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结构、构造
岩石小知识

岩石小知识一、岩石定义与分类岩石是地球表面的自然固体物质,它们是由矿物或岩石碎屑组成的。
根据形成方式和成分,岩石可以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火成岩是由岩浆冷却固化形成的,沉积岩是由地表碎屑沉积形成的,变质岩则是由于温度和压力变化使岩石结构发生改变而形成的。
二、岩石形成条件岩石的形成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包括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地球物理化学作用等。
在地球内部,由于地壳运动和火山活动,岩浆会从地下涌出,冷却固化后形成火成岩。
同时,地表碎屑经过沉积作用,也可以形成沉积岩。
而变质岩的形成则需要经历高温和高压作用。
三、岩石结构与构造岩石的结构和构造是指其内部矿物颗粒的大小、形状、排列方式以及矿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不同的岩石类型具有不同的结构和构造特征。
例如,火成岩具有粗糙的结构和斑状的构造,而变质岩则具有细腻的结构和层理构造。
四、岩石物理性质岩石的物理性质包括硬度、密度、抗压强度、抗拉强度等。
这些性质对于了解岩石的特性、预测地质灾害以及指导工程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火成岩通常具有较高的硬度,而沉积岩则具有较低的硬度。
五、岩石成因与分布不同的岩石类型具有不同的成因和分布规律。
例如,火成岩主要分布在地球表面的火山活动区,而沉积岩则广泛分布在海洋、湖泊、河流等沉积环境中。
变质岩则主要分布在高温高压的地质环境中。
六、岩石应用领域岩石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火成岩可以用于制造陶瓷、玻璃等材料,沉积岩可以用于制造水泥、石灰等建筑材料,变质岩可以用于制造耐火材料等。
此外,岩石还可以用于地质勘探、矿产资源开发等领域。
七、岩石资源保护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对岩石资源的开采和利用也越来越频繁。
然而,过度开采和不合理利用会导致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岩石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合理利用资源,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同时,还需要加强科研和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可持续发展。
岩石的构造定义

岩石的构造定义岩石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它们构成了地壳的主要组成部分。
岩石的构造是指岩石中各种矿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排列方式。
这些因素决定了岩石的性质和特征。
本文将从矿物组成、岩石结构和岩石分类三个方面来探讨岩石的构造。
一、矿物组成矿物是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不同矿物的组合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岩石。
矿物通常由化学元素组成,其结构由原子和离子组成。
矿物的硬度、颜色、光泽和晶体形状等特征是区分不同矿物的重要依据。
常见的矿物有石英、长石、云母、角闪石等。
它们的组合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岩石类型。
二、岩石结构岩石的结构是指岩石中矿物颗粒的排列方式和连接方式。
岩石可以分为有均质和非均质两种结构。
有均质结构的岩石中,矿物颗粒均匀分布,没有明显的界面;非均质结构的岩石中,矿物颗粒分布不均匀,形成了不同大小和形状的颗粒。
此外,岩石还可以具有层状结构、交叉层状结构等。
岩石结构的不同会直接影响岩石的强度、孔隙度和透水性等性质。
三、岩石分类根据岩石的成因和组成,岩石可以分为三大类: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火成岩是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包括花岗岩、玄武岩等。
沉积岩是由沉积物经过压实、胶结等作用形成的,包括砂岩、页岩等。
变质岩是在高温高压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的,包括片麻岩、云母片岩等。
不同类型的岩石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用途,如火成岩常用于建筑和雕刻,沉积岩常用于建筑和燃料开采,变质岩常用于装饰和建筑。
总结起来,岩石的构造是由矿物组成、岩石结构和岩石分类三个方面组成的。
矿物的组合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岩石,岩石的结构决定了岩石的性质和特征,岩石的分类则帮助我们对岩石进行更加系统和全面的研究。
通过对岩石构造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利用地球资源,同时也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的演化和变化过程。
因此,深入研究岩石的构造对于地质学和地球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儿童科普:了解地球的岩石构造

儿童科普:了解地球的岩石构造
地球是一个神奇而美丽的星球,它的表面覆盖着各种各样的岩石。
这些岩石构成了地球的外壳,也就是地壳。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地球的岩石构造吧!
