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临床试验设计

第13章 临床试验设计
第13章 临床试验设计

13 临床试验设计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医学统计学与流行病学系 骆福添

·特点:

(1)伦理:病人知情、同意、得益、退出自由

(2)法规:资格证书,设计格式化、实施不走样、资料样式化、统计规范化(3)数据:合格集、意向集(+脱落)、安全集(+脱落+剔除)

(4)规范:统计学规范—资料可信、基线可比、临床有效、使用安全

例:某制药企业从植物中提取了一个新的分子单体,品名“A脂”,药理学研 究证实了其降脂作用,主要能够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毒理 学研究发现该药有轻微胃肠道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腹胀和腹泻。企业 希望进行临床试验,把“A脂”开发成能够上市的新药。

13.1 临床试验前的必要准备

13.1.1 临床试验必须符合法规要求

新药临床试验在开始前,必须得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批准,批准的标 志是获得“新药临床研究批件”。临床试验的组织实施,也必须符合相关 的法规要求。

表 13-1 中国、美国、欧盟和日本的管理当局、

具体管理部门和主要相关法规

地区 管理当局 管理部门 主要法规

中国 国家食品药品

监督管理局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

理局注册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1984、《药

品注册管理办法》2005

“A脂”如果在中国注册, 其临床试验必须符合中国相关法规的要求, 如 《中 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1984、《药品注册管理办法》2005等。

13.1.2 临床试验需要符合相关指导原则要求

《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 (Good Clinical Practice, GCP)是临床试验的重要 指导原则。

《临床试验统计学指导原则》

13.1.3 临床试验必须符合道德规范

·伦理委员会与知情同意书(informed consent)是保障受试者权益的主要措

药物

施,它们的实施要遵循赫尔辛基宣言。

13.1.4 需要做哪些临床试验

临床试验的分期

?前提:经过实验室和动物实验阶段,国食药监批件

I 期:正常人;有效性、耐受性、剂量探索(探索)

Ⅱ期:病人;临床有效性、安全性、剂量初步评价(探索+评价)

Ⅲ期:很大样本、多中心;进一步临床观察评价(验证)

Ⅳ期:超大样本、多中心;药品上市后的监测,侧重不良反应(不良反应)

星期二

13.1.5 在哪里进行临床试验

《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要求,“药物临床试验批准后,申请人应当从具有 药 物临床试验资格的机构中,选择承担药物临床试验的机构”。

13.2 药物I 期临床试验

·人体耐受性试验:根据动物试验的有效量、耐受量和中毒量,估算出符 合安全要求的最小剂量及最大剂量,为Ⅱ期临床研究推荐合适的剂量。·人体药物代谢动力学试验:根据人体耐受性试验确定的三个剂量,在人 体(主要是健康志愿者)测定血中药物浓度的历时性变化, 进行药物代谢动 力学分析,计算有关参数。了解新药的吸收、分布、消除的特点,为Ⅱ 期临床研究提供合适的给药方案。

13.3 药物Ⅱ期临床试验

II 期临床试验是治疗作用初步评价阶段。 其目的是初步评价药物对目标适应 症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也包括为 III 期临床试验研究设计和给药剂 量方案的确定提供依据。

13.3.1 临床试验设计的基本类型

(1)随机平行对照设计:两组例数相等

(2)交叉设计

分析交叉设计资料时需检测延滞效应,即每个试验阶段的处理对后一阶 段的延滞作用。每个试验阶段后需安排足够长的洗脱期,以消除该阶段 对后一试验阶段处理的延滞效应。

(3)析因设计

在临床试验中,评价联合用药的效应时,可考虑采用析因设计。

(4)成组序贯设计

其优点是当处理间确实存在差异时,可较早地得到结论,从而缩短试验 周期,既符合伦理要求,也降低试验成本。

13.3.2 临床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1)对照:公认有效的对照药,并且是进入国家标准的药物

(2)随机:临床试验统计专业人员编写程序制订随机表(可重复性)

随机顺序 药物编号与入组顺序号一致(上报入组时间)

(3)重复:我国《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要求Ⅱ期临床试验治疗组不得少于100例,考虑临床 20%脱落率,每组确定为 120例。

(4)均衡:试验数据必须作两组均衡性检验

(5)盲法:单盲法(病人盲)、双盲法(病人和医生都盲)。不设盲的试 验称为开放试验(open-label)

13.3.3 多中心临床试验

·多中心试验必须在统一组织领导下,按一个共同制定的研究方案开展临 床试验。多中心试验要求各中心研究人员明确研究目的,采用相同的试 验方法,试验前人员应统一培训,试验过程要进行质量监控。

13.3.4 盲法和双盲临床试验的操作步骤

双盲试验需要申办者、研究者、生物统计学专业人员、药品监督管理的 行政人员制定严格的操作规范。双盲临床试验通常按照以下步骤操作: (1)药物编号(随机表) 要有可重复性(核查)

(2)药物准备

(3)标签与药盒准备

(4)应急信件的准备

(5)按处理编码对药物进行包装和编号(两人分装、交叉核对)

(6)处理编码和药品分装的编盲记录

(7)包装后药盒的分发(专人管理)

(8)盲底的保存(申办单位保存盲底)

(9)应急信件与紧急揭盲(出现严重不良事件时)

(10)盲态审核与揭盲规定

· 盲态审核是指最后一个病历报告表输入数据库以后,直到第一次揭盲之 前,对数据库数据进行的核对和评价。

· 当所有病例报告表经双份输入并核对无误后,由数据管理员写出数据库 检查报告。

· 在盲态审核会议上,由主要研究者、申办者、监察员、数据管理员和生 物统计专业人员对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试验过程盲态保持情况和试 验过程的紧急揭盲情况等做出审核,对数据库检查报告中提出的问题做 出决议,并写出盲态审核报告。数据库同时将被锁定。 · 数据库锁定后由保存盲底的工作人员进行第一次揭盲。

13.3.5 临床试验方案 1)首页(除题目外,其他略) 2)试验目的 3)试验设计

总体设计:采用随机、双盲、多中心、平行对照临床试验设计方法。 样本含量:三组各 100例;考虑不超 20%退出率,总病例确定为 360例。 随机分组:采用分层分段随机化方法。

设盲方法:依据随机编码表,双盲试验的设盲工作由临床研究负责单位、 申办者和统计人员共同完成,采用两级设盲法。

揭盲规定:病例收集结束,建立数据库并锁定数据后进行两级揭盲,先明 确各编号对应组代号进行统计分析。 4)受试者的选择和退出

诊断标准(可省) 、入选标准、排除标准

Luo Nov-08

适应症:病种、病情、病程 (大范围)

纳入标准:同质性,反映平均效应 (年龄、志愿、总分) 排除标准:禁忌症,保证安全性 (孕妇、器质性病变)

剔除标准:误纳、新发禁忌症、信息缺乏 (年龄虚报、新近怀孕、从未复诊) 研究者决定的退出: 依从性差、严重不良事件、…… 受试者自行退出试验: 不受限制 中止试验的条件:

