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共63页文档

合集下载

第1章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概论

第1章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概论
大力支持农民发展经济效益高的特色农业和有效保证无公害 农产品的生产; 向农民提供控害效果高、应用成本低、保产保质效果好的新 的实用植保措施;
4.
5.
满足农民对技术、物质、信息相结合,产前、产中、产后相
结合的全方位、多层次植保服务的需求; 遵照市场规律,树立对消费者负责,对农民负责的观念。
植保工作的系统观
系统
1. 2. 3. 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有害生物和天敌种群及数量变化动态 进行监测; 大力开展有害生物的风险评估(PRA)工作; 借鉴高新科技成果,改进、提高监控技术手段,加速实现病 虫监控检验规范化,信息采集网络化,预测分析模型化,咨
询服务可视化,疫情灾情处理现代化。
新形势下植保工作的任务
拓宽植保服务领域
方法。生态控制的核心是要充分发挥农田生态系统中自然因素对
有害生物的控制作用,比如利用和保护农田天敌,利用作物的耐 害性、补偿性,抗逆行和变异性,利用物种间的互惠关系与自克、 他克关系,利用截断食物链或增加食物链对生态系统进行重新组 装等。
新形势下植保工作的任务
加快病虫测报信息化建设,建立重大病虫监测预警
植保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加入WTO后的情况
1. 农产品放开经营,我国农产品将接受消费者在市场上的严格
挑选和检验,要求植保工作从主要是控制病虫、挽回产量的
数量型植保向优化农产品质量、降低农药残留的质量型植保 转变; 2. 绿色蔬菜和无污染食品的生产是植保工作的一个崭新领域, 面临许多新的问题;
3.
1. 经济效益的主要指标因素 ;
2.
3. 4.
生态效益的评估 ;
社会效益的评估 ; 效益的综合评价 。
谢谢
1. 由产中服务为主转向产前、产中、产后相结合的系列服务,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即使达到危害水平的害虫,也不一定把它们全部消灭, 即使达到危害水平的害虫,也不一定把它们全部消灭,这样对天敌的生 存更为有利。实际上, 存更为有利。实际上,只要将害虫数量控制在经济阈值之下即可
由此可见, 的哲学基础是典型的容忍哲学, 由此可见,IPM的哲学基础是典型的容忍哲学,即突出控制而不是灭杀, 的哲学基础是典型的容忍哲学 即突出控制而不是灭杀, 这是人类在对害虫防治认知水平上的一个进步
图5 寄生蜂正将鳞翅 目幼虫带回巢内
2010-11-15 湖北省昆虫资源利用与害虫可持续治理 重点实验室 8
一、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内涵
IPM:是从生物与环境的整体观点出 : 发,本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和安全、 本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和安全、 有效、经济、简易的原则, 有效、经济、简易的原则,因地因时 制宜,合理运用农业的、化学的、生 制宜,合理运用农业的、化学的、 物的、 物的、物理的以及其他有效的生态学 手段, 手段,把害虫控制在不足以危害的水 平,以达到保护人畜健康和增加生产 的目的(马世骏, 的目的(马世骏,1979) ) 图6 反光薄膜
2010-11-15 湖北省昆虫资源利用与害虫可持续治理 重点实验室
图2
瓶装DDT 瓶装
4
一、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内涵
针对这些情况,美国 女士在1962年出版 针对这些情况,美国Rachel Caarson女士在 女士在 年出版 了《寂静的春天》一书,列举了化学农药投入农业生产 寂静的春天》一书, 和环境卫生后所造成的潜在及现实危险
对有害生物长期控制的作用
策略:转变自身的行为指导,采用一种“容忍” 策略:转变自身的行为指导,采用一种“容忍”的哲学思想
2010-11-15
湖北省昆虫资源利用与害虫可持续治理 重点实验室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概念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概念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概念定义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是指,通过采取多种联合防治措施和手段,防止、控制和减少有害生物的危害,以维护生态平衡、保障人民健康和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

有害生物的危害有害生物是指经过演化适应后,能繁殖、寄生、捕食人类、牲畜、野生动物、农作物、林木、水生生物等造成损害或影响到生产、生活和生态平衡的生物种类。

有害生物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破坏生态平衡。

有害生物繁殖过快、掠夺过度,会占据其他生物的生活环境和竞争食物,从而影响生态平衡。

2.危害人类健康。

例如蜜蜂、蝎子等昆虫的毒性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3.破坏农林生产。

例如蚜虫、草丛生物、杂草等,会吸取作物养分,大量繁殖,影响农林生产。

综合治理方法为了防止、控制和减少有害生物的危害,需要采取综合治理方法。

综合治理方法包括以下方面:1.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利用有益生物或天然敌害虫的方式控制有害生物的繁殖和危害。

