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论悲剧精神
尼采悲剧的诞生读后感

尼采悲剧的诞生读后感《尼采悲剧的诞生》是德国哲学家尼采的一部重要著作,它探讨了悲剧的起源和发展,对于理解尼采的哲学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在读完这部著作后,我深受启发,对悲剧和生命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尼采在《尼采悲剧的诞生》中提出了“悲剧的诞生是出于音乐”的观点,他认为悲剧是由音乐和舞蹈结合而成的,是一种通过音乐表达出来的生命力的体现。
尼采认为,悲剧是一种对生命的肯定和赞美,是一种超越个体生命的艺术形式。
在悲剧中,人们可以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和美丽,可以超越个体的痛苦和困境,体验到一种更高级别的存在。
尼采对悲剧的理解深刻而独特,他认为悲剧是一种对生命的肯定和赞美,是一种通过艺术表达出来的生命力的体现。
在悲剧中,人们可以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和美丽,可以超越个体的痛苦和困境,体验到一种更高级别的存在。
这种对生命的赞美和肯定,对我来说是一种巨大的启发。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被各种困难和痛苦所困扰,但是通过悲剧这种艺术形式,我们可以超越这些痛苦,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和美丽,从而获得内心的力量和安慰。
尼采在《尼采悲剧的诞生》中还探讨了悲剧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他认为古希腊的悲剧是最纯粹的形式,它通过音乐和舞蹈来表达生命的力量和美丽,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悲剧逐渐失去了这种纯粹性,变得越来越虚假和空洞。
尼采认为,要重拾悲剧的纯粹性,需要重新审视古希腊的悲剧,并且在现代社会中找到一种新的表现形式。
这种对悲剧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的思考,对我来说也是一种重要的启发。
在当今社会,我们常常会感到现代艺术形式的虚假和空洞,但是通过重新审视古希腊的悲剧,并且在现代社会中找到新的表现形式,我们可以重拾悲剧的纯粹性,体验到生命的力量和美丽。
总的来说,《尼采悲剧的诞生》是一部充满深刻思考和独特见解的著作,它对悲剧和生命的意义进行了深刻探讨,对于理解尼采的哲学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阅读这部著作,我对悲剧和生命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于如何在现代社会中重拾悲剧的纯粹性也有了新的思考。
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浅谈尼采《悲剧的诞生》中的生命冲动

037周国平在译《悲剧的诞生》时写下导言:艺术拯救人生。
尼采认为,悲剧打破了人生外壳,寻找人生本质,然后重塑人生。
悲剧的诞生并不只是对人生的屈服,而是更高的、彻底的征服。
生命永恒的美,是打破一切价值后还能重构新的生命。
上帝死了,我们在上帝留下的土上创造背后的新世界,一物降而万物生。
一、 日神构筑外观世界,酒神释放内心世界(一)日神精神:适度,维持个体尼采的日神精神是用古希腊神话中的阿波罗太阳神为指代,太阳神通过洒下太阳的光辉,为每一个自然物镀上一层美的外观,这是我们自我意识对世界的保护罩。
凭借这层幕布,我们免于直接与酒神的碰撞。
我们用日神的名字统称美的外观的无数幻觉,它们好像都是真实存在的但都有自身的虚幻性。
没有人作为尺度体现个人的特有意志,他们就都只是一片虚无。
日神精神就好像是我们人生华丽的外观,是我们经历过所有的美的享受。
在外观的表象程度我们的人生有了价值,是雕塑坚硬完美的外壳。
日神精神是对个体的遵守,它是美化个体原理的守护神,通过日神精神人们能够在外观中获得解脱。
维持个体、适度原则,使人们经常用造型艺术概括日神精神。
然而这外观始终是一种幻觉,需要个体化精神的把握。
没有包裹内在外观中的内在价值,它就永远只是坚硬的大理石,不能化身为经久不衰的传世神作。
我们用日神精神构筑外观世界,把握酒神精神的内在意义。
(二)酒神精神:过度,打破个体尼采的酒神精神用古希腊神话中狄奥尼索斯为指代,通过内在冲动打破日神构筑外观,过度原则打破表象个体,寻找生命最原始的冲动,以此体现永恒真理。
真理不是任何外观现象,而是本身自在之物。
真理在不断的寻找中得到辩证统一,突破发展自身。
酒神精神是一种“具有形而上深度的悲剧性情绪”,是个体的人自我否定而回归世界本体、与原始自然合一的冲动。
[1]音乐这类表情艺术因为其能体现酒神所特有的“迷狂”,而被尼采用大幅篇章描述其与酒神的共性和作用,希腊悲剧也从歌队中诞生。
歌队通过吟唱转换为对象物,抛弃了外观世界框架的约束,像莎士比亚一样置身事外接受自己的作品。
2021尼采美学中的酒神音乐和酒神精神范文1

