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试验设计

临床试验设计
临床试验设计

临床试验设计方案

题目:。。。。。。。。。。。。。。。。。。。研究

前言:。。。。。。。。。。。。。。。。。。。。。。。,其致残率高,痛苦大,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由于西医外科疗法的局限性,很多医生都在尝试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就是其中的一种,虽然收到了不错的效果,也得到了临床工作者和患者的广泛好评,但由于其方法的独特性,国内刊物中关于此疗法的临床疗效评价文献很少(总数20篇以内,核心期刊只有一篇),国外刊物中则未见相关报道,并且存在着未遵循随机对照,样本含量较少,评价不够全面等缺陷。此方案本着以疗效评价为主,并参考对影响疗效的多因素分析及对此方法的成本-效果和成本-效益分析,从而达到临床上更加可靠,学术上广泛认同的目的,以利于该方法的推广。

样本含量估计:

采用样本量估算公式n=[uα2π(1-π)]/δ2计算样本量,式中:

n: 样本量;uα: 一类误差α = 0.05时的u值;π: 某事件发生率;δ: 容许误差

此处δ取0.04,同时据文献调查,。。。。。。。。。。。。。。。的有效率一般约为90%,代入公式得:

n=[uα2π(1-π)]/δ2=[1.962×0.90×(1-0.9)]/ 0.042 =216人。另外,为减少失访带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再增加20%,则约需观察260例患者。

诊断标准:采用1994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诊断疗效标准》:①。。。。。。;

②。。。。。。;③。。。。。。。;④。。。。。。。;⑤。。。。。。。;⑥X 线摄片检查可见。。。。。。。。。

纳入标准:

1、以新发病例未受到过外科治疗者为试验对象;

2、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病情轻重比例等方面尽量与总体保持一致,以保证代表性。

排除标准:

1、有其他严重。。。。。。损伤及。。。。。。。者;

2、有严重肝肾疾病、癌症患者;

3、对此方法有严重不良反应者;

4、在治疗过程中仍长期酗酒者;

5、在治疗过程中仍。。。。。。。。者。

设计方案:

1、根据标准选定受试对象;

2、与受试对象讲解试验过程及意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3、填写《。。。。。。。。。。。。。。。。。调查表》;

4、临床治疗及随访;

5、治疗前后采用。。。。。。。。。。。。量表对患者进行评定;

6、疗效评价及数据处理。

(见篇尾示意图)

研究质量及偏倚控制措施:

1、对研究人员进行统一培训;

2、严格纳入及排除标准;

3、保证样本的独立性;

4、由于试验过程不会对患者造成额外伤害,会有比较好的依从性;

5、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认真分析病例的代表性;

6、减少病例的退出,对退出的病人应进行随访;

7、治疗前后安排统一的疗效评定人员,以防止测量偏倚;

8、对可能影响疗效的混杂因素如:病因、病程、性别等,将纳入多因素分析的自变量

范畴进行讨论;

9、减少数据丢失,对退出治疗的病人也进行数据分析。

观察指标:

1、受试者所填《。。。。。。。。。。。。调查表》作为基本情况观察指标;

2、根据。。。。。。。。。。。。。。。。。。。。。。疗效评定标准。对患者分别进行入院、出院、出院

半年、出院一年评分;

3、以出院评分、半年评分、一年评分与入院评分的差值作为住院治疗疗效、半年疗效、

一年疗效的观察指标;

4、把性别、年龄、病程(以月为单位)、病因、坏死分期作为疗效影响因素进行观察;

5、采用。。。。。。。。。。。。。。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命质量;

统计分析方法:

1、对疗效评价实行自身治疗前后对照,理由:。。。。。。。。。。。。如无有效治疗一般呈进行性加重,无自愈和“向均数复归”现象。对相互比较的两次评分做如下分析:1)对两次评分差值做正态性检验,根据样本含量大小选择W检验或D检验,为增加检验效能,可令α=0.20。如果结果符合正态性,则将差值均数对总体均数是否为零进行t 检验,α=0.05。如不符合正态性,则见2);

2)选用Wilcoxon配对法,对评分差值做总体中位数是否为零的假设检验,α=0.05。

2、以性别、年龄、病程、病因、坏死分期作为自变量,以出院时评分等级作为因变量,用多分类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拟合,用ROC曲线评价模型拟合效果和预报能力。(注意:如果病程和坏死分期存在较强的共线性,则只能从两变量中选其一,即选择坏死分期。)1)如果拟合效果较好,分别计算各个因素的OR值和95%可信区间。以进一步探讨病因和指导临床实践;

2)对病程和出院评分值做散点图,如存在较明显的线性关系或可进行曲线拟合,则求出回归方程并进行假设检验,观察治疗时间的选择对疗效的影响,进行有无高危人群筛检的必要性讨论。

3、整个治疗结束后,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并结合患者生命质量评定结果,进行成本-效果及成本-效益分析。

医德问题:

1、本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已经得到了大量的认可,在不同的患者身上也具有可重复性。

2、本着知情同意的原则进行试验。

3、本研究不会对患者造成额外伤害,也不会造成患者治疗成本增加。

4、受试者有权在任何时候退出试验。

经费预算:

具体管理和执行:

方案总策划:

某某某

方案执行:

某某某

方案实施示意图:

创新药物Ⅰ期临床试验的设计与实施

创新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设计与实施 南昌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 熊玉卿

合成筛选I 期临床试验II 期临床试验III 期临床试验 临床前安全有效性药物制剂候选化合物 初步安全有效性研究设计申请证书上市 Process of Drug Development ---The Long Road to a New Medicine

? 从动物实验到Ⅰ期临床试验的安全之路在哪?---Ⅰ期临床试验大象人事件的惨痛教训? 2006年在英国发生的大象人事件,震惊世界。?抗CD28人源化单克隆抗体(TGN1412) Ⅰ期临床试验使多位受试者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这充分说明创新药物I 期临床试验中存在未知的风险是令人震惊的。 创新药物Ⅰ 期临床试验灾难性意外

Ⅰ期临床试验研究尤其是FIH的 三高 高风险性: 初次进入人体的临床研究,从动物实验的基础数据迈向人体研究的 第一步 (如履薄冰、战战兢兢) 高专业要求: 以尽可能少的受试者尽早发现药物特点,尽量降低风险,对Ⅰ期临 床试验科学与规范的设计要求尤为突出 高规范性: Ⅰ期临床试验入选例数相对较少、但获取得数据和信息量却很多, 大量的分析必须基于实施规范的数据和信息 综上可见,创新药物I期临床试验须尽早的发现药物的特点,尽量降低受试者的风险,因此更具风险、更高的专业要求,这就是自主设 计、规范实施临床研究的挑战! 创新药物Ⅰ期临床试验的特征

探索最大耐受剂量(maximum tolerated dose,MTD ) 探索剂量限制性毒性(dose limited detixitien,DLT ) 寻找人体可接受的剂量范围 了解创新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特征为Ⅱ期临床试验给药方案(剂量和间隔及给药方法)提供依据 I 期临床试验主要目标是什么?

