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天”凌空》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飞天凌空》教案

《飞天凌空》教案

《飞天凌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飞天凌空》的基本内容,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培养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分析和评价现实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和评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飞天凌空》的基本内容,包括:文章的背景、主旨、结构、主要观点等。

2. 分析课文中的关键句子、段落,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飞天凌空》的基本内容,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关键句子、段落,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飞天凌空》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关键句子、段落,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 实践应用: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分析和评价现实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五、课后作业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实践应用能力:评估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课文观点分析和评价相关现象的能力。

七、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案例分析:选取现实生活中的典型案例,让学生运用课文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

3.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八、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飞天凌空》的原文及相关背景资料。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飞天凌空教学设计(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飞天凌空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飞天凌空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飞天凌空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特写的'特点。

2、学习衬托、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3、引导学生体会中国健儿奋力拼搏为祖国争光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1、品味本文富有层次的描写和清新优美的语言。

2、学习动静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体会中国健儿的拼搏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赛场上,中国健儿奋力拼搏;站在领奖台上,国旗下、金牌旁,国歌声响起,那一刻,耀眼夺目!今天,让我们跟着夏浩然、樊云芳的镜头,走近跳水池畔,欣赏中国跳水姑娘吕伟演绎的1、7秒的神话。

二、介绍相关知识新闻特写,记录新闻事件中的某一场景,具体描述,生动形象地展现新闻事实。

新闻特写是以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段。

新闻特写主要有事件特写和人物特写,事件特写以写事为主,人物特写以写人为主。

本文是一篇人物特写。

三、检查预习1、给加点字注音。

掠过:lüè屏息:bǐng 翘首:qiáo 悄然:qiǎo 一刹那:chà2、解释词语。

修长:细长、苗条的。

从容不迫: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从容:不慌不忙,很镇静。

不迫:不急促。

眼花缭乱: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也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

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投影或板书四、读课文,整体感知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通过敏锐精细的观察、迅速准确的捕捉以及多种修辞手法,惟妙惟肖地描绘出了我国运动员吕伟夺魁的美妙瞬间。

2、小结。

五、作业朗读课文,体会本文富有层次的描写和清新优美的语言。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测用简炼的词语概括吕伟跳水的分解动作,并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描写。

明确:分解动作:起跳、翻空和入水。

相应的描写:第二自然段起跳;第三自然段腾空;第四自然段入水课件展示二、读课文,品味语言1、(1)她站在十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

第3课《“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第3课《“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飞天”凌空》精品实用高效教学设计【导入新课】2021年8月5日的东京奥运会上,中国14岁的跳水新星全红婵以创造新的世界纪录的成绩获得女子10米跳台跳水冠军。

中国队是当之无愧的跳水“梦之队”。

早在1982年11月24日,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9届亚运会上,中国姑娘吕伟就曾从10米跳台纵身一跃,瞬间惊艳了全世界。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闻特写《“飞天”凌空》,感受吕伟那“飞天”之美。

【学习目标】1、了解新闻特写的特点;把握文章结构,梳理行文思路。

2、了解课文内容,欣赏作者描绘的画面,感受文中的运动之美。

3、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品味本文语言的优美。

4、学习中国运动健儿拼搏、奋进的爱国精神。

【作者简介】夏浩然,男,汉族,光明日报体育记者。

2009年在中国体育新闻工作者协会成立30周年大会上获荣誉奖。

樊云芳,女,汉族,1945年5月生,光明日报社湖北记者站原站长、主任记者,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首届长江新闻奖获得者。

【知识链接】新闻特写新闻特写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

其特点是:①片段性。

落笔集中,突出一点;②目击性。

立体观察,真切再现;③透视性。

目的明确,传达精髓,深刻揭示。

表达上,多借用多种文学手法,生动形象地报道新闻事实。

【读音释义】①翘(qiáo)首:抬起头来。

②悄(qiǎo)然:形容寂静无声。

③屏(bǐng)息:暂时抑制呼吸。

④凌空:高升到空中。

⑤酷似:极像。

⑥由衷:出于本心。

⑦潇洒:(神情、举止、风貌等)自然大方,有韵致,不拘束。

⑧眼花缭乱:眼睛看到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整体把握】1、朗读课文,说说这则新闻特写报道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着重抓住什么场面来刻画的。

明确:这则新闻报道的是跳水姑娘吕伟在新德里亚运会上赢得金牌的事。

“飞天”凌空教学设计

“飞天”凌空教学设计

“飞天”凌空教学设计“飞天”凌空教学设计是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创造性的活动和场景,将学生从传统的课堂环境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在新的环境中学习和探索知识。

