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CAD实验室简介
浙江大学简介

浙大简介
浙江大学,简称浙大,坐落于素有“人间天 堂”美誉的历史文化名城杭州。前身是1897年创建 的求是书院,是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现代高等学 府之一。1928年更名为国立浙江大学。中华民国时 期,浙江大学在竺可桢老校长的带领下,成长为中 国最顶尖的大学之一,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誉为 “东方剑桥”,迎来了浙大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时期。 浙江大学直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是 中国首批7所“211工程”、首批9所“985工程” 重点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之一,是C9联盟、世界 大学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的成员,是中国著名 顶尖学府之一。
浙大简介
创办时间:1897年5月21日(清朝光绪23年) 类 别:公立大学 学校类型:综合类 属 性:985工程 211工程 C9联盟 所属地区:中国 浙江 杭州 知名校友:竺可桢、陈独秀、路甬祥、李政道、段永平、史 玉柱、孙杨 硕士点326个 博士点296个 博士后流动站53 校 训:求是、创新 专职院士:20人 主要院系人:文学部、社会科学学部、理学部、工学部、信 息学部、农业生命环境学部、医学部 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国重14个 ,二级国重21个 学校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翠苑街道余杭塘路866号 学校代码:10335 重点实验室:1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发展定位: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本一级学科 化学 物理学 数学 畜牧学 植物保护 农业资源与环境 园艺学 作物学 世界史 中国史 考古学 新闻传播学 护理学 设计学 教育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理论经济学 哲学
全国排名 9 6 9 3 2 3 2 5 19 29 13 10 17 8 6 11 7 9
本一级学科 船舶与海洋工程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农业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 食品科学与工程 城乡规划学 风景园林学 软件工程 管理科学与工程 农林经济管理 统计学 生物学 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 口腔医学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美术学
自适应多步位移码直线绘制算法

自适应多步位移码直线绘制算法
苗兰芳;刘新国;彭群生;鲍虎军
【期刊名称】《软件学报》
【年(卷),期】2002(013)004
【摘 要】直线绘制是光栅图形学中一个最为基本的任务,加速传统直线绘制算法有
着重要的实际意义.提出了一种新的直线绘制算法.与传统的直线绘制算法不同的是,
该算法将直线直接表达成一串由0或1组成的位移码,并给出一个直线位移码的快
速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直线位移码周期性的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自适应多
步绘制算法.实验和理论分析表明,该算法能够大大减少生成直线的计算量,提高直线
的绘制速度.
【总页数】6页(P637-642)
【作 者】苗兰芳;刘新国;彭群生;鲍虎军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27;浙江师范大
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浙江,金华,321004;浙江大学,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
浙江,杭州,310027;浙江大学,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27;浙江大
学,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27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TP391
【相关文献】
1.沿三维直线的非单位体素遍历的多步整数算法 [J], 刘勇奎;云健;王晓强;宋海玉
2.自适应多基元直线绘制算法 [J], 蔺想红;张田文
3.基于多步法绘制理论的抛物线裁剪算法 [J], 李建华
4.圆的多步法绘制理论和算法研究 [J], 李建华
5.一个基于直线链码理论的快速直线绘制算法 [J], 刘勇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内外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现状

来源:投影时代更新日期:2008-12-03 作者:佚名10年双旗科技产品展示会现场报道答商用显示调研问卷赢大奖全球领先的大屏显示解决方案从1962年,Morton Heilig发明了实感全景仿真机开始。
虚拟现实技术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
以三个I,即Immersion沉浸感,Interaction交互性,Imagination思维构想性,作为虚拟现实技术最本质的特点,并融合了其它先进技术。
各国虚拟现实技术的研究及应用情况美国美国作为VR技术的发源地,其研究水平基本上就代表国际VR发展的水平。
目前美国在该领域的基础研究主要集中在感知、用户界面、后台软件和硬件四个方面。
美国宇航局(NASA)的Ames 实验室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将数据手套工程化,使其成为可用性较高的产品;在约翰逊空间中心完成空间站操纵的实时仿真;大量运用了面向座舱的飞行模拟技术;对哈勃太空望远镜的仿真。
现在正致力于一个叫“虚拟行星探索”(vPE)的试验计划。
现在NASA己经建立了航空、卫星维护VR训练系统,空间站VR训练系统,并且已经建立了可供全国使用的VR教育系统。
北卡罗来纳大学(UNC)的计算机系是进行VR研究最早的大学,他们主要研究分子建模、航空驾驶、外科手术仿真、建筑仿真等。
Loma lAnda大学医学中心的DavidWarner博士和他的研究小组成功地将计算机图形及VR的设备用于探讨与神经疾病相关的问题,首创了VR儿科治疗法。
麻省理工学院(MIT)是研究人工智能、机器人和计算机图形学及动画的先锋,这些技术都是VR技术的基础,1985年M1T成立了媒体实验室,进行虚拟环境的正规研究。
华盛顿大学华盛顿技术中心的人机界面技术实验室(1ilT lab),将VR研究引入了教育、设计、娱乐和制造领域。
.英国在VR开发的某些方面,特别是在分布并行处理、辅助设备(包括触觉反馈)设计和应用研究方面,英国是领先的,尤其是在欧洲。
英国主要有四个从事VR技术研究的中心:Windustries(工业集团公司),是国际VR界的著名开发机构,在工业设计和可视化等重要领域占有一席之地;BritishAerospace正在利用VR技术设计高级战斗机座舱;DimensionInternational,是桌面VR的先驱。
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硕士指导教师名单