地球的岩石可以分为三大类: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1. 火成岩:它们是由熔融的岩浆冷却凝固而成的。
当岩浆从地球内部上升到地表时,由于温度降低,岩浆逐渐凝固形成岩石。
火成岩有很多种,比如花岗岩和玄武岩。
2. 沉积岩:它们是由沉积物堆积、压缩而成的。
这些沉积物可以是沙子、泥土、贝壳或其他生物的残骸。
经过长时间的压缩,这些沉积物变成了坚硬的岩石。
沉积岩有很多种,比如砂岩和石灰岩。
3. 变质岩:它们是由已经形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或化学作用下发生改变而形成的。
变质岩可以是火成岩或沉积岩经过变化而来的。
变质岩有很多种,比如片麻岩和大理岩。
这三大类岩石在地球的不同地方形成,它们的特征和性质也各不相同。
通过研究岩石,地质学家可以了解地球的历史和结构。
岩石构造大全

岩石构造大全一、板劈理:板岩所特有的连续劈理。
它发育在细粒的低级变质岩中,肉眼极难区别出劈理域或微劈石;在显微尺度上,劈理域由平行面状或交织状排列的云母或绿泥石等层状硅酸盐矿物富集成薄膜或薄层,宽约0.005毫米;微劈石由石英、长石等浅色矿物的集合组成,呈薄板状或透镜状,宽约1~0.01毫米或以下。
板劈理使板岩具有良好的可劈性,将岩石劈成十分平整的薄板。
二、劈理折射:强弱相间的岩层中,强硬层中的劈理和软弱层中的劈理以不同角度与层理相交,强硬层中为间隔劈理,与层理交角较大;软弱层中为连续劈理,与层理交角较小。
三、矩形石香肠:白云岩中的硅质条带拉断形成矩形石香肠,反映硅质能干层(强硬层)与白云岩软弱层之间的高粘性差。
(石香肠构造,各位可还记得~)不同力学性质互层的岩系受到垂直或近垂直岩层的挤压而形成。
软弱岩层被压向两侧塑性流动,夹在其中强硬岩层不易塑性变形而被拉断,构成平面上呈平行排列的长条状块段,即石香肠。
在被拉断的强硬岩层的间隔中,或由软弱层呈褶皱楔入,或由变形过程中分泌出的物质所充填。
四、透镜状石香肠:灰岩中相对强硬的白云岩形成的透镜状石香肠构造。
香肠体的两端有分泌的方解石充填,示压溶作用的存在。
五、挠曲:在水平或平缓的岩层中,由一般岩层突然变陡而表现出的膝状弯曲,或是由于岩层翘曲或其他和缓变形所形成的弯曲。
六、膝状褶皱:以早期板劈理为变形面发生褶皱,由左到右褶皱形式发生变化,既由膝状-箱状-圆弧状渐变过渡。
七、膝折:由一系列互相平行的膝折带组成的尖棱褶皱,称为膝折褶皱;两翼平直,转折端尖棱。
八、平缓褶皱:平缓褶皱是指翼间角小于180°、大于120°的褶皱。
九、开阔褶皱:翼间角为120°~70°的褶皱。
十、W型对称褶皱:为石英岩中的W型对称褶皱。
中部褶皱较紧闭,向两侧逐渐开阔,褶皱转折端加厚,翼部减薄。
十二、不对称N型褶皱:不同褶皱层的褶皱形态的变化,强硬的硅质层(石英岩)具典型的相似褶皱的特点,较软弱的铁质层(富磁铁矿层)为顶厚褶皱。
常见岩石的成分、结构及其他主要特征

类型的岩石,由于它们生成的地质环境和条件的不同,就产生了各种不同的结构和构造。
(一)岩石的成分1.岩浆岩的矿物成分:主要决定于岩浆的化学成分。
组成岩浆岩的最主要的矿物有:石英、正长石、斜长石、云母、角闪石、辉石和橄榄石等。
2.沉积岩的组成物质:沉积岩的物质组成是原先形成的三大类岩石的碎屑和溶解物质,共有四类:第一类是碎屑物质,大部分是原岩经物理风化后继承下来的抗风化能力强的矿物,如石英、白云母等矿物颗粒;一部分是岩石的碎屑;还有其他方式产生的一些物质,如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等。
第二类是含铝硅酸盐类的原岩经过化学风化作用后产生的粘土矿物,如高岭石等。