这种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其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主动学习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准备1.准备教学材料,包括教科书、工具、实验设备等。

2.组织教学场所和环境,创造适应学生学习的氛围。

3.确定教学活动的时间和进度。

三、教学步骤1.导入活动:通过一个简短的现场展示或小游戏,引起学生的兴趣。

2.知识传授:在教学环境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际场景、道具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向学生介绍相关的知识点。

3.实践探索:根据学生的年级和学科要求,设计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和应用所学知识。

例如,在学习物理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小实验,让学生用简单的材料制作一个简易的“飞天”模型,并观察其运动规律。

4.团队合作:通过一些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例如,在学习化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小型科学实验,要求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实验,同时要求他们将实验结果作为报告提交。

5.评价反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

可以通过学生的实践报告、作品展示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评价。

四、教学效果通过“飞天”凌空教学设计,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激发其学习动力和兴趣,培养其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和沟通,提高了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综上所述,通过“飞天”凌空教学设计,能够将学生从传统的课堂环境中解放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其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教学方法适用于各个学科和年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3课《“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3课《“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3课《“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飞天”凌空》是部编本教材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活动探究"单元中的第三篇文章,是本单元三个学习任务其一新闻阅读,该任务的重点是掌握新闻体裁的特点,转变学生的阅读方式,把新闻当作新闻来读,并能引入教材以外的学习资源,把学习新闻阅读从篇章引向报刊整体,从而达成较佳的新闻效果。

《“飞天”凌空》是新闻特写中的佳作,他将跳水运动员从起跳到入水的瞬间定格为三个画面,并一一描写,语言生动,笔触细腻。

学情分析:本单元前两篇是消息。

学生对新闻特点、新闻结构、作者态度等已有学习和掌握,为本文新闻特写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本课重在掌握新闻特写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

本文聚焦在1.7秒的特写镜头上,适合采用朗读,精读等多种方式体会运动之美,彰显中国运动员顽强拼搏的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目标:1.朗读新闻,掌握文章内容;2.采用播报、齐读,默读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新闻特写和消息的区别;3.在朗读中品味中国运动员顽强拼搏的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难点:1.模拟新闻播报员播报该新闻,掌握文章内容;2.默读、品味,感知新闻特写的特点。

学习方法:模拟播报视频对比教学一、导入新课让学生抓住跳水动作简述跳水过程,引出本文。

链接:第九届亚运会1982年11月24,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九届亚运会中,中国运动员吕伟以较大优势获得女子十米跳台跳水比赛冠军。

他的夺冠成绩为511.17分,领先亚军14.55分,领先季军更多达78.12分。

在此之后,他又获得了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等多项世界大赛的女子跳台跳水冠军。

吕伟是江苏扬州人,11岁开始练习跳水,14岁进入国家队,15岁获得全国少年冠军,16岁拿下亚运会金牌。

二、模拟播报朗读,掌握文章内容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翘首qiáo 眼花缭乱liáo)悄然不惊qiǎo 屏息敛声b ng 震耳欲聋zhèn(震:震动;耳朵都快要震聋了,形容声音大)区别“振聋发聩"(振,振作;响声很大,使聋人都能听见,比喻用语言唤醒糊涂麻木的人)2、模拟播报,并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要求:普通话标准、语速要有节奏、态度大方、新闻内容熟稔明确:吕伟获冠军3、自读,理清文章结构,完成板书导语——准备主体——起跳、腾空、入水结局——九点五秒、旁人反应三、齐读2-4段,掌握新闻特写特点1、思考,作者是如何运用新闻特写对吕伟夺冠进行报道的?方法知道:圈点勾画跳水动作描写,注意各种修辞的使用效果预设:第2段“轻舒双臂,向上举起,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

第3课《“飞天“凌空》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3课《“飞天“凌空》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3课《“飞天“凌空》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冠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学对象是初二的学生,是他们第一次接触新闻特写,对这种文体还比较陌生。

所以需要介绍这种文体的相关知识,让学生理解新闻特写的特点。

教学中要使学生了解新闻的特点,掌握新闻特写的写作方法,可选取一些重要事件、重要新闻让学生进行特写。

课文朗读也要做好示范,所以下载了朗读录音。

教学学校是一所乡村学校,生源较差,教师能力也有所局限,尽力而为!努力前行!【教材分析】《“飞天”凌空》一文是一篇新闻特写中的佳作。

将跳水运动员从准备到入水的瞬间定格为四个画面,充分展示了跳水姑娘的运动之美。

文中用词精炼,语言优美生动,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跳水动作刻画的淋漓尽致,还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的写作手法,将运动健儿努力拼搏、为国争光的主题突显出来。

