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5 古诗词曲赏析
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十篇】

【导语】中国诗起源于先秦,⿍盛于唐代。
中国词起源于隋唐,流⾏于宋代。
在中华⽂明灿烂的长卷中,唐诗宋词是其中最为绚丽的华章。
诗词是阐述⼼灵的⽂学艺术,⽽且诗词在语⽂教材中也是很重要的⼀门课程。
下⾯®⽆忧考⽹就给⼤家分享下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欢迎阅读!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篇⼀:《静夜思》 《静夜思》 唐代:李⽩ 床前明⽉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低头思故乡。
诗词鉴赏: 诗的前两句,是写诗⼈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刹那间所产⽣的错觉。
⼀个独处他乡的⼈,⽩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到夜深⼈静的时候,⼼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
何况是在⽉明之夜,更何况是⽉⾊如霜的秋夜。
“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动地表达了诗⼈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光误作铺在地⾯的浓霜。
⽽“霜”字⽤得更妙,既形容了⽉光的皎洁,⼜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
“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凝望着⽉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的照耀下。
于是⾃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
“低头”这⼀动作描画出诗⼈完全处于沉思之中。
⽽“思”字⼜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草⼀⽊,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不在思念之中。
⼀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这⾸⼩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华美的辞藻;它只是⽤叙述的语⽓,写远客思乡之情,然⽽它却意味深长,耐⼈寻味,千百年来,如此⼴泛地吸引着读者。
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篇⼆:《钱塘湖春⾏》 《钱塘湖春⾏》 唐代:⽩居易 孤⼭寺北贾亭西,⽔⾯初平云脚低。
⼏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不⾜,绿杨阴⾥⽩沙堤。
诗词鉴赏: 这是⼀⾸描绘西湖美景的名篇。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24《诗词曲五首》赏析

部编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课内古诗赏析一、《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飰,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十五从军征》是一首乐府诗,出自《乐府诗集•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
此诗描绘了一位在外征战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种种场景,暴露了古代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对于劳动人民的残酷奴役和对于人性的损害,具有一定的史诗意义。
诗境被一种怨愁情绪所弥漫,基调极为悲凉。
全诗叙事自然流畅,语言朴实真切,具有汉乐府民歌的特点。
注释:⑴征:一本作"行"。
⑵始:才。
归:回家。
⑶道逢:在路上遇到。
道,路途上。
⑷阿(ā)谁:古人口语,意即"谁"。
阿,发语词。
⑸君:你,表示尊敬的称呼;遥看:远远地望去。
⑹松柏(b ǎi):松树、柏树。
冢(zhǒng)累累:坟墓一个连着一个。
冢,坟墓、高坟。
累累,与"垒垒"通,连续不断的样子。
⑺狗窦(dòu):给狗出入的墙洞。
窦,洞穴。
⑻雉(zhì):野鸡。
⑼中庭:屋前的院子。
旅:旅生,植物未经播种而野生。
⑽旅葵:葵菜,嫩叶可以吃。
⑾舂(chōng):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谷子的皮壳或捣碎。
飰(fàn):古同"饭"。
⑿羹(gēng):用菜叶做成的带浓汁的食物。
⒀一时:一会儿就。
⒁贻(yí):送,赠送。
一本作"饴"。
⒂看:一本作"望"。
⒃沾:渗入。
白话译文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出去打仗,到了八十岁才回来。
路遇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你看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进出,野鸡在屋梁上飞来飞去。
九年级语文下册 同步讲解 《诗词曲五首》赏析

《十五从军征》品鉴《十五从军征》通过主人公的遭遇,揭示了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佳句揣摩】◎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这四句作者不说老兵归来时室空无人,而是抓住野兔自由地出入庭院,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暗示室空无人;不说庭园荒芜杂乱,而撷取了井边、中庭随意生长的葵菜和谷物两个“镜头”,告诉老兵,此地已是人亡园荒。
这里借景抒情,让人黯然神伤。
【妙词赏析】◎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一时”突出了做饭时间之短,暗示饭食之少,除了老兵,无人需食。