临床试验设计

临床试验设计方案 题目:。。。。。。。。。。。。。。。。。。。研究 前言:。。。。。。。。。。。。。。。。。。。。。。。,其致残率高,痛苦大,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由于西医外科疗法的局限性,很多医生都在尝试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就是其中的一种,虽然收到了不错的效果,也得到了临床工作者和患者的广泛好评,但由于其方法的独特性,国内刊物中关于此疗法的临床疗效评价文献很少(总数20篇以内,核心期刊只有一篇),国外刊物中则未见相关报道,并且存在着未遵循随机对照,样本含量较少,评价不够全面等缺陷。此方案本着以疗效评价为主,并参考对影响疗效的多因素分析及对此方法的成本-效果和成本-效益分析,从而达到临床上更加可靠,学术上广泛认同的目的,以利于该方法的推广。 样本含量估计: 采用样本量估算公式n=[uα2π(1-π)]/δ2计算样本量,式中: n: 样本量;uα: 一类误差α = 0.05时的u值;π: 某事件发生率;δ: 容许误差 此处δ取0.04,同时据文献调查,。。。。。。。。。。。。。。。的有效率一般约为90%,代入公式得: n=[uα2π(1-π)]/δ2=[1.962×0.90×(1-0.9)]/ 0.042 =216人。另外,为减少失访带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再增加20%,则约需观察260例患者。 诊断标准:采用1994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诊断疗效标准》:①。。。。。。; ②。。。。。。;③。。。。。。。;④。。。。。。。;⑤。。。。。。。;⑥X 线摄片检查可见。。。。。。。。。 纳入标准: 1、以新发病例未受到过外科治疗者为试验对象; 2、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病情轻重比例等方面尽量与总体保持一致,以保证代表性。 排除标准: 1、有其他严重。。。。。。损伤及。。。。。。。者; 2、有严重肝肾疾病、癌症患者; 3、对此方法有严重不良反应者; 4、在治疗过程中仍长期酗酒者; 5、在治疗过程中仍。。。。。。。。者。 设计方案: 1、根据标准选定受试对象; 2、与受试对象讲解试验过程及意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3、填写《。。。。。。。。。。。。。。。。。调查表》; 4、临床治疗及随访; 5、治疗前后采用。。。。。。。。。。。。量表对患者进行评定; 6、疗效评价及数据处理。 (见篇尾示意图) 研究质量及偏倚控制措施: 1、对研究人员进行统一培训; 2、严格纳入及排除标准;

临床试验知情同意书的设计规程及范例

临床试验知情同意书的设计规范及范例 临床试验知情同意书分“知情告知”与“同意签字”两部分,其设计应符合 完全告知、充分理解、自主选择的原则,必要时还应设计帮助受试者理解研究目的、程序、风险与受益的视听资料。临床试验前需作筛选检查,收集生物标本,必须得到两种知情同意,一种用于生物标本的收集和分析,另一种用于得出满意实验室结果并符合纳入标准后参加试验。 临床试验中保证受试者权益的主要措施之一就是知情同意。知情同意书 (in formed con se nt form )是每位受试者表示自愿参加某一试验的文件证明。 1、设计依据 根据“赫尔辛基宣言”、国际医学科学组织委员会(CIOMS的“人体生物医学研究国际伦理指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 “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以及临床试验方案进行设计。 2、设计原则 符合“完全告知”的原则。采用受试者能够理解的文字和语言,使受试者能够“充分理解”,“自主选择”。知情同意书不应包含要求或暗示受试者放弃他们获得赔偿权利的文字,或必须举证研究者的疏忽或技术缺陷才能索取免费医疗或赔偿的说明。 3、知情同意书格式 页眉和页脚:页眉左侧为试验项目名称,右侧为知情同意书版本日期;页脚为当前页码和总页码。知情同意书分“知情”与“同意”两部分,前者为“知情告知”(必要时还应设计帮助受试者理解研究目的、程序、风险与受益的视听资料),后者为“同意签字”。 临床试验前需作筛选检查,收集生物标本,必须得到两种知情同意,一种用于生物标本的收集和分析,另一种用于得出满意实验室结果并符合纳入标准后参加试验。筛选时发现不合格(医学方面的原因)的研究对象,应给予有帮助的参考意见、任何必要的和有用的治疗或推荐到其它部门就诊。 知情同意书一式两份,受试者保存其副本