2021尼采美学中的酒神音乐和酒神精神范文 尼采(FriedrichWilhelm Nietzsche,1844-1900)是继叔本华之后的另一位德国唯意志主义的哲学家。
他继承了叔本华的关于世界作为表象和意志的哲学前提,将世界本质归为一种非理性的欲望冲动;然而,在哲学结论上,两者却分道扬镳:叔本华通过对欲望永远无法彻底满足除非否定意志本身的分析而走向悲观主义,而尼采却认为通过对痛苦的粉饰和形而上的慰藉,生命在永恒轮回中生生不息,展示自身的顽强和乐观。
和叔本华的分歧,源于尼采对艺术的洞视和见解。
在他第一部着作《悲剧的诞生》中这种分歧就已初见端倪,并深深根植于他全部的哲学着作中,成为标榜尼采、成就尼采的终极根由。
因而可以说,尼采美学是打开尼采哲学思想的金钥匙。
一、悲剧:作为意志痛苦的拯救 在尼采看来,希腊人早已体验到了生活的不幸与苦难,然而最终通过日神精神,克服了泰坦诸神的恐怖秩序,将灾祸加以掩盖,给生命以"梦"的美好的幻影;然而 ,"他清楚地经验到的 ,绝非只有愉快亲切的景象,还有严肃、忧愁、悲怆、阴暗的景象",毋宁说对永恒的幻灭、痛苦和死亡的恐惧渗透到了 "美的外观的无数幻觉"每一处,日神精神稍有停歇,人们就会意识美好只是皮影而已,于是他们通过酒神精神,在"醉"中达到与本体的合一,从而获取一种生命的审美体验,摆脱痛苦。
(一)日神精神 日神,即光明之神,也是支配着内心幻想世界的美丽外观。
希腊人对于人生痛苦的敏感和见地,在神话之中久已凸显:大自然原始暴力的泰坦诸神、不断覆灭的人类的遭际、冷酷凌驾于一切知识的命数、甚至连英雄都难以逃脱的个体命运的嘲弄,无一不在昭示一种个体化原理崩溃而带来的"最好是不生,次好是立即死"的痛苦。
为了能够生活下去,希腊人赓续和改造神话,从恐怖秩序向着快乐秩序转变。
这期间,日神精神的作用就在于"梦"的美化,移除、克服,至少是掩盖秩序的恐怖和人生的痛苦,诱使人在自己创造的神的光辉中,感受到生存和生活的美好:这是一个梦,我要把它梦下去。
尼采的悲剧理论

尼采的悲剧理论
尼采悲剧理论的核心是推崇以酒神精神为根基的悲剧文化,并以此反对理性主义文化。
1、悲剧的诞生
尼采认为真正的原始悲剧是从希腊悲剧的歌队中产生的。
将歌队称为醉境中的人的自我反映。
悲剧本来只是‘合唱’,而不是戏剧,作为舞台主角和幻象中心的酒神只是被想象为在场。
直到后来,才试图把这位神灵作为真人显现出来,便开始有狭义的戏剧。
”
尼采首次引入了酒神和日神的概念,认为酒神迷醉现实,消解个体;日神梦幻现实,创造个体,日神和酒神是悲剧艺术生成的原动力和根源。
他认为希腊悲剧是造型艺术与音乐的结合,其本质是酒神冲动表现为日神冲动,即酒神冲动在日神世界里的形象表现。
2、悲剧之美
酒神精神是通往悲剧诗人心理的桥梁。
不是为了摆脱恐惧和怜悯,不是为了通过强烈的宣泄而从一种危险的激情中净化自己,而是为了超越恐惧和怜悯。
尼采认为古希腊人具有乐观的悲观主义精神。
悲剧所给人的美感,是一种“形而上的慰藉”。
在悲剧中,个体毁灭了,但是它使人们回到了世界生命的本体。
因为对于世界生命的本体来说,个体的不断产生又不断的毁灭,正表现它生生不息的、充沛的生命力,所以悲剧给人的美感是痛苦和狂喜交融的迷狂状态。
3、悲剧的灭亡
尼采认为悲剧随着酒神精神的灭亡而灭亡。
欧里庇得斯用自己的理性和探究精神取代酒神精神,是导致悲剧衰落和消亡的主要原因。
4、尼采把科学和理性同样视为重新估价其价值的对象,而把人类生活的全部希望寄托在非理性的酒神精神,尼采的理论在当时有着积极的意义,但其对理性主义的反对也有些偏激。
尼采哲学思想浅析

