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盐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
-《药品检验操作标准》规定:1.遵循平行操作原则(1)仪

(1)加速AgCl浑浊的形成; (2)产生较好的乳浊; (3)避免弱酸银盐如碳酸银、磷酸银 以及氧化银沉淀的形成。
3. 试剂:硝酸银 4. 供试液和对照液稀释后,再加硝酸银 溶液,使生成白色浑浊而不是白色沉淀 5. 避光、暗处放置5分钟后比浊,因氯化 银见光易分解。 6. 比浊方法:同置于黑色背景上,自上 向下观察。 7.温度的影响:30~40oC产生浊度最大, 且恒定,但作为限度检查,标、样平行操 作,可在室温进行。
5. 比浊方法:同置于黑色背景上,自上 向下观察。
(三)讨论; (1) HCL作用:供试品中加HCL成酸性,防
A. 加入一定量氯仿提取后测定 B. 氧瓶燃烧 C. 倍量法 D. 加入一定量乙醇 E. 以上都不对
例5. 下列哪些条件为药物中氯化物检 查的必要条件(ABC)
A. 所用比色管需配套 B. 稀硝酸酸性下(10ml/50ml) C. 避光放置5分钟 D. 用硝酸银标准溶液做对照 E. 在白色背景下观察
三、硫酸盐检查法
(一)原理 对照法
硫酸盐与氯化钡在HCI酸性溶液中作
用生成硫酸钡沉淀,与一定量标准硫酸钾
溶液在同样条件下生成的浑浊比较,浊度
不得更大。
药物:SO24
Ba 2
HCl
BaSO
白色浑浊
4
对照:K2SO(4 c、V) BaCl2 HCl BaSO4白色浑浊
yaowufenxi@
(二)测定条件
1. 标准K2SO4溶液0.1mg/ml,50ml溶液 中含0.1~0.5mg的所显浑浊梯度明显,相当 于标准K2SO4溶液1~5ml。
2. 反应需在盐酸酸性条件下进行,且 以50ml供试溶液中含稀盐酸2ml为宜。
3. 试剂:氯化钡 4. 供试液和对照液稀释后,再加氯 化钡溶液,使生成白色浑浊而不是白色 沉淀
一 般 杂 质 检 验 法

测量仪器
光阻法不溶性微粒测定仪通常包括三部分: 定量取样器、 传感器 数据处理器 • 测量粒度范围为2---50 µm ,检测微粒浓度 为0---5000个/ml。 • 测定仪应定期校正与检定(至少每6 个月校 正一次),并符合规定
第二法 显微计数法
• 显微计数法是将一定体积的注射液滤过, 使所含外来不溶性微粒截留在微孔滤膜上, 在100 倍显微镜下,用经标定的目镜测微尺 分别计算其最长直径大于10 µm和大于25 µm 的微粒,根据过滤面积上的微粒总数, 计算出被检测的注射液每1ml(或每个容器) 中含不溶性微粒的数量。
铵盐检查法
原理: 是将供试品置蒸馏瓶中,加无氨蒸馏水 与氧化镁,加热蒸馏,馏出液导入酸性溶 液中。最后将溶液碱化,与碱性碘化汞钾 试液显色,并与标准氯化铵溶液2.0ml 同法 制得的对照液进行比较
注意事项
1、在整个实验中,一定要使用无氨蒸馏水。 2、所用器具应事先用无氨蒸馏水冲洗。 3、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空气中氨气的干扰。 4、若碱性碘化汞钾试液放置时间过长,使用 前应进行检查,方法为:取碱性碘化汞钾 试液2ml,加入于标准氯化铵溶液5ml与无 氨水45ml 的混合溶液中,应即时显黄棕色。
一般杂质检验法
一、氯化物检查法
• (一)原理 氯化物与硝酸银溶液中的硝酸银作用,生成 氯化银的浑浊液,与一定量的标准氯化钠溶液在 同 样条件下生成的氯化银浑浊液比较,测定供试 品中氯化物的限量。 加入硝酸可加速氯化银沉淀的生成,并产生 较好的乳浊,又可避免碳酸银、氧化银或磷酸银 沉 淀的形成,本法以50ml中含稀硝酸10ml为宜, 酸度过大,所显浑浊度降低,结果也不一致。
干燥器中常用的干燥剂