第三类是化学沉积矿物,从溶液中沉淀结晶形成的矿物,如方解石、白云石、石膏等。
第四类是有机质和生物残骸,如贝壳、泥炭及其他有机质等。
此外,还有把沉积物颗粒胶结起来的胶结物。
胶结物的性质对沉积岩的抗水性和力学强度以及抗风化能力有很大影响,常见的有:硅质的(Si02),钙质的(CaC03),铁质的(FeO或Fe203,黄褐色或砖红色)和泥质的(粘土矿物)。
这四种胶结物中以硅质胶结的硬度最大,抗风化力最强;钙质、铁质次之;泥质胶结物硬度最小,且遇水后很容易软化。
3.变质岩的矿物成分:组成变质岩的矿物有两类,第一类是与岩浆岩或沉积岩共有的矿物,如石英、长石、云母、角闪石、辉石和方解石等;第二类是变质岩特有的矿物,如滑石、绿泥石、蛇纹石等,它们是在变质过程中新产生的变质矿物。
(二)岩石的结构1.岩浆岩的结构:岩浆岩的结构特征是岩浆成分和岩浆冷凝时物理环境的综合反映。
按照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和均匀程度,可将结构分为三类:全晶质结构岩石全部由结晶的矿物颗粒组成。
其中同一种矿物的结晶颗粒大小近似者,称为等粒结构;如结晶颗粒大小悬殊,则称为似斑状结构。
全晶质结构主要为深成岩和浅成岩的特征。
半晶质结构岩石由结晶的矿物颗粒和部分未结晶的玻璃质组成,结晶的矿物如颗粒粗大,晶形完好,就称为斑状结构。
第一章.岩石

变质岩 工程性质与其原岩密切相关。 •动力变质岩的力学强度和抗水性均较差。 •片理构造使岩石具有各向异性特征。
四. 岩石按工程特性的划分
工民建: 按岩石的坚固性分
硬质岩石: 抗压强度 30MPa 软质岩石: 抗压强度 30MPa
地下工程: 抗压强度 80MPa为A级硬质岩 按抗压强度分 抗压强度30 80MPa为B级中等硬质岩
生物圈(biosphere):渗透在水圈、大气圈下层 和地壳表层的范围之中,对于改变地球的形态 起着重要的作用。
造岩矿物
地壳由岩石组成,岩石由矿物组成。 矿物(mineral):具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 性质的自然元素和天然化合物。 各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为“克拉克”值。 (1889年美国学者克拉克提出)
二 . 影响岩石工程性质的因素 内部因素(岩石的地质特征) •矿物成分 •结构 •构造 外部因素 •水的作用 •风化作用
三. 岩石的工程性质评述 岩浆岩
•深成侵入岩具结晶结构,晶粒粗大均匀,力学强 度高。一般是良好的建筑地基和天然建筑石材。 但由于多种矿物结晶组成,抗风化能力较差。 •浅成侵入岩特别是脉状岩体穿插于不同的岩石中, 易蚀变风化,使其强度降低、透水性增大。 •喷出岩若具有气孔构造、流纹构造及发育有原生 裂隙,透水性较大。多呈岩流状产出,岩体厚度 小,岩相变化大,对地基均一性和稳定性影响大。
泥质结构 结晶结构 生物结构
沉积岩的构造:
•层理构造(stratification)(水平层理、波状层理、斜层 理、序粒层理等) •层面构造(bedding plane)(波痕、雨痕、泥裂等)
沉积岩的分类 根据组成的物质成分和结构特征分: •碎屑岩:碎屑物被压紧胶结而成的岩石,由
物质组成、颗粒大小和结构分砾岩、角砾岩、 砂岩和粉砂岩等。
岩石构造知识点梳理总结

一、岩石的基本认识1. 岩石的定义:岩石是由多种矿物质组成的天然固体材料,是地球地壳的基本组成部分。
2. 岩石分类:按成因可以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按照颗粒大小可以分为火山岩和节理岩等。
二、岩石的形成机制1. 火成岩的形成机制:由熔岩冷却凝固形成,有玄武岩、花岗岩等。