尼采哲学思想浅析尼采哲学思想浅析浅析尼采的悲剧哲学及其对西方传统人生观的超越【摘要】文章梳理了西方两种典型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与之相对比,主要阐述尼采悲剧哲学的思想以及相对的人生观的超越之处,提倡尼采悲剧哲学中直面现实人生、审美生存的思想。
【关键词】形而上学;尼采;悲剧哲学;酒神精神;日神精神哲学一开始就关注世界问题,进而关涉人生问题。
古希腊哲学的诞生标志着理性的觉醒,经过两千年的过度发展,理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西方文明引向了彻底的虚无主义。
此时尼采一反传统理性主义,把目光投向古希腊悲剧艺术,提出酒神精神学说,创立了悲剧哲学来慰藉生命。
一、西方传统形而上学思维的人生观及其困惑西方传统形而上学思维发展的历史即是构建了二元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历史;理性思维发展的过程也是贬黜现实生命的过程。
(一)柏拉图式形而上学世界观与乐观主义人生观的缘起泰勒斯的发问“什么是世界的本原?”种下了形而上学的种子。
早期希腊哲学家有各不相同的回答,“水”、“无定者”、“气”、“火”、“四根”、“原子”等,但它们作为本原尚不是精神性的、超验的、超自然存在。
只有当本原被解释为一种根基性存在,作为万物产生的原因、原则时,才潜在的含有二元性质(产生者即始基、本原与被产生者即万物、现象)的倾向。
巴门尼德“存在者存在,不存在者不存在”把世界彻底地划分成存在与非存在两个断裂、对立的世界。
“存在”的世界是完满自足的、永恒不变的、不生不灭、连续不断的一;“不存在者”是偶然的、虚假的、转瞬即逝、不真实的。
只有对存在的思想把握才是真理,而对不存在这生灭变化的现象世界的感官知觉只是意见,与之相对的是真理之路和意见之路两种不同的认识方法。
“存在即思维”,存在与思维的一致性假设被默认为形而上学的前提,并为以后的唯理论打下了基础。
到此为止,形而上学的基本框架已经基本确立,那便是:一个集能动性、创造性、永恒在场性、无限性、圆满性、必然规律性于一体的真实世界和一个集被动性、流变性、有限性、多样性、偶然性于一体的现象世界。
尼采论悲剧精神

大自然的星空,群星灿烂。
那最早闪现的,未必是最亮的星宿。
有的星宿孤独地燃烧着,熄灭了,很久很久以后,它的光才达到我们的眼睛。
---- 题记尼采论悲剧精神《悲剧的诞生》(1872)是尼采(Friedrich Nihelm Nieazsche,1844-1900)的第一部作品,也是尼采主要的美学著作,这本书在现在至少有三个中译本,但并不好理解,权威的《尼采全集》的主编、意大利学者阔里也认为,《悲剧的诞生》发表一百多年了,从历史批评的眼光来看,它仍是一部极神秘的作品,因为在本书中,希腊祭师处处都接过了理性的语言。
尼采的全部思想是从希腊两个艺术神---日神和酒神引申出来的,他把它们比喻成梦境和醉境两个完全不同的状态。
在梦境中,人们暂时忘却现实世界的苦难,可以随心所欲地去编织美丽的幻境,为自己创造出一个远离现实苦难的美妙世界。
希腊人用日神来表达梦境,与痛苦的现实相反,日神是光明之神,它表现了更高、更美、更完善的世界。
严格的界定,对无节制的激情的遏制,充满宁静的智慧,都是它的特征。
日神就是“个体化原则”的壮丽神像,正是靠着这种“个体化原则”,艺术家创造出丰富多彩、绚丽无比的世界,雕塑、史诗以及一切叙述文体的艺术就是日神艺术。
然而,梦境毕竟是幻象,是虚假的存在着的,人们不愿意永远沉缅于这一虚假的梦境之中,他渴望摆脱幻象,把握世界的真实本质。
于是人们从幻象中苏醒过来,进入另一种状态,这就是迷醉状态。
在这种状态中,神与人的界限冰消瓦解,日神式的自我主体消失了,人完全处于一种忘我境界之中,个体化原则遭到彻底破坏。
人失去了自我意识,理智也不复存在,个体全然汇入人群体之中,与神秘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从而感受自然那永恒的生命力,获得不可言状的快感。
不管现象如何变化,事物基础中的生命仍是坚不可摧地充满快乐,这就是酒神的境界,酒神艺术不是以美见长的日神式造型艺术或史诗,而是音乐,靡靡天籁之音。
日神艺术是梦境世界,它创造个体,是对人生痛苦的一种解脱;酒神艺术是迷醉现实,它消灭个体,是对大自然神秘统一性的感知。
悲剧的审美意义