剔除病例标准:严重违反纳入标准的病例或纳入后未曾用药或无任何可评

星期一

价记录的病例。

5)治疗方案

试验药物:?(略) 治疗方法:? 疗程:6周。 合并用药:?6)观察指标

疗效性指标:

a)主要疗效指标:LDL-C

b)次要疗效指标:TC、TG、HDL、血液流变学、临床症状。

安全性指标:

a)不良事件

b)血尿便常规、心电图、肝功能(ALT)、肾功能(BUN、Cr) 。

13.3.6 临床试验病历报告表

2. 病例报告表(case report form, CRF)

·CRF应一式三份,无碳复写纸复写

·病例必须符合纳入标准、不符合排除标准

·填写 CRF应由经过事先培训,有资格证书

·填写 CRF不涂改,必须更正时要留原始痕迹、签名

·实验室数据均应记录,原始报告粘贴在 CRF

13.3.7 临床试验数据管理

(1)数据管理软件

国内使用比较多的是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免费数据管理软件 EpiData (2)数据管理基本程序:及时、完整、正确、清晰地载入病例报告表

13.3.8 临床试验统计分析

(1)统计检验类型

·差异性检验:又称优效性检验,用假设检验。 (还要其它证据充分)

·非劣性检验:首先确定非劣下限,推荐用置信区间法。 (或假设检验)

·等效性检验:首先确定等效界限,推荐用置信区间法。 (或假设检验)

(2)统计数据集

全分析集 FAS

·意向性分析数据集 (intention-to-treat analysis set,ITT): 对所有经随机化分 组的、以合理的方法剔除最少病例(严重违反纳入标准的病例、纳入后 未曾用药或无任何可评价记录的病例)之后的全部病例,将其中未能观

察到全部治疗过程的病例资料,用最后一次观察数据结转到试验最终结 果(last observation carry forwerd, LOCF)。

·符合方案数据集(per-protocol set,PPS):所有符合试验方案、依从性好、 试验期间未服禁用药物、完成 CRF 规定主要填写内容的病例,或服用试 验用药数量在 80%-120%者。

·安全性数据集(safety set,S A S):所有经随机化分组,只要服用过 1 次研 究药物并进行了至少 1次安全性评估的患者,构成安全性数据集。

(3)统计分析计划和报告

Luo Nov-08:统计分析要点

(1)资料可信:入组条件、病例构成、剔除脱落、依从情况

(2)基线可比:性别年龄、生命体征、病史病种、症状体征

(3)临床有效:(PPS+ITT)×(综合评价+症状体征+中心效应)

(4)使用安全:不良事件、不良反应、严重事件、实验结果

13.3.9 临床试验总结报告

药物临床研究报告是反映药物临床研究设计、实施过程,并对试验结果作 出分析、评价的总结性文件。

应当包括以下七方面内容:报告封面、签名页、报告目录、缩略语、伦理 学问题、报告摘要和报告正文。

13.4 药物III 期临床试验

III 期临床试验是药物治疗作用确证阶段,其目的是进一步验证药物对目标 适应症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评价利益与风险关系,最终为药物注 册申请的审查提供充分的依据。试验一般应为具有足够样本量的随机盲 法对照试验。我国《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要求 III 期临床试验采用3:1 设 计,试验组不得少于 300例,对照组不得少于 100例。

13.5 结果报告

临床试验总结报告的撰写可以参照本章“13.3.9临床试验总结报告”和国家相 关指导原则撰写。其内容很多,现以“统计分析人群”的结果报告为例。 假设“A 脂”的Ⅱ期临床试验在 4 个中心完成,在报告“病例入组、完成及统 计分析人群”时,应当全面列出每个中心的入选、脱落和各个数据集的病

例数。

表 13-2 统计分析人群

试验组

对照组

中心

入选 FAS PPS SAS 脱落 入选 FAS PPS SAS 脱落 入选 FAS PPS SAS 脱落 剔除

01 30 30 30 30 30 27 27 27 3 60 57 57 57 3 ? 02 30 28 28 28 2 30 26 26 26 4 60 54 54 54 6 ? 03 30 30 29 30 1 30 30 30 30 60 60 59 60 1 ? 04 30 29 29 29

1 30 29 29 29

1 60 58 58 58

2 ? 合计 120 117 116 117 4

120 112 112 112 8

240 229 228 229

12

?

一份统计报告浏览 (81页)

13.6 案例辨析(实验课讨论)

图 13-1 200次未按性别分层抽样及抽样例数为 20例,

其年龄、身高、性别均衡情况

不均衡

9 6 7

图 13-2 200次按性别分层抽样及抽样例数为 20例,

其后年龄、身高均衡情况

13.8 常见疑问与小结

Luo :药物临床试验流程与统计产品

Luo :药物临床试验 统计分析/设计要点

【实施纲要】

全面:充分证据, “面面俱到” (阶段效应、综合效应;差值、效量) 系统:条理清晰, “分门别类” (收集+基线+效应+事件) 规范:三大任务, “统计学指导原则” (描述+估计+检验) 【评价准则】 资料可信 + 基线可比 + 综合有效 + 使用安全

临床负责人、统计人员 方案、病例表、随机表

观察

总结

规划

药物临床试验流程与统计产品示意图

收集

医生、监查员

医生、监查员 统计人员、监查员 盲态核查、统计计划

统计人员、监查员 统计分析报告

临床负责人、统计人员

方案实施(50%) 统计结果(50%)

统计

核查

不均衡

0 0 0

临床试验设计原则

临床试验设计原则 设计方案:相关的受试对象、施加因素、试验效应、可行性等 科研设计的目的在于使该项研究能达到预期的而又可靠的结果,同时避免在研究实施过程中不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上的浪费。一、临床研究的主要环节 施加因素 受试对象 试验效应 严格而有效地对上述临床试验中的三大主要环节的控制,将很大程度上减少偏倚所造成的系统误差及由于机遇所带来的随机误差,提高研究结论的科学性和真实性。 二、临床试验设计基本原则 对照 随机 盲法 重复 (一)对照的原则 对照(control) 是指在调查研究或实验研究的过程中,确立可供相互比较的组别。1. 对照的意义 鉴别试验性与非试验性措施

减少或消除实验误差 (1)鉴别试验性措施(处理因素)与非试验性措施(非处理因素)的差异,从而确认实验性措施在试验过程中的真实效应。 (2)减少或消除实验误差:合理的均衡的对照可使实验组与对照组的非试验性措施处于相等状态,使组间的基线特征具有可比性,从而使实验误差得到减少或消除。 临床医学研究的复杂性 疾病自身的演变 社会人口学因素的影响 心理因素的影响 自然环境条件等 必须强调,均衡是十分重要的。没有对照,难以比较、鉴别;而有了对照,但不是均衡,就失去对照的意义。 临床数据的统计学分析,也是以对照的均衡为前提的。 2.对照的方法或对照的种类 空白对照 实验对照 标准对照 自身对照 相互对照 配对对照 历史对照