例如,利用蜥蜴、蟾蜍等天然敌害虫,控制蚊虫、蚜虫等有害生物的繁殖。

2.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利用无毒性或具有低毒性的杀虫剂、杀菌剂等控制有害生物的繁殖和危害。

例如,利用杀虫剂控制有害昆虫繁殖,利用杀菌剂控制有害细菌繁殖。

3.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利用物理手段控制有害生物的繁殖和危害。

例如,利用超声波、磁场杀死蚊子和老鼠等有害生物。

4.文化防治。

文化防治是指通过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管理制度,减少有害生物的繁殖和危害。

例如,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减少露天堆放垃圾,减少有害生物的繁殖。

综合治理的效果综合治理方法对于有害生物的控制和减少有很好的效果。

综合治理方法的使用对于生态环境的平衡和农林生产的稳定发展都有很好的作用。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是维护生态平衡、保障人民健康、保障农业生产的必要手段。

综合治理方法包括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和文化防治等手段,可以达到控制有害生物繁殖和危害的目标。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及展望在农业生产中,每年因有害生物所造成的损失巨大。

据FAO统计,全世界农业生产中每年因虫害、病害和杂草危害造成的损失占总产值的37%。

其中,虫害占14%,病害占12%,杂草占11%。

因此,有害生物防治是农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在有害生物防治中,重治轻防,盲目施用化学农药的现象至今仍普遍存在,特别是在石油农业的条件下,对化学农药的依赖更加突出。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是我国早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就提出的植保方针,但由于土地承包到户,农民不可能做好“预防为主”的工作,这样势必导致以治为主,见病虫就打药,次数越打越多,浓度越打越浓,有害生物危害面积反而越来越大。

病虫发生面积与50年代相比,60年代增加30%以上,70年代增长100%,至80年代增长2.8倍。

在1983~1993年的10年间,农作物有害生物发生面积和防治面积分别增加了24.26%和49.47%。

化学农药使用量每年以3.0×104 t的速度增加。

目前,全世界每年生产的农药数量为25亿,总销售额为250亿美元。

我国仅1993年一年生产的农药就达2.62亿,居世界第二位,其中杀虫剂占77%,总销售额为88.93亿元人民币。

化学农药滥用的后果除导致生产成本大幅度上升外,还引起了“3R”(抗药性Resistance、再猖獗Resurgence、残留Residue)问题产生,生态环境恶化以及能源的耗竭,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

为了解决化学防治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人类不断探索有害生物防治的新途径,将持续发展的理论应用于指导防治实践。

特别是1992年7月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召开以来,确定了持续发展是唯一的发展模式。

为此,TShemyshev(1995) 提出了一个新的有关有害生物治理的概念——有害生物生态治理(ecological pest management,EPM)。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基本原则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基本原则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基本原则以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基本原则为标题,我们来探讨一下在农业生产中如何进行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

有害生物是指对农作物、果树、蔬菜等农业生产造成危害的昆虫、病毒、细菌、真菌等生物。

它们会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的损失,因此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进行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综合防治原则综合防治是指采取多种措施,从源头上控制有害生物的繁殖和传播。

这包括农业生产管理措施、物理防治措施、生物防治措施和化学防治措施等。

综合防治的关键是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形成一个合理的防治体系,使其相互补充、相互配合,以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二、生态平衡原则生态平衡是指在农业生产中,通过调整农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使各种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平衡,从而达到防治有害生物的目的。

生态平衡原则强调保护和利用自然界中的天敌和天敌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它们在农田中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从而减少有害生物的繁殖和传播。

三、科学施药原则科学施药是指在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中,合理选择药剂和施药时机,减少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科学施药原则要求根据有害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和发生程度,选择合适的农药,并采取适当的施药方法和施药剂量,以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四、绿色防治原则绿色防治是指在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中,优先采用非化学性防治措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绿色防治原则强调通过改善种植结构、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强自然防控能力等手段,减少对农药的依赖,使农田生态系统能够自我调节和自我防治。

五、综合评价原则综合评价是指在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中,对各种防治措施进行综合评价,确定最佳的防治方案。

