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是最高的学位教案lhm
第二课 人格是最高的学位

第二课人格是最高的学位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本课词语,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掌握词语,结合具体情景恰当运用重点词语“尽职尽责、拜托、就坐、历经、呐喊、典籍翻阅、芸芸众生、雄心勃勃、飒爽英姿、冒失、延续、讨教、赋予、过意不去、孤苦伶仃、无偿”等。
2、结合具体语境,学习掌握本课句型。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字典(词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掌握本课词语含义,尤其掌握重点词语的用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人格是最高的学位”的含义。
3、通过朗读感悟课文、真实交际,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4、学习本文小中见大,将独到而深刻的见解寓于几个平凡人物故事之中的结构特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刻理解大师们的人格魅力,启迪学生向大师们学习,使自己能够健康成长,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二、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本课词语、句型。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旨。
3、通过朗读感悟课文、真实交际,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难点:理解“人格是最高的学位”的含义,受到思想启迪,努力做一个优秀的人。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四、教学方法: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
五、教学时间:五课时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检查、学习词语教学目标:1、初步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2、学习掌握新词语,学会重点词语。
教学过程:一、导入(一)介绍作者。
白岩松,1968年出生,蒙古族,是中央电视台的著名主持人。
是《东方时空》主创人员之一,自《东方时空》1993年5月开播至今一直任“东方之子”栏目主持人,迄今已采访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和新闻人物数百人,平均4.9天就有一集白岩松与名人的访谈在《东方时空》播出,数量居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所有主持人之首。
在2004年,他以《人格是最高的学位》荣获“演讲与口才杯”全国新闻界“做人与做文”演讲比赛的特等奖。
(二)题解:1、启发学生说说自己对学位及人格的理解。
2、教师概括:学位,是衡量人们学识的重要标尺,有学士、硕士、博士等。
[人格是最高的学位]人格是最高的学位教案
![[人格是最高的学位]人格是最高的学位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7b956c5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28.png)
[人格是最高的学位]人格是最高的学位教案人格是最高的学位教案篇1:《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政治教案一、本课在本单元的地位本单元讲我们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生命健康权是首要的人格权,而本课人格尊严权是人格权中的核心权利,它是作为“人”应该享有的最起码的底线权利,因此,对学生讲述这部分知识,培养学生的维权意识十分必要。
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人格尊严权及具体内容,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明确侵害公民人格的行为应承担法律责任;增强学生尊重、保护自己人格的意识,引导学生尊重爱护他人的人格权。
能力目标:使学生关注自身、关注他人,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和他人的人格权利。
觉悟目标:使学生增强维护人格权的法律意识;提高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公民人格权的意识。
2、本课安排依据(1)学生所处的情况:在道德、法制建设日益完善的今天,我们也不难看到我们的学生,作为未成年人他们的一些权利并未得到真正的维护和落实,如在学习过程中有意无意,善意恶意的会受到来自同学、老师的歧视,甚至体罚和变相体罚;社会和家庭对未成年人在人格上的伤害等现状依然存在,导致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安全感、无助感、自卑感,甚至做出违法的行为。
因此,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的教育,使他们明确他们的人格权受法律的保护,并积极引导他们去尊重他人的人格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新课标的要求:“我与他人的关系”的第三部分“权利与义务”中指出: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能够自觉尊重他人,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3、逻辑分析和课时安排本课线索:围绕我们的权利——侵害权利的行为表现——侵害权利应承担的责任来讲述。