安慰剂对照 空白对照:指在对照组不加任何处理的“空白”条件下进行观察、研究。指在对照组不加任何处理的“空白”条件下进行观察、研究。 实验对照:指在一定实验条件下所进行的观察、对比。例如观察中药雾化吸入剂对于支气管哮喘的作用,为了排除单纯雾化作用的效应,在设立空白对照组时,还应该设立不加中药的雾化吸入组(如水液雾化吸入)标准对照:以正常值或标准值作为对照,以及在所谓标准条件下进行观察的对照。研究药物的疗效时,可以公认的常规有效疗法作为对照。——阳性对照 自身对照:如用药前后的自身对比观察;或是对照与实验在同一对象身上进行,即在观察的不同时期接受不同的疗法,然后比较它们的差异,这种方法也称为自身交叉对照。 相互对照:各实验相互为对照。如中医各种不同证候的对照;中药组、西药组、中西药结合组治疗急性心梗的对照等。 配对对照:根据研究目的,把对实验结果(或效应指标)有影响的有关条件(如年龄、性别、病情等)相近似的研究对象配成对子,再把每一对子中的研究对象分配到各比较组中去。 历史对照:又称文献对照或回顾对照。是以本人或他人过去的研究结果与本次研究结果作比较,历史对照要特别注意比较资料之间是否具有可比性。如果某种疾病(如癌肿)治疗过程中的非处理因素(如生活条件、心理、一般药物治疗)不易影响它的疗效,且误诊率低,评价疗效指标

创新药物Ⅰ期临床试验的设计与实施

创新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设计与实施 南昌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 熊玉卿

合成筛选I 期临床试验II 期临床试验III 期临床试验 临床前安全有效性药物制剂候选化合物 初步安全有效性研究设计申请证书上市 Process of Drug Development ---The Long Road to a New Medicine

? 从动物实验到Ⅰ期临床试验的安全之路在哪?---Ⅰ期临床试验大象人事件的惨痛教训? 2006年在英国发生的大象人事件,震惊世界。?抗CD28人源化单克隆抗体(TGN1412) Ⅰ期临床试验使多位受试者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这充分说明创新药物I 期临床试验中存在未知的风险是令人震惊的。 创新药物Ⅰ 期临床试验灾难性意外

Ⅰ期临床试验研究尤其是FIH的 三高 高风险性: 初次进入人体的临床研究,从动物实验的基础数据迈向人体研究的 第一步 (如履薄冰、战战兢兢) 高专业要求: 以尽可能少的受试者尽早发现药物特点,尽量降低风险,对Ⅰ期临 床试验科学与规范的设计要求尤为突出 高规范性: Ⅰ期临床试验入选例数相对较少、但获取得数据和信息量却很多, 大量的分析必须基于实施规范的数据和信息 综上可见,创新药物I期临床试验须尽早的发现药物的特点,尽量降低受试者的风险,因此更具风险、更高的专业要求,这就是自主设 计、规范实施临床研究的挑战! 创新药物Ⅰ期临床试验的特征

探索最大耐受剂量(maximum tolerated dose,MTD ) 探索剂量限制性毒性(dose limited detixitien,DLT ) 寻找人体可接受的剂量范围 了解创新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特征为Ⅱ期临床试验给药方案(剂量和间隔及给药方法)提供依据 I 期临床试验主要目标是什么?

药物临床试验方案设计SOP

方案设计(Protocol design)-临床试验操作流程 一、I期临床试验方案设计要点 I期临床试验方案应包括依次进行的三部分,即单次给药耐受性试验方案、单次给药药代动力学试验方案、连续给药药代动力学试验方案。 I期临床试验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首页 ?试验药物简介,包括中文名、国际非专利药名(INN)、结构式、分子式、分子量、理化性质、药理作用与作用机制、临床前药理与毒理研究结果、初步临床试验结果; ?研究目的; ?试验样品,包括样品名称、编号、制剂规格、制备单位及制备日期、批号、有效期、给药途径、储存条件、样品数量并附药检报告单; ?受试者选择,包括志愿受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入选人数及登记表; ?筛选前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试验设计与研究方法(要点见后); ?观察指标(见后);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总结报告; ?末页。 1、单次给药耐受性试验设计与研究方法要点 ?一般采用无对照开放试验,必要时设安慰剂对照组进行随机双盲对照试验; ?最小初试剂量按Blackwell改良法计算并参考同类药物临床用量进行估算(见李家泰主编《临床药理学》第二版 1998:298); ?最大剂量组的确定(相当于或略高于常用临床剂量的高限); ?剂量组常设5个单次给药的剂量组,最小与最大剂量之间设3组,剂量与临床接近的组人数8~10人,其余各组每组5~6人。由最小剂量组开始逐组进行试验,在确前一个剂量组安全耐受前提下开始下一个剂量,每人只接受一个剂量,不得在同一受试者中在单决给药耐受性试验时进行剂量递增连续试验; ?方案设计时需对试验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有充分的认识和估计,方案应包括处理意外的条件与措施; ?与试验方案同时设计好病例报告表(Case Report form CRF)、试验流程图(Chart)等。 2、单次给药药代动力学试验设计与研究方法要点 ?剂量选择:选择单次给药耐受性试验中全组受试者均能耐受的高、中、低3个剂量,其中,中剂量应与准备进行临床Ⅱ期试验的剂量相同或接近,3个剂量之间应呈等比或等差关系; ?受试者选择: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8~10名健康男性青年志愿者,筛选前签署知情同意书; ?试验设计采用三交叉拉丁方设计,全部受试者随机进入3个试验组,每组受试者每次试验时分别接受不同剂量的试验药,3次试验后,每名受试者均按拉丁方设计的顺序

临床试验设计原则样本

临床实验设计原则 设立对照,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和盲法是临床实验设计三项原则。 一、设立对照 有比较才干鉴别。某种治疗办法只有与其她治疗办法比较,才干理解其优劣。因而,设立对照是科学地评价一项治疗办法必不可少。 (一)设立对照意义 1.科学地评估药物疗效临床医学虽较前有了长足进展,当前依然有不少疾病(特别是慢性病)自然史不能预测,而判断某一患者预后尤为困难。临床医生正是运用疾病自然史和预日后评价疗效。如在某些急性自限性疾病,像上呼吸道感染或胃肠炎等,患者虽然不治疗也可因其自然转归,症状可消失而自愈。在慢性非自限性疾病时,其自然史也会浮现缓和、复发、缓和和活动交替过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在用药物治疗该病时,若未设对照组,则极易将疾病缓和误以为是药物疗效。 2.排除非研究因素对疗效影响临床实验中,除研究因素外,研究对象所具备其她因素如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病程、严重限度和治疗经历等均可影响疗效。研究人员欲排除上述各种非研究因素对疗效影响,进而拟定研究因素真实疗效,只有设立对照才干做到。 3.拟定治疗毒副反映可靠办法药物临床实验中,某些患者浮现不同限度异常反映是常用。临床医师应能对的地判断上述反映是疾病自身体现,还是药物毒副作用,这只有与对照组比较才干做到。国外学者曾开展一项研究以观测安妥明、烟酰胺等降脂药对冠心病患者长期疗效。服药过程中一某些患者浮现心律失常。可是研究人员仅依照上述资料无法判断异常症状是疾病自然现象,还是药物副作用,因未同步设立对照。设立后则发现服上述两种降脂药组与对照药组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33.3%、32.7%和28.2%。经记录学解决显示前两种药心律失常发生率与对照药差别无记录学意义。显然,只有设立对照组才干拟定降脂药副作用。因而,未设对照临床实验报告毒副作用,我胶有理由对其待怀疑态度。 (二)对照类型 临床上惯用对照类型如下:

数据统计方法与临床试验方案

1数据统计方法与临床试验方案 1.1统计在新药临床试验中的重要作用 医药产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最终应当由按照GCP原则实施的临床试验来确证。在临床试验的设计和分析中,统计学家起着必不可少的重要作用。GCP、GMP、GLP、GRP和GVP 都与统计有关。统计学是一门处理来自群体或个体的大量资料的科学,也是处理资料中变异性的科学和艺术,其目的在于取得可靠的结果。例如,一个医生偶然发现一例患偏头痛病人在喝了橙汁以后感觉有所改善,但这并不是说从这单一个病例观察就可以认为橙汁是治疗偏头痛的有效方法。医生需要统计学资料证明,是否有一组病人在服橙汁后报告症状改善者比采用其他治疗后更多。又如一个每天吸烟50支且嗜酒的人活了95岁并健康良好,但人们不能相信他的习惯能导致健康和长寿。个体对疾病的敏感性变异很大。要研究这些问题,就应当研究不同生活习惯的人群组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就是说应当进行统计学研究。收集数据、并用统计图表或简单统计量来描述资料的特征称之为描述性统计。但统计学的任务远不止于此,统计学可以通过仔细制订试验计划来提高数据质量;统计推断方法则是从所研究问题的大量数据中得出结论的主要客观手段。应当明白,统计学是在收集、归类、分析和解释大量数据的过程中完成使命的。如果在试验设计阶段不考虑统计原则,所获结果的统计分析不管做的如何精巧都挽救不了一个设计糟糕的临床研究这是一个必须执行的基本原则。 表1可能导致临床试验失败的原因

在新药研制过程中,按科学原则进行的临床试验是评价一种新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惟一可靠的基础。一个临床试验,如果不能恰当地评价试验药物的安全性和/或效性,不能提供关于新药的最好使用方式的充分信息或者提供了误导信息,因而不能对药物的研制、管理、上市和安全有效地使用做出有益贡献,那么这就是一个失败的临床试验。可能导致临床试验失败的原因很多,有些原因是可以控制的,有些则是较难控制的。其中试验设计对于临床试验的成功与否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试验假设(阳性对照)选择不当,随机化及盲法不规范,入选/排除标准过严或过宽,受试者基线值变异大,药物剂量选择不当,终点指标选择及测定时间不妥,样本数太小,数据分析方法不恰当都可能导致临床试验失败(表1)。 GCP对生物统计学的要求包括四个方面:统计学设计,统计分析计划,临床和统计学报告,以及数据处理。与临床试验其他专业人员合作的临床试验统计人员的作用和责任是确保在支持新药研制的临床试验中能恰当地应用统计原则。 1.2统计学与试验设计 临床试验按其目的大体可分?quot;“验证性(Confirmatory)”试验和“探索性ploratory)”试验,验证性试验是控制良好的试验,总是预先定义与试验目的直接有关的关键假设,并且在试验完成后对此进行检验。验证性试验必须提供疗效和安全性的可

临床试验设计原则

临床试验设计原则 设置对照,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和盲法是临床试验设计的三项原则。 一、设置对照 有比较才能鉴别。某种治疗措施只有与其他治疗方法比较,才能了解其优劣。因而,设置对照是科学地评价一项治疗措施必不可少的。 (一)设置对照的意义 1.科学地评定药物疗效临床医学虽较前有了长足的进展,目前依然有不少疾病(尤其是慢性病)的自然史不能预测,而判断某一患者的预后尤为困难。临床医生正是运用疾病自然史和预后来评价疗效的。如在某些急性自限性疾病,像上呼吸道感染或胃肠炎等,患者即使不治疗也可因其自然转归,症状可消失而自愈。在慢性非自限性疾病时,其自然史也会出现缓解、复发、缓解和活动的交替过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在用药物治疗该病时,若未设对照组,则极易将疾病的缓解误认为是药物的疗效。 2.排除非研究因素对疗效的影响临床试验中,除研究因素外,研究对象所具备的其他因素如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病程、严重程度和治疗经历等均可影响疗效。研究人员欲排除上述各种非研究因素对疗效的影响,进而确定研究因素的真实疗效,只有设置对照才能做到。 3.确定治疗的毒副反应的可靠方法药物临床试验中,部分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反应是常见的。临床医师应能正确地判断上述的反应是疾病本身的表现,还是药物的毒副作用,这只有与对照组比较才能做到。国外学者曾开展一项研究以观察安妥明、烟酰胺等降脂药对冠心病患者长期疗效。服药过程中一部分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可是研究人员仅根据上述资料无法判断异常症状是疾病的自然现象,还是药物的副作用,因未同时设置对照。设置后则发现服上述两种降脂药组与对照药组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33.3%、32.7%和28.2%。经统计学处理显示前两种

临床试验设计与统计讲解

感冒口服液与感冒清热口服液对照治疗上呼吸道感染风寒证 评价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分层区组随机、双盲、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 病例报告表 (Case Report Form ) 试验药物标号:□□□ 姓名拼音缩写:□□□ 住院号:□□□□□□ 临床研究单位:01 福建省中医药研究院() 02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03 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04 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05 湖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开始日期:201□年□□月□□日 研究结束日期:201□年□□月□□日 研究者签名:_____________________ 研究单位: 批准文号 试验中心编号 药物编号 患者姓名缩写 (92)卫药准字 Z-37 □□ □□□ □□□□

病例报告表填写说明 1.筛选合格患者正式填写病例报告表。 2.表中有“□”的选择项,请在复合的条目上划“√”。 3.表中所以选项均须填写,因故未查或漏查,请填写“未查”;具体用药剂量和 时间不明,请填写“不明”。 4.观察表每页的表头均需填写试验中心号、药物编号、患者姓名拼音首字母(患 者姓名两个字的,最后一个“□”填“×”;患者姓名四个字的,填写前三个字的拼音首字母)、就诊日期,每页的下方均须签署观察医生姓名和日期。其中“药物编号”是在药物分装时按随机方案给予的编号。 5.表格请用圆珠笔和垫板用力填写,务必使一式三份均清晰。数据填写准确, 任何数据均禁止擦除或涂黑,如有错误发生,可将错误值划上“—”,在错误处上方书写正确值,修改者签名并加注日期,必要时说明更改理由。 6.各部分表格内容的填写时间: “病例入选登记表”在病人首诊入组前填写。 “治疗观察表”在治疗观察期第1周的首日,第2、4、6周的周末前后两天填写。“治疗总结表”在病人治疗结束1周内或病例脱落时填写。 “CRF审核声明表”在本病例的试验结束后填写。 7.试验期间应如实、及时填写“脱落原因表”,“合并用药表”,“不良事件表”。 如有严重不良事件发生,无论是否与研究的药物有关,请研究者立即向申办者、监查员和组长单位报告。

