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的善恶观给我的生活启示
尼采名句赏析:句句富含哲理,深刻的人生感悟,值得收藏(五篇范例)

尼采名句赏析:句句富含哲理,深刻的人生感悟,值得收藏(五篇范例)第一篇:尼采名句赏析:句句富含哲理,深刻的人生感悟,值得收藏尼采是个个人主义者,他批判过去的哲学,批判人们崇尚的美德,批判人们的生活。
但是他最关注的就是生命的意义,人生的意义,他认为人要回归本能,本真。
尼采的哲学,充满变革的意味,鼓励人们冲破约束,释放出人的本性。
似乎有点像金庸的《笑傲江湖》中突破规矩,任意所致的意味,又有点像中国的王阳明的思想。
不过他也同时认同,人要先去接受外界的知识,消化吸收,最后才能做到从“别人希望的样子”到“自己想成为的样子”。
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人活着最重要的是要有“信念”,不一定需要一个伟大的梦想,只需要一个能够落到实处的信念,比如“家庭”,“事业”。
说起信念,不得不提到不远万里去取经的唐玄奘,“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这句话非常适用于他。
三毛说:“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
” 但凡不能杀死你的,最终都会使你更强大。
这句话非常出名,也体现了尼采的思想,那就是人本身的力量。
任何困难都将让人变得更加强大,只要这个困难没有把你击倒,那么你一定会从中学到点什么。
人就是通过不断地积累才能达到自身潜力的充分发掘,能力的提高。
所以不要抗拒去做困难的事情,不要害怕失败。
谦逊基于力量,傲慢基于无能。
知识越多就月谦虚,另一方面,越谦虚就越容易接受知识。
傲慢的人不愿意接受不同的意见,也就阻碍了自己的进步。
谦逊会让你进入良性的循环,而傲慢恰好相反。
也许这并不是显而易见的,但是请把时间拉长一点看,那些谦虚的人会过的越来越好,而傲慢的人往往一时得意而止步不前。
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人的精神有三种境界:骆驼、狮子和婴儿。
第一境界骆驼,忍辱负重,被动地听命于别人或命运的安排;第二境界狮子,把被动变成主动,由“你应该”到“我要”,一切由我主动争取,主动负起人生责任;第三境界婴儿,这是一种“我是”的状态,活在当下,享受现在的一切。
生命的哲学尼采传读后感

生命的哲学尼采传读后感尼采是一位颇具争议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他在19世纪末的德国对于西方哲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他深刻地思考了生命的本质和存在的意义,试图探索人类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我通过阅读《尼采传》这本书,对尼采的思想和他对生命的哲学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对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一些思考。
在尼采看来,生命的意义并非来自于宗教或者道德准则的规定,而是要通过个体的自我发现和创造去寻找。
他批判了传统的道德观念,主张人类应当追求自我实现和个体权利的解放。
他提出的“超人”概念代表了他对于人类潜能的极度肯定和追求,认为每个人都可以超越自己的现实境遇,创造出真正属于自己的生命价值。
尼采的思想给予了我很多启示。
首先,他让我意识到人类应当有勇气去面对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和欲望。
他鼓励人们敢于追求自己的激情和热爱,并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不被传统观念所束缚。
尼采的超人理念告诉我,如果我们敢于超越自我,超越常规,我们可以成为自己生命的创造者和主宰者。
其次,尼采的思想还提醒我要珍惜每一刻的存在。
他强调个体的存在是独特而珍贵的,每个人都有责任去发现和发展自己的个性,去体验生命的丰富与多样。
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功利导向中,人们往往追逐物质的满足和外在的成功,而忽视了内心的追求和精神的探索。
尼采的思想提醒我们要回归内心,去寻找我们真正渴望的东西,活出真实的自己。
尼采的哲学也让我反思了传统的道德观念对于个体自由发展的限制。
他批判了道德的虚伪和人为的束缚,在他看来,道德应当是建立在个体的意愿和创造力之上的,而不是一种对个体压迫的工具。
