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物理趣味知识及实验)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校本课程(整理)

高中物理校本课程(整理)

高中物理校本课程(整理)介绍本文档整理了高中物理校本课程的内容和目标。

通过这些课程,学生将能够掌握物理的基本原理,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为进一步的研究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目标高中物理校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1. 理解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力学、电磁学、光学、热学和声学等领域。

2.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分析能力,通过解决物理问题培养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包括实验设计、数据处理和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解释。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实验和项目,培养学生合作与沟通的能力。

课程内容高中物理校本课程涵盖以下内容:1. 力学:包括运动学、力学定律、质点运动、牛顿定律、动量守恒等。

2. 电磁学:包括电场、磁场、电流、电磁感应、电磁波等。

3. 光学:包括光的传播、光线的反射和折射、光的干涉和衍射等。

4. 热学:包括温度、热量、热传递、理想气体定律等。

5. 声学:包括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等。

教学方法为了有效实现这些课程目标,增强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通过教师讲解、示意图和实例等方式,对物理概念和原理进行清晰的讲解和解释。

2. 实验实践:通过进行实验实践,让学生亲自参与和观察物理现象,培养实验技能和科学观察能力。

3. 计算练:通过大量练题和计算题,帮助学生掌握物理公式和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4. 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实验和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共同解决物理问题。

5. 应用实例:通过实际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实例,让学生理解物理在现实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评估方法为了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我们将采用以下评估方法:1. 定期测试:通过定期测试检查学生对概念和原理的掌握程度。

2. 实验报告:通过学生的实验报告评估他们对实验技能和科学观察能力的掌握程度。

3. 课堂参与: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提问,评估他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研究进度。

生活中的物理校本课程简介

生活中的物理校本课程简介

生活中的物理校本课程简介朋友,你是否知道生活中的各种现象都包含着奇妙的物理知识。

下面,请随我一起,进入多彩的物理世界。

马路上的物理现象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站在马路旁,当一辆鸣笛的汽车向我们开来时,听到的声音会越来越高,这就是多普勒效应。

为什么会产生多普勒效应呢?我们知道,声音是一种波,由于声源产生的声波能引起人耳膜振动。

声音振动的频率越高,人听到的音调就越高,反之就越低。

1、波源接近观察者波源接近观察者时,观察者单位时间内接收到的完全波的个数增多,即接收到的频率增大;波源远离观察者时,观察者单位时间内接收到的完全波的个数减少,即接收到的频率减小。

2、观察者接近波源观察者接近波源时,观察者单位时间内接收到的完全波的个数增多,即接收到的频率增大。

观察者远离波源时,观察者单位时间内接收到的完全波的个数减少,即接收到的频率减小。

3、观察者和波源没有相对运动在波源和观察者没有相对运动时,单位时间内波源发出几个完全波,观察者在单位时间内就接收到几个完全波,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等于波源的频率。

多普勒效应不仅适用于声波,他也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波,包括光波,电磁波等等。

多普勒效应看似简单,却有着非凡的用处。

例如光波的多普勒效应,又称多普勒-斐索效应。

因为法国物理学家斐索(1819-1896)于1848年独立地对来自恒星的波长偏移做了解释:如果恒星远离我们而去,光的谱线就向红光方向移动,成为红移。

如果恒星朝向我们运动,光的谱线就向紫光方向移动,成为蓝移,并指出了,利用这种效应测量恒星相对运动的方法。

研究完了多普勒效应,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光的其他现象。

晴天天空为什么是蔚蓝的,晚霞为什么又红又黄?太阳光先经过地球的大气层才能到达地面,大气层的空气与水蒸气,会把阳光向四面八方分散的发射,这叫做散射。

空气分子对波长越短的光,就越容易散射。

当太阳光经过大气层时,波长短的蓝,靛,紫光就被散射,在地球上日间的人(B 点)看到这些散射光,天空就呈蔚蓝;红,橙,黄光波长较长,不容易被散射,就能通过较厚的大气到达A 点(黄昏),所以A 点的人看到红橙黄的晚霞。