“不知”照应了前文内容,凄然之情跃然纸上。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品鉴诗中诗人以敏锐的观察力和浪漫奔放的笔调,描绘了祖国西北边塞的壮丽景色,以及送别友人的场面,表现了边防将士的英雄气概以及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佳句揣摩】◎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诗人送别友人时,看到苍茫的大地上,白雪皑皑,红旗一动不动,白雪与红旗构成了色彩鲜明的画面,冷色调画面上的一点暖色、一股温情,使得画面更加灵动。
【妙词赏析】◎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空”字写出友人的身影已经消失,诗人还在深情地目送,凝视雪地上的马蹄印,送别友人的惜别之情和怅惘之情极为动人。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品鉴这首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词人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同时也流露出词人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作为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佳句揣摩】◎生子当如孙仲谋。
这里用典——曹操有一次与孙权对垒,见吴军乘着战船,军容整肃,孙权仪表堂堂,威风凛凛,就说:“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这里词人借用曹操之言,讽刺当朝主议的大臣们都是刘景升儿子一类的豚犬,这种别开生面的表现手法,曲尽其妙,而又意在言外。
【妙词赏析】◎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悠悠”一词写出了时间之漫长久远,也写出了词人思绪的无穷无尽。
《诗词曲五首》重点句子分析

《诗词曲五首》重点句子分析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诗是说,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乃千古名句,总说人生终有一死,一定要把一片火红的忠心永留史册,表明了文天祥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写出了对人世间最美好的祝愿。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诗词曲五首》赏析

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译文: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怀美酒振奋精神。
2、这首诗的作者是(刘禹锡);标题中的“乐天”是指诗人(白居易)。
3、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乐观豁达的情怀。
4、本首诗前后两部分内容所体现的感情基调有何不同?本诗前半部分的感情基调是凄凉伤感。
后转化为积极乐观(或慷慨激昂)●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1、这首诗的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遭遇?诗人远离京城,身处荒僻之地,长期被弃用。
2、开头两句"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这两句意思是写作者自己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二十三年就如同弃置在道旁一样。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闻笛赋:_____ (2)烂柯人:___①“闻笛赋”表达了作者怀念故友以及对亲朋逝去的伤感。
②“烂柯人”表达了作者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惆怅感叹。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
请结合颈联诗句,作简要分析。
“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帆”竞渡,“病树前头”,终究会“万木”争春,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
2、这首诗是古代酬赠诗中的佳品,其感情基调是怎样的?请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古诗词翻译及赏析

古诗词翻译及赏析古诗词翻译及赏析篇1《落日》落日在帘钩,溪边春事幽。
芳菲缘岸圃,樵爨倚滩舟。
啅雀争枝坠,飞虫满院游。
浊醪谁造汝,一酌散千忧。
译文落日似乎悬挂在卷帘所用的挂钩上,凭窗而望,只见溪边的农人正劳碌着春耕。
沿溪岸的园圃上满是鲜花绿草,农人们有的在打柴做饭,有的正将小船停靠在溪滩上。
叽叽喳喳的雀鸟在树枝上跳动、争闹,有的掉了下来;飞虫也满院游走。
是谁酿造出了这浊酒啊?让我能一酌消解很多烦忧。
解释帘钩:卷帘所用的”钩子。
樵爨:打柴做饭。
啅(zhào):噪聒。
浊醪(láo):浊酒。
杜甫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宏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分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存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古诗词翻译及赏析篇2潼关原文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清代·谭嗣同《潼关》译文自古以来高高云层就聚拢在这座雄关之上,秋风阵阵总是吹散哒哒的马蹄声。
奔腾而过的黄河与宽阔的原野还嫌太过约束,从华山进入潼关后更不知什么是坦平。
解释潼(tóng)关:关名。
故址在今陕西省潼关县北,为古代东西往来的要隘。
终古:自古以来。
簇(cù):丛聚。
河流:指奔腾而过的黄河。
束:约束。
不解平:不知道什么是平坦。
解:懂得。
赏析此诗打句写潼关雄踞山腰,下临黄河,形势非常险明;次句写行经此地,原蹄声声,被秋风吹散,点明时间和旅程;三、四句写黄河浩浩荡荡以及潼关境域内的山峦起伏。
全诗豪迈奔放,写景与言情奇妙结合,含蓄又生动。
诗的打句以一种远景式的眺望,呈现潼关一带苍茫雄浑的气象。
诗词五首《饮酒》〈春望》《雁门太守行〉等五首赏析(3)