临床试验 各期l临床试验周期及案例数量

新药研发临床前研究周期及案例数量 临床试验一共分成四个阶段(即四期),前三期为新药上市前的临床试验,第四期为上市后的临床试验。具体包括: I期临床试验:是新药进行人体试验的起始期。以20一30名健康志愿者为主要受试对象,进行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观察人体对于新药的耐受程度和药代动力学,为制定给药方案提供依据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Ⅱ期临床试验:是以新药预期应用的患病人群样本为对象,初步评价治疗作用的阶段。其目的是初步评价药物对目标适应证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也包括为Ⅲ期临床试验研究设计和给药剂量方案的确定提供依据。 III期临床试验:试验的设计是采用多中心开放随机对照试验,随机分组方法和药物编码方法与Ⅱ期临床试验类似,通过增加样本量(试验组病例不少于300例和对照100例)并根据试验目的的调整选择受试者标准,适当扩大特殊受试人群,及更为丰富的观察项目或指标等措施,进一步考察不同对象所需剂量及依从性。Ⅲ期临床试验的条件应尽可能接近该药的正常使用条件,试验药要经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检定合格,供药时,标明药物系专供临床试验用。 Ⅳ期临床试验:是新药上市后由申请人自主进行的应用研究阶段。其目的是考察在广泛使用条件下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价在普通或者特殊人群中使用的利益与风险关系;改进给药剂量等。新药Ⅳ期临床试验是新药临床试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是上市前新药I、Ⅱ、Ⅲ、期试验的补充和延续。它可以验证上市前的结果,还可对上市前临床试验的偏差进行纠正,更重要的是可以弥补上市前临床试验缺乏的资料和信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新药研发的几个周期 新药研发是一个耗时耗资都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完成前期的基础研究(药理、毒理、药效等动物研究)后开始申请进入人体临床试验阶段。您所问的临床试验的周期,应该就是临床试验的期别(I、II、III、IV 期): I 期临床试验: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观察人体对于新药的耐受程度和药代动力学,为制定给药方案提供依据。II 期临床试验:治疗作用初步评价阶段。其目的是初步评价药物对目标适应症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也包括为III 期临床试验研究设计和给药剂量方案的确定提供依据。此阶段的研究设计可以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采用多种形式,包括随机盲法对照临床试验。III 期临床试验:治疗作用确证阶段。其目的是进一步验证药物对目标适应症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评价利益与风险关系,最终为药物注册申请的审查提供充分的依据。试验一般应为具有足够样本量的随机盲法对照试验。IV 期临床试验:新药上市后应用研究阶段。其目的是考察在广泛使用条件下的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价在普通或者特殊人群中使用的利益与风险关系以及改进给药剂量等。生物等效性试验,是指用生物利用度研究的方法,以药代动力学参数为指标,比较同一种药物的相同或者不同剂型的制剂,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其活性成份吸收程度和速度有无统计学差异的人体试验。至于说每个具体的品种临床试验阶段的要求,要依据不同的药品注册分类进行(中药、化药、生物制品的分类均有所不同) 化学药品: 1.属注册分类1和2的,应当进行临床试验。(1)临床试验的病例数应当符合统计学要求和最低病例数要求; (2)临床试验的最低病例 完成足够样本量的研究工作。2.属注册分类3和4的,应当进行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和至少100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多个适应症的,每个主要适应症的病例数不少于60对。避孕药应当进行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和至少500例12个月经周期的开放试验。属于下列二种情况的,可以免予进行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 (1)局部用药,且仅发挥局部治疗作用的制剂; (2)不吸收的口服制剂。 3.属注册分类5的,临床试验按照下列原则进行: (1)口服固体制剂应当进行生物等效性试验,一般为18至24例; (2)难以进行生物等效性试验的

数据统计方法与临床试验方案

1数据统计方法与临床试验方案 1.1统计在新药临床试验中的重要作用 医药产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最终应当由按照GCP原则实施的临床试验来确证。在临床试验的设计和分析中,统计学家起着必不可少的重要作用。GCP、GMP、GLP、GRP和GVP 都与统计有关。统计学是一门处理来自群体或个体的大量资料的科学,也是处理资料中变异性的科学和艺术,其目的在于取得可靠的结果。例如,一个医生偶然发现一例患偏头痛病人在喝了橙汁以后感觉有所改善,但这并不是说从这单一个病例观察就可以认为橙汁是治疗偏头痛的有效方法。医生需要统计学资料证明,是否有一组病人在服橙汁后报告症状改善者比采用其他治疗后更多。又如一个每天吸烟50支且嗜酒的人活了95岁并健康良好,但人们不能相信他的习惯能导致健康和长寿。个体对疾病的敏感性变异很大。要研究这些问题,就应当研究不同生活习惯的人群组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就是说应当进行统计学研究。收集数据、并用统计图表或简单统计量来描述资料的特征称之为描述性统计。但统计学的任务远不止于此,统计学可以通过仔细制订试验计划来提高数据质量;统计推断方法则是从所研究问题的大量数据中得出结论的主要客观手段。应当明白,统计学是在收集、归类、分析和解释大量数据的过程中完成使命的。如果在试验设计阶段不考虑统计原则,所获结果的统计分析不管做的如何精巧都挽救不了一个设计糟糕的临床研究这是一个必须执行的基本原则。 表1可能导致临床试验失败的原因

在新药研制过程中,按科学原则进行的临床试验是评价一种新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惟一可靠的基础。一个临床试验,如果不能恰当地评价试验药物的安全性和/或效性,不能提供关于新药的最好使用方式的充分信息或者提供了误导信息,因而不能对药物的研制、管理、上市和安全有效地使用做出有益贡献,那么这就是一个失败的临床试验。可能导致临床试验失败的原因很多,有些原因是可以控制的,有些则是较难控制的。其中试验设计对于临床试验的成功与否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试验假设(阳性对照)选择不当,随机化及盲法不规范,入选/排除标准过严或过宽,受试者基线值变异大,药物剂量选择不当,终点指标选择及测定时间不妥,样本数太小,数据分析方法不恰当都可能导致临床试验失败(表1)。 GCP对生物统计学的要求包括四个方面:统计学设计,统计分析计划,临床和统计学报告,以及数据处理。与临床试验其他专业人员合作的临床试验统计人员的作用和责任是确保在支持新药研制的临床试验中能恰当地应用统计原则。 1.2统计学与试验设计 临床试验按其目的大体可分?quot;“验证性(Confirmatory)”试验和“探索性ploratory)”试验,验证性试验是控制良好的试验,总是预先定义与试验目的直接有关的关键假设,并且在试验完成后对此进行检验。验证性试验必须提供疗效和安全性的可

临床试验设计与统计讲解

感冒口服液与感冒清热口服液对照治疗上呼吸道感染风寒证 评价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分层区组随机、双盲、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 病例报告表 (Case Report Form ) 试验药物标号:□□□ 姓名拼音缩写:□□□ 住院号:□□□□□□ 临床研究单位:01 福建省中医药研究院() 02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03 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04 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05 湖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开始日期:201□年□□月□□日 研究结束日期:201□年□□月□□日 研究者签名:_____________________ 研究单位: 批准文号 试验中心编号 药物编号 患者姓名缩写 (92)卫药准字 Z-37 □□ □□□ □□□□