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判断,并根据自身的价值观去决定什么是对的和错的。
当然,这也要求我们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意识到我们的选择会对他人产生影响。
通过阅读尼采的传记,我不仅对于尼采的思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于生命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产生了更多的思考。
尼采在书中所表达的对于自由、勇气和个体价值的追求在我看来是非常有启发性的。
《善恶的彼岸》读后感

《善恶的彼岸》读后感《善恶的彼岸》是尼采的一部重要作品,他在本书中探讨了道德与价值观的本质、人性的复杂性以及善恶之间的模糊界限。
这部作品对我有很大的启发,让我对道德、价值观和人性的理解更加深入。
首先,尼采在书中对道德和价值观的本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他认为,道德和价值观是人类为了适应环境、减轻痛苦和实现自身利益而产生的。
这种理解颠覆了我以往对道德和价值观的看法,让我意识到道德和价值观并非绝对真理,而是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而做出的一种解释和判断。
这种理解让我更加客观地看待不同的道德和价值观,也让我更加尊重和理解他人的观点和选择。
其次,尼采在书中强调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元性。
他认为,人性并非简单的善恶之分,而是存在着多种不同的本能和欲望。
这些本能和欲望在不同的情境下会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和态度,因此无法用单一的善恶标准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
这种理解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人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也让我更加宽容和理解他人的行为和选择。
此外,尼采在书中还探讨了善恶之间的模糊界限。
他认为,善恶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相对的,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会赋予善恶不同的含义和价值。
这种理解让我意识到善恶并非黑白分明,而是存在着多种不同的解释和判断。
这种理解让我更加客观地看待不同的道德和价值观,也让我更加开放地接受不同的文化和思想。
在阅读《善恶的彼岸》的过程中,我不仅对道德、价值观和人性的理解更加深入,也从中得到了很多启示和反思。
例如,我意识到我们在评价他人时应该更加客观和宽容,不应该用单一的善恶标准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
同时,我也意识到我们在面对不同的道德和价值观时应该更加开放和尊重,不应该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别人。
此外,《善恶的彼岸》也对我个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例如,我在面对一些复杂的道德和价值观问题时能够更加冷静客观地分析,而不是被自己的情感和偏见所左右。
同时,我也更加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和态度会对他人产生影响,因此我需要更加谨慎地做出选择和决策。
《尼采哲学》读后感

《尼采哲学》读后感
《尼采哲学》是一本让人深思的哲学著作,作者尼采以其独特的思想和观点,引领读者进入了一个思想的迷宫。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尼采对现实世界的深刻洞察和对人类本性的深刻思考。
尼采认为,人类是一种具有创造力和自由意志的生物,他们应该追求自身的完美和真理。
他反对传统的道德观念和宗教信仰,认为这些只是束缚人类思想和行为的桎梏。
尼采主张要摆脱传统的道德束缚,追求个体的自由和独立,要勇敢地面对现实,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在阅读《尼采哲学》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尼采对现实世界的批判和对人类自身的审视。
