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18莫高窟|苏教版(含答案)
语文五上18课《莫高窟》小练习

语文五上18课《莫高窟》小练习语文五上18课《莫高窟》小练习篇一在二十一世纪这个信息化的社会,人类的生活已越来越来离不开数字化、信息化,信息决定我们的生存,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运用是导致教育领域彻底变革的决定性因素,它必将导致教学内容、手段、方法、模式甚至教学思想、观念、理论,乃至体制的根本变革。
我们的语文教学也不例外,从电教常规媒体的运用到多媒体课,到当今热门的网络课,无不渗透着信息技术对我们教育、对我们学习的影响。
网络,这种先进的教育手段,可以满足每个人开阔视野的需要,同时与传统的语文课结合,会产生较好的教育效果。
迄今为止,我校也有不少教师尝试着上了网络课,本人也上了两节,个中滋味不一而足,可说是让人欢喜让人忧。
首先值得欣喜的是,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可以让学生在阅读文段的基础上,利用网络的丰富资源进行拓展阅读与赏析。
比如说,在学习“飞天”这一内容时,我先引导学生阅读文本,从文本中感受飞天的特点,再引导学生浏览专题学习网站中“飞天” 的相关资料。
在这里,学生不仅可以了解“飞天”的来历,它在当时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而且可以欣赏到“飞天”在蓝天里自由翱翔的美丽姿态,欣赏到关于飞天的生动描绘。
一段段生动的描绘,一幕幕动人的图景,激起了学习的趣,唤发了学生的情,让学生感受到“飞天”的无穷魅力,感受到文化艺术的灿烂辉煌,从内心深处涌起对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赞叹之情。
其次值得肯定的是,网络切实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充裕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
不容置疑,网络环境下的语文学习与传统的语文学习是绝然不同的。
正如古语所说的: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学生坐在网络教室里,可以跨跃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接触到文本以外的文字、图片、音像等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基于文本,又超越文本。
面对如此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将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传播者、承载者,学生除了倾听、思考外,更多的是基于主动思考下的主动探索研究。
2024年度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8课《莫高窟》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2024/3/24
7
文章结构和写作特点
2024/3/24
01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总述 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和重要性,然 后分述其历史背景、艺术特色和 文化价值,最后再总结全文。
02
写作特点方面,文章注重细节描 写和形象刻画,通过生动的语言 和具体的例子来展现莫高窟的魅 力。
心得3
在阅读过程中,我被莫高窟壁画和雕塑的精美绝伦所震撼。这些艺术品不仅展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和才华,也体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25
思考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01 02
应用1
通过学习《莫高窟》,我可以更加关注和了解身边的文化 遗产,积极参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比如,可以 参加相关的志愿者活动或者向身边的人宣传文化遗产保护 的重要性。
莫高窟的塑像艺术风格多样,既有写 实风格的作品,也有夸张变形的作品 ,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地区的 艺术特色。
精湛的雕刻技艺
塑像的雕刻技艺十分精湛,细节处理 得当,无论是衣纹的处理还是面部表 情的刻画都栩栩如生,显示了古代雕 刻家的高超水平。
2024/3/24
13
建筑风格与布局规划
2024/3/24
2024/3/24
5
创作背景及意图
2024/3/24
创作背景
余秋雨在游览莫高窟后,被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壮丽的 艺术景观所震撼,决定以散文的形式表达对莫高窟的赞美和 思考。
创作意图
通过《莫高窟》这篇散文,余秋雨旨在引导读者关注中国传 统文化和艺术瑰宝,激发人们对历史和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同时,他也希望借助莫高窟这一载体,探讨人类文明、艺术 创造和历史传承等深刻主题。
2019-2020学年度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8 莫高窟习题精选三十一

2019-2020学年度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8 莫高窟习题精选三十一第1题【填空题】读课文《莫高窟》,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神态各______ 精妙绝______ 惟______惟______ 举世______名【答案】:【解析】:第2题【填空题】【答案】:【解析】:第3题【填空题】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断崖绝______ 威风______ 漫天遨______ 腐败无______【答案】:【解析】:第4题【填空题】摇身一变。