2. 沉积岩的形成机制:由岩屑、贝壳、植物残体等沉积堆积形成,有砂岩、页岩等。
3. 变质岩的形成机制: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原有岩石的结构和成分发生改变而形成,有片岩、云母片岩等。
三、岩石的结构特征1. 火成岩的结构特征:具有晶粒结构,可分为等粒结构、斑晶结构等。
2. 沉积岩的结构特征:具有层理结构,可分为水平层理、交错层理等。
3. 变质岩的结构特征:具有片理结构,可分为横长石片理、石英片理等。
四、岩石的性质和特征1. 岩石的物理性质:包括密度、硬度、颜色、透光性等,可通过实验进行测试。
2. 岩石的化学性质:包括酸碱度、溶解度等,对不同矿物质有不同影响。
3. 岩石的热学性质:包括导热性、热胀性等,影响岩石在地球内部的行为。
五、岩石的应用价值1. 火成岩的应用价值:如花岗岩可用于建筑、雕刻;玄武岩可用于路面铺设等。
2. 沉积岩的应用价值:如石灰石可用于水泥、建筑材料生产等。
3. 变质岩的应用价值:如大理石可用于装饰、雕刻;片岩可用于板岩的生产等。
六、岩石的形成与地质变化1. 岩石的形成过程:源于地球内部或外部作用,经过固化、堆积、挤压等多种过程形成。
2. 岩石的地质变化:受地壳构造运动、地质过程影响,岩石会发生变形和改变。
1. 岩石的研究对地质学、矿产资源等领域有重要意义。
2. 岩石是地球演化的记录者,通过对岩石的研究可以推断地球历史和地球未来发展趋势。
综上所述,岩石构造是地球科学中的重要分支,通过对岩石的认识和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地球的构造和演化过程。
对于地质学、矿产资源开发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岩石的构造定义

岩石的构造定义岩石的构造是指岩石的内部结构和组成特征。
岩石是地壳中最基本的构造单位,它由不同的矿物质组成,经过长时间的地质作用和变化形成。
岩石的构造对于地质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揭示地球的演化历史和地质过程。
一、岩石的组成岩石主要由矿物质组成,矿物质是地壳中的自然无机物质,是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常见的岩石矿物有石英、长石、云母、斜长石等。
不同的岩石由于矿物质组合的不同,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二、岩石的结构岩石的结构是指岩石内部的排列和连接方式。
常见的岩石结构有块状结构、层状结构和均质结构等。
块状结构是指岩石由不同大小的块状颗粒组成,颗粒之间没有明显的层状结构;层状结构是指岩石呈现出明显的层状分布,各层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接触面;均质结构是指岩石内部没有明显的颗粒和层状结构,具有均匀一致的结构。
三、岩石的成因岩石的成因是指岩石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岩石的成因可以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火成岩是由地下岩浆在地壳中冷却结晶而形成的岩石,如花岗岩、玄武岩等;沉积岩是由沉积物在地壳表面或水中沉积、堆积、压实而形成的岩石,如砂岩、泥岩等;变质岩是由原有岩石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发生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如片麻岩、大理岩等。
