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发展史
苏宁发展史

苏宁发展史:1990年12月26日,苏宁创建于南京宁海路,率先开展了家电产品的专业化经营。
1996年3月,扬州苏宁电器诞生,苏宁电器走出南京,揭开连锁发展序幕。
1996年,苏宁电器总部乔迁南京亚商圈——湖南路丁家桥2号,建成全国最大的专业空调商场。
1997年,苏宁购地自建南京江东门物流配送中心。
1999年苏宁南京新街口店开业,从空调专营拓展到综合电器经营。
2000年,苏宁实施二次创业战略,全面推进全国电器连锁发展。
2002年,苏宁先后进驻北京、上海、重庆、天津等地家电市场,全国连锁网络格局初步建立。
2003年3月15日,苏宁电器南京山西路3C旗舰店开业,苏宁电器连锁经营全面进入“3C”时代。
2004年7月21日,苏宁电器连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交易,成为IPO家电连锁第一股。
2005年7月,苏宁进入武汉,率先完成全国一级重点市场布局。
2005年初,苏宁投入巨资启动为期3年的“5315”服务平台建设工程,在全国建立500个服务网点、30个物流基地、15个客服中心。
2006年4月11日,苏宁电器SAPERP成功实施上线,成为中国零售业信息化建设新的里程碑。
2006年7月,苏宁3C+模式在新街口店试点成功,引领家电连锁最新模式。
2007年8月,苏宁率先在业界建立呼叫中心,实现全国统一受理与回访。
2008年6月2日,经世界品牌实验室评定,苏宁电器品牌价值达423.37亿元,蝉联中国家电连锁第一品牌。
苏宁业态:专卖店连锁店。
百货店。
网店乐购仕门店,产品结构将以3C家电为主体、个人消费品为主导、家用家居日用品为延伸。
打造科技、时尚、美观的购物场所3C精品店,专营手机、数码、电脑及相关配件类产品。
通过加大新品的采购率和流通速度,为消费者提供更高品质、更多选择的3C产品。
节能超市,提供环保咨询,鼓励消费者购买和使用绿色低碳产品;通过收旧售新,逐步形成低碳环保产品销售、二手商品寄售和废弃物回收的良性循环体系,建设“循环消费示范门店”。
日本百货店的发展史

日本百货店的发展史百货店作为现代城市文明的象征之一,在完善城市功能,营造良好商务环境,促进综合消费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日本是亚洲现代意义上百货店的发祥地和成熟地。
深入了解和分析日本百货店走过的历程和新的趋势,无疑对我国百货店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一、日本百货店的由来日本百货店起源可以追溯至1904年三越吴服店发表的“百货店宣言”。
1914年,三越百货店正式在东京都内开张,标志着作为实体形态百货店的诞生。
三越百货店坐落于一幢颇具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内,配备了自动扶梯等当时最先进的现代化设备,并设置了“音乐堂”等文化和娱乐设施。
三越吴服店转向现代意义上百货店的直接背景是,明治维新后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城市人口增加,城市富裕阶层需求不断上升,商业设施供给却明显滞后;原有销售方式落后,店员与顾客席地而坐交易谈判的“座卖型”销售方式已经过时,从巴黎传入的可挑选商品的“陈列式”销售方式方兴未艾;当时众多吴服店由于主要顾主高级武士阶层的衰落而陷入经营困难。
三越百货店当时主要向欧洲百货店特别是英国哈罗兹(Harrods)百货店学习经营经验,以此为基础结合日本传统文化和民众的消费习惯,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经营特色。
近一个世纪以来,日本百货店基本保持着这些经典百货店的核心元素:重视店铺豪华风格。
三越百货店最早的经营者从伦敦哈罗兹那里了解到店铺豪华是“为了给顾客以充实感”,归国后便开始着手创造走在时代前沿和亚洲领先的豪华型百货店。
尽管“豪华”和“引领时尚”的概念因时代而异,但豪华店铺体现出时尚至今仍是日本百货店经营的必备元素。
重视诚信和服务。
三越百货店经营之初,就确立了“士魂商才”的经营理念,根据这一理念,要求员工以“十二分热忱接待顾客”。
随着时间的推移,百货店重诚信的准则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日本百货店赢得顾客信赖度普遍高于其他零售店。
重视文化事业。
三越百货店发展初期就十分重视文化,将文化事业确立为新的事业内容。