给下面的汉字加上一个偏旁或换一个偏旁变成另一个字,再分别组词。
舷______录______尊______【答案】:【解析】:第5题【填空题】写出近义词宏伟______辨识______遐思______翱翔______观赏______景观______【答案】:【解析】:第6题【填空题】形近字组词精______ 瑰______ 描______情______ 魄______ 瞄______【答案】:【解析】:第7题【填空题】写出反义词智慧—______ 丰富—______ 珍贵—______ 腐败—______ 舒展—______ 赞叹—______ 【答案】:【解析】:第8题【填空题】【答案】:【解析】:第9题【填空题】给词语中的“异”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异:①不相同;②特别,奇异;③惊奇,奇怪;④另外的,别的;⑤分开。
异乡______ 神态各异______ 异想天开______离异______ 奇花异草______ 日新月异______【答案】:【解析】:第10题【填空题】自主积累。
杭州______ A.灵隐寺南京______B.秦始皇兵马俑苏州______ C.布达拉宫拉萨______D.拙政园西安______E.中山陵【答案】:【解析】:第11题【语言表达】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①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宝库。
②他必须这么做。
【答案】:【解析】:第12题【语言表达】将下列陈述句改成疑问句①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
五年级上册语文同步拓展--18莫高窟 苏教版

18、《莫高窟》说课稿一、说教材《莫高窟》是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先写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及周围环境,接着写莫高窟的彩塑、壁画特点,最后写莫高窟是艺术宝库。
二、说目标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感受这些风景名胜的美丽,体会到作者蕴于字里行间的喜爱之情。
”根据大纲要求,课文类型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可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文文字优美,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的极好例子,可以通过朗读的训练,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2、借助图片和音乐,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莫高窟的艺术特点。
根据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从本课描述的内容极具鉴赏性,在教学中运用展示图片和音乐相结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多读、多想象,感受莫高窟的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的确定根据单元训练重点和本课特点,这课学习的重点从内容上讲欣赏莫高窟的艺术特点(彩塑、壁画),难点就是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激励学生热爱我国灿烂的民族文化。
四、说教法《莫高窟》是继讲读课文《江南水乡--周庄》、《美丽的小兴安岭》、《香港夜色》之后的第四篇课文,学生对品读课文佳句,欣赏风景名胜,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本课立定于目标尽可能让学生确定,问题尽可能让学生提出,方法尽可能让学生掌握,内容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师适当进行点拨引导。
下面,重点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在第一课时学习的基础上,分五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谈话导入,走进生活。
教师出示泥塑、谈绘画,通过问题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构建学生已有的认识,接着引出课题,借助图片理解“窟”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习《莫高窟》这篇课文,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莫高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样,学生通过朗读课文,寻找答案,激发学生走进课文。
标上自然段的序号,目的是为了后面学生找描写彩塑、壁画的内容打下铺垫。
三、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学生质疑问难,围绕研究性的问题,学会筛选性阅读,探讨,我们的课堂充满了问题,才会学趣盎然。
小学新五年级上语文18.莫高窟第1课时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精品】新苏教版五年级上语文18.莫高窟第1课时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书写1.看拼音,写词语。
二、填空题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神态各()宏伟()丽惟()惟()()风凛凛漫天()游()()赞叹3.填上适当的量词。
一()沙丘一()彩塑一()天王一()吊灯一()豆浆一()小溪三、信息匹配4.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在括号里订正。