四、岩石的结构特征不同类型的岩石具有不同的结构特征。
火成岩通常呈现出块状结构,颗粒间紧密连接;沉积岩常常呈现出层状结构,层与层之间存在明显的接触面;变质岩则因受到变质作用的影响,呈现出裂隙、矿物质排列有序等特征。
五、岩石的变形岩石在地壳运动和地质作用的影响下,常常发生变形。
岩石的变形可以分为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两种类型。
弹性变形是指岩石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临时性变形,外力消失后岩石会恢复原状;塑性变形是指岩石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永久性变形,岩石的结构和形态发生改变。
六、岩石的构造对地质研究的意义岩石的构造对地质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岩石的构造可以反映地质作用和地壳运动的历史,揭示地球的演化过程;其次,岩石的构造可以用来判断岩石的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为工程建设提供依据;最后,岩石的构造还可以用来判断岩石的成因和变质程度,推断地下矿产资源的分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石得结构:指组成岩石得物质(矿物或玻璃质)得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态以及她们之间相互关系得特征。
岩石得构造:指组成岩石得各部分(矿物集合体或玻璃)得相互排列、配置与充填方式关系得特征。
一、结构
(一)、结晶程度
根据岩石中结晶物质(矿物)与非晶质(玻璃)两部分得相对含量,可以将岩石得结构分为三类:
1、全晶质结构:岩石全部有矿物得晶体组成,不含玻璃质。
全晶质结构一般就是深成岩得特点,它表示在岩石形成过程中具有良好得结晶条件与冷却得结晶过程。
2、半晶质(部分晶质)结构:岩石中即有矿物晶体,又有非晶质玻璃存在。
在熔岩或次火山岩中常见这种结构。
3、玻璃质结构:岩石几乎全部由非晶质玻璃组成。
这种结构一般见于熔岩中,它就是岩浆在地表条件下快速冷却得产物。
(二)、矿物颗粒大小
根据矿物颗粒得相对大小,可分为等粒与不等粒二类结构:
1、等粒结构:岩石中主要矿物得所有颗粒粒度大小相近。
等粒结构可以根据粒径得绝对大小分为:
(1)、显晶质结构:矿物颗粒在肉眼或放大镜下可以分辨得结构。
又可根据主要矿物颗粒得平均直径(一般以长石颗粒长轴方向得平均大小来度量)分为:
A、粗粒结构:颗粒直径>5mm
B、中粒结构:颗粒直径5-1mm
C、细粒结构:颗粒直径1-0、1mm
(2)、隐晶质结构:矿物颗粒非常细小,肉眼与放大镜下不能分辨,但在显微镜下可以瞧出颗粒得岩石,这种隐晶质结构又称为显微晶质结构。
又长石与石英组成得显微晶质结构,常称为霏细结构。
如在显微镜下仍不能分辨矿物颗粒时,则称为显微隐晶质结构。
2、不等粒结构:岩石中主要矿物得颗粒度有较明显得不同。
按颗粒径得相对大小分为:
(1)、连续不等粒结构:同种矿物颗粒大小不等,形成一个连续得序列。
(2)、斑状结构:岩石由两类明显不同大小得颗粒组成,大颗粒散布在小颗粒或玻璃之中。
大得斑晶,小得称为基质。
基质就是由细晶、微晶、隐晶质或玻璃组成。
数个斑晶相互靠近连接在一起称为连斑结构或聚斑结构。