校本课程(物理趣味知识及实验)

校本课程(物理趣味知识及实验)
固定材料自选(如长型木条等) 、刻度尺、螺丝钉 四、制作过程: ( 1) 选用五根长形木条, 其中四根代表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 一根代表合力边。 ( 2) 利用刻度尺、 小刀和钢笔在相邻两条木条上按一定的比列标出刻度, 代表
力的大小。 ( 3) 用( 2)步的方法同样标出代表合力的木条的刻度,代表合力的大小。 ( 4) 分别在木条的链接处利用螺丝钉将木条固定住(仍可以活动) ,模型如图
.3.
六盘水市第一中学 ★★★ 校本开发
物理与生活
(上图是我校兴趣小组学生所作模型展示) ( 5) 通过改变两根木条 (代表两个分力) 的夹角, 可以很直观地看出合力的改
变情况,通过刻度可以计算出合力的大小,从而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
课堂评价
A
B
C
D
自我评价
学习态度:
A
B
C
D
教师评价
实A
B
C
D
自我评价
( 3)用两只弹簧秤分别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将结点拉到某一位
置 O,记录两弹簧秤的示数,用铅笔记下 O点的位置及此时两条细绳套的方向。
( 4)用铅笔和刻度尺从结点 O沿两条细绳方向画直线,按选定的标度作出 F1和
F2的图示,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力 F 的图示。
( 5)用一只弹簧秤钩住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样的位置
到,例如:一辆汽车行驶在大桥上,桥面会产生形变,用钢丝悬挂一个苹果,钢
丝也会发生形变, 这些都属于微小形变, 不容易观察, 对于不容易观察到的微小
形变,可以通过某些实验装置来验证其存在。
物理中很多概念是抽象得让人无法想象,譬如说“力” ;物理中的很多现象 不明显,肉眼是看不到的, 譬如说书放在水平桌面上我们都难以想象桌面发生了 形变——向下弯曲。 那么这种微小的形变我们必须想办法看到它, 这也就给我们 提出了实验设计的难题。现在我就研究微小形变的方案予以阐述。

生活中的趣味物理校本课程

生活中的趣味物理校本课程

第一课时有趣的平面镜问题题1:如图1所示是从竖直放置的平面镜中看到的钟表的像,你知道此时的实际时间是多少吗?解:下面我们从五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分析:1、由于物像对称,故钟表在平面镜里成像后将左右调换,将钟表沿6点和12点之间平分后,左右对称,可知,此时时间为10时20分,如图2.2、将纸翻过来,从背面透过纸观察,此时指针所指时刻为10 时20分。

3、沿逆时针方向读数,先读时针为10时,再读分针为20分。

4、先直接读数为1时40分,再用12时减去1时40分,则实际时间为10时20分。

5、用一平面镜使钟表再成一次像,通过平面镜可直接读数。

题2:哪些大写英文字母,经过平面镜成像后,仍然为原来的字母?解:这些字母有A、H、I、M、O、T、U、V、W、X、Y。

题3:检查视力时,眼与视力表应相距5米远,若房间两墙壁间的距离只有3米,你有什么办法呢?第 1 页共85 页解:可在墙壁上挂一视力表,在对面墙壁的同一高度挂一平面镜,被检者面对平面镜,与镜相距2米,那么视力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被检者之间的距离就是5米了。

如图3.题4:如果某人身高为1.8米,他要想在平面镜中观察到自己的全身像,则这个平面镜至少要多长?解:如图4所示,从B点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射入人的眼睛,人眼逆着反射光线就可看到人脚,由几何知识和反射定律可知,此时MN=1/2AB,镜子至少需要0.9米题5:在两个平行的平面镜前放置一个小泥人,此时这个镜子里将有多少个像。