办公地点
601 406 112(东) 205 512 310 204(东) 501 407(东)
办公室电话
87951453 87951245 87953241 0574-27830689 87951247 85957691 87951992 87952699 87953078 8795185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研究所
姓名
研究员 研究员 研究员 研究员
职
称
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
地点:紫金港校区图书 信息中心B楼
办公室电话
88206683-501 88206683-506 88206683-514 88206683-507 88206683-407 88206683-510 88206683-509 87951045 88206683-512 87951780 88206683-513 88206681-524 13093730567/87951 780 88206681-529 88206681-转526 13957182998 13819192796,88206 681-521 88206681-518
人工智能所 人工智能所 人工智能所 人工智能所 人工智能所 人工智能所 人工智能所 人工智能所 人工智能所 人工智能所 人工智能所 人工智能所 人工智能所 人工智能所
副教授 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副教授 教授 副教授 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教授
数据库系统、软件工程
办公地点
410(东) 508(东) 306 517 414 213 502 403(东) 527或523 205(东) 503 515 503 501 501 工商楼215
杭电实验室介绍-智能软件工程实验室简介(1教601)

智能软件工程实验室(一教南601)
1. 实验室简介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智能软件工程实验室依托于“复杂系统建模与仿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现有研究员/教授2名、副教授1名、讲师5名、博士生2名、硕士生29名、本科生10余名。
实验室长期从事基于智能化方法的软件工程方法、理论、工具以及软件工程技术产业化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工作。
目前实验室研究工作主要关注于软件自动化、智能软件分析等的新方法和新技术,以及应用软件平台研发。
近三年,实验室已经在国内外著名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近10篇,作为第一承担单位承担国家级项目6项,省部级项目3项。
2. 研究方向
实验室研究方向主要侧重于基于软件工程、人工智能等领域最新技术的软件平台研发,具体包括:
1) 软件自动化
基于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方法,研究软件代码自动生成、测试用例自动生成、软件自动执行、软件模型自动转换、软件自适应等理论、技术和方法,重点着重于软件自动化平台开发,实现软件开发、测试过程的智能化、自动化。
2) 智能软件分析
通过机器学习、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等智能方法,对软件(包括设计模型、源代码、中间代码、二进制代码)缺陷进行定位、预测和分析等智能处理,提高软件质量。
3) 应用软件平台研发
针对不同行业如态势分析、显示控制、移动终端等进行面向企业的应用软件平台研发。
3. 导师及招生计划(2018)
1) 方景龙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计划招收硕士生5名;
2) 王兴起教授:硕士生导师,计划招收硕士生6名;
4. 联系方式
1) 联系人:王老师,xqwang@
2) 实验室地址:第一教学楼(信仁楼)南楼601-603室
3) QQ 群号:365111800。
浙江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介绍