1909年三越利用店铺旁的空地举办了“儿童博览会”,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连锁经营的来源和历史

连锁经营的发展历史小知识1发源地连锁经营的发源地是美国,在美国内战之前,连锁经营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连锁商店首先出现在大零售商尚未完全建立起来的那些行业和部门,如杂货业、药品业和家具业,没有进入纺织业。
在地区分布上,连锁商店大多分布在小城镇和大城市的郊区,在大城市的中心和乡村地区极少。
而且,在开始的时候,连锁商店几乎全是地区性的。
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它一直都没有成为美国的重要零售机构。
但是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其经营已经成为全国性的,并且马上同其他大零售商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连锁经营已经发展到遍布各地,并且有了很高的发展效率,成为成长最快的销售商,并正在成为美国标准的大零售机构。
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战争的影响,连锁商店的发展一度受到阻碍,发展速度停滞。
二战后,美国经济开始复苏,这是连锁商店迅速发展起来的转折点。
•发源地2初具规模第一家颇具规模的连锁商店是1859 年乔治F吉尔曼和乔治亨廷顿哈特福特在纽约创办的大美国茶叶公司。
在短短6年的时间里,便已发展到了26家正规连锁店。
全部集中在百老汇大街和华尔街一带,全部经销茶叶。
1869 年该公司更名为大西洋与太平洋茶叶公司”(Great Atlantic & Pacific Tea Co. ),并开始把它的连锁商店延伸到东北部,越过阿巴拉契亚山脉。
至U 1880 年已经发展了100多家分店,经营地区从圣保罗、明尼苏达到诺福克、弗吉尼亚。
1900 年前,该公司经营的地区横跨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的整个大陆,经营范围也有了进一步的扩大,除了茶叶,还经营包括了咖啡、可可茶、糖、各种浓缩汁和发酵粉的商品,销售额达到了560万美元。
在以后的10年,它有了更大的成长。
大西洋与太平洋茶叶公司的经营方式是连锁经营在杂货业的小试牛刀,它的锋芒初露引来了很多企业的效仿。
其他茶叶公司相继建立了连锁商店,也有人用同样的方法经营别的杂货。
盘点:中国百货业100年的发展史和发展特征

盘点:中国百货业100年的发展史与发展特征百年前,俄国人在哈尔滨开设“秋林洋行”,翻开中国百货第一页;百年后,百货店作为一种成熟的业态在中国遍地开花。
这期间,中国百货业的乐章虽然起伏跌宕,但亦精彩纷呈。
第一幕:百货业的滥觞出场人物:马应彪、郭乐、郭琳爽夫妻店对决兄弟兵(1917年)1917年10月20日清晨,一辆高级轿车停在了上海南京路上,这是当时远东最繁华的一条商业街。
澳大利亚华侨马应彪从车里钻了出来,今天是他投资创建的公司——先施百货开业的日子,他知道,今天注定会创造一段历史。
先施公司的开业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人们争相观摩这个集屋顶戏院、东亚旅馆和豪华餐厅于一体的洋商店。
南京路一时间人山人海,甚至有人流连其中,数日不归。
马应彪的贤内助、元配夫人霍庆棠也前来助阵,当起了营业员。
在那个保守年代,剪着短发的霍庆棠自然成了店里一道亮丽的风景。
开业第二年,先施公司的营业额就达到了439万元,整整是投资额的两倍。
但马应彪没有时间庆祝,因为他的对手已经来了。
广东人郭乐、郭泉兄弟在香港创建永安百货(拓展选址信息)后,便把目光投向了上海南京路。
永安的开业深深刺激了先施公司的董事们,他们一致认为不能让对方在高度上超过自己,便把5层楼改为6层;永安也不甘示弱,在自己的楼顶上加盖“绮云阁”,与先施平起平坐;先施咽不下这口气,又硬是在自己的楼顶上加了一个3层的“摩星楼”。
员工有了新身份(1956年)几十年后,永安百货后来者居上,取代先施百货成为上海第一大百货公司。
而此时,我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中国成立,人民当家做主。
永安百货创始人郭乐也把公司总经理的位子传给了侄子郭琳爽,自己则回香港当寓公去了。
1952年,我国逐步实行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一些传统的老百货企业,将面临“公私合营”的改造,上海的永安百货也不例外。
