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岩地区常见的岩石及其构造特征
岩石类型

沉积岩岩石类型1.洞穴角砾岩(陆源碎屑岩)新鲜面: 土褐色,角砾状结构,块状构造。
碎屑物质: 含量60%。
其中石灰岩角砾 90%±,粒度 8cm-4cm。
石灰岩角砾灰色呈次棱角状,溶蚀后呈次园状,磨圆分选性较差。
石英角砾含量10%±,粒度4-2mm,白色,分选磨圆较差,次棱角状。
胶结物: 含量40%。
由钙质、铁质、泥质和更细的碎屑物质所胶结。
成因:分选性差,磨圆差,搬运距离较短或未经搬运快速堆积而成。
2.石英砾岩(陆源碎屑岩)新鲜面:灰白色,砾状结构,块状构造。
碎屑物质:含量60% ±。
石英含量 90-95%,粒度 10-6mm ,无色,磨圆好,分选中等,圆状、次圆状,岩屑5% :粒度3-5mm,灰色,分选磨圆较差。
胶结物:含量40% ±。
Si质、 Fe质、 Ca质胶结。
成因:碎屑物质在搬运过程中棱角被磨蚀成圆状、次圆状,长期搬运沉积而成。
3.铁质石英砾岩(陆源碎屑岩)新鲜面:紫红色,砾状结构块状构造碎屑物质:含量70%。
石英含量100%,粒度8-6mm 。
石英砾石分选差,磨圆较好。
紫红色,被铁质氧化。
呈圆状、次圆状。
胶结物:含量30%,Si质、铁质胶结。
成因:砾岩碎屑搬运距离较近,碎屑物快速堆积,分选差,磨圆较好。
4.燧石质砾岩(陆源碎屑岩)新鲜面:灰色,砾状结构,块状构造。
碎屑物质:含量70%。
燧石含量80%,粒度10-14mm,圆状、次圆状,分选较差,磨圆较好。
石英含量20%,粒度10-12mm。
次圆状。
白色透明、玻璃光泽。
胶结物:含量30%,由硅质、铁质、胶结而成。
成因:分选较差,磨圆较好,搬运距离较远5.石英粗砂岩(陆源碎屑岩)新鲜面:灰白色或浅黄色,砂状结构,块状构造。
碎屑物质:含量70%,以石英为主,含量85%±,粒度2-1mm。
石英圆状、次圆状,分选好。
其次长石含量10% ±,粒度1- 0.5mmm 。
长石有风化现象,分选磨圆较石英差一些。
石灰岩特征