他认为,人类应该超越自己,追求更高的境界和更高的境界。
尼采的思想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和思想,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追求。
尼采的思想虽然充满了挑战和争议,但却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思考。
他的思想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生活和价值观,让我更加勇敢地面对现实,更加坚定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通过阅读《尼采哲学》,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人类的本性和人类的命运,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总的来说,阅读《尼采哲学》是一次深刻的思想之旅,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生活和思想,重新思考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追求。
尼采的思想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思考,让我更加勇敢地面对现实,更加坚定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我相信,通过不断地思考和探索,我会更加深刻地理解人类的本性和人类的命运,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愿我们都能在尼采的思想中找到自己的方向和力量,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感悟尼采--他思想的火炬,照亮了无数精神世界的黑暗

迈录AZAup)BUSINESS RESERCH-ANA感悟尼采思想的火炬,照亮了无数精神世界的黑暗•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我感到难过,不是因为你欺骗了我,而是因为我再也不能相信你了。
•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对待生命你不妨大胆冒险一点,因为好歹你要失去它。
如果这世界上真有奇迹,那只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
生命中最难的阶段不是没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
•人生没有目的,只有过程,所谓的终极目的是虚无的。
人的情况和树相同——它愈想开向高处和明亮处,它的根愈要向下,向泥土,向黑暗处,向深处,向恶——千万不要忘记。
•你遭受了痛苦,你也不要向人诉说,以求同情,因为一个有独特性的人,连他的痛苦都是独特的,深刻的,不易被人了解。
别人的同情只会解除你痛苦的个人性,使之降低为平庸的烦恼,同时也就使你的人格遭到贬值。
•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
•千万不要忘记:我们飞翔得越高,我们在那些不能飞翔之人眼中的形象越是渺小。
•与怪物战斗的人,应当小心自己不要成为怪物。
当你远远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
•你要搞清楚自己人生的剧本一不是你父母的续集,不是你子女的前传,更不是你朋友的外篇。
•白昼的光,如何能够了解夜晚黑暗的深度呢?•不能听命于自己者,就要受命于他人。
•人的精神有三种境界:骆驼、狮子和婴儿。
第一境界骆驼,忍辱负重,被动地听命于别人或命运的安排;第二境界狮子,把被动变成主动,由“你应该”到“我要”,一切由我主动争取,主动负起人生责任;第三境界婴儿,这是一种“我是”的状态,活在当下,享受现在的一切。
•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曲折地接近自己的目标,一切笔直都是骗人的,所有真理都是弯曲的,时间本身就是一个圆圈。
•我走在命运为我规定的路上,虽然我并不愿意走在这条路上,但是我除了满腔悲愤的走在这条路上别无选择。
•人类的生命,不能以时间长短来衡量,心中充满爱时,刹那即为永恒!•完全不谈自己是一种甚为高贵的虚伪。
“善恶的彼岸”,尼采:人生没有目的只有过程

“善恶的彼岸”,尼采:人生没有目的只有过程“从童年起,我就寻求孤独,喜欢躲在无人打扰的地方”1872年,尼采出版了他的第一本书《悲剧的诞生:源于音乐的灵魂》。