第二幕:国家导向经营出场人物:彭城、张秉贵、毛冬声、胡子敬“新中国第一楼”平地起(1955年)解放后,我国百废待兴。
美国便利店发展史

美国便利店发展史作为一种零售业态,便利店最初起源于美国,其兴起的主要原因是在超级市场步入大型化与郊外化后,给购物者带来在距离、时间、商品、服务等诸多方面的不便利;超级市场远离购物者的居住区,到超级市场购物需驾车前往;超级市场卖场面积巨大,商品品项繁多,购物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挑选商品,且还需忍受“大排长龙”等候结帐之苦。
以上种种都使得那些想购买少量商品或满足即刻所需的购物者深感不便。
由此,促成了便利店的出现。
1946年,美国德克萨斯州的南方公司(Southland Corporation)创立了世界上第一家便利店-7-Eleven。
在美国,1957年,只有500家便利店,到1990年,美国共有便利店84500家,网点密度为2940人/店,销售额接近1000亿美元,因此有人认为便利店是西方零售业的“爆发户”。
日本便利店是60年代末从美国引进的,经营便利店最为成功,日本第一家便利店成立于1969年,是由日本橘高糕点批发公司按美国模式建立的沃玛特便利连锁集团。
1973年日本伊藤洋华堂集团与美国南方公司建立7-11便利商店连锁集团。
由于迅速增长的就业妇女、迅速增长单身家庭、越来越多的家庭妇女在餐桌上使用预煮食品、经济收入的提高以及娱乐活动的增加等原因,使人们更加追求购物的便利性,为便利店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客观条件。
便利店在日本的发展是成功的。
1991年日本7-11公司应美国南陆公司的要求,在与该公司实现资本参与的同时,实现经营方面的参与,现已成为南陆公司的控股公司。
是年,日本共有41050家便利店、网点密度为3045人/店,便利店在日本零售业销售总额中所占的比例为5%。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7-Eleven连锁便利店,1991年的利润高达24.4%,位居日本零售业之首。
到1992年7-11集团在国际上22个国家拥有13950家店,是世界最大的便利连锁店集团。
到1997年7-11在日本本土拥有7000多家店,销售额达到17000亿日元。
“入世”后的中国零售业之超市发展

研 究 . 探 讨 与
中国标准导报
CH l NA TANDA RDS REVl S EW
“入
世 " 的 中 国 零售 业之超 市 发展 后
石 维
在 世 界 商 业 史 上 , 市 连 锁 业 出 现 于 13 超 90年 的 美 国纽 约 , 称 为 零 售 商 业 的第 三 次 革 命 。超 级 市 场 采 被 取 敞 开式 销 售 模 式 , “ 品 销 售 价 格 低 、 客 自我 服 以 商 顾 务” 为特 色 , 到 广 大 消 费 者 的 青 睐 。也 被 称 为 “ 受 自助 商店 ” 自选 商 场 ” 或“ 。 超级 市 场 的 主 要 特 征 和 优 势 体 现 在 :1 ()相 对 于
中 国 的超 市 连 锁 业 诞 生 于 上 海 。1 9 9 1年 9月 , 上
售 巨头展开 争夺 。几 乎与 中国第 一 家连锁 超市 的建
立 是 同一 时 间 , 9 2年 法 国零 售 巨头 “ 19 家乐 福 ” 驻 中 进
国 , 后 其 他跨 国零 售 巨 头 也 如 潮 水 般 相 继 涌 人 中 国 随
市 场 ,美 国 的 沃 尔 玛 、 国 的 麦 德 龙 、 德 日本 的 易 初 莲
最大的 1 5家 以超 市 连 锁 为 主 要 业 态 的连 锁 店 销 售 额
的 7 4 , 2 0 年 提 高 2 7个 百 分 点 。 .9 比 00 . 与 国 际相 比 , 国 超 市 连 锁 业 仍 然 处 于 初 步 成 长 我 阶 段 。 而 在其 他 经 济 发 达 国 家 , 市 连 锁 业 已经 成 为 超 商 业 和 贸易 的重 要 甚 至 主 体 模 式 。 18 98年 美 国 连 锁
沃尔玛超市物流配送系统分析

一、沃尔玛简介(一)沃尔玛的发展史沃尔玛公司由美国零售业的传奇人物山姆·沃尔顿先生于 1962 年在阿肯色州成 立。
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沃尔玛公司已经成为美国最大的私人雇主和世界上 最大的连锁零售企业。
截至 2009 年 5 月,沃尔玛在全球 14 个国家开设了7,899 家商场,员工总数 190 多万人,每周光临沃尔玛的顾客 1.75 亿人次。
(二)沃尔玛的销售额1991 年,沃尔玛年销售额突破 400 亿美元,成为全球大型零售企业之一。