解:这里平面镜内将有无数个像.,如图5所示,从S0发出的光经平面镜M1,成像在S1位置,S1经平面镜M2成像在S2位置,……依次类推,可成无数个像。

题6:在两个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有一根点燃的蜡烛,问此时人眼能同时观察到几根蜡烛的像,如果夹角为60°,30°呢?解:如图所示,S1和S2是关于平面镜M、N成的像.如果S 发出的光线连续经过两平面镜反射,则人眼将观察到像点S3,故可观察到3个像。

初中校本教材《有趣的物理实验》

初中校本教材《有趣的物理实验》

“三一教育”校本教材之有趣的物理实验(九年级全一册)一中学校前言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结合我地区和我校实际情况,为提高学生的实验与探究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兴趣,我们把教材实验进行细化,便于同学们进行实验探究,编写了这本《有趣的物理实验》校本教材,以供我校九年级学生使用。

这册校本教材编写过程中,力求在内容方面为广大师生提供详尽的物理科学思维方法、科学探究方案方法、实验知识技能、相关参考资料和实践创新过程,同时提供更完备的基本链接知识。

目录模拟一磁场的方向-----------------------------------------------------1 模拟二链式反应--------------------------------------------------------2 探究一串联电路中各点的电流有什么关系--------------------3 探究二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各支路电流有什么关系-4 探究三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6 探究四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7 探究五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9 探究六通电螺线管的磁场------------------------------------------10模拟一磁场的方向在物理学中规定:在磁场中的任意一点,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就是那一点的磁场方向。

磁场的方向磁感线:观察铁屑,我们会发现铁屑排成了很多条线,把这些线连接起来,我们引入了另一个定义——磁感线,来描述磁场。

①把小磁针在磁场中的排列情况,用一些带箭头的曲线画出来,可以方便、形象地描述磁场,这样的曲线叫做磁感线。

物理实验趣味原理教案高中

物理实验趣味原理教案高中

物理实验趣味原理教案高中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轨迹,加深学生对力、速度、加速度等物理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实验器材:斜面、小球、尺子、秒表
实验步骤:
1. 将斜面倾斜放置在实验台上,并用尺子测量斜面的倾角。

2. 将小球放置在斜面的上方,用手指轻轻推动小球使其滑下斜面。

3. 观察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轨迹,并记录下滑行的时间和距离。

4. 分析小球在斜面上的加速度、速度等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实验原理: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的运动。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斜面上的重力分解成分,可以推导出小球在斜面上的加速度和速度之间的关系。

实验结果:学生可以发现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轨迹不是简单的直线运动,而是一个弧线运动或者抛物线运动,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计算,可以得出小球在斜面上的加速度和速度之间的关系。

延伸实验:可以让学生尝试使用不同倾角的斜面或者不同质量的小球进行实验,观察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轨迹是否有所变化,进一步探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

实验总结: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物理规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基于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物理兴趣的课堂实践

基于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物理兴趣的课堂实践

基于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物理兴趣的课堂实践一、引言二、校本课程的特点与意义校本课程是指学校根据本地区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和学科实际,由学校自行编制成的课程。

与传统的教材不同,校本课程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强调学科知识与社会实际的结合。

利用校本课程来培养学生的物理学兴趣,具有重要的意义。

校本课程可以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便于学生对物理学知识的理解和接受。

校本课程更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增强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能力。

校本课程的特色和特点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科兴趣,从而促进其对物理学知识的深入学习和探索。

在校本课程中,如何利用其特点与意义,培养学生的物理学兴趣,成为了当前物理教育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三、课堂实践的设计思路1. 确定教学目标在校本课程中,确定教学目标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要明确培养学生的物理学兴趣是一个长期目标,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来逐步实现。

教学目标既要符合学科知识的要求,也要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特点。

教学目标还要体现出校本课程的特色和意义,注重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

2. 设计教学内容3. 选择教学方法在校本课程中,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物理学兴趣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问题导向教学、实验探究等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物理学的魅力,激发兴趣。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小组讨论、项目设计等活动,促进学生的合作与创新。