第13章 临床试验设计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

第13章临床试验设计 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 一、最佳选择题 1. 赫尔辛基宣言问世的年份是( D )。 A. 1961年 B. 1962年 C. 1963年 D. 1964年 E. 1965年 2. 以下未参加ICH的国家是( E )。 A. 美国 B. 日本 C. 加拿大 D. 欧盟 E. 澳大利亚 3. 我国《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规定,新药Ⅱ期临床试验,试验组病例数不得少于( B )。 A. 60 B. 100 C. 200 D. 300 E. 400 4. 在一般临床试验中,通常受试者的服药量在( C )以下,认为依从性比较差。 A. 60% B. 70% C. 80% D. 90% E. 95% 5. 在注册药品的临床试验中,盲底可以保存在(A)处。 A.申办者 B.研究者 C.监察员 D.统计人员 E.稽查员 二、思考题 1.临床试验通常分为哪四期,各期的主要目的分别是什么? 答:Ⅰ期临床试验: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观察人体对于新药的耐受程度和药代动力学,为制定给药方案提供依据。 Ⅱ期临床试验:治疗作用初步评价阶段。其目的是初步评价药物对目标适应证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也包括为Ⅲ期临床试验研究设计和给药剂量方案的确定提供依据。此阶段的研究设计可以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采用多种形式,包括随机盲法对照临床试验。 Ⅲ期临床试验:治疗作用确证阶段。其目的是进一步验证药物对目标适应证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评价利益与风险关系,最终为药物注册申请的审查提供充分的依据。试验一般应为具有足够样本量的随机盲法对照试验。 Ⅳ期临床试验:新药上市后由申请人进行的应用研究阶段。其目的是考察在广泛使用条件下的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价在普通或者特殊人群中使用的利益与风险关系以及改进给药剂量等。 2.在临床试验开始之前,应做哪些必要的准备工作? 答:应当了解临床试验相关法规,了解临床试验相关指导原则,了解临床试验的伦理学

I期药物临床试验的设计与操作

I期药物临床试验的设计与操作 李金恒 刘玉秀 洪立基 I期临床试验(phase I clinical trial)系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为新药人体试验的起始期,又称为早期人体试验。I期临床试验包括耐受性试验和药代动力学研究,一般在健康受试者中进行。其目的是研究人体对药物的耐受程度,并通过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了解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消除的规律,为制定给药方案提供依据,以便进一步进行治疗试验。 由于药物不同,对I期临床试验的设计与实施的要求也有所不同。本讲主要介绍一般性要求,而具体的设计与实施尚应参阅相应药物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1 试验前的准备 1.1 临床试验前的研究资料 当一个新药经过充分的临床前研究,在动物实验中证明了安全性和有效性,可报请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经审查批准后进行临床试验。同意I,II,III期临床试验的批复常一同下达,但不可同时开始,应严格执行I期在先的原则,只有在I期试验完成并制定出安全的给药方案后方可进行其后各期的临床试验。新药进行临床试验前,一般应具备下述几项基本研究资料:综述资料、药学资料、药理学和毒理学资料等。 1.2 制定I期临床试验研究计划[1,2] 新药在人体内初试,试验者对受试者负有重要责任,因此I期临床试验必须事先制定周密的研究计划。 1.2.1 选择受试者 按照规定的技术要求,I期临床试验应选择健康成年人(经过体格检查,无严重的心、肝、肾、造血功能障碍者)及少数适宜的患者,均以自愿为原则,男女数量最好相等(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常选择男性)。女性受试者应排除怀孕、月经期。妇产科药物的I期临床试验应选择月经规则的生育年龄妇女作为受试者。除非是儿科方面的特殊需要,儿童一般不作为受试者。 国外多选用健康年轻的男性志愿者作初期人体试验,因为他们不太可能突然发生与给药无关的疾病,而试验中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也易于判定。但在某些情况下,则不宜用健康志愿者作I期临床试验,而应选择少数适宜的患者。例如抗肿瘤的化疗药物(特别是细胞毒药物),应在较晚期的癌症患者中进行I期临床试验。 对于有关的检查项目,目前尚无统一标准。根据我们的经验,至少应包括下列各项:体格检查方面,身高、体重不超常,无阳性体征发

02临床试验的方案设计

临床试验方案设计 一、定义: 试验方案(Protocol):叙述试验的背景、理论基础和目的,以及试验设计、方法和组织,包括统计学考虑、试验执行和完成的条件。方案必须由参加试验的主要研究者、研究机构和申办者签章并注明日期。 二、GCP第四章有关试验方案的叙述 第十六条临床试验开始前应制定试验方案,该方案由研究者与申办者共同商定并签字,报伦理委员会审批后实施。 第十七条临床试验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试验题目; (二)试验目的,试验背景,临床前研究中有临床意义的发现和与该试验有关的临床试验结果、已知对人体的可能危险与受益,及试验药物存在人种差异的可能; (三)申办者的名称和地址,进行试验的场所,研究者的姓名、资格和地址; (四)试验设计的类型,随机化分组方法及设盲的水平; (五)受试者的入选标准,排除标准和剔除标准,选择受试者的步骤,受试者分配的方法; (六)根据统计学原理计算要达到试验预期目的所需的病例数; (七)试验用药品的剂型、剂量、给药途径、给药方法、给药次数、疗程和有关合并用药的规定,以及对包装和标签的说明; (八)拟进行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的项目、测定的次数和药代动力学分析等; (九)试验用药品的登记与使用记录、递送、分发方式及储藏条件; (十)临床观察、随访和保证受试者依从性的措施; (十一)中止临床试验的标准,结束临床试验的规定; (十二)疗效评定标准,包括评定参数的方法、观察时间、记录与分析; (十三)受试者的编码、随机数字表及病例报告表的保存手续; (十四)不良事件的记录要求和严重不良事件的报告方法、处理措施、随访的方式、时间和转归;

(十五)试验用药品编码的建立和保存,揭盲方法和紧急情况下破盲的规定; (十六)统计分析计划,统计分析数据集的定义和选择; (十七)数据管理和数据可溯源性的规定; (十八)临床试验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十九)试验相关的伦理学; (二十)临床试验预期的进度和完成日期; (二十一)试验结束后的随访和医疗措施; (二十二)各方承担的职责及其他有关规定; (二十三)参考文献。 第十八条临床试验中,若确有需要,可以按规定程序对试验方案作修正。三、临床试验方案设计的重要性 (1)是临床试验的主要文件 (2)是实施GCP的重要环节 (3)是伦理审核的重点内容 (4)是进行研究、监查、稽查的重要依据 (5)是对药品进行有效性、安全性评价的可靠保证 四、临床试验方案设计的原则 (一)临床试验方案设计中必须设立对照组 1.目的和意义: 目的:比较新药与对照药治疗结果的差别有无统计学意义 意义:判断受试者治疗前后的变化是试验药物,而不是其它因素入如病情的自然发展或受试者机体内环境的变化所引起。但两组病人其它条件必须均衡。2.对照试验的类型:平行对照试验和交叉对照试验 (1)平行对照试验 优点:组间可比性强,各种干扰因素可因随机分配而平衡; 结果及结论较可靠,常与随机、盲法结合,具有说服力。 缺点:需消耗较大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临床试验设计方案