病例报告表填写说明 1.筛选合格患者正式填写病例报告表。 2.表中有“□”的选择项,请在复合的条目上划“√”。 3.表中所以选项均须填写,因故未查或漏查,请填写“未查”;具体用药剂量和 时间不明,请填写“不明”。 4.观察表每页的表头均需填写试验中心号、药物编号、患者姓名拼音首字母(患 者姓名两个字的,最后一个“□”填“×”;患者姓名四个字的,填写前三个字的拼音首字母)、就诊日期,每页的下方均须签署观察医生姓名和日期。其中“药物编号”是在药物分装时按随机方案给予的编号。 5.表格请用圆珠笔和垫板用力填写,务必使一式三份均清晰。数据填写准确, 任何数据均禁止擦除或涂黑,如有错误发生,可将错误值划上“—”,在错误处上方书写正确值,修改者签名并加注日期,必要时说明更改理由。 6.各部分表格内容的填写时间: “病例入选登记表”在病人首诊入组前填写。 “治疗观察表”在治疗观察期第1周的首日,第2、4、6周的周末前后两天填写。“治疗总结表”在病人治疗结束1周内或病例脱落时填写。 “CRF审核声明表”在本病例的试验结束后填写。 7.试验期间应如实、及时填写“脱落原因表”,“合并用药表”,“不良事件表”。 如有严重不良事件发生,无论是否与研究的药物有关,请研究者立即向申办者、监查员和组长单位报告。

I期药物临床试验的设计与操作

I期药物临床试验的设计与操作 李金恒 刘玉秀 洪立基 I期临床试验(phase I clinical trial)系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为新药人体试验的起始期,又称为早期人体试验。I期临床试验包括耐受性试验和药代动力学研究,一般在健康受试者中进行。其目的是研究人体对药物的耐受程度,并通过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了解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消除的规律,为制定给药方案提供依据,以便进一步进行治疗试验。 由于药物不同,对I期临床试验的设计与实施的要求也有所不同。本讲主要介绍一般性要求,而具体的设计与实施尚应参阅相应药物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1 试验前的准备 1.1 临床试验前的研究资料 当一个新药经过充分的临床前研究,在动物实验中证明了安全性和有效性,可报请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经审查批准后进行临床试验。同意I,II,III期临床试验的批复常一同下达,但不可同时开始,应严格执行I期在先的原则,只有在I期试验完成并制定出安全的给药方案后方可进行其后各期的临床试验。新药进行临床试验前,一般应具备下述几项基本研究资料:综述资料、药学资料、药理学和毒理学资料等。 1.2 制定I期临床试验研究计划[1,2] 新药在人体内初试,试验者对受试者负有重要责任,因此I期临床试验必须事先制定周密的研究计划。 1.2.1 选择受试者 按照规定的技术要求,I期临床试验应选择健康成年人(经过体格检查,无严重的心、肝、肾、造血功能障碍者)及少数适宜的患者,均以自愿为原则,男女数量最好相等(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常选择男性)。女性受试者应排除怀孕、月经期。妇产科药物的I期临床试验应选择月经规则的生育年龄妇女作为受试者。除非是儿科方面的特殊需要,儿童一般不作为受试者。 国外多选用健康年轻的男性志愿者作初期人体试验,因为他们不太可能突然发生与给药无关的疾病,而试验中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也易于判定。但在某些情况下,则不宜用健康志愿者作I期临床试验,而应选择少数适宜的患者。例如抗肿瘤的化疗药物(特别是细胞毒药物),应在较晚期的癌症患者中进行I期临床试验。 对于有关的检查项目,目前尚无统一标准。根据我们的经验,至少应包括下列各项:体格检查方面,身高、体重不超常,无阳性体征发

第13章 临床试验设计

13 临床试验设计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医学统计学与流行病学系 骆福添 ·特点: (1)伦理:病人知情、同意、得益、退出自由 (2)法规:资格证书,设计格式化、实施不走样、资料样式化、统计规范化(3)数据:合格集、意向集(+脱落)、安全集(+脱落+剔除) (4)规范:统计学规范—资料可信、基线可比、临床有效、使用安全 例:某制药企业从植物中提取了一个新的分子单体,品名“A脂”,药理学研 究证实了其降脂作用,主要能够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毒理 学研究发现该药有轻微胃肠道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腹胀和腹泻。企业 希望进行临床试验,把“A脂”开发成能够上市的新药。 13.1 临床试验前的必要准备 13.1.1 临床试验必须符合法规要求 新药临床试验在开始前,必须得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批准,批准的标 志是获得“新药临床研究批件”。临床试验的组织实施,也必须符合相关 的法规要求。 表 13-1 中国、美国、欧盟和日本的管理当局、 具体管理部门和主要相关法规 地区 管理当局 管理部门 主要法规 中国 国家食品药品 监督管理局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 理局注册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1984、《药 品注册管理办法》2005 “A脂”如果在中国注册, 其临床试验必须符合中国相关法规的要求, 如 《中 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1984、《药品注册管理办法》2005等。 13.1.2 临床试验需要符合相关指导原则要求 《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 (Good Clinical Practice, GCP)是临床试验的重要 指导原则。 《临床试验统计学指导原则》 13.1.3 临床试验必须符合道德规范 ·伦理委员会与知情同意书(informed consent)是保障受试者权益的主要措 药物

I期临床试验方案的设计

I期临床试验方案的设计 I期临床试验的目的 《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中对I期临床试验的定义为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 观察人体对于新药的耐受程度和药代动力学,为制定给药方案提供依据。 I期临床试验内容包括:耐受性试验(初步了解试验药物对人体的安全性情况,观察人体对试验药物的耐受及不良反应); 药代动力学试验(了解人体对试验药物的处置,即对试验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消除等情况)。 I期临床试验方案设计前需要准备的资料 I期临床试验方案设计必需的参考资料包括:药物的综述资料(理化性质、结构、同类药物)、临床前药效学资料(药理作用)、 临床前药代动力学资料(参数、代谢机制)、安全性评价资料(未见不良反应的剂量水平NOAEL、剂量限制性毒性DLT等)、研究者手册、申报的临床试验方案。 其中重复给药毒性试验积累的安全性数据尤为重要,它可以:

①预测受试物可能引起的临床不良反应,包括不良反应的性质、程度、量效和时效关系、以及可逆性等; ②判断受试物重复给药的毒性靶器官或靶组织; ③如果可能,确定未观察到临床不良反应的剂量水平; ④推测第一次临床试验(FIH)的起始剂量,为后续临床试验提供安全剂量范围; ⑤为临床不良反应监测及防治提供参考。 I期临床试验方案设计的主要内容 I期临床试验方案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剂量爬坡,寻找单次给药最大耐受剂量或者结合临床给药的安全剂量范围; 接近最大耐受剂量的多次给药耐受性;安全剂量范围内的单次给药药动学试验;接近临床给药剂量的多次给药药动学试验;接近临床给药剂量的食物影响试验。 MRSD的确定 创新药物进入临床研究,首先需要考虑首次人体最大起始剂量(MRSD)预测的问题。 MRSD的预测过程复杂,需要综合已有的药动学、药效学和毒理学方面的知识。 2002年美国FDA发布了一个在健康人体中进行临床试验估计安全起始剂量的指南,该指南于2005年7月正式定稿。

第13章 临床试验设计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

第13章临床试验设计 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 一、最佳选择题 1. 赫尔辛基宣言问世的年份是( D )。 A. 1961年 B. 1962年 C. 1963年 D. 1964年 E. 1965年 2. 以下未参加ICH的国家是( E )。 A. 美国 B. 日本 C. 加拿大 D. 欧盟 E. 澳大利亚 3. 我国《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规定,新药Ⅱ期临床试验,试验组病例数不得少于( B )。 A. 60 B. 100 C. 200 D. 300 E. 400 4. 在一般临床试验中,通常受试者的服药量在( C )以下,认为依从性比较差。 A. 60% B. 70% C. 80% D. 90% E. 95% 5. 在注册药品的临床试验中,盲底可以保存在(A)处。 A.申办者 B.研究者 C.监察员 D.统计人员 E.稽查员 二、思考题 1.临床试验通常分为哪四期,各期的主要目的分别是什么? 答:Ⅰ期临床试验: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观察人体对于新药的耐受程度和药代动力学,为制定给药方案提供依据。 Ⅱ期临床试验:治疗作用初步评价阶段。其目的是初步评价药物对目标适应证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也包括为Ⅲ期临床试验研究设计和给药剂量方案的确定提供依据。此阶段的研究设计可以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采用多种形式,包括随机盲法对照临床试验。 Ⅲ期临床试验:治疗作用确证阶段。其目的是进一步验证药物对目标适应证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评价利益与风险关系,最终为药物注册申请的审查提供充分的依据。试验一般应为具有足够样本量的随机盲法对照试验。 Ⅳ期临床试验:新药上市后由申请人进行的应用研究阶段。其目的是考察在广泛使用条件下的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价在普通或者特殊人群中使用的利益与风险关系以及改进给药剂量等。 2.在临床试验开始之前,应做哪些必要的准备工作? 答:应当了解临床试验相关法规,了解临床试验相关指导原则,了解临床试验的伦理学

临床试验设计案例辨析及参考答案

第13章临床试验设计 案例辨析及参考答案 案例13-1 某制药企业开发了一个治疗抑郁症的新药,欲与安慰剂对照进行Ⅱ期临床试验,初步评价新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按《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要求,样本含量需要200例,考虑20%脱落率,最终样本含量确定为240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0例。这样确定样本量是否正确?脱落率一定要考虑到20%吗?10%可以吗? 案例辨析①样本含量不能简单地按照《药品注册管理办法》所要求的最低样本含量来确定;②不估算,根据不足。 正确做法 (1)样本含量应当经过统计学计算。 (2)尽可能进行样本含量估算。 (3)如果经过统计学计算,样本含量多于《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的规定,按照计算结果确定。 (4)如果经过统计学计算,样本含量少于《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的规定,按照国家要求确定。 (5)新药临床试验,特别是Ⅱ期临床试验,通常考虑20%脱落率,但是,如果有比较详实的预试验资料,可以参考预试验确定脱落率。 案例13-2 某制药企业开发了一个治疗糖尿病的新药,欲与二甲双胍对照在四个临床试验中心进行Ⅱ期临床试验,初步评价新药改善餐后血糖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样本含量为240例,每个中心60例。经抽签决定,第一、四中心负责观察新药组,第二、三中心负责观察对照组。这样进行随机化是否正确?应当怎样做? 案例辨析以上几个问题都是很基本的,应该从概念和方法上弄清楚。 正确做法多中心临床试验的随机化原则是整体随机,即从整体上来讲,这是一个试验,而不是四个试验,需要把中心看作是分层因素(stratify),同时考虑分段,因为是两组,段的长度应当是2的倍数并大于等于2。具体随机化方法可以利用大型统计软件(如SAS、SPSS)的随机程序实现。 案例13-3 某制药企业开发了一个治疗感冒的中药,名为抗感胶囊,欲与感冒清热颗粒对照,进行Ⅲ期临床试验。如何设计双盲试验?

各期临床试验方案的设计要点讲解

各期临床试验方案的设计要点 1I 期临床试验方案设计要点 I 期; 临床试验方案应包括依次进行的三部分, 即单次给药耐受性试验方案、单次给药药代动力学试验方案、连续给药药代动力学试验方案。 I 期临床试验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⑴首页; ⑵试验药物简介, 包括中文名、国际非专利药名 (INN 、结构式、分子式、分子量、理化性质、药理作用与作用机制、临床前药理与毒理研究结果、初步临床试验结果; ⑶研究目的; ⑷试验样品,包括样品名称、号、制剂规格、制剂制备单位及制备日期、批号、有效期、给药途径、储存条件、样品数量并附药检质量人用合格报告单; ⑸受试者选择,包括志愿受试者来源、人选标准、排除标准、入选人数及登 记表; ⑹筛选前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⑺工期试验方案、病例报告表(CRFs 及知情同意书应报送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批准后才能开始 I 期临床试验 ⑻试验设计与研究方法(要点见后; ⑼观察指标(见后; ⑽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⑾总结报告;