5. 进行教学评价在校本课程中,教学评价是培养学生的物理学兴趣的重要保障。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访谈、成绩考核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动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兴趣培养。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展示性评价等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乐趣,激发兴趣。

四、课堂实践的具体操作在校本课程中,教学内容的设计要贴合学生的兴趣和实际生活。

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物理现象和应用,并结合实际情景进行讲解和探究。

初中校本教材物理趣味实验

初中校本教材物理趣味实验

物理趣味实验趣味实验一:瓶内吹气球实验器材:大口玻璃瓶、吸管两根、红色和绿色、气球一个、气筒。

实验步骤:1.用改锥事先在瓶盖上打两个孔,在孔上插上两根吸管:红色和绿色。

2.在红色的吸管上扎上一个气球。

3.将瓶盖盖在瓶口上。

4.用气筒打红吸管处将气球打大。

5.将红色吸管放开气球立刻变小。

6.用气筒再打红吸管处将气球打大。

7.迅速捏紧红吸管和绿吸管两个管口。

8.放开红色吸管口,气球没有变小。

思考:瓶内吹起的气球,为什么松开气球口,气球不会变小?趣味实验二:能抓住气球的杯子实验器材:气球1~2个、塑料杯1~2个、暖水瓶1个、热水少许。

实验步骤:1.对气球吹气并且绑好。

2.将热水(约70℃)倒入杯中约多半杯。

3.热水在杯中停留20秒后,把水倒出来。

4.立即将杯口紧密地倒扣在气球上。

5.轻轻把杯子连同气球一块提起。

说明:1.杯子直接倒扣在气球上,是无法把气球吸起来的。

2.用热水处理过的杯子,因为杯子内的空气渐渐冷却,压力变小,因此可以把气球吸起来。

思考:你会用一个小杯子轻轻倒扣在气球球面上,然后把气球吸起来吗?趣味实验三:会吸水的杯子实验器材:玻璃杯(比蜡烛高)1个、蜡烛1支、平底盘子1个、打火机1个、水若干。

实验步骤:1.点燃蜡烛,在盘子中央滴几滴蜡油,以便固定蜡烛。

2.在盘子中注入约1厘米高的水。

3.用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

4.观察蜡烛燃烧情形以及盘子里水位的变化。

创新:你能用排空的容器自动收集其它溶液吗?思考:用玻璃杯罩住燃烧中的蜡烛,烛火熄灭后,杯子内有什么变化呢?趣味实验四:会吃鸡蛋的瓶子实验器材:熟鸡蛋1个、细口瓶1个、纸片若干、火柴1盒。

实验步骤:1.熟蛋剥去蛋壳。

2.将纸片撕成长条状。

3.将纸条点燃后仍到瓶子中。

4.等火一熄,立刻把鸡蛋扣到瓶口,并立即将手移开。

思考:为什么鸡蛋能从比自己小的瓶子口进去?创造:当瓶子中气体的压力大于瓶子外面的压力时,瓶子会发生什么变化?趣味实验五:瓶子瘪了实验器材:水杯2个、温开水1杯、矿泉水瓶1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
本书主要针对高中学生开设,涵盖了贴近学生生活物理知识以及现实所学内容的简单实验趣味制作,以让学生更多了解物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本课程的内容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共设置两篇。

第一篇为“趣味实验与制作”主要介绍与学生课堂相关的简单易操作的实验以及学生可以利用熟悉的身边资源进行的一些制作。

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二篇为“物理与生活”。

主要介绍与学生生活相关的体现物理知识的内容以及简单介绍一些与物理有关的最新科学发现。

通过第一篇的学习,能让每个学生根据不同发展需要,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参与观察、思考、动手,时刻让他们保留成功的欲望,享受成功的乐趣,以获得理解能力和深层次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认识物理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通过本课程第二篇的阅读,可以增长学生的见识,拓展学生的视野。

而且可以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从而体会到物理就在身边。

由于种种原因,难免有不足之处,望读者批评指正!
第一篇







第一课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的模型制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