石灰岩矿的分布与特征石灰岩是主要由方解石矿物组成的碳酸盐岩,通常作矿物原料商品名称为石灰石。
在建筑、冶金、化工、轻工、食品、石油、农业等诸多领域中,具有广泛的用途,是水泥工业的重要原料。
水泥是一种应用广、用量大的现代建筑材料,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矿产资源分类细目(1994)中,用作水泥原料的石灰岩矿及大理岩矿,均单列矿种。
本章所指水泥石灰岩矿即指在矿产储量表中单列的专用于水泥原料的石灰岩和大理岩,统称为水泥石灰岩矿。
一、矿石矿物原料特点石灰岩呈灰或灰白色,性脆,硬度不大,小刀能刻动,密度一般2.6~2.7t/m3,抗压强度垂直层理方向一般60~140MPa,平行层理方向一般50~120MPa,松散系数一般1.5~1.6。
矿物成分以方解石为主。
方解石[CaCO3]的理论化学成分:CaO 56.04%、CO2 43.96%,属三方晶系,常呈复三方偏三角面体及菱面体结晶,集合体呈晶簇、粒状、钟乳状、鲕状或致密状,无色或白色,玻璃光泽,硬度3,密度2.6~2.8t/m3,遇稀盐酸剧烈起泡。
石灰岩中常混有白云石和粘土物质等杂质,使矿石质量降低。
表4.19.1水泥石灰岩的分类t4-19-1.jpg 表4.19.2水泥石灰岩矿石化学成分t4-19-2.jpg石灰岩的结构分为粒屑、生物骨架、晶粒及残余结构4种。
粒屑结构与波浪和流水的搬运、沉积作用有关,由颗粒、泥晶基质、亮晶胶结物、孔隙四部分组成,颗粒分为内碎屑、生物碎屑、包粒、球粒及团块等多种,颗粒大小具有指相意义;生物骨架结构为生物礁石灰岩所特有,系由原地固着生长的群体造礁生物组成;晶粒结构见于化学及生物化学沉淀的石灰岩及重结晶的石灰岩中;残余结构是经重结晶或其他成岩后生作用,改造了原来结构使其变得模糊不清。
石灰岩的构造类型很多,常见沉积岩的各种层理和层面构造以及缝合线、豹皮状、蠕虫状、竹叶状、纹层状、花斑状、叠层状等构造。
石灰岩与辉绿岩的区别-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石灰岩与辉绿岩的区别-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石灰岩与辉绿岩是两种常见的岩石类型,在地质学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石灰岩是一种由碳酸盐矿物组成的沉积岩石,主要由方解石和白云石组成,具有明显的化学沉积特征。
而辉绿岩则是一种变质岩石,主要由绿泥石和角闪石等矿物组成,具有明显的构造变质特征。
本文将对石灰岩与辉绿岩的形成过程、特征以及区别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对比分析,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两种岩石类型,进一步提升对地质学知识的了解。
同时,本文也将探讨石灰岩与辉绿岩在地质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价值,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通过深入研究石灰岩与辉绿岩的区别,可以更好地认识地球内部的构造和演化过程,为理解地质环境和资源勘探提供重要的依据。
希望本文对读者有所启发,并促进相关领域的深入探讨和研究。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应该包括整篇文章的组织结构和每个章节的内容简介,帮助读者了解文章的整体框架和各个部分的主题。
在这篇长文中,文章结构可以简要介绍如下:文章共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主要部分。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首先概述本文的主题,介绍石灰岩与辉绿岩这两种岩石的特征和形成过程,然后说明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接下来,在正文部分,我们将详细探讨石灰岩和辉绿岩各自的形成与特征,然后对两者进行比较分析,阐明它们之间的区别。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石灰岩与辉绿岩的区别,探讨其应用与意义,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这样清晰的文章结构,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整篇文章的内容和逻辑,加深对石灰岩与辉绿岩的理解。
1.3 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石灰岩与辉绿岩这两种常见的岩石类型的区别。
通过对它们的形成过程、特征以及其他方面的比较分析,我们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两种岩石类型之间的差异,进一步认识地质学中的相关知识。
同时,本文也旨在引起读者对地质学研究的兴趣,激发对岩石学领域的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通过深入研究石灰岩与辉绿岩的区别,我们也可以更好地认识地球的演化历程,丰富自己的地质知识,从而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地球资源。
几种常见岩石的辨别和描述

几种常见岩石的辨别和描述(野外编录)三种常见的岩浆岩:1.花岗岩是分布最广的深成侵入岩。
主要矿物成分是石英、长石和黑云母,颜色较浅,以灰白色和肉红色最为常见,具有等粒状和块状构造。
花岗岩既美观抗压强度又高,是优质建筑材料。
2.橄榄岩侵入岩的一种。
主要矿物成分是橄榄石及辉石,深绿色或绿黑色,比重大,粒状结构。
是铂及铬矿的惟一母岩,镍、金刚石、石棉、菱铁矿、滑石等也同这类岩石有关。
3.玄武岩一种分布最广的喷出岩。
矿物成分以斜长石、辉石为主,黑色或灰黑色,具有气孔构造和杏仁状构造,玄武岩本身可用作优良耐磨的铸石原料。
(沉积岩) 又叫“水成岩”。
是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岩石遭受风化作用的破坏产物,或生物作用和火山作用的产物,经过长时间的日晒、雨淋、风吹、浪打,会逐渐破碎成为砂砾或泥土。
在风、流水、冰川、海浪等外力作用下,这些破碎的物质又被搬运到湖泊、海洋等低洼地区堆积或沉积下来,形成沉积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沉积物越来越厚,压力越来越大,于是空隙逐渐缩小,水分逐渐排出,再加上可溶物的胶结作用,沉积物便慢慢固结而成岩石,这就是沉积岩。
沉积岩分布极广,占陆地面积的75%,是构成地壳表层的主要岩石。
四种常见的沉积岩:1.砾岩一种颗粒直径大于2毫米的卵石、砾石等岩石和矿物胶结而成的岩石,多呈厚层块状,层理不明显,其中砾石的排列有一定的规律性。
2.砂岩颗粒直径为0.1~2毫米的砂粒胶结而成的岩石。
分布很广,主要成分是石英、长石等,颜色常为白色、灰色、淡红色和黄色。
3.页岩由各种黏土经压紧和胶结而成的岩石。
是沉积岩分布最广的一种岩石,层理明显,可以分裂成薄片,有各种颜色,如黑色、红色、灰色、黄色等。
4.石灰岩俗称“青石”,是一种在海、湖盆地中生成灰色或灰白色沉积岩。
主要由方解石的微粒组成,遇稀盐酸会发生化学反应,放出气泡。
石灰岩的颜色多为白色、灰色及黑灰色,呈致密块状。
变质岩:地壳中的火成岩或沉积岩,由于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所造成的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使其成分、结构、构造发生一系列改变,这种促成岩石发生改变的作用称为变质作用。
碳酸盐岩分类