⑿末页。 单次给药耐受性试验设计与研究方法要点 ①一般采用无对照开放试验, 必要时设安慰剂对照组进行随机双官对照试验。 ②最小初试剂量按 Blackwell 改良法计算并参考同类药物临床用量进行估算 (见李家泰主编《临床药理学》第二版 1998:298。 ③最大剂量组的确定(相当于或略高于常用临床剂量的高限。 ④剂量组常设 5个单次给药的剂量组,最小与最大剂量之间设 3组,剂量与临床接近的组人数 8~10人,其余各组每组 5~6人。由最小剂量组开始逐组进行试验, 在确前一个剂量组安全耐受前提下开始下一个剂量, 每人只接受一个剂量,不得在同一受试者中在单决给药耐受性试验时进行剂量递增连续试验。⑤方案设计时需对试验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有充分的认识和估计, 方案应包括处理意外的条件与措施。 ⑥与试验方案同时设计好病例报告表(Case Report forms,CRFs、流程图(Chart 与各项观察指标。 单次给药药代动力学试验设计与研究方法要点 ①剂量选择选择单次给药耐受性试验中全组受试者均能耐受的高、中、低 3个剂量,其中,中剂量应与准备进行临床Ⅱ期试验的剂量相同或接近, 3个剂量之间应呈等比或等差关系。 ②受试者选择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 8~10名健康男性青年志愿者,筛选前签署知情同意书。 ③试验设计采用三向交叉拉丁方设计。全部受试者随机进入 3个试验组, 每组受试者每次试验时分别接受不同剂量的试验药, 3次试验后,每名受试者均按拉丁方设计的顺序接受过高、中、低三个剂量, 两次试验间隔均超过 5个半衰期,一般间隔 7~10天。

临床试验中的统计学要求汇总

临床试验中的统计学要求 临床试验是以病人为研究对象,比较临床治疗干预措施和对照措施的效果及其临床价值的前瞻性研究。临床试验以人为研究对象,与动物实验不同。在临床试验中,研究者不能完全支配病人的行为,只能要求病人避免采用某些干扰试验的治疗或行为,因此必须考虑病人的依从性问题。临床试验还必须考虑医学伦理学问题,当新药已被证实对病人弊大于利,尽管试验仍未完成,也要中止。当已经存在经医学验证对试验疾病有效的药物时,使用安慰剂对照是不适当的。当病人出现紧急情况需要额外治疗措施时,也必须给予。因此临床试验要面对比动物实验更多的问题,在设计上有着更严格的特殊要求。 新药的临床试验分为Ⅰ、Ⅱ、Ⅲ、Ⅳ期:Ⅰ期临床试验是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观察人体对于新药的耐受程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为制定给药方案提供依据;Ⅱ期临床试验是随机盲法对照临床试验,对新药有效性及安全性作出初步评价,推荐临床给药剂量;Ⅲ期临床试验是扩大的多中心临床试验,遵循随机对照原则,进一步评价有效性和安全性;Ⅳ期临床试验是新药上市后的监测,在广泛使用条件下考察疗效和不良反应,尤其是罕见不良反应。本节主要讨论II期和III期临床试验的统计学要求。 例11.1 临床观察发现急性心肌梗塞后,梗塞区膨出和左心室重构常导致左心室增大和心功能不全。为研究急性心肌梗塞后长期使用卡托普利治疗对心脏的保护作用,需设计一个药物疗效评价的临床试验,在设计中要考虑以下问题。 1.观察变量的选择 (1)主要变量和次要变量主要变量 (primary variable)又称目标变量(target variable),即能够为临床试验目的提供可信证据的变量。临床试验的主要变量一般只有一个,必要时可有多个。主要变量应易于量化、客观性强、被相关研究领域所公认。次要变量(secondary variable)是指与试验主要目的有关的附加的变量,也可以是与试验次要目的有关的变量。两种变量均应在临床试验的设计方案中明确定义,并说明其被选择的理由。临床试验的样本含量估计、疗效或安全性评价应以主要变量为依据。 (2)复合变量(compound variable) 当与临床试验主要目的有关的变量很多,难以确定单一的主要变量时,可预先确定一种综合计算方法(如求和,加权求和等),或用多元分析的方法(如主成分分析等)将多个变量综合成一个复合变量,如临床研究中采用的各种量表就是一种复合变量。当组成复合变量的某些单项变量具有临床意义时,也可以单独进行统计分析。 (3)全局评价变量(global assessment variable) 将客观指标和研究者对病人的病情及其改变总的印象综合起来所设定的变量称为全局评价变量,它通常是有序分类变量。全局评价变量往往带有一定的主观成份。因此,如果需选择全局评价变量,应在方案中明确说明它与试验的主要目的有关,有选择的依据和可靠的基础,同时具有明确判断等级的方法。客观性较好的全局评价变量应该作为主要变量之一单独加以考虑。 例11.1中,研究目的是为评价卡托普利治疗对左心室容量、收缩功能和舒张充盈的作用,因此主要指标是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容量和射血分数。次要变量可选择左心室充盈速率。评价左心室容量和充盈速率的变量有多个,各变量的结果不一致时,难以对药物作总的结论。因此在统计分析时可以将多个变量综合成一个变量进行分析,这综合变量就是复合变量。上例中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卡托普利治疗对心功能的保护作用,因此可以选择心功能级别作为全局评价变量。 2.对照组的选择 临床试验中对照组与试验组唯一的差别是试验组中受试者接受新药治疗, 而对照组的受试者则接受对照药物的治疗。 临床试验要求试验组和对照组来自相同的受试者总体。两组受试者不但在试验开始时要求基本情况相似, 而且在试验进行中除了试验药物不同外, 其它条件均需保持一致。临床试验中常用的对照组设置有以下3种类型: (1)安慰剂对照安慰剂(placebo)是一种虚拟药物, 其外观剂型、大小、颜色、重量、气味和口味等都与试验药尽可能保持一致, 但不含有试验药物的有效成份。设置安慰剂对照的目的在于消除研究者、受试者和参与评价人员等由心理因素等影响而形成的偏倚,分离出由试验药物所引起的真正的效应和不良反应。安慰剂可以用于平行对照或自身交叉对照。 (2)阳性药物对照在临床试验中采用已知的、已批准上市的有效药物作为试验药的对照, 称为阳性药物对照。阳性对照药物必须是合法的、公认有效的、并对所研究的适应症最为有效安全的药物。设计方案可以是平行对照也可以是自身交叉对照。 (3)剂量-反应对照将试验药物设计成几个剂量, 而受试者随机地分入其中一个剂量组;它可以包括安慰剂对照即零剂量,也可以不包括安慰剂组。剂量-反应对照主要用于研究剂量与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关系, 或者仅用于说明疗效。剂量-反应对照有助于回答给药方案中采用的剂量是否合适。 例11.1中急性心肌梗塞病人不适宜采用安慰剂对照,因此采用常规治疗包括溶栓剂、阿斯匹林等作阳性药物