《诗词五首》赏析一、《雁门太守行》赏析:1、赏析首联:“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从以下几个角度赏析)①修辞角度:运用比喻和夸张,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赞美守军将士的高昂士气.②炼字角度:“压”“摧”二字,形象地写出了敌军的人马众多、来势凶猛和守城将士的处境艰难,表现了战争的紧张气氛。
③情感:首句情感浓郁,歌颂了守边将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④“甲光向日金鳞开”中“开”字用得好,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开”字写出了在敌军兵临城下时,守军将士们披坚执锐,严阵以待,雄姿英发,士气高昂的状态.⑤描述画面:敌军滚滚而来,黑压压一片,犹如乌云翻腾,几乎要摧毁城墙。
守军将士严阵以待,阳光照耀铠甲,闪闪发光,将士们英姿飒爽,斗志昂扬。
2、赏析“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中的“满”和“凝”字妙在何处?一个“满”字,扩大了激战的场面,反映出守边将士英勇杀敌的冲天气势;一个“凝”字,形象地描绘出战场上血流满地的场景和悲壮惨烈的战斗画面。
3、从感官角度(听觉和视觉)赏析“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这两句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写出了两军战争规模之大,激战之惨烈。
渲染了黯然凝重的悲壮气氛,侧面烘托出守军将士士气昂扬,奋力反击的形象。
4、最后两句“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引用典故,表达了边塞将士们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
5、最后两句“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借用什么典故?有什么作用?借用了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上面放着黄金,用来招揽天下贤士的典故,表达了边塞将士们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
6、结合全诗说说作者捕捉“半卷红旗”这个景象入诗是为了表现什么?一方面是为了表现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为了体现行军时的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显了出来.二、《春望》赏析:1、从炼字角度赏析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破"和“深”字用得好,一个“破”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破败的景象,使人触目惊心。
专题5 思乡怀人诗-2021年高考语文古诗阅读主题预测

专题5 思乡怀人诗-2021年高考语文古诗阅读主题预测(2020·江苏泰州中学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暗香姜夔辛亥之冬,余载雪诣石湖①。
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
何逊②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
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
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
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
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注)①石湖:在苏州西南,与太湖通。
南宋诗人范成大晚年退居石湖,自号石湖居士。
②何逊:南朝梁诗人,任扬州法曹时,廨舍有梅花,作《咏早梅》。
1.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前小序介绍了作词缘起。
当时词人姜夔冒雪到朋友范成大隐居的石湖作客,范成大要求他创作新曲,于是词人就创作了这两首词曲。
B.开篇至“不管清寒与攀摘”五句,从月下梅边吹笛引起对往事的回忆。
那时,词人同美人在一起,折梅相赠,境界幽雅。
C.“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两句,是说何逊年纪老迈,诗情锐减,面对红梅, 也不能像词人一样,有春风般绚丽的辞采和文笔了。
D.下阕先写词人想折梅投赠,却又怕水远山遥,风雪隔阻,难以寄到;次写想借酒浇愁,但面对盈盈翠盏,反而是“酒未到,先成泪”。
2.“千树压、西湖寒碧”是词中名句,意境优美,试赏析其精妙处。
(2020·船营·吉林一中高三期末)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月夜怀故人寇準清夜月初满,藓庭吟更幽。
梧桐疏影老,蟋蟀乱声秋。
旧国①情何极,空江思欲流。
故人今底处,危坐独凝愁。
[注]①旧国:故乡。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通过写“清夜”“月”“藓庭”,交代了时间、地点和自然环境。
B.颈联在前两联写景的基础上,通过“情何极”“思欲流”进行点题抒怀。
C.尾联通过对故人“今底处”的发问和作者独处“凝愁”来间接抒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五 古诗词曲赏析 百色中考命题规律近三年百色中考考情分析2019年百色中考命题预测年份 考查篇目 考查知识点 题型 题号 分值 纵观百色近三年中考,古诗词曲赏析是必考内容。
题型以简答题为主,题量为2小题,分值略有上升,为6分。
考查篇目以课内古诗词曲为主,重点考查课标古诗词曲篇目。
考查知识点主要有内容理解、品味炼字、赏析名句、体会思想情感、分析语言特色等。
预测2019年考查形式稍有变化,可能会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古诗词曲的理解分析。
备考时,加强对课标篇目的训练,着重培养理解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2018《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题材、思想感情、语言风格 填空题 8 3 赏析名句 简答题 9 3 2017《天净沙·秋思》品味炼字 简答题 8 3 写作手法 简答题93 2016《归园田居(其三)》思想感情简答题 15(1)2语言特色简答题 15(2)2百色中考备考攻略例1(2018年百色8、9题6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❶这首词,从题材上看是写________;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________;从语言风格上看是________。