(1)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精。
()(2)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像的,有反应民间生活的…… ()(3)看到这一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游人们无不绩绩赞叹。
()5.选择下列加点宇的怡当解释,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异:①不同的②奇怪③特别的④分开(1)这里已经开了好多花,但没有奇花异草(___)(2)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___)绝:①断绝②走不通③极,最④独一无二(3)492个洞窟像蜂窝似得排列在断崖绝壁上(___)(4)莫高窟的彩塑精妙绝伦(___)四、连线题6.把下面的名胜与其所在地连起来。
中山陵拉萨寒山寺苏州布达拉宫北京灵隐寺西安颐和园南京秦始皇陵杭州参考答案1.银弦瑰丽敦煌威风凛凛刺绣座落腐败惟妙惟肖【解析】2.异瑰妙肖威遨啧啧【解析】3.座尊位盏杯条【解析】4.精—晶像—象绩绩—啧啧【详解】略5.③①②④【详解】略6.【解析】。
苏教版小学语文上册18、《莫高窟》

苏教版小学语文上册18、《莫高窟》第一篇:苏教版小学语文上册 18、《莫高窟》苏教版小学语文上册 18、《莫高窟》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第二到四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概括自然段意思并学会编写段落提纲。
4、理解课文内容,赏读、积累课文介绍莫高窟的优美词语、句段。
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和所收集的课外资料,引领学生走进敦煌莫高窟这一艺术宝库,了解莫高窟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伟大创造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品读理解“彩塑”和“壁画”的特点。
积累优美语段,背诵课文第二段。
难点: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说具体的方法。
三、教学评价设计:1.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看预习单、同位轮读及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用默读、圈画、讨论、交流、移情体验、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从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通过词文对照,读懂词的意思和意境;借助文中关键词语体会莫高窟是艺术宝库。
4.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及时做出评价。
四、教与学的准备:学生:完成预习单教师: 1.教学课件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具针对性。
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紧扣题目,设置疑念,激发情趣,引导初读1、开门见山:(事先板书好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第18课,齐读课题。
2、设置疑念:课前读课文了吗?那我来考考大家,你能结合课文内容猜猜“莫高窟”这个名字的由来吗?3、这个“莫”字呀,读音同沙漠的“漠”,在这里是沙漠的意思,“高”嘛,应该是——(引导学生说)是说她的位置高罗,请再读课文,看谁最先发现文中哪段话与“莫高窟”的名字联系最紧密。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8莫高窟

18莫高窟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掌握多音字“佛”,理解“威风凛凛”、“宏伟瑰丽”等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莫高窟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知文中介绍的莫高窟里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难点: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莫高窟“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导入课文1.同学们,在祖国的西北部,在古老的丝绸路上,在茫茫的沙漠中,有一颗璀璨的明珠,那就是敦煌莫高窟,也叫“千佛洞”。
你们想亲眼看一看吗?2.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莫高窟》这篇课文(板书课题),“窟”是什么意思?(洞穴)为什么叫莫高窟?3.介绍莫高窟的来历。
(二)初读感知1.出示自读课文要求:①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并把课文读正确。
②圈画出带生字的词语,能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也可请教同学或老师)。
③了解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莫高窟?(1)学生自读,自学。
(2)这篇课文生字新词较多,你能读正确吗?出示生词。
逐行识读,注意生字的读音及字形。
强调“佛”字是多音字。
同桌互读互纠,指名读,纠正读不准的字音。
(3)实物投影出示学生的预习单,交流书写情况。
2.检查自学效果:①分自然段读课文,相机正音。