临床试验设计原则

临床试验设计原则 设置对照,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和盲法是临床试验设计的三项原则。 一、设置对照 有比较才能鉴别。某种治疗措施只有与其他治疗方法比较,才能了解其优劣。因而,设置对照是科学地评价一项治疗措施必不可少的。 (一)设置对照的意义 1.科学地评定药物疗效临床医学虽较前有了长足的进展,目前依然有不少疾病(尤其是慢性病)的自然史不能预测,而判断某一患者的预后尤为困难。临床医生正是运用疾病自然史和预后来评价疗效的。如在某些急性自限性疾病,像上呼吸道感染或胃肠炎等,患者即使不治疗也可因其自然转归,症状可消失而自愈。在慢性非自限性疾病时,其自然史也会出现缓解、复发、缓解和活动的交替过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在用药物治疗该病时,若未设对照组,则极易将疾病的缓解误认为是药物的疗效。 2.排除非研究因素对疗效的影响临床试验中,除研究因素外,研究对象所具备的其他因素如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病程、严重程度和治疗经历等均可影响疗效。研究人员欲排除上述各种非研究因素对疗效的影响,进而确定研究因素的真实疗效,只有设置对照才能做到。 3.确定治疗的毒副反应的可靠方法药物临床试验中,部分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反应是常见的。临床医师应能正确地判断上述的反应是疾病本身的表现,还是药物的毒副作用,这只有与对照组比较才能做到。国外学者曾开展一项研究以观察安妥明、烟酰胺等降脂药对冠心病患者长期疗效。服药过程中一部分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可是研究人员仅根据上述资料无法判断异常症状是疾病的自然现象,还是药物的副作用,因未同时设置对照。设置后则发现服上述两种降脂药组与对照药组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33.3%、32.7%和28.2%。经统计学处理显示前两种药心律失常发生率与对照药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显然,只有设置对照组才能确定降脂药的副作用。因此,未设对照的临床试验报告的毒副作用,我胶有理由对其待怀疑态度。 (二)对照的类型 临床上常用对照类型如下:

从临床试验实例看优效、等效和非劣效试验

从临床试验实例看优效、等效和非劣效试验 - 结合一些临床试验的例子对优效、等效和非劣效试验再做一点阐述,权当加深理解吧。 让我们先看一个简单的例子(J Am Acad Dermato l 2003;48:535-41): 为了证实地氯雷他定对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者设计了一项地氯雷他定对比安慰剂治疗慢性荨麻疹的随机对照双盲试验。本试验选择的主要终点是与基线相比搔痒评分的变化。假设标准差为 1.0分,每组需要100例病人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上有90%的把握能检验出两组0.5分或更多的差别。最后结果地氯雷他定与基线相比搔痒评分的变化为 1.05,安慰剂组为0.52,p<0.001.结论地氯雷他定可以有效治疗慢性荨麻疹。 以上这个例子就是一个最经典的优效性试验的例子,即通过安慰剂对照试验显示试验药物优于安慰剂,从而证实试验药物的疗效。这种安慰对照的优效性试验在临床试验的发展进程中起到了鼻祖的作用,以前对于某种疾病还没有治疗药物的时候,一种新药物的出现,往往会选择安慰剂对照来证实疗效,当然随着越来越多标准药物的出现,以及出于伦理等方面的考虑,现在安慰剂对照的试验也开始变少,但它在药物研发中的地位是决不能抹杀的。 随着医学的发展,现在各个疾病基本上都有自己有效的治疗药物,这时我们推出一种新药,往往在选择对照时,不得不选择那些已有的有效治疗药物,所以相比较安慰剂对照试验,阳性对照试验越来越多,而阳性对照试验最理想的情况是,你的药物优于阳性对照药物,这和上文中提及的安慰剂对照试验一样,是证实你的药物的疗效的最好的也是最有力的方法。这种阳性对照的优效性试验在现在我们的临床试验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怎么说呢,一种新药的出现,如果它有突破性的进展,最大的证明就是你的疗效优于现在这种疾病的标准治疗药物,而此时阳性对照的优效性试验就是你证明你疗效的最理想的选择。 给大家介绍一个药物研发历史上一个很著名的阳性对照优效性试验的例子-EVIDENC E研究。 2003年3月8日,美国F DA正式批准瑞士雪兰诺公司的Reb if(干扰素b eta-1a)治疗复发性多发性硬化。此次F DA批准Reb if上市,打破了另外一种干扰素类药物Avo nex的市场专有状态,Avo nex在1996年被批准用于多发性硬化的治疗。那么F DA为什么批准呢,其中最重要的依据就是一项Reb if与Avo nex直接比较的研究-EVIDENCE研究,而Reb if的批准则说明了如果有另外一种药物比原有药物更有效或者更安全的话,那么就可以打破原有药物的市场专有状态。 那么现在我们来看一下EVIDENC E的研究设计和结果吧。EVIDENC E研究是一项比较Reb if与Avo nex两种药物治疗复发性多发性硬化效果的大规模的研究,在美国、加拿大以及欧洲的多个中心进行。677名复发性多发性硬化病人被随机分配到Reb if和Avo nex