【关于机械电子工程】心动理由:●机电专业覆盖面广,涵盖上天入地下海所有领域,从几十吨的大型器件到以纳米计量的微机电系统,同学总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方向。
●机电专业就业前景广,单位选择灵活,毕业生轻松进入机械、电子、信息、管理、公务员、海关、咨询各种行业。
●研究所技术力量强,流体转动及控制方向中国第一、世界知名,同学可在优越的科研环境中尽情的发挥自己的能力。
机械工程学系介绍:机械电子工程是国家重点学科专业,依托浙江大学机械电子控制工程研究所,建有流体传动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电液控制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是国务院首批博士点、硕士点。
本专业培养具备机械工业自动化技术、现代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相结合,能从事机械电子、机器人、电液气动控制装备的设计与开发,及机电装备运行管理和信号处理等方面的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研究人才。
所培养的大学生深受国内外各界欢迎,每年毕业生的60%以上免试保送硕士研究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和考取研究生,继续深造条件优越,还有部分毕业生能顺利出国深造。
同时,毕业生还深受各类现代高技术企事业单位的欢迎,毕业人才长期供不应求。
本专业所属机械电子工程学科的学术领导人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路甬祥教授。
经过多年的培养和积累,已形成了一支高水平、高层次、精干、多学科交叉的教学科研队伍。
拥有13名博士生导师,16名教授,有来自5个国家的24位博士学位获得者,在校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客座研究员300余名。
机械电子工程学科以满足国家战略需求、促进学科发展和为国民经济建设、为国家安全、国防建设服务为己任,以“一流的人才梯队,一流的教育质量,一流的科研水平,一流的成果转化”为奋斗目标,在科研工作、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开放交流、实验设备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先后获国家发明二、三等奖各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奖一等奖6项、省部级科技奖二等奖18项、三等奖26项;获得国内外发明专利69项;出版专著和研究生教材20本。
杭电实验室介绍-城市计算与大数据团队

城市计算与大数据团队1. 实验室简介城市计算与大数据科研团队十几年来一直致力于城市中的大数据研究,以大数据基础研究以及应用基础研究为主。
团队近几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973子课题、国家863计划项目、国防科工委基础科研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信息产业部电子发展基金、横向社会服务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20 余项。
近几年,团队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其中被SCI、EI检索论文50余篇次;获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厅局级奖3项、软件著作权20项。
团队在智慧城市技术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2012年被浙江省政府批准成立了“浙江省智慧城市研究中心”,组建了政产学研结合的理事会,并且已取得了多项与本课题相关的科研成果,如: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浙江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等。
团队负责人为林菲副院长,多次获得教学优秀奖、教学杰出奖、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等称号。
实验室近年毕业生就业去向为阿里、华为、19楼、银行等知名企事业单位。
实验室研究生国际交流频繁,近3年每年均有多名同学赴国外交流学习半年以上。
近年来,指导实验室研究生参加智慧城市大赛、移动终端大赛、挑战杯等科技竞赛,多次荣获国赛三等奖以上、省赛一等奖等好成绩。
2.研究方向团队目前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区块链技术研究与应用、数据智能采集及数据融合技术、大数据挖掘与数据可视化、智能调度与路径规划、动态预测与决策分析、量子信息与量子计算等。
3.导师及招生计划林菲,副院长,硕士生导师,计划招收硕士生3-4 名电子邮箱:linfei@徐海涛, 硕士生导师,计划招收硕士生2-3 名电子邮箱:xuhaitao@孙玲玲,博士生导师,原杭电副校长,人工智能方向,计划招收硕士生1-2 名。
(注:报考孙玲玲校长的考生,简历发:linfei@,并备注)欢迎对软件工程、智能交通、数据挖掘、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理论及其应用感兴趣的考生报考,要求具有扎实的数学与编程基础、执行力强者优先。
基于本体映射的产品配置模型自动获取

