的需要来研究文言的,而现代语言学的研究目的主要是分析语言的结构,以此探讨语言发展的共同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