• 开阔台地位于局限台地的向海一侧,水深一般十几米 至几十米,海水循环基本正常,盐度近于正常或略偏 高,在这种水深环境下,周期性风暴可以波及到海底 沉积物。海水条件尚适合生物繁殖,但一般无狭盐度 生物,可见腹足类、介形虫、腕足类、底栖三叶虫、 棘皮类、苔藓虫、笔石、头足类、海绵、有孔虫、 珊、藻类等。沉积结构变化大,但主要为灰泥沉积, 含底栖类生物屑。开阔台地在新厂期及红花园期均 有发育,其中以红花园期最为发育,以泥晶或者微晶 石灰岩为主_,其次为颗粒石灰岩,岩石颗粒类型较单 一,常见有内碎屑及鮞粒等高能颗粒(图4-5)。多呈灰 色、浅灰色,中厚层至块状,石灰岩中可含生物碎屑、 砂屑、核形石及叠层石等,除石灰岩外,还含有少量 页岩及砂岩。沉积构造可见水平层理,层面上可见波 痕,当石灰岩中含有泥质时可以形成瘤状构造及泥质 条带,偶尔可见大型交错层理及粒序层理等构造。与 局限台地相比, 阔台地附近的生物化石比较丰富。
• 潮坪指位于平均低潮面与最大高潮面之间,地势平坦的环境,以潮沙作用为 • 主。研究区潮坪主要发育于新厂期的台地区,分布于利川、桐梓、贵阳、姊归、 • 余庆、松滋等地。沉积物以浅灰、灰色或杂色薄-厚层灰泥石灰岩和泥-粉晶白云 • 岩为主,水平层理、波状层理、透镜状层理及脉状层理、羽状交错层理、大型板 • 状交错层理、波痕等构造均有发育(图版Vn-5),常见叠层石(图版IV-3?6)、 • 泥裂和鸟眼构造,含三叶虫、双壳类、腕足类及腹足类等,云坪中生物化石稀 • 少。以湖北松滋刘家场剖面(图4-6)为例,南津关组一段下部发育粉晶白云 • 岩、细晶白云岩及砂屑石灰岩,产柱状、波状叠层石,说明处于潮间带中部沉积 • 环境,本组二段与三段为一套灰色砂屑石灰岩、叠层石石灰岩、云质石灰岩、叠 • 层石云岩、泥粉晶云岩等不等厚互层沉积,叠层石为层状、波状,发育水平层 • 理、交错层理,反映出浅滩与潮间带交互的沉积环境。
三大岩主要类型岩石描述

浅绿色,具泥状结构和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硅藻土。
石灰华
属于石灰石,由方解石沉积而成,水流从沉积的废石灰渣堆中流出,溶解石灰渣中的钙,重新堆积而成。
硅华
是地下水或地表水经化学作用而形成的二氧化硅沉积物。出现在富含硅酸的温泉口,主要矿物成分为各种蛋白石和玉髓,有时可见细小的石英晶粒。
姜结石
灰岩受风化淋滤(蚀)而形成的钙质或镁钙质结核。多赋存于风化后而形成的红土层中,形状各异,大小不等。主要矿物成份为解石,另有白云石和高岭石等,
石英斑岩
斑晶几乎全部为石英的花岗斑岩变种,基质为隐晶质
珍珠岩
是具有珍球状裂隙的玻璃质岩。玻璃质喷出岩多产于火山口附近或火山颈中
松脂岩
具松脂光泽,呈黑色、红色、褐色、浅黄绿色等,由酸性火山玻璃组成,含水量高,约8%。
黑曜岩
是灰黑、黑色玻璃质岩石,贝壳状断口,玻璃光泽,有时含少量石英和透长石斑晶。岩石含水量小于1%。
铝质泥岩
淡灰绿,具泥状结构和块状构造,主要成分为非晶质氧化铝矿物。
石盐假晶
原岩岩性为钙-泥质页岩,页理发育。后变质为紫红色板岩。石盐假晶形成于半封闭的滨海泥滩-泻湖环境。由于蒸发大于供水,海水中的盐分过饱
和而析出结晶。在后期的固结成岩过程中,由于盐类物质比粘土物质收缩更小,故使石盐晶体突出于岩层表面。但石盐晶体因易溶而被钙质或其它成分置换,最终形成石盐假晶。假晶形态为立方体,边长0.5-0.7cm,最大者可超过1cm。
千枚岩
具显微变晶结构或斑状变晶结构和千枚状构造,原岩为黏土岩、粉砂岩或中酸性凝灰岩。
滑石片岩
由超基性岩和含铁镁的白云质泥灰岩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变质而成。主要由滑石组成,也含阳起石、绿泥石等
绿泥石片岩
常见石材的类型与特点