课文这不仅是一片人物特写,更是一篇美文,值得品鉴。

【教学目标】了解新闻特写的相关知识、明确新闻特写的特点。

品读课文,欣赏文章优美的语言。

掌握文章运用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手法。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运动员勇于拼搏的精神和爱国之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通过品读课,了解新闻特写的特点。

欣赏优美的语言。

体会爱国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方法】反复诵读和播放录音,让学生在读中领悟。

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引导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境导入)播放中国姑娘跳水视频和夺冠后国歌响起的场景!让我们跟随夏浩然、樊云芳的镜头,一起欣赏吕伟演绎的1.7秒神话。

(板书课题)初读课文,梳理知识。

同学们分小组梳理相关知识:1、新闻特写的定义是什么?新闻特写的主要表达方式是什么?新闻特写的分类?(预设)新闻特写本意是指摄影中“放大了的近景”,在新闻学上,特写是以形象化的描写为主要表现方式的一种新闻体裁,它往往抓住现实生活中人物或事件的某一最能反映其特点或本质的片段,作形象化的再现与放大。

飞天凌空教学设计(通用)[优秀范文5篇]

飞天凌空教学设计(通用)[优秀范文5篇]

飞天凌空教学设计(通用)[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飞天凌空教学设计(通用)飞天凌空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飞天凌空教学设计(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飞天凌空教学设计1导学目标:1.了解新闻特写的有关知识,明确新闻特写的一些特点。

2.认真阅读课文,品味文章优美而生动的语言。

(重点)3.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学法指导一:【动词的作用】动词的作用可以表达为:准确生动地+描绘了……过程(……技巧)+显示了/写出了……性格(形象)+表现了……心情(品质/精神/感情) 学法指导二:【文章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象、象征(托物言志)、比较、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铺垫、前后照应、直接、间接描写、欲扬先抑等。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对有着“跳水皇后”之美称的郭晶晶,这位美女我们大家是再也熟悉不过了,可是在1982年新德里亚运会上跳水比赛中夺得金牌的女运动员又是谁呢?今天就让我们揭开这神秘的面纱去一睹她的芳容吧!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优雅(yǎ)掠过(lüè)翘首(qiáo)屏息(bǐng)一刹那(chà)慷慨(kǎi)哧地(chī)悄然(qiǎo)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翘首:抬起头来。

屏息:暂时抑止呼吸。

酷似:好像。

慷慨:大方,不吝惜。

轻盈:形容女子动作、姿态轻柔优美。

由衷:指衷心的,出自内心的,不是假装的。

如梦初醒:像刚从梦中醒来,比喻过去一直糊涂,在别人或事实的启发下,刚刚明白过来。

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3.背景介绍《“飞天”凌空》是一篇新闻特写,发表于1982年11月25日《光明日报》,由夏浩然,樊云芳采写。

《飞天凌空》优质课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

《飞天凌空》优质课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

《飞天凌空》优质课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飞天凌空》优质课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飞天凌空》优质课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认识“飞天凌空”课文的总体内容,学会对课文进行整体把握。

2. 理解“梦想与现实”的关系,认识到实现理想需要不断努力和坚持。

3. 能熟练运用谈论未来的表达方式,并能够设计一份自己的职业规划。

二、教学重难点1. 整体把握“飞天凌空”课文,并分析其与“梦想与现实”主题的关系。

2. 学会谈论未来的表达方式,掌握关于职业规划的表达方法及其相关词汇。

三、教学准备1. 课本、黑板、多媒体PPT及视频等教学资源。

2. 设计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制作职业规划的任务单及相关参考资料。

四、教学过程1. 精讲:通过多媒体PPT向学生介绍《飞天凌空》的结构。

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并通过对课文的分析来了解作品的主旨。

指导学生掌握词汇和语言表达方式,让他们能够熟练地谈论未来的职业计划。

2. 练习:根据课文及相关内容,设计一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以检验他们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并帮助他们加深对未来职业规划的理解。

3. 任务:为学生设计一份职业规划的任务单。

让学生了解不同的职业及其要求,并启发他们进一步思考自己的职业规划。

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及建议,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更好的未来。