悲剧的审美意义悲剧,作为戏剧主要体裁之一,主要是以剧中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矛盾所造成极其悲惨的结局,构成戏剧主要内容的作品。
它的主人公大都是代表着一些人的愿望及理想,而这种愿望却具有着极其困难的实现方式。
悲剧往往以悲惨的结局,来揭示生活中的罪恶,用鲁迅的话说,“悲剧即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从而激起观众的悲愤及崇敬,达到提高思想情操的目的。
”悲剧是西方发展得最早也是发展最为完善的艺术类别之一,因此西方美学史上关于悲剧的理论也发展得比较早和比较完善,我们现在所发展和研究的美学上的悲剧都是在西方悲剧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的。
一、悲剧的起源悲剧作为传统美学范畴,在西方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它渊源于古希腊酒神颂和山羊之歌。
尼采写过一本《悲剧的诞生》,这是他的第一步著作,被学者们看作他的哲学的诞生地。
尼采提出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这两个概念来说明悲剧的本质。
尼采认为,悲剧是日神和酒神的结合,但本质上是酒神精神,“酒神因素比之于日神因素,显示为永恒的本原的艺术力量,归根到底,是它呼唤整个现象世界进入人生。
”对于同一个概念,亚里斯多德是这样认为的: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
它有特定的对象,特定的人物。
作用是引起的恐惧与怜悯之情,使人的感情得到“陶冶”,具有“净化”灵魂作用。
但是,自从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之中对悲剧作了经典性规定以后,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悲剧理论就逗留在亚里士多德的定义之内,也就是在一种“神力”的命运观点之内逗留、徘徊,直到西方美学史上出现了悲剧的“冲突论”才改变了这种悲剧命运观的传统。
那么,是谁最早提出了“冲突论”?在中西方美学研究界比较普遍的观点就是,西方美学史上悲剧“冲突论”的最早提出者就是黑格尔。
而黑格尔则认为: 悲剧不是个人的偶然的原因造成的,悲剧的根源和基础是两种实体性伦理力量的冲突。
冲突双方所代表的伦理力量都是合理的,但同时都有道德上的片面性。
每一方又都坚持自己的片面性而损害对方的合理性。
悲剧的诞生的读后感

《悲剧的诞生》读后感《悲剧的诞生》是尼采的第一部著作,他提出了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
日神的光辉使万物呈现出美的外观,制造一种幻觉,酒神象征着情绪的放纵,它的一种状态是一种痛苦与狂喜交织的颠狂状态。
我们都很喜欢听音乐,而音乐正是日神与酒神精神的一种综合情绪的表露。
尼采认为,看悲剧时,"一种形而上的慰藉使我们暂时逃脱世态变迁的纷扰",通过个性的毁灭,我们反而感觉到世界生命意志的丰盈和不可毁灭,于是生出快感。
现实的苦难化作了审美的快乐,人生的悲剧化作了世界的喜剧,肯定生命,连同它必然包含的痛苦与毁灭,与痛苦相嬉戏,从人生的悲剧性中获得审美快感。
这就是酒神精神的要义。
日神精神就是沉湎于外观的幻觉,反对追究本体,酒神精神却要破除外观的幻觉,与本体沟通融合。
前者用美丽的面纱遮盖人生的悲剧面目,后者揭开面纱,直视人生悲剧。
前者教人不放弃人生的欢乐,后者教人不回避人生的痛苦。
前者迷恋瞬时,后者向往永恒。
日神精神的潜台词:就算人生是个梦。
我们也要有滋有味地做这个梦。
不要失掉了梦的情致和乐趣;酒神精神的潜台词是:就算人生是幕悲剧,我们也要有声有色的演这幕悲剧,不要失掉悲剧的壮丽和快慰。
尼采认为权力是生命意志的最高目标,人生就是强弱权力意志的较量过程。
这种权力意志实际上就是用酒神精神改造过的"生命意志",征服异已,使之成为自己生存,发展的工具,这是生命的原则。
因此他将人分为天才和流氓。
一个能否对人和持审美的态度,是肯定人生还是否定人生,归根到底取决于内在生命的强成衰弱。
他还宣称"上帝死了",号召打破偶象,破坏陈腐的传统观念,提倡狂放不羁的酒神精神。
尼采在《看哪这人》尼采自述中对《悲剧的诞生》有了更多著后的见解,他说:为了合理评价《悲剧的诞生》一书,应该忘掉一些东西,该书借以发挥作用和使自身着魔的东西,正是它的错误所在——这本书借重瓦格纳主义,似乎成了崛起的象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