碎斑结构:在次火山作用条件下,挥发份由相对高压进入相对低压而发生膨胀释放,但又不能自由逸出地表,所以造成涡流,在滚动中就是碎裂得斑晶进一步分裂,但不离散,形成碎斑结构。
它就是酸性次火山岩常有得结构。
(3)、似斑状结构:岩石由两类不同大小得矿物颗粒组成,但大小并不悬殊,基质就是显晶质得(粗粒、中粒或细粒),斑晶与基质得成分基本上相同,表明斑晶与基质就是在相同或相近得物理化学条件下结晶得。
似斑状往往过渡为连续不等粒结构。
(三)、矿物得自形程度
火成岩中得矿物,由于结晶顺序先后得不同,较早结晶得矿物颗粒能按本身得结晶习性形成良好得晶形,较晚结晶得矿物则受到空间得限制而受到结晶空间得限制而影响其晶面得发育。
因此根据晶形发育得完整程度分为:
1、自形晶:矿物晶体具有完好得晶形,在薄片常呈规则得多边形切面。
从岩浆中早结晶或结晶能力很强得矿物晶体可以形成自形晶。
2、半自形晶:一个晶体上只有一部分具有完整得晶面,另一部分则就是不规则得。
这说明由于有比它们早结晶得晶体存在,而使它们缺乏完全发育自己规则晶面得自由空间。
在薄片中半自形晶表现为部分边界规则而其余边界不规则得轮廓。
3、她形晶:矿物得晶体不局规则晶形,其形状受相邻晶体或剩余空隙得限制。
因此她形晶就是较晚洁净得产物。
火成岩得结构,按矿物得自形程度可分为:
1、全自形粒状结构:岩石全由自形晶粒组成。
某些单矿物,如纯橄榄岩、辉石岩中有时可见但这种结构,它们往往就是岩浆分离结晶产物生得晶体堆积而成。
2、半自形粒状结构:岩石中矿物晶体自形程度不一致,其中有些就是自形或她形,但多数就是半自形得,大部分侵入岩具有这种结构。
在中酸性与酸性深成岩中得主要矿物长石就是呈半自形,其中斜长石比钾长石自形程度好,而钾长石又比石英自形程度好,但就是深色矿物角闪石与黑云母得自形程度一般比斜长石好。
这种结构在花岗岩中最为典型,
故呈花岗结构。
3、她形粒状结构:由不规则得矿物颗粒所构成得结构。
其中由她形长石与石英所构成得她形粒状结构在细晶岩中最常见,这种结构又称为细晶结构。
(四)、组成岩石颗粒得相互关系
根据构成岩石得矿物之间或矿物与玻璃质之间得相互关系可以分出一系列结构:
1、煌斑结构:斑晶与基质中得深色矿物自形程度都很好,并且常常比岩石中得浅色矿物自形程度高。
她就是煌斑岩所特有得结构。
2、海绵陨铁结构:就是陨石中常见得结构,在火成岩中较少见,主要见于富含金属矿物得超基性、基性岩中。
其特点就是大量金属矿物呈她形晶充填在橄榄石、辉石或角闪石之间。
或者就是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镶嵌在大量金属矿物得基底上。
3、辉长结构:基性斜长石与橄榄石、辉石等深色矿物呈近似等轴粒状,它们得自形程度大致相同,为半自形或她形,互相成不规则排列。
这表明辉石与斜长石就是同时从岩浆中析出得。
这种结构在辉长岩中比较常见。
4、间粒结构:较自形得板条状斜长石微晶之间得空隙内充填着细小得辉石、橄榄石、磁铁矿等矿物颗粒。
这些斜长石微晶有时近乎平行,但一般排列不规则。
常见于粗粒玄武岩中,又称玄粒结构。
5、间隐结构:其特点就是在细柱状斜长石微晶所构成得不规则间隙中充填着玻璃质(或脱玻化产物)或隐晶质。
如果玻璃数量很多,橄榄石、
辉石、斜长石等小晶体散布在玻璃得基质中,这种结构称为玻基
辉绿结构。
6、填间结构:在斜长石微晶所组成得间隙内既充填有玻璃质,又充填有辉石等深色矿物;也有人填间结构瞧成就是斜长石间隙充填了沸石、绿泥石、蒙脱石、方解石等矿物得一种结构。
7、包含结构或镶嵌结构:泛指岩石中大晶体包含小晶体得一种结构。
大得叫主晶,小得、被包裹得叫客晶体。
这种情况说明客晶矿物得形成早于主晶矿物,主晶常有熔蚀或交代早期客晶得现象。
根据主晶及客晶体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