与启蒙时期传统中,认为古希腊文明属于高贵、单纯、优雅而宏伟的看法不同的是,尼采将古希腊文明描述为两种独特派系的不断斗争——阿波罗派与狄俄倪索斯派。
尼采出生于普鲁士的一个乡村牧师家庭,那是1844年10月15日,这天恰好是当时的普鲁士国王威廉四世的生辰。
尼采的父亲是威廉四世的宫廷教师,深得国王的信任,于是他获得恩准以国王的名字为儿子命名。
日后尼采回忆:“无论如何,我选在这一天出生,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在整个童年时期,我的生日就是举国欢庆的日子。
”打开QQ浏览器,查看高清大图儿时的尼采是个沉默的孩子,两岁半才学会说第一句话,“在我早年的生涯里,我已经见过许多悲痛和苦难,所以全然不像孩子那样天真烂漫、无忧无虑……从童年起,我就寻求孤独,喜欢躲在无人打扰的地方。
这往往是在大自然的自由殿堂里,我在那里找到了真实的快乐。
”尼采3岁时,父亲就死于脑软化症;数月后,年仅2岁的弟弟又夭折。
亲人接连的死亡,使尼采过早地领略了人生的阴暗面,铸成了他忧郁内敛的性格。
尼采随同母亲和妹妹迁居瑙姆堡,从此便生长在一个完全女性的家庭里。
祖母关于其波兰贵族家族史的灌输对尼采贵族情结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尼采自幼相信自己有着波兰贵族血统并为此而感到自豪。
打开QQ浏览器,查看高清大图父亲的身影隐隐雕刻入尼采的记忆当中,他希望以父亲为榜样成为一名牧师。
家中信教的女人们(他的母亲、妹妹、祖母和两个姑姑)把尼采娇惯得脆弱而敏感,也深切地感受到了死亡的无常,孤僻的性格使得他的童年被形容成“那一切本属于其他孩子童年的阳光并不能照在我身上,我已经过早地学会成熟地思考” 。
到了1886年尼采也对这本书抱持保留态度,将其称为“一本难以忍受的书……写的很糟糕、沉闷、让人难堪、疯狂”。
打开QQ浏览器,查看高清大图“强烈的希望,比任何一种已实现的快乐,对人生具有更大激奋作用”《人性的,太人性的》一书的第一部分最初于1878年出版,尼采在1879年出版了增补的第二部分《各种看法和原则》,1880年出版了第三部分《流浪者及其阴影》。
尼采的哲学对于人性的启示

尼采的哲学对于人性的启示尼采是19世纪德国哲学家、文学家,他的哲学思想对于人性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提出了超人(Übermensch)的概念,探讨了意志的力量以及对人生的肯定。
尼采的哲学对于人性的启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尼采强调个体的主体性和创造力。
他认为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需要追求自己的独特性和真我。
他强调人的价值不在于遵循传统或群体的期望,而是要发掘个体的潜能和创造力。
这对于人性的启示在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价值和潜能,应该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不被社会的标准束缚。
其次,尼采通过探讨意志的力量,强调了人的自我超越和自我实现的重要性。
他认为真正有价值的生活是通过克服困难和挑战,不断超越自己并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这启示了人性的自我实现的重要性,意味着要不断追求进步和成长,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才能达到真正的意义和价值。
此外,尼采对于人性的启示还体现在他对于道德观念的挑战和思考。
他批判了传统的道德观念,认为其产生于弱者的欲望和对权力的服从,限制了个体的发展和自由。
他倡导对道德观念进行重新评估和建构,以个体的发展和实现为出发点。
这对于人性的启示在于,人应该思考和探索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不盲从传统观念,而是根据自身的理解和价值追求来判断和决定。
最后,尼采的哲学对于人性的启示体现在他对于真实性和现实的思考。
他认为人应该正视现实,追求真实和本真的生活。
他反对逃避现实的行为,鼓励人勇敢面对现实的苦难和挑战,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
这对于人性的启示在于,人应该勇敢面对现实,不逃避困境和挑战,积极面对生活的苦难,从中寻找真实和成长的机会。
总的来说,尼采的哲学对于人性有着重要的启示。
他强调个体的主体性和创造力,追求自我超越和自我实现。