石材的种类.现今常用的石材种类分为四大类:沉积岩、变质岩、火成岩和人造石。
一、沉积岩沉积岩是由冰川、河流、风、海洋和植物等有机体中的碎屑脱离出来,沉积形成岩石矿床,并经过数百万年的高温高压固结而成。
1.石灰石:主要矿物成分为方解石。
矿物颗粒和晶体构造不多见,外表平滑,呈小颗粒状。
硬度不一,有些致密石灰石可以抛光。
颜色有黑、灰、白、黄和褐色。
石灰石含海水形成的石灰,故而得名。
2.砂岩:由石英颗粒〔沙子〕形成,构造稳定,通常呈淡褐色或红色,主要含硅、钙、黏土和氧化铁。
3.皂石:由各种滑石形成,很软。
它是耐磨的致密矿,不易产生污迹。
4.化石:含海洋贝类、植物天然化石,被认为是石灰石。
5.石灰华〔孔石〕:一般是奶油色或淡红色,由温泉的方解石沉积而成。
因水流从石头中穿过而形成很多小孔,这些小孔常用合成树脂或水泥填满,否那么需要大量的养护工作。
二、变质岩变质岩是在高温高压和矿物质的混合作用下由一种石头自然变质成的另一种石头。
质变可能是重结晶、纹理改变或颜色改变。
1.大理石是重结晶的石灰岩,石灰岩在高温高压下变软,并在所含矿物质发生变化时重新结晶形成大理石。
主要成分是钙和白云石,颜色很多,通常有明显的花纹,矿物颗粒很多。
摩氏硬度在2.5到5之间。
大理石分为三类:白云石:菱镁矿〔碳酸钙镁〕含量40%以上镁橄榄石:菱镁矿〔碳酸钙镁〕含量在5%到40%之间。
方解石:菱镁矿〔碳酸钙镁〕含量少于5%2.板石:由黏土岩、沉积页岩〔有时由石英石〕形成的变质岩,矿物颗粒微细,薄而易碎,通常为黑、灰或绿色。
3.蛇纹石因其花纹似蛇皮而得名,最常见的颜色为绿色和褐色。
摩氏硬度在2.5至4之间。
含大量的镁,源于火成岩。
重结晶作用和钻石抛光效果有时不佳。
三、火成岩火成岩主要由火山材料形成,如岩浆。
地表下的液体岩浆冷却、凝固。
矿物质气体和液体渗入岩石而形成新的结晶和各种颜色。
花岗岩:主要由石英〔35%〕、长石〔45%〕和钾形成,一般为深颜色。
如何进行岩性描述

石英闪长玢岩:岩石具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主要成分为斜长石,约占25%,其次为石英及角闪石。基质具微细粒半自形粒状结构,主要成分为斜长石,其次为石英。
三、砂岩、粉砂岩、砾岩
薄-中层状中细粒长英杂砂岩:中细粒砂质结构,薄-中层状构造。其成份为石英65%,长石15%,云母及岩屑成分组成,钙质胶结物。单层厚度10-30厘米不等,砂岩结构成熟度较高。岩层产状:°∠°。
二、火成岩
闪长玢岩:又称闪长斑岩,一种常见的中性浅成岩。成分与闪长岩相当。斑状结构,斑晶以性斜长石为主,其次为角闪石和黑云母。基质为细粒或微晶质。主要成分为斜长石。一般呈小型岩体,有时是长岩体的边缘相。闪长玢岩如与喷出的安山岩有同源关系,则属于次火山岩。
绢云母化石英斑岩:岩石具斑状结构,斑晶为石英,约占25%。基质具
长石石英砂岩:为较连续的断续的自然露头,为断续的残积露头,岩性为浅灰、浅灰白色中厚层状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平行层理发育,单层厚30--60cm。岩石中碎屑物主要有石英、长石等,含量约90%,粒径在0.125-0.5mm,0.2-1mm,0.5-1mm,磨圆度中-好,呈次棱角状-次圆状,分选性中-好。基质为粘土矿物(10%),由于受动力作用,发生重结晶,形成变晶矿物有白云母、绢云母等,具定向排列,而显弱的千枚状构造,胶结类型为孔隙式胶结。岩石新鲜色为灰色,风化色见浅灰、浅灰白、浅粉红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