1、干燥器中常用的干燥剂为硅胶、五氧化二 磷或无水氯化钙。 2、恒温减压干燥箱中常用的干燥剂为五氧化 二磷。 干燥剂应保持在有效状态: 硅胶应显蓝色, 五氧化二磷应呈粉末状,如表面呈结皮 现象时应除去结皮物。 无水氯化钙应呈块状。
LSC-C-PG-028 L-苯丙氨酸生产企业 硫酸盐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

LSC-C-PG-028 1-2**集团氨基酸事业部目的:规范硫酸盐的检查方法,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范围:硫酸盐的检查。
责任:检验人员对本制度的实施负责,品质部主任监督本制度的执行。
内容:1.简述1.1微量硫酸盐在盐酸酸性溶液中与氯化钡作用生成硫酸钡浑浊液,与一定量的标准硫酸钾溶液在同一操作条件下生成的浑浊液比较,以检查供试品中硫酸盐的限量。
1.2本法(中国药典 2020 年版四部 0802 硫酸盐检查法)适用于药品中微量硫酸盐的限度检查。
2.仪器与用具纳氏比色管 50ml,应选玻璃质量较好、配对、无色(尤其管底)、管的直径大小相等、管上的刻度高低一致的纳氏比色管进行实验。
3.试药与试液标准硫酸钾溶液的配制称取硫酸钾0.181g,置1000ml量瓶中,加水适量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相当于100μg的SO4 )4.操作方法4.1供试溶液的配制除另有规定下,取规定量的供试品,置 50ml 纳氏比色管中,加水溶解成约 40ml;溶液如显碱性,可滴加盐酸使遇 PH 试纸显中性;溶液如不澄清,应滤过;加稀盐酸 2ml,摇匀,即为供试溶液。
4.2对照溶液的配制取规定量的标准硫酸钾溶液,置另一 50ml 纳氏比色管中,加水使成约 40ml ,加稀盐酸 2ml,摇匀,即为对照溶液。
4.3于供试溶液与对照溶液中,分别加入 25%氯化钡溶液 5ml,用水稀释成 50ml,充分摇匀,放置 10 分钟,同置黑色背景上,从比色管上方向下观察,比较所产生的浑浊。
4.4供试溶液如带颜色,除另有规定外,可取供试溶液两份,分别置 50ml 纳氏比色管中,一份加 25%氯化钡溶液 5ml,摇匀,放置 10 分钟,如显浑浊,可反复滤过,至滤液完全澄清,再LSC-C-PG-028 **集团氨基酸事业部2-2 加规定量的标准硫酸钾溶液与水适量使成 50ml,摇匀,放置 10 分钟,作为对照溶液;另一份加25%氯化钡溶液与水适量使成 50ml,,摇匀,放置 10 分钟,按上述方法比较所产生的浑浊。
高纯氢氧化钠中硫酸盐的检测 离子色谱法

高纯氢氧化钠中硫酸盐的检测:离子色谱法
一、样品制备
1. 准备高纯氢氧化钠样品,并确保其密封良好,防止样品受到污染。
2. 将氢氧化钠样品溶解在适量的水中,制备成待测溶液。
二、离子色谱柱
1. 选择合适的离子色谱柱,用于分离和检测硫酸盐。
通常选用阴离子交换柱。
2. 对离子色谱柱进行预处理,确保其干净、无杂质。
三、检测器
1. 选择合适的检测器,用于检测硫酸盐离子。
常用的检测器有电导检测器和紫外可见光检测器。
2. 对检测器进行校准,确保其性能正常。
四、洗脱液
1. 选择合适的洗脱液,用于将硫酸盐离子从离子色谱柱中洗脱出来。
常用的洗脱液为稀盐酸溶液。
2. 确保洗脱液的纯度和浓度符合要求。
五、数据分析
1. 对离子色谱图进行定性分析,确定硫酸盐离子的存在。
2. 对色谱峰进行定量分析,计算硫酸盐离子的浓度。
3. 将结果与标准值进行比较,判断高纯氢氧化钠中硫酸盐的含量是否符合要求。
六、误差分析
1. 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误差来源,如样品制备、离子色谱分离、检测器检测等环节。
2. 对误差进行评估,确定其对结果的影响程度。