具体为:法律权利法律行为法律责任人格尊严权名誉权侮辱、诽谤等如是违法行为则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轻者承担道德责任)肖像权恶意毁损、玷污、丑化肖像;利用肖像进行人身攻击等姓名权盗用、冒用他人姓名隐私权(第五课内容)课时安排:两课时4、教学方法:通过讨论和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明确我们依法享有的人格权及侵害人格权必须承担的道德、法律责任。
人格是最高的学位教案lhm

人格是最高的学位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体会“人格是最高的学位”的深远含义,引发学生对“立业与做人”的深层次思考。
2.能力目标:学习本文小中见大,将独到而深刻的见解寓于几个平凡人物故事之中的结构特色。
3.德育目标:感受世纪老人独具的人格魅力,体会“人格是最高的学位”的深远含义,引发学生对“立业与做人”的深层次思考。
二、教学重点体会“人格是最高的学位”的深远含义,引发学生对“立业与做人”的深层次思考。
三、教学难点学习本文小中见大,将独到而深刻的见解寓于几个平凡人物故事之中的结构特色。
四、教学用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云南大学生马家爵杀死五名同学;清华大学生用硫酸泼熊;复旦大学研究生虐待30只小猫;大学校园的自杀案件……这些校园悲剧像一根根尖刺,刺痛了我们的眼睛,也给教育敲响了警钟。
人们不得不反思,当今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下面,让我们一同走进这篇演讲辞,聆听白岩松的心声。
二、作者简介——白岩松1968年8月20日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 1985年考入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1989年分配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广播报》工作,1993年初进入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后正式任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主持人至今。
是“中国播音与主持”大奖特等奖、“中国金话筒奖”获得者。
被授予“中国十大杰出青年”。
1997年开始,他主持了香港回归、三峡大坝截流、国庆五十周年庆典、澳门回归,第27届奥运会等大型现场直播节目,还担任过多次神舟飞船发射主持人。
他还参与策划并主持《焦点访谈》、《中国之路》等节目。
由于他亲自参与策划并负责大多数节目的撰稿,使其主持的节目风格深刻而不呆板,活泼而不媚俗,告别了简单播报与表演形式,成为新一代电视人的代表之一。
三、解题《人格是最高的学位》是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白岩松参加“演讲与口才杯”全国新闻界“做文与做人”演讲比赛时所作的演讲。
学位,是衡量人们学识的重要标尺,有学士、硕士、博士等。
人格是最高的学位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人格是最高的学位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词语,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掌握词语,结合具体情景恰当运用重点词语“尽职尽责、拜托、就坐、历经、呐喊、典籍翻阅、芸芸众生、雄心勃勃、飒爽英姿、冒失、延续、讨教、赋予、过意不去、孤苦伶仃、无偿”等。
2、结合具体语境,学习掌握本课句型。
3通过查字典(词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掌握本课词语含义,尤其掌握重点词语的用法。
4、学习本文小中见大,将独到而深刻的见解寓于几个平凡人物故事之中的结构特色。
二、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本课词语、句型。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旨。
3、通过朗读感悟课文、真实交际,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难点:理解“人格是最高的学位”的含义,受到思想启迪,努力做一个优秀的人。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四、教学方法: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
五、教学时间:五课时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检查、学习词语教学目标:1、初步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2、学习掌握新词语,学会重点词语。
教学过程:一、导入(一)介绍作者。
(二)题解:1、启发学生说说自己对学位及人格的理解。
2、教师概括:学位,是衡量人们学识的重要标尺,有学士、硕士、博士等。
人格,是指人的道德品质,健康的人格通常包括乐观、积极、自信、宽容、诚信、善良等等。
题目运用了比喻,形象说明了追求崇高人格在每个人成长历程中的重要性。
二、新授(一)检测词语,学习重点词语。
1、大屏出示本课词语,指名认读,随机抽读。
2、小组内交流学习、理解词语。
对疑难词语进行讨论,争取在小组内解决。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圈画不认识及不理解的词语。
(师巡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2、指名朗读课文,师及时纠正学生读错的音,提示学生边听边在自己不认识的字词上注音。
3、同位合作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默读思考: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3段)、第二部分(第4~12段)、第三部分(第13~16段)、第四部分(第17~20段),找到相应段落,想想每一部分讲了什么内容?5、自由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结构。