临床科研试验计划书 题目:吸烟对胃溃疡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影响的研究 (一)立题依据: 胃溃疡是人类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是机体炎症细胞被激活,释放过多的致炎因子所引发的炎症反应【1】。人们通常把胃溃疡看成不要紧的“小毛病”,事实上,老年胃溃疡患者的癌变率为3~5%,中青年为0.5~2%,尤其是近幽门口的溃疡、反复迁延的慢性溃疡最容易癌变,所以胃溃疡的治疗不能忽视。一直以来,人们认为,幽门螺杆菌感染、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导致胃黏膜损伤以及寒冷、精神紧张、吃酸辣甜腻食物过多等引起的胃酸分泌过多是引起胃溃疡的主要原因,但近期的一些动物实验研究指出,吸烟可以影响血管内皮依赖的血管收缩舒张功能,可影响胃粘膜的血液循环,可能与胃溃疡的发生及迁延不愈有关【2.3】。国内外关于吸烟与胃溃疡的关系的临床研究很少,并且存在着样本含量较少,评价不够全面等缺陷,需要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内科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49—360. [2]李昌俊,郑瑶,李玉鑫,任辉,陈春,连建学.被动吸烟对兰索拉唑作用于小鼠 胃溃疡模型的干预作用[J].医学论坛杂志。2008:29(4) [3]张雪萍,吕明明,李霞,孙海基.尼古丁对药物性胃溃疡影响的实验研究[J].食品与药品.2011:13(1) (二)研究目的: 通过对吸烟与不吸烟的胃溃疡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观察,旨在了解吸烟对胃溃疡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从而对预测吸烟对胃溃疡发生发展的影响提供一定的依据。 (三)研究对象 1、样本含量估计: 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样本含量估算公式n=[uα2π(1-π)]/δ2计算样本量,式中: n: 样本量;uα: I型错误概率α = 0.05时的u值;π: 吸烟导致的血液流变学变化的发生率;δ: 容许误差 此处δ取0.03,同时据文献调查,吸烟导致的血液流变学变化的发生率约为30%,代入公式得:n=[uα2π(1-π)]/δ2=[1.962×0.30×(1-0.3)]/ 0.032 =896人。另外,为减少失访误差,在此基础上再增加20%,则约需观察1075例。 2、诊断标准:采用1994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胃溃疡诊断标准》: 慢性病程,周期性发作,常与季节变化、精神因素、饮食不当有关;或长期服用能致溃疡的药物如阿司匹林等。 上腹隐痛、灼痛或钝痛,服用碱性药物后缓解。典型胃溃疡常于剑突下偏左,好发于餐后半小时到1~2小时,痛常伴反酸嗳气。 基础泌酸量及最大泌酸量测定有助诊断。胃溃疡的基础泌酸量正常或稍低,但不应为游离酸缺乏。 溃疡活动期大便隐血阳性。 X线钡餐检查可见龛影及粘膜皱襞集中等直接征象。单纯局部压痛,激惹变形等间接征象仅作参考。 胃镜检查,可于胃部见圆或椭圆、底部平整、边缘整齐的溃疡。根据溃疡面所见,可分为:

药物临床试验设计技术规范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临床试验设计技术规范 总编制:科研处 审核:刘文娜 批准:金章安 二○○四年九月

目录 1药物临床试验方案设计技术规范............................ 2病例报告表设计技术规范.................................. 3知情同意书设计技术规范.................................. 4药物临床试验总结报告设计技术规范 ........................

药物临床试验方案设计技术规范 临床试验方案是指记录试验背景、原理及目的,描述试验设计、试验方案、试验组织、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方法以及试验过程管理的书面文件。临床试验方案设计基本要求: 1.试验方案的设计要符合代表性:是指受试对象对于患病人群的同质性,即受试对象应具有患该病人群的共同特征。 2.试验方案的设计要符合合理性:是指立题的依据、假说的建立,应具有科学性。 3.试验方案的设计要符合重复性:是指在同一条件下临床试验的重现程度。 4.试验方案的设计要符合随机性:是指受试对象应遵循“同等可能性”原则分配至试验组和对照组,且受试样本必须为随机样本。 5.应在充分了解所试验药物的临床前药理、毒理实验、临床预试验情况、处方组成与方解、工艺、质量资料及药政管理部门对申请临床试验的审查意见的基础上,制定针对性强、完善的试验方案。 6.试验方案的设计必须符合伦理道德及科学性原则,还必须满足统计学设计的要求,从而达到安全性评价与有效性评价的目的。 主要内容如下: 1.标题页:包括研究标题、临床批件号、药物名称/适应症/临床试 验的类期、申办者信息、主要研究者姓名、研究单位、方案设计者、方案版本号、方案制定与修改时间、统计分析单位、原始资料保存地点等。

I期临床试验方案的设计

I期临床试验方案的设计 I期临床试验的目的 《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中对I期临床试验的定义为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 观察人体对于新药的耐受程度和药代动力学,为制定给药方案提供依据。 I期临床试验内容包括:耐受性试验(初步了解试验药物对人体的安全性情况,观察人体对试验药物的耐受及不良反应); 药代动力学试验(了解人体对试验药物的处置,即对试验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消除等情况)。 I期临床试验方案设计前需要准备的资料 I期临床试验方案设计必需的参考资料包括:药物的综述资料(理化性质、结构、同类药物)、临床前药效学资料(药理作用)、 临床前药代动力学资料(参数、代谢机制)、安全性评价资料(未见不良反应的剂量水平NOAEL、剂量限制性毒性DLT等)、研究者手册、申报的临床试验方案。 其中重复给药毒性试验积累的安全性数据尤为重要,它可以:

①预测受试物可能引起的临床不良反应,包括不良反应的性质、程度、量效和时效关系、以及可逆性等; ②判断受试物重复给药的毒性靶器官或靶组织; ③如果可能,确定未观察到临床不良反应的剂量水平; ④推测第一次临床试验(FIH)的起始剂量,为后续临床试验提供安全剂量范围; ⑤为临床不良反应监测及防治提供参考。 I期临床试验方案设计的主要内容 I期临床试验方案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剂量爬坡,寻找单次给药最大耐受剂量或者结合临床给药的安全剂量范围; 接近最大耐受剂量的多次给药耐受性;安全剂量范围内的单次给药药动学试验;接近临床给药剂量的多次给药药动学试验;接近临床给药剂量的食物影响试验。 MRSD的确定 创新药物进入临床研究,首先需要考虑首次人体最大起始剂量(MRSD)预测的问题。 MRSD的预测过程复杂,需要综合已有的药动学、药效学和毒理学方面的知识。 2002年美国FDA发布了一个在健康人体中进行临床试验估计安全起始剂量的指南,该指南于2005年7月正式定稿。