3. 采取相应措施减小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七、质量保证
1. 确保实验环境、仪器设备、试剂等符合要求,保证实验条件的可靠性。
2. 对实验过程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包括样品的制备、离子色谱分
离、检测等环节的规范操作和记录。
3. 对实验结果进行质量评估,确保其符合标准要求。
一般杂质的检查方法

重金属
• USP法
– 供试品① – 对照品② →同法操作→ ① < ②≦ ③ – 监控管③( ①+ ②)
• BP法
– 供试品12ml ① – 对照品10ml ② +2ml ① → ① ﹤ ②﹥③ – 水10ml ③+2ml ① – (空白管用来检查对照管的呈色是否正常)
重金属
– 供试品为Fe3+ :可利用Fe3+在比重1.1031.105的HCl(9mlHCl+6ml水)中成为 HFeCl62¯,用乙醚提取,除去大部分Fe3+ , 再加KCN,将残留的Fe3+掩蔽起来。
– 药物本身能生成不溶性硫化物时,可加入适当 掩蔽剂,如KCN,酒石酸等,使与药物形成稳 定的络合物。
重金属
– 第二法 炽灼破坏后测定法
• 应用范围:适合于含芳环或杂环等能与重金属离子 形成配位化合物的有机药物。
• 方法:采用三酸处理,然后按第一法测定。
– 取炽灼残渣项下遗留的残渣(H2SO4处理) – 残渣+HNO3→加热处理,蒸干→ 残渣 – 残渣+HCl →溶解→加热蒸干(除残留HCl ) – 残渣+水→溶解,调pH→ 转移至比色管中 – 按第一法检查
铁盐检测
• 原理:
• 铁盐在盐酸酸性溶液中与硫氰酸铵生成红色可溶 性硫氰酸铁配位离子,与一定量的标准铁溶液用 同法处理后所呈的颜色进行比较。
• Fe3++6SCN-=[Fe(SCN)6]3• 方法: • 样品:一定量样品→25ml水溶解+稀盐酸
4ml+50mg过硫酸铵+水到约35ml+30%硫氰酸铵 溶液3ml+水到50ml。 • 标准:一定量的标准铁,同上方法制备。
药物分析-药物中一般杂质的检查

单质硫,加入维生素C还原Fe3+为Fe2+,消 除干扰。
(二)第二法 炽灼后的硫代乙பைடு நூலகம்胺法
适用于含芳环、杂环,及难溶于水、稀酸 及乙醇的有机药物。
1. 原理:重金属可能会芳环、杂环形成较
牢固的价键,需先将供试品炽灼破坏,残渣加 硝酸进一步破坏,蒸干。加盐酸转化为易溶于 水的氯化物,再依一法检查。
放置10min 溶液
+标准NaCl +水
对 照 溶液
供
供 试 品
+ AgNO3 +水
试 品 溶液
暗处放置 5min后比 较
1. 遵循平行操作原则
仪器的配对性;对照品与供试品的同步操作
2. 正确的取样
3. 正确的比色、比浊方法 4. 检查结果不符合规定或在限度边缘
时应对供试管和对照管各复查二份
一、氯化物的检查
适用于溶于水、稀酸和乙醇的药物。
原理:硫代乙酰胺在弱酸性条件下水解,产 生硫化氢,与重金属离子生成黄色到棕黑色 的硫化物混悬液,与一定量标准铅溶液经同 法处理后所呈颜色比较,判断供试品中重金 属是否符合限量规定。
CH3CSNH2 + H2O pH3C.5H3CONH2 + H2S 合格 ≤
H2S + Pb2+
2. 操作方法
样品:S置坩埚中 500~600℃炽灼残渣 残渣 HNO3、 HCl、 氯化物 H2O NH3H2O调节至pH7.0左右 pH3.5缓冲液2.0ml 依一法检查
对照:空坩埚 H2SO4、 HNO3、 HCl 、 NH3H2O、 H2O 标准Pb(N O3)2溶液 pH3.5缓冲液2. 0ml 依一法检查
第三章药物的杂质检查(二)_药物分析与检验技术

2.5% 0.3% 2mol/L盐酸 1 g /ml
反应时间及温度 25~40C,反应40min.