据 1994 年 5 月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全美服务行业分类排行榜,沃尔玛 1993年销售额高达 673.4 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 118 亿多,超过了 1992 年排名第 一位的西尔斯(Sears),雄居全美零售业榜首。
1995 年沃尔玛销售额持续增长, 并创造了零售业的一项世界纪录,实现年销售额 936 亿美元,在《财富》杂志 95 美国最大企业排行榜上名列第四。
事实上,沃尔玛的年销售额相当于全美所 有百货公司的总和,而且至今仍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
至今,沃尔玛己拥有 2133 家沃尔玛商店,469 家山姆会员商店和 248 家沃尔玛购物广场,遍布美国、 墨西哥、加拿大、波多黎各、巴西、阿根廷、南非、中国、印尼等处。
它在短2007 年 7 月短几十年中有如此迅猛的发展,不得不说是零售业的一个奇迹。
11 日在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 2007 年世界 500 强排行榜中,美国零售大王沃尔玛公司卷土重来,以 3511.39 亿美元的年营业收入超过埃克森美孚,再度 跃居榜首。
(三)沃尔玛的宗旨沃尔玛提出“帮顾客户节省每一分钱”的宗旨,实现了价格最便宜的承诺。
沃 尔玛还向顾客提供超一流服务的新享受。
公司一贯坚持“服务胜人一筹、员工 与众不同”的原则。
走进沃尔玛,顾客便可以亲身感受到宾至如归的周到服务。
再次,沃尔玛推行“一站式”购物新概念。
顾客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 速度购齐所有需要的商品,正是这种快捷便利的购物方式吸引了现代消费者。
便利店发展史

便利店发展史作为一种零售业态,便利店最初起源于美国,其兴起的主要原因是在超级市场步入大型化与郊外化后,给购物者带来在距离、时间、商品、服务等诸多方面的不便利;超级市场远离购物者的居住区,到超级市场购物需驾车前往;超级市场卖场面积巨大,商品品项繁多,购物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挑选商品,且还需忍受“大排长龙”等候结帐之苦。
以上种种都使得那些想购买少量商品或满足即刻所需的购物者深感不便。
由此,促成了便利店的出现。
1946年,美国德克萨斯州的南方公司(Southland Corporation)创立了世界上第一家便利店-7-Eleven。
在美国,1957年,只有500家便利店,到1990年,美国共有便利店84500家,网点密度为2940人/店,销售额接近1000亿美元,因此有人认为便利店是西方零售业的“爆发户”。
日本便利店是60年代末从美国引进的,经营便利店最为成功,日本第一家便利店成立于1969年,是由日本橘高糕点批发公司按美国模式建立的沃玛特便利连锁集团。
1973年日本伊藤洋华堂集团与美国南方公司建立7-11便利商店连锁集团。
由于迅速增长的就业妇女、迅速增长单身家庭、越来越多的家庭妇女在餐桌上使用预煮食品、经济收入的提高以及娱乐活动的增加等原因,使人们更加追求购物的便利性,为便利店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客观条件。
便利店在日本的发展是成功的。
1991年日本7-11公司应美国南陆公司的要求,在与该公司实现资本参与的同时,实现经营方面的参与,现已成为南陆公司的控股公司。
是年,日本共有41050家便利店、网点密度为3045人/店,便利店在日本零售业销售总额中所占的比例为5%。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7-Eleven连锁便利店,1991年的利润高达24.4%,位居日本零售业之首。
到1992年7-11集团在国际上22个国家拥有13950家店,是世界最大的便利连锁店集团。
到1997年7-11在日本本土拥有7000多家店,销售额达到17000亿日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第二部分: 培训课程:超市发展史 培训目的:了解超市发展历史及趋势 培训对象: 课级训练学员、超市员工 授课人;部门课长 培训内容: 超级市场的发展