②提问:课文描写了莫高窟里的什么文物?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三)精读感悟,走进莫高窟1.课文第一节中有句话概括描述了莫高窟外貌的句子,谁来读一读?2. 思考:茫茫沙海,陡峭的山壁,蜂窝似的洞窟里究竟藏着什么?过渡:莫高窟的艺术是融建筑,彩塑,壁画为一体的结晶,其造诣之精深,想象之丰富十分令人惊奇,请同学们自由朗读2—4自然段,哪部分给你留下的印象更深?预设一:欣赏彩塑,触摸“艺术”(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一段写了什么?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画出来。
五年级上册语文试题-莫高窟 苏教版(含答案)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课时同步练习-18莫高窟(2)附答案一、课内语段阅读。
莫高窟( )有精妙绝伦的彩塑,( )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的,有描绘( )的,有反映( )的,还有描摹( )的。
其中最( )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
壁画上的飞天,有的( ),采摘鲜花;有的( ),轻拨银弦;有的( ),自天而降;有的( ),漫天遨游;有的( ),翩翩起舞……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
1.按原文填空。
2.第一句话是什么句?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3.这段话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方法。
请模仿句式再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4.这段话主要写的是____________。
朗读这段话应读出____________(A.高兴B.自豪C.自豪与赞美)的语气。
二、课外类文阅读。
位于江西省的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它像一颗巨大的绿宝石点缀在祖国母亲金色的腰带——长江上。
它令人向往,令人赞美。
鄱阳湖令人陶醉的是它的美丽多姿。
风平浪静的时候,鄱阳湖就像一面镜子,湖边的青山,倒映在湖中,不正是仙女在梳洗打扮吗?微风吹过湖面的时候,碧波荡漾,在金色的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叫人心旷神怡。
当湖面狂风大作的时候,几百里的水面白浪滔滔,汹涌澎湃,风声、水声响成一片,就像那千军万马在冲锋陷阵……鄱阳湖无论什么时候,都会使人产生遐想,兴奋不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莫高窟
1.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佛.像(fófú) 仿佛.(fófú)
瑰.丽(guīguǐ) 凛.冽(lǐn lǐng)
2.读拼音,写词语。
通过学习课文,我知道敦huáng( )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zūn( )彩塑、精彩的壁画记lù( )着历史与传说,藏经洞里有经卷、文书、刺xiù( )等六万多件。
因为清政府fǔ( )败无能,许多文物被dì( )国主义分子掠走,令人痛心。
3.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解释的序号填空。
举:①向上抬,向上托。
②提出。
③推选。
④全。
(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
(2)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 )
绝:①断绝。
②走不通的。
③极;最。
④独一无二的。
(3)492个洞窟像蜂窝似的排列在断崖绝.壁上。
( )
(4)莫高窟的彩塑精妙绝.伦。
( )
4.把下面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
神态( )( ) 神态( )( )
惟( )惟( ) 栩栩( )( )
(1)驰名中外的洛阳龙门石窟,内有雕像10万余尊,( ),大小不同,栩栩如生。
(2)江苏无锡灵山大佛,顶天立地,( ),吸引了无数中外游人。
(3)小明在《我的妈妈》这篇习作中,把妈妈描写得个性鲜明,( )。
(4)大画家齐白石老爷爷笔下的虾、小鸡等形象活泼可爱,( )。
5.“莫高窟有精妙绝伦的彩塑”中的“精妙绝伦”形容,我还能用四字词语、来形容这些塑像。
1.“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这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把
比作,突出了。
2.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无人不晓的艺术宝库。
把病句修改为:
3.莫高窟不仅
..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用加点的关联词造句:
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下面对这段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这一段是对全文的总结,与开头相呼应
B.这一段高度赞扬了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C.这段话赞美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D.这段话生动描写了莫高窟的特点
莫高窟地处西北沙漠,人迹罕至,请设计几句广告宣传语,让世人更好地了解莫高窟。
18 莫高窟
字词训练营
1.fó
fú
guī
lǐn
2.煌尊录绣腐帝
3.(1)①(2)④(3)②(4)④
4.示例:各异安详妙肖如生
(1)神态各异(2)神态安详(3)惟妙惟肖(4)栩栩如生
5.精美巧妙到了极点惟妙惟肖无与伦比
句子闯关岛
1.比喻莫高窟明珠莫高窟在西北地区的价值
2.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3.示例:多读课外书,不仅能增长我们的知识,还能开拓我们的视野。
重点突破吧
D
素养提升屋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