五
砷盐检查法
3) 古蔡氏法中干扰物的排除 (1) 供试品是硫化物,亚硫酸盐,硫代硫 酸盐
S
2
, SO
2 3
2 ,S 2O 3
H H 2 S , SO
2
排除方法:加入浓硝酸处理
五
砷盐检查法
d.HgBr2试纸的作用
与AsH3作用较HgCl2灵敏,但所成 砷斑不够稳定,反应中,应保持 干燥和避光,并立即比较。
五
砷盐检查法
2) 反应最佳条件 Zn粒的大小及用量 大小:能通过1号筛(850~2000m) 用量:约2g 所用Zn粒应不含砷.
五
砷盐检查法
试剂浓度: KI试液 酸性SnCl2 供试液酸度 标准砷溶液
以Pb为代表. 在药物生产中遇到铅的 机会较多. 铅易蓄积性中毒
四 重金属检查法
显色剂
溶于水、稀酸、乙醇的药物以 硫代乙酰胺为显色剂,pH为 3.0~3.5.
溶于碱而不溶于稀酸或在稀酸中产 生沉淀的药物用硫化钠为显色剂.
四 重金属检查法
第一法(硫代乙酰胺法):
适用于溶于水、稀酸、乙醇的药物. 是最常用的方法.
As AsH 2[ H ] H 2
3 3
五
砷盐检查法
③SnCl2与Zn粒表面形成Zn-Sn齐
——起去极化作用,使氢气均匀而 连续地发生.
Zn H
[ H ] As AsH 3 [H ] 2[ H ] H 2 (气泡)
三 铁盐检查法
(2)最适检出浓度 ---标准铁溶液10 g/ml Fe3+,由硫 酸铁铵配制 ---最适检出浓度: 10 -50g Fe3+/50ml
3-2药物杂质检查技术

对照: Fe3 C、V 6SCN HCl FeSCN 6 红色
3
(二)检查方法
标准铁溶液的制备→供试品溶液和对照溶液
的制备→加入显色剂30%硫氰酸铵溶液→比色→记
录和结果判断等
三、铁盐检查
(二)检查方法
供试品 加水溶解 25ml 稀HCl 4ml
过硫酸铵 50mg
药物: Pb2 H2S pH3.5 PbS黄色~棕黑色
对照:PbNO3 c、V H2S pH3.5 PbS黄色~棕黑色
(二)检查方法
1.标准铅溶液的制备
2.检查溶液的制备
对照溶液的制备(甲管)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乙管) 监控管溶液的制备(丙管)
3.比色
1、原理: 三价As 五价As
Zn+HCl
AsH3
HgBr2试纸
砷斑 黄棕色
五价砷的反应较慢,需先还原为三价砷
(二)检查方法
1.标准砷溶液的制备
2.标准砷斑的制备
3.供试品砷斑的制备
4.比色 5.结果判断
(三)注意事项
1.在反应液中加入碘化钾和酸性氯化亚锡的目
的
2.在检砷装置的导气管中装入醋酸铅棉花的目
第三章 药物杂质检查技术
(三)杂质限量计算
允许杂质存在的最大量 杂质限量= 100% 供试品量
L C V 100 % S
L:杂质限量 V:标准溶液体积 S:供试品的量 C:标准溶液浓度
对乙酰氨基酚中硫酸盐的检查 取本品2.0g,加水100ml,加热溶解后,冷却、滤过, 取 滤 液 25ml , 依 法 检 查 , 与 标 准 硫 酸 钾 溶 液 1.0ml (100µ g/ ml SO4)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浓。计 算硫酸盐的限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硫酸盐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
文件修订历史
分发给:质量控制部、质量保证部
下一次审核时间:
目录
页码
1. 目的 (03)
2. 适用范围 (03)
3. 责任 (03)
4. 内容 (03)
5. 参考文献 (04)