五、教学建议1. 多角度解读课文透过知名人士的事迹和“梦想”主题,让学生深刻理解“梦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启迪学生思考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将来的职业规划。

2. 常规拓展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活动,开展职业规划相关的主题讨论、职业探索、职业讲座等,提高学生对职业的认识和理解。

六、教学效果评估通过对课后任务单的评估,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学生职业规划任务单的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针对评价结果,对学生进行细致的指导和反馈,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教学效果。

七、教学反思教育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系统性工程,与时俱进不仅要是教育部门的需要,也是教师的基本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飞天”凌空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我能通过课文结构梳理及内容掌握,了解新闻特写的文体知识,明确新闻特写写作特点。

2.我能通过对文章词句的品味,感受优美而生动的语言,体会作者爱国情,感悟奥运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课文结构梳理与内容掌握,了解新闻特写文体知识及写作特点。

难点:通过品析文章词句,感受文章优美生动语言,迁移记叙文细节描写。

课时设计:1课时
自信三分钟:诗词鉴赏
教学设计:
一、教学导入
看到标题,同学们想到了什么?“飞天”有什么含义?是敦煌壁画里的绝美飞天?还是神舟航天舱外帮助宇航员驰骋宇宙的航天服?亦或是其它什么别致特殊的内涵?或许同学们会联想到许许多多美好而别致的事物,而今天,我们要讲述的则是一场运动赛事。

二、整体感知,明确概念
1.首先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课文,思考文章主要讲述的内容,并为本则新闻补充导语。

:中国跳水姑娘吕伟在新德里举行的第九届亚运会10米跳台跳水比赛中夺冠。

2.为什么这么简单的信息文章却用了近600字的篇幅书写?与前面学习的消息相比本文有何特点?
:为了使报道内容更为详尽、充分;描写生动,形象可感。

落笔集中,突出一点;浓淡相宜,真切再现;幽默风趣,耐人寻味
(抓住富有典型意义的某个空间和时间,通过一个片断、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景物做出形象化的报道的一种有现场感的生动活泼的新闻体裁。

以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段)
三、梳理结构,品析文段
1.明确了概念,那作者具体是如何操作并完成本文特写的呢?请同学们结合旁批小组讨论。

:①选准新闻事件的一个片断、一个细节,通常是剪取新闻事件的高潮部分,局部“放大”。

两个大部分(1-4正面描写;5-8侧面描写),四个小部分(准备-起跳-腾空-入水)
②细节是特写的活力所在,细节动人,描绘得当,形象生动。

细节,是指叙事作品中描绘人物性格、事实场景、自然环境、展开情节等的最小组成单位
③写作手法是特写的润滑剂,包括修辞、描写、表现手法等,能够使得细致详尽的细节描写更为生动形象,使人如临其境,感同身受,真切重现新闻特写描摹的场景。

准备—场景描写,以动衬静,表现吕伟的沉着与冷静。

起跳—动作描写,比喻修辞,表现吕伟身子曼妙轻盈。

腾空—镜头特写,表现吕伟动作的高难惊险但很稳健。

入水—侧面描写,修辞手法,凸显吕伟动作十分完美。

背景导入:
1982年11月,在新德里举行的第9届亚运会,是“文革”后中国派选手参加的第一个国际性综合大型运动会,吸引了国内众多媒体的目光。

此时正值中国改革开放不久,中国在各个领域全面追赶世界先进水平,而新德里亚运会上中国代表团获得61枚金牌,超过日本,是第一次登上亚洲体育盟主的宝座。

3.所以,现在同学们能回答本文标题为什么要以“飞天”命名了吗?
:凸显吕伟跳水如仙女般优美绝伦的身形;塑造中国奥运精神,展现中国自信;也表达了作者对其动作的感叹和赞美之情,既为中国有这样优秀的跳水运动员而自豪,也有对伟大祖国之赤诚热爱。

也即本则新闻是为了展现运动健儿奋力拼搏,为国争光的主题。

④新闻特写必须有思想,有感情注入故事,就如特写“项链”上嵌入的珍珠一般,新闻特写的主题思想,可以通过标题来体现,也可以用作者点题的方式来挑明
(板书:写其形,展其神,表其情)
三、拓展延伸,牛刀小试
2.请同学们观看2004年刘翔追平世界纪录,成为世界第一“亚洲飞人”称号的比赛视频,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为其做一个新闻特写,我们待会儿请同学来分享自己写作的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