他对于道德观念的挑战和思考,以及对真实性和现实的思考,都对于人性的认识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尼采的哲学启示了人们要追求自己的独特性和真我,不断超越自己并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进行道德观念的重新评估和建构,积极面对现实的苦难和挑战,寻找真实和成长的机会。
尼采的道德观

尼采的道德观摘要:1.尼采其人及其道德观的背景2.尼采的道德观:超越善恶,追求力量3.对基督教及其道德体系的批判4.尼采的道德观对后世的影响正文:1.尼采其人及其道德观的背景尼采,全名弗里德里希·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是19 世纪德国著名的哲学家、文化评论家和诗人。
他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这个时代见证了科学、技术和工业的飞速发展,同时也面临着现代化进程中的道德困境。
在这个背景下,尼采提出了他的道德观,试图为人们找到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2.尼采的道德观:超越善恶,追求力量尼采的道德观最具代表性的观点就是“超越善恶”,他认为传统的道德观念,特别是基督教的道德观念,已经失去了其原有的价值和意义。
在尼采看来,人类应该追求力量,而不是追求善良。
他提出了“意志至上”的观念,认为意志是人类精神的本质,也是生命的本质。
人们应该通过不断地追求力量,发挥自己的意志,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
3.对基督教及其道德体系的批判尼采对基督教及其道德体系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他认为基督教道德观念是一种奴隶道德,它压抑了人类的创造力和生命力。
尼采指出,基督教道德观强调顺从、忍耐和谦卑,这使得人们失去了自我,变得软弱和无力。
因此,他提倡“重新评价一切价值”,摒弃传统的基督教道德观念,从而创造出一种全新的生命观念。
4.尼采的道德观对后世的影响尼采的道德观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思想启发了后来的存在主义、现象学等哲学流派,同时也影响了德国纳粹党等政治势力。
尽管尼采的观点在某些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如强调个体的力量和自主性,但他的道德观也被认为具有消极的一面,如强调权力意志和批判基督教道德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尼采的善恶观给我的生活启示一阵清风袭来,漫步在人生这块荒原上,我们突然间发现世界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完美那么充满正义,读点尼采的哲学会使我们感到生活不在那么伤感、空虚还会感到希望、自由、幸福在向我们招手,我们要有强力意志和勇气以及信念走完生命的历程。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悉心观察生活,就会发现浮躁的尘世生活需要几分清静更需要人们用一双慧眼辨别善恶,认清事实,分清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从而在人生这条慢慢征程上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人们最初的是从无私行为的服务对象方面,也就是从其功利方面去赞扬这种行为,并称之为“善”,后来人们忘记了这种赞扬的起源,由于无私行为在习惯上总是被赞扬为善,因此干脆就被当作善,就好像这种行为本身就是善一样。
人们对“善”的定义并非是从它的起源来定义而是由于这种行为习惯上被人们称为“善”,所以就被称为“善”。
其实我觉得从这个角度规定善是不符合人性本身发展的,存在一些不合理性的东西。
勤劳是人们推崇的而又赞扬的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殊不知盲目的勤劳是一种伪善。
例如:一位勤劳的清洁工每天天不亮就在街头打扫卫生,从这位清洁工打扫街道的行为后果来看,美化了环境,对社会环境建设做出了贡献,这也是“善”的,会得到人们的认可和赞许。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清洁工每天起早贪黑,自己却失去了很多东西,他这样做也许是出于生活的被逼无奈,从而这
种行为是一种“恶”不是出于自己主观意愿的,对自己的“恶”,牺牲自己应得的利益而去成就他人,这不叫“善”而是一种“伪善”。