6. 涉及的文件 (05)
7. 附件 (05)
1. 目的
建立硫酸盐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保证硫酸盐检查法的正确操作。
硫酸盐检查法。
化验员执行本操作规程,化验室主任负责监督本规程正确执行。
4.1简述
4.1.1微量硫酸盐在盐酸酸性溶液中与氯化钡作用生成硫酸钡浑浊液,与一定量的标准硫酸钾溶液在同一操作条件下生成的浑浊液比较,以检査供试品中硫酸盐的限量。
4.1.2本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ⅧB)适用于药品中微量硫酸盐的限度检查。
4.2仪器与用具
纳氏比色管
50ml,应选玻璃质量好、配对、无色(尤其管底)、管的直径大小相等、管上的刻度高低一致的纳氏比色管进行实验。
4.3试药与试液
标准硫酸钾溶液的配制
称取硫酸钾0.181g,置1000ml量瓶中,加水适量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lml 相当于l00μg的SO4)。
4.4操作方法
4.4.1供试品溶液的配制
除另有规定外,取各品种项下规定量的供试品,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水溶解使成约40ml;溶液如显碱性,可滴加盐酸使遇pH试纸显中性;溶液如不澄清,应滤过;加稀盐酸2ml,摇
匀,即得。
4.4.2对照溶液的配制
取该品种项下规定量的标准硫酸钾溶液,置另一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水使成约40ml,加稀盐酸2ml,摇匀,即得。
4.4.3于供试品溶液与对照溶液中,分别加入25%氯化钡溶液5ml,用水稀释使成50ml,充分摇匀,放置l0min,同置黑色背景上,从比色管上方向下观察,比较所产生的浑浊。
4.4.4供试品溶液如带颜色,除另有规定外,可取供试品溶液两份,分别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一份加25%氯化钡溶液5ml,摇匀,放置l0min,如显浑浊,可反复滤过,至滤液完全澄清,再加规定量的标准硫酸钾溶液与水适量使成50ml,摇匀,放置l0min,作为对照溶液;另一份加25%氯化钡溶液5ml与水适量使成50ml,摇匀,放置l0min,按上述方法比较所产生的浑浊。
4.5注意事项
4.5.1供试品溶液如需过滤,应预先用盐酸酸化的水洗净滤纸中可能带来的硫酸盐,再滤过供试品溶液,使其澄清。
4.5.2加入25%氯化钡溶液后,应充分摇匀,以免影响浊度。
4.5.3 25%氯化钡溶液存放时间过久,如有沉淀析出,即不能使用,应予重配。
4.5.4应将供试品管与对照管同置黑色台面上,自上向下观察浊度,较易判断。
必要时,可变换供试品管和对照管的位置后观察。
4.5.5纳氏比色管用后应立即用水冲洗,不应用毛刷刷洗,以免划出条痕损伤比色管。
4.6记录
记录实验时室温、取样量、标准硫酸钾溶液的浓度和所取毫升数,以及比较所产生浑浊的观察结果。
4.7结果与判定
供试品管的浑浊浅于对照管的浑浊,判为符合规定;如供试品管的浑浊浓于对照管,则判为不符合规定。
《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Ⅷ B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2010版硫酸盐检查法
无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