综合评价原则要求考虑防治效果、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等因素,并对各种防治措施进行定量和定性的评估,以科学决策为指导,确保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效果和可持续发展。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基本原则包括综合防治、生态平衡、科学施药、绿色防治和综合评价等。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对未来工作的建议与展望
加强国际合作
学习和借鉴国际上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成功经验和技术,加强国际 合作和交流。
强化政策引导
政府应加大对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投入力度,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 ,鼓励和支持企业、社会组织和科研机构参与治理工作。
推进科技创新
加强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领域的技术研究和创新,开发新的药剂、治理 设备和工艺,提高治理效果和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当前治理实践中的问题与挑战
1 2 3
耐药性问题
有害生物对化学药剂的耐药性越来越强,导致治 理效果不佳。需要研发新的药剂和治理方法,以 应对这一问题。
缺乏科学评估
一些治理实践缺乏科学评估,无法确定其实际效 果。需要进行科学研究和实验,以验证治理方法 的有效性。
技术推广不足
一些有效的治理技术没有得到充分推广,导致使 用范围有限。需要加强技术推广和培训,提高治 理技术的普及率。
强化国际合作
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合作, 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应 对全球性的有害生物问题 。
提升公众意识
加强公众宣传和教育,提 高公众对有害生物的认识 和防治意识,促进社会共 同参与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工作。
THANKS
感谢观看
03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可以保护农作物和林木免受有害生物的侵害
,提高农业和林业的生产力和可持续性。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加强基础研究
进一步深入研究有害生物 的生态学、生物学特性、 种群动态及其与环境的关 系,为制定更有效的综合 治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创新技术手段
研发新的防治技术手段, 包括生物防治、化学防治 、物理防治等,注重环保 和可持续性,减少对环境 的负面影响。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中,有害生物常常给我们带来诸多困扰和损失。

从农业领域的病虫害侵蚀庄稼,到家居环境中的蟑螂、老鼠肆虐,再到森林中病虫害对树木的威胁,有害生物的存在不容忽视。

为了有效地应对这些问题,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简称 IPM)的理念和方法应运而生。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并非是简单地使用农药或者单一的防治手段来消灭害虫,而是一种综合考虑生态、经济和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系统性防治策略。

它强调多种防治方法的结合与协调运用,以实现对有害生物的长期有效控制,同时减少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不利影响。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为什么有害生物会成为问题。

在自然界中,每个物种都有其自身的生态位和生存策略。

然而,当人类的活动改变了环境条件,或者引入了外来物种时,原本平衡的生态系统可能会被打破。

例如,过度使用化肥导致土壤质量下降,为某些害虫提供了更适宜的生存环境;或者盲目引进一种新的植物品种,可能会带来其原本携带的害虫,而本地的生态系统却缺乏对这些害虫的天然制约机制。

那么,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具体包括哪些方法呢?生物防治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这意味着利用有益生物来控制有害生物的数量。

比如,在农田中引入害虫的天敌,如瓢虫可以捕食蚜虫,赤眼蜂可以寄生在害虫的卵内,从而减少害虫的繁殖。

这种方法不仅对环境友好,而且往往能够长期有效地控制害虫的数量,因为它是基于生态系统的自然调节机制。

物理防治也是常用的手段之一。

通过设置障碍物、诱捕器、灯光诱杀等方法,可以直接减少有害生物的数量。

例如,在果园中可以使用防虫网来阻挡害虫进入;在仓库中放置粘鼠板来捕捉老鼠。

这些方法简单易行,且不会造成化学污染。

农业防治则侧重于通过合理的农业操作来预防有害生物的发生。

例如,选择抗病虫的作物品种、合理轮作、适时播种和收获、科学施肥浇水等。

良好的农业管理措施可以增强作物的抵抗力,减少有害生物的侵害机会。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策略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策略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策略人为的采取相关手段和方法,减轻、干涉或防止病原物及害虫为害植物的过程称为植物病虫害防治。

随着人们对植物病虫害防治研究的日益深入,化学防治措施存在的弊端逐渐凸显。

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卡尔逊(Rachel carson)针对高效有机农药的大量使用,出版了《寂静的春天》(Silent Spring)一书,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巨大反响,促使植物保护专家对植物病虫害防治策略问题的重新思考。

一、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概念1972年2月,美国联邦政府机构环境质量委员会(CEQ)在《害虫综合治理》报告中,提出了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IPM)的概念。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是以生态学为基础,针对单一依靠化学防治出现的问题而采取的防治策略。

它从农业生态系统整体出发,根据有害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的协调运用多种经济、安全、简单易行的必要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损害允许的水平之下,防治费用最低、效果最佳、经济效益最大、对植物和环境的不良作用最小,既有效地预防或控制病害的发生与发展,又确保对农业生态最大限度的保护,创造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即力求最佳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二、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基本要点及原则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基本要点如下:①共存哲学。

综合治理的基础哲学是共存哲学、容忍哲学。

在通常情况下,有害生物无须彻底消灭,只需控制在经济损失允许水平以下。

保留少量害虫可以使其成为害虫天敌生存的条件,维持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遗传体系的多样性,以期达到利用自然因素调节害虫数量的目的。

但外来入侵有害生物在入侵初期,存在彻底消灭的可能时,不排除使用消灭手段根除,以免给人类造成更大的危害。

②节制用药。

综合治理策略主张节制使用有机化学防治药剂。

尽最大可能减少化学防治手段给环境及产品造成的污染。

③重视自然因素的调控作用。

综合防治策略强调充分发挥自然因素对有害生物的调控作用,重视作物自身的耐受补偿能力及生物防治手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