所以,词人在题目中称之为“壮词”,十分妥帖。
(3分)【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题材、思想感情及语言风格的把握。
从“看剑”“吹角连营”“麾下”“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等景物看,这首词反映的是军旅生活;“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表现了词人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
全词从意义上看,前九句是一段,十分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勇往直前的将军的形象,从而表现了词人的远大抱负。
最后一句是一段,以沉痛的慨叹,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
壮和悲,理想和现实,形成强烈的反差。
从这反差中,可以想到当时南宋朝廷的腐败无能,想到人民的水深火热,想到所有爱国志士报国无门的苦闷。
由此可见,极其豪放的词,同时也可以写得极其含蓄,只不过和婉约派的含蓄不同罢了,但仍然属于豪放词,语言刚健。
【答案】军旅生活(军营生活、战斗场面);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爱国激情、雄壮、悲壮、壮志难酬);刚健(豪放、壮美、壮丽)内容理解【答题指导】感知诗词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1.看题材。
题材往往决定诗词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如:送别诗、咏怀诗多写如何叮咛对方、歌颂对方;咏史诗、怀古诗多写对古代人或事的凭吊,或缅怀先贤,或倾诉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或感叹昔盛今衰;边塞诗或描写壮丽的边塞风光,或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等。
2.抓题目。
诗词的题目往往是诗词内容的高度概括。
3.析词义。
因为诗词都是用文言文写成的,所以必须调动文言文以及相关历史知识的积累,逐步揣摩关键词语的含义,扫清诗词中的阅读障碍,断不能一知半解。
4.联背景。
有些诗词,仅仅从字面意义去理解还难以真正把握其内容,这时,便要借助对背景的分析。
把握诗词情感(主旨)【答题指导】1.常见思想感情。
诗词类型常见思想感情典型举例抒情类①大自然的热爱之情《钱塘湖春行》②借古讽今的情怀《赤壁》③青春易逝的伤感晏殊《浣溪沙》④仕途失意的苦闷《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⑤年华易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江城子·密州出猎》山水田园类①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游山西村》②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生活的追求《饮酒(其五)》③表达自己遗世独立,保持节操品性的情怀《归园田居(其三)》思乡怀亲类羁旅愁思,思念亲友;征人思乡,闺中怀人《天净沙·秋思》《次北固山下》爱国忧民类①山河沦丧的痛苦和归家无望的哀痛《春望》②壮志难酬的怨愤和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③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己亥杂诗(其五)》送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别类白,前途艰辛的担忧此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边塞类①讴歌边塞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使至塞上》②渴望建功立业和保家卫国的豪情《渔家傲·秋思》③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渔家傲·秋思》咏史类①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将史实与现实联系到一起,感慨个人遭遇(怀才不遇),或抨击社会现实《泊秦淮》②对历史、功名利禄、荣华富贵等作冷静理性的思考与评价《山坡羊·潼关怀古》③感慨昔盛今衰,沧海桑田,人生多变《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悯农类对贫苦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封建统治者剥削压迫人民的抨击《卖炭翁》2.思想感情术语: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答题步骤】1.结合背景,把握诗词的情感。
这里的背景,一指诗词反映的广阔社会现实,二指作者的人生经历。
2.分析诗眼,透视诗词的感情。
诗眼是解读诗词主旨的一把钥匙,阅读诗词,如果能抓住诗眼,就容易体会作者的情感。
3.解读意象,挖掘诗词的情感。
作者总是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寄托在自然山川、风花雪月等意象中。
【答题格式】通过……内容,抒发(寄寓/表达)……感情。
分析语言特色【答题指导】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这类题要求学生最好能知人论事,因为不同的作者语言风格不一样,如李白的语言风格雄浑飘逸,而杜甫的语言风格则是沉郁顿挫。
但有时候即使我们不熟悉作者,也可以从诗中读出语言风格,有的晓畅明快,有的民歌风味十足等等。
【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简练传神、凝练沉郁、入木三分、炼字精巧、一字传神、对仗工整、语近情遥……)。
2.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阐述诗中用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格式】诗句+点明语言特色+形成的艺术特色❷赏析句子“醉里挑灯看剑”。