汉语九年级上册《人格是最高的学位》教案

第二课人格是最高的学位第一、二课时(初学课文)【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本课“琴、拜、籍、翻、延、雄、爽、姿、冒”8个生字。
正确读写下列词语:芸芸众生、尽职尽责、拜托、呐喊;翻阅、雄心勃勃、飒爽英姿。
掌握“讨教、延续、冒失、就坐、历经”等动词用法,理解并能够模仿澡文中“先然……后……再然后”、“不再是……而是”等句式造句。
2.能以较快的语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的基本内容。
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词语进行交际。
4.理解伟大人格对人生的重要意义,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努力做一个优秀的人。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快速阅读的技巧和方法;学习演讲稿的写作特点,本文以简洁的语言开门见山提出问题,通过两位老人的事例把作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以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2. 教学难点:课文中“先……然后……再然后”、“不再是……而是”等句式的理解和运用。
了解作者围绕卡萨尔斯的话引出论点,说明高尚人格是一个优秀人才最重要的品质;使学生懂得,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必须具备高尚的人格。
一、检查学生自主学习“学习提示”,内容情况。
1.出示生字词,请学生在小组里读一读、组一组,观察学生组词或组短语的能力。
如:讨(论教)、拜(托见)、翻(越阅)、延(误续)、冒(昧失),理解词意并会用“讨教、延续、冒失、就坐、历经”组成短语。
2.学生在小组中互相提示纠正易读错和易写错的字、词语。
3.词语解释方面:注意引导学生归纳学习词语的方法。
(本课词语学习方法是:联系已学过的词语或词语解释学习词语。
)注意:教师在检查过程中,尽量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不宜讲解过多。
4·课文中出现的句式解析(1)“先……然后……再然后”(2)“不再是……而是”注意:抽学生造句,重点考察学生是否会用。
立志与做人——人格是最高的学位

《人格是最高的学位》教案教学目标1、感受世纪老人独具的人格魅力,体会“人格是最高的学位”的深远含义,引发学生对“立业与做人”的深层次思考。
2、学习本文小中见大,将独到而深刻的见解寓于平凡人物故事之中的结构特色。
3、学习本文文情并茂,叙议结合,营造和谐、轻松的演讲氛围的特点。
教学重点1、感受世纪老人独具的人格魅力,体会“人格是最高的学位”的深远含义。
2、学习本文小中见大,将独到而深刻的见解寓于平凡人物故事之中的结构特色。
教学难点引发学生对“立业与做人”的深层次思考,先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再成为一个优秀的读书人,最后成为一个优秀的事业家(职场人)。
教学方法:阅读练习法、习题讲解渗透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作者简介白岩松(1968年8月20日—),出生于中国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海拉尔市,中国蒙古族,中共党员,著名中央电视台主持人、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员、专题评论员、《焦点访谈》、《新闻周刊》、《新闻会客厅》等节目主持人。
2000年曾被授予“中国十大杰出青年”,2009年华语主持群星会获年度终身成就奖。
每天出现在电视里的他,言辞犀利,但并不刺耳;立场坚定,但并不刻板。
皱着眉头,表情凝重,标新立异的修辞,咄咄逼人的口吻,专家一样的评论,学者一般的反问,最后引出自己的希望与思索。
机敏和语言犀利是白岩松的优势,他主持的节目深刻而不呆板,活泼而不媚俗,其主持风格自成一派。
白岩松睿智,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表面上,他的语言更华丽,更有诗情画意,但藏在一副眼镜后的小而明亮的眼睛告诉我们:他思想更深邃,更沉稳。
2000年,他在悉尼奥运会的直播,他的即兴直播,甚至丝毫不逊于体育频道主持人。
朴实无华、一身正气,对祖国,对人民真诚的爱;决不哗众取宠,真实做人,在做事中踏踏实实做人,这就是白岩松。
经典语录:人只有一个一辈子都不会更改的职业,那就是做人,只有把人这一撇一捺写大,才能做好别的事情。
”[二、快速阅读全文,初步感知本文的思想情感人格是最高的学位。
人格是最高的学位教案[人格是最高的学位]
![人格是最高的学位教案[人格是最高的学位]](https://img.taocdn.com/s3/m/7e8f7e3f01f69e31433294d2.png)
人格是最高的学位教案[人格是最高的学位] 本地的一所著名的省重点中学的老师今年高考前到衡水中学参观、交流高考复习的经验时,看到该中学的校园里树起了介绍学校历年考取北大、清华学生的碑牌,从中得到启示,回校后也效仿衡水中学的做法为本校历年考取北大、清华的每位学生里起了碑牌,碑牌上主要介绍学生简历、取得的荣誉和个人的人生目标,借以宣传本校教育水平和实力,同时还鼓励学生参加接力活动,争取努力考上北大、清华,有更多的碑牌树起来,让这条碑牌的长龙不断延长。
走进这所学校,碑牌已联成一片,形成了一道亮丽的校园风景线。
从当地一所较有名气的小学校门走过,校内几幢大楼的名称赫然入目:“清华楼、剑桥楼、哈佛楼……”把国内外最著名的学校作为学校大楼的名称,想必这所小学想从小为学生打好基础,为国内外第一流的大学输送人才,尽管这些学校有着所谓先进的超前的教育理念和国际的教育视野,而实际上未来能进入清华、北大甚至剑桥、哈佛等名校学习的学生不知有几个人,即使有,在所有学生中占有的比例也是微乎其微的。
对于考上北大、清华甚至剑桥、哈佛等名校的考生不仅学校引以为傲,社会和政府也推崇备至。
据媒体报道:浙江省台州市蛇蟠岛景区日前推出了“高考荣誉纪念石壁”,为考上重点大学的学生石壁留名。
此举引来了社会各界的争议。
“高考荣誉纪念石壁”的具体做法是,凡考入全国重点大学的台州籍学生(包括已毕业的重点大学毕业生),可凭本人 __、入学通知书或学生证到景区报名,参加“中国名校台州籍学生名录石刻”活动。