一、 超市的起源 超市的鼻祖是桑德斯(Clavence Saunders),1919年他在美国孟菲斯市开了一家自助商店(self-sernvice),取名叫“滚地小猪”(Piggy Wiggly)。这个名字是他看见一头莽撞的小猪穿过篱笆逃跑时偶然萌发的。桑德斯原是一个店员,一天,他在一家餐馆用餐,但当他和那些等待的人站在一起时,他突然闪现出“自助”这个念头,而后来把它运用到杂货店中。 自助商店的入口处装有回转栏,只进不出,店中央是弯弯区区的通道,两旁摆满了各种食品杂货,顾客可随意挑选,在出口处有一个结帐柜台,顾客在那里排队付款。这种自助购物的方式方便了顾客,同时又节省了商店的人事费用,售价比别处便宜,颇受顾客青睐。因此,“Piggy-Wiggly”的生意日益兴隆,以后陆续在美国各地开设了近3000家分店,桑德斯很快成了身价百万的美国连锁店大亨。 这种连锁经营的方式可以大批量的进货,对农场主和制造商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但在当时,其主要用在“干货部门”,因为1905年美国实施了商标法,从而使大量具有商标的小包装商品替代了散装商品,这就为开架售货提供了条件。
二、 现代超市的诞生 世界上第一家现代超市是具有几十年经营食品经验的美国人迈克尔·卡兰(或卡伦)在1930年8月(MICHAEL·CULLEN)在美国纽约洲长岛的牙买加开设的金·库仑(King Kullen)食品商场(也译作卡兰国王店)。现代超市的英文名称是supermarket,最早起用这个名称的并不 2
是卡兰,而是1933年在辛辛提那市开设的奥拉斯超市(Allers Supermarket)。 卡兰其人:卡兰出身贫寒,18岁就进杂货店当店员,一直干到45岁才升为克罗格食品杂货公司属下一家分店的经理。多年的经营实践使他积累了经营食品的丰富经验,他潜心勾勒出一幅超市的蓝图,热情洋溢地给公司总裁写了一封长信,详谈了超市的各方面细节:哪些商品按成本销售,可以造成市场轰动效应;哪些食品营业额极高,因而最能盈利;超市最好设在哪里,为什么要有停车场等等。他甚至预言:顾客们一定会挤破我们的大门,一场骚乱在所难免,我还得请警察来维护秩序,每次只许一批顾客进店。我得领着顾客摆脱高价的桎梏,走向低价的乐园。然而公司总裁把他的建议当作海外奇谈,嗤之以鼻。卡兰一气之下辞职,举家迁往纽约,他在那里找到了一位食品杂货批发商当合伙人,在纽约的郊区租下一个空闲的大车库。1930年8月,美国第一家现代超级市场开张营业了。一切如卡兰所料,顾客蜂拥而至,踏破了门坎。随后,他接二连三地开了15家超市,此事轰动了美国。 1930年的美国正处在经济大危机时期,老百姓的生活非常艰苦,失业率高达29%,人们的购买力大幅度下降,商店常常对顾客考虑不周到,商品不标价,顾客只能亲自询问,而在卡兰国王店宽敞的店堂里,摆满了所有日用生活用品,它们都堆设得很高,商品价格惊人得便宜,且都明码标价,顾客可以随意拿取,选购后可以一次性集中结算,这样就大大刺激了顾客的购买力,减轻了购物压力感,赢得了消费者的喜爱。 卡兰国王店的特点是: 1、 店铺大型化,备有足够大的停车场 2、 按商品种类分开布局 3、 店内无人售货 4、 灵活多变的价格政策 5、 严密紧凑,极富吸引力的广告宣传 当时的美国一般商店的毛利率为25%——40%,而卡兰国王店要比他们便宜10%,卡兰当时销售的1100中商品中,300种以成本出售,200种以成本加5%的毛利出售,300种以成 3
本加15%的毛利出售,300种以成本加20%的毛利出售,从而商品大量销售,赚足了毛利。这种新的销售方式,打破了当时僵硬的销售方法,产生了令人震惊的效果。因而被誉为“世界上最大的价格突破者。
三、 国外超级市场的发展 自1930年在美国诞生了第一家超级市场后,各地超级市场就迅速发展起来,成为消费者购买食品和杂货品的主要去处,经过六十年的发展,超级市场仍保持着强劲势头,平均每天都以新开设3家超级市场的速度在发展,全美国十家最大的商业零售公司中有五家是超市公司,成为零售业中的常青树。全美也是全球零售第一的沃尔玛,从1962年开张第一家零售店,几百万美元的年销售额,发展到2000年以销售额1913亿美元的经营业绩荣膺世界500强第二名,再到2002年位居《财富》杂志世界500强排行榜首位。短短40年的发展历程,沃尔玛创造了传统行业发展的奇迹:年均投资收益率为32%。截至2001年4月15日,沃尔玛在美国拥有传统连锁店1702家、超市952家、“山姆俱乐部”商店479家、“街区市场”杂货店20家,另外在其他国家还有1105家连锁店,总计4249家分店,全公司雇员114万人,组成了一个威力无比的“沃尔玛帝国”。(到2002年,沃尔玛在全世界共有4294家连锁店) 1963年家乐福在法国巴黎由一个平价店起步,并获得巨大的成功,从而带动了世界超级市场向大规模化发展。到1997年,已在世界十八个国家和地区开设了308家大型超市,卖场面积270万平方米,员工总数11万人,年营业额高达280亿美圆,位居世界零售企业实力排行中第五,大型超市综合实力欧洲第一。在我国的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开设的分店经营状况也是相当火暴,为我国超级市场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还有日本的“大荣”超市、香港的“惠康”超市等也是机具有代表性的超级市场,他们在本国(地区)的零售中居垄断地位。 这些情况说明,超级市场是一种机具发展潜力的零售业态,它自美国诞生并被引入其他国家以后,均获得迅猛的发展。被西方称为“零售业的第三次革命”。