中国现行临床试验生物统计学指导原则与ICH E9的关键异同点

中国现行临床试验生物统计学指导原则与ICH E9的关键异同点(一) 20110602黄钦王骏王玉珠 栏目综合管理>>综合管理部门生物统计学部 摘要:我国现行《化学药物和生物制品临床试验的生物统计学技术指导原则》(以下简称国内指导原则)是基于《ICH E9 Statistical Principles for Clinical Trials》(以下简称ICH E9)指南的基本原则,根据当时国内临床试验的水平和特点起草制订的,自颁布以来,对我国临床试验技术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创新药物研发水平的发展和提高,以及临床研究者对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的广泛参与,临床试验的复杂性和科学性对生物统计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必要针对目前情况对现行指导原则进行修订和完善。2010年,ICH中国研究组开展了将国内指导原则与ICH E9进行深入比较的研究工作,本文正是基于该研究的结果就两者的关键异同点进行介绍,下面以三部分连载方式发布。 1.整个临床试验的基本考虑 两者均明确要求在方案中明确每个试验的特定目的、设计、执行和拟采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均明确临床试验分为确证性试验和探索性试验,其目的和意义不同。与国内指导原则相比,ICH E9特别提出了为方便多个试验结果的合并,应对医学术语、主要指标的定义、方案偏离的处理原则等做出一致的规定。强调任何试验都含有确证性和探索性的成分,在试验方案中应对试验的角色进行清晰的区分,明确试验的结果是作为确定性研究的证据还是仅是为探索性分析提供数据。强调探索性试验并没有事先确定的统计假设。ICH E9还建议:在确证性试验中,受试者的选择应能够更好地反映药物应用的目标人群。应尽量减少其他因素对于试验结果推广性的影响,放宽目标人群的入选和排除标准。 对于评价指标问题,两者对主要指标的选择及应用原则等有相同的要求。此外,ICH E9 中还提出,应在方案中说明主要指标的定义及选择的理由。当主要指标有多种测量方法时,应在方案中确定本研究中选择的方法,并解释其合理性。在揭盲后,不得更改主要指标。当研究中有多个主要指标时,国内指导原则和ICH E9 中均提出在设计方案时应考虑控制Ⅰ类错误的方法;在ICH E9中,更为详细的说明了应明确多个主要指标的解释方式、可能的多重比较对Ⅰ类错误的影响以及控制Ⅰ类错误的方法、多个主要终点之间的内部关联程度及多个终点对样本量的影响等。此外对于复合指标、全局指标和替代指标的要求均更加细化的进行了表述。 对于控制偏倚的设计技术,与国内指导原则相比,ICH E9不仅阐述了盲法的定义,同时分别对三盲、双盲、单盲及开放性试验的定义进行了说明,并且对于双盲、单盲及开放性试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ICH E9 中提到了在开放性试验或单盲试验中,应考虑采用动态随机化等方法来避免研究者选择试验组别带来的偏倚。在分层随机问题上,ICH E9中建议分层不要在2或3层以上,层数过多反而不容易达到平衡两组的目的,且操作上比较困难;国内指导原则未做说明。在方案中,应说明紧急破盲的相关文件及破盲患者的后续处理和评价等问题。国内指导原则只是要求阐明随机化的方法和过程。 2.试验设计的基本考虑 2.1 设计类型 ICH E9和国内指导原则中均介绍了平行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与成组序贯设计的设计方法、特点及应用等。 ICH E9还提及了较2*2交叉设计相对复杂些的设计方法;在应用中,应对药物特性有充分的了解,以确定没有延滞效应;交叉设计中的脱落会使统计分析和结果解释变得复杂。利用析因设计考察两种药物间的交互作用应充分考虑样本量的大小。对于成组序贯设计,国内指导原则介绍其主要用于下列两种情况:1.试验药与对照药的疗效相差较大,但病例稀少且临床观察时间较长的情况。2.怀疑试验药物有较高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时,采用成组序贯设计可以较早终止试验。而ICH E9 中仅说明将其应用于期中分析,并且是期中分析最常用的一种方法。ICH E9要求在得到成组的试验结果及相应盲底前就应该明确统计分析方法,期中分析的数据需由独立数据监察委员会(IDMC)审核或进行分析。 2.2 多中心试验 国内指导原则指出,当主要指标在各中心的实验室的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或参考值范围不同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如:统一由中心实验室检验。ICH E9中没有相应说明。 ICH E9 对于多中心试验的一些细节做了说明: (1)在样本量方面,避免各中心受试者数量有较大的差距,尽量避免一些过少样本的中心(不包括所有中心样本量都小的情况)的出现; (2)在中心的定义上,因为存在各种不同情况,如,同一研究者在不同医院纳入患者,或同一医院不同研究者

中药临床试验方案设计与中药临床试验的实施、监查

中药临床试验方案设计与中药临床试验的实施、监查 邵杰 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的特点 1、与化学药品比较基于不同的理伦体系、研究内容与方法、效应评价。 2、西医:对症、局部治疗、外因的作用、单一活性化合物对单一靶点的作用,作用立竿见影。 3、中医:治本、标本兼治对整体的作用、多种成分对机体的多向调节作用,作、作用在于调节机体平衡、调动机体内因。 二、试验目的 1、制定试验方案的前提 试验方案是实验成功与否的标志。设计方案是临床试验总体规划的极其重要环节。试验方案是试验结束后进行资料分析的重要依据。设计不同的试验方案,直接影响试验结论,试验方案设计是创造性思维和劳动。 2、主要目的 2、次要目的 三、试验分期 1、Ⅰ期临床试验:临床药理学试验、人体耐受性试验、人体药物代谢动力学试验。 2、Ⅱ期临床试验:探索性试验 3、Ⅲ期临床试验:验证性试验 4、Ⅳ期临床试验:上市后监测 四、试验药品的管理 1、药品的包装 2、试验药品的运送、接收、使用、储藏、剩余药品的回收与销毁 3、监查员检查记录全过程 4、试验用药不得在市场上销售,保证所有试验用药品仅用于临床

试验的受试者 五、伦理学要求 1、赫尔辛基宣言 2、知情同意书 3、伦理委员会批准 六、诊断标准 1、西医疾病诊断标准 2、中医疾病诊断标准 3、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4、相关症状的量化方法 七、疗效判定标准 1、疾病疗效判定标准 2、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3、单项症状疗效判定标准 八、选择对照药 1、阳性对照药:注意功能主治、适应症 2、安慰剂 九、观察指标 1、人口学资料 2、一般体格检查 3、疗效性指标 4、安全性指标 十、给药方案 1、给药剂量 2、给药时间 3、给药途径 4、疗程 5、合并用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