石壁刻录的内容为:学子的姓名、籍贯、所录取的大学和届级。
收取30元/字的雕刻成本,留名学生可获45年游景区的贵宾待遇。
家长、社会、政府的推波助澜使学校应试教育愈演愈烈。
不解的名校情节和受制于高考指挥棒的追逐高分的应试教育可以给人带来诸多的功利,这种功利教育不仅仅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使学生产生孤独症、学习焦虑症、感觉综合失调症等心理问题,学生的心理已成为严重的教育问题,也无法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启迪智慧、润泽生命、张扬个性、完善人格,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我制作的人格是最高的学位电子教案

的愿望的故事故事本身“清新而感人”,作者的叙 述简洁而平实,第16段的议论更是点睛之笔,使读 者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世纪老人所独具的人格魅力
在青年人心中的延续段末“只是在生活中,这样的
人格投影在我们的心中还是太少”虽留下些许遗憾, 却也留给人们更多的思考 。
❖ 冰心崇尚“爱的哲学”。“母爱、童真、自然” 是其作品的主旋律。她非常爱孩子,把孩子看做 “最神圣的人”,认为他们是祖国的花朵,应该好 好呵护。同时也成为了小读者的知心朋友,深受人 民的敬仰。她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以 及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与赞美。
❖ 作品有散文集《归来以后》、 《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 《三寄小读者》、《我们把春天 吵醒了》、《樱花赞》、《拾穗 小札》、《晚晴集》等,展示出 多彩的生活,艺术上仍保持着她 的独特风格。她的短篇小说《空 巢》获1980年度优秀短篇小说奖。 儿童文学作品选集《小桔灯》于 同年在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 奖中获荣誉奖。冰心的作品除上 面提到的外,还出版有小说集 《超人》、《去国》、《冬儿姑 娘》,小说散文集《往事》、 《南归》,散文集《关于女人》, 以及《冰心全集》、《冰心文 集》、《冰心著译选集》等。她 的作品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
人格是最高的学位 ——白岩松
作者简介
❖ 白岩松(1968——),内蒙古海拉尔 人1985年考入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 1989年毕业后分配至中央人民广播电 台1993年2月调至中央电视台,是《东 方时空》主创人员之一自《东方时空》 1993年5月开播至今一直任“东方之子” 栏目主持人,迄今已采访社会各界知 名人士和新闻人物数百人,平均49天 就有一集白岩松与名人的访谈在《东 方时空》播出,数量居中央电视台新 闻评论部所有主持人之首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格是最高的学位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体会“人格是最高的学位”的深远含义,引发学生对“立业与做人”的深层次思考。
2.能力目标:学习本文小中见大,将独到而深刻的见解寓于几个平凡人物故事之中的结构特色。
3.德育目标:感受世纪老人独具的人格魅力,体会“人格是最高的学位”的深远含义,引发学生对“立业与做人”的深层次思考。
二、教学重点
体会“人格是最高的学位”的深远含义,引发学生对“立业与做人”的深层次思考。
三、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小中见大,将独到而深刻的见解寓于几个平凡人物故事之中的结构特色。
四、教学用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云南大学生马家爵杀死五名同学;清华大学生用硫酸泼熊;复旦大学研究生虐待30只小猫;大学校园的自杀案件……这些校园悲剧像一根根尖刺,刺痛了我们的眼睛,也给教育敲响了警钟。
人们不得不反思,当今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下面,让我们一同走进这篇演讲辞,聆听白岩松的心声。
二、作者简介——白岩松
1968年8月20日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 1985年考入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1989年分配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广播报》工作,1993年初进入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后正式任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主持人至今。
是“中国播音与主持”大奖特等奖、“中国金话筒奖”获得者。
被授予“中国十大杰出青年”。
1997年开始,他主持了香港回归、三峡大坝截流、国庆五十周年庆典、澳
门回归,第27届奥运会等大型现场直播节目,还担任过多次神舟飞船发射主持人。
他还参与策划并主持《焦点访谈》、《中国之路》等节目。
由于他亲自参与策划并负责大多数节目的撰稿,使其主持的节目风格深刻而不呆板,活泼而不媚俗,告别了简单播报与表演形式,成为新一代电视人的代表之一。
三、解题
《人格是最高的学位》是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白岩松参加“演讲与口才杯”全国新闻界“做文与做人”演讲比赛时所作的演讲。
学位,是衡量人们学识的重要标尺,有学士、硕士、博士等。
人格,是指人的道德品质,健康的人格通常包括乐观、积极、自信、宽容、诚信、善良等等。
题目运用了比喻,形象说明了追求崇高人格在每个人成长历程中的重要性。
四、分析课文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人格是最高的学位
2、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道理论证、举例论证
3、本文运用了哪些论据?