四、 我国超级市场的产生及发展状况 4
超级市场在我国的产生是80年代初,当时作为一种新型的零售商业形式从国外引进,1981年上半年,广州友谊商店首先开办了我国第一家超级市场(后称“自选商场”)。袄1983年底,据北京、广州、湖北等省市不完全统计,全国共有超级市场40多家,80年代,我国开办的自选商场中,北京的发展速度最快,1982年,北京首先开办了三里屯和海淀自选商场,截止1983年底北京已有25家自选商场问世,这些自选商场多数是在原副食、蔬菜商店的基础上改建而成,1985年底北京市自选商场增至51家,而全国此时约有155家,目前自选商场已遍及全国各地。 我国超级市场的发展经历兴起、萎缩、停滞、复苏四个阶段,但是八十年代初期的自选商场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超级市场,只能看作是超级市场的雏形。 直至1991年9月上海联华商业公司在一个居民区开设了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超市。九十年代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较快,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工作节奏加快,同时,由于零售企业自身的物质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包装加工能力取得较大进展等原因,使超级市场具有了可行性,从而结束了引入期而进入成长期。
超级市场的概念与特征 一、 超级市场的概念 超级市场这一名词在我国并不陌生,但对于他的理解确是名有千秋,我们之所以或出现变异的超级市场,主要是由于人们对超级市场本质的理解的偏差。因此,我们有必要弄清楚超级市场的定义和内涵。由于世界各国对超级市场含义的界定各有不同,基于我国的实际情况,超级市场定义是:实行自助服务,集中结款,营业面积在400——2500平方米之间,营业范围包含各类食品及部分日常用品的零售商店,其中按营业面积和营业额的不同分为,超级市场、特级市场、次级市场、便利店等。 特级市场(大型综合超级市场):营业面积在6000平方米以上,除经营食品、日常用品外,还经营电器、家具等综合商品,并拥有顾客使用的停车场,实质上,特级市场是一种巨型的超 5
级市场,保龙仓超级市场就是属于这种大型综合超市。 二、 超级市场的特征 以自助服务、一次结算为经营方式。 超级市场是采用顾客自助服务的方式销售,可以节省营业人员,降低流通费用,为降低零售商品价格提供了条件。 以食品和日常用品为主要经营品种。 超级市场是以经营食品崛起于零售业的,以后逐渐发展到综合经营。但总的来说,传统的、典型的超级市场乃是以经营日常用品为主。 以大量销售为经营原则。 超级市场经营的指导原则就是大量销售,所以扩大店铺营业面积和所售商品品种,就成为它顺利发展的重要条件,是进行廉价销售的前提之一。 以低费用、高周转为经营特色 超级市场采用自助服务方式,不仅节约人力费用,而且市场中顾客与营业员可以共享货架和店铺,使营业面积大大增加。另外,食品商品本身周转较快,加上销量大,因此流通费用低、周转率高成为超级市场优于其他商场之处。 以廉价销售为经营方针。 超级市场在美国一经产生就以其销售价格低、经营面积大、选购方便而受欢迎并迅速发展起来,一般用利润率的方法来保证廉价销售这一方针的执行,实现薄利多销,美国超级市场的净利一般只占零售额的1.5—2%。 总之,超级市场具有营业面积大、商品陈列直观、减少营业人员、降低流通成本、节约购买时间、刺激消费欲望、避免人际摩擦等特点,因而对消费者和零售企业都有很强的吸引力。但他的意义远远不止于此。超级市场的出现,使零售业完成了从手工劳动到工业化生产的转变,使商业劳动获得了大幅提高效率的机会。超级市场的出现,使包装、称重、计价等商业劳动可以在工厂或商店中先完成,将这部分劳动固化并存储在商品中,实现了商业劳动与顾客购买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