(3分)【解析】本题考查词句的赏析。
“醉里挑灯看剑”句意: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
首先明确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然后分析所写的内容,最后揣摩表达的感情。
“醉里挑灯看剑”其中“挑灯”“看剑”是动作及细节描写,写出词人在夜里酒醉后挑亮灯芯观看宝剑的情形,词人做梦都在看宝剑,表达了词人渴望早日奔赴杀敌战场的急切心情。
【答案】动作描写(神态、细节描写),写出词人在夜里酒醉后挑亮灯芯观看宝剑,表达了词人渴望早日奔赴杀敌战场的急切心情。
赏析名句【答题指导】1.诗歌的语言准确、凝练、生动、形象,富于表现力。
一般要求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以下特点:特点例句赏析示例巧用修辞,意味隽永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运用比喻,把“危亡的国势”比作“风中柳絮”,把“坎坷的身世”比作“雨中浮萍”,将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结合起来,写出国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的局面。
蕴含哲理,发人深思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表现出新事物必然替代旧事物的自然规律。
情景交融,情思绵绵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写出了友人已离去,只有串串马蹄印向远处延伸。
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和无限惆怅的心情。
情感积极,斗志昂扬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表现了诗人的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高昂斗志。
用词精练,形神兼备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争”和“啄”,写出了一幅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生动地表现了初春的勃勃生机。
2.赏析名句,还可以从名句的类型(写景、抒情、说理)分析。
(1)写景类:如果是写景,则从运用了哪些写景方法,描绘了怎样的优美景致等角度进行赏析。
如“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次北固山下》)。
(2)抒情类:如果是抒情,则从抒情方式、情感的色彩与倾向等角度赏析。
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3)说理类:如果是言理,则从理趣的融合性、哲理的启发性等角度赏析。
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答题步骤】品味句子一般可以从两方面回答:一是从内容方面考虑,该句主要描写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或有怎样的寓意;二是从形式方面思考,该句有什么表达技巧,指出其表达技巧及效果,或者分析句中的语言特点。
【答题格式】析诗义+找特点+绘画面+表感情例2(2017年百色8、9题6分)阅读下面这首小令,回答问题。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❶如果把“古道西风瘦马”中“瘦马”改为“骏马”好不好?为什么?(3分)【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语言的理解。
“瘦马”令我们联想到游子已经奔波得太久、太疲倦了,甚至可能处境困窘,连马都累瘦了;而若是一匹“骏马”,则让我们联想到骑马的应是英姿飒爽的侠客,正驰骋天地间,施展自己的抱负。
二者意境大相径庭。
【答案】不好,因为“瘦马”是以马之瘦衬托人之瘦(衬托游子奔波的困苦和疲倦),而“骏马”则显现出马的强壮有活力(衬托人的精神抖擞),二者意境不同。
品味炼字【答题指导】1.赏析动作性词语,要分析其传神之处,以寻求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答题时注意采用“生动”“形象”“简练”“富有表现力”等词语。
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两句,“辅”和“望”字用得极精辟,“辅”字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雄伟。
“望”字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2.赏析描写性词语,要分析其对描绘意境的作用,答题时注意采用“准确”“生动”“传神”“清新质朴”“含蕴丰富”“耐人寻味”“朴实”“隽永”等词语。
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找出诗中体现初春特点的词语,并加以赏析。
——“初平”生动地描绘出春水新涨、几与岸平的情景,“渐”准确地写出了野花渐开渐多的情态。
3.赏析典故,要挖掘所用典故的本义,探寻作者的用意(即内蕴),答题时注意采用“委婉”“含蓄”“蕴藉”等词语。
如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两句,对“闻笛赋”怎么理解?——“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
这里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已逝老友的怀念之情。
另外,还有一些类型的词值得注意:1.叠词。
一是增强语言的音乐美、修辞美;二是起强调作用,可以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思想感情的表达更加绵密曲折。
2.拟声词。
一是给读者以听觉上的感受,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二是能引发视觉、触觉的感受,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如临其境。
3.表颜色的词。
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答题步骤】1.揭示该字词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词放回原句中描述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