临床试验中的统计学要求汇总

临床试验中的统计学要求 临床试验是以病人为研究对象,比较临床治疗干预措施和对照措施的效果及其临床价值的前瞻性研究。临床试验以人为研究对象,与动物实验不同。在临床试验中,研究者不能完全支配病人的行为,只能要求病人避免采用某些干扰试验的治疗或行为,因此必须考虑病人的依从性问题。临床试验还必须考虑医学伦理学问题,当新药已被证实对病人弊大于利,尽管试验仍未完成,也要中止。当已经存在经医学验证对试验疾病有效的药物时,使用安慰剂对照是不适当的。当病人出现紧急情况需要额外治疗措施时,也必须给予。因此临床试验要面对比动物实验更多的问题,在设计上有着更严格的特殊要求。 新药的临床试验分为Ⅰ、Ⅱ、Ⅲ、Ⅳ期:Ⅰ期临床试验是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观察人体对于新药的耐受程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为制定给药方案提供依据;Ⅱ期临床试验是随机盲法对照临床试验,对新药有效性及安全性作出初步评价,推荐临床给药剂量;Ⅲ期临床试验是扩大的多中心临床试验,遵循随机对照原则,进一步评价有效性和安全性;Ⅳ期临床试验是新药上市后的监测,在广泛使用条件下考察疗效和不良反应,尤其是罕见不良反应。本节主要讨论II期和III期临床试验的统计学要求。 例11.1 临床观察发现急性心肌梗塞后,梗塞区膨出和左心室重构常导致左心室增大和心功能不全。为研究急性心肌梗塞后长期使用卡托普利治疗对心脏的保护作用,需设计一个药物疗效评价的临床试验,在设计中要考虑以下问题。 1.观察变量的选择 (1)主要变量和次要变量主要变量 (primary variable)又称目标变量(target variable),即能够为临床试验目的提供可信证据的变量。临床试验的主要变量一般只有一个,必要时可有多个。主要变量应易于量化、客观性强、被相关研究领域所公认。次要变量(secondary variable)是指与试验主要目的有关的附加的变量,也可以是与试验次要目的有关的变量。两种变量均应在临床试验的设计方案中明确定义,并说明其被选择的理由。临床试验的样本含量估计、疗效或安全性评价应以主要变量为依据。 (2)复合变量(compound variable) 当与临床试验主要目的有关的变量很多,难以确定单一的主要变量时,可预先确定一种综合计算方法(如求和,加权求和等),或用多元分析的方法(如主成分分析等)将多个变量综合成一个复合变量,如临床研究中采用的各种量表就是一种复合变量。当组成复合变量的某些单项变量具有临床意义时,也可以单独进行统计分析。 (3)全局评价变量(global assessment variable) 将客观指标和研究者对病人的病情及其改变总的印象综合起来所设定的变量称为全局评价变量,它通常是有序分类变量。全局评价变量往往带有一定的主观成份。因此,如果需选择全局评价变量,应在方案中明确说明它与试验的主要目的有关,有选择的依据和可靠的基础,同时具有明确判断等级的方法。客观性较好的全局评价变量应该作为主要变量之一单独加以考虑。 例11.1中,研究目的是为评价卡托普利治疗对左心室容量、收缩功能和舒张充盈的作用,因此主要指标是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容量和射血分数。次要变量可选择左心室充盈速率。评价左心室容量和充盈速率的变量有多个,各变量的结果不一致时,难以对药物作总的结论。因此在统计分析时可以将多个变量综合成一个变量进行分析,这综合变量就是复合变量。上例中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卡托普利治疗对心功能的保护作用,因此可以选择心功能级别作为全局评价变量。 2.对照组的选择 临床试验中对照组与试验组唯一的差别是试验组中受试者接受新药治疗, 而对照组的受试者则接受对照药物的治疗。 临床试验要求试验组和对照组来自相同的受试者总体。两组受试者不但在试验开始时要求基本情况相似, 而且在试验进行中除了试验药物不同外, 其它条件均需保持一致。临床试验中常用的对照组设置有以下3种类型: (1)安慰剂对照安慰剂(placebo)是一种虚拟药物, 其外观剂型、大小、颜色、重量、气味和口味等都与试验药尽可能保持一致, 但不含有试验药物的有效成份。设置安慰剂对照的目的在于消除研究者、受试者和参与评价人员等由心理因素等影响而形成的偏倚,分离出由试验药物所引起的真正的效应和不良反应。安慰剂可以用于平行对照或自身交叉对照。 (2)阳性药物对照在临床试验中采用已知的、已批准上市的有效药物作为试验药的对照, 称为阳性药物对照。阳性对照药物必须是合法的、公认有效的、并对所研究的适应症最为有效安全的药物。设计方案可以是平行对照也可以是自身交叉对照。 (3)剂量-反应对照将试验药物设计成几个剂量, 而受试者随机地分入其中一个剂量组;它可以包括安慰剂对照即零剂量,也可以不包括安慰剂组。剂量-反应对照主要用于研究剂量与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关系, 或者仅用于说明疗效。剂量-反应对照有助于回答给药方案中采用的剂量是否合适。 例11.1中急性心肌梗塞病人不适宜采用安慰剂对照,因此采用常规治疗包括溶栓剂、阿斯匹林等作阳性药物

药物临床试验方案设计规范新

药物临床试验方案设计规范新

药物临床试验方案设计规范 临床试验方案(protocol)是指导参与临床试验所有研究者如何启动和实施临床试验的研究计划书,也是试验结束后进行资料统计分析的重要依据,因此,临床试验方案常常是申报新药的正式文件之一,同时也决定了一项新药临床试验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 1.临床试验方案由研究者或申办者拟订,应符合GCP要求。研究者和申办者均应在已制定的临床试验方案上签名并签署日期。 2.临床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2.1代表性:受试者样本符合总体规律; 2.2重复:结果经得起重复验证; 2.3随机:受试者随机分配入组; 2.4对照与盲法:避免条件误差与主观因素。 3.试验方案的格式包括 3.1封页:包括题目、申办者和临床试验机构的名称与地址,拟订日期; 3.2正文:GCP要求的23项; 3.3封底:各参与的临床试验机构与主要研究者、申办者的名称与联系方式; 3.4主要参考文献。 4.临床试验方案设计主要内容有以下23条

4.1试验题目; 4.2试验目的,试验背景,临床前研究中有临床意义的发现和与该试验有关得临床试验结果、已知对人体的可能危险与受益,及试验药物存在人种差异的可能; 4.3申办者的名称和地址,进行试验的场所,研究者的姓名、资格和地址; 4.4试验设计的类型,随机化分组方法及设盲的水平; 4.5受试者的入选标准,排除标准和剔除标准,选择受试者的步骤,受试者分配的方法; 4.6根据统计学原理计算要达到试验预期目的所需的病例数; 4.7试验用药品的剂型、剂量、给药途径、给药方法、给药次数、疗程和有关合并用药的规定,以及对包装和标签的说明; 4.8拟进行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的项目、测定的次数和药代动力学分析等; 4.9试验用药品的登记与使用记录、递送、分发方式及储存条件; 4.10临床观察、随访和保证受试者依从性的措施; 4.11中止临床试验的标准,结束临床试验的规定; 4.12疗效评定标准,包括评定参数的方法、观察时间、记录和分析; 4.13受试者的编码、随机数字表及病例报告表的保存手续; 4.14不良事件的记录要求和严重不良事件的报告方法、处理措

各期临床试验方案的设计要点讲解

各期临床试验方案的设计要点 1I 期临床试验方案设计要点 I 期; 临床试验方案应包括依次进行的三部分, 即单次给药耐受性试验方案、单次给药药代动力学试验方案、连续给药药代动力学试验方案。 I 期临床试验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⑴首页; ⑵试验药物简介, 包括中文名、国际非专利药名 (INN 、结构式、分子式、分子量、理化性质、药理作用与作用机制、临床前药理与毒理研究结果、初步临床试验结果; ⑶研究目的; ⑷试验样品,包括样品名称、号、制剂规格、制剂制备单位及制备日期、批号、有效期、给药途径、储存条件、样品数量并附药检质量人用合格报告单; ⑸受试者选择,包括志愿受试者来源、人选标准、排除标准、入选人数及登 记表; ⑹筛选前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⑺工期试验方案、病例报告表(CRFs 及知情同意书应报送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批准后才能开始 I 期临床试验 ⑻试验设计与研究方法(要点见后; ⑼观察指标(见后; ⑽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⑾总结报告;