在尼采看来,善恶是一种自然生命的道德观,道德和善是从人的本性出发的,表达人本质的生命需求以及自我发展的需要。
另外,对“善”的判断并非起源于那些受益于“善行”的人!正是那些“善人”自己才是这一判断的起源,也就是那些高贵的,有权势的,上层的和高尚的人们以为并设定,他们自己和他们的行为是善的,他们是属于第一等级的,与他们相对的则是低下的,卑贱的,庸俗的乌合之众。
人群有许多划分,也存在许多等级。
然而怎样的人才是更好的人,才是善的人,怎样的道德才是更好的道德?用什么标准来划分呢?尼采将道德分为主人道德和奴隶道德,主人道德提倡强力意志,提倡自我规定事物的价值,不轻信他人的意见和观点,坚定,严肃,畏惧的做事,尊重其他同样有力量的人,而奴隶道德常常表现为宣扬同情,爱慕虚荣,大公无私,热心肠,谦卑等,因为这是他们维持生存的唯一手段。
一本小说中,曾讲述了一个擦皮鞋的小男孩因为遇到了一个上层社会的富人并通过自己的努力以及这个富人的帮助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后来这个小男孩也鼓励并帮助自己的小伙伴走向了成功。
也就是说上层社会人的这种做法在不断的增强小男孩的力量和能力这就是善,小男孩帮助伙伴的行为同样是善。
因此并不是只有有社会地位的人规定的行为才是善,普通人的出于自己意愿的行为增加他人力量也是善行。
如果说生命本身就是一种权力意志。
那么道德会防止那些败类陷入虚无主义,因为道德已经将一种无限的价值和形而上学的价值赋予了每一个人,并且把它纳入了一种与世俗权力和等级制互不协调的秩序之中。
因为,道德教导人们要学会低眉顺眼、屈从忍让。
我认为在现实社会确实要学会屈从和忍让,尤其是在与人交往时,如果两个人脾气都很烈,没人低头那么这样的友谊不会长久,学会忍让与理解他人,多站在他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所以我们要有意识的改变这种不好的“恶”转化为“善”。
在所有的时代里,特别是基督教盛行的时代,人们在贬低人性中,这种半面性、“善良的人”的方面花费了很大的力气。
现在,有很多与教会有关系而且意志消沉的人,他们的思想与完全“人性化”或“上帝的意志”,或“拯救灵魂”的意图可以说是一拍即合。
其中能够有一项最基本的要求,即人绝对不能作恶,而且不能害人,甚至连害人之心都不能有。
从这个角度来说大多数人是在基督教的控制中慢慢泯灭人性,抹杀个性,基督教鼓吹博爱,邻人之爱,提倡舍己为人,轻视个人独立,否定自我,压制了人的个性发展。
这些都是与社会发展以及人的发展不相适应的。
而尼采认为,自私自爱都是人的本性,自私,才有自乐、自爱,才能爱人,另外人是社会动物只有发展了自己的个性才能推动社会发展,我们的生命不能遭到压制,而是要肯定生命。
人的价值唯有与他人相对照,才能衡量出来。
在现实社会中,无论什么时候我们还需要多长个心眼,在物质极度发达的今天,人们思
想变得不再那么单纯,我们用锐意的双眼观察生活,练就本领来应对社会的瞬息变化和伪善的人。
世间是否只有善的东西才是道德的有意义的,恶的东西就是没有价值对人没有什么积极作用呢?尼采认为不完全是这样的。
恶的存在有时候是有价值的,它有刺激人类的功效,比如人可以冲破某种的束缚去达到自己的愿望,不在受宗教道德的束缚。
人的认识和道德价值观念取决于人的生命力和本能冲动,如果压抑这种生命力和本能的冲动就是恶的,反之则是善的。
人本来是具有反抗意识的,本来是性本恶的是经过一系列的道德感化教化才走向善。
就像老师讲述了一个小故事:一个小女孩因为长期受妈妈的宗教影响,一次一只蚊子在她身上咬了无数个疙瘩,小女孩也不去打跑蚊子。
当妈妈看到后问她,为什么不把蚊子打跑,她说:蚊子不吸我的血就会饿死啦……从这个事例中,可以看出人如果经常受某种思想影响他会失去原来的本性,失去原来应有的反抗意识和能力,这是没有价值的,这就是尼采所谓的“恶”,所以我们不能抹杀和残害生命的本性。
我们有强烈的生命意志促使我们自己不断的表现自我,创造自我以及扩张自我,塑造自我。
因此,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善恶观,从人自身发展的本性去评判善恶观,正如尼采所认为的,凡是增强我们力量感的东西,力量意志的都是善,凡是一切来自柔弱的东西都是恶。
什么是幸福?幸福是一种力量的增长和阻力被克服的感觉。
生活中我们要把一些柔弱的恶去掉,如自卑,自负,自暴自弃软弱等,这些会永远阻
碍我们走向成功的彼岸;树立正确的“善”那就是“自立自强,永不言败,肯定自我,勇敢面对”。
此刻,站在人生这块长满杂草的原野上,我们需要忍受贫穷,清苦,艰难,孤寂……但只要拥有强力意志,一定能够对付其余困难的,正所谓人生就是去应付一种暗地里斗争着的存在。
不用害怕,不用担心,因为当我们有了强力意志,有了善的观念和自由精神,一定可以战神困难,战神“恶”的力量,从而用双手描绘出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