基于本体映射的产品配置模型自动获取高鹏;林兰芬;蔡铭;董金祥【期刊名称】《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年(卷),期】2003(009)009【摘要】在研究和分析现有用户需求理解方法的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本体映射的用户需求知识向产品配置知识自动转换的方法.讨论了用户需求本体和产品配置本体,给出了基于本体的用户需求模型和产品配置模型,建立了本体映射规则,提出了以本体映射、知识映射、模型映射三层映射模式为核心的产品配置模型建模框架,并给出了产品配置模型获取算法.【总页数】7页(P810-816)【作者】高鹏;林兰芬;蔡铭;董金祥【作者单位】浙江大学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27;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27;浙江大学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27;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27;浙江大学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27;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27;浙江大学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27;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2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16【相关文献】1.基于本体映射的需求相似度产品配置研究 [J], 杨沁;武珂;唐伟;卫道柱2.基于FPBS的工程机械产品结构配置模型的建立 [J], 陈科恒3.基于变型空间FBS本体映射的产品创新设计方法 [J], 陈继文;杨红娟;张进生;王志4.基于本体映射面向模糊客户需求的产品配置研究 [J], 但斌;姚玲;经有国;张旭梅5.基于QFD的多目标产品配置模型及配置优化研究 [J], 詹钧凯;石宇强;夏世洪;陈柏志;朱智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介
浙江大学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为国家“七五”计划建设项目,一九八九年开始建设,一九九○年对外开放。
一九九二年建成并通过国家验收。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是多学科交叉的高技术研究领域。
本实验室主要从事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图形学的基础理论、算法及相关应用研究。
实验室的基本定位是:紧密跟踪国际学术前沿,大力开展原始性创新研究及应用集成开发研究,使实验室成为具有国际影响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的研究基地、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基地、学术交流的基地和高技术的辐射基地。
近二十年来,实验室依托浙江大学计算机、数学、机械等学科,作为项目负责单位先后承担了一批国家级科重大研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的基础研究和系统集成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其中多项成果获国家奖励,并形成了一支学风正派、勤奋踏实、勇于创新的学术队伍。
实验室积极推进国际合作,与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外相关研究机构展开了广泛的学术合作和交流,产生了较大的国际学术影响,曾被国际权威期刊SCIENCE列为中国TOP-LEVEL国家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曾两次获得由国家科技部颁发的先进集体及个人“金牛奖”。
实验室拥有一流的软硬件平台以及丰富的数字资源,热忱欢迎国内外研究人员来室工作和交流。
潘云鹤院士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鲍虎军研究员任实验室主任。
∙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
1.计算机辅助设计
研究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分析模拟的前沿技术,解决产品模型的高效构建、可信分析、设计知识的有效表示与处理等关键问题,实现复杂产品设计开发所需的高效性、可靠性、集成性和智能性。
重点研究: 高性能产品建模技术、仿真驱动设计技术、虚拟样机、设计知识获取与重用、面向领域的专业CAD技术与系统等。
2.图形与视觉计算
研究几何、材质、运动数据的获取、处理和表示的基础理论与算法,解决复杂对象的高效构建和逼真呈现等关键问题,研发高清影视、立体电视、三维游戏创作的软件系统,实现产业应用。
重点研究:几何计算与设计、真实感图形的高效绘制、图象与三维视觉计算、计算机动画与游戏等。
3.虚拟现实
探索虚拟环境的真实感知以及虚实环境融合的一致性理论与方法,研究虚拟环境构建、绘制、显示、人机交互、增强现实等虚拟现实关键技术,研发混
合现实基础支撑平台,结合数据管理和可视分析等技术,实现在文化娱乐、智慧城市、国防安全、装备制造等领域的应用。
重点研究: 虚拟环境的高效构建和呈现、自然人机交互技术、增强现实技术、虚拟现实应用等。
4.媒体计算和可视分析
探索可视化与数据挖掘相结合的新型可视分析的理论与算法,研究海量媒体的语义挖掘与检索的理论与方法,研发面向领域的智能信息处理和可视化分析平台,实现数字医疗、智慧地球、社会安全等领域的专业应用。
重点研究: 媒体计算的理论和方法、可视分析基础理论与算法、大规模数据的并行可视化、面向领域的信息处理和可视分析等。
5.数据并行计算及其基础软件
研究异构众核并行环境下的编程语言、开发工具和常用数据结构的设计和高效实现,致力于构建异构众核并行环境的关键问题。
重点研究: 异构众核CPU/GPU的并行计算方法、异构众核CPU/GPU的通用软件开发环境、面向应用领域的并行软件开发平台等。
∙关于研究生培养
注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在基础研究方面,瞄准国际学术前沿从事具有创新性的探索;在面向国民经济和社会需求方面,开发特色明显、原创性的基础软件和支持平台。
有一整套培养机制,保证和促进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提高:(1)各个课题组的每周讨论班制度;(2)每周的学术沙龙;(3)暑期学习班;(4)鼓励学生参加国际和国内高水平学术会议;(5)良好的软硬件环境,保证研究与开发的顺利进行;(6)研究生论文预审、预答辩制度;
活跃的文化活动:(1)每年的迎新年活动日,包括体育、文艺等节目,均有学生策划与组织;(2)各个课题组不定期组织各类活动;
∙关于实验室的规章制度 (见附件)
《浙江大学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设备管理办法》
《浙江大学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管理制度》
实验室的固定研究人员( 43人 = 41人 + 2人返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