⑿末页。 单次给药耐受性试验设计与研究方法要点 ①一般采用无对照开放试验, 必要时设安慰剂对照组进行随机双官对照试验。 ②最小初试剂量按 Blackwell 改良法计算并参考同类药物临床用量进行估算 (见李家泰主编《临床药理学》第二版 1998:298。 ③最大剂量组的确定(相当于或略高于常用临床剂量的高限。 ④剂量组常设 5个单次给药的剂量组,最小与最大剂量之间设 3组,剂量与临床接近的组人数 8~10人,其余各组每组 5~6人。由最小剂量组开始逐组进行试验, 在确前一个剂量组安全耐受前提下开始下一个剂量, 每人只接受一个剂量,不得在同一受试者中在单决给药耐受性试验时进行剂量递增连续试验。⑤方案设计时需对试验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有充分的认识和估计, 方案应包括处理意外的条件与措施。 ⑥与试验方案同时设计好病例报告表(Case Report forms,CRFs、流程图(Chart 与各项观察指标。 单次给药药代动力学试验设计与研究方法要点 ①剂量选择选择单次给药耐受性试验中全组受试者均能耐受的高、中、低 3个剂量,其中,中剂量应与准备进行临床Ⅱ期试验的剂量相同或接近, 3个剂量之间应呈等比或等差关系。 ②受试者选择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 8~10名健康男性青年志愿者,筛选前签署知情同意书。 ③试验设计采用三向交叉拉丁方设计。全部受试者随机进入 3个试验组, 每组受试者每次试验时分别接受不同剂量的试验药, 3次试验后,每名受试者均按拉丁方设计的顺序接受过高、中、低三个剂量, 两次试验间隔均超过 5个半衰期,一般间隔 7~10天。

临床试验方案设计类型

临床试验方案设计类型 导语:大肚能容,断却许多烦恼障,笑容可掬,结成无量欢喜缘。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临床试验方案设计类型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临床试验方案设计类型试验方案:叙述试验的背景、理论基础和目的,以及试验设计、方法和组织,包括统计学考虑、试验执行和完成的条件。方案必须由参加试验的主要研究者、研究机构和申办者签章并注明日期。 第十六条临床试验开始前应制定试验方案,该方案由研究者与申办者共同商定并签字,报伦理委员会审批后实施。第十七条临床试验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试验题目; 试验目的,试验背景,临床前研究中有临床意义的发现和与该试验有关的临床试验结果、已知对人体的可能危险与受益,及试验药物存在人种差异的可能; 申办者的名称和地址,进行试验的场所,研究者的姓名、资格和地址; 试验设计的类型,随机化分组方法及设盲的水平; 受试者的入选标准,排除标准和剔除标准,选择受试者的步骤,受试者分配的方法; 根据统计学原理计算要达到试验预期目的所需的病例

数; 试验用药品的剂型、剂量、给药途径、给药方法、给药次数、疗程和有关合并用药的规定,以及对包装和标签的说明; 拟进行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的项目、测定的次数和药代动力学分析等; 试验用药品的登记与使用记录、递送、分发方式及储藏条件; 临床观察、随访和保证受试者依从性的措施; 中止临床试验的标准,结束临床试验的规定; 疗效评定标准,包括评定参数的方法、观察时间、记录与分析; 受试者的编码、随机数字表及病例报告表的保存手续; 不良事件的记录要求和严重不良事件的报告方法、处理措施、随访的方式、时间和转归; 试验用药品编码的建立和保存,揭盲方法和紧急情况下破盲的规定; 统计分析计划,统计分析数据集的定义和选择; 数据管理和数据可溯源性的规定; 临床试验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试验相关的伦理学; 临床试验预期的进度和完成日期;

药物临床试验方案设计规范 新

药物临床试验方案设计规范 临床试验方案(protocol)是指导参与临床试验所有研究者如何启动和实施临床试验的研究计划书,也是试验结束后进行资料统计分析的重要依据,所以,临床试验方案常常是申报新药的正式文件之一,同时也决定了一项新药临床试验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 1.临床试验方案由研究者或申办者拟订,应符合GCP要求。研究者和申办者均应在已制定的临床试验方案上签名并签署日期。 2.临床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2.1代表性:受试者样本符合总体规律; 2.2重复:结果经得起重复验证; 2.3随机:受试者随机分配入组; 2.4对照与盲法:避免条件误差与主观因素。 3.试验方案的格式包括 3.1封页:包括题目、申办者和临床试验机构的名称与地址,拟订日期; 3.2正文:GCP要求的23项; 3.3封底:各参与的临床试验机构与主要研究者、申办者的名称与联系方式; 3.4主要参考文献。 4.临床试验方案设计主要内容有以下23条 4.1试验题目; 4.2试验目的,试验背景,临床前研究中有临床意义的发现和与该试验有关得临床试验结果、已知对人体的可能危险与受益,及试验药物存在人种差异的可能; 4.3申办者的名称和地址,进行试验的场所,研究者的姓名、资格和地址; 4.4试验设计的类型,随机化分组方法及设盲的水平; 4.5受试者的入选标准,排除标准和剔除标准,选择受试者的步骤,受试者分配的方法; 4.6根据统计学原理计算要达到试验预期目的所需的病例数; 4.7试验用药品的剂型、剂量、给药途径、给药方法、给药次数、疗程和有关合并用药的规定,以及对包装和标签的说明;

4.8拟进行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的项目、测定的次数和药代动力学分析等; 4.9试验用药品的登记与使用记录、递送、分发方式及储存条件; 4.10临床观察、随访和保证受试者依从性的措施; 4.11中止临床试验的标准,结束临床试验的规定; 4.12疗效评定标准,包括评定参数的方法、观察时间、记录和分析; 4.13受试者的编码、随机数字表及病例报告表的保存手续; 4.14不良事件的记录要求和严重不良事件的报告方法、处理措施、随访的方式、时间和转归; 4.15试验用药品编码的建立和保存,揭盲方法和紧急情况下破盲的规定; 4.16统计分析计划,统计分析数据集的定义和选择; 4.17数据管理和数据可溯源性的规定; 4.18临床试验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 4.19试验相关的论理学; 4.20临床试验预期的进度和完成日期; 4.21试验结束后随访和医疗措施; 4.22各方承担的职责及其他有关规定; 4.23参考文献。 5.参考依据:现行GCP。 病例报告表设计规范 病例报告表(case report form, CRF)是按药物临床试验方案规定所设计的一种文件,是用以记录每例受试者在临床试验过程中主要临床资料的表格,是研究者记录试验数据的重要载体。每项药物临床试验开始前均应预先按药物临床试验方案设计CRF。设计科学的CRF是保证正确、完整、及时、合法记录试验数据的关键。 CRF符合“科学性”和“易操作性”,并便于使用(填写、监查、稽查)。设计时应考虑以下内容:①临床试验流程;②研究人员的填写;③数据录入和分析;④监查员的审核。 CRF应能收集试验方案要求的用于评价安全性和有效性资料的数据。不应收集与试验方案无关和/或研究无关的数据。凡发现有遗漏或多余的数据应注明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