——道理论据:卡萨尔斯的名言
(了解卡萨尔斯并深入理解其名言,什么是“大写的人”?中国历史上有哪些人称得上是“大写的人”?联系实际,我们同学如何做一个“大写的人”?)——事实论据
☐季羡林先生为学子看行李的事
☐冰心先生关心生病老人的事
☐北大学生给季先生地上留言的事
4、这些论据有什么作用?
——证明论点
5、作者如何选材的?
本文所选的故事虽是生活小事,却能体现出耀眼的人格光辉。
——小中见大
6、讨论:如何理解“听多了这样的故事,便常常觉得自己是只气球,仿佛
飞得很高,仔细一看却是被浮云托着;外表看上去也还饱满,但肚子里却是空空的”?
——这是作者的自我解剖,从季羡林、冰心等世纪老人的身上,看出了自身的诸多不足,他们高尚人格的光辉照出了自己人格的缺憾。
7、作者明白怎样才能走更长的路吗?(用原文回答)
——“如何在自己还年轻的时候,便能吸取优秀老人身上所具有的种种优秀品质”。
8、文章最后说:“这条路很长,但我将执著的前行”,用原文解释“这条路”指的是怎样的路?
——这条路”是指“先成为一个优秀的人,然后成为一个优秀的新闻人,最后自然成为一个优秀的节目主持人”。
五、梳理脉落
开头:1—3段,用卡萨尔斯的故事引出论题。
主体:4—14段,用季羡林、冰心的三个故事证明论点。
结尾:15—18段,作者联系自身实际,呼应论点。
六、小结
这篇演讲辞没有空泛的说教,而是采用以事明理的方式,列举了卡萨尔斯、季羡林、冰心等名人的平凡小事。
全文虽没有华丽的词藻、雕琢的语句,却寓意深长、感人至深,就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使我们深刻感受到:人格是最高的学位。
人格的力量虽是无形的,却像一个能量场,能穿透人们的心灵。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重视人格的塑造。
七、拓展延伸——人格名言
患难与困苦是磨练人格的最高学府。
——苏格拉底丧失人格的诗人比没有诗才而硬要写诗的人更可鄙,更低劣,更有罪。
——雨果做人要有人格,做官要有官德,做事要靠本事. ——郑培民
读书在于造成完全的人格。
——(英国)谚语假如有人出卖生命水,要别人以人格作代价,聪明人决不肯买;因为耻辱地活着不如光荣地死去。
——萨迪
精神上的贫血是无可救药的!人格上的缺陷是成功的劲敌!
——张华夏
八、赠言
人生是一个积淀的过程,在漫漫人生路上,每个人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境遇,遭遇各种各样的挫折。
我想对同学们说:做人第一,做学问第二;往后踏上工作岗位了,也请记住:做人第一,做职业第二。
今后无论我们身在何方,我们随时都要记得发展、完善自己的人格,做一个有仁爱心、自信心、进取心,一个有幸福感、价值感、责任感,一个有自制力、耐受力、创造力的人,立足厚道,求真向善,这